登陆注册
74015400000003

第3章 设立目标的障碍

一 使命的迷思

明确职业目标是一个重大且普遍的难题,但目前人们对于这一难题还缺少应有的广泛而细致的考虑。事实上,我们倾向于把对职业生涯的困惑看作一个略微使人尴尬的失败之举,而这对困惑者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困惑已然与头脑混乱、不切实际、莫名挑剔、难以取悦等特征画上了等号。我们可能将它视为被宠坏了(“对任何工作你都应该心怀感激”)的结果,或缺乏奉献精神或浮躁的表现。评价之所以如此不堪,是因为我们仍然受到一种力量巨大且害人不浅的观念的蛊惑,我们姑且称之为“使命的迷思”。

这一误区源于某些宗教经验,尽管罕见,却意义重大且令人印象深刻,西方历史上曾给予它过度宣传:某些时刻个人受到了上帝的召唤——有时是通过天使传声,有时则透过云层直接交谈——和指引,倾其一生投身于神圣的事业。

有一个颇有影响的故事,说的是哲学家圣奥古斯丁(354—430)中年时受到神启,改变了职业,从一个异教徒文学教授转行成了一名天主教主教。这是一个巨大的职业转变,但是这一转变并非奥古斯丁独力完成的。公元386年,他碰巧在米兰,有一天他外出散步时听见一个孩子在歌唱,歌声悦耳动听,他之前从未听过。合唱部分的歌词是“捡起来,捡起来吧”,这就像是上帝的一道指令,而他听懂了。他赶忙翻开一本《圣经》,阅读了他目光驻足的第一段话——也正是这段话告诉他要改变自己的生活,从而成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伟大的天主教思想家和神父。

尽管这个故事与天主教神学有关,但是还没等我们明白这种关系,人们就已经把它世俗化了。我们继续前行,仿佛走着走着,到了某个节点,我们也会听到类似天主的召唤,指引我们奔向生活的彼岸。

按惯例,我们首先要从艺术家说起。文艺复兴以前,搞艺术只是众人从事的其中一种工作而已,且往往是因为他们的父亲或叔叔也从事过这类工作。在人们看来,当一名画家或雕塑家与做一个鞋匠或马具工人并无本质区别。前者只不过是一种需要技巧的有用行当而已,任何勤勉之人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都可熟练掌握。但是,艺术家们借鉴宗教故事,开始认为自己是受命运之神的“召唤”得以从事这一职业的。他们身上的某种特质引领着他们进入各自的艺术生涯。米开朗琪罗(1475—1564)就是这一观点的最极端例子,他坚信是自己的灵魂召唤他去画穹顶壁画、做大理石雕的。有时他也希望自己可以停手,但这样做无疑会背叛自己的使命。

使命这一观念在许多世界名人的传记里颇为突出。例如,众所周知,波兰科学先驱玛丽·居里(1867—1934)在15岁时便知晓她一生都将投身于科学研究。为此,在职业道路上,她坚定不移,顽强地与每一个困难做斗争。学生时代,她身无分文,冬天的时候差点被冻死,还经常饿晕过去。但最终她成功了,两度荣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奖是在1903年,因其对X射线的研究而获奖;第二次是在1911年,因发现元素镭和钋而获奖。

上述案例似乎表明,拥有一种使命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象征着命中注定要成就一番大事业。而没有使命必定是不幸的,而且是低下无能的标志。结果我们既因心中没有规划出一条职业道路而惊慌失措,也因自己的疏忽而萎靡不振,因为它证明了无论我们最终以何种职业道路收场,都必将是无关紧要的那一个。

更糟糕的是,“找到一个人自己的使命”似乎已经成为我们在短时间内应具备的一种能力。而搜寻这种使命的方式还应该(这还多亏了宗教和艺术界的前辈们)完全处于被动:你应该静静等待一个“天启”的时刻,在现代语境下,这就好比等待一声惊雷或一个神的声音、一种内心的驱使或直觉,推着我们前行,把我们变成足疗师或供应链经理。

我们有一种习惯是爱问年幼的孩子他们长大了想做什么,这种习惯看似微小,却是上述态度的重要反映。有一种虽然不太可靠但发人深省的假设认为:在孩子感兴趣的那些选择(足球运动员、动物园管理员、太空探索者等)中,总有某个预示着这个小人儿真正命运的重要心声的第一次磕磕绊绊的表达。因此,不要认为我们期望一个五岁半的孩子理解他们在成人就业市场上的身份是件奇葩的事情。

这一切均有助于阐明社会对制订职业规划这一任务的缄默态度。亲朋好友通常只会善意地建议身处迷雾中的你默默等待:有朝一日,一份称心如意的职业会突然砸到你头上来。

当然,与这种不幸且沉重的使命概念所表达的相反的是,对于一个人的天赋或如何施展这些天赋一概不知不仅完全合理,甚至颇有裨益。一个人的天性纷繁复杂,其能力也难以细致描绘,而世界的需求变幻莫测、难以捉摸,因此要发现一个人和一份工作之间的契合点,是一个重大且极其合理的挑战,它需要大量的思考、探索和智慧的协助,也可能耗费你数年的精力。因此,不知道自己应当从事什么工作也完全正常。而且,当你意识到自己还不明白,甚至长期沉浸在“一个人应该……”这种令人精疲力竭的假想中时,这一点无疑是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 想法模糊

我们需要连续多年投入大量精力,才会明白自己真正想做什么。哪怕我们接受了这种观点,也会遇到一个更加深奥且令人困惑的问题:了解我们的思想本质到底有多难?

我们的大脑在自我阐释和自我理解方面天生不甚在行。我们不可能坐下来,像问自己喜欢吃什么一样,直接问自己想从事什么工作。在审视的目光之下,“我们”退缩了,沉默了,碎片化了。

我们的大脑深处充其量只会释放出断断续续的信号:某些事物颇有吸引力,某些事物颇为可怕。我们或许会发现大脑里传来一些声音:“我想做一些有创意的事情”或“我不想替企业卖命”,“我想与众不同”或“我想做有意义的工作”。

这些愿望可能合情合理,但是缺乏定义,因此只能算是有勇无谋。基于这些愿望发展而来的职业前景只会给我们平添恐慌。没有一个强有力的计划来支持,我们很快就会成为他人计划里的囊中之物。

我们常常责备自己以及我们看似异常迟钝的大脑。但是无能并非我们所独有的。我们只是遇到了——在特别紧张的时刻——一个关于人类思考器官的基本问题:我们的大脑无法对直接的问题轻易做出回答。如果有人要求我们告诉他爱究竟是什么或友谊包括些什么,同样的碎片式回答也会出现。我们可能因此备感困惑,觉得被耍了。极有可能的是,尽管存在一个明显的核心事实,我们却不可能对这一问题做出合理的分析:关于爱和友谊的构成,我们一定有许多想法隐藏在某个不为人知的地方,因为我们都曾体验过很多爱与友谊的时刻。

我们已经拥有大量的相关素材,能够构建有深度、有广度的见解。我们有很多稍纵即逝的想法和感受。我们经历了很多或好或坏的事,足以做出颇有深度的回答。但是,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我们的经验还不足以形成滴水不漏的回应。问题就在于我们的想法在大脑中通常处于游离状态,像一盘散沙。我们还没有能力综合这些想法,对其进行筛选,也看不到它们彼此间的关联和演变。我们还没有时间或勇气来思考每个人告诉我们的想法以及如何将其串联在一起。但是,如果我们的思维再敏捷一些,自信再多一些,我们所有人都将有能力提出最有价值的观点(被我们称为伟大作家的那些人其实只不过是那些懂得将自己稍纵即逝、虚无缥缈、最羞于见人的想法网罗起来的人)。

许多事情我们是知道的,但是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已经知道,因为在整合和阐释过去的经验方面,我们并未受过训练。美丽的城市是什么样的?理想的假期是什么样的?成功的对话应该如何进行?这些问题听起来令人却步,但我们心中其实已经有了答案,因为我们所有人在记忆深处都留存着关于“幸福时刻”的种种回忆,这些回忆是我们漫步于首都街头,或在新环境中感官得以复苏,或与同桌的朋友产生共鸣时所产生的。我们以为“我们不知道”纯粹只是系统性地低估自身能力的一种表现。了解了这些规律后,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即我们自身已经拥有能力来解决生存中最庄严之主题。

出于恐惧和习惯,我们非但不进行自我剖析,反倒诉诸老生常谈,虽然我们也怀疑老生常谈是否与我们的印象一致,觉得自己的真正感受正在以一种复杂的前语言形式隐藏在某处,但同时又希望发问者离开我们,去使其他什么人觉得能力不足。

因此,在“我们可能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这一问题上,我们无法给出一个直截了当的答案,这种情况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因此也没什么值得特别担心的)。这个例子再次说明我们大脑的自我反省能力非常弱,且信心不足。

我们的大脑要孕育职业计划实属不易,而制订这一计划所需的素材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之中,因此,我们应该花些时间勤勉地收集有关信息,为其建立一个信息库,深入思考并分析这些信息,借此确保那些七零八落的想法和稍纵即逝的感官印象终有一日能够拼凑成清晰明了的脉络。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存在许多复杂的问题(稍后我们再讨论这些问题),但是开始着手的一个主要障碍是我们惆怅的情绪,即哪怕这么做也是奇怪的、没有必要的。要了解我们的工作作风,首先应了解我们的想法天生模糊且带有一些神经质,而不至于被一种想法左右,认为我们隐秘的心理倾向会以任何一种个体的弱点为耻,或表示了某种个体的弱点。

要解决应从事什么工作这一问题,我们应该相信自己内心已经有了大致正确的答案。但是,继续前进的最好方式不是匆忙下结论,因为我们还未在心里对答案所需的数据进行研究或分类,我们还不了解自己的本质或数据能给我们以指引的那些潜能,也并未从错误和遗忘的牢笼中解脱出来。我们必须保持耐心,并相信我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信息和经验,它们对于决定我们应该从事何种工作意义重大。但是它蒙上了面纱,我们不能自动认识并理解它。现在既然信息已经在那儿了,我们只需将其编进关于职业天赋的最高级指标,即许多不起眼的任务与挑战带给我们的那种超乎寻常的愉悦感、热情或厌恶里,而这种情感之强烈似乎与有偿的工作毫不相干。

但矛盾的是,在引导我们走向一份崭新和更有成就感的工作的过程中,起到尤为重要作用的并不是我们过去关于工作的直接想法。我们寻求的是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而不是我们过去从事过的工作,因此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热爱什么、为什么热爱,而不是过早地进行职业规划。或许,我们可以从充满偶然所得的职业洞见之“宝库”——童年——入手。在漫长的孩提时代,我们何时会因激动而战栗?我们应该让大脑休息放松一下,应该让最渺小、最不经意的细节自行呈现出来。那可能是在一栋老屋里,我们惬意地躺在卧室地板上(那时可能才八岁),从彩色便笺上剪下数张纸条,摆成颜色交错的条状。有时你特别喜欢在一张白纸上画直线。也可能你很喜欢某件针织套衫,其正面是黄色的圈状图案;或者在你很小的时候,你喜欢在偶尔会待的酒店花园里绕着金雀花灌木丛跑圈儿;或是你觉得极其整洁的房间挺特别。当你得在学校和伙伴合作完成一项作业,但是分配给你的搭档在演示文稿的大小和外观,或幻灯片的排列顺序上不采纳你的想法时,你可能觉得糟透了。或许你厌恶那些总是把头发梳得油光发亮的人,或是你很享受与朋友谈论荒岛上的奇闻趣事的时光。

在此类记忆中,我们会精心挑选内心感觉历史上的关键事件。我们可能不清楚它到底是什么,反正就是给我们留下了或愉悦或悲伤的印象。这些细微的碎片折射出了我们天性中的一些主要倾向,在我们的内心之中,它们有可能还处于活跃状态,但是没有达到可操作的水平。因此我们不必操之过急。或许,我们得反省数月时间,才能揭秘并确认我们性格中的某些核心成分,它们最终可以是一盏指引我们走向良好工作生涯的明灯。

我们需要了解的不仅仅是过去,还应该开始收集并分析我们当下的感觉。因为人脑习惯每隔几个月就清除最初的记录,我们应该随身带一个笔记本,这样才能捕获相关情绪,未来才能重温这种情绪,并且尝试将其与我们已经记录下来的其他体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应该拥有像鸟类学者一样的耐心,躺在杜鹃花丛中,耐心地等待珍稀的候鸟飞过。

也许,最擅长且最早使用精细的信息收集法的莫过于作家。几乎所有类型的作家都保存着一些笔记本,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感受良多(源源不断的情感体验是普遍的),而是因为他们深知这些看似细微的思想其实是无价之宝,而且他们也深知遗忘会让他们付出高昂的代价。

比如,法国伟大的小说家巴尔扎克(1799—1850)就有记笔记的癖好。他痴迷于研究人类的性格,尤其是人的一言一行,因为人们的言行举止总会出卖他们的个性。抱着这种目的,无论是在巴黎街头,还是在餐厅,抑或是在办公室里,巴尔扎克始终坚持观察人们的一言一行。他的笔记本里有如下的记录。

“她的一举一动极不协调;她每前进一步,都让人觉得整个人就像雕像似的。”

“他走路的样子像个暴君:哪怕是最细微的动作里也隐含着对安全的威胁和炫耀力量的意味。”

“一个无礼的举止暴露了一个恶习。”

“这个女人闲庭信步,炫耀一切却不露声色。”

但是巴尔扎克没有止步于此。这些体验的片刻在巴尔扎克考虑清楚应当用在哪里之前,还不能够真正使各自的角色栩栩如生。对他来说,他需要为这些角色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并将其融入作品。尽管这看似只是巴尔扎克的烦恼,但他在无意中发现了一个人人都需要面对的任务。同样地,我们也需要捕捉和分析我们的感觉,从数以千计的形形色色的线索中提取出我们所需要的素材,虽说这些素材还不足以形成一部小说,但是其创作出来的东西也尤为重要,那就是我们未来工作生涯的框架。

练习

既然准备开始求职了,那就意味着目前我们已经知道哪种工作适合自己了。但是一个更有希望的切入点是承认自己根本不知道哪种工作适合自己!

这么做最大的难点就在于重新触及我们最真实的渴望。奇怪的是,在童年,即在我们对工作没有任何概念的时候,那种最真实的渴望冒了出来。童年是追寻我们内心真实渴望的最佳时期,因为那时我们在追求事物时是纯粹的,不存在长大后那些抑制或扼杀我们兴趣的众多干扰因素。孩提时的我们对地位、金钱没有任何歪心思,甚至对我们是否擅长于正在做的事也毫不在乎。因此,了解欢乐的童年时光对我们颇有裨益。

第1步

回想一下孩童时期你爱做的三件事情。

·描述一下你过去时常玩耍的地方。

·雨天时你的房间、花园或院子会是什么样?

·你会在那里做什么?

第2步

用几行字来分别描述这三个活动。

比如“我经常到楼下搭建乐高堡垒。我坐在地板中央,在我开始玩耍之前会把所有的乐高拼块按顺序摆放好”或“我常常假装开飞机,把厨房里的食物运送到我房间里,作为机长的我会命令我的软毛玩具动物站成一排,然后开始广播”。

第3步

想象一下,你正在向某个人解释自己为什么喜欢做这件事。请闭上眼睛,回忆你所做的那件事。描绘一下最美好的时光。

我特别喜欢的是:

·房间整洁有序的时候

·给动物们喂食的时候

·我们掉进池子里的时候

·我可以引导乘客的时候

现在透过这些特别的时刻,确认一下这些时刻背后的潜在乐趣,以下即为一例。

我感到快乐是因为:

·创造一个秩序井然的小世界让我很有满足感

·使动物快乐非常有趣

·和朋友们在一起时很有安全感

·我喜欢自己掌控全局的感觉

第4步

进一步把你的答案提炼成描述自己喜好的模式。

·我是一个喜欢秩序井然的人。

·我是一个喜欢带给他人快乐的人。

·我是一个喜欢与团队和睦相处的人。

·我是一个喜欢掌控全局的人。

孩童时期,我们不会去分析自己的快乐,但通常只有在孩童时期,我们的快乐感才是强烈且直接的。然后我们就进入了青春期的荒漠,这个时候乐趣已经退居次席,关键在于在社会上寻得一席立足之地,并最终融入经济浪潮。成人期的我们则将真正能让我们快乐的东西列在了优先级名单的最后。

上述过程可以帮助我们获取更多关于我们童年时真正热爱的事物的具体信息,那时我们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事物。我们应该对其他童年记忆重复上述过程。如此一来,我们可以为带给自己欢乐的事物勾画出一幅图景,进而为可能使自己有成就感的工作勾画出框架。一份理想的工作几乎与我们在童年时期已经体验过的快乐不谋而合,这是不可避免的,其方式微妙、不易察觉却至关重要。

到目前为止,我们都在汇总各种各样的感受。但是还有下一步。我们需要把这些感觉衍生出来的其他东西联系起来并加以概括,同时记住这一点:这些东西的意义通常是间接凸显的。比方说,我们从阅读杂志中获得快乐,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从事一份与杂志有关的工作。我们的成就感值得我们探其究竟,从而精准地使真正适合我们的职业选择浮出水面。认真加以分析后,我们就会发现,阅读杂志所带来的乐趣体现了我们在职业兴趣方面的点点滴滴,而这种职业兴趣的范围远远超出了消费性出版的范围。有可能是我们对它的纸质、内页插画、读者咨询栏的口吻抑或编者承诺弥合了读者不同背景间差异的信息中所蕴含的活力氛围产生了兴趣。阅读杂志是一种乐趣,但这些乐趣并不一定非要与杂志本身有关不可。我们最初的分析可能太过匆忙,对造成自己感觉的真正来源一扫而过,很可能因此“误入歧途”,结果也相当严重。尽管能够给予我们指导的信息只是偶然出现在《贝拉》(Bella)或《美好家园》(Better Homes and Gardens)等杂志的过刊中,但实际上,如果对这些信息进行适当的筛选,我们的感觉可能促使我们转向一个与杂志没有任何关系的职业:我们可能更适合在一家文具公司或工业设计工作室里工作,或者从事与心理治疗相关的行业。

这就是我们应该谨慎小心,不要把自己或他人与具体工作联系在一起的部分原因,我们应该更关注工作的内在特性。我们不应匆忙得出“平面设计师”或“教师”这样的结论,而要尽己所能,坚定地选择富有乐趣的工作,其关键词如秩序、领导力、意义、冷静、团队精神。

这时就需要我们召唤内心的声音,上演一场“内心戏”。“内心戏”上演之际,大脑里的一个声音必须慷慨但又坚定地向另一个声音提出质疑。而作为“观察者”的自我应该质问作为“日常感受”的自我:“所以你觉得这是美好的。令你快乐的经历究竟是什么?令你感到开心的并非全部,而是更具体的东西。你能说得更详细些吗?”而作为“日常感受”的自我可能会说:“我不知道,不确定。只是觉得它很甜蜜。”作为“观察者”的自我可能这样回应道:“不确定?没关系!我们再来一次!我们换一种途径试试。在其他时间里,你会有与先前相似的感觉,但不会完全相同。把这两者做一番比较会怎么样呢?”然后最初的线索逐渐显现出一部分信息,这些信息包含了真正使我们感到快乐或不安的事物,因此让我们逐渐理解了自己在工作中扮演什么角色以及工作中理想的自己应是何等模样。

能为未来提供线索的不只限于快乐的感觉。我们出乎意料地发现,妒忌同样是一种重要的指引。羞愧是对妒忌的一种自然反应。然而,因偶发妒忌而感到尴尬可能会让我们压抑这种妒忌,因此,我们原本能从妒忌中吸取极为重要的经验教训,却最终事与愿违。勇于面对妒忌情绪是决定职业道路的一个必备条件,尽管这一情绪让人感到不舒服。妒忌是行动的召唤,理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妒忌中包含着错综复杂的信息——关于未来我们将从事何种工作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是由我们个性中混乱但又不失重要的部分发出的。要不是这种时常出现的妒忌情绪,我们可能不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非但不该压抑这一情绪,还应不遗余力地对其进行研究。我们妒忌的每一个人都拥有一块七巧板,描绘着我们可能拥有的未来。当我们翻看报纸或收听广播,无意中发现了老同学新近调动的信息时,我们心里会十分忌妒。于此,关于一个“真实自我”的面纱正在慢慢揭开。此时我们非但不能躲避我们的情感,还要问我们妒忌的所有人一个最基本也是最能挽回颜面的问题:“我究竟能从你这儿学到什么?”

即便我们的确着手处理妒忌情绪了,但在关于妒忌的智慧面前,我们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极差的学生。在我们开始妒忌某些人的全部时,如果花些时间去分析他们的生活,我们可能会认识到与我们产生共鸣的只是他们所作所为的极小一部分而已,而且它应该为我们的下一个步骤提供指导。我们想要的可能不是餐厅创业者生活的全部,而只是他们创办餐厅的技能。我们可能并不想做一个陶工,但是在工作生涯中我们需要更多乐趣,而这种乐趣在我们已经知道的某种工作中是很明显的。我们很容易遗忘的是,我们妒忌的那些品质不仅仅属于某一具体和引人注目的生活,我们也可以在数不胜数的其他地方追寻这些品质,虽然数量更少、不那么明显,但它们让我们迎来了更多的可能,去创造更易掌控也更加现实的理想生活。

练习

我们通常认为妒忌并不是一种正面的情绪。但是我们拥有的每一次妒忌经历都会给我们提供一个机会,让我们了解自己心底真正喜欢的是什么。通过仔细探究妒忌的细节,我们会发现自己缺少了什么,然后才能反思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第1步

想一想你妒忌的那个人,把他们身上令人妒忌的一切一一罗列出来。

例如:

·谈吐自信,成功,有主见,富有

·乐于倾听,与有魅力之人交谈,聪慧,受人喜爱

·思路清晰,深思熟虑,地位稳定

·工作勤勉,敢于冒险,敢开高价,道德高尚

现在问问自己:是什么让你对这个人心驰神往?是你列表上的所有特质,还是其中一两个特别突出的特质,让你感到妒忌与渴望?

第2步

一旦你缩小了自己所妒忌的具体特质的范围,问问自己该如何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试想一下,你无法成为这个人,但是可以拥有你所妒忌的东西,如财富、敢于冒险的性格和清晰的思路。你可能至少初步拥有这些特质,但不一定到完全拥有的地步。想想自己的生活中融入了这些特质之后会怎么样。然后考虑一下,要实现这些目标,你要采取的第一个实际步骤是什么?

满足感和不安全感遍布于我们生活里的各个角落,我们必须学会梳理隐藏在其中的显而易见的细小瞬间。一旦我们了解了自己的想法有多么混沌,以及把一些复杂却重要,而且回答了我们关乎未来的疑问的答案拼凑起来是一件多么棘手的事情,我们就能拥有一个全新的视角。我们会逐渐明白:职业分析需要时间,需要分多个阶段进行,匆忙下一个结论可能会适得其反。我们开始明白,要研究出一个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应该从事何种工作是一个意义重大、复杂且光荣的任务。

练习

有时我们关于自己可能喜欢从事什么工作的想法过于笼统。

我们可能萌生过下列念头:

·我想做些富有创造力的事

·出出差挺不错

·我想赚些钱

·进入咨询公司可能很棒,但是我担心这种工作可能会索然无味

·在杂志社工作一段时间应该很有趣

·搞政治?疯了吧你?

·我担心自己会被呼来喝去

·我对民权运动颇感兴趣

·有个电台主持人的工作,我还蛮喜欢的

第1步

列出个人清单,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有所困惑、东拉西扯、天马行空都是可以的。

第2步

我们要注意到这份清单的模糊性,但不要因此恐慌。无论我们职业决定的起源有多荒诞,我们都不必感到尴尬。最初的想法支离破碎、零零散散、缺乏重点,这些都是完全可以的。

第3步

你清单上的每个事物背后都有我们所说的“兴奋点”,也就是产生这些想法的体验。可能是你思考每件事时大脑浮现出的特殊画面或场景。例如,你在考虑从政时,你会看见自己在做演讲——这一场景与你曾经看到的关于议会的一则新闻有关。

对于清单上的每一个事物,请确认其背后的主要体验或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有一些能够让你兴奋的东西在其他人听来可能相当古怪、琐碎,甚至过于迷信,但是请继续下去。

例如:

·我去了马蒂斯(Matisse)作品展并观看了一部关于他与剪纸贴画的故事的电影。

·比尔·盖茨与夫人梅琳达在乌干达捐赠蚊帐的事迹太酷了!

·一座豪宅里有一位专职大厨……读到这里,我心想:这种生活该有多美妙啊!

·在我国,许多儿童都得不到照顾。

·《时尚》(Vogue)杂志纪录片里的人物太潮了,与我父母大相径庭。

·我喜欢待在海牙,见证新房产项目的落成。

·与优秀团队一同出差,在机场里有专车接送,担任CEO顾问。

第4步

我们原以为自己获得了一次思想上的飞跃,不料却误判了自己的兴趣。我们往往根基还未扎牢,结论已很宏大。

·你可能告诉全世界你想要从事咨询工作,但事实上,令你激动的不过是吃饭有人埋单、机场有专车接送而已。所以我们真正的兴趣被贴错了标签。

·你告诉别人和自己,你想要一份与杂志有关的工作,但你真正的兴趣更为具体并具有个人特质:你偶然看过《时尚》杂志的纪录片,并为其展现出的华丽特质而兴奋不已,但这些特质很多地方都有,不仅限于杂志。

请将第3步中的清单与第1步中的清单进行比较,看看你从自己最初的体验和想象中得出的结论有何区别。仔细检查一下是否有误判之处。

第5步

我们通常会遗漏一点:没有分析最初的兴奋点和刺激感。我们没能准确说出自己感兴趣的到底是什么。

·你的梦想是和你的偶像一样,成为一位职业电台主播,但是这份工作真正的兴奋点在哪儿呢?事实上,你所热爱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谈以及对美好生活之智慧的探索,而这与电台并无任何关联之处。

·你感觉有太多的孩子缺乏关爱——你看过一部相关题材的纪录片,因此深受触动并大为光火。当你对这种感觉一探究竟时,你意识到自己关心的是人们在感情关系中能否得到适当的帮助。而这在许多工作领域中都会涉及。

仔细检查潜在经历和情景的清单之后,详细描述一下这些经历和情景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你为何因此感动或兴奋?精准地说出每个事件中自己的关切所在。

结语

我们越了解自己的兴趣,关于我们可能热爱的工作的最初想法就越可能发生变化,有时我们甚至会渐渐打消这些念头。同样地,分析我们的经历和脑海中的情景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阐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弄清楚是什么在激励着我们,能够引领我们走向崭新的、更加美好的旅途。

同类推荐
  • 妙对状元

    妙对状元

    人才的成长不仅需要较好的天赋,更重要的是后天环境的影响与自身的努力。作为一套少年通俗读物,本书并不是简单的故事汇编,其间还有对少年成长过程中自身努力的肯定、良好教育环境的营造、优秀学习与教育方法方式的总结,所以,不仅对于少年朋友来说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对于广大的家长朋友来说,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总之,希望本书能给少年朋友们以智慧的启迪,人生的导向,找到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 禅与明智行动的艺术

    禅与明智行动的艺术

    一念忘机:抛弃心中多余杂念,把一切交给身体;脚下照顾:关注此刻与当下,现在该做的、能做的,尽管去做;饮茶吃饭:喝茶之时全身心地喝茶,用餐之时全身心地用餐,一心一意只做一件事。禅即行动。抛开杂念,正定清心,在思考前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日日持续的修行之中。行,是动态的禅;禅,是生死以之的行动之道。本书从禅的角度出发,围绕工作和生活,介绍了明智行动起来的方法诀窍,以及提升行动力的禅的56种习惯。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一点点的改变和努力,你会发现,没有什么天生的性格,人生也将会有所不同。行动起来!坚持行动下去!只有行动才有力量!禅与明智行动的艺术。
  • 细节决定你的幸福

    细节决定你的幸福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这句古语精辟地指出了一个人想要成就事业、完善人生,就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
  • 越读越想读的成长小故事(品味生活系列丛书)

    越读越想读的成长小故事(品味生活系列丛书)

    生活中一些平凡的小事物里往往包含着最深刻的人生道理,它们比起抽象的理论,能以更简单、更直接、更迅捷的方式把这些遭理揭示出来,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于瞬间豁然开朗。本书里有各种各样关于成长的小故事,让你越读越想读,读后获益匪浅。
  • 做人就做最棒的人

    做人就做最棒的人

    人生不要太注重结果,而要看重目标。只要选准了目标,认认真真地去做,毫不妥协地去追求,梦想的结果只不过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状态而已。
热门推荐
  • 元气爱丽

    元气爱丽

    她,美到令人窒息……她,学历高到在国际屈指可数……她,是舞台上的王者……但这闪耀的背后,谁也不知道她经历过什么……现实的一切让她几近崩溃……幸好她遇到了他们……那十二个少年干净如白纸……将她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是她的信仰……但她知道这份情只属于他们十二个人,永远只属于他们十二个人……她离开了……是真的离开了……意外离开了这个世界……她以为一切结束了……但……惊醒……她,重生了……那么,这一世,她要好好地活……Hello,宝宝们(づ ̄?? ̄)づ这本小说是讲的她重生后的故事,她要好好地活,她永恒的信仰!(作者:也是我永恒的信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清舛绪

    清舛绪

    写《清舛绪》是有很多短故事想要让更多的人看到,在《清舛绪》中不单有青春纯情爱情故事,有身陷诡异谋杀疑云的,有灵异魔幻的……正如我想我是爱你的,从你说你爱我的那刻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火影忍者时空的重叠

    火影忍者时空的重叠

    史上第一部由七部动漫来到火影忍者的小说,主角为来自尸魂界的日番谷冬狮郎,和自己的同伴结束七个平行宇宙重叠危机……
  • 你和我的漫天星河

    你和我的漫天星河

    暗杀之王重生,整个世界等着颤三抖。渣男想逼婚?做梦去吧!绿茶想上位?看本小姐不虐惨你!“你想干什么!”蓝汐瑶盯着壁咚自己的某个腹黑的家伙。某腹黑邪笑道:“强吻你。”
  • 炙垚只要郝妖娆

    炙垚只要郝妖娆

    在他看来别人的喜欢就是一个累赘,在她看来再多的也诱惑抵挡不住他的一个笑容。曾经她苦等了他两年,后来,换他无边无际的等了她七年。
  • 别惹废柴:惊天大小姐

    别惹废柴:惊天大小姐

    一醒来,我艹,谁来告诉她是什么情况。她一个拥有传世医术的小姐,因为成为家族继承人被爱的人背叛,被自己的亲妹妹还死,可是现在是什么情况,我艹。不小心穿越也就算了,可是那个一直缠着她的人是谁?不就是穿越过来时,灵魂不小心从天上掉下来砸到他了吗?至于这样吗?啊苍天啊,来收了这个妖孽吧!看一代废材如何成为惊天大小姐。
  • 折寿修仙

    折寿修仙

    我心中的修仙世界。有仙,有妖,有神,有鬼;有天下,有国家,有江湖,有小家;有阴谋,有阳谋,有冷酷无情,有温情脉脉;有御风千里,一刀斩人头;有儿女情长,豪杰气短;有搬山倒海,断江摧城!——————————————元龙是金庸大师,烽火、孑与、无罪、烤鱼、zhttty,等大神的粉丝,所以本书的风格,看官们懂得(*^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