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72300000032

第32章 文化(2)

7、成人业余教育

(1)农(市)民业余教育

1950年12月,农村兴办冬学、夜校,开展扫盲教育。1952年11月,县上举办了“速成识字法”教师训练班,城乡建立扫盲点837个,学员6万多人。1954年,民校527所。1956年,民校1644所。1959年底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年来,全县共脱盲13.85万人,占全县青壮年16.31万人的86%,基本实现了无盲县。“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农民业余教育停顿,文盲有所回升。1981年,采取“一堵、二扫、三提高”的措施,开展扫盲工作。1988年,经省、地验收,基本达到脱盲市的标准。

(2)成人自学考试高等教育

自学考试于1984年在武威首次开考。1989年,开考25个专业,780门课程,报考人数累计1.1万多人次,专科毕业学员214人。2006年,开考37个专业,其中本科22个,专科15个。报考人数3868人,其中本科2867人,专科1001人,专科毕业学员学员209人,本科毕业247人。

四、教师

1950年全县有中小学教师435人。1966年3840人。1978年7857人,其中民办教师5274人,到1989年,全区中小学教师共9191人,其中民办教师3236人。从1990年起,贯彻“关、招、转、辞、退”的方针,加快解决民办教师的转正问题。到1995年,全区中小学教职工达12298人,其中专任教师9875人。到2000年全区中小学教职工人数达9489人,其中专任教师8812人。截至2006年,全区中小学教职工总数为10550人,其中专任教师9887人。

1989年,专任教师职称评定,中学(含教师进修学校)有1877名教师取得职称,其中高级55人、一级422人、二级812人、三级588人;小学(含幼儿园)有2091名公办教师取得职称,其中高级375人、一级1184人、二级509人、三级23人。民办教师有2727人取得职称,其中中学二级职称的14人、三级职称的19人;小学高级职称的26人、一级职称的1248人、二级职称的475人、三级职称的955人。

截至2006年,全区共有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281人,中学中级职称的教师3507人,初级职称教师5398人。

五、教学研究

“九五”以来,全区教育系统开展了以“科研兴教”、“向教研要质量”的大讨论活动,明确了教研在提高教育质量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全区设有教学研究室1个,专职教研员15人,其中中学高级职称5人,一级职称10人,分设有中教室、小教室、资料室、电教室和编辑室,下设14个学科小组,选聘兼职教研员119人;全区中小学设立的教研组(室)共1851个。

1990年,继续实施甘肃省代表国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办事处签署的“全面提高小学教学质量联合革新计划”(简称“JIP”计划);1992年,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100名教师获得市级“优胜者”;1993年,全区开展实施“教研年”,区教委提出了“向教研要质量、人人搞教研、个人有专题”的口号;1995年,构建实施“一十双百”教研工程,即树立10所教研示范校,100所JIP项目学校,100名教研骨干。1997年,区教委制定了《关于加强基础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确定21所学校为实施素质教育示范校;1998年,召开全区素质教育现场观摩会、教研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了《武威市学法指导实施方案》、《武威市“张思中外语教学法实验与推广”实施方案》;2003年秋季,全区中小学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工作开始实施;2004年,召开了全区新课程评价研讨会,举办了第三届凉州教育论坛,进行了评选“名师”、“三十佳”、“教学能手”、“教学质量标兵”活动;2005年,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凉州教育论坛和全区教研工作会议。

六、教育经费

清代教育经费来源于募捐基金和学田田租及房租。光绪元年(1875)和光绪五年(1879),凉州知府龙锡庆先后两次捐助生息资金2.28万串,并于光绪元年(1875)设“同善公当”,生息营利。光绪十三年(1887),凉州知府陈才芳捐赠3051串487文。光绪十年(1884),龙锡庆曾责令凉州府官员倭杞会同“兴文社”(乾隆七年,由武威正堂欧阳永创办,系资助士子赴乡试的社团福利组织)清核“同善公当”资金。仅1875年至1881年,除各项开支外,实获余利1.43万串。

民国时期教育经费来源主要有“公当”资本生息费、乡约入册费、牲畜官用费、学田田租、上拨经费等。民国2年至25年(1913~1936),共有“公当”资本大洋2.15万元。民国元年至10年(1912~1921),牲畜官用费大洋3284元。民国19年至28年(1930~1939),乡约入册费大洋10.8万元。民国2年至20年(1913~1931),上拨经费3.21万元。民国24年至31年(1935~1942),社教费大洋3200元。以上共计大洋16.08万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教育经费以财政拨款为主,群众筹资、勤工俭学收入为辅。

1949年全县教育经费仅为21174元。到1958年,教育经费为129.71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支出的8.1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教育经费也逐步增长。1980年,教育经费支出上升为405.7万元。1990年,全区教育经费总计1774.1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0.5%。1995年,全区教育经费总支出达4399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37.3%。到2006年底,全区教育经费总支出达24688万元,占全区财政总支出的36.7%。

第二节文化艺术

一、机构

凉州区的文化事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基本处于自发的无政府状态。历代的基层政权没有专管文化的机构,文化工作由教育部门兼管。民国15年(1962)成立通俗讲习所,归县政府教育科领导,后改为民众问事处,民国23年(1934)改为民众教育馆,这便是民国时期武威仅有的文化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把地、市、县原有的文教局(科)分设为文化局和教育委员会(1956年文化与教育分设两科,一年后仍合为一个科)。武威市人民政府于1985年9月27日决定把文教局分设为文化局和教育委员会。1996年5月23日,撤销了武威市文化局、武威市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了武威市文化体育局。2001年,武威市文化体育局改称为凉州区文化体育局。

二、民间文艺

1、民歌

凉州区有丰富的民歌,内容广泛,曲调悠扬,有些曲子在全国范围流行。民歌的题材有劳动、生活、爱情、历史、风土人情、传说故事等。凉州群众把唱山歌叫“漫少年”,有一人唱的,也有互相对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武威县文化馆多次进行普查、收集、整理工作,于1956年和1981年举行过两次民歌演唱会。1989年将收集的民歌编印成《武威市民歌集成》,收入民歌1200首。2002年,本地作者赵旭峰把多年收集的凉州民歌整理成册,在《西凉文学》刊出。

2、故事

故事在民间流传很久,男女老少都可讲,群众也爱听。故事内容包罗万象,无奇不有,有听来的,有从书上看来的,也有自己编创的。1983年7月省群艺馆举办全省首届故事调讲,武威参加2人,讲出冯天民创作的《凉州钟的故事》、《杨成绪的故事》。1984年省群艺馆举办全省第二届故事调讲,武威裴树唐创作的《张抠搜外传》和李田夫创作的《活龙王状告活龙王》,分别获创作二、三等奖,田子元获讲出三等奖。1987年省群艺馆举办全省第三届故事调讲,武威王小平、顾惠珍获讲出三等奖。冯天民创作的《捉鬼记》获创作三等奖。

3、社火

凉州社火遍及城乡,由来已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大年正月初五以后,农村以自然村,城市以街道为单位,由专管社火的元宵会筹集资金闹社火。排练一段时间后,正式装扮起来先去庙进香,然后逐院逐户去闹。每到一家先焚香拜祖,然后在院中耍闹,主人要招待。没有元宵会的村子要请邻村社火去闹,必须隆重招待,一直闹到正月十六日以后才卸装。闹社火是民间性的文化活动,还有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之意。社火深入到家庭院落去闹,群众认为可以消灾免祸,保佑平安。各地社火的组成大同小异,最能表现凉州特色的是唱社火曲、卖膏药。社火曲是四句一首,曲调是固定的,唱词可即兴编,也可改头换面地套,多为颂扬或祝福性的词语,卖膏药是膏药匠宣传凉州特有的王蛤蟆的膏药,通过宣传膏药的万灵药效,编造一些打诨逗笑的语句,目的是惹人嬉笑一番。近年来,社火表演在文化主管部门的组织下开展,规模相应地扩大,并在城区主要街道集中游走演出。内容也注入了富有时代感和反映改革开放成就及展示企业风采的新内容,而且和其他文艺形式统一安排,集中活动。

4、铁芯子

这是流传较广的一种民间文艺活动。凉州的铁芯子是在清朝时期由华北地区来凉州经商的人传入的,主要活动在城市。其特点是设计奇巧惊险,是高层次的活动形式。把十二三岁的男女小孩装扮成某一故事中的人物,分两层或三层固定在铁支架上,铁支架不外露,而是隐藏在戏装下面,相互连接在一起,支架根端固定在平台上。有的人物看来悬在空中,实际上有一根与支架连结的铁圈把人物稳定在铁架上,既不会出险情,也不感到难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的铁芯子是由大商号承办的,雇16个壮汉分两班轮流抬着平台游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由各行业系统承办,主体内容有了时代感,把平台固定在汽车上缓缓行进。

5、四坝攻鼓子

攻鼓子是流传在武威凉州区北乡的一种民间鼓乐舞蹈,据说是古代军旅出征前的一种乐舞的遗存,其中沉淀着凉州先民们剽悍勇敢、不畏强敌、乐观豪迈的精神。解放后,凉州区四坝镇农民和凉州区文化馆的业务人员等不断挖掘整理了这一民间艺术。1995年,四坝攻鼓子曾赴北京参加全国民间舞蹈调演,获优秀节目奖。1990年4月,四坝攻鼓子作为艺术片《西部之舞》的重点节目,由甘肃电视台拍摄在全国发行放映。近几年来,又先后应邀参加了丝绸之路节、全国第四届艺术节及民运会开幕式等艺术表演活动,并多次获奖,被专家和群众誉为“西部鼓魂”。四坝攻鼓子已形成老年攻鼓子、中年攻鼓子、青年攻鼓子、少年攻鼓子四个梯队,其主要骨干人员被凉州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5、腰鼓队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从老解放区传来的文化活动。男女青年装扮成工农劳动群众为主体的腰鼓队,人数最少在20人以上,舞姿和鼓点要合拍,且变化多样。腰鼓队除春节配合社火、铁芯子活动外,遇有重大喜庆活动,如“国庆节”、“六一”儿童节等,也组织腰鼓队增强节日的喜庆气氛。2000年以来,先后自发组建的“凉州夕阳红秧歌队”、“西大街腰鼓队”、“富民社区腰鼓队”、“火车站街腰鼓队”等民间民俗表演团队经常活跃在城市广场上,还多次参加市、区组织的重大喜庆活动。

6、元宵灯会

凉州的元宵灯会历史悠久,唐代已颇具规模。唐玄宗李隆基随道教大法师叶法善腾云驾雾来凉州观灯的故事,虽系神话传说,但也可说明唐朝时凉州的繁华和元宵灯会的盛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每年元宵节都要举行灯会3天。四条大街的大商号摆上跨街牌楼式的灯架,张灯结彩;大小铺号门前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火树银花,彩灯如海,游人摩肩接踵,至午夜始散。乡间的元宵灯会最有特色的是金塔寺(金塔乡金塔村)的黄河灯,所谓黄河灯是取黄河九曲八弯之意,有“阵排天地,势摆黄河”之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城市的元宵灯会和金塔寺黄河灯仍循例举办,但内容更加新颖别致,灯也由电灯代替蜡烛,色彩不断变幻,更增加了诱人的景象。文化主管部门也大力协助举办好这一传统活动,为凉州灯会增强了地方特色。进入21世纪,四川自贡等地的灯展也进入本地,为每年的元宵灯会增添了新的内容。

同类推荐
  • 可爱的80后

    可爱的80后

    所谓80后,是指出生在1980~1989年的人群。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80后的实质意义远远超过80后的字面含义。因为,80后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变迁,代表着这一群体的喜怒哀乐。其性质与60后、70后一样,具有深深的时代印痕。其实,所有的80后,就像我们的小弟小妹一样,有着成长时的幼稚、有着不被理解的苦恼、有着桀骜不驯的叛逆。我们无需担心,也无需责怪,80后就是80后,他们将是民族的脊梁,将是时代的砥柱,必将肩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勇立潮头!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应试教学是指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学。应试教学不是对我国现行中小学教学的概括,而是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单纯以应考为目的而产生的教学弊端的概括。
  • 网络学习:崛起、挑战与应对

    网络学习:崛起、挑战与应对

    本书对网络学习的形式、特征、内容、环境、影响、作用、全球化趋势以及我国发展网络学习的对策和战略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本书在厘定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概念、阐释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职业化背景和时代诉求的基础上,在梳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管理工作的探析中,在“扬弃”哲学观的指导下,从组织保障制度、考评激励机制、职业生涯管理等方面探讨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的创新与突破。本书成书过程中,正值党的十八大召开,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才能更好地领会和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充实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理论体系,也能为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参考。
  •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比较深入地分析和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提出从多个方面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介绍了多种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具体方法。农村留守儿童是远离父母的稚嫩花朵,需要社会各界的细心呵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关系到千万在外打工的农村工父母的心,关乎祖国的未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热门推荐
  • 天上掉下个打工妹

    天上掉下个打工妹

    大约每个女生都有过“灰姑娘”的梦想?但是童话里的灰姑娘总是那么悲惨,那么可怜,好像被王子看上之前,都只能过着悲惨的生活。此篇的灰姑娘却又不同的命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要结婚

    我要结婚

    夏小汀,三十岁的白富美,三年前,男友以莫须有的理由与她分手,三年后,功成身就的前男友回来欲与她重修旧好,她却不再相信他;倪安安,三十岁的物质女,立誓非豪门不嫁的她终于邂逅多金男,却差点沦为小三;夏小苓,夏小汀的堂姐,在与极品老公离婚,摆脱极品公公婆婆后,对感情和婚姻充满怀疑……一个偶然的机会,三人听说了“我要结婚”服务中心,于是三个恨嫁女便进入到这个中心,开始了她们一波又一波的择爱之旅。三个女人一台戏,在她们的择偶旅程中,将会有怎样的惊涛骇浪和喜怒哀乐?一场爆笑+感动的择偶大战,即将开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诸界第一萌新

    诸界第一萌新

    在这个各种力量满天飞的世界,谁都想当大佬,而我们的主角却只想当萌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叫道格是只猫

    我叫道格是只猫

    我叫沙玦,是从青木山来的猫妖。师傅说别人家的猫在城里一天六顿小鱼干。结果我在这里翻垃圾堆啃西兰花。师傅说别人家的猫养尊处优被当成祖宗供着。结果我每天被家里的腹黑女王揪着尾巴吊打。喂!有没有搞错!我可是要成为仙人的猫妖!他仙人的!还有啊,我叫沙玦,沙玦!不是什么道格小咪小白或者小(哔——)啊!给我好好识字好伐!
  • 穿越之火超龙

    穿越之火超龙

    第一次写,更新不定时,完全新手,写一写喜欢的动漫电影,火影,超神,超兽,龙珠还有其他的一些小说
  • 征战志

    征战志

    《三国志战略版》策略版手机游戏,861区,个人亲身体验游戏经历改编小说。没有历史依据,没有魔幻,以真实世界观撰写,讲述人与人之间的故事
  • 宴宴医经

    宴宴医经

    重生成为名门望族的远房亲戚,却一年半载都见不上一回面,到底是富贵险中求,看阿宴如何凭着自己的医术在异世异空走出条锦绣前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