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54500000050

第50章 文词·诗赋(1)

文学体裁

001诗是如何产生的

诗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学发展史中,是产生最早的一种文学样式。在我国,几千年来,诗更一直是文学史的主流。

那么,诗是怎样产生的呢?原来在文字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这就是诗的形式最初形成的原因。当时诗起着记事的作用。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心”,表示停止在心上,也就是记忆。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字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都叫“志”。志就是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从典籍中可知,诗最初是一种乐歌,与音乐、舞蹈为一体,能够让人载歌载舞。诗富有节奏韵律,因此,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形式。

现存节奏韵律最简单的诗体是《吴越春秋》上所引的一首古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周秦以来,诗歌的节奏韵律逐渐由简入繁,出现了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以及“杂言”不等的句式。

在秦汉以前,四言是最为流行的句式,魏晋以后,五言和七言成为最流行的体式。由于四声(平、上、去、入)的发现,诗人开始讲究行文声律,诗作抑扬顿挫,铿锵悦耳,平仄参差十分讲究,即“格律”。

到了唐代,诗的格律规定愈发严格、缜密,无论是字数、句数还是平仄、押韵都有详细严谨的规定,诗也开始有了近体诗、古体诗之分。

002古体诗有何特点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都可以称为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四言诗,出现较早,《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魏晋四言诗名篇有曹操《观沧海》、陶渊明《停云》。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五古最早产生于汉代。《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诗。唐代及其以后的古体诗中五言的也较多。而七古的产生可能早于五古。在唐代大量出现,唐人又称七古为长句。

杂言诗,就是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所以,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中杂言诗较多。唐宋时代的杂言诗形式多种多样,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李白的《蜀道难》都是典型的杂言诗。

由于古体诗形式灵活,便于传达感情,因此,很受诗人青睐。不少文人墨客都是古诗高手,如李白、杜甫、刘长卿等,佳作迭出,为后人津津乐道。

003近体诗有何特点

近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的,也叫“今体诗”,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

唐代将周、秦、汉、魏不讲究格律的诗称为“古体”或“古风”,将齐梁以来开始流行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今体诗”。相对于古体诗,近体诗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具体来说,在句数上,近体诗没有古诗的参差变化,它具有一种整齐的美感,律诗分八句,超过八句属长律、排律;绝句分四句,句式分五言、七言,又称五律、五绝、七律、七绝。

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用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等方面,主要有三点:

一是每句必须平仄相间,也就是说,七言句当中,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然是间隔开的,如第二个字是平声,第四个字必然是仄声,第六个字则又是平声,反过来一样。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即每联的对句(即后一句)和出句(即前一句)在平仄上必须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下一联出句的平仄必须和上一联对句类型相同,平粘平,仄粘仄。

二是除首尾二联外,必须要对仗。

三是要用一韵到底的平声韵。

004骚体有什么主要特征

先秦文学中的骚体是韵文体裁的一种,得名于屈原作品《离骚》。由于后人常以“骚”来概括《楚辞》,所以,“骚体”又可称为“楚辞体”。汉代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大人赋》,班固的《幽通赋》,张衡的《思玄赋》等作品与《离骚》体裁相似,所以,后者亦被称之为“骚体赋”。这样,“骚体”又包括了与《离骚》相近的一些赋。“骚体”一般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参差,多六、七言,以“兮”字作为语助词。

骚体诗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句式上的突破。屈原创造了一种以六言为主,掺进了五言、七言的大体整齐而又参差灵活的长句句式,这是对四言的重大突破。二是章法上的革新。屈原“骚体”不拘于古诗的章法,放纵自己的思绪,或陈述,或悲吟,回环照应,脉络极分明。三是体制上的扩展。屈原以前的诗歌大多只是十多行、数十行的短章。而他的《离骚》则长达三百七十二句,奠定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长篇体制。

骚体赋在内容上侧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离骚》的情调。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

005赋、比、兴,我国古典诗歌的重要表现手法

赋、比、兴是《诗经》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也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重要表现手法。

赋,据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就是陈述铺叙,直截了当的描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大体在《国风》中,除《七月》等个别例子,用铺排陈述的较少;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诗,铺陈的场面较多。汉代辞赋的基本特征就是大量铺陈。

比,朱熹解释说:“比者,引物连类”。就是说,比就是比喻,它使人或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它山之石,可以为错”(错,磨物的工具)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莱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

兴,朱熹解释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就是说,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有引起联想,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同时还兼有比喻、象征的意味,显得虚灵微妙。如嫁女诗《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使人从桃花盛开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又如送别诗《邶风·燕燕》,以“燕燕于飞,差池其羽”起兴,使人从燕子飞翔时的参差不齐联想到送别时的依恋之情。

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使《诗经》具备了动人的艺术魅力。

006乐府诗来源于民歌

在古代,乐府是指音乐官署。“乐府”这个名字是在西汉时出现的,汉惠帝时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开始建立乐府。乐府的任务是制定乐谱,搜集民歌和训练音乐人才。乐府的机关很大,有八百人。

皇帝为了听到各地民间的好音乐,常派乐府官员去各地搜集民歌。搜集的时候连歌词也搜集来,称为“乐府歌辞”或“乐府诗”。随着时间的变迁,当时搜集的乐谱已经失传,而乐府诗却凭借文字记载保存了下来。这些诗是从各地搜集来的,有些是劳动人民自己创作的,有的诗反映了人民的疾苦,有的反映了对爱情的追求,对当时及后代诗人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其后,“乐府”引申为民歌的代称。凡是合乐的诗,都称为乐府,于是,宋人长短句的词,元人的散曲小令,也可称为乐府。例如,宋苏轼的词集称为《东坡乐府》,元张可久的散曲集子称为《小山乐府》。而乐府的名义,还扩大到词、曲的范围。

007“歌行体”是何种诗歌体裁

“行”是乐曲的意思;“歌”与“行”名称虽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别,后来就有了“歌行”一体。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乐府诗一类。汉魏以后乐府诗名为“歌”和“行”的很多,就有了“歌行”体。

歌行体为南朝宋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初唐刘希夷《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

以“歌”命名的,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以“歌行”命名的,如高适的《燕歌行》。

歌行篇幅可短可长;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句式比较灵活,以七言为主,其中可以穿插三、五、九言的句子。

008律诗的格式是怎样的

律诗属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它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而成熟于盛唐时期。初唐四杰写了很多律诗,对律诗的成长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如果仅八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八句,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偶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崔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

009绝句的格式是怎样的

绝句,又叫“绝诗”,或称“截句”、“断句”,近体诗体裁之一,一篇四句,有五言、七言之分,也有少数六言作品。

“绝句”的名称起于南朝,梁陈时已较普遍地用绝句泛指四句短诗,押韵平仄较自由,即古绝句。

至于格律化的绝句,又称“律绝”,须依守近体诗格式。五、七言绝句应起源于古诗,随诗歌格律发展,而成为绝句,唐代达到极盛。王昌龄、王之涣、李白、杜牧、李贺、李商隐都是绝句的名家。宋朝以后,王安石、苏轼、陆游同样擅长绝句。

010何谓回文诗

回文诗,又名回环诗,指正读、倒读都能成诗的一种诗体。

回文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首创者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女诗人苏蕙。据史籍记载,苏蕙的丈夫窦滔任安南将军,镇守襄阳。窦滔携带宠姬赵氏赴任,苏蕙不肯同行,窦滔一怒之下竟断绝了和苏惠和书信往来,苏惠伤感之余,织了一幅《回文璇玑图》给窦滔,窦滔看了以后很感动,于是赶走赵氏,迎回苏蕙。唐代的女皇帝武则天在《璇玑图序》中称它“五色相宜,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后来有人为之寻绎,得诗更多。

有人认为,回文是一种文字游戏,应予以否定。其实不然,回文作为一种修辞格,与其他修辞一样,只是一种表现手段。它们都是为一定的内容服务的。

011诗话是一种什么文学体裁

诗话是评论诗人和诗的作品。狭义的诗话是指诗歌的话本,即关于诗歌的故事,随笔体,如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广义的是指诗歌的评论样式,崛起于北宋,是中国古代诗歌体制特别是唐代律诗高度发展的产物,改变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原有的格局。

诗话,就内容而言,是诗歌的故事;其方式为漫谈;体裁为随笔、小品文;目的是助兴、消遣。它兼容并蓄,融诗品、诗式、诗格、诗论、诗说、诗本事于一炉。北宋时,诗话成为一种文学批评的专著形式。

写诗话之风,宋朝最盛,明清两代次之。最著名的有宋代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和清朝袁枚的《随园诗话》等著作。

“诗话”还是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宋、元时印行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作品,它的特点为韵文与散文并用。

012词是如何产生及定型的

词是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型格律诗体,它以其美妙的韵律,丰富的色彩,委婉的情调,不仅能作为一种重要文体与五七言诗抗衡,而且还以比诗更高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当代读者。

诗词同源,古已有之。清代著名理论家汪森指出:“自有诗,而长短句即寓焉。《南风》之操,《五子之歌》是已。周之《颂》三十一篇,长短句居十八,……是非词之源乎!”他认为《诗经》中长短句相杂的诗就是词的雏形,有诗就有词。这种提法的出发点,一方面注意了长短句这一特征;另一方面也为了纠正不少人把词视为“小道”的传统偏见,提高了词的地位。

隋唐时期,从西域传入的音乐逐渐和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了燕乐。它与传统的“雅乐”相对而言,称为“俗乐”,当时的词,就是和这种新兴音乐的乐曲相配的歌词。

约从盛唐开始,由乐定词,并开始讲究声律平仄,如李白的《清平乐》和《敦煌曲子词》中的一些民间作品。至中唐作词已渐成风气,刘禹锡、白居易、王建等人填的一些小词,以及当时不少民间词,不仅句度参差,而且声律错落,标志着词体形式已经诞生了。

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词进入了全盛时期。词的特点在于它是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有人认为词按字数分: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013词牌的由来有几种形式

词牌,就是词的曲调名称。据统计,词牌有1000余个。早期的词,曲调与内容差不多是一致的,如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到了后来,曲调、内容才分开,词牌只标明曲调,不再作为题目。

词牌的由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取于原本的乐曲名称。如“清平乐”,它是汉代乐府中清乐与平乐两种乐调的全称;“菩萨蛮”相传是唐朝宣宗大中初年,女蛮国使者梳着高高的发髻,戴着金冠,满身佩挂珠宝,像菩萨般来大唐帝国进贡。当时的教坊,谱成“菩萨蛮”曲来款待使者,后来“菩萨蛮”也就成了词牌。

二是截取词中名句命名。如“忆秦娥”,李白用这个格式写出了第一首词,词中有“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的句子,词牌“忆秦娥”由此得名。“蝶恋花”是从南梁简文帝词句“翻阶蛱蝶恋花情”而来。

三是原来就是词的题目。如“浪淘沙”咏淘金人的劳动生活,“踏歌词”是一种和着脚步歌唱的曲调。“抛球乐”说的是抛绣球等。

四是直接用词的字数来命名。如“十六字令”全词共十六个字。“百字令”全词共一百个字。

五是以人名、事物名或故事为背景来命名。如“沁园春”,据说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有座园林,名为“沁园”,后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去,有人作词咏此事,词牌“沁园春”也就产生了。“念奴娇”因唐明皇有个歌女名念奴而得名。“浣溪沙”亦作“浣溪纱”,以春秋时西施浣纱的故事为背景而得名。

014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赋”通常是指赋体文章,是汉魏六朝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作为一种文体,它兼有韵文和散文两种体制的特点。

在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说:“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这是说,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的。《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

同类推荐
  • 风俗与礼仪(和谐教育丛书)

    风俗与礼仪(和谐教育丛书)

    以构建和谐教育为宗旨,以实现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追求,以促进学生按发展为目标的系列教育丛书。
  •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心随舞动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心随舞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 儒学文化东方巨子(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儒学文化东方巨子(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本系列图书介绍了医学,建筑,功夫,汉字文化,军事文化,儒家文化等多种中国元素文化。
  • 三国演义语典

    三国演义语典

    对于中国人来说,自明清以来民间文人陆续创作传世的《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红楼梦》五部古典通俗章回小说,已经成为家喻户晓、人所皆知的经典著作。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刻画、故事情节叙述、精彩场景描写,无不借助语言手段的写景、写意、写真、写实、写照,描摹人物性格鲜明,描摹故事生动传神,描摹情节精彩纷呈。尤其是那些表现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以及对典型环境的典型描述,总是令人心生感慨,口耳相传,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三、名言警句卷——团结互助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三、名言警句卷——团结互助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超神战心

    超神战心

    男主聂风在地球是一位来自金鹰战队的特种兵因一次行动为救自己的战友身亡,可当他再次醒来后,发现自己竟然穿越了
  • E寒薇X懿晨O

    E寒薇X懿晨O

    友情,在困难中发芽。爱情,在绝境中重生~~芷寒,念薇,依晨,婧懿,她们该如何抉择。作者创建了一个群,群号为426995822
  • 这甜度超纲了

    这甜度超纲了

    陆知知作为陆氏小公主,和薄氏继承人薄季暮结婚。在外人眼里,他们无论从颜值还是身份都很般配,最重要的是感情甚笃。传闻,陆知知爱薄季暮如命。只有陆知知跟闺蜜知道,她不喜欢薄季暮,所有的恩爱都是假的。一场车祸,让陆知知失忆。前期的薄季暮:薄太太爱我如命,就算不记得我,肯定能重新爱上我。中期的薄季暮:薄太太好像与我印象中,不太一样。再后来,有人看见薄季暮,对着老婆求亲亲求抱抱。
  • 如果爱情已到来

    如果爱情已到来

    同居第一天,就被某个起床气爆发的女人骂了一顿。“你有完没完!”这还能忍?于是李二少奋起反击了:“没完啊,所以你要去举报我扰民是么?门口在那边。慢走哈!”只是你确定不是死缠烂打外加柔情攻势?李二少:“哼,脸重要还是老婆重要?当然是老婆重要!”李二少出马,面瘫老婆也得乖乖就范啊!
  • 阎王让我当主角

    阎王让我当主角

    一个有梦想的骚年,因为一场意外,被阎王传送到了异界,他在异界一路开挂中会实现他的梦想吗?
  • 爱过飘零

    爱过飘零

    留学荷兰的周南希在经济窘迫时偶遇年轻帅气、家境殷实的华裔杨天恩,为了解决签证问题,南希抵挡不住热情的追求,嫁给了天恩。然而,新婚第一日南希去杨家,就遭逢了杨父的意外死亡。从此杨母敌视南希,而天恩又似小孩子,性格软弱,南希只能委屈地生活在这个家庭之中,直到见到天恩的姐夫——温文尔雅的康庄。由于天恩毫无做生意的经验,杨家几乎破产,所有的重担全都负担在康庄身上。在最艰难的时刻,康庄和南希两个人给予彼此温柔的支持,感情慢慢滋长着,可是,面对天恩,面对杨家,这一份不为外界所祝福的爱情将走向何方?
  • 当反派有了剧本

    当反派有了剧本

    叶辰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经穿越了,又震惊的发现这个世界和他看的一本小说一模一样,而最最悲催的是他成了反派,就是那种被主角当做经验包的反派。叶辰嘿嘿一笑:“我有剧本,我怕谁!”
  • 史说陇南

    史说陇南

    陇南自古以来是秦陇要隘,川蜀门户。境内有史可查或有迹可寻的文化遗迹可上追溯到五六千年之前。作者查阅大量史料、历代地方志,并且亲自寻访抄录了境内散布各地的石刻、碑刻、青铜铭文,对陇南历史、文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
  • 虚空修仙传

    虚空修仙传

    他有仙帝青霖的一丝灵魂,以为可以保护身边每个爱他的人,却事与愿违。且看他艰辛修道之旅,能否仙道大成?能否傲视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