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05700000056

第56章 元曲(7)

曲中樵夫手执烂柯的生活,即是冯子振向往山林的缘由。他宁肯像晋代的王质一般,与神仙划下道来,也不想再回到社会。在山中的冯子振可以像神仙一样与猿鹤为伍、麋鹿为伴,可以下棋不觉时日,这是何等的惬意。虽然这些都是设想,他只遇到了一个笨和尚中峰,过着素餐陋衣的日子,但是生活无拘无束,再没有那个互相倾轧、钩心斗角的朝堂。他在朝廷任职数年之后,还是觉得骑马云游、喝酒赋文的生活更惬意一些,便辞了官职到山里与和尚下棋,结交了一位世外好友中峰禅师。

冯子振一生的文章、诗歌、词曲,很少看到柔情似水,大都是他兴起而作,因此充满了横空出世的灵性与超然。

寿阳曲·答卢疏斋 / 朱帘秀

作者简介

朱帘秀,元代文学家,著名杂剧女演员,艺名珠帘秀,因排行第四故人称朱四姐。

山无数,烟万缕。憔悴煞玉堂人物(1),倚篷窗一身儿活受苦(2)。恨不得随大江东去!

【注释】

(1)玉堂人物:即指卢挚。玉堂,即翰林院。因当时文人聚集于此,故多称文士曰“玉堂人物”。(2)篷窗:船窗。

【赏析】

疏斋是卢挚的号,元人多用“斋”做号,以表示身心整洁。这支曲是为回答卢挚的《寿阳曲·别朱帘秀》而作。卢挚与朱帘秀此时情意相通。当朱帘秀收到卢挚《寿阳曲》这封“情书”时,一遍遍地读来,每一次都像在心口上割下一块肉一般,痛彻难当,遂写下这曲《寿阳曲·答卢疏斋》,回应卢挚的深情。

坐在画舫里四处漂泊游艺的朱帘秀,凭倚着船头的栏杆,看着无数山峦从画舫的窗前闪过,看着山野人家升起的青烟,黯然神伤。她早过惯了到处漂泊的日子,哪曾想过自己令卢挚这个翰林英才为她挂心消瘦。她不知道该是受宠若惊,还是为此伤心。坐在这船头心烦意乱,折磨的既是他又是自己。卢挚说他那边唯余下半江明月,自己又何尝不想成为江水,再次流到他的身旁,与他相守。

卢、朱二人隔着长江,一唱一答,词曲里的情谊珠联璧合,现实的分离又苦得令江水发涩。水犹如此,情何以堪。古人相信,“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其实情到浓时,希望的正是日日缠绵。人们常说,短暂的分别是为了更长久的相见,然而又有多少爱侣因短暂一别而永世分离呢?相见时难别亦难,别了之后再相见更为渺茫。如果相爱的两人身份有别,一个是高高在上的“玉人”,一个是青楼里的“俗人”,分离之后,则更可能永世分别。

赵氏孤儿大报仇 / 纪君祥

作者简介

纪君祥(生卒年不详),元代杂剧作家。一作纪天祥。大都(今北京)人,与李寿卿、郑廷玉同时。作有杂剧六种,现存《赵氏孤儿》一种及《陈文图悟道松阴梦》残曲。

【南吕·一枝花】兀的不屈沉杀大丈夫,损坏了真梁栋。被那些腌臜屠狗辈(1),欺负俺慷慨钓鳌翁。正遇着不道的灵公,偏贼子加恩宠,着贤人受困穷。若不是急流中将脚步抽回,险些儿闹市里把头皮断送。

(第二折)

【双调新水令】我则见荡征尘飞过小溪桥,多管是损忠良贼徒来到。齐臻臻摆着士卒(2),明晃晃列着枪刀。眼见的我死在今朝,更避甚痛笞掠(3)。

【驻马听】想着我罢职辞朝,曾与赵盾名为刎颈交。是那个昧情出告?元来这程婴舌是斩身刀!你正是狂风偏纵扑天雕,严霜故打枯根草。不争把孤儿又杀坏了。可着他三百口冤仇甚人来报?

(第三折)

【注释】

(1)腌臜:骂人的话,即“浑蛋”、“无赖”。(2)齐臻臻:整齐的样子。(3)笞掠(chī lüě):拷打。

【赏析】

《赵氏孤儿》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复仇记之一。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中详细地讲述了“赵氏孤儿”的故事,纪君祥为了使其变得更加富有戏剧性,在某些细节上投注了自己的臆想。是他的巧妙编剧,使得西方人对“赵氏孤儿”的故事关注起来。

晋景公时期,大奸臣屠岸贾欲称霸晋国,密谋陷害忠烈名门赵氏,并将其一家老小全部杀害。唯一漏网的是当家的赵朔之妻,她是晋成公的妹妹,腹中怀有赵朔的骨肉。由于她当时身在宫廷,才躲过此劫,并在不久后产下一名男婴。赵朔的好朋友程婴和门客公孙杵臼发誓要为赵朔报仇,将这名男婴秘密保护起来,但此事还是被屠岸贾发现,后者立刻下令追杀赵氏遗孤。

程婴一路逃亡,仍是被屠岸贾的部将韩厥拦住去路。程婴本以为必死无疑,却没想到韩厥竟然放了他们。望着程婴离去的背影,韩厥心道:“我若是献出去图荣进,却不道利自己损别人。可怜他三百口亲丁尽不存,着谁来雪这终天恨?怕不就连皮带筋、捻成齑粉,我可也没来由,立这样没眼的功勋!”(《赵氏孤儿大报仇》第一折)

杀一个手无寸铁的婴孩,对韩厥来说是不仁;想到赵氏一家若因自己的阻拦而不能报仇雪恨,他韩厥就是不义。不仁不义之事,韩厥自认绝对做不出来,思来想去,干脆自尽算了,成全了自己,也成全了别人。而程婴也以亲子之性命替下他人之子。此等忠义,似乎带着浓烈的中国式味道。无怪乎法国伏尔泰都忍不住将其改编送上舞台,在欧洲一度引起轰动。当时的欧洲正流行一股“中国风”,无论是物质上还是思想上。西方人认为,中国人的想象力和行动力既奇特又令人震惊。诸如大丈夫“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成,不爱其躯”,这是中国儒家信义所讲的核心,做人最重要的是一个“义”字,为此被千刀万剐亦万死不辞。伏尔泰可能就是看中了这种忠义哲学观,才将《赵氏孤儿》的故事引进,而且他认为,《赵氏孤儿》是只有在中国才会发生的复仇式悲剧。

为了找到程婴和赵氏孤儿的下落,屠岸贾扬言要屠杀晋国所有一个月以上、半岁以下的婴儿。为免连累无辜,程婴带着自己的儿子与公孙杵臼逃往一个方向,引敌人来找,另外让他的妻子带着赵氏遗子逃往另一个方向。屠岸贾果然率军追杀程婴和公孙二人。程婴假意投降屠岸贾,“出卖”公孙杵臼和婴儿。公孙杵臼心中明白他的苦衷,咬牙陪他演了这场“血泪秀”。

这三段唱腔,内容是公孙杵臼大骂朝廷败坏,昏君无道,竟让屠岸贾这等卑鄙小人位居高官。他直言当今主上简直有眼无珠,又假意骂程婴“狗贼”,“出卖”自己和赵氏。屠岸贾怕程婴作假,便让程婴鞭打公孙,程婴只好忍着心痛抽打公孙,而心中却在淌血,几乎把银牙咬碎。他暗道此仇不报,誓不为人。到最后,他只能眼见着亲生儿子死于乱刀之下,而好朋友公孙杵臼也一头撞倒在地上,头破血流而亡。

背着“忘恩负义”的骂名,程婴将赵氏遗子带在身边,躲在深山老林里隐居。在与世隔绝、青山绿水的桃源中,程婴将报仇的念头不断灌输给赵家遗子。这样做是对还是错,程婴一直在挣扎,但是想到赵家三百口人皆死于屠岸贾之手,如果不除掉此人,恐怕连天都不容。山中一日,世上千年。不知不觉,赵氏遗子赵武立世成人,联合屠岸贾的“亲信”,里应外合将屠岸贾诛杀,还了赵氏和程婴等人的清白。然而,程婴想到自己的孩子和朋友皆不能复生,痛不欲生。他被接入了豪华的赵府,却并没有享受的心情,而是每日待在屋中,沉默地坐在案席之上,到了夜晚,对月无语。

在正史的记载中,程婴自刎了,以死来祭奠朋友的魂灵。不过在《赵氏孤儿大报仇》这部剧中,纪君祥让程婴免于一死,或许多少削弱了悲剧的力量。但此剧的悲剧色彩仍然十分浓重,为王季思等所编选的《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之一,更有甚者将《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相埒。

其实赵氏孤儿传达的无非是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义”。在孟子那里,“义”有个有趣的诠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对贪心的人来说两全其美当然更好,可是“生命”和“道义”不是东西,如果两个不可以同时获得,按照中国人的观念,自然是“道义”重过“生命”。所以韩厥、公孙杵臼和程婴都以身死义。这种独特的忠义式英雄主义悲剧的感染力是那些让人泪眼婆娑的悲伤剧所无法相比的。

或许正因此,近代学者王国维曾评论说:“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就其存者言之:如《汉宫秋》《梧桐雨》《西蜀梦》《火烧介子推》《张千替杀妻》等,初无所谓先离后合,始困终亨之事也。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殿前欢·对菊自叹 / 张养浩

作者简介

张养浩(公元1269—1329年),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著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诗文集《归田类稿》。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1),减尽风流(2)。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3)。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注释】

(1)黄花:指菊花。(2)风流:美好的风光。(3)人比黄花瘦:引自李清照《醉花阴》。

【赏析】

此曲是张养浩久历官场之后所做。很多诗人、词人都好“自叹”,因为自言自语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排遣抑郁的方式。张养浩在官场中生活了三十多年,为百姓做好事,但是长时间的仕途令他厌倦,于是刚逾中年,他便辞官归隐。此曲《殿前欢》中“自叹”的特别之处在于他找了一株菊花作为倾诉对象,因为菊花不会言语驳斥,可以听他任意牢骚,则体现他当时的心境。

西风碎减叶飘零,张养浩推开了窗子,映入眼目的不是一帘幽梦,而是凄风疏雨,从楼瓦淌下,化作雨帘。重阳节后,菊花凋零,曾经鲜艳夺目的花朵已落去大半。花虽败落,但那些依然在枝头盛放的秋菊仍保有风采,张养浩再看看自己,却已瘦得不成人形,他忍不住问花,自己该如何是好,花虽不语,想必它也在为自己感到忧愁。本曲以通感的手法来结束,一句“花替人愁”,顿使曲子中的愁情变得更加浓郁。张养浩的自怜自惜赫然在目,令人也想化作秋菊,成为倾听他的对象。

张养浩并非好隐逸之人,少年时才学便闻名天下,十九岁入朝为官,在真正退隐前身居要职,高官厚禄享之不尽。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入焉与天子争是非,出焉与大臣辩可否”,百官敬畏,人民拥戴。可是为官三十年后的某一天,他突然感到“看了些荣枯,经了些成败”,一切都显得那般无趣,遂辞官回家,隐居于世外。朝廷六次召他入官,都被他婉言拒绝。想来他是知道自己在朝中得罪了不少权贵,早晚要遭到暗害,不如就此收场。

放下了朝政的担子,张养浩的心思全落在作曲弄文当中,对生活和命运的吟咏成为了他的文学主题。一株菊花就这样化作他顾影自怜的倾听者。在《殿前欢》的曲子中,他本认为凋零的花应比他更自怜,但实际上菊花耐秋风的能力远超乎他的想象,于是张养浩才想,也许菊花是在替他悲苦,是以纷纷凋谢。

此曲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人比黄花瘦”是引自李清照词《醉花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则是引自欧阳修词《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全句的引用,以旧词生新意,用法新颖。

张养浩之所以写“对菊自叹”,其实还有另一层深意。菊花是陶渊明的最爱,陶渊明经常对菊咏叹,表明心迹。张养浩选用菊花,自然是说自己也想如陶渊明一样,成为一个不问世事的隐居者。往日的宦海风波已成过去,鸟儿返林、鱼儿纵渊,那时的陶公何等惬意,张养浩也想成为另一个陶公,过着池鱼在故渊的生活。

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 / 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1),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云行踏(2),云山也爱咱。

【注释】

(1)山家:山那边。家,同“价”。(2)行踏:走动。

【赏析】

这首《退隐》写的是作者脱离官场之后的闲适的生活。他每日都到家门前的山中漫步,偶尔坐看晴空之上云来云去,欣赏如画山色,写下了上面这首退隐的曲子。举目望去,山色因云的有无而忽明忽暗,云则随着山的高低忽上忽下。天地间的景象真是奇妙。他拄着登山的拐杖,抬头看到云山相依相偎,低头可见山下的人家,周围则是山猴戏耍,野鹿徜徉,芳草遍地,如临九霄仙境。他就这样怡然自得地看呆了,恨不得扑进云团、扎身花野。没有了烦恼,一切都变得比以往更美好。这一刻,山水与他融为一体。全曲带过曲写云、写山,勾勒出一幅优美的云山飘渺图,流露出作者对云山图景的喜爱。“来”、“去”二字,既写出了云的动势,又写出了山色的变化,展现了云山的浑然一体。“倚仗”二句,写尽了作者对云山景色的无限眷恋,注目而视,不愿错过这变幻莫测的景致。在作者看来,山中的云霞开合,晦明变化,以及山间的野鹿花草都是如此怡然自得,令他感到无比超然,似乎被这一切感化,最后构成了这幅绝妙的山中行乐图。

张养浩离了公堂回到家乡,每日对着荷花烂漫云锦香。他还给自己的隐居别墅起了个浪漫的名字叫“云庄”,意思是说自己能够身在云端无拘无束。庄内置有一座绰然亭,风姿绰绰,周围的花与竹无半点俗气,空气中飘着水和山的清香。此等“美色”当前,用张养浩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著老夫对着无限景,怎下的又做官去?”美景在眼前,实在舍不得它而去做官。

斗鹌鹑·冬景 / 苏彦文

作者简介

苏彦文,字里,金华(今浙江金华)人,约公元1302年前后去世。《录鬼簿》说他“有地冷天寒越调及诸乐府,极佳。”今仅存套数一套,写雪中寒士的贫苦生活,风格灏烂泼辣。

地冷天寒,阴风乱刮;岁久冬深,严霜遍撒;夜永更长,寒浸卧榻。梦不成,愁转加。杳杳冥冥,潇潇洒洒。

【紫花儿序】早是我衣服破碎,铺盖单薄,冻的我手脚酸麻。冷弯做一块,听鼓打三挝。天那,几时捱的鸡儿叫更儿尽点儿煞。晓钟打罢,已到天明,刬地波查(1)。

【秃厮儿】这天晴不得一时半霎,寒凛冽走石飞沙。阴云黯淡闭日华,布四野,满长空、天涯。

【圣药王】脚又滑,手又麻,乱纷纷瑞雪舞梨花。情绪杂,囊箧乏(2),若老天全不可怜咱,冻钦钦怎行踏?

【紫花儿序】这雪袁安难卧,蒙正回窑,买臣还家,退之不爱,浩然休夸真佳。江上渔翁罢了钓槎,便休题晚来堪画。休强呵映雪读书,且免了这扫雪烹茶。

【尾声】最怕的是檐前头倒把冰锥挂,喜端午愁逢腊八。巧手匠雪狮儿一千般成,我盼的是泥牛儿四九里打。

【注释】

(1)刬(chǎn)地:同“刬的”,依旧,照样。波查:艰辛、磨折。(2)囊箧(qiè):用以装书籍、文稿的箱子,后泛指书。

【赏析】

这是苏彦文仅存于世的一篇元曲作品,全套由六支曲组成。《斗鹌鹑·冬景》描写的是饱受官商摧残之后的穷苦人的生活境况。

同类推荐
  • 春醪集

    春醪集

    本书是才子作家梁遇春珍藏版散文集,收录了《春醪集》和《泪与笑》以及书话、书信,是梁遇春26年短暂年华的丰富结晶。王蒙推荐,国家教育部推荐读物,《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现代中国散文的奇异之作,“中国的兰姆”昙花般的青春絮语。
  • 感悟智慧——拈花一笑间的96个灵感

    感悟智慧——拈花一笑间的96个灵感

    成功主要是因为态度。你有怎样的信念,就会有怎样的成功。感悟智慧,成功人生。
  • 常春藤诗丛复旦大学卷·陈先发诗选

    常春藤诗丛复旦大学卷·陈先发诗选

    《陈先发诗选》是《常春藤诗丛·复旦大学卷》的其中一册,诗歌语言内涵丰富,极具表现力与创造力,完美融合了古典诗歌传统和当代表达方式。用词新奇、意蕴悠长,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沉郁顿挫”的诗歌美感、层层递进的诗歌节奏给读者带来了不一样的审美情趣。作者密切关注自然,与大自然深度对话,以特有的个人生命体验挖掘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 别时花溅泪,回首落红妆

    别时花溅泪,回首落红妆

    本书是一本散文随笔。自古以来,就有女为悦己者容,无论是画眉、绾发、簪花,还是抚琴,书画,清舞……都如诗般浸润在传统文化的漫漫长河中,也都出现在我们触手可及的生活各处。无论文人名媛,还是民间女子,都或多或少地沾染这风雅的趣味,再现那些女子的生活和内心情感。风飞扬以其优美典雅的文笔,将这其中的闲情逸致娓娓道来,点缀以诗词典故,向读者铺张开了一卷美好的画轴,其中的风华,读者自知。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海明威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海明威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是一套以学生、教师以及广大知识青年为主要对象的通俗读物。它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一分册介绍的是本世纪上半叶名震世界文坛的美国大作家海明威和他的三部主要代表作品:《永别了,武器》《钟为谁鸣》和《老人与海》。
热门推荐
  • 至尊仙魔令

    至尊仙魔令

    十世苦难铸就无上神魂,方源携至尊仙魔令异世重生,看一无所有的主角如何一步步走上巅峰,找到回家的路。
  • 网游之神韵

    网游之神韵

    18岁刚毕业的无业青年简单收到了自己女神送给自己的《神韵》游戏设备,没什么游戏经验的他从此踏上了职业玩家的道路。看主角如何从一个萌新一步一步成为顶尖玩家走上巅峰。
  • 总裁老公勿忘我

    总裁老公勿忘我

    “呐,今天是春节,你不可以回家过年吗?”“不行,我说过,没有非常重要的事情,我是抽不出时间回去的。”又是这种话……两人已经结婚两年了,这两年来,两人却只见过一次面,一开始的时候,她只是单纯的以为他很忙,可是后来过了大半年,他一次都还有没有回家过……
  • 我的命运要不要这么狗血

    我的命运要不要这么狗血

    出生于上海的奈奈小姐,美艳动人,心比天高,离开五年后回到上海竟遇到霸道总裁二哥纠缠,但他知道,他只是玩玩而已,因为他有三宫六院!奈奈西子偶然发现神秘宝物,千百年前轮回的命运等待解开,二哥竟是皇帝?奈奈西子的闺蜜竟是称霸武林的绝世女侠?奈奈小姐不知不觉被卷入一场阴谋中,阴谋的制造者竟是日思夜想的他!奈奈西子究竟如何面对这样的命运?最终成为王者?还是就此屈服?让我们一起解开这神秘面纱。
  • 艾德利亚

    艾德利亚

    原本橄榄枝繁茂的青翠绿叶已经逐渐枯黄凋落。洁白的鸽子也仅仅是拖着挂满伤痕的身躯勉强地徘徊在世界上空…………腐化蔓延,暴徒作乱,资源紧张,各国却又在这危难之际又都心怀叵测。天灾亦或阴谋……即使揭开了真相,又能如何?
  •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宗教音乐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宗教音乐

    音乐是最容易引起心弦共鸣的艺术形式之一。以舒缓或明快的韵律唱诵经文,既能抚平心灵深处的创伤,又能深解经义。嘹亮的法音会使听者身心宁静,体验安祥和快乐。
  • 成功文库-青少年成长需克服的12项人性弱点

    成功文库-青少年成长需克服的12项人性弱点

    为人循矩度,而不见精神,则登场之傀儡也;做事守章程,而不知权变,则依样之葫芦也。”我们在学习新知识,不能完全依靠教师,也不能盲目迷信书本,应勇于质疑,切勿墨守成规。
  • 时光因为你而甜

    时光因为你而甜

    被绿茶好朋友挖墙脚,却双手供出,以为是个傻白甜?圣母?怎么可能?看女主这么怼天怼地。抱怨自己没人追,却殊不知男主一直守在身边
  • 顾少的燃情新宠

    顾少的燃情新宠

    安靖,是一个手段犀利、刻薄苛刻,一手带着萌娃,一手撑起半边天,被员工号称了很多年的灭绝师太。可,她却突然闪婚了,高冷老公不仅人靓钱多,还易推倒!一时闪瞎了所有人的眼睛。婚后,她只有一件事:复仇!
  • 你是首选

    你是首选

    她是姜念隐。以前姜家的宝贝千金,后来是学校的校霸。他以前是沈孽,现在是沈雾迟。"念念,我还没来得及让好好你认识我。"那这辈子,沈雾迟再也不要错过姜念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