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219800000005

第5章 明廷怒而反击

犁庭扫穴,一个非常狠的词语,这个词语用来比喻彻底摧毁消灭敌人。

犁庭,用牛拉着犁将长满杂草的庭院翻一遍,这样就会将杂草收拾得干干净净,一根不剩。

在明朝的历史中,这个词语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后金建立的一百多年前成化年间,明朝和女真人在东北上演了一场大戏,这场大戏的名字叫成化犁庭。

那个时候,明朝的成化皇帝朱见深刚当上皇帝。

朱见深是一个命运坎坷的人,当然他的爹爹朱祁镇的命运更坎坷。他的爹爹朱祁镇曾经亲率明朝二十万大军征讨蒙古的瓦剌部落。

皇帝御驾亲征,黄旗飘扬,威风凛凛。

威风凛凛地到了战场,可惜没有威风凛凛地回来。朱祁镇被人家打得落花流水,二十万明朝精锐全军覆没。

最令明朝丢脸的是,朱祁镇成了人家的俘虏。

皇帝成了俘虏,古今罕见。朝廷内外一片哗然,无论是谁,脸都挂不住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朱祁镇当了俘虏,他的弟弟朱祁钰在北京当了皇帝。

朱见深是朱祁镇的儿子,朱祁钰当皇帝的时候朱见深仍然当太子。别人的儿子当太子,朱祁钰自然不高兴。因此,朱见深这个太子很不受新皇帝待见。

后来朱祁镇被蒙古人释放,回到北京后被朱祁钰囚禁了。又过了几年在朱祁钰临死的时候,朱祁镇发动政变重新做回了皇帝。

自己的亲爹再次当上皇帝,朱见深的日子这才好过了点。

朱祁镇死后,朱见深做了皇帝,年号成化。

我们先八卦一下这个成化皇帝朱见深。

朱见深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爱情故事。任凭宫中多少美女他都瞧不上,都不喜欢,他只喜欢比他大十七岁的万贞儿。

这个万贞儿曾经是朱见深的奶妈。

不知道这个万奶妈子有什么魅力,可以让皇帝为她抛弃年龄的偏见,抛弃职业的偏见,抛弃伦理道德的谴责,抛弃一切的世俗偏见。朱见深深地爱着她,爱得死去活来的。仗着皇帝的宠爱,万贞儿在后宫颐指气使,连皇后都要让着这个老女人。

虽然爱情故事很奇葩,但朱见深也是一位有抱负的皇帝,他继位后实行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措施,明朝在他的带领下逐渐强大。原先他爹被俘虏,明朝损失了数十万精兵,军事实力锐减,现在在朱见深的治理下,明朝的军事实力又开始逐渐增强。

刚接手皇帝这份工作的朱见深一心想让明朝更加强大,可惜他刚当上皇帝的时候明朝周围的邻居们很不友好。

上一次,他爹爹御驾亲征,白白坑害了明朝数十万精锐,导致明朝的国力迅速下降,特别是军事力量严重衰减。这件事北方的游牧民族还没有忘记。

趁你病,要你命。在你生病的时候总有人来找你约架。

看着老大哥身体不好,周边的小弟们躁动不安,开始活跃起来了。闹得最欢的就是东北的建州女真。

此时建州女真的首领叫董山,他是努尔哈赤的五世祖,就是努尔哈赤的爷爷的爷爷的爸爸。

董山这几年在东北混得很好,妥妥的东北扛把子。他看到明朝这位中原大哥最近有点虚弱,于是他就动了歪脑筋,想趁机占点儿便宜。

特别是朱见深登基后,董山欺负朱见深刚当皇帝没经验,成天蹬鼻子上脸跑到朱见深的地盘上撒野。

野蛮人撒野的方式无非就是偷袭,侵略,扫荡。董山领着人大规模入侵,从三道关开始,然后又扫掠连山关、开原、抚顺、铁岭、宁远、广宁,所有有名气的城镇他都逛了一边,把整个辽东都给抢了一遍。他们无恶不作,所到之地血流成河。

《明宪宗实录》中记载,“建州女真恃强为恶,自开原以及辽阳六百余里,数万余家,率被残破。”

李氏朝鲜的《李朝中宗实录》中这样记载董山的残暴行为,“自成化年间,大肆猖獗,一岁间入寇九十七次,杀戮人口十余万。”

一年之内入侵九十七次,十多万人口惨死在屠刀之下。如此的暴行简直刷新了残暴的底线,他们是一群披着人皮的恶魔。

成化皇帝朱见深刚刚登基,他想和平解决明朝和建州女真的冲突。于是就由明朝做东,把建州女真各个部落的首领都召集到一起。

舞刀弄枪的,多么伤和气。有什么冲突,大家坐在一起喝喝茶,一起商量着解决嘛。

明朝客客气气地告诉他们和为贵的道理,希望大家以后和平相处。

明朝大哥派来的使者在说话,其他小弟都在一边老老实实地听着。但董山派来的使者却对明朝使者不屑一顾,他们非但不同意和平相处,还把明朝皇帝和皇帝的祖宗十八代给问候了一遍。

使者夹着尾巴回到了北京,将建州女真的无礼给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遍。

朱见深听到自己被骂,还连累了自己的祖宗,大怒。这种打脸的挑衅行为朱见深是不能容忍的,他决定狠狠地教训建州女真。

惹怒明朝的后果是恐怖的。

成化三年,明朝派出五万精兵出征辽东。朱见深命令明朝的藩属国朝鲜也要出兵帮助明军。

朱见深是被彻底激怒了,他下令对付建州女真要,“捣其巢穴,绝其种族”。这八个字严厉而又凶狠,相当于要对敌人进行彻底的屠杀。

明军所向无敌,很快董山兵败被杀。

成化年间的这一战被称为成化犁庭。这一战,建州女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他们伤亡无数,据说战场周围的河都被血液染成了红色。

自此以后建州女真元气大伤,实力锐减,乱成了一盘散沙。所以当海西女真的扈伦四部称霸辽东的时候,建州女真基本上排不上号,只能跟在后面打酱油。

过了一百多年后,董山的孙子的孙子的儿子努尔哈赤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他不但重新整合了建州女真,还统一了整个女真部落。他的成就早就已经超过了他的五世祖董山。

如今努尔哈赤将侵略的铁蹄再一次指向明朝。

明朝的万历皇帝大怒,他要学习他的祖先(万历帝爷爷的爷爷成化帝),对努尔哈赤来个“犁庭”。

杀了他们,一个也不留。

公元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明和后金的第一场大战,萨尔浒大战开始。

正式开始前我们还是要多说一点,我们再聊一聊万历皇帝。

话说万历皇帝三十多年不上朝,非但大明王朝没倒闭,反而一打仗就迅速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虽然这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但并不是说这个人不行,恰恰相反,他是个不简单的人。能在皇位龙椅上安安稳稳地做几十年,这就说明他是个不简单的人。

三十年不上朝,但是朝廷的军政大权一直牢牢让他握在手里,别人丝毫动摇不得。

朝廷上一帮大臣斗得死去活来,还有一帮太监跟着瞎搅和,可以说混乱不堪。虽然情形很复杂,但是万历帝在后面巧妙地利用了不同帮派之间的斗争。

大臣们斗来斗去看似混乱不堪,但万历皇帝在他的深宫大院里冷眼看着他们,他的心里就跟明镜似的。

只要是这个帮派得势,万历帝赶紧弄来另一帮人牵制打压他们;过一段时间,新上来的帮派得势后,马上又有人上来打压他们。反反复复,换人,踢人,再换人,再踢人,最后谁都无法骑到皇帝头上。

这样,无论党争如何激烈,最后谁都得老老实实地听皇帝的话。

关键是万历自己手里还牢牢控制住帝国的军队。只要他手里有这些拿刀的,就不怕朝廷上的那些拿笔杆子的。

万历为什么三十年不上朝呢,前面我们说他懒,确实他是够懒的。但除了懒,还有别的原因吗?

一直以来人们都不知道答案。

1956年,考古工作者挖掘万历皇帝的定陵,挖出了已经死了三百多年的万历皇帝,发现他患有严重的足疾。就是说,万历皇帝走路不利索,他的腿脚有毛病。

这样万历帝可有理由不努力工作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万历皇帝躺在深宫大院里的龙床上抽了三十多年的鸦片烟。明朝的时候鸦片早就已经传到东方了,最先能享受这种毒品,被鸦片毒害的是皇亲贵族,因为他们有钱。

虽然腿有问题,万历在位的时候明朝的军队打了不少仗。当然万历皇帝不会亲自去。

万历二十年,宁夏发生叛乱,废话不多说,万历马上让李如松领兵平定了叛乱。

这位李如松便是镇守辽东的李成梁的长子,他继承了老爹能打仗的优点。除了爹有名外,李如松的老师也大大的有名,叫徐渭。

徐渭我们应该很熟悉了,考试要考的重点人物,历史课本和美术课本上都有他的名字。

之后日本人在朝鲜搞事情,朝鲜很快被日本打败。朝鲜是明朝的藩属国,在朱元璋的时候就臣服于明朝了。当时辽东东边的半岛也被蒙古人间接统治着,李成桂推翻了受蒙古人控制的高丽王朝准备建立新的王朝。为了自己的统治,李成桂臣服于明朝,并派使者到明朝请朱元璋给他的新王朝赐个国号。李成桂想了两个国号,“朝鲜”,“和宁”,他把两个国号一并报给明朝,请朱元璋定夺。朱元璋选“朝鲜”赐给李氏王朝,自此朝鲜王朝便成为明朝的藩属国。

日本入侵朝鲜,朝鲜眼看要亡国,朝鲜国王赶紧向明朝大哥求救。

面对小弟求救,万历还是很有大哥气度的,没有坐在那里看小弟挨打。

李如松和麻贵两人两次出兵朝鲜把日本的丰臣秀吉赶回日本老家。

帮小弟打了胜仗,这也把当大哥的明朝给掏空了。援助朝鲜打击日本,明朝消耗了大量的物资,伤亡惨重。

虽然这场仗花费了很多钱很多人,但却让朝鲜感动得一塌涂地,认定了以后跟着明朝混。后来八旗兵打到家门口朝鲜还一心想着效忠大明。

刚结束完朝鲜的事,结果西南贵州等地又发生叛乱,又花了两年多时间才压下去。

平宁夏叛乱,抗日援朝,平西南叛乱,三大征让明朝狠狠地长了一把脸,周围的小弟们都知道了明朝是不好惹的。

虽然这三大征战明朝都打赢了,但花的钱也不少。这个时候再组织一场大规模的作战,其实有点力不从心了。可偏偏努尔哈赤这个时候就找上门了,跑到家门口挑衅。

没办法,打吧。

现在和努尔哈赤的这一仗不知道还能不能赢。

要是能打赢,那就又可以长脸了。

可“要是”终究带有不确定的语气,究竟有多大的胜算呢?

在万历心中是没有“要是”这两个字的,他心中只有一个字。

是。

肯定能赢。

至少到目前为止,万历本人,包括他手底下的那些大臣都极度自信。

万历皇帝任命杨镐为辽东经略,作为这次大战的明军总指挥。

杨镐不是一个平庸的人,但也不是一个特别有才能的人。让他当主帅,并不是说他有多大的本事,只能说他的战斗经验很丰富。参与的打架多。

打倭寇,打蒙古,杨镐都跟着去了。他参加打的大大小小的仗加起来少说也得百来场,就战斗经验来说,这个主帅人选实在是没有比杨镐更合适的了。

打仗,特别是指挥打仗不光看战斗经验。更重要的是天赋,军事天赋。这是兵书上的话。

其实天赋翻译过来就是一个人的性格。

所有的将领中有这么两种人。

一种是不适合做将领,但是由于机遇他走上了这条道路,并且身经百战,积累了相当多的战斗经验。随着经验的积累他会有进步,但是如果不从性格上发生改变的话,他永远也不能成为顶级将领。

可是性格是很难改变的,性格的改变可能要花费很长时间,甚至要花费一辈子的时间。对许多人来说一辈子也改不了。

让一个优柔寡断,赏罚不分,胆小如鼠,畏首畏尾的人去带兵打仗,打一辈子,积累了一辈子的经验,他会有进步,但他终究不能成为战神。

另一种就是天生的战神,霍去病是这类人的代表。

而像霍去病这种十七岁头一次带兵就敢深入沙漠,打得匈奴找不到东西南北的人,靠的就是直觉,靠的是他的军事天赋,靠的是他的性格特点。

勇敢,果断。

如果缺失这两点,多读一万本兵书也弥补不了。

霍去病是战神,杨镐不能和霍去病相比,但他也不差,最起码不算无能,能力在一般以上。

单从打仗水平上来看努尔哈赤的水平肯定不在一般这个水平上。用一般以上的杨镐对付努尔哈赤这样的人就不够了。最最关键的是一般水平的杨镐和万历皇帝一样,压根没把对手放在眼里。

这就犯了最致命的错误。无论敌人多么弱小,都不能忽视他。在学习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战场上谦虚使人胜利,骄傲使人送命。

何况努尔哈赤是一个演员,他的弱小是假的,是他装的。

杨镐制定的方针是,以后金都城赫图阿拉为目标,分兵四路,从四个方向同时围攻,杨镐本人则坐镇沈阳指挥战斗。

这次打仗,万历给军队配备了最豪华的总兵阵营。这四路军的头领都是当时在国内赫赫有名的人,不是身经百战从死人堆儿里爬出来的优秀人物(杜松、刘綎),就是威震天下的将军的儿子(马林、李如柏)。

四路军分别是:总兵马林率一万五千人,出开原,从北面进攻;总兵杜松率约三万人,由西面进攻;总兵刘綎(ting)率一万人,会合朝鲜来帮忙的一万人,共两万由东面进攻;总兵李如柏(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的弟弟)率兵两万五千人,从西南面进攻。

还没有被努尔哈赤吞并的叶赫,虽然人少力量弱小,但毕竟和努尔哈赤是死敌,他们出兵两千配合北路军马林进攻赫图阿拉。

明军这四路军的总兵力大约是十一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全都对准努尔哈赤的老巢赫图阿拉。非把努尔哈赤的老家给端个底儿朝天。

打仗还有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吹牛。这一策略从古代开始就被广泛使用,并且屡试不爽,能给敌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当年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吹牛说自己有百万大军,着实把刘备和孙权那边的人吓一大跳。

在这方面,明朝也没落下,明朝对外号称兵力20万(这比成化犁庭时的五万可多许多),更有厉害的小道消息说是四十七万大军,还顺带着把带兵的将领狠狠地夸了一下。

夸下海口确实能吓住敌人,但我们不能忽视这样做的副作用。要是打输了的话,丢的脸会更大,等于免费给竞争对手打广告。

“给别人打广告?不可能。我们压根儿就不会输!”

自信。

明朝这边准备完了,再看看努尔哈赤这边。

对努尔哈赤来说,这是一场不得不打的仗,打赢了他就土鸡变凤凰,明朝再也不能小看他;打输了,他连回家的机会都没有,估计和外祖父王杲,舅舅阿台的命运一样,成为刀下鬼。

努尔哈赤作为弱者,没有选择的机会,只有应战的准备。

多年的征战早已将努尔哈赤打造得像水一样沉着,像冰一样冷酷,无论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能让他表现出丝毫慌张。像对待上次的九部联军一样,在部下们看来,他们的老大努尔哈赤该吃吃该睡睡,跟平常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

但是努尔哈赤自己心里清楚,“这是我大金生死存亡的一战,厉兵秣马,所有八旗官兵都将拼死一战。”

决心下完了,没什么大用处。除了喊号子外,关键是拿出应对的方案。

努尔哈赤会怎样应对呢?

不急,我们先复习一下杨镐的作战方案:

以后金都城赫图阿拉为目标,分兵四路,从四个方向同时围攻,杨镐本人坐镇沈阳指挥战斗。

杨镐是有水平的人。这是一个看似完美的方案,要是四路大军同时来到,努尔哈赤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看似完美,说明并不完美。

兵分四路,从四个方向同时围攻。

同时围攻。

同时。

坏就坏在这两个字上。

四个人在一间屋子打一个人,让这四个人同时动手这很容易办到。可几十万大军分成四份,在好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且地形复杂,大家都对地形不熟悉,让他们同时围攻一个地点,这可就难了。

最正常的情况不是同时到达,而是,一波人到了,另一波人可能好几天后才到。

如果一波接着一波来,那这十几万大军的威力可就要大打折扣了。这要敌人集中兵力猛攻四路中的一路,几十万大军就没辙了。

面对杨镐的四面合围,努尔哈赤的应对是,“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他看到了明军致命的失误。只要敌人一波接一波来,无论有多少人他都不会害怕。

对他来说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他要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吃掉这四路明军。

除了战术上出了问题外,杨镐一开始还犯了一个大错,他出兵的时间有问题。

明军选择的进攻时间是二月。当时可不存在温室效应气候变暖这样的问题。刚下的雪,东北一片冰天雪地,到处都是冰碴子。

“哎呀妈呀,这天气老冷了。”

明朝这次进攻做的是全国动员,所以有很多军队是从南方调来的。这个季节杨镐领着他们去东北赏雪还可以,要是打仗的话,冰天雪地,战士们水土不服,马连根草都找不到,这无疑犯了兵家大忌。

但这个时间对努尔哈赤却是个好时候。

首先努尔哈赤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这是在他自己的地盘上和别人干仗,哪里有条河哪里有道沟他都一清二楚,心里有底。加上这几年天天领着军队在这林海雪原上征战,早就习惯了。努尔哈赤一系列的重农政策的出台,粮草已经很充足了。在兵书上这叫以逸待劳。

明军四路军中,西路军的杜松是一介武夫,好喝酒,打仗的时候还惦记着自己壶里的琼浆玉液。这次行军,杜松一路上天天酩酊大醉。

打仗要学会算计别人,努尔哈赤的坏主意不少。他的坏主意多,敌人就要吃亏。

努尔哈赤知道杜松的西路军肯定经过浑河,于是他事先让人把浑河的水给堵住,杜松的军队过浑河的时候,努尔哈赤再让人突然把河水放开。

杜松的辎重被这突然从天而降的大水冲得一干二净,特别是火药,全都泡了水。就这样还没开始打仗杜松就惨遭算计。杜松在心里悔恨的同时,大骂后金军不道德,不讲武德,来骗!来偷袭!

骂两句可以放松一下紧张的情绪,但他的损失可不是骂几句就能弥补的。

等杜松的军队到萨尔浒的时候,努尔哈赤早在那儿等着了。努尔哈赤带了六个旗的兵猛冲杜松的军队(还有两个旗在监视其他几路的明军),转眼间就是尸横遍野。后金主力对着四路中的一路明军可是占有绝对优势,杜松很快就撑不住了。

杜松虽然能喝酒,但是他也能打仗。他能当上总兵不是凭关系靠花钱买的,而是凭实力靠拿人头一步一步爬上来的。虽然在这场仗中,杜松的成绩不高,但他的平时成绩是相当高的,要不然也不会让他单独带领一路人马进攻赫图阿拉。(与胡骑大小百余战,无不克捷)

杜松的最大特点就是长的黑,有一身的劲儿,打起仗来勇猛无敌,就像黑旋风。当着他的面大家尊敬他叫他杜太师,背地里开玩笑就叫他杜黑子。他的武器是一把大金刀,在激烈的交战中,只见杜松撸着袖子露出乌黑似漆的双臂,挥舞着一把金刀,进进出出,不断有敌人倒在他的刀下。

失误是很难挽回的,最后他力竭战死,他手下的将领全军覆没。不过好歹也是战死沙场,也算是为国尽忠了。

这是开战的第一天,西路军全军覆没。

努尔哈赤击败杜松军后马不停蹄地带领八旗主力奔向北路马林的军队。

马林是将门之子,他爹马芳是一个传奇的英雄人物。

马芳小时候家里穷,爹娘都是农民。他八岁的时候遇上了一帮坏人(鞑靼),被抢到北方大漠草原替鞑靼养了几年马。

给鞑靼养马的这几年间也练就了他一身的武艺,并且很有谋略。

马芳后来回到明朝,替明朝守边疆。与胡人打了很多仗,身上负了很多伤。因为他不怕死,并且心眼儿多,蒙古人只要一听说他的名字就害怕了。

早些年,蒙古人对马芳这个名字的畏惧程度不亚于李成梁。

万历的爷爷(嘉靖皇帝)曾经说,天底下没有比马芳还勇敢的人。(勇不过马芳)

马芳很勇敢,他的儿子马林咋样呢?

史书中对马林有这么一段评价,“雅好文学,能诗,工书,交游多名士。”

虽说家里是舞刀弄枪的,但这小子不好打仗,好读书。

听起来这个人风度翩翩,文质彬彬,好像挺有本事的。但这些优点打起仗来丝毫没有用处,打起仗来,无论从谋略、勇气还是气节上看,他比大字不识一个的杜松差远了。

马林已经知道杜松兵败的消息了,他把军队分成两部分。而努尔哈赤集中他的八旗主力只攻打其中的一部分,尚间崖,也就是总兵马林的所在地。

马林的军队看着后金军向自己冲来,他的科学思维倒是不错,赶紧动用当时最先进的武器,放大炮。但这个时候已经晚了,还没等炮打出来,来势汹汹的骑兵早就拿着刀冲进了明军的阵营里。一个人的气节在这样危急的时刻便体现得淋漓尽致。马林见情况不妙,不顾自己是主帅的身份,撒腿就往回逃跑。

主帅一跑,队伍失去指挥,顿时各自逃命四散,北路军大乱。可见,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叶赫来的军队看到明军都让打成这个熊样子,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连打都没打就逃之夭夭了。

第二天,北路军溃败。

第三天,没动静,一切都风平浪静。

第四天,东路的刘綎和南路的李如柏都快到了,大家等着努尔哈赤做决定先打哪路军。

“先打东路,因为南路崎岖不好走。南路的李如柏走的慢离我们还很远,我们先不管他,先集中全力打掉东路的刘綎。”努尔哈赤根据地形很快做出了判断。

了解地形多么重要啊。

对付东路军努尔哈赤没有亲自出马,他的儿子代善和皇太极是这场仗的主角。

军事理论上有一句话叫,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战争。

非常正确!

明朝东路军的刘綎没掌握信息,于是他输了这场战争。

刘綎是这四个总兵中战斗力最强的。想当年缅甸入侵明朝,他在云南带兵打缅甸,后来倭寇来骚扰,他又率兵去朝鲜收拾倭寇。他使一把一百二十多斤重的大刀,人挡杀人魔挡杀魔,威震天下。

人送外号刘大刀。

就是这么厉害的一个人,因为消息不通,结果也要吃大亏,要用性命买教训。

西路和北路两路明军已经全军覆没,刘綎却不知道这个消息。虽然消息闭塞,不过刘綎倒是一直没忘皇帝对这些后金将领的悬赏条件,对金钱的渴望催着他,他催着部队加速前往赫图阿拉。

瞧他的意思是,根本不用打仗,只要他赶到赫图阿拉努尔哈赤就会乖乖束手就擒。

刘大刀不会想到他还没到赫图阿拉,半路上就被努尔哈赤的两个儿子给打败了。

代善和皇太极早已等候刘綎多时。知道刘綎来了后,他们并没有让军队立即冲向明军,因为一个优秀的将领在消灭敌人的同时,总是想方设法让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皇太极在这场战争以及以后的几场大战都证明了他自己就是一名优秀的将领。努尔哈赤第八子,后金国四贝勒皇太极,这是一个很霸气的名字。

皇太极让代善带领一部分军队换上杜松军的衣服,冒充明军混到刘綎的人里。代善扮做杜松的手下告诉刘綎,“喂,姓刘的,我们杜爷已经快到赫图阿拉了,你们赶快进军,和杜爷会合”。

刘綎这人贪功,他一听就急了,对着他的部下大喊,“哪能让杜松先到赫图阿拉,赶紧的,走的再快一些,加速冲向赫图阿拉。”他们也不看地形了,管他呢,只要是路就走,能赶快到赫图阿拉就行了。

这正中皇太极下怀。

刘綎走的是小路,很窄,所以他的队伍就像是一条长蛇一样,摆在崎岖的山路上。我们之前说过,这种队形走这种弯弯曲曲的小路,简直就是嫌自己的命太硬。

埋伏好的皇太极率领骑兵从山上冲下来,将刘綎军截成数段。这样刘綎军首尾不能相连,加上代善混在刘綎的军队里面策应,很快皇太极就取得了胜利。不过刘大刀是一条响当当的汉子,身中数箭还挥舞着大刀奋力杀敌,最后让后金军一刀活生生把他身子劈成了两半,

虽然死,还忘不了军人的职责,还忘不了报国。他这时的姿势还是拿刀向敌人砍去。

杜松虽然贪财,但好歹比马林强些,最后死也死的壮烈,没给国家丢脸。

又是一个战死沙场的总兵。

杨镐在沈阳听说短短四天之内,三路明军全军覆没,大惊,他急忙命令还没有和后金开战的李如柏部撤军。

李如柏是一个很复杂的人。

一方面我们可以说他是将门虎子。

二十多年前,李如柏跟着他的哥哥李如松到朝鲜打日本人。这兄弟俩那叫一个英勇。

李如松作为明军实际上的最高指挥官,亲自跑到前线指挥作战。他骑的马都被日军的火枪打死了,他眼都没眨一下,换了匹马继续冲锋。

作为副将的李如柏也冲锋在前,脑袋上戴的头盔都被子弹射穿了(没伤到脑袋),李如柏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没有感到任何恐惧,仍然冲锋在前。

凭借着勇气,两兄弟在军中的人气很高。

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说,将门未必出虎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如柏是越来越不行了,成了个纨绔子弟。他没有他父亲李成梁的气魄,也没有学到哥哥李如松的勇猛。借着爸爸和哥哥的威望混了个总兵当当。

这次出征辽东,把他派来就是一个错误。他本来就没想好好打仗,加上山路崎岖,他的南路军是走得最慢的军队,当那三路明军覆灭时,他还没遇上后金主力。

一接到撤军令,他的命令是,“跑”。赶紧命令他的部队马不停蹄地跑回沈阳。

在路上遇到后金的几十个哨兵,李如柏的士兵以为遇上了后金主力,军队大乱,人马互相践踏。等赶回沈阳的时候,李如柏部死伤无数。

明朝的四路大军都溃败了,带兵来帮忙的朝鲜元帅姜弘立做了一个他认为很明智的决定:

投降

你以为闹着玩吗?想打就打,想投降就投降。后金的贝勒大多数群情激昂,要求灭了他们。

大多数人群情激昂,包括努尔哈赤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也嚷嚷着要将这些朝鲜兵碎尸万段。可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很冷静,比如说大贝勒代善。

事实证明,代善是一个优秀的指挥家,具有指挥大规模作战的才能。

代善很冷静,但大多数人不冷静,他必须要说服那些不冷静的大多数人。

说服一群人,一群不冷静的人,不能靠长篇大论,关键是要一语中的。要么憋着别乱说话,要说就要一下子说到点子上。

“与南面的明朝相战,不可不与北面的朝鲜相合。”

一句话正好说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代善说服了努尔哈赤,说服了那一群不冷静的人。

出兵援助明朝的一万朝鲜军努尔哈赤并没有欺负他们,好吃好喝地招待了几天后就把他们送回了朝鲜,朝鲜国王特地派使臣到赫图阿拉表达谢意。努尔哈赤并不想难为他们,现在主要的敌人是明朝,还没有精力教训朝鲜。而对朝鲜的战事将留给他的儿子皇太极。

明朝经历了这场战斗耗尽了元气。明军的精锐损失惨重,损失兵四万多人,将领三百多人,还损失了大量的马匹火炮兵器。明朝自此以后再也没有力量组织军队向后金进攻,相反后金军却开始在边境上屡屡进犯。明朝从进攻转为防御。

这是决定命运的一场战争,努尔哈赤拿命赌的一场战争,努尔哈赤赢了。他从此知道了明朝虽然大,但其实内部很空虚,他开始进行下一步的侵略。

一条一条从辽东传来的战败消息传到万历皇帝耳边,万历皇帝听到后如雷轰顶,被气得吓得哇哇大哭。

不过他除了惩罚那些大臣们什么也没做,哭完之后该咋样还是咋样。这位懒皇帝并没有加强辽东的防务,结果让努尔哈赤又乘胜攻下了几个城池。

随着辽东的形势一天天不断危急,万历皇帝又一次躲进了他的深宫大院里,不上朝不理政。又见不着皇上了,此时明朝就像一只无头的僵尸,浑浑噩噩,迷迷茫茫,不知何去何从。而那些大臣忙于党争,今天你弹劾我,明天我弹劾你,丝毫不管国家的危急,明帝国再一次陷入瘫痪。

辽沈陷落

努尔哈赤在取得胜利后接着攻占了开原和铁岭,这是明朝在辽东的军事重镇。开原城的守将就是那个从萨尔浒战场上逃回来的马林。

马林知道努尔哈赤要来进攻开原,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会这么快来。

虽然他爱读书,但还是读的书少了,他难道没听说过兵贵神速的道理?

努尔哈赤兵临城下的时候,开原城里的马都还在离城好几里外的地方吃草,士兵没有穿上盔甲没有找到自己的兵器。

马林仓促应战,自然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大败。这次他没有运气再次跑掉。马林被杀。

努尔哈赤的八旗最有战斗力的是骑兵,如果在野外平原上争锋,那么骑兵凭借着他的机动灵活,还有战马奔跑起来所产生的巨大动能,将会对敌人造成致命的杀伤力。但是去攻城的话,要是敌人都躲在城里,骑兵的战斗力就不明显了。

兵法上讲究一个字“奇”。所谓出奇制胜,兵者,诡道也,就是这个意思。努尔哈赤多次指挥作战取得了胜利就是因为抓住了这个字。

在攻打开原和铁岭城的时候,努尔哈赤事先让一些后金军扮做普通老百姓混进城里,等到他开始攻城的时候,混进去的探子就开始在城里捣乱,动摇城里人的作战意志,最后再打开城门,迎接努尔哈赤进城。

这是一种卑鄙的手段,但打仗不能讲文明,越是卑鄙的手法越能取得胜利。打仗的时候讲文明就是不要命。

就这样,里应外合,本来坚固的城池很快就让后金军攻破,后金军的损失也不会太多。这让努尔哈赤尝到了甜头,此后,只要是攻城,努尔哈赤都用这个方法,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开原铁岭失陷后,努尔哈赤的军队进行了疯狂的屠杀。

一将功成万骨枯!

可怜那些无辜的百姓,他们为努尔哈赤的扩张白白送上了自己的性命。城内尸骨遍地,多少对夫妻,多少对父子,多少骨肉分离,他们再也体会不到人世的欢乐。战争是最残酷的东西!特别是没有意义的对外扩张。

只为了几家几姓人争着做帝王,以致于千城万城全部变成废墟,万里之间尸体积为山,血流成河。

这是世上最自私残忍的事情。

此时努尔哈赤已经变成战争的魔鬼。

统一

攻下开原和铁岭后,努尔哈赤回过头来找到他的老冤家,叶赫贝勒。

努尔哈赤将消灭他统一女真道路上的最后一个绊脚石,叶赫。现在努尔哈赤连明朝都不怕,和叶赫部的这场战争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

叶赫贝勒金台什是个有骨气的人,誓死顽抗,他丝毫没有投降的念头。纵使他的外甥皇太极在城外苦苦劝降,他依然誓死阻击努尔哈赤的军队。

金台什的妹妹是皇太极的母亲,叶赫那拉·孟古。孟古是努尔哈赤深爱的女人。

努尔哈赤和叶赫部的故事很曲折。(人物关系有不同的版本)

努尔哈赤还没起兵一无所有时,曾到叶赫部避难,叶赫贝勒(男的)看上了努尔哈赤,觉得他有富贵之像,就把自己的小女儿孟古许配给了努尔哈赤。不过当时孟古很小,还不方便结婚,于是就定下了婚约,日后再把她嫁给努尔哈赤。

之后努尔哈赤起兵,迅速统一了几个小部落。女婿家底儿好了老丈人当然不会毁约。叶赫贝勒如约把孟古送到建州和努尔哈赤完婚,这也是一种部落间的联姻。当然,联姻是为了牵制努尔哈赤。

孟古是一个很优秀的人,聪明贤惠,还为努尔哈赤生了一个极优秀的儿子,皇太极。努尔哈赤当然非常喜欢她。

但是叶赫贝勒有非常强烈的嫉妒心理,他看到努尔哈赤的一点点崛起,弄了个九部联军妄图一举消灭努尔哈赤,结果偷鸡不成反蚀把米,自己的小命搭上了。从此叶赫和建州结下了梁子。

孟古虽然温柔贤惠,可惜后来得病,生命危在旦夕。孟古病危的时候,她想最后再见一眼她的母亲。努尔哈赤派人去叶赫请孟古的母亲,希望她能到建州来看一看不久于人世的女儿,不要让孟古留下遗憾。

病危的女儿弥留之际想见一见母亲,这是多么合情的请求啊。但作为孟古哥哥的叶赫贝勒(老叶赫贝勒已死)却狠心地拒绝了妹妹临死时的要求,就是因为孟古的丈夫是努尔哈赤,是叶赫的仇人。

可怜的孟古临死也没有见她的母亲一眼,面对父兄和丈夫之间的战争,这两方孟古谁都阻止不了,她只有无奈。孟古带着无奈和遗憾离开人世的时候只有二十九岁。

从此,叶赫和努尔哈赤的争斗就没有停下过。

皇太极的劝降没有打动舅舅金台什,金台什至死都反对努尔哈赤。既然金台什说什么也不投降,努尔哈赤也不会让自己的敌人留在这个世上。

金台什对努尔哈赤恨之入骨,他临死的时候大喊,“哪怕叶赫就剩下最后一个女人也不会放过努尔哈赤的子孙。”

胡乱说的一句话,后来成为民间野史小说家们的热门素材。

天命四年,叶赫亡。至此,努尔哈赤实现了女真的统一。

这一年,明朝以熊廷弼为辽东经略,熊廷弼赴辽东开始主持辽东的防务。

明代末年,能打仗的人有的是,能指挥打大仗的人也不少,可惜都没好好用,这些人大都不是让敌人打死的,而是让自己人给折腾死的,他们是“中国式的悲剧英雄”。熊廷弼算是第一个这样的人物。

除了熊廷弼外,还有袁崇焕,孙承宗,卢象升,孙传庭。他们都是英雄,可惜扯他们后腿的人太多了。(还有一个洪承畴,这个人无论文韬还是武略,都是当时的顶尖,可惜后来降清,留下千秋骂名)

从熊廷弼开始,这些人都将会一一登场。

同类推荐
  • 华夏三国志

    华夏三国志

    【起点第一编辑组签约作品】从未来到三国……从罗马到汉朝……从杀手到霸王……我的华夏,我的中国……我做主!***************************************************昨日请教某大神作者,告之,每章2000字左右一天2章,收藏和人气会提升不少.所以以后每章更改为上下两段,分两次发给各位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但是为了本书能够积累更多一些的人气,小天我也是没有办法的,谢谢各位了,帮忙投票收藏吧.另外,本人建了个书友群,大家有啥想法建议的都可以加入,群号9344105谢谢大家的合作!!!
  • 大唐潜龙

    大唐潜龙

    天宝十年。此时唐玄宗李隆基已步入暮年。此时大唐山地作战之王高仙芝,正剑指黑衣大食。此时南诏王阁罗凤野心勃勃,姚州暗流涌动。此时坐拥十万燕辽铁骑的安?山,正暗中窥视唐玄宗李隆基帝位和天下美女杨贵妃。这时,一名现代边防军人意外来到唐朝天宝十年,作为嗣邠王之子的李兴,他能做些什么?他又将如何运用现代知识来改变大唐帝国的未来命运。他从一个后世的平凡青年变成了一位智勇双全的传奇帝王。
  • 秦末造反总动员
  • 仁富

    仁富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清末红顶商人中,胡雪岩是二品,王炽是一品;英国《世纪大典》把王炽评为上世纪10名世界首富中的第四,此排名没有胡;说下场,胡财尽人亡,王炽则得善终,李鸿章称其为清廷之国库。清廷诰封其“三代一品”封典,成为唯一的一品红顶商人。王炽的第一桶金很干净……中法战争,中方需饷甚巨,独有王炽借垫白银六十万两做饷银。晋、陕、甘数省大旱,王炽捐银数百万两赈济灾民、兴修水利。王炽花巨资从法国人手里买回了滇越铁路的路权,使云南路权不受法国人支配。为保护地方工业,王炽垫付数十万两白银筹办云南铜、锡矿业。兴办昆明第一家电灯公司和自来水公司,引进西门子公司发电机,建成我国第一个水力发电站——石龙坝水力发电站等。讲急公好义,当时无人能出其右。
  • 大梁财神

    大梁财神

    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他是一个被人收养的弃婴,经过不懈努力,最终人间封神……
热门推荐
  • 红颜殇:不屑为公主

    红颜殇:不屑为公主

    她生于皇宫,天命非凡却因此遭人忌恨祸及亲人;她离开皇宫,苦心学艺只为保护自己在乎的人;她不求荣华富贵,不求众星捧月,只求心底一片清明。可是天不遂人愿,亲人被害,被迫和亲......为什么她要接受这一切?她不要!纵情江湖,遇上了形形色色的人,是为了她的貌,为了她的地位,还是其他?随心随情,一世一双人也就够了,可是身份地位无法抹杀,何况自己最在乎的人处在水生火热之中?重新披上公主的外衣,为何又在一切尘埃落定时逃离皇宫?
  • 红墙见证录:共和国风云人物留给后世的真相(三)

    红墙见证录:共和国风云人物留给后世的真相(三)

    这是一幅共和国历史长卷打开长卷,共和国历史上每件大事的来龙去脉,每一组人物的对抗或合作的历史细节。都会深深吸引你的目光:众多故事展现了共和国领袖超凡脱俗的智慧和人格力量,也透露了他们内心些许难言的苦闷……掩卷长思,一代革命精英的言行令人拍案叫绝,难以挽回的历史错轨叫人喟然长叹,共和国的光明前景催人精神振奋……
  • 竹庄诗话

    竹庄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修武之巅

    修武之巅

    坎坷命运眼看终结,怎无奈风云突变,不得不远走他乡,待来日归来之时,看他任是少年……
  • 纵横五界吞仙噬魔

    纵横五界吞仙噬魔

    远古大陆,宇宙由天界、阳界、灵界、魔界和冥界统辖。魔界和冥界却觊觎人间,灭了灵族,天地瞬间陷入混沌。灵族王子为了光复灵国,开始了吞仙噬魔的征途……
  • 星际战戈

    星际战戈

    飘荡在星际战场上的激昂战歌,每一个音符都是由铁与火,血与泪铸就!这里有原力大战!这里有星系制霸!这里亦有铁骨柔情!一个孤儿,一个吃货,一个萝莉,一个暴力狂,一个......勇闯星际!
  • 血誓

    血誓

    洛痕,最喜欢的东西:血;最喜欢做的事情:吸血;最喜欢的场面:血花四溅;最不能容忍的事情:仁慈。背负着血族的仇恨,来到这个世界……
  • 笙竹

    笙竹

    我的眼泪是血色的液体重生后瞳孔收缩变色成一只棕黑一只暗红和黎的友情破碎不敢在轻易相信别人但是我要复仇白竹你现在是本殿下的帮手不但他的身后似乎隐藏着一个更巨大的谜.....
  • 末日灵魂进化

    末日灵魂进化

    灵魂界的短时间崩溃,造成整个世界7成人类遭遇魂变。他们有的魂变成功,拥有了魂印可以使用各种能力,有的不幸沦为了只剩食欲的魂尸。主人公方琼在末日苟延残喘5年,好友和妻儿相继惨死,最后自己也惨遭秒杀,却因祸得福获得重生,更是获得了强大的特殊魂印。这次他又能否在这残忍崩坏的世界下,守护住自己在乎的人呢?
  • 彭文宪公笔记

    彭文宪公笔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