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219800000007

第7章 语出惊人

这句话刚说完便惊倒了众人。

说这话的既不是身经百战的将军,也不是整日研究军事的战略家,而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他就是袁崇焕。

这个袁崇焕虽然是个当官的,但他并不是在北京上班,只不过是个地方上的小官。这次到北京出差,正好遇上了努尔哈赤大肆进攻,明军一败涂地,他一时豪气冲天,说出了这么大胆的话。

还是那句话,没本事的人吹牛那叫胡说八道,有本事的人吹牛,那就不能说他是胡说八道了。

翻翻史料我们就可以知道,袁崇焕本事很大。

他的经历和大多数当官的人是一样一样的,都是从考试开始的。

虽然明朝的科举考试强制要求写八股文,让很多人手中握的毛笔失去了自由,限制了不少人的思想。但是科举考试还是让很多没有钱没有地位的人当上了官,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对许许多多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公平的方式。

同时这种方式又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一定程度上防止流氓进入官场。

在明朝做官是很看重学历的。特别是做大官,你要是不中个举人考个进士,某一天遇上同样是通过科举出身而做官的同行,你都不好意思张开你这张嘴巴说话。

没办法,学历低,丢人啊。

袁崇焕像大多数当官的人一样,他也是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的,他刚开始只是一个普通的明朝县令。

明朝有一个制度,这个制度还是考试,官员之间的考试,准确说应该叫考核。官员每隔几年都要进行一次考核,要是考核的时候政绩好,就提拔;政绩不好,就惩罚。广宁大战的时候袁崇焕恰好进京考核。

广宁失守后,辽东的兵马纷纷向山海关内撤退。正在北京参加考核的袁崇焕做了件与众不同的事,他逆流而上,出山海关,一个人去调查辽东的军事情况,回来之后就放此狂言:我要去守卫辽东。

这个袁崇焕和王化贞不一样。王化贞说话没谱,净吹牛。袁崇焕是非常有能力的人

我们说过,这种有能力的人说的狂言就不是吹牛了。

整个辽东的兵马都往山海关内撤退,朝廷的官一个个又都不愿意去辽东阻挡努尔哈赤,既然有人主动愿意去辽东,朝廷当然求之不得。

好,就他了。让他去。

很快,袁崇焕的官职连着升了几级,然后就被派往辽东前线。

在去辽东前,袁崇焕来到监狱,见到了这位曾经为国呕心沥血的熊廷弼。这个时候熊廷弼还没被斩首。

熊廷弼看着他,废话不多说,一开口只问了他一个问题,“辽东应该如何防务?”

“守,然后战。”袁崇焕一字一字地回答。

熊廷弼长叹一声,“我虽死,无憾矣。”

这是袁崇焕和熊廷弼的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见面。以后多少个日日夜夜,袁崇焕都会想到这位曾经为国为民的熊经略。

袁崇焕毕竟从来没有打过仗,军事不是儿戏,他就是有再大的豪情壮志朝廷也不可能让他指挥整个辽东的军事。袁崇焕被派往山海关外的宁远城,他的任务是守卫宁远这么一个小城池。

那么这时朝廷派到辽东地区的军事总指挥是谁呢?朝廷派去的辽东经略是王在晋。

王在晋不想去辽东,还没出发他就给天启皇帝上了好几道辞书。

皇帝勃然大怒,“你也不去,他也不去,那让谁去,难不成让朕亲自去守辽东?!你是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皇帝发话了,要是再不听话那可是没好果子吃,王在晋只能硬着头皮担负起守卫辽东的重任。朝廷任命王在晋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前往辽东前线阻挡努尔哈赤。

王在晋和袁崇焕这个组合,又碰上了和之前的王化贞熊廷弼组合相同的问题。两人在对如何守卫辽东的看法上发生了分歧。

王在晋认为应该放弃山海关外面的全部土地,把兵力集中起来守卫山海关,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关,易守难攻。只要守好山海关,努尔哈赤的骑兵对北京就造不成威胁,朝廷还能每年省下大量的白银。等日后国力渐渐好转,再发兵荡平后金。

王在晋的原话是这样说的,“东事离披,一坏于清、抚,再坏于开、铁,三坏于辽、沈,四坏于广宁。初坏为危局,再坏为败局,三坏为残局,至于四坏——捐弃全辽,则无局之可布矣!逐步退缩之于山海,此后再无一步可退。”

他的这段话分析的十分到位,可是文言文不好理解,我们可以用下棋作为例子,来生动地了解王在晋的想法。

整个辽东就好比一盘棋,下棋的双方很明显,就是明朝和女真人。为什么从朱元璋开始,两百多年前明朝都占有绝对优势,而短短几十年间,明朝把棋下的这么臭呢?前面我们分析了,有很多原因。

自从萨尔浒大战之后,明朝虽然收拾不了女真人了,但女真人也奈何不了明朝。只能说明朝和女真人在军事上现在是半斤八两,旗鼓相当,只要用点心,努尔哈赤只能在赫图阿拉一带当他的小霸王。

可为什么这几年来,努尔哈赤一直蹬鼻子上脸,明朝在辽东的棋局越来越烂呢?

王在晋分析,之所以由旗鼓相当,到现在一盘臭棋,主要是努尔哈赤赢了四步棋,明朝输了四步棋。

第一步棋,清河、抚远失守。前面我们讲的,努尔哈赤刚开始和明朝作对,李永芳连反抗都没有反抗,直接投降后金。

第二步棋,开原、铁岭失守。萨尔浒大战刚刚结束,努尔哈赤趁明朝不注意,迅速占领开原和铁岭。

第三步棋,沈阳、辽阳失守。熊廷弼被阉党陷害,袁应泰丢了辽阳和沈阳。

第四步棋,就是这次努尔哈赤越过辽河,大举入侵,广宁城沦陷。

每一步棋,明朝都要弄丢一两个重要的城镇,都要往后退,都要丢失大片的土地。明朝在辽东局势的危险程度,也一步一步加深。

第一步棋败了,朝廷就应该警觉,这局棋就危险了。第二步棋又输了,对明朝来说这就基本上是一个败局了。第三步棋又输了,这就是一个残局,基本无法收拾了。

没想到第四步棋又输了,在无法收拾的局面上进一步恶化。所以王在晋实在不想来辽东。但是没办法,皇帝大人发火了,必须要来。

这四步棋都已经失败,王在晋认为,山海关以外虽然明朝还有一点土地,但努尔哈赤太凶猛了,明军根本阻挡不了他。现在只有凭借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才能挡住努尔哈赤的步伐。

既然山海关这么坚固,那只要守好山海关就行了。

山海关以外的土地就是累赘,花多少钱派多少兵都守不住,就算能守住也就只能守个一时半会儿,早晚得让敌人夺去。与其在山海关外面浪费钱,不如把钱把精兵强将全弄到山海关,精益求精,在天下第一关的基础上打造成宇宙第一关。这样努尔哈赤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跨不过山海关。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王在晋的思想就是主动放弃山海关以外的土地,退守山海关。

问题就出现在了这里。

开玩笑?别人还没打你呢,你就主动想把土地让给人家,你这是想做汉奸!

是可忍,孰不可忍。从古至今,自认为爱国懂军事的一些仁人志士都忍不了王在晋。当时很多人也忍不了王在晋,袁崇焕也忍不了。

袁崇焕认为不但不能退守山海关,反而要主动往前靠,至少要出山海关以外修建二百里的防御工事。最重要的是要修好离山海关二百里远的宁远城,以宁远城作为山海关的屏障,把敌人拦截在宁远城以外,直接不给他们靠近山海关的机会。

王在晋这种缩头乌龟的做法遭到很多人的攻击。可是历史的真相很难琢磨,他真的错了吗?

两人的策略各有好坏,从后来明廷为应对农民起义和抵御后金而造成的财政危机看,王在晋的策略不一定错误。

这两个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都说服不了谁,写奏章让朝廷给拿主意,兵部、内阁以及朝廷上的其他大臣也拿不出主意。

真的是拿不出主意吗?还是害怕说错了话将来会追究到自己?

又一个人出场了,孙承宗。

天启皇帝派了自己的老师,管理兵部事务的大学士孙承宗到辽东实地考察,考察一下到底是袁崇焕的方略好,还是王在晋的方略可行。

孙承宗,1563年出生,1638年崇祯十一年,清军攻入他的老家高阳,他率领家人抗击无效后,自缢而死。

孙承宗的前半生一直是一边教书一边考试,他通过了科举考试做了进士。

因为教书教得好,他一直教到独一无二的国家特级教师——做了皇帝的老师。

说到做教师,孙承宗可比张居正成功得多,多年来和学生打交道总结出了经验。到教天启皇帝的时候,孙老师更是把他的人格魅力发挥到了极致,天启皇帝非常喜欢孙老师。

天启皇帝很喜欢孙老师,孙老师的能力没得说,妥妥的国家特级教师。

可惜师资再好也没用。我们的天启皇帝有些不争气,除了动手能力强,木匠活儿优秀以外,在文化知识方面可能不大行。甚至有不少史学家说天启皇帝大字不识一个,是个文盲。天启皇帝的文化程度甚至还不如流氓出身的魏忠贤。

正史中没有说过天启皇帝不识字,所以我们也无法做出判断。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孙老师的这个皇帝学生,学习成绩是不行的。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孙承宗六十多岁才开始接触辽事。教书是他大半生的事业,同时他是一个军事上的天才。人到暮年的孙承宗来到辽东,他的生命重新开始,在这里他将展现出他过人的军事才华。

对于辽东的防务问题,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这三人是同一个阵营。

孙承宗从辽东出差回到京城后,就跟天启皇帝说,王在晋的方案坚决不能实施。孙承宗向天启皇帝申请自己要去守卫辽东。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天启皇帝大乐。

皇帝知道自己的老师能力不一般,现在老师自己要亲自去守卫辽东,那么我明朝的江山还有什么顾虑啊。

天启皇帝立即同意了孙承宗的请求。

孙承宗被任命为蓟辽督师,接替王在晋在辽东的职务。督师,朝廷在辽东新设立的官职。相比原来在辽东设立的经略,朝廷赋予督师的权力更大。

孙承宗到辽东后,修炮台,训练士兵,开垦土地,囤积粮食,辽东的局势开始变好了。最重要的是他出山海关修建城池,重点修建的是宁远城和锦州城。

孙承宗在辽东步步为营,只要是努尔哈赤进攻他就防守;努尔哈赤打仗累了,他就开始进攻。

效果很好!

凭借这种敌进我守,敌退我打的策略,孙承宗收复了努尔哈赤侵占的土地四百余里。

以前都是努尔哈赤抢明朝的土地,这可是明朝第一次从努尔哈赤手里夺回土地。孙承宗是好样的,能把肉从老虎嘴里抢出来。

贡献不仅仅是收回土地,孙承宗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在这里修建起了一条二百余里的防线,宁锦防线。这条防线在此后数十年内将后金的八旗铁骑牢牢地阻挡在山海关以外。

孙承宗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明朝在辽东的局势出现前所未有的好转。但是故事并不会一直向着好的一面发展,这个时候坏人该上场了。

魏忠贤出场。

如果划分阵营的话,孙承宗比较靠近东林党这边。东林党是魏忠贤所领导的阉党的死对头。

要是评判等级,孙承宗在辽东的成绩估计不能只得个A,得给他评个A加。取得了好成绩,祝贺的人就多了。上到皇帝,下到老百姓,都开始夸奖孙老师。

魏忠贤一看这孙老师如今这么吃香,自己得和他好好搞好人际关系。他开始又是送礼,又是让人去说好话,非得让孙老师和自己站在一边。

其实魏公公对待孙老师还是挺有礼貌的。

魏公公好不容易礼貌一回,可惜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结果。

孙老师知道魏忠贤是什么货色,他在心里想,“魏忠贤别看他的名字取得又是忠又是贤的,其实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混蛋,想让我站在阉党这一边,没门!”

无论魏忠贤使什么手段,孙老师都不搭理他。

魏忠贤费了半天劲,人家连个好脸都没给。好家伙,魏公公火了。魏公公憋了一肚子气,“我好歹是皇上身边的贴身大太监。还混得这么好。人家称皇上为万岁爷,我就比万岁爷少一点,大家叫我九千九百岁,你个孙承宗竟然这么不识抬举。”

魏忠贤是个小人,小人就得用小人的手段报复。

于是魏公公开始在皇上耳朵边说各种各样的孙老师的坏话。

前面说过,孙老师挺会处理师生关系的,不管魏公公怎样胡说八道,皇上始终没有把孙老师调离辽东。

但魏公公的脏水还是泼得够脏的(魏忠贤的人遍布朝廷内外),整个朝廷上下都开始弹劾孙承宗。甚至弹劾他在关外拥兵自重,图谋不轨。孙老师没犯错还受这么大委屈,一气之下他辞职不干了。

当然生气不是孙承宗辞职的主要原因,他要是这么意气用事怎么可能从普通教师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连魏公公都来巴结他。

孙承宗知道要是他继续留在辽东,魏忠贤一定不会善罢甘休,到时候朝廷上的党争比辽东的局势还要严重,不知道要出什么更大的乱子。

与其这样还不如我走吧。

孙承宗辞去在辽东的职务,回到老家。

我们再来看看努尔哈赤这边。

努尔哈赤自从天命七年占领广宁城后一直没有对明朝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一方面,孙承宗在这里将辽东的防务治理的有声有色,非但找不到进攻的机会,反而还丢了几百里的土地。

另一方面,他自己的后方出了点问题。

岁月不饶人,从努尔哈赤二十五岁起兵到现在四十多年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努尔哈赤越来越老了。

安费扬古、额亦都、扈尔汗、何和礼等这些跟着自己创业的大臣都相继去世了,看着曾经和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一个个离开自己,这无疑是人世间痛苦的事。可能是杀人杀多了,老天给的惩罚。

“天何不遗一人送朕老耶!”,努尔哈赤向上天发问。

战友的离世除了给他带来无限的伤感外,也让他越发感到自己是越来越老了。

努尔哈赤占领辽阳后就将都城迁到了这里。他原本以为这里会成就自己的霸业,结果是他想错了。

努尔哈赤实行严格的民族分离政策,女真人和汉人分隔开。大量的汉人降民成为女真人的奴隶,汉人在努尔哈赤的统治下,社会地位极低。

严酷的民族政策引起的矛盾不断激化。汉人开始反抗,向井里投毒,袭击努尔哈赤的军队。努尔哈赤下令大量屠杀汉人。这些暴力行为又让矛盾不断升级,军事反抗此起彼伏。

在军事方面努尔哈赤无人能敌,不可一世,可政治方面他却搞得一塌糊涂。他抓耳挠腮,他苦思冥想,可是他还是想不出解决矛盾的办法。

辽阳城里的争斗,让努尔哈赤伤透了脑筋。这位跨着战马横行辽东的汗王,在这些反抗面前显得无能为力,这些问题伤透了汗王的脑筋。为什么自己的臣民对自己的反抗越演越烈?为什么在流了这么多血赢得的土地上自己赢得不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心?

他不知道,暴力或许可以征服一片土地,但是永远征服不了人的心。

在辽阳城的经历让努尔哈赤身心俱疲,无奈之下他选择了迁都。

迁都沈阳。

从此,沈阳成为后金和大清王朝进入山海关以前的政治中心。

从天命七年开始,努尔哈赤继续整顿他的八旗铁骑,并大量屯粮,为下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做准备。

与此同时努尔哈赤派部队击败了与女真为敌的一个蒙古部落首领林丹汗。许多蒙古部落相继投靠努尔哈赤。

蒙古一直是北方草原上重要的军事实力之一。虽然朱元璋将蒙古人赶回草原,并多次对蒙古用兵,但是蒙古的有生力量一直未被完全消灭。

《明史》上说,北元引弓之士不下百万。可见蒙古的实力不容小觑。一直到明朝末年,他们都是草原上的霸主。

只不过这些蒙古人和未统一的女真人一样,不团结。各个部落之间彼此争斗不休,所以不能形成和明朝抗衡的力量。

一直以来,努尔哈赤特别注意和蒙古部落保持好关系。保护好关系的方法就是联姻。成了亲戚,到时候努尔哈赤要跟人打仗的时候,派人去招呼一声,蒙古的亲家就屁颠屁颠派人来了。

除了他自己娶了几个蒙古的妃子外,努尔哈赤还给自己的儿子娶了很多蒙古的媳妇。比如说皇太极,他的有记载的几个老婆几乎都是蒙古人。

失败

你可以水土不服,但你不能不服努尔哈赤。他的嗅觉太敏感了。

孙承宗一走,努尔哈赤立即抓住了这个机会。天命十一年正月,努尔哈赤发兵攻打宁远。

明朝派来接替孙承宗的人是高第,这又是一个无能之辈。他是和魏忠贤站在一边的阉党成员。

高第来了之后,赶紧让军队、战马、百姓往回撤,往山海关内撤。

他害怕努尔哈赤的铁骑,在他心中只有雄伟的山海关才能挡住来势汹汹的八旗铁骑。在撤退的同时还把炮台,城墙都毁了,不给努尔哈赤留下任何东西,同时为努尔哈赤扫平了侵略的障碍。

大凌河、松山、锦州、塔山、杏山,这些孙老师辛辛苦苦经营的军事要地,现在撤的干干净净,连根毛儿都不剩。

这可是花了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两白银才打造出来的防线啊。高第直接将这些白花花的银子推入大海。

孙承宗苦心经营的宁锦防线让他的继任者高第给一下子毁了。

“撤退?我哪里也不去!”

又是一句语出惊人的话。

高第要求所有将领全都往关内退,但有一个人却抗命不听,这个人就是守卫离山海关二百里远的宁远城的袁崇焕。

和雄伟的山海关比起来,宁远城是一座无依无靠的小城,简直微不足道。

历史和实践证明,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面对上司的撤退命令,袁崇焕说,我是宁前道守将,要撤你们撤,我哪里也不去。我将誓死与宁远城共存亡。

“城在人在,城亡人亡。我就算死了,尸体也要横在宁远城前阻挡努尔哈赤的八旗铁骑。”

袁崇焕做好了死的准备。

所有人都走了,山海关外只有一个袁崇焕,一个从未经历过大战的书生领着他的不到两万人的部队留在那里阻击身经百战的努尔哈赤以及努尔哈赤曾经所向无敌的骑兵。

袁崇焕自己亲自来到城墙上督促将士们战斗,除了指挥战斗外,他也亲自参加到守城中。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身后已经没有退路,只有背水一战。要么就是活下来,打赢这场仗为国争光,让自己身后的黎民百姓免遭敌人的屠杀,要么就是马革裹尸。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将军和士兵的区别,大家都是最最亲密的兄弟,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守住宁远城。

在这次守城过程中,两样东西发挥了巨大作用。一个是袁崇焕这些年来建筑的宁远城墙,骑兵和战车的多次冲击都没有冲破坚固的宁远城墙。

另一样法宝就是火炮。这是对抗骑兵的有力武器。后来,八旗铁骑在这种武器面前吃尽了苦头。

明朝一直非常重视火器的使用。努尔哈赤刚开始进攻时,明军就用火器防御。不过这些火器射程近,打得还不准。

最让人头痛的是,这些火器换弹药的时间太长了。所以,你这儿炮还没打出来呢,骑兵就冲上来了。炮兵的白刃战能力不行,他们更不会变戏法空手夺白刃,只能像白菜一样被冲上来的骑兵剁。

火炮杀伤力再大到了这样的战场上也没什么用。

但是袁崇焕的大炮不一样,他的大炮先进,还有专门的名字,红衣大炮。

明朝末年,有一个著名的科学家,徐光启。他对科学特别感兴趣,特别对一些西洋玩意儿感兴趣。徐光启这人特别有见识,他给皇上上奏章说,希望朝廷研究西洋炮,用它来抵御外敌。朝廷派人到葡萄牙在中国的殖民地澳门(澳门在明朝时就沦为殖民地),弄来了红衣大炮。

这些红衣大炮,一部分留在了北京,还有一部分运到辽东。运到辽东的红衣大炮,袁崇焕把他们都安在了宁远城墙上。

袁崇焕想,能不能借助这些射程远,火力大的红衣大炮,然后依靠坚固的城墙将努尔哈赤挡在了宁远城下?

答案是,能。

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改变命运。科技能改变努尔哈赤的命运,也能改变明朝的命运。

努尔哈赤将见识到科技的厉害。

同类推荐
  • 千古学院

    千古学院

    只想偷的浮云半日闲乐旗在隋唐与现代争扎的故事
  • 基辅1941

    基辅1941

    魂穿到1941年的基辅战役,作为一名营长,列夫必须要设法解救被德军围困在包围圈里的数十万苏联红军,波涛澎湃的卫国战争,正在缓缓开始……
  • 明末狼兵

    明末狼兵

    明朝末年,后金肆虐中原,流寇蜂起千里流窜,北方土地龟裂蝗虫遮天蔽日,当道诸公勾心斗角,江南富豪醉生梦死,军阀草菅人命杀人如麻……一不小心回到了这个血泥揉杂的黑暗年代,杨梦龙该何去何从?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在那个天下崩离的年代,你是选择做狼,还是选择做狗?
  • 枭宋

    枭宋

    贾似道:“晓晓,赶紧去泉州担任提举市舶,朝廷没钱了!”苏晓:“马上去。”理宗赵昀:“三郎,赶紧娶了圣人的甥女,她看上你了!”苏晓:“我考虑一下。”度宗赵禥:“三哥,赶紧给朕送几个大食美女过来。”苏晓:“官家,真的假的?大食美女太火辣了,不如来几个爪哇和三佛齐的好了。”度宗赵禥:“太黑了,如果方便,三哥给来几个倭岛的也成,我还是喜欢白些的。”苏晓:“这个可以,但只能玩玩不能留种,否则倭人该说他们全是大宋正宗皇族后裔了。”忽必烈:“苏晓你还有完没完,为何总是在海上来进攻我,还有没有节操?”苏晓:“你丫早晚要做我的马夫,你管我在哪进攻!”
  • 伏心录之琴剑传奇

    伏心录之琴剑传奇

    悲情一世,却义薄云天;执傲一生,却青史无名;爱过,恨过,却终归无有……
热门推荐
  • 懂得去爱

    懂得去爱

    第二天一早,我们步行来到山脚下。在缆车站,导游问我们爬山还是乘车,我说今天本来就是来爬山的,乘缆车的不是好汉!大家同意了。我感觉空气是那么新鲜,阳光那么明媚,抬头一看,山上一片葱绿。我恨不得一下子爬到山顶。我仿佛像笼中的小鸟获得了自由,一下在冲到很前面,比导游还快很多。去年暑假,我们全家去三清山玩。
  • 模板效应

    模板效应

    怪人与怪物跨越百年的一见钟情,挑动感染人和人类间仇恨的阴谋,用神秘的手段探索未知、逐渐衰退的传统巫师,进军木星、人类迈向深空的前夜同一世界观下,不同环境、不同身份的人们交织起的人生。————————————————————————————实际上就是作者中二年代YY的大集合,既视感神马的都是错觉
  • 赤凰天

    赤凰天

    我本赤血人,只因宿命生。夜色笼罩的刺城,只因一场四十九年前的恩怨重新展现在世人眼中。即将到来的新世界,是上苍在幕后推手,还是希望到来的序曲。失踪的母亲,一往情深的同族赤血少女。当宿命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他会做出怎样的抉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遇见你是我不好的开始

    遇见你是我不好的开始

    他是X国著名的歌手,演员看透了娱乐圈的是是非非,她是上市公司的总裁,年纪轻轻却成为谁都想高攀的人物。"迪菲,难道你都不怕他接近你是因为钱吗?”“我这辈子就钱最多,我不怕,而且本小姐长的没那么差劲”20岁的时候,有人问迪菲愿望是什么,迪菲没有愿望25岁的时候问迪菲的愿望是什么,收购某家X国娱乐公司,因为她都有一个月没见过他了。
  • 三世情深之挚爱不悔

    三世情深之挚爱不悔

    来自二十一世纪的虞美人,悲惨致死一眼睁开发现来到了古代,当今太子的未婚妻,将来母仪天下的人,只是……不受宠。即使后来获得了太子的万般宠爱,可是她的心中早已藏了那个血红嘴唇魅惑人心内心却孩子气的他。初次遇见,他一身红衣,魅惑人心,同虞美人争青楼花魁。再次遇见,依旧红衣,却胜似火焰,夺了虞美人的玉佩。……这一切都是天注定的,遇见是迟早的,因为他们的缘分未尽。传说,他挚爱红衣,爱着鲜血一般的红色。传说,他冷酷无情,残暴至极。传说,他掌握天下最大的杀手门派。传说,他爱着一个人,轰轰烈烈。传说,他为了她,一夜之间杀掉千人,用鲜血做了红嫁衣,鲜血映红了天空……
  • 梦九朝

    梦九朝

    这是一个忠犬变恶犬的故事!(出自某读者!)“听说那九朝君如今得了疯病!”“他可是当朝首辅,你们可别乱说……”“若他没得疯病会搬去西辞宫住,当初那死了那么多人,如今它那大门开着都没人敢进去,搬去那住这不是疯了是什么!”
  • 青时淡月

    青时淡月

    某天,少女问边的男人“:你是什么时候决定了要赖上我的?”男人勾唇浅笑低眉不语。言韶,从你出现在我的世界开始,就注定是我的人了,无论你在哪里,我都会和你在一起,无论你有什么困难,我都会和你一起面对,无论你发生过什么,我都会是你的港湾。骆丘程,也许以前我不知为何而活,但现在我的信念就是你。现在,我只想和你在一起,一起度过春夏秋冬,陪你走到生命的尽头。多幸运,我们出现在彼此的生命中。
  • 恶魔的专属:腹黑校草吻上瘾

    恶魔的专属:腹黑校草吻上瘾

    她,本是千金大小姐可后来却惨遭不幸变成平民。他,A市最强大的企业家的继承人,有权有势,只有他不想做的事,没有他做不到的事。在一次舞会后遇到她始终无法把她忘掉,几年后却又在同一所大学中读书,她居然不认识他?“你干什么,那可是我的初吻”“不就是初吻吗,还给你”呆萌小阔爱会败在恶魔的手中吗?
  • 糖爱东北妞

    糖爱东北妞

    在这个陌生的城市,爱吃糖果的他碰到了脾气暴躁的东北妞,不知道会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