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72300000012

第12章 经济(4)

二、标准化管理

自1995年以来,凉州区的标准化工作经过11年的规范化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1998年,凉州区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列为全国消灭无标生产试点县(市)。经过一年多的广泛宣传、调查摸底、检查整改、建档立册、检查验收等阶段的工作,全面完成了消灭无标生产试点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区界定属消灭无标生产范围的工业企业338户、定性生产的工业产品608个,工业产品标准履盖率由原来的76.15%提高到98.19%。1999年8月23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经过严格考核,现场打分,以94分的成绩顺利通过。到2000年,完成了标准化信息库的建设,共收集标准目录7册,国家标准汇编28950项,采集了与全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标准文本300多份。采集产品相关原辅材料及检验标准500多份。帮助企业制定产品标准2套,企业产品执行标准新登记44份。2005年,当年上报蕃茄、人参果、辣椒等5个项目,其中人参果被列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06年,根据凉州区生产企业产品所需,新采集最新标准文本136套,新登记产品执行标准18份。向区政府建议并参与起草了(《武威市凉州区政府关于加快农业标准化步伐,培育农产品品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三、质量监督

凉州区共有工业企业392户,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85户,主要生产面粉、熏醋、酱油、白酒、葡萄酒、淀粉、磷肥、砖瓦等产品。目前凉州区已有皇台牌系列白酒,凉州牌干红、干白等13个产品被评为甘肃省名牌产品称号。凉州益民有限责任公司的云晓牌熏醋、云晓牌酱油,武威市红太阳面粉厂的甘青牌面粉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从2002年6月开始国家对小麦粉、大米等28类525种食品纳入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管理当中。至2006年底全区已有92户109个产品获得食品市场准入证。2003年8月1日,国家开始实行了3C质量认证(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奥克轮胎有限责任公司武威分公司的轮胎、武威市宇通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的电线、电缆通过了3C认证。1997年在全区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已有皇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等23户企业,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皇台酒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白酒、甘肃达利食品有限公司的马铃薯淀粉通过了HACCP认证。

四、计量检测

1950年,武威县成立了度量衡检定组,专门从事对使用的度量衡器进行检定、修理。武威县所属各部门各单位使用的度量衡器,县度量衡检定组规定必须一年检定一次。检定重点主要是商业、供销、粮食、医疗及集市贸易等系统。1980年开始,对工业企业计量器具进行检定。2000年凉州区计量检定测试所自成立以来,采取灵活方式不定期对市场上的计量器具进行了抽查和复查,为市场提供了公正、公平的消费环境,维护了计量检定的权威性。2000年,到2001年共开展了5次流通领域包装商品的专项检查。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8500台(件)。没收不合格计量器具60多台,查处利用计量器具违造数据案件1起,涉案货值5.7万元。

2003年,全年检查区内1吨以下衡器强检定2100台次在用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覆盖率80%以上,周期检定合格率96%。完成了中小企业计量合格确认15户,查处计量违法案件9起。2005年,对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在用计量器具进行专项检查,共检查各医疗机构31家,医用计量器具186台件,查处未经检验或超周期使用的在用计量器具42台(件),并开展了对辖区内10户采煤企业的安全防护设备的专项检查,对未检使用的28台瓦斯计、5台风表进行查处,共查封未以周期检定的公用电话计量器具147部,IC卡电话计费器108部。2006年,完成了15户中小企业计量合格确认,对全区96户已办证食品加工企业的在用计量器具786台(件)进行了建档,并对城区重点医疗机构的48台医用计量器具建立了电子档案录入工作。

五、特种设备监管

武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凉州分局特种设备监管工作始于2003年,通过近三年的调查、摸底,建立了凉州区特种设备电子监管工作台帐。截止2006年底,凉州区有锅炉384台,压力容器220台,压力管道4185米,电梯48台,游乐设施40多件,起重机械68台。凉州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定期对登记的特种设备监督检查,并对新安装调试的设备进行使用前检定。

第五节土地管理

一、机构

1988年5月武威市土地管理局正式成立。1995年7月至10月在全市各乡镇设立了乡镇土地管理所。2001年7月因撤市设区,“武威市土地管理局”改为“凉州区土地管理局”。2002年2月凉州区城镇国有土地资产管理所人事、财务移交武威市土地管理局管理。2002年9月“凉州区地质矿产局”与“凉州区土地管理局”合并,机构更名为“凉州区国土资源局”。2006年8月因国土系统体制改革,实行垂直管理,“凉州区国土资源局”更名为“武威市国土资源局凉州分局”。

二、地籍管理

2003年5月,以1989~1992年土地详查为基础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完成。数据库建设于2001年7月开始,2003年5月全面完成。2006年9月30日完成凉州区1∶10000土地利用图件与数据库更新数据库建设。2006年5月投资15万元逐步实行档案的微机化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管理。

对历年来形成的地籍档案,进行分类扫描,实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逐步实行地籍档案网上公开查询。

土地登记发证是为了确认土地产权关系,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房地产市场,实现全面、依法、科学、统一管理土地。1989年武威市土地管理局开展土地登记发证工作,截止2006年12月31日,武威市国土资源局凉州区分局共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4445本、《集体土地所有权证》1015本、《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135098本。1997年开始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截止2006年12月31日共颁发《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226本。

三、土地普查

1958年秋,武威县开展了“以县为单位,以公社为基础,以耕地为主”的第一次土壤普查,历时3个月,初步查清全县为山区土壤和平源土壤两大类型,四大土区(山区旱地、山区水地、平源山水区、平原泉水区),22类65种。

1979年5月,历时4年5个月,于1983年10月,完成了全县55个公社、黄羊河农场、机关农场的耕地以及草原、森林、水域、荒地、沙漠土壤普查任务。查清全县3个土区中共有15个土类、22个亚类、20个土属、75个土种,其中耕作土72种。

1989年7月至1992年11月,开展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又称详查)。查清了全市土地总面积为7456797.3亩,其中耕地面积1897159.7亩,园地面积74898.6亩,林地面积209834.4亩,牧草地面积1124836.9亩,居民及工矿用地276371.4亩,交通用地76843.5亩,水域用地225612.1亩,未利用土地3571240.7亩。

1993年11月,武威市开展城区地籍调查工作。1998年到2006年12月对武南镇、黄羊镇、城东工业区、永丰镇的1121宗土地完成调查工作。2000年6月开始,对武威市山区及沿山区15度~25度和大于25度的坡耕地进行调查评价,于9月完成了调查评价、数据汇总图和图件编制。

四、土地征用

民国年间,划拔、征用土地等事宜由国民党武威县政府建设科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划拔、征地等先后由县人民政府建设科、计委、建设委员会管理。截止1986年,共批准划拔、征用土地的单位24个,征用耕地292.6亩,荒地、弃耕地125.27亩。1986年至1988年4月,批准征用土地单位106个,征用耕地476.68亩,荒地、弃耕地、河滩地574.11亩。从1988年土地管理局成立到2006年12月31日止,共征用农民集体土地1065.6449公顷,其中农用地846.0831公顷。

第六节农业

一、种植业

1、机构

武威历来对农业机构的设置都很重视,变化很大。1949年解放后,武威县人民政府设建设科,主管农、林、牧及农村公路交通。1956年5月1日分设农业科,1957年5月10日又同林业科合并为农林科。1960年3月18日分设为农业局,到1962年5月14日又改名为农业科,1963年9月18日又改名为农业局。“文化大革命”初期,于1968年12月29日成立武威县农、林、水牧系统革命委员会,到1970年8月17日又分设为农业局,后改名农林局。1981年12月29日,分设林业局后又改名农牧局。2001年更名为凉州区农牧局。

2、历代农业

汉朝以前凉州区为羌戎、月氏、匈奴等少数民族驻牧地,但种植业历史悠久。据皇娘娘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石镰、石锄等农具表明,凉州约于4000年前已出现了农业,先民们利用这些简单工具开始了较原始的农业生产。

汉王朝为控制河西,推行“徙民实边”政策,移民屯田发展农业,国家提供耕牛、农具、种子,鼓励人民兴修水利,开渠灌田,推行“代田法”(垄耕)和“区田法”,改进耕作方法,采用深耕、宽垄、轮流休种、引水种植等耕种方法。再加上中原农业技术的传入,使凉州农业得到发展,曾一度出现“谷物丰收”、“谷粜常贱”的兴盛景象。

隋唐至明清时期的军屯、民屯、筑堡营田,对凉州的农业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明朝的屯垦,进一步促进了武威农业的发展,嘉靖时凉州卫屯地2652顷,屯粮3.18万石。

清初,不但重视开垦,而且重视兴修渠道,严格水规。清政府在发展农业的同时,特别注重粮食的储备,仓储之多仅次于张掖,“居全省第二位”。

民国时期,由于官府抓兵派夫和繁重的赋税,武威贫民为逃避兵役和苛捐杂税,背井离乡,纷纷外流,荒地激增。民国35年(1946)耕地比清雍正三年(1725)减少20多万亩,民国36年(1947)只有耕地108.77万亩(其中水浇地41.69万亩,川旱地51.09万亩,原旱地745亩,山坡旱地15.92万亩),粮食产量比前两年减少3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过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了农业生产关系,并兴修水利,平田整地,改革耕作制度,推行科学种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耕地由1947年的108.77万亩扩大到1989年的146.13万亩,粮食总产由1950年的9933万公斤增加到1989年的3.82亿公斤,农业总产值由1950年的3542万元增加到1989年的2.77亿元,农村人均产值由1950年的80元增加到1989年的470元。到2002年底,全区粮食总产量为589564吨,农业总产值达22.70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上升到2777元。到2006年,全区粮食总产量63.09万吨,农业总产值达37.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上升到3741元。

3、种植区划

凉州区的农作物种植区划大致分为浅山粮油区、河水粮油区、井泉粮食经济区、沿山林木经济区。

浅山粮油区位于区南祁连山,包括张义镇的全部及谢河镇的西山顶、樱桃沟村,属凉州区贫困地区。有耕地14.75万亩,占全区的10.1%,除3万亩浇地外,均为山旱地。年降水量为260~610毫米,蒸发量700~1200毫米。年均气温1.9℃~6℃。≥10℃积温950~2250℃。无霜期95~135天。粮食作物以小麦、青稞、洋芋、豆类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约占9%及其它作物占1%。本区因降水年际变化大,分布不均,土壤肥力低,农作物经常受旱,产量低而不稳。

河水粮油糖区为山前洪积——冲积平原,耕地81.72万亩,基本都是水地,占全区水浇地的58.6%。年均降水170~260毫米。年均气温6~7.5℃。≥10℃积温2250~3300℃。无霜期135~155天。本区地处四大河系的中下游,降水年际变化大,水量不稳,土壤瘠薄,耕作粗放,作物单一,产量很不稳定。

井泉粮食经济区分布于洪积扇前缘泉水露出带以北广大地区,土壤类型复杂,泉河、泉沟,侵蚀切割较弱,地面平缓,耕地平坦整齐。现有耕地40.67万亩,占全区的26.6%,人均耕地1.7亩。年均降水130~170毫米。平均气温7.5~8℃。≥10℃积温3000~3150℃。无霜期155天左右。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洋芋、豆类为主,占82.2%,经济作物以甜菜、油菜、大麻、蔬菜、瓜果为主,约占7%。本区人口密集,交通便利,地势平坦,耕作精细,地下水丰富,机械化程度高,农田林网配套,是全区稳产高产区。

沿沙林粮牧区分布于红河东西两岸,包括南起吴家井乡和沿红水河两岸的二十里大沙漠,以及沙漠前沿的农区,总面积487.05平方公里,占全区的7.9%;沙漠面积1570.2平方公里,占全区的25.3%。有耕地9.07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2.94%。由于降雨少,蒸发强烈,天气干燥,沙丘起伏,连绵不断,土层较薄,只能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沙漠边缘种植小麦、玉米、豆类为主的粮食作物,并适当种植甜菜、油菜、葵花等经济作物。

同类推荐
  • 教学相长文丛-教育和弦

    教学相长文丛-教育和弦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 拨开人类生存的迷雾

    拨开人类生存的迷雾

    当一个事物之上布满了烟雾,人们就无法看到和知道事物真实的形态与进展。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在对人体自身的探索中,这种笼罩着迷雾的情况太多太多。只有拨开了迷雾,才能真正了解到人类的发展历程,才能真正的认识到人类的自身,人类生存的奥秘正在逐步清晰的显现出来。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仁爱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仁爱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 徜徉汉语王国

    徜徉汉语王国

    《徜徉汉语王国》可以告诉读者许多语言文字方面的常识。《徜徉汉语王国》共分两部分:前半部分主要牵涉古今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的许多方面,牵涉文字、修辞、逻辑中的诸多问题;后半部分主要是与汉语特点息息相关的“信函”“赏析”“对联”等等。
  • 媒介与民生:电视民生新闻的理论与实践

    媒介与民生:电视民生新闻的理论与实践

    我国当代民生新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广受社会大众喜爱,也是目前学界与业界共同关注与讨论的热点话题。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既是政治民主化、媒介市场化与传播平民化的产物,又是中国新闻媒介“新闻本位”、“受众本位”观念的革新与强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成为新闻媒介与社会环境形成良性互动的一种传播范式。平民化的传播理念与传播方式使民生新闻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以人为本”、“三贴近”的社会政治话语与新闻媒介人文关怀、社会责任的价值认同。
热门推荐
  • 枪战沙场

    枪战沙场

    在人前,他是最厉害的世界级拳王,在赛场上挥洒热血、献出他的青春,成为了全世界最年轻的拳王。在人后,他是令所有人闻风丧胆的佣兵之王——“烈虎”,他所带领的佣兵团“烈虎卫”更从无败记。他,是南漓王朝最小的王爷,不像其他王爷一样沉醉于灯红酒绿中。是在战场上战无不胜的战神,在敌人面前他是地狱来的恶魔。…………一朝穿越,他带着古武系统征战天下,不想却遇到了他,两个热血男儿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纪元永生

    纪元永生

    纪元之劫,诅咒降临。神灵枯萎,无人永生!一具经历了纪元之劫的骷髅从铜棺中爬出,为了永生,他踏上了一条荆棘之路。人族争霸,妖族纵横,巫族入世,魔族霍乱,这是一个百族鼎立的时代!
  • 神武炼

    神武炼

    看似平常的山村少年却隐藏着惊天的身世之谜,机缘巧合踏上修武之旅,演绎出一个纵横武道,飞升仙界的旷世传奇。
  • 穿越娘子奋斗史

    穿越娘子奋斗史

    烽火连天,她穿上战甲收失地;奸臣当道,她乔装改扮进朝堂。本想种田过一生,无奈奋斗一辈子。PS:有随身空间,1V1
  • 弑者重生

    弑者重生

    传说中,至高无上之神帝的记忆传承,和他毕生所创的绝世功法,还有与他曾经一并征战四方见血封喉的顶级神剑,都随着神帝的陨落而从此藏匿于世间,等待一位传承者……一位默默无闻的平凡少年,无意间得到了传说中的“主角”这个神秘的身份。从此,踏上了他那不平凡的旅程…一剑裂山河,一剑斩乾坤;一剑破苍穹,一剑晓星辰,最后一剑,断子绝孙!修炼之道,永无巅峰,唯有突破。弑者之道,永无止尽,唯有杀戮。与吾作对之人,管你是人还是鬼,通通灭之。哪怕全天下都与吾作对,就算弑尽天下,也在所不惜!一本比较慢热的书,前面的章节虽不怎么样,但主角在成长,书在成长,作者也在成长…求点阅,求收藏,求推荐!
  • 拒绝作恶的新生虚灵

    拒绝作恶的新生虚灵

    虚灵.....自虚空中诞生的灾害生命体,自上古时期以来便以使天地未知惧怕力量为世间带来无穷的灾难和屠杀......哪怕是虚灵销声匿迹过了千万年后,它们的名字也依旧被人们深记并恐惧着......但凡事总有例外的,对吧......
  • 傲剑凌云

    傲剑凌云

    这是个以剑为主的世界。凌逍本为蜀山内门弟子,在观摩师门前辈渡劫的时候被天劫带到异界,重生于将门子弟身上。掌握着无数这个世界奉为神级的剑技,还有这个世界中人无法理解的神奇医术,本身却是天脉者这样的武道废材体质。凌逍将用什么方式来证明自己?
  • 最难穿越者

    最难穿越者

    上个厕所穿越你可见过?群众演员张伟。本以为可以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结果反而是悲催之路的开始,我叫张伟。我太难了…………
  • 天若邪

    天若邪

    何谓正道?何谓邪道?正道又如何?邪道又怎样?若这就是邪道的话,那么……就让我成为这邪道的最强者!
  • 医宠天下:废物也会是天才

    医宠天下:废物也会是天才

    阎起:颜潇本尊带你去找你爱的人怎么样颜潇:阎起本小姐不会上当我只喜欢小铃铛阎起:小铃铛是我们爱的结晶喜欢他不就是喜欢我么颜潇:啧啧啧臭不要脸小铃铛走娘亲带你去吃好吃的别和这个怪蜀黎有关系小心教坏你小铃铛:爹地快来啊娘亲要谋杀啦颜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