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152800000004

第4章 欲即欲離:《神鵰俠侶》中楊過與小龍女的原型及歸宿

一、前言

金庸《神鵰俠侶》乃承接《射鵰英雄傳》而展開書寫的,而此中角色改變最大的莫過於黃蓉,她壓抑楊過,並成為與郭靖一起反對楊過與小龍女相戀的衞道之士。這是令人莫名其妙之處。事實上,金庸乃以《西遊記》中的孫悟空與唐僧作為《神鵰俠侶》中楊過與小龍女的原型,[129]將原文本中緊張而對立的師徒,轉換為新文本中同心協力、以情抗擊禮教的情侶。此中,金庸在不少場景及對話中幾乎如影隨形地就地改編,在《神鵰俠侶》這部膾炙人口的長篇武俠小說中,推出可歌可泣的師徒之戀抗擊禮教藩籬的愛情故事。

二、豬八戒、沙僧及白龍馬

金庸既以孫悟空與唐僧作為楊過與小龍女的原型,同樣也忘不了挪用豬八戒、沙僧及白龍馬於小說之中,我們先展示豬八戒、沙僧及白龍馬的相關文字之後,再具體進入楊過與小龍女的原型的具體論述,這樣才更有說服力。

1.豬八戒與周伯通

「盤絲洞」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第七十二回中出現的一個地名,這一回中記述了唐僧師徒四人西行途中,遇七種害蟲化作的美女,豬八戒被迷惑而被擒,唐僧也被騙進盤絲洞中面臨殺身之禍,最後被孫悟空搭救出來的故事。體現了佛教中「戒」的思想,說明了擺脫七情的迷惑,戒則不迷的深意。盤絲洞便是絕情谷中的網,小龍女(唐僧)與老頑童(豬八戒)均陷於網中而被捕:

那長老掙着要走,那女子攔住門,怎麼肯放,俱道:「上門的買賣,倒不好做!『放了屁兒,卻使手掩。』你往那裏去?」他一個個都會些武藝,手腳又活,把長老扯住,順手牽羊,撲的摜倒在地。眾人按住,將繩子捆了,懸樑高弔。這弔有個名色,叫做「仙人指路」。原來是一隻手向前,牽絲弔起;一隻手攔腰捆住,將繩弔起;兩隻腳向後一條繩弔起:三條繩把長老弔在樑上,卻是脊背朝上,肚皮朝下。那長老忍着疼,噙着淚,心中暗恨道:「我和尚這等命苦!只說是好人家化頓齋吃,豈知道落了火坑!徒弟啊!速來救我,還得見面;但遲兩個時辰,我命休矣!」

那長老雖然苦惱,卻還留心看着那些女子。那些女子把他弔得停當,便去脫剝衣服。長老心驚,暗自忖道:「這一脫了衣服,是要打我的情了。或者夾生兒吃我的情也有哩。」原來那女子們只解了上身羅衫,露出肚腹,各顯神通:一個個腰眼中冒出絲繩,有鴨蛋粗細,骨都都的,迸玉飛銀,時下把莊門瞞了不題。[130]

此中細節甚多,為詳細了解金庸挪用之細膩,必須盡可能羅列所有相關細節,又有以下動作:

呆子一味粗夯,顯手段,那有憐香惜玉之心,舉着鈀,不分好歹,趕上前亂築。那怪慌了手腳,那裏顧甚麼羞恥,只是性命要緊,隨用手侮着羞處,跳出水來,都跑在亭子裏站立,作出法來:臍孔中骨都都冒出絲繩,瞞天搭了個大絲篷,把八戒罩在當中。[131]

唐僧與豬八戒之陷於蜘蛛洞,並非沒有原因,第七十四回的開篇便有以下關於情與慾的一首詩:

情慾原因總一般,有情有慾自如然。

沙門修煉紛紛士,斷慾忘情即是禪。

須着意,要心堅,一塵不染月當天。

行功進步休教錯,行滿功完大覺仙。

話表三藏師徒們打開慾網,跳出情牢,放馬西行。[132]

「慾網」與「情牢」,在《神鵰俠侶》中主要是寫楊過與小龍女,當然豬八戒也是有情有慾,至於金庸筆下的周伯通與情人瑛姑也是在情感上糾纏了大半輩子。

豬八戒原是天庭中統領十萬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帥,由於蟠桃會上喝酒醉後調戲月宮仙女嫦娥,被打了兩千錘後被貶下凡,又於情劫中自動投錯胎變成豬模樣:

敕封元帥管天河,總督水兵稱憲節。

只因王母會蟠桃,開宴瑤池邀眾客。

那時酒醉意昏沉,東倒西歪亂撒潑。

逞雄撞入廣寒宮,風流仙子來相接。

見他容貌挾人魂,舊日凡心難得滅。

全無上下失尊卑,扯住嫦娥要陪歇。

再三再四不依從,東躲西藏心不悅。

色膽如天叫似雷,險些震倒天關闕。

糾察靈官奏玉皇,那日吾當命運拙。

廣寒圍困不通風,進退無門難得脫。

卻被諸神拿住我,酒在心頭還不怯。

押赴靈霄見玉皇,依律問成該處決。

多虧太白李金星,出班俯顖親言說。

改刑重責二千錘,肉綻皮開骨將折。

放生遭貶出天關,福陵山下圖家業。

我因有罪錯投胎,俗名喚做豬剛鬣。[133]

後倒插門給雲棧洞的卵二姐。卵二姐死後,入贅高老莊。後經觀音菩薩指點,拜唐僧為師,一同赴西天取經以補情劫過失。取回真經後,豬八戒由於「又有頑心,色情未泯」被封為淨壇使者與天蓬佛。在小說當中,由於他的懶惰、貪吃和好色,常常使唐僧師徒陷於困境當中。豬八戒便是老頑童周伯通的原型,他本是全真派掌門王重陽的師弟,武功極高,外號老頑童,卻在大理皇宮中令段王爺的妃子瑛姑懷孕產子,終生不安,此有如豬八戒的「情劫」。

在絕情谷中,這樣描寫周伯通:

原來此人正是周伯通。他要進谷來混鬧,故意讓絕情谷的四弟子用漁網擒住。當時並不抗拒,直到進谷之後,這才破網逃出。[134]

……廳中四個綠衫弟子只見人形一晃,忙移動方位,四下裏兜將上,將他裹入網中。四人將漁網四角結住,提到谷主面前。那漁網是極堅韌極柔軟的金絲鑄成,即是寶刀寶劍,也不易切割得破。……原來周伯通脫光了衣服,誰也沒防到他竟會不穿衣服而猛地衝出。[135]

同一齣盤絲洞,又在另一場景中出現:

國師在外偷窺,卻不知他有這等難處,暗想:「不好,這老頭兒在運內功了!」心念一動,從懷中取出那隻盛放彩雪蛛的金盒來,掀開盒蓋,盒中十餘隻彩雪蛛蠕蠕而動,其時朝陽初升,照得盒中紅綠斑斕,鮮艷奪目。國師從金盒旁取出一隻犀牛角做的夾子,挾起一根蛛絲,輕輕一甩,蛛絲上帶着一隻彩雪蛛,黏在山洞口左首。他連挾連甩,將盒中毒蛛盡數放出,每隻毒蛛帶着一根蛛絲,黏滿了洞口四周。盒中毒蛛久未餵食,飢餓已久,登時東垂西掛,結起一張張的蛛網,不到半個時辰,洞口已被十餘張蛛網佈滿。

當毒蛛結網之時,小龍女和周伯通看得有趣,均未出手干預,到得後來,一個直徑丈餘的洞口已滿是蛛網,紅紅綠綠的毒蛛在蛛網上來往爬動,只瞧得心煩意亂。[136]

此外,豬八戒拜唐僧為師,周伯通亦拜小龍女(唐僧)為師,而且有具體的課程,學習的是控制玉蜂之術:

小龍女轉身走開,過了一個山坳,忽聽得周伯通大聲吆喝呼嘯,宛似在指揮蜜蜂。小龍女好生奇怪,悄悄又走了回來,躲在一株樹後張望,只見周伯通手中拿着玉瓶,正在指手劃腳的呼叫。她伸手懷中一探,玉瓶果已不翼而飛,不知如何給他偷了去,但他吆喝的聲音,似是而非,雖有幾隻野蜂聞到蜜香趕來,卻全不理睬他的指揮,只是繞着玉瓶嗡嗡打轉。

小龍女忍不住噗哧一笑,從樹後探身出來,叫道:「我來教你罷!」周伯通見把戲拆穿,賊贓給事主當場拿住,只羞得滿臉通紅,白鬚一揮,斗地竄出數丈,急奔下山,飛也似的逃走了。[137]

……周伯通兀自在指手劃腳的呼叫。小龍女道:「周老爺子,是這般呼嘯。」於是撮唇作嘯。周伯通學着呼了幾聲,千百頭玉蜂果然紛紛回入木箱。周伯通大喜,手舞足蹈……向小龍女道:「龍姑娘,我教你雙手使不同的武功,你教我指揮蜜蜂。你是我的師父……」[138]

後來,猶如唐僧師徒五人般獲佛祖的冊封,周伯通則在華山獲黃蓉封為五大高手之「中頑童」。[139]

2.沙僧與孫婆婆

至於沙僧,則為古墓派的照顧小龍女的孫婆婆的原型。沙僧亦醜陋無比:

一頭紅焰髮蓬鬆,兩隻圓睛亮似燈。

不黑不青藍靛臉,如雷如鼓老龍聲。

身披一領鵝黃氅,腰束雙攢露白藤。

項下骷髏懸九個,手持寶杖甚崢嶸。[140]

救楊過的孫婆婆亦相當醜陋,金庸一再強調其醜陋:

又過良久,忽覺口中有一股冰涼清香的甜漿,緩緩灌入咽喉,他昏昏沉沉的吞入肚內,但覺說不出的受用,微微睜眼,猛見到面前兩尺外是一張生滿雞皮疙瘩的醜臉,正瞪眼瞧着自己。楊過一驚之下,險些又要暈去。那醜臉人伸出左手捏住他下顎,右手拿着一隻杯子,正將甜漿灌在他口裏。

楊過覺得身上奇癢劇痛已減,又發覺自己睡在一張牀上,知那醜人救治了自己,微微一笑,意示相謝。那醜臉人也是一笑,餵罷甜漿,將杯子放在桌上。楊過見她的笑容更是十分醜陋,但奇醜之中卻含仁慈溫柔之意。……

那醜臉老婦柔聲問道:「好孩子,你師父是誰?」[141]

這三段文字裏,「醜」字共出現了六次,而且其中一次楊過更被其醜陋幾乎嚇暈了過去。正如《西遊記》裏的沙僧的角色功能不多,孫婆婆只出現在第五回中,所佔篇幅極少,但她除了拯救楊過之外,還在斷氣之前也做了一件重要的事,便是央求小龍女照顧楊過:

孫婆婆強運一口氣,道:「我求你照料他一生一世,別讓他吃旁人半點虧,你答不答允?」[142]

由此,孫婆婆便完成了她將楊過送入古墓接近小龍女的角色功能。

3.白龍馬與瘦黃馬

白龍馬是龍太子的化身,自然是神駿非凡。金庸亦同樣塑造了一匹瘦而醜的黃馬:

只見一匹黃毛瘦馬拖着一車山柴,沿大路緩緩走來,想是那馬眼見同類有馳騁山野之樂,自己卻勞神苦役,致發悲鳴。那馬只瘦得胸口肋骨高高凸起,四條長腿肌肉盡消,宛似枯柴,毛皮零零落落,生滿了癩子,滿身泥污雜着無數血漬斑斑的鞭傷。一個莽漢坐在車上,嫌那馬走得慢,不住手的揮鞭抽打。……那瘦馬模樣雖醜,卻似甚有靈性。[143]

而且,這馬還會喝酒,連喝十餘碗,疾奔如龍:

飯後上馬,癩馬乘着酒意,灑開大步,馳得猶如癲了一般,道旁樹木紛紛倒退,委實是迅捷無比。只是尋常駿馬奔馳時又穩又快,這癩馬快是快了,身軀卻是忽高忽低,顛簸起伏,若非楊過一身極高的輕功,卻也騎牠不得。這馬更有一般怪處,只要見到道上有牲口在前,非發足超越不可,不論牛馬騾驢,總是要趕過了頭方肯罷休,這一副逞強好勝的脾氣,似因生平受盡欺辱而來。楊過心想這匹千里良駒屈於村夫之手,風塵困頓,鬱鬱半生,此時忽得一展駿足,自是要飛揚奔騰了。[144]

「郭靖騎的是汗血寶馬,楊過乘了黃毛瘦馬」,[145]「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金庸如此描寫楊過騎上瘦黃馬的心情:「想到傷心之處,下馬坐在大路中心,抱頭痛哭」;[146]「次晨騎上馬背,任由瘦馬在荒山野嶺間信步而行」。[147]然而,瘦黃馬卻是非凡:

楊過左手抱着死嬰,右手挺長矛上馬,那瘦馬原是久歷沙場的戰馬,重臨戰陣,精神大振,長嘶一聲,向蒙古兵衝去。[148]

瘦馬實是「神駿非凡」。[149]及至黃馬戰死,神鵰出現:「牠身軀沉重,翅短不能飛翔,但奔跑迅疾,有如駿馬。」[150]神鵰接替瘦馬具象徵意義,去掉楊過古道西風瘦馬之感傷形象。

三、命名及成長經歷

1.命名

在命名上,金庸在《神鵰俠侶》中可謂對《西遊記》亦步亦趨。《西遊記》中三星洞的菩提祖師為慾望極熾的美猴王取名「悟空」,[151]謂了然於一切事物由各種條件和合而生,虛幻不實,變滅不常。在《神鵰俠侶》中,楊過一出生則獲黃蓉取名為「過」,表字「改之」。[152]《西遊記》中以「悟空」命名,亦是對充滿慾望的美猴王的一種啟悟,甚麼「美猴王」、「弼馬溫」以至於「齊天大聖」,一切皆空。《神鵰俠侶》中楊過之由叛逆而走向歸順,重於名教的是非對錯的儒家觀念,實亦即如孫悟空之逃不出如來佛祖手心般的宿命。楊過的一生,從命名之際,便早已被作出限制,而這一切都是因為金庸採納了《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作為楊過的原型所致。

楊過之名為「過」,實以己之所為以補父親之「過」,他後來甚至以父親楊康為恥:

楊過抱頭在地,悲憤難言,想不到自己生身之父竟如此奸惡,自己名氣再響,也難洗生父之羞。……柯鎮惡道:「楊公子,你在襄陽立此大功,保國衞民,普天下都說你的好處。你父親便有千般不是,也都彌蓋過了。他在九泉之下,自也喜歡你為父補過。」[153]

一向叛逆的楊過甚至覺悟黃蓉之所以對自己始終提防顧忌,乃出於誤會,皆是由上一代所種下,他自己的無數煩惱,「實由父親而起」。[154]由此,楊過撇清自己之「不肖」。[155]簡而言之,楊過已被納入社會秩序而懺悔,以黃蓉作為代表的名教終於勝利,楊過之叛逆終告失敗。然而,金庸卻又安排了小龍女陪伴楊過成長,此中實另有玄機。

2.成長經歷

《神鵰俠侶》中的楊過上桃花島學武不成後則西上全真派學藝,學了全真口訣後被師父趙志敬虐待而被逼逃走,[156]變相被逐。楊過的這種經歷實即《西遊記》中,孫悟空前往西牛賀洲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菩提祖師為師,學得七十二變後卻被師父所逐。[157]楊過在比武時大鬧全真教,[158]實即孫悟空在蟠桃會上的大鬧天宮。大鬧天宮後,孫悟空被佛祖鎮於五行山下,[159]而楊過大鬧全真教後則被小龍女收留於古墓之中,實亦即山下。[160]後來,孫悟空拜唐僧為師,一路斬妖除魔護送他上西天取經。楊過則拜小龍女為師,且多次保護並拯救她,此中包括小龍女於古墓前練玉女心經受甄志丙、趙志敬的干擾,後來小龍女在絕情谷中陷於公孫止手上以及在終南山的大戰過程中,楊過均及時出現而拯救了陷於瀕危狀態的小龍女。《西遊記》中,孫悟空數次被師父唐僧誤解,兩次被驅逐;而金庸在《神鵰俠侶》中則略施變化,改為以唐僧為原型的小龍女三次主動離開以孫悟空作為原型的楊過:第一次是失身於甄志丙之後懷疑乃楊過的始亂終棄,第二次是因為黃蓉以師徒之戀有違背禮教大防而令她主動離開,第三次是為解楊過的情花之毒而跳入碧水潭中。[161]

至於《西遊記》中的觀世音菩薩,在《神鵰俠侶》中又是由誰分擔此角色功能的呢?一燈大師向楊過說法,實即如觀音對孫悟空的說法。[162]一燈大師的話,便如雷震一般,轟到了楊過心裏:

要勝過自己的任性,要克制自己的隨意妄念,確比勝過強敵難得多。這位高僧的話真是至理名言。[163]

至於一燈大師令小龍女領悟,實即觀音向唐僧說法,唐僧自然理解。小龍女與一燈之對答,以孫悟空作為原型的楊過卻一無所知:

楊過和小龍女本來心心相印,對方即是最隱晦的心意相互也均洞悉,但此刻她和一燈對答,自己卻隔了一層。似乎她和一燈相互知心,自己反成為外人,這情境自與小龍女相愛以來從所未有,不禁大感迷惘。[164]

境界不同,悟亦有高低,這就是唐僧與孫悟空在角色上之分別。以唐僧為原型的小龍女見了雪花而有以下感悟:

生死有命,人身無常,因緣離合,豈能強求?過兒,憂能傷人,你別太過關懷了。[165]

又:

小龍女道:「這些雪花落下來,多麼白,多麼好看。過幾天太陽出來,每一片雪花都變無影無蹤。到得明年冬天,又有許許多多雪花,只不過已不是今年這些雪花罷了。」[166]

小龍女對雪花的領悟,楊過卻未有同感。金庸甚至再度加強小龍女的悟道境界:「說出話來竟是功行深厚的修道人口吻」,「即是苦修了數十年的老僧老道,也未必有此造詣」。[167]由此可見,小龍女與楊過之別,實即境界之高底。有論者指出楊過可能有以下兩種歸宿:

其一便是積極地指向道德仁義的理想,貢獻出他全部的生命熱力,以建設一個合理的世界。其二便是消極地歸宿於徹底寧靜的玄境,以平息他生命的躁動不安。前者是他生命的根本成全,後者則是他生命的暫時安頓。而在書中,楊過是放棄了前者而畢竟歸宿於小龍女所代表的沖虛玄境。[168]

此乃的論。從以上的文學考古可見,楊過實以孫悟空為原型,他之歸於小龍女的「沖虛玄境」,實乃命定。楊過所歸宿於小龍女的「沖虛玄境」,基本乃即服膺古墓派的教規,這便與黃蓉所代表的名教截然不同,這亦是楊過與小龍女在名教與名教之外的空間的欲即欲離的原因。這便是金庸在挪用孫悟空作為楊過的原型又有所創造之所在,而楊過之在世間與古墓之間多次徘徊往返,此「欲即欲離」實亦是其成長與領悟的過程。由此,他既完成世間對俠的要求,又返回古墓隱居。而此中關鍵,即在於楊過情慾上的「欲即欲離」,故他與小龍女方有身陷「絕情谷」之劫與身中情花之毒的煎熬。表面上看似乎是由楊過與小龍女作為代表的古墓派的女性思維對男權中心的體制的反叛與挑戰,具體而言乃對南宋禮教的反抗。

四、緊箍咒與情花痛

金庸既以孫悟空作為楊過的原型,孫悟空受到佛祖的懲罰以收其叛逆,[169]楊過亦必須面對。《西遊記》中,孫悟空一旦不受唐僧的管束,便受到緊箍咒的懲罰:

三藏見他戴上帽子,就不吃乾糧,卻默默的念那緊箍咒一遍。行者叫道:「頭痛,頭痛。」那師父不住的又念了幾遍,把個行者痛得打滾,抓破了嵌金的花帽。三藏又恐怕扯斷金箍,住了口不念。不念時,他就不痛了。伸手去頭上摸摸,似一條金線兒模樣,緊緊的勒在上面,取不下,揪不斷,已此生了根了。他就耳裏取出針兒來,插入箍裏,往外亂捎。三藏又恐怕他捎斷了,口中又念起來。他依舊生痛,痛得豎蜻蜓,翻筋斗,耳紅面赤,眼脹身麻。那師父見他這等,又不忍不捨,復住了口。他的頭又不痛了。行者道:「我這頭,原來是師父咒我的?」三藏道:「我念得是緊箍經,何曾咒你?」行者道:「你再念念看。」三藏真個又念。行者真個又痛,只教:「莫念,莫念。念動我就痛了。這是怎麼說?」三藏道:「你今番可聽我教誨了?」行者道:「聽教了。」「你再可無禮了?」行者道:「不敢了。」[170]

在《神鵰俠侶》中,少年時期的楊過處處留情,用情不專,此即其「慾」,[171]他甚至自言道:

楊過啊楊過,是不是你天生的風流性兒作祟,見了郭芙這美貌少女,天大的仇怨也拋到了腦後?[172]

又:

他自悔少年風流孽緣太多,累得公孫綠萼為己喪命,程英和陸無雙一生傷心,他自知性格風流,見到年輕美貌女子,往往與之言笑不禁,相處親密,雖無輕薄之念,卻引起對方遐想,惹下不少無謂相思,自知不合,常自努力克制,但情緣之來,有時不由自主,因此經常戴着黃藥師所製的那張人皮面具,不以原來之英俊面目示人。[173]

因為楊過情慾過熾而終於在絕情谷中了情花之毒,一旦涉及情慾之思,便痛苦難當:

過不多時,石室門口傳進來一陣醉人心魄的花香,二人轉頭瞧去,迎眼只見五色繽紛,嬌紅嫩黃,十多名綠衫弟子拿着一叢叢的情花走進室來。他們手上臂上都墊了牛皮,以防為情花的小刺所傷。公孫谷主右手一揮,冷然道:「都堆在這小子身上。」

霎時之間,楊過全身猶似為千萬隻黃蜂同時螫咬,四肢百骸,劇痛難當。[174]

情花之痛,只要清心寡慾,則自不痛,[175]然而中毒者卻將於「三十六日後全身劇痛而死」。[176]不同的是,《西遊記》中的唐僧乃施罰者,而《神鵰俠侶》中的施罰者則轉為公孫止,而作為以唐僧為原型的小龍女則甘願與楊過同受情花之痛:

她突然撲在楊過身上,情花的千針萬刺同時刺入她體內,說道:「過兒,你我同受苦楚。」[177]

由此,《西遊記》中唐僧作為施罰者與孫悟空作為被罰者的角色,在《神鵰俠侶》中則以小龍女與楊過一同受情花之苦,金庸在此便在挪用經典的基礎上作了關鍵性的逆轉,《神鵰俠侶》歌頌的是愛情至上,是當代小說中的一部「情書」。[178]事實上,小龍女與楊過的師徒之戀乃衝擊禮教大防,兩人之愛情,可謂歷盡坎坷。

《神鵰俠侶》中,絕情谷中的情花後來被楊過等人燒滅,這也是很有象徵意味:

楊過道:「二妹、三妹,天下最可惡之物,莫過於這情花樹,倘若樹種傳出谷去,流毒無窮。咱們發個善心,把它盡數毀了,你說可好?」程英道:「大哥有此善願,菩薩必保佑你早日和大嫂相聚。」楊過聽了這話,精神為之一振。

當下三人到火場中撿出三件鐵器,折下樹枝裝上把手,將谷中尚未燒燬的情花花樹一株株砍伐下來。谷中花樹為數不少,又要小心防備花刺,因此直忙到第六日,方始砍伐乾淨。三人惟恐留下一株,禍根不除,終又延生,在谷中到處尋覓,再無情花花樹的蹤跡,這才罷手。經此一役,這為禍世間的奇樹終於在楊、程、陸三人手下滅絕,後人不復再睹。[179]

而《神鵰俠侶》中絕情谷中的情花的靈感,實即《西遊記》中五莊觀的人參果。絕情谷中的情花被楊過等人燒滅,而五莊觀的人參果樹則被孫悟空推倒:

他的真身,出一個神,縱雲頭,跳將起去,徑到人參園裏,掣金箍棒往樹上乒乓一下,又使個推山移嶺的神力,把樹一推推倒。可憐葉落椏開根出土,道人斷絕草還丹!那大聖推倒樹,卻在枝兒上尋果子,那裏得有半個。原來這寶貝遇金而落,他的棒刃頭卻是金裹之物,況鐵又是五金之類,所以敲着就振下來,既下來,又遇土而入,因此上邊再沒一個果子。[180]

孫悟空之偷吃人參果是出於豬八戒的貪吃及引誘所致,而其動怒推動人參果則為野性未馴。楊過深受情花之苦則在於其骨血中流淌着其父楊康之風流,而其燒滅情花則為戒其濫情而歸於對小龍女的專一。

五、火焰山與碧水潭

從叛逆而走向皈順,楊過之風流一如孫悟空之野性,兩者終被約束。《神鵰俠侶》中楊過在絕情谷上落淚:

猛地裏一躍而起,奔到斷腸崖前,瞧着小龍女所刻下的那幾行字,大聲叫道:「『十六年後,在此相會,夫妻情深,勿失信約!』小龍女啊小龍女!是你親手刻下的字,怎地你不守信約?」他一嘯之威,震獅倒虎,這幾句話發自肺腑,只震得山谷皆鳴,但聽得群山響應,東南西北,四周山峰都傳來:「怎地你不守信約?怎地你不守信約?不守信約……不守信約……」

他自來生性激烈,此時萬念俱灰,心想:「龍兒既已在十六年前便即逝世,我多活這十六年實在無謂之至。」望着斷腸崖前那個深谷,只見谷口煙霧繚繞,他每次來此,從沒見到過雲霧下的谷底,此時仍是如此。仰起頭來,縱聲長嘯,只吹得斷腸崖上數百朵憔悴了的龍女花飛舞亂轉,輕輕說道:「當年你突然失蹤,不知去向,我尋遍山前山後,找不到你,那時定是躍入了這萬丈深谷之中,這十六年中,難道你不怕寂寞嗎?」

淚眼模糊,眼前似乎幻出了小龍女白衣飄飄的影子,又隱隱似乎聽到小龍女在谷底叫道:「楊郎,楊郎,你別傷心,別傷心!」楊過雙足一登,身子飛起,躍入了深谷之中。[181]

以上楊過對小龍女這摧心傾情的一幕,實即《西遊記》中第五十一回描寫孫悟空對師父唐僧的思念之情:

話說齊天大聖,空着手敗了陣,來坐於金山后,撲梭梭兩眼滴淚,叫道:「師父啊!指望和你——

佛恩有德有和融,同幼同生意莫窮。

同住同修同解脫,同慈同念顯靈功。

同緣同相心真契,同見同知道轉通。

豈料如今無主杖,空拳赤腳怎興隆!」[182]

孫悟空的「師父啊!指望和你——」後,幾乎便任由金庸自由想像,亦即轉為楊過口中的「小龍女啊小龍女!是你……」。在《神鵰俠侶》的〈後記〉中,金庸指出:

武俠小說的故事不免有過分的離奇和巧合。我一直希望做到,武功可以事實上不可能,人的性格總應當是可能的。楊過和小龍女一離一合其事甚奇,似乎歸於天意和巧合,其實卻歸於兩人本身的性格。兩人若非鍾情如此之深,決不會一一躍入谷中:小龍女若非天性淡泊,決難在谷底長時獨居;楊過如不是生具至性,也定然不會十六年如一日,至死不悔。當然,倘若谷底並非水潭而係山石,則兩人躍下後粉身碎骨,終於還是同穴而葬。世事遇合變幻,窮通成敗,雖有關機緣氣運,自有幸與不幸之別,但歸根到底,總是由各人本來性格而定。[183]

金庸為了突出楊過與小龍女之一往情深,方有跳入碧水潭之安排。孫悟空保護唐僧過了火焰山(第五十九至六十一回),楊過則於絕情谷懸崖下之碧水潭下的「廣寒宮」中救出居於其中十六年的小龍女。[184]在金庸《神鵰俠侶》中碧水潭中的「水」,在《西遊記》中則為火焰山的「火」,水火對襯。[185]而金庸書寫的一往情深與世事奇幻的可能性,實亦與晚明湯顯祖(義仍,1550—1616)《牡丹亭》中的情觀一致: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必因薦枕而成親,待掛冠而為密者,皆形骸之論也。……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盡。自非通人,恆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邪![186]

對於湯顯祖來說,「情」具有「出生入死」的無窮威力,故而他才說:「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因此,「情」在湯顯祖的思想世界中實具有超越的地位。湯顯祖甚至進而將其情觀更推進一步而肯定「夢」的功能。「夢」在傳統的中國社會中乃邪思綺念之源,而湯顯祖卻說:「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湯顯祖大膽地指出傳統中的禁忌——「夢」可以成真,這正是對傳統的禁忌正式提出挑戰。由此而言,金庸《神鵰俠侶》的〈後記〉性質亦即湯顯祖《牡丹亭》前面的〈題記〉,均乃對「情」之揄揚,兩部作品相距四百多年,而其謳歌愛情的性質則如出一轍。[187]至於楊過之「十六年如一日,至死不悔」,正是源自《西遊記》中以下的詩句:

聖僧努力取經編,西宇周流十四年。

苦歷程途遭患難,多經山水受迍邅。[188]

兩者的分別只在於,楊過苦候的是對情之執著,而孫悟空、唐僧師徒則為取經而九死不悔。

六、不同的歸宿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一路保護唐僧直至西天取經完成,終獲佛祖封為鬥戰勝佛。[189]《神鵰俠侶》中的楊過則一直保護、拯救小龍女,師徒最終在襄陽大戰一役中救得郭襄並擊斃蒙古大汗蒙哥,由此而獲得郭靖與黃蓉等衞道者之認可:

楊過心中感動,有一句話藏在心中二十餘年始終未說,這時再也忍不住了,朗聲說道:「郭伯伯,小侄幼時若非蒙你和郭伯母撫養教誨,焉能得有今日?」[190]

因此,在華山論劍時,楊過獲黃蓉封為「西狂」。[191]楊過武功已臻巔峰,扶危濟困,急人之急,眾人均認為他當得起「大俠」兩字,[192]楊過卻自稱配不上「大俠」。更為奇怪的是一向桀驁不馴的楊過,後來卻比道學先生更守禮:

十餘年行走江湖,遇到年輕女子,他竟比道學先生還更守禮自持,生怕再惹起風流罪過,對人不住。[193]

又:

可是我狂妄胡鬧,叛師反教,闖下了多大的禍事!倘若我終於誤入歧路,那有今天和他攜手入城的一日?想到此處,不由得汗流浹背,暗自心驚。[194]

佛祖以法力制衡並收服了孫悟空,黃蓉則以名教壓抑並收編楊過。由此可見,金庸在《神鵰俠侶》中乃以如來佛作為黃蓉的原型。有論者認為致使楊過大鬧全真教,黃蓉具不可推卸的責任:

郭靖把楊過送上重陽宮,丘處機糊裏糊塗地把楊過交給了臭道士趙志敬,使楊過背上叛師的大罪名而鬧了一個天翻地覆。到這時候,楊過一生叛逆的性格已經鑄成。這一點郭黃沒有留心楊過幼年的性格而管教失策,是我不能不責備黃蓉的地方。[195]

當日楊過在桃花島,實即孫悟空早年在水濂洞,楊過之大鬧全真教重陽宮,亦即孫悟空之大鬧天宮。由此而言,黃蓉乃被金庸賦予了壓迫楊過之使命,一如佛祖之鎮壓孫悟空。方瑜亦認為:

《神鵰》讀者所以不喜黃蓉,主要基於黃蓉對楊過的態度,楊過既然是第一男主角,人見人愛,黃蓉竟敢對他疑忌設防,自然不得人望。[196]

為人妻母後,黃蓉性格上暴露的缺點,正是人性共通的軟弱之處。她為深愛家人而付出一切,確實削減了自身在《射鵰英雄傳》中曾經散發的奪目光華。[197]在《神鵰俠侶》結局之前,黃蓉儼然以佛祖分封唐僧師徒五人的姿態分封當世五大高手:東邪、西狂、南帝、北俠、中頑童。[198]楊過名列「西狂」,實則乃被馴服。至此,楊過與小龍女既入世為俠,又重返古墓,即被世間道德法律所接受,履行了世間的責任,猶如湯顯祖《牡丹亭》中的柳夢梅與杜麗娘原初不被父親接受他們私下許配的婚姻,及至柳夢梅計退外敵,保住家國後方獲得皇帝的允許而得以完婚。不同的是,作為孤兒的楊過與棄嬰的小龍女仍然是選擇歸隱於與世間對立的古墓中。由此可以說,楊過與小龍女雖被世間法律所馴服,而他們卻又自覺地選擇脫離世間,這便是他們個性中仍有不屈之傲骨,亦可以說是他們兩人在出世與入世之間已獲得了兩全其美的圓融的措置,而這亦正是金庸《神鵰俠侶》既以《西遊記》為原型而又有所創拓之所在。以楊過的叛逆「猴性」,他不可能離群索居,更不會被黃蓉、郭靖為代表的禮教所降服,在進入古墓拜小龍女為師前後,外面的世界一直是楊過的嚮往,甚至繪聲繪色予以描述以打動具「佛性」的小龍女的凡心。然而,楊過與小龍女最終選擇了隱居古墓,從而遠離為禮教法網所籠罩的世俗社會,這亦正是楊過與小龍女超越世俗禮教的「魏晉風度」,[199]亦是金庸在原型基礎上的創拓所在。

七、結語

《神鵰俠侶》乃一部衝擊南宋禮教而撰寫的「情書」,而卻選擇了終歸活在如來佛祖的五行山以及唐僧的緊箍咒之下的孫悟空作為楊過之原型,並以唐僧與孫悟空師徒的取經之艱辛作為小龍女與楊過兩人在情感歷程上披荊斬棘的隱形結構。如此一來,金庸既挪用了《西遊記》,復超越了它,資源上的挪用與改編及創拓,從上述的論述中可見一斑,一言以蔽之,實可謂妙手天成。楊過與小龍女之情深不悔自此書面世而來即俘獲了十多億的華人讀者,其影響遠超晚明作為「情書」的湯顯祖的《牡丹亭》,為浮躁虛假的當代社會重新注入一往情深的愛情觀念。

附錄

一、《封神演義》與《神鵰俠侶》

1.《封神演義》中,李靖是商朝末年陳塘關的總兵,育有三子,分別是金吒、木吒及哪吒;《神鵰俠侶》中的郭靖雖無官職,卻是襄陽城的實際防衞者,分別有郭芙、郭襄及郭破虜。

2.哪吒在東海玩水,和東海龍王的三子敖丙起衝突,不但將其打死,還抽他的龍筋做成腰帶要送給李靖,李靖令他自盡;故此當郭芙砍斷了楊過的手臂,郭靖得知後亦欲斷其手臂。

3.另一幕,楊過與郭芙及武氏兄弟在海邊比武,楊過以蛤蟆功打暈了武修文,在柯鎮惡與郭靖的逼迫下,楊過蹈海自盡:

楊過也不哭泣,只冷冷的道:「你們也不用動手,要我性命,我自己死好了!」反身便向大海奔去。

郭靖喝道:「過兒回來!」楊過奔得更加急了。郭靖正欲上前拉他,黃蓉低聲道:「且慢!」郭靖當即停步,只見楊過直奔入海,衝進浪濤之中。郭靖驚道:「他不識水性,蓉兒,咱們快救他。」又要入海去救。黃蓉道:「死不了,不用着急。」過了一會,見楊過竟不回來,心下也不禁佩服他的傲氣,縱身入海,游了出去。她精熟水性,在近岸海中救一個人自是視作等閒,潛入水底,將楊過拖回,將他擱在岩石之上,任由他吐出肚中海水,自行慢慢醒轉。[200]

海的元素的加入,即著名的「哪吒鬧海」,由此益證金庸在此所塑造的郭靖乃以《封神演義》中托塔天王李靖為原型。

4.李靖後來助周伐商紂有功而位列仙班,郭靖則助南宋守襄陽數十年,後位居五大高手之「北俠」。

二、《神鵰俠侶》與《倚天屠龍記》

1.《神鵰俠侶》中的楊過與陸無雙,即後來《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與殷離:

楊過在十一二歲時曾在自己家中見過被李莫愁追殺的童年陸無雙,張無忌曾在童年咬過殷離;

楊過再見陸無雙時騎牛,張無忌再逢殷離時自稱曾阿牛;

陸無雙跛了一足,殷離因練千蛛萬毒手而致面部浮腫;

楊、張同為陸、殷所喜歡,同裝為鄉下小子而同被稱為「傻蛋」;

陸無雙無奈之下拜殺父仇人李莫愁為師,殷離給靈蛇島的金花婆婆收為徒弟;

陸無雙偷走李莫愁的《五毒秘傳》,殷離練千蛛萬毒手。

2.楊過以長嘯馴獸:

楊過向郭襄打了個手勢,叫她用手指塞住雙耳。郭襄不明其意,但依言按耳,只見他縱口長呼,龍吟般的嘯聲直上天際。郭襄雖已塞住了耳朵,仍然震得她心旌搖盪,如癡如醉,腳步站立不穩。幸好她自幼便修習父親的玄門正宗內功,因此武功雖然尚淺,內功的根基卻紮得甚為堅實,遠勝於一般武林中的好手,聽了楊過這麼一嘯,手指塞耳更緊,總算沒有摔倒。嘯聲悠悠不絕,只聽得人人變色,群獸紛紛摔倒,接着西山十鬼、史家兄弟先後跌倒,只十餘頭大象、史叔剛和郭襄兩人勉強直立。豺狼等小獸竟有為他嘯聲震暈不醒的,雪地中遍地都是群獸嚇出來的屎尿。群獸不等史家兄弟呼喝,紛紛夾着尾巴逃入了樹林深處,連回頭瞧一眼也都不敢。[201]

這便是後來《倚天屠龍記》中金毛獅王同樣「縱聲長嘯」的獅子吼:

突見謝遜挺胸吸氣、張開大口,似乎縱聲長嘯,兩人雖然聽不見聲音,但不約而同的身子一震,只見天鷹教、巨鯨幫、海沙派、神拳門各人一個個張口結舌,臉現錯愕之色;跟着臉色變成痛苦難當,宛似全身在遭受苦刑;又過片刻,一個個先后倒地,不住扭曲滾動。

崑崙派高蔣二人大驚,當即盤膝閉目而坐,運內功和嘯聲相抗。二人額頭上黃豆般的汗珠滾滾而下,臉上肌肉不住抽動,兩人幾次三番想伸手去按住耳朵,但伸到離耳數寸之處,終於又放了下來。突然間只見高蔣二人同時急躍而起,飛高丈許,直挺挺的摔將下來,便再也不動了。[202]

從楊過吩咐郭襄、謝遜吩咐張翠山與殷素素塞上耳朵,再到以長嘯發功,及至震倒的人和動物的狀態,兩個場面幾乎如出一轍。

三、《神鵰俠侶》與《天龍八部》

1.楊過伏在牛腹之下救陸無雙的這一幕:

這牯牛自然是楊過趕進廟去的。他聽到李莫愁師徒的聲音,當即溜出後門,站在窗外偷聽,只一句話,便知李莫愁是要來取陸無雙性命,靈機一動,奔到牯牛之旁,將陸無雙那柄給鐵鞭砸落在地的單刀拾起,再拾了幾根枯柴,分別縛上牛角,取火燃着了柴枝,伏在牛腹之下,手腳抱住牛身,驅牛衝進廟去,一把抱起陸無雙,仍是藏在牛腹底下逃出廟來。[203]

這一幕便是《天龍八部》中蕭峰在遼國內亂時殺楚王的方法:

蕭峰執了一張硬弓,十枝狼牙長箭,牽過一匹駿馬,慢慢拉到山邊,矮身轉到馬腹之下,身藏馬下,雙足鉤住馬背,手指一戳馬腹,那馬便衝了下去。山下叛軍見一匹空馬奔將下來,馬背上並無騎者,只道是軍馬斷韁奔逸,此事甚為尋常,誰也沒加留神。但不久叛軍軍士便見馬腹之下有人,登時大呼起來。[204]

2.《神鵰俠侶》中的尼摩星:

這人兩足折斷,脅下撐着一對六尺來長的柺杖,一雙褲管縫得甚長。[205]

此人便是《天龍八部》中段延慶的原型:

左手鐵杖在岩石上一點,已然縱身而起,輕飄飄的落在丈許之外。木婉清見他雙足凌空,雖只一根鐵杖支地,身子卻是平穩之極,奇道:「你的兩隻腳……」青袍客道:「我雙足殘廢已久。」[206]

居中一個身披青袍,撐着兩根細鐵杖,臉如僵屍,正是四惡之首,號稱「惡貫滿盈」的段延慶。[207]

左手鐵捧下落,撐地支身,右手鐵棒上貫足了內勁,橫將過來。[208]

當然,段延慶在《天龍八部》中有血有肉,從殘忍、惡毒而終於放下屠刀,其角色功能及傳奇色彩,遠非《神鵰俠侶》中的尼摩星可比擬。

四、《神鵰俠侶》與《水滸傳》

楊過穿上官服審宰相丁大全的一幕,[209]乃源自《水滸傳》中的李逵坐衙斷案。[210]

同类推荐
  • 我和幸福有个误会

    我和幸福有个误会

    失恋或者遭遇恶男怎么办?80后爱情观情感大师、天涯社区人气十大美女之一杨冰阳为恋爱和婚姻中的女性倾力打造的寻爱宝典——《我和幸福有个误会》。
  • 难忘军旅

    难忘军旅

    本书收录了《鬼子降服了》、《德高文美长存人间》、《记忆中的老舍》、《恭送孙犁师长》、《杂忆台湾》等散文、随笔。
  • 越踪集(蠹鱼文丛)

    越踪集(蠹鱼文丛)

    徐雁著的这本《越踪集》是“蠹鱼文丛”系列丛书其中一本。本书以“行记”“纪行”为主题的文章有26篇。本书得以入选浙江古籍出版社的“蠹鱼文丛”。本书为读书爱好者提供了专业指导,分享了读书的快乐。本书包含了“秀州书香纪行”、“戊子冬日杭州归去来记”等内容。
  • 春底林野:许地山散文

    春底林野:许地山散文

    许地山散文以其特有的宗教情结,短小的形式,丰富诡奇的联想,深邃的人生哲理,精彩地表现了他散文创作的独创性。其选择题材和创作技巧别具一格,不仅开拓了新文学的描写领域,同时也丰富了新文学的创作方法。本书收录了许地山散文创作的精品,读者可以感受到这位作家细腻的情感和浓郁的文人气息。
  • 客斋随笔

    客斋随笔

    《容斋随笔》是关于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笔记,以考证、议论、记事为中心内容。既有宋代的典章制度,更有三代以来的一些历史事实、政治风云和文坛趣话,以资料丰富、格调高雅、议论精彩、考证确切等特点,卓然超越众多的同类著作,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推为南宋笔记之冠!读这部书,就像是在书林中穿行,在文海中畅游,在史坛上俯瞰,在政界中视察。
热门推荐
  • EXO之爱情是需要勇敢的

    EXO之爱情是需要勇敢的

    颜莘寞出国散心,回到韩国后和姐妹重聚,意外被星探发现,和姐妹们一起开始了练习生的生活,快要出道的她们却在某一次遇到EXO,心底地伤疤揭开,一段尘封的记忆等着他们慢慢去发现,而吴亦凡地出现,让她再次感受到了爱,两人也在慢慢改变·········希望大家喜欢我的新文。
  • 霸道宝宝:妈咪不许理爹地(全本)

    霸道宝宝:妈咪不许理爹地(全本)

    十三岁,车祸夺走她父母的生命,从此寄人篱下,遭尽白眼,他极为宠溺,表情冷漠从不说爱,终于,她的心开始悸动……【宝宝版】:我叫苏小宝,男,今年五岁。我是来给妈咪征婚的。妈咪,二十二岁,未婚,妈咪眼睛最漂亮,闪闪的像星星,身上永远香香的,最好闻。下面说一下妈咪的征婚条件:1、年龄要在二十五岁到三十四岁之间,结过婚、有小孩的就不要啦;2、月薪要求在一万块以上,这个条件一点也不过分哈,还不到齐叔叔的十分之一;3、长相一定要跟齐叔叔不差上下,等等,给你们看齐叔叔的帅照啊!很帅吧?(流了一地口水)4、要像齐叔叔那样对妈咪好,疼妈咪……5、……苏小妹(大喊):小宝!你在那干什么?苏小宝(忙嘘道):大家要保密哦,千万不能让我妹妹知道,不然我的耳朵一定会被她拧下来的……苏小妹(叉腰):妈咪喊你回家吃饭了!快点滚回来啦!苏小宝(嘻嘻笑):来啦,来啦——(屁颠颠跑过去)
  • 伯底世界

    伯底世界

    伯底世界,万族林立,蒙昧的人族在夹缝间生存。蒙昧的曙光、启蒙的火焰、辉煌的宝座三个时代的奋斗人族帝国终于长远的屹立在大陆之上。面对天外邪魔的再次入侵,谁将成为帝国时代的英雄被永世地歌颂?
  • 灵台长河

    灵台长河

    天下九稷,中都乱世将起,他本是庶子出身,身份尴尬,原本想要糊涂一世,却因一桩桩几十年前的恩怨纷争牵扯其身,不得不走入那片因时而争的天下,九稷三卫之间,江湖莽莽,各为其主,玄玄之内的圣人之论,一呼吸可纵横千里,一抬眼能横亘长河,终究谁是谁非,刀剑灵台大野处,渺渺玄音,尽在明心。
  • 元:世界的起始

    元:世界的起始

    世界的开始,卑微的人类,创造了使他们强大的,元。由此战胜了洪荒的各族类,成为了世界的霸主,也因为元,历经了亿年的战争,故事从元开始....
  • 伐天命里良人

    伐天命里良人

    修界风云变化,我只一剑守护,为所爱之人,我化魔又如何?
  • 万世大帝

    万世大帝

    以凌天之志逆乱九天,仗凡人之躯踏破百族;九天大陆,强者为尊,红颜的背离,家族的抛弃,世人的辱骂,凌凡不服,以一介废体入轮回禁地,渡万世,历尽千万劫难,成就无上体质;一朝觉醒,九天惊。
  • 夜空中最美的是你

    夜空中最美的是你

    ”喂,你碗里有这个干嘛吃我的“”我就喜欢吃你的,不嫌弃你的口水“某男奸笑着说。”哼,你不嫌弃我,我还嫌弃你呢“童梦惜小声嘟道,“你说什么,再说一遍”“没,没有”某女很没骨气的回答。。。。。。“爹地,我要吃妈妈碗里的”“不可以,你爹地还没吃呢”“那就爹地吃完,让妈妈喂我吃""臭小子,你妈妈是我的,只能喂我吃。”"妈妈,我不臭,我就要你喂我吃“。。。。。。某女听着他们父子两的对话一头黑线。
  • 温文如枳南

    温文如枳南

    一觉醒来,这个世界变了吗?舟觉予仍然是个不出名的小演员;林澜确实要结婚了;陆枳南曾经写给舟觉予的情书也还埋在公园的红豆杉下。可是,林澜不是要嫁给陆枳南吗?为什么陆枳南像是没事人一样迟到了?还坐在她旁边?他和林澜不是两情相悦吗?他不是,叫她滚吗?这个世界,是变了。"温文如枳南,不舍舟野"
  • 重生之辉煌时刻

    重生之辉煌时刻

    叶辰本是混迹在娱乐圈的一条咸鱼。虽然没有资源成不了明星。但是影视学院毕业的他,靠同学介绍跑跑龙套,还和女朋友开了一家小型的艺考培训机构。倒是吃喝不愁。就在给女朋友过生日的那天,一切都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