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219800000017

第17章 父子异路

当年多尔衮为顺治帝请了很多老师,其中不乏汉族的儒学大师。

顺治本人就非常喜欢儒学经典,推崇孔子学说。他对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充满敬佩,同时也很同情末代的崇祯皇帝。有时他常常想,要是崇祯皇帝朱由检接手的局面好一些,也许就不会最终亡国了。朱由检一生为大明呕心沥血也摆脱不了亡国的命运,顺治帝越想越替他惋惜。

顺治经常在心里想:和朱由检比起来朕自己的命运也很坎坷。虽然垂髫之年登上皇位,却整天生活在勾心斗角的权力争夺之中,和母亲的关系又这么僵硬。自己想做的事不能去做,还得娶自己不喜欢的女人。

虽然当上了皇帝,却全然没有体会到世间的欢乐。他并没有见过崇祯皇帝,但想到他的命运再联想自己的命运,就会有种同病相怜的感觉。

当然顺治帝虽然感觉生活不如意,却并未放松对国家的治理。南方的反清力量依然很强大,虽然中华大地遭受多年的战火,但还没办法将重心转移到建设上,只能四处用兵。

他继续采用洪承畴的建议,采取抚剿并用,以抚为主的策略。并派遣洪承畴到湖广云贵等地指挥战争,取得了对清军有利的局面。

打仗就得要组织军队,军队里的核心成员是人,是人就得吃饭,何况是这些天天骑着马到处打仗的士兵。用兵需要大量的粮食,在范文程的建议下,顺治帝鼓励开垦荒地,实行屯田。虽然这些措施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并没有为国家积累多大的财富,但最起码为连年用兵提供了充足的粮草。

同时顺治还要继承从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一直传下来的传统,和蒙古联姻。做了皇帝真是身不由己,明明不喜欢母亲给自己挑选的蒙古皇后,但为了国家的利益还是不得不成天和自己不喜欢的女人一起过日子。

没办法,必须得和蒙古联姻。联姻不仅可以保证北部边疆的安全,还可从蒙古借兵参与逐鹿中原。

因为对汉学的热爱,同时为了民族矛盾的缓解,顺治帝继续任用一大批汉臣。除了一直以来出谋划策的范文程,征战沙场的洪承畴、吴三桂外,更是借用推荐和科举考试等方法提拔了大批汉臣。在提拔官员的同时,对贪官污吏实行严厉的打击。

他开始进行更加彻底的学习汉文化的进程。

顺治帝在用汉臣的同时,还信任西方的传教士。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西方传教士,汤若望。

汤若望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出生在德国,从小对天文学和数学感兴趣。汤若望很佩服利玛窦利用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在中国传播天主教思想,他也想像利玛窦一样到中国做一名传教士。

1619年,汤若望和其他几名传教士一起到达澳门。来到澳门后,他潜心学习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随后,汤若望来到北京,以其出色的天文知识赢得一些官员的好感。他还成功地预测了当年将出现月食现象。

虽然明朝官员绝大多数人不知西方科学是何物,但还是有开明官员欣赏汤若望的学识。

因为辽东地区皇太极的骑兵来势汹汹,非威力巨大的火炮不能阻挡这些骑兵。而火炮当属西洋传来的红衣大炮最为凶猛,崇祯皇帝让汤若望参与火炮的制作。

无论社会怎样变化,有技术的人永远不会丢掉饭碗。

清兵入关后,多尔衮看中汤若望的天文历法知识,继续将他留在朝廷重用。

汤若望对中国的贡献却并不止于此。到崇祯年间,已经有许多历法在民间流行,老百姓根据这些历法按时耕种生产,计算时间。但这些历法较为繁琐,时间一长还会出现较大误差。

徐光启和钦天监的官员在旧历法的基础上,利用汤若望带来的西洋知识,展开新历法的制作,制成《崇祯历书》。后来汤若望将这本历书进行修改整理,献给清廷。

多尔衮将这本历法定名为《时宪历》。这套历法和现代农历基本相同。但由于一些人阻挠这套历法的推行,新旧历法各有人支持,两派之间争论不休,一直到康熙年间才正式推行新历法。

多尔衮死后,顺治帝对汤若望青眼有加,经常向他咨询问题。孝庄太后也很看重汤若望,她知道汤若望和皇帝关系很好,有时母子之间闹矛盾,孝庄太后便派汤若望去做鲁仲连,充当和事老,调节母子之间的矛盾。

在对待西洋问题上,顺治帝倒反而比清朝后面的几位统治者开明一些。

顺治九年,五世达赖喇嘛千里迢迢从西藏来到北京,觐见大清皇帝。顺治帝为这位远道而来的尊贵客人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从元朝开始,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明朝取代元朝,也获得了西藏的统治权,但明朝始终无法有效地控制西藏。因为西藏本身的宗教势力错综复杂,外加蒙古的不断掺和,明朝无法对西藏进行有效的控制。特别是明朝末年,和硕特蒙古顾始汗控制青海后转而进兵西藏。和硕特蒙古在达赖班禅的背后操纵着西藏的军政大权。

五世达赖喇嘛的背后就有和硕特蒙古顾始汗的支持,当初西藏发生内乱正是五世达赖喇嘛和四世班禅邀请顾始汗领兵进藏。原本五世达赖就是想让顾始汗来帮忙平平乱,可是请人家来容易送人家走就难了,这个顾始汗进入西藏后就赖着不走了。被人在背后控制的滋味儿很不好,五世达赖这次到北京见顺治帝就是想跟清朝搞好关系,让他们帮忙对付顾始汗。五世达赖在北京的这两个月期间,多次受到顺治皇帝的接见。顺治帝本来就对佛学有浓厚兴趣,有共同的话题也就有许多话想和对方说。

二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可是此时中原还未平定,清朝不可能跟蒙古为敌,顺治帝也没有能力对付蒙古。但顺治想实现一统大业,他也想着将来如何平蒙古,进兵西藏。

当五世达赖喇嘛离开北京返藏之时,顺治帝和孝庄皇太后都给与他大量的贵重礼物,以示双方亲如一家。随后,顺治帝对五世达赖喇嘛正式册封,颁赐金册金印。

纵观全国,各地的反清抗争已经被清军镇压。到顺治十七年,只有东南沿海等地的抗清斗争仍然在大规模进行。这些抗清武装中最有实力的是郑森的部队。

郑森,1624年出生在日本,母亲田川氏是日本人。父亲郑芝龙在沿海一带贩卖走私,有自己武装,有点海盗的性质。

清兵在辽东起事,中原内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明朝廷需要军队镇压反对力量。正好郑芝龙有钱有人。朝廷现在急需扩充军队,这就给了郑芝龙翻身的机会。他从自己的前途命运出发,接受朝廷的招安,成为明朝的官员。

郑芝龙生活的社会,一个人无论再有钱也不如有个一官半职管用,社会上就认可当官的人,就当官这个职业吃香。当了朝廷的官,这一下子郑芝龙的社会地位迅速提升。

不用做海盗了,生活安定了,自然要为前途着想。他把儿子郑森从日本接回来,让郑森好好读书,将来参加科举考试,然后做官封爵,光宗耀祖。

郑森的老师是个不简单的人物,江浙名儒钱谦益。

提起钱谦益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他和秦淮八艳之一柳如是的爱情故事,似乎他老婆在后世的知名度比他还要高。

其实当时钱谦益这个人无论在文坛还是在政坛上地位都相当高。

后来为什么没有他老婆有名呢?实在是后来的钱谦益太无能,而柳如是的品格太高尚了。

柳如是原先不叫这个名字,据说她原先叫杨爱。她小时候的生活困苦不堪,被贩卖了好几次,沉没市井为奴为妓。但是她聪明好学,很有个性。有个性的女人最让人喜欢,特别是受风流才子的追捧。当她读到辛弃疾的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便改名为柳如是。人美,名字更美。一个名字,三个字,既有柳的妩媚多姿,又有青山的刚强不屈,真是妙不可言。

柳如是先是嫁给一个退休的姓周的大学士,这个周大学士当年还做过状元。可惜周大学士人老了些,柳如是嫁给他的时候,他都是六十多岁的老头儿了,很快就死了。周大学士死了以后,柳如是又重操旧业,回到青楼。后来柳如是遇到了一个叫陈子龙的,两人情意绵绵。这个陈子龙是有老婆的人,偏偏还有一个不好惹的老婆。陈子龙的老婆听说之后,气冲冲地找柳如是。柳如是不堪受辱,跟陈子龙分手。

后来二十多岁的柳如是嫁给了五十岁的钱谦益。当时他俩的婚礼闹得沸沸扬扬,大家都鄙视他俩,因为这两人既不门当又不户对。柳如是是青楼女子,而钱谦益是诗坛领袖,很多人说钱谦益败坏儒家礼仪。但钱谦益还是硬着头皮娶了柳如是。

钱谦益是当时的诗坛盟主,同时还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在社会上的威望极高。后来政治命运坎坷,他被迫离开朝廷。可是离开朝廷之后的钱谦益也没有闲着,成天跟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谈论国家大事。当农民军攻破北京明朝灭亡后,他又为剿灭农民军为崇祯帝报仇而奔走号呼。后来看到清军帮助明朝报仇是假,想一统中原是真,钱谦益大怒,他告诉各位豪杰,要以此身报国,就算肝脑涂地也要抗清到底。于是钱谦益又开始在南方一带联络明朝的遗老遗少,为抗清四处奔走。不愧是文坛领袖、东林领袖,果真能说会道,大家相信,有钱谦益这样高风亮节、一心为国的人,明朝的基业何愁不能恢复!

像钱先生这样高风亮节的人实在是不多了啊,跟他交往必须要有正气,尤其是嘴上功夫一定要好,嘴上不说个天花乱坠,哪里体现出你的正气?如果嘴上出了半点差错,胆敢向着清军的话,钱先生一定用三寸不烂之舌将你教训得无地自容。大言炎炎之人,何其多哉!人们总是习惯于“站着说话不腰疼”,只要是不涉及自己的利益,说起话来如滔滔江水,那是什么大道理都敢说;一旦涉及到自己的利益,马上又是另一幅丑陋嘴脸。

顺治二年,多铎率领清兵直逼南京。眼见大势已去,柳如是深知丈夫钱谦益的脾气秉性,“他是一个非常看重气节的人,平时常说甘愿为大义而死”,柳如是正是看上了丈夫这一点。谁能说女子就懦弱胆怯呢?当危险来临之时一样可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清军紧逼,我们无法阻挡,眼下我们只能一死才能上报君主下报黎民百姓。”说着柳如是就要拉着钱谦益投河自尽。

钱谦益挣开柳如是的手,眼神空洞地看着前方沉默不语。此时的钱谦益思绪万千,“真的要死吗?真的要为了那个已经扶不起来的明朝自尽吗?”

他慢慢地挨到河边,一边嘴里念念有词,一边脱掉了鞋子。他把脚轻轻地触碰了一下河边的水便忙缩回来,摇着头说,“水太冷了,不能下去。”

柳如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为什么我这一生总是被别人欺骗!什么忠君爱国,什么山盟海誓,都是骗人的。”她悲痛万分,奋不顾身便往水里跳。

钱谦益忙拉着她,两人相对无言,心中各有苦痛,一个羞愧难当,一个痛心疾首。

多铎兵临城下,大家正在争论,喋喋不休,有人想要投降,有人想要以死抗争。想要死不投降的人正等着钱谦益出来振臂一呼,领着大家共同举起抗清的大旗。

钱谦益突然把手放到脑袋上面挠了挠头皮说,“头皮痒痒。”

刚说完他就慢慢走出去了。

虽然情况危急还是有几个人在心里偷着笑,“懒驴上磨屎尿多,这都什么时候了,脑袋都快没有了,还在乎什么头皮痒痒。算了,等他梳完头再说吧。”

过了一会儿,等钱谦益再次出现在大家实现之中,大家都傻了眼。只见他头顶前方一片光亮,四周头发也全部剃光,只在头顶中心处可以看到一小撮头发,辫成细细的发辫,就像老鼠的尾巴一样。

钱先生因为头皮发痒,既没有梳头又没有洗头,索性把头发剃了,来个一劳永逸。以后头皮发痒直接挠就行了,反正没有那么多头发碍事了。

大家纷纷明白了钱先生的意思。连最忠君爱国的钱先生都如此,我们何必做无谓的抵抗呢?

钱先生不仅文章写的好,发型也是如此标准,大家纷纷以钱先生为模板改换发型。

改换完头型后,大家在钱谦益的带领下,在城外冒着大雨跪迎多铎。雨水从他们刚剃完的光滑的头皮上流下。

在降清以前,钱谦益做过郑森的老师。郑森小时候叫郑福松,钱谦益给他起名叫郑森。几百年前森的写法就和现在相同,都是三个木字摞在一起。钱谦益给他起名为森,希望以后追随他的人能很多。同时作为师长,钱谦益还给郑森起了一个表字,“大木”。

郑森勤奋好学,经过数年儒家教育,他已经从心底里坚定了忠君爱国的思想。

1645年,顺治二年,清军占领南京,南明弘光帝被俘,弘光政权灭亡。随后郑芝龙等人扶植朱元璋的九世孙朱聿键为皇帝,建立隆武政权。

郑芝龙领着儿子郑森面见隆武皇帝。隆武帝很佩服郑森的才华,当然更是为了讨好郑芝龙,毕竟自己的皇位都是他给争取来的。而郑芝龙手握重兵,总揽军政大权,隆武帝要依靠他的力量反清复明。

隆武帝直夸郑芝龙生了个好儿子,郑森是一匹千里马。他对郑森说,“可惜朕没有个女儿嫁给你,但是你要忠于朱家,永远不要忘了啊。”

虽然郑森没能当上驸马,但隆武帝却给了他驸马应有的待遇。

隆武帝将当时最尊崇的姓氏——国姓朱,赐给了他,并给他取名成功,希望他反清事业一举成功。当然后来并没有改变他的姓氏,但名字改变了,从此以后便称他为郑成功。

为了表示对郑成功的尊敬,大家都叫他国姓爷。

清军步步紧逼,隆武帝完全仰仗掌握军政大权的郑芝龙抗清。

虽然儿子被他教育得忠君爱国,但郑芝龙这个人自己却思想意志极端松懈。

郑芝龙拥兵二十万,但并不一心一意抗清。他的田地庄园遍布浙闽各地,钱财数不胜数,他在想如何才能保护好这么多年来的积蓄。郑芝龙将部署在外面军队撤回,退守福州,进一步等待有利于自己的形势。

驻守在其余关卡的军队已撤,清军几乎没有遇到多大抵抗便已逼近福州。

洪承畴劝降郑芝龙,“只要你肯投降清廷,保证能给你封王封侯。”

得到这个消息后,郑芝龙作为一颗墙头草,很快明白自己以后的方向。

郑芝龙想,反正自己在这里抵抗下去,也不过是螳臂当车。凭自己的力量抵挡下去定是九死一生,最后只不过是得个忠君报国的身后虚名罢了。不如投降清廷,非但能保住自己的家业,还能裂土封王。裂土封王,古往今来,这曾经是多少人的美梦啊。

郑芝龙打定主意降清,但刚将这个主意透露出来就遭到郑成功等人的严厉反对。

郑成功说,“我们深受皇上厚恩,无论如何也不能去降清。”

但郑芝龙去意已决,哪还理会别人的劝阻,他一意孤行,带领其他儿子并领着部队降清去了。

隆武帝不久前还拼命地夸郑芝龙一家子人,现在还等着郑芝龙卖力保护自己。没想到眨眼的功夫,郑芝龙就投入人家的怀抱。

因为他的叛变,隆武帝失去依靠,不久被清军俘虏,之后绝食不屈而死。

可惜的是郑芝龙的投降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结果。最后的结果是,他被押往北京等待处理。

郑芝龙心里追悔莫及,“自己非要投降,最后换来个什么结果,非但没有飞黄腾达,到头来还弄个身败名裂小命不保。”

不到黄河心不死,到得黄河心已死。世上没有后悔药,到这个时候说什么都已经太晚了。

虽然老爹不行,但郑成功的意志是坚定的。他劝阻父亲无效后便率领自己的一部分兵马南下来到金门,继续顽强抗清。

隆武政权灭亡后,朱由榔继位,年号永历,永历帝成为南明最后一位皇帝。

为了鼓励郑成功继续抗清,永历帝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

郑成功在东南一带召集抗清志士,组建起数万名的抗清武装。他三次组织军队北伐,试图恢复中原。

这三次北伐,数第三次声势最为浩荡。

第三次北伐,郑成功和抗清名将张煌言(写诗讥讽孝庄太后)会师,水陆并进。进长江,克镇江、瓜州,大军一路锐不可当,最后包围南京。

这场战役是郑成功出兵以来最得意的一场战争,眼看复明大业前途一片光明,郑成功激动地作诗一首,“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一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奈何天命已定,非人力所能弥补。

由于战略的失误,加上清军力量强大,这次北伐再次以失败结束。

郑成功能够直接管辖的地盘十分狭小,但他率领几万人马,人数众多。就算抗清义士不要工资,但人是铁饭是钢,吃饭总是要的。粮草问题成为郑成功日思夜想难以解决的大事。

清军在中原的力量逐渐巩固,要想以后继续反清,必须要有自己的根据地。这个时候最要紧的事是抢一块地盘。

要是直接从中原地区,无论是福建也好广东也罢,这样的已经被清军占领的地方抢一块地盘,这无异于虎口拔牙,谈何容易?

就算真的能从老虎口里拔下牙齿,在这个地方抢得一片地,这块地也不可能成为日后抗清的根据地。四周都是清军,这样被清兵包围着,如同老猫枕头底下的咸鱼,哪可能长远?迟早会全军覆灭。

因此在内陆寻找抗清根据地不是好的策略。

这时候,原来郑志龙的部下何斌建议郑成功,“国姓爷,您不如向东进取台湾,这样进可以攻大陆,恢复明朝社稷;退可以守台湾,继续保存实力。”

这个建议确实高明。

台湾属于海上的岛屿,八旗大军再怎么骁勇,一旦在海上作战,他们没多大的杀伤力。清军除非训练好水师,否则攻不到台湾。训练一支强大的水师不是朝夕之间便可完成的,在清军水师训练完成之前,有的是时间布置台湾的防务工作。

台湾物产丰富,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如果再和海外通商,台湾将会像一个大聚宝盆一样,为自己的事业提供充足的物质支持。

一旦清军在中原地区发生动乱,郑成功完全可以带兵横渡台湾海峡,恢复明朝的江山。要是没有动乱,安居在台湾也是极好的。

但是台湾不是说去就去的,因为现在有一群外国人正霸占着这个地方。

在遥远的西方,有一个国家叫荷兰。

荷兰在明万历年间,借着贸易的名号,强行占领台湾。三十多年来,荷兰人在台湾岛上修城、建大炮,欺压当地百姓,已经将台湾变成荷兰在海外的一块殖民地。

但是荷兰地处远在万里之外的欧洲,并且荷兰的面积只有两个半北京那么大,它是怎么跑到万里之外的中国,并把台湾变成它的殖民地呢?

同类推荐
  • 大明有个西药铺

    大明有个西药铺

    什么?大明没有西药铺?医学院高材生张本草,魂穿大明,难道就只能靠一张贱嘴生存?不会诊脉,但会看B超啊!不会写药方,但懂抗生素啊!不会针灸,但手术刀玩的溜啊!只要给我个西药铺,我可以立马起飞......“叮铃铃~~您有西药铺送到”额......这么巧吗......那就......起飞吧......内,除八虎之祸;外,荡四海之寇;外放,平息宁王叛乱;回宫,陪着皇帝荒唐。“嘘!别声张!我是张本草,我在大明有个西药铺!”
  • 两世不倒翁

    两世不倒翁

    乐天就像是偷时间的贼,偷了二十多年,却发现回到了原点。于是在另外一个世界里,他想安逸,却不得清闲。久违的海阔天空,他追寻神秘的江湖。不论是朝堂绿林,杯弓蛇影,尔虞我诈,他像一个不倒翁,随势摇摆,却脚下坚定。于是,偷来的时间,混合着老酒,咽下去都是和命运摩擦的焦糊味儿。
  • 重生汉末之大汉雄风

    重生汉末之大汉雄风

    我是刘和,看我内定乱世三国,外除驱除鞑虏扬汉家天威,欧亚争雄!
  • 月明中山

    月明中山

    想曾经金戈铁马,也曾仗剑天涯,来时风起云涌,去时满天红霞。人世如潮我如水,岂容全身而退,满手蒹葭少年时,两袖清风催白眉。我,来自二十一世纪,有高出尔等两千年的智慧,不服来战……
  • 猎鹿大隋

    猎鹿大隋

    一个酒瓶,将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灵魂带到了隋朝大业六年。穿越是个好事,可窦健却发现自己成为了一个反贼之子。这个乱世里,有枭雄李密,有阴雄王世充,更有李世民那个千古牛人,而他们都将是窦健的敌人。且看窦健如何拳打脚踢,在这乱世之中,一步步崛起,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官方群号:215566670,欢迎加入!
热门推荐
  • 灵星陌

    灵星陌

    淡淡蔷薇花暮染苍穹,美若幻影,似是一触既散。彼方,未知的谜疑依旧继续,这么做是对?是错?梦的开篇真的就如同他人说的那么美好,仿若隔世的彩虹,美得虚幻而真实……
  • 存档重启

    存档重启

    一个普通中年大叔的重生之路,只想尽量让生活少点遗憾少点后悔。一个胸无大志重生后只想挣点小钱的平凡人……
  • 我们都曾哭过

    我们都曾哭过

    因为爱过,所以不会成敌人;因为伤过,所以不会做朋友;只能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朝雾慕夕霞

    朝雾慕夕霞

    若不是客官无情,戏子又怎会寡义。当初约定行至水穷,坐看云起,为何你又偏偏负我。
  • 金妻玉叶

    金妻玉叶

    大宅院里,人多,人挤,人人都有心机,也无一人至高无上。公婆是大客户关系生死存亡,叔伯是竞争对手向来虎视眈眈,丈夫是难靠近的顶级上司,正妻和妾们是同事要勾心斗角,继子继女们也懂了人事会打算盘,还有N多丫鬟婆子虽是下属却从不安分。从早上请安斗到晚上起夜,是三百六十五天二十四小时的班。拿什么斗?她是小妾,不受宠,遭人欺,不漂亮,也不会长袖善舞,明眸善睐。难道只能宅斗惨败,沦落青楼,或青灯古佛?NONONO!她还是有优势的——她娘家有钱!古代商人地位不高,让她这商人的女儿尝尽人间冷暖,为求自保,她搬出金山银山,狠狠砸钱,但是,花钱真能买到安稳吗?且看穿越女主金镶玉,如何用锦缎珠翠,换得柴米油盐。
  • 未来暧昧系统

    未来暧昧系统

    宅男屌丝李风无意中获得未来的暧昧系统,这是一款拯救内向男的系统,从此李风将一勃而起,奉旨暧昧。
  • 女主角爱的选择

    女主角爱的选择

    女主角王妍心,因五岁那年的一场车祸害死了妈妈,被送出国,十一年后和哥哥王萧回国调查真相,在这之中妍心收获到真正的友谊欧阳瑾,并与宋辰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
  • 夙生恋,今生缘

    夙生恋,今生缘

    夜君焱说“不论前世,不论今生,唯爱路凡言一个人。”凌陌琅说“普天之下,只有两个人对我最好,一个是凌曜辰,一个是路凡言,可为其生,为其死。”方子墨说“路凡言是我恩人,是我姐姐,是我这一生最爱的人。”左翎说“路凡言,你就是卓锦殊。”凌曜辰说“路凡言你生是我的人,死也要是我的鬼。”花玖月说“起于目的,终于爱情。”路凡言说“真心待我的人都走了。”
  • 校花校花爱上我

    校花校花爱上我

    明晓大学校花竟然意外的喜欢上了一个穷屌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