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是除神话、传说以外的富有幻想色彩或现实性较强的口头散文叙事作品。它与民间传说相比较,常常是以通称的人物、不确定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富有趣味性的情节的重叠、反复等为特征的叙事作品。如果说朝鲜神话营造的是一种神圣崇高之美,传说使人动容的是它的悲壮之美,那么民间故事则更多的是传达一种朴素的生活趣味之美。民间故事的永恒主题是善恶之争,这个斗争和对立有时发生在庶民和贵族之间、人和妖怪之间、继母和前妻的女儿之间,有时发生在俩兄弟之间、两个少年之间、两位老人之间,不论是哪种对立,故事总会毫无悬念地结束于善良战胜邪恶、善良的主人公尽享荣华富贵,在欢乐的结局中民众的愿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朝鲜的民间故事在吸收民间传说创作经验的基础上,于高丽时期开始盛行,朝鲜王朝时期已经成为最普及的民间文学形式。高丽末期,各种稗说集、个人文集相继问世,其中记载了大量的民间故事资料。进入朝鲜王朝,野谈、笑话等形式得到发展,很多收录在《大东野乘》、《稗林》、《东野汇辑》、《溪西野谈》等文集中。近代又有《八道才谈集》问世,20世纪30年代以后,《朝鲜民谭集》(孙晋泰,1930年)等也相继出版。南北分裂后,韩国和朝鲜都对民间故事进行了大量的收集整理工作,其中集大成之作有韩国任皙宰的《韩国口传说话》(全12卷)和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编撰的《韩国口碑文学大系》(全82卷)等。
朝鲜民间一直以来活跃着一群“说囊”,即故事大王。他们出没于人群聚集的集市、客栈、贵族家的厅堂,凭借着自己卓越的讲述能力,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民众。有关这些民间故事口述艺人的情况,在很多稗说集中都有介绍,如《秋斋集》卷七《说囊》中就记录了一位叫做金翁的口述艺人。金翁的故事讲的生动,听者无不“抱腹绝倒”,出神入化有如神助。还有的艺人甚至能洋洋洒洒地讲上几夜不停,而听众则完全沉浸其中不辨真假。李德懋的《雅亭遗稿》中就记录到,“古有一男子,钟街烟肆,听人读稗史。至英雄最失意处,忽裂眦喷沫,提截烟刀,击读史人立毙之。”可见口述艺人讲故事水平之高。近代以来,随着民众娱乐方式的变化,这种讲故事文化逐渐式微,只是在老人聚集的一些场所还能找到一些踪影,如大邱的达城公园和首尔的塔洞公园等地。
不可否认的是,在当今年轻人的生活中,传统民间故事的影响已经不大,但并不是说民间故事消失不见了,只是它的传播手段和内容发生了变化。电子信息手段的发展使今天的民间故事不再仅仅依靠口耳相传,它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如各种网络论坛中出现的幽默笑话,每天就以数十、数百篇的速度生产着、流通着、消费着,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第一节动物故事和寓言
动物故事和寓言是以动物为主人公的民间故事,故事中的主要形象是各种被人格化了的动物。这些动物形象往往与它们本身的习性和特点相结合,在反映动物世界关系的同时,也曲折地反映着人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问题。在朝鲜的动物故事和寓言中,经常出现的形象有机灵的兔子、鲁钝的熊、狡猾的狐狸、愚蠢的老虎等等。
在动物故事中有一类动物由来故事,往往通过生动有趣的幻想情节解释说明动物具有今天的声音、形态、习性和特点的原因,在这类故事中,动物不是以个体的形象出现,而是代表了它的整个种群,如《犬猫争珠》的故事。《犬猫争珠》可以说是上文中提到的风物传说《薛岩里传说》的续篇。《薛岩里传说》中姓薛的小伙子因为救了龙王的儿子,被邀请到龙宫去做客,龙王送给他一串珍珠做礼物,没想到被河对岸的老妖婆偷走了。姓薛的小伙子养着一只狗和一只猫,它们决心帮主人把珍珠找回来,于是狗驮着猫游过了河,偷偷来到老妖婆的家里。猫发现珍珠被藏在一个大柜子里,就命令老鼠把它偷出来。晚上,老鼠用爪子掏穿柜子拿出了珍珠,猫用嘴叼着珍珠,再次趴在狗的身上过河。到了河心的时候,狗一再地问珍珠是不是还在,猫听得不耐烦,张口说;“老问什么问!”结果珍珠掉进了河里。沮丧的狗和猫来到岸边,看到一群孩子钓上一条大鱼,猫正好肚子饿得慌,叼起鱼就跑。结果咬开鱼一看,刚才掉的珍珠恰巧在鱼的肚子里。猫叼着珍珠急忙跑回家向主人邀功,从此猫得到了主人的厚爱,也得以和主人一起住在房子里了。
类似的动物由来故事往往把动物的习性设想为原来并非如此,在经过某个事件之后才成为今天这个样子,如《犬猫争珠》就饶有趣味地解释了为什么猫得以家养,在故事中向儿童传播了相关动物的知识。类似的故事还有猴子的屁股为什么是红的,螃蟹为什么腿上长毛,青蛙为什么在下雨天叫等等,这些儿童百听不厌的童话故事,至今仍然是他们认识这个世界和自己民族文化的一个窗口。
许多“动物社会的故事”讲述的是动物之间的谋略对决和能力对决,但与真实的动物世界不同的是,强者往往并不是最终的胜利者,相反,弱者却总能凭借人类赋予的智慧战胜强者。如这则《尾巴钓鱼》:冬天,一只兔子被老虎抓住了。兔子对老虎说:“你别吃我,我可以帮你钓到很多鱼。”老虎信以为真,跟着它来到河边儿,按照兔子的话把尾巴放进河里。过了一会儿,老虎不见动静,再想抽出尾巴,尾巴已经被冻住了,这时兔子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类似的老虎和兔子的故事还有一个:
一只兔子出来玩耍,碰到一只老虎要吃它。兔子说:“我这么小,你就是吃了我也吃不饱,还是让我来帮你填饱肚子吧!”“吃什么能填饱肚子?”“你看见那边的竹林了吗?竹林里有很多鸟,我来帮你抓住它们。”于是老虎就同意了。兔子把老虎带到竹林边,说:“你坐在这里,闭上眼睛,张大嘴巴,我去把竹林里的鸟都轰到你的嘴巴里。鸟飞过来的时候,千万不要睁眼,否则鸟受惊就会逃走,不论发生什么事情,一定要闭紧眼睛!”
老虎按照兔子交待的坐在竹林边,闭着眼睛,张大嘴巴。兔子点着了竹林,火苗发出呼呼的声音,老虎以为鸟飞过来了;燃烧的灰尘落在了老虎的脸上,老虎以为鸟撞到了它的脸上,越发闭紧了眼睛;最后火苗落到了老虎的身上,老虎被烧死了。就这样兔子最终烧死了想吃掉自己的老虎。
这些以动物为主体的故事,其实反映的是人类的社会矛盾,强者的横暴、专制以及弱者的无力、呻吟,这就是封建统治下民众的生存状态。然而在上述的故事中,弱小的兔子却能战胜强大的老虎,理性地来看,这虽然天真、过于幻想化,却蕴涵着民众巨大的反抗情绪。
如果说西方动物故事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狐狸故事的话,朝鲜动物故事中最有特色的就是老虎故事,但与朝鲜神话、传说中单一的被崇拜、神格化的“山君”形象相比,民间故事中的老虎形象则更为多元化。在报恩故事中,老虎以百兽之王的身份报答人的恩情;在孝子孝女故事中,老虎作为神的使者,帮助尽孝者脱离困境;而在《日月兄妹》、《老虎和柿饼》等故事中,老虎又成为愚蠢的胆小鬼。在朝鲜人的心目中,老虎可以是高高在上的守护神,可以是救人于危难的朋友,也可以是被嘲笑的对象,正因为老虎在民间故事中的无处不在,崔南善甚至将朝鲜称之为“虎谈国”。1988年的首尔奥运会上,韩国人将一只憨态可掬的“虎多利”选为吉祥物,可见虎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
上文中的《日月兄妹》即“老虎母亲”型故事,在世界各地多有流布,在朝鲜它与日月由来型故事联系起来,具有自己的特点。该故事的异本很多,其主要情节如下:
①外出打零工的母亲在回家的路上被老虎吃掉了。
②老虎化身母亲想吃掉三个孩子,但被孩子们识破真相,老虎露出了原形。
③进了家门的老虎吃掉了最小的孩子,另外两兄妹得以逃脱,爬到了树上。
④老虎追上树来,兄妹俩向天神求救。
⑤老虎也向天神求救,一直追到了天上,但最终还是失败,掉到了高粱地里。
⑥来到天上的兄妹按照神的旨意,哥哥成为太阳,妹妹成为月亮。
⑦但在妹妹的请求下,哥哥又变成月亮,妹妹成为太阳。
这个故事在朝鲜半岛流传很广,仅在任皙宰的《韩国口传说话》(全12卷)中就收录有37例。这则故事关于日月由来的部分明显带有神话的痕迹,其实在朝鲜的其它民间文学作品中,“可以找到不少‘人变日月’型神话之遗存,如收录在《三国遗事》中的《延乌郎与细乌女》和朝鲜民间文学研究家孙晋泰所采录的巫歌‘日月仪式祝词’等”,人通过天神的帮助获救,并能化身为日月,都表现了朝鲜“人神相通”的传统巫俗信仰。
《老虎和柿饼》即“怕漏型”故事,这一类型故事在中国和日本都有流传,它幽默、诙谐,充满了趣味性。
①老虎为找吃的下山来到农家。
②幼儿听到“老虎来了”,仍哭闹不止,但一听到“柿饼”就止住了哭声。
③老虎以为柿饼是比自己更凶猛的动物,离开了农家。
④小偷把老虎当作牛,骑在“牛”背上,老虎误以为小偷是柿饼,吓得逃走了。
在中国和日本的同类故事中,老虎怕的是“屋漏”而不是柿饼,但这些故事彼此在情节、内容和主题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类似性,都是由于一句话的误解引发了一连串的喜剧故事,自以为是者受到了嘲弄,寄寓了一定的思想性。
动物寓言是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性格和思想感情,通过简短的故事来阐明人类生活中的哲理。朝鲜民间寓言中,与人物寓言相比,动植物寓言占了绝大多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记录于《三国史记》的《龟兔之说》,记录于《於于野谈》的《野鼠之婚》,此外还有《掉进陷阱的老虎》、《青蛙的悲哀》、《蚂蚁和蝉》、《猴子的评判》、《愚蠢的老虎和勤劳的黄牛》等等。这些生动有趣的动物寓言故事,都通过简单的情节、鲜明的形象对比,阐明了深刻的道理。
如《野鼠之婚》:从前,有一对野鼠夫妇,想让自己的儿子与名门巨族联姻。它们首先想,世上再没有比天更伟大的了,于是就向天求婚。天却说:“我虽然能够覆盖大地、哺育万物,但云比我更厉害,它能把我遮住。”野鼠夫妇转而向云求婚,云说:“我虽然能遮住太阳和月亮,但风比我更厉害,它能把我吹走。”野鼠夫妇又去见风,风说:“我能吹倒大树和房屋,但却吹不倒石弥勒像,石弥勒比我更厉害。”石弥勒却说:“我能屹立千百年不倒,但如果野鼠将我脚下的土挖空,我就会倒下,野鼠比我更厉害。”这时野鼠夫妇才发现,原来世上再没有比野鼠更伟大的了,于是它们让儿子与其它野鼠结了婚。很多寓言的寓意一般比较固定,但有些也会产生歧义。比如这则《野鼠之婚》本来是讽刺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盲目为我独尊的人。但今天看来,这则寓言也可以用来警戒那些妄自菲薄、毫无自信、认识不到自身能力的人。
再如《掉进陷阱的老虎》:一只掉进陷阱的老虎被善良的樵夫救出来之后,不感激他反而要吃掉他。聪明的兔子设计将老虎又骗进了陷阱,并对樵夫说,对那些背信弃义的禽兽没必要同情它们。这则寓言告诫人们要认清敌人的本性,且不可相信他们一时的甜言蜜语。《猴子的评判》讲的是,狼和狐狸捡到一块肉,两个互不相让争斗起来,于是去请猴子做评判,结果狼和狐狸都没吃到肉,反倒被猴子吃了。说明了鹬蚌相争、渔翁在后,点明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个斗争规律。
《龟兔之说》记录于《三国史记·金庾信列传》中,是现存最早的朝鲜寓言。据记载,当年百济进攻新罗,新罗大臣金春秋请命出使高句丽求援,高句丽王乘机索要新罗领土,被金春秋拒绝,于是金春秋被囚禁,命在旦夕。金春秋贿赂高句丽宠臣先道解,道解给他讲了《龟兔之说》的故事。金春秋听后领悟了其中的寓意,上书高句丽王答应了他的领土要求,国王信以为真,派人送他出境。金春秋出境之后,对送行的人说:“我先前所说,只是为了逃命。”这则《龟兔之说》救了金春秋的性命,他后来又求救于唐朝,并在唐朝帮助下灭了百济和高句丽,统一了朝鲜半岛,并成为新罗的第29代国王。《龟兔之说》的原文如下:
昔东海龙女病心,医言得兔肝合药则疗也。然海中无兔,不奈之何。有一龟曰:“白龙王言,吾能得之。”遂登陆见兔言:“海中有一岛,清泉白石,茂林佳果,寒署不能到,鹰隼不能侵。尔若得至,可以安居无患。”因负兔背上,游行二三里许,龟顾谓兔曰:“今龙女被病,须兔肝为药,故不惮劳,负尔来耳。”兔曰:“噫!吾神明之后,能出五脏,洗而纳之。日者,小觉心烦,遂出肝心洗之,暂置岩石之底。闻尔甘言径来,肝尚在彼,何不回归取肝?则汝得所求,吾虽无肝尚活,岂不两相宜哉?”龟信之而还。才岸,兔脱入草中,谓龟曰:“愚哉汝也!岂有无肝而生者乎?”龟悯默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