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55800000030

第30章 资本流通(3)

2.固定资本的更新

固定资本在物质形态上进行替换,在价值形式上进行补偿,这就是固定资本的更新。固定资本的更新是通过折旧实现的。固定资本按照它的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价值,在产品销售以后作为折旧基金提取并积累起来,进行价值补偿称为折旧。其中折旧基金等于固定资本的价值除以它平均使用的年限。它是按照固定资本磨损程度而逐年提取的货币准备金。例如,一台机器价值10000元,使用10年,这台机器每年就需要提取1000元作为折旧基金,10年以后,机器报废,折旧基金总额达到10000元,又可以用之重新购买新的机器,完成机器的更新换代。

固定资本的折旧基金是用来更新磨损掉的劳动资料,补偿其价值的,应该说属于简单再生产的范畴。但是固定资本在其使用年限内,从物质形态上看总是独立存在并发挥作用,直到报废后才需要使用折旧基金进行更新。因此逐年提取并积累的折旧基金,从客观上可以起到积累基金的作用,用于扩大再生产。

3.固定资本的维持和修理

固定资本在完全报废更新之前,保持其独立完整的物质形态参加生产过程,在其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故障和问题,为了保持其能正常地发挥作用,必须进行维持和修理。固定资本的维持和修理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使用而维持。如上所述,固定资产不使用,会由于自然力的作用而损耗,所以如果使其正常运转,反而可以得到维持。二是通过直接支出劳动而维持。例如,工厂中为保证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行常常会专门对机器设备进行擦洗、调整、修理等。

为维持固定资本所支出的费用就是固定资本的维持费用,它属于流动资本,这种费用按年平均后分摊到全部产品中去。

四、预付资本总周转

一般来说,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价值周转方式的区别,决定了两者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即周转速度的区别。预付资本由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构成,“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它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预付资本总周转的公式如下: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固定资产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产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

决定预付总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另一个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分别的周转速度。流动资本的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越快。在市场经济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固定资本在预付资本中的比重日益加大,因此企业往往从加速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着手,使预付总资本的周转速度加快。

五、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一是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量的影响,二是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率的影响。

(一)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能减少预付资本特别是流动资本,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在市场经济社会,企业要进行生产并获取剩余价值,在生产开始之前往往会垫付一笔货币资本,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这一部分垫付的资本就称为预付资本。资本周转速度越快,企业所需的预付资本数量越少;反之,资本周转速度越慢,所需的预付资本数量越多。

从固定资本角度来看,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可以尽量避免出现无形磨损的损失,同时会提高固定资本的利用率,加速固定资本的更新。一台原本20年报废的机器设备,如果能在10年中就全部收回其价值,那么无论企业用这笔资金去购买效率更高的新设备来更新旧设备,还是用这笔资金扩大生产规模,最终都能够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从流动资本角度来说,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会使维持生产所需的流动资本数量相对减少,节省预付资本,节省的资本如果被用于扩大生产规模,也能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

从另一角度考察,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也会加快,流动资本中有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即劳动力,它参加生产能使商品的价值增值,生产出剩余价值。它的周转速度加快,生产的剩余价值量越多。所以资本的周转速度和年剩余价值量成正比。公式为:

M=m′Vn

式中,M为年剩余价值量,m′为剩余价值率,V为预付可变资本,n为可变资本年周转次数。

(二)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能够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率也有影响。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可变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与年剩余价值率成正比。公式为:

M′=(m′Vn)÷V=m′n

式中,M′为年剩余价值率,m′为剩余价值率,V为预付可变资本,n为可变资本年周转次数。

年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率两个概念所表现的关系是不同的。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总量和预付可变资本之比,表示了预付可变资本的增值程度;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

年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率只有当n=1,即当预付可变资本的年周转次数为1时,两者才相等。否则,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可变资本年周转次数越多,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越多,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越大。

(三)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能够减少以至避免无形损耗,加速折旧,加快固定资本更新,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获取超额剩余价值可见,资本周转速度越快,所需的预付资本数量越少,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数量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量越多,年剩余价值率越高。同时还可以获取超额剩余价值。因而,企业必然想尽一切办法来加速资本周转速度。

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研究对象和理论前提

(一)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

1.个别资本、社会总资本和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概念

(1)个别资本:独立进行循环和周转的资本。

(2)社会总资本:称为社会资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

(3)社会总资本运动:相互交错、互为条件的个别资本运动的总和构成社会总资本运动。

2.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

社会总资本运动与个别资本运动两者都是资本的运动,因此都是价值增值的运动;都要顺次经过三个阶段并分别采取三种职能形式;都必须回到出发点等。

社会总资本运动与个别资本运动,两者是个别与一般、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主要区别是:

①单个资本循环不包括业主购买消费资料的过程,即剩余价值由货币形态向实物形态的再转化过程;社会总资本运动除了预付资本价值的实现过程外,既有剩余价值由商品形态到货币形态的转化,还有剩余价值由货币形态向实物形态的再转化。

②单个资本循环不包括业主和工人的个人生活消费;社会总资本运动既包括生产消费,又包括业主和工人的个人生活消费。

③单个资本循环只包括资本流通,不包括一般商品流通;社会总资本运动既包括资本流通,又包括一般商品流通。

④单个资本循环以货币资本为运动起点;社会总资本运动以商品资本为运动起点。

(二)分析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社会商品资本为运动起点的社会资本的运动公式:

1.社会总产品概念。

社会总产品即一个国家和地区物质生产部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内创造的物质资料总和,实质是社会资本的商品资本。

2.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分析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

以9000社会总产品=6000C+1500V+1500M为例来分析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这是分析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假定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9000社会总产品中有6000价值的生产资料,3000价值的消费资料。作为商品资本必须通过交换转化为货币资本,9000货币资本中6000购买生产资料,用于下一次生产;3000购买消费资料,满足业主和工人生活消费需要。这样,下一次资本运动方可正常运行。可见,社会总产品能否顺利交换就直接关系到社会资本能否正常运动。社会总产品的交换即出售和购买,这就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所谓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就是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包括价值补偿即社会总产品的出售和实物补偿即社会总产品的购买两个方面。价值补偿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通过商品销售以货币形式收回;实物补偿指业主和工人如何买到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问题。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社会资本运动正常进行的基础;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或物质替换是保证社会总资本运动正常进行的关键。也就是说,只有社会总产品的全部实现,社会资本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所以,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

(三)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第一个基本理论前提: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按产品最终用途不同,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与此相对应,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I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Ⅱ部类。

第二个基本理论前提: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态分为C+V+M三个部分。

二、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一)从简单再生产开始分析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原因和抽象假设

1.从简单再生产开始分析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原因

①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重要组成部分和一个实现的因素;

②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实现问题,在理论上分析的主要困难是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这一困难解决了,再分析扩大再生产的实现问题也就容易了。

2.分析社会总产品实现的抽象假设

①社会只有业主和雇佣工人;

②生产周期是一年,一年中生产资料全部耗费,其价值全部转到商品中;

③商品都按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不发生背离;

④没有对外贸易;

⑤M′=100%。

(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以货币为媒介,通过无数次交换来实现的。这些无数次交换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的交换:

(1)第I部类内部,即I4000C的交换;

(2)第Ⅱ部类内部,即Ⅱ(500V+500M)的交换;

(3)两大部类之间即I(1000V+1000M)与ⅡC的交换。

通过三个方面的交换社会总产品全部实现,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可以正常进行。

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是借助于货币流通来实现的。

(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基本实现条件

Ⅰ(V+M)=Ⅱ(C)这个条件表明,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两大部类间存在着互为条件、密切联系的内在关系。

2.引申实现条件

(1)I(C+V+M)=IC+ⅡC表明I部类的生产资料生产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平衡。

(2)Ⅱ(C+V+M)=I(V+M)+Ⅱ(V+M)表明Ⅱ部类的消费资料生产与两大部类的工人和业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平衡。

三个实现条件从不同角度表明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存在着互相供给产品、互为市场、互为条件的紧密关系。

三、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一)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马克思考察扩大再生产是外延扩大再生产。

1.生产资料的前提条件

I(V+M)>;Ⅱ(C)表明I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除维持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以外还要有一个余额,以便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追加生产资料的需求。

2.消费资料的前提条件

Ⅱ(C+M-M/X)>;I(V+M/X)表明Ⅱ部类生产的生活资料除了满足两大部类原有工人和业主对生活资料的需求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消费资料的需求。

(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两大部类各部分产品的实现过程同简单再生产一样,也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的交换,即第I部类内部的交换;第Ⅱ部类内部的交换;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通过三个方面的交换,社会总产品全部得到实现,扩大再生产可以正常进行。

(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基本实现条件

I(V+Δv+M/X)=Ⅱ(C+Δc)表明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生产两大部类间存在着互为条件、密切联系的内在关系。

2.引申实现条件

(1)I(C+V+M)=I(C+Δc)+Ⅱ(C+Δc)表明I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平衡。

(2)Ⅱ(C+V+M)=I(V+Δv+M/X)+Ⅱ(V+Δv+M/X)表明Ⅱ部类生产的生活资料同两大部类对生活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平衡。

上述三个实现条件,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生产和消费的内在关系,它们表明两大部类的积累和生产存在着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关系。第Ⅰ部类为第Ⅱ部类生产提供追加的生产资料,规定着第Ⅱ部类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积累率。同样,第Ⅱ部类生产为第Ⅰ部类提供追加的消费资料,又制约着第Ⅰ部类的积累规模。总之,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积累规模,归根到底要受两大部类提供的追加的物质资料数量的制约。

(四)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原理

1.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一条客观经济规律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在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中必然表现为I部类的生产比Ⅱ部类的生产增长快些,即生产资料的生产比生活资料的生产优先增长。

2.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条件和原因

条件:生产技术进步带来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原因: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原有的预付资本以及追加的资本中,转化为不变资本的比重必然越来越大,转化为可变资本的比重必然越来越小,因而社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的增长必然快于对生活资料需求的增长。

3.正确理解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并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生产可以脱离生活资料生产而孤立地、片面地增长,更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生产比生活资料生产增长得越快越好。

同类推荐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白雪公主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白雪公主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小公主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小公主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儿童文学与素质教育

    儿童文学与素质教育

    儿童文学是提高儿童综合素质的有效的一种方法,阅读这本书可以了解儿童文学与素质教育的联系,特别是儿童文学对素质教育的作用。
  •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问题研究

    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问题研究

    在中国,大学生是个非常特殊和重要的群体,这个群体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问题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本书作者参阅了大量的文献,在总结了学者们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意义,对两种精神融合的内涵、特征、标志、紧迫性与可行性、难点与支点以及保障体系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不乏创新之处。
热门推荐
  • 从火影开始的轮回掌控者

    从火影开始的轮回掌控者

    简介:夜铭在近千年后重获自由,眼前是战国时期的忍界。受到辉夜姬极大照顾的夜铭着手复活辉夜的计划,成了隐藏在忍界黑暗中的boss。……轮回空间契约者的身影徘徊在忍界的历史水面下。拥有系统的穿越男行踪隐秘。暗中操控忍界命运的大筒木羽衣,以及身后大筒木一族的强者。涉及生死、灵魂的禁术,飞段信仰的邪神。“待我得到合适的躯体,你们都将臣服于我。”夜铭深深的瞥了一眼忍界大陆的方向,一双蓝色的转生眼泛着神秘、深邃的光芒。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灵神界志

    灵神界志

    灵神大陆,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世界。十万年前,龙神陨落,其麾下的灵兽群龙无首,大陆陷入了将近六万年的混乱时期。大陆上也有人类,但是他们没有力量,更没有勇气反抗灵兽的压迫。唯一的部落——紫罗兰也是一直以活人祭祀,祈求强大的灵兽保护他们。终于有一天,人类发现了灵兽强大的秘密:原来灵神界充满了看不见、摸不着的元素。只要将周围的元素纳入己身,便能化为灵力战斗。人类第一次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保护自己,并且立誓不会再屈服于灵兽之下。至此,人类从中原走向四方,建立了不同的国家……
  • 至尊鬼妃

    至尊鬼妃

    在这个武修为尊的世界,她是个特殊的存在。见缝插针是生存本领,两面三刀是惯用招数,装无辜、扮可怜手到擒来。一次偶然的际遇、一道指婚的圣旨、一株救命的红莲,结束了她江湖飘荡的逍遥日子,从此她开始了鬼面王府主母之旅。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岁晚当归

    岁晚当归

    “阿渊......”苏满衣喃喃道,双手抚上他的脸颊,那双澄澈干净的眸子早已泛了一层水雾。夜临渊的泪早已像断了线的珠子缓缓开口道:“是了,我是......我是阿渊,只是你一个人的阿渊......”哽咽道:“我答应过你的,你一世不来,我等一世,十世不来,我便等十世......”
  • 无懈守护

    无懈守护

    卓铭。一个从小经历很多磨难的少年。无意中得到其他星球的守护力量。和其他武者不同的修炼途径。从此守护着身边每一个人。
  • 男主他要争宠上位

    男主他要争宠上位

    欧祁简直想仰天大笑。她穷凶极恶,但是她是修为高深;她骄奢淫逸,但是一家之主;她寡廉鲜耻,但容貌昳丽看我不夺了你的修为,霸占你的财产!等等,我卖身不卖艺啊,这黑白相间的兔耳女仆装是怎么一回事?欧祁屈辱的穿上了兔耳套装才发现,这只是他争宠上位的第一步!半夜鬼哭狼嚎修为低下的歌修,立志于独占恩宠的东方厨修,还有那动不动就在茅房入定的小秃驴,你能不能出来?老子快憋不住了。……一旁的君以希摩挲着下巴:这就是传说中的男主?嗯,要不劈了当柴烧吧,还省钱!
  • 星退云散月现

    星退云散月现

    当夜空中载满繁星之时,月亮就会悄然退场,但在月亮高挂夜空之时,只有三三两两的星星在伴着她。
  • 原来爱情很快乐

    原来爱情很快乐

    你经历过惊喜吗?惊喜就是程江屹毫不犹豫的娶她,是杂乱娱乐圈里撑起的晴空,是失眠日子里暖心的钢琴曲。你经历过绝望吗?绝望就是在登上顶峰时候的绯闻,是没有半分的解释离婚协议,是孤独日子里悲恸的咸泪水。分明是一次意外顶替相亲,却以正经严肃的模样说着唐突的求婚,宋维安一世的救赎就这样出现,温润中带着冷漠,别扭中带着欢喜,婚姻牵动了梦想,引发了当年的真相。是阴谋,是愧疚,是利用,是报恩,宋维安只知道,原来爱情真是毒药,却又甘之若饴。"
  • 美国式傲慢和中国式圆滑

    美国式傲慢和中国式圆滑

    一群美国中部小县城L县的美国人,在一百年前建立了一个美国小公司。一百年后,这群美国人来到中国中部的小县城H县,招兵买马成立了一个合资企业a公司。未几,在H县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和中国市场潜力无限的诱惑下,美国人购买了剩下的捏在中国人手里的百分之五十股份将a公司转变成了一个独资公司。从此,美国人以为自己可以在中国人的地盘上当家作主人。从此,中国人以为只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夹缝中求生存。为了迎合老板中国人不得不退让,为了适应中国国情美国人不得不难得糊涂。傲慢的美国人和圆滑的中国人无时无刻不斗智斗勇,究竟是谁忽悠了谁?本书故事,完全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