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72300000043

第43章 社会(4)

七、老龄工作

1990年以来,全市广泛开展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和老年人维权活动,大力弘扬了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风气。每年都对部分生活困难的老人进行慰问,协调区内医疗单位为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进行健康讲座。2004年开始,根据上级精神,开始为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发放特殊生活补贴,90—94岁,每人每年300元;95—99岁,每人每年500元;100岁以上,每人每年1000元。其中,90—94岁老人的补贴由区级财政发放,95岁以上老人的补贴由省、市财政承担。至2006年底,全区共有60岁以上老人9.75万人,90岁以上老人148人,100岁以上老人3人。

八、救灾救济

凉州区自然条件较差,气候干燥,历来自然灾害频繁。1950年以来,凉州区多次发生旱、水、涝、风、霜、雹、虫等程度不同的自然灾害,灾害发生后,人民政府及时拔给救济款、粮食、种子、布匹、棉花、药品、化肥等物资,解决了受灾群众在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1959年到1961年,连续发生3年自然灾害,导致人民生活严重困难,中央及省、地、县各级政府,先后发放社会救济款66.2万元、救济布匹47.5万米、棉花3.15万公斤、各种衣物1.36万件、救济药品和医疗费98.66万元,以及酒、肉、糖、蔬菜等大量救济物资,为抢救人命,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重大作用。1963年到1978年,对农村生活困难户,政府每年均发放大量救济款、粮食、棉花、棉布及衣物等。1978年到1989年,政府累计发放救济款和房屋修补费135.56万元,衣物9.12万件,棉花1万公斤,棉布6600米,救济款50.8万元。

从1990年到2006年以来,凉州区曾发生过几次特大自然灾害。造成全区农村和城市重大经济损失。1998年,针对群众缺粮严重的实际,原市委、市政府采取粮食募捐、借粮还粮、村民互借等三种措施解决了部分灾民缺口粮的问题。1999年7月12日,凉州区发生了数十年罕见的洪暴灾害,城乡共造成经济损失3788.6万元。灾情发生后,驻武部队出动3010人次,车辆143台次参加抗洪抢险,市政府拨款45万元用于解决灾民生活困难。2000年,连续4个月无有效降水,气温持续偏高3-5度,祁连山积雪锐减,四大水系水量锐减,受灾4116万亩。同时,发生了大范围的农作物病虫害、沙尘暴、暴雨洪涝。2001年,再次遭受严重干旱,减产粮食1197.9万公斤,造成经济损失13011.6万元。4月份,连续遭受10多次沙尘暴袭击,损坏日光温棚195座,简易棚10065座,地膜作物4746亩,经济损失339.7万元。当年,政府先后发放救灾粮68万公斤,面粉及大米414万公斤,救灾款65万元。

1990年,全区有20世纪60年代精减退职老职工168人,年发放救济金额49200元。至2001年,全区有20世纪60年精减退职老职工有158人,年救济金额45000元。2006年,由民政局发放生活补助的20世纪60年代精减退职老职工有65人。

1984年到1996年,全市共建成敬老院达到21所,集中供养108人。2003年,五保供养实行财政转移支付,人均供养标准800元。2006年9月,按新五保条例审批五保对象4533名,并将标准提高为每年1300元。同年新建农村敬老院4所。

凉州区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从1998年7月开始实施,保障对象主要是城市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的“三无对象”,全区共保障1102人;截至2006年底,全区共保障各类低保对象10686户27182人,占全区非农业人口的11.7%,低保标准由最初的90元调高到157元。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在农村进行了低保试点工作。

从2005年下半年起,全区开始了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区政府制定了《凉州区关于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和《凉州区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累计救助了235名城乡患重病的困难群众,救助资金50多万元,并资助农村五保户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资助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一、二类人员参加了城镇医疗保险。

第五节社会保障

一、机构

1960年3月成立武威县劳动局。1985年改市后,更名为武威市劳动局。1987年,武威市集体经济联社改建为武威市社会劳动保险局。1989年2月13日,市政府批准成立了武威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1992年10月15日,市政府批准成立武威市劳务市场。1993年成立武威市劳动监察办公室。1996年3月,成立武威市就业服务局职业介绍所,1996年10月武威市社会劳动保险局改名为武威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2000年,武威市劳动监察办公室更名为武威市劳动保障监察中队,是年12月设立武威市医疗制度改革办公室,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正式实施。2001年市改区后,武威市劳动局改名为凉州区劳动与社会保障局。

二、职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武威县劳动管理部门适时地吸收失业知识分子、失业手工业者、店员、社会闲散劳力,组织就业和安排复员转业军人就业。这一时期全县职工总人数为2382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严格执行了国家的劳动计划,统筹安排城乡劳动力就业,到1957年全县职工总数达到6589人。1958年“大跃进”时期,在“左”的思想指导下,盲目地增加职工,突破了国家计划,使全县职工总数猛增到13218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贯彻了“调整、充实、巩固、提高”的方针,1961年至1965年,大力压缩和精减职工,到1966年全县职工总数降到6380人。1967年,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逐步扩大职工队伍,到1979年全县职工总数增加到13788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武威县经济建设发展加快,职工人数也相应增加,到1986年底,全市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达21003人,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增加到10735人。1987年,劳动用工制度进行了大的改革,新招工人一律实行劳动合同制。1992年,全市国有、集体企业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1997年全市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劳动用工全部实行劳动合同制。到2002年,全区国有企事业单位118户,在职职工17392人,城镇集体企业212户,在职职工6130人,乡镇企业4790户,从业人员46097人,私营企业860户,从业人员30883人,个体经济组织18600户,从业人员68652人。到2006年底,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劳动力的不断增长,全区的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已达到人。

三、就业

1937年(民国26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以后,迫使河北、山东、河南等沦陷区的一些工商业者相继来武威经商。除经营商业外,还先后办起了纺织、造纸、皮革、面粉加工厂等小型工业,使本地一部分无业人员有了就业机会。据统计,当时全县私营业和手工业的老板雇用人员达8000多人。

1949年9月16日武威解放后,私营工商业在政府的保护和扶持下,相继恢复和发展起来,到1951年全县共有私营商业248户,雇用人员达5172人。到1957年,全县全民所有制单位的职工人数达到6589人。到1960年底,全县职工总额达到11918人,突破国家劳动计划,1961年到1965年精减期间,停止了社会招工。1987年底全县职工总数达到13788人,其中固定工9615人。从1979年到1987年全县共增加新职工10587人。1987年至1991年,安置待业青年19031人,就业前培训4330人。1992年至1997年,安置待业青年23729人,就业前培训17132人。据统计,1980~1989年,全市(县)城镇待业青年累计达3.1万人,在“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就业方针指导下,通过各种渠道安置知识青年2.27万人,占待业青年总数的87.7%。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招工7266人,占安置数的26.7%;集体企业招工1.22%万人,占44.8%;自谋职业和临时就业1289人;大中专和技校升学、参军6451人,占23.7%。同时,还安排了部分刑满释放人员重新就业。截至1986年底,总计新增职工1.06万人。1989年,市劳动部门先后举办财会、化工、电器、锅炉、建筑、医护、养路、农林、造纸等专业技术培训班66期,受训人员4645名,都被企事业单位招收为劳动合同制工人,全民企业职工增加到2.53万人,集体企业职工增加到1.56万人,但仍有部分待业青年未能安置就业。1997年7月至2001年7月安置27693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900人,培训各类人员达21000人。到2002年,建立乡镇劳动保障工作站48个,街道劳动工作保障站5个,社区劳动工作平台2所,区属公共职业中介机构2所,通过各种形式安置下岗职工3600人,安置城镇失业人员3222人。2003年,通过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业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安置城乡剩余劳动力7.5万多人,在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企业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368人,拓展公益性岗位1063个,安置“4050”人员603人。2004年到2006年,全区新增就业岗位7030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73人,1875名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自谋职业。安置零就业家庭人员2388人,实现了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的目标。

四、劳务

凉州区的劳务输出工作始于1952年的支援西藏解放和建设。到1988年,面对武威市剩余劳动力急剧增加的状况,12月份成立了劳务输出办公室,按照“立足新疆,开辟内地,南下北上,面向国外”的工作思路,积极开拓劳务基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劳务输出工作,引导城乡剩余劳动力到本省及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西藏等地从事劳务工作。

1989年,输出人员达63968人,劳务收入达2199万元。1990年,输出人员达6.35万人,收入达4560万元。劳务输出点有325个扩大到430个。新开辟劳务基地22个。1993年,在北京、上海等地新开辟劳务基地17个,新基地及劳务办有组织地直接输出人员1875人。全年共输出6.42万人,总收入达4506.8万元。1997年,狠抓劳务输出,拓宽就业门路,全年以各种形式输出劳动力9.1万人,创劳务收入1.5亿元。2000年,共输出劳动力10.5万人,有组织输出3000人,创劳务收入1.6亿元。其组织劳务移民58户,232人。2002年,通过各种形式输出城乡剩余劳力19.2万多人(次),创劳务收入2.88亿元,向新疆安置移民968户3569人,基本上实现了一户输出一个劳动力的目标。2006年,全年共输转城乡剩余劳动力21.52万人(次),创劳务收入7.36亿元。

五、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为及时解决资方与工人在工资和福利待遇方面的问题,初步建立了雇用工人、辞退工人的制度,保障了工人的合法权益,避免了新的失业。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工人和资方都成为国家职工,劳资双方在经济上的矛盾逐渐消除。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经济体制逐步过渡为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私营经济为补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与职工劳资纠纷呈上升趋势。为保持社会稳定,及时准确调处劳动关系,市政府于1988年5月成立了武威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1989年2月设立了武威市劳动争议促裁委员会办公室,由劳动、工会、经济综合管理部门三方代表组成,负责调处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受理与调处劳资之间的纠纷。

1990年,设立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34家。1989年至1993年,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40起,结案34起,接待上访申诉咨询283人。

1994年到1997年共受理案件80起,结案72起,1998年到2001年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81起,结案76件。2002年,对城区所有用工单位和部分乡镇企业进行了劳动合同大检查,共签订劳动合同8000多份,查处恶意拖欠民工工资的案件5起。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4件,结案24件,接待来访群众2650人(次)。2003年,依法督促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合同9800份,为6514名置换身份的职工核算了工龄年,依法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28起,结案26起,取缔非法中介机构20家。2006年,鉴证劳动合同4131份,依法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0起,结案20起,责令用工单位给农民工补发拖欠工资77.1万元。

同类推荐
  • [当代]教学理论发展与孔德拉秋克《教学论》选读

    [当代]教学理论发展与孔德拉秋克《教学论》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古老的崇7文化与男性周期

    古老的崇7文化与男性周期

    本书对崇7文化与男性周期进行了考证和研究。全书共分七章,包括崇7文化、古代创世观与生殖崇拜、神话的结构和考证、来自生命科学的启示、男性动态周期等。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尝试成功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尝试成功

    成功教育原理着重解决成功教育本身的一系列内在的理论问题。这些问题涉及成功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本质特征,以及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须的方法、途径。
  • 东宫·西宫(王小波作品)

    东宫·西宫(王小波作品)

    本书包括王小波《他们的世界》——第一本中国男同性恋研究的专著,电影剧本《东宫·西宫》和其他四部未竟稿。
  • 教师公文包-休闲时光

    教师公文包-休闲时光

    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就是: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为了把这种“转型”工作做好,我们配合当前的新课程策划、组织并编写了这套“教师必备知识丛书”。此套丛书的特点,一是“准”,它准确地体现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准确地解读了新课程标准;二是“新”,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要求;三是“实”,它内容充实,资料翔实,语言朴实,有很强的实用性。
热门推荐
  • 坠叶仙道

    坠叶仙道

    落叶飘零,一生坎坷。撒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 嗜血开天

    嗜血开天

    天地衍生三界,三界孕育万物。然天地不仁,每衍生三界众生,即以灾劫灭世,周而复始,以证天道。吾以吾身,超脱三界,化为嗜血僵尸,受永世之诅咒。
  • 网游之无法无天

    网游之无法无天

    现实中,也许你是一个普通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游戏里,你会是什么呢?游侠?魔法师?还是杀人如嘛的恶魔!而我,在游戏选择的是无法无天-------------------------感谢貌似高手,竹乌鸦,风清,糖加三勺,颓少,周星,无边风月,七位作者的友情推荐,在这里推荐他们的《欲灵—孽龙宝鉴》《屠龙者》《网游之远古神话Ⅻ》《兵神》《反骨》《少年足球梦》《御剑妖》
  • 故事会(2017年6月下)

    故事会(2017年6月下)

    《故事会》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仅有114个页码、32开本的杂志,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故事会》创刊于1963年,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本期精彩内容有坐看民间高手戏庸官,有色眼镜看人报错恩,父母官如何解决赡养老人等。精彩多多,不容错过。
  • 秦扫六合

    秦扫六合

    他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位。他野心勃勃想统治世界,掌管天下人生死。他贪心妄想得永生,做千古一帝。他就是嬴政!
  • 冥河最强剑仙

    冥河最强剑仙

    冥河向来是亡灵聚集之地,然而命运无常,在一个特殊的时刻踏入了一个特殊的人。冥河之上,传奇乍起!!!过了许多年之后,叶非问起,当年我为啥会女扮男装呢?
  • 扶吟

    扶吟

    多年以后,扶峙终于熬出了头凭借一把胡子成了鼎鼎大名的百事通对此扶峙表示这么多年不容易啊他终于要实现年轻时候的梦想他要给洵既抹黑!他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洵既这个不要脸的拐走了他的宝贝妹妹!他总是告诉别人"其实挺遗憾的,洵既在时没好好跟他打一架,其实他根本打不过我!"众人:你讲真的??"什么叫我妹妹殉情?她殉情了还有你们这群臭崽子?"众人:不是你天天说某某把你妹妹骗的死死的吗??他努力了多年都没有败坏洵既的名声因为他最后总会来一句"他俩挺好的,我妹妹喜欢他吧,值得,特别值得。"众人:那他喜欢你妹妹呢?"那当然是用八辈子的福气换来的啊!"
  • 大争凰

    大争凰

    身为齐国唯一的嫡出王嗣,路竹君有着别人艳羡的身份和地位。但偏偏老天作弄,生在了这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尊贵的身份成了一个笑话。路竹君道:“人人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我偏要让你们看看,我是怎样玩天下于股掌之间的。”
  • 弃都

    弃都

    上古时期,五大主宰各司其职,十八战皇相协助共同维护御界得稳定,千万年后,世事变换动荡,强者相继陨落,烽烟四起,各族重现世间,符族孤子无意踏上修炼之途,逐步一统御界
  • 剑君主

    剑君主

    你真武门练气功法天下第一,乃是道门正宗?你魔门锻体之术天下无双,能肉身成圣?你说佛宗秘法可保禅心不动,诸邪不侵?这些功法,我李文乐全都要了!卑微的寒门书生李文乐,获得了上古幽帝所留奇宝魔帝舍利,能够汲取死者的精血、神魂,化为己用,甚至让死者死而复生,为自己效力!从筑基、练肉、练筋,到练膜、锻骨、通脉……且看李文乐如何在这波诡云谲的江湖之上,一步步走上武道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