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30400000017

第17章 夹缝中的饿狼(2)

太子圉的不辞而别,令秦国很恼火。但其实,恼火不过是装装样子,最重要的是,秦国要趁这个机会,干涉一下晋国的内政。于是,秦国重新支持流亡在外的晋国公子重耳,把他从楚国迎接到秦国,并对外宣称要支持重耳回晋国继承君位。这一下,晋怀公沉不住气了,他感到重耳是他最大的威胁,于是命令所有跟随重耳的人必须按期回国,否则就杀掉他们的家人。他企图通过这种办法孤立重耳。结果,重耳的亲信狐毛、狐偃的父亲狐突被怀公杀了。弄巧成拙的是,晋怀公的这种做法不但没有孤立重耳,反而引起了国内很多人的不满,让他大失人心,给秦国送重耳回晋国创造了条件。

其实,秦国在这个时候只是虚张声势,还没有下定决心支持重耳。深谋远虑的秦穆公一直在犹豫:到底是让晋怀公继续坐晋国国君的位子呢,还是支持重耳回去取而代之?到底选择哪一个对秦国更有利呢?从短期来看,晋怀公不会对秦国友好,而重耳肯定会依靠秦国;从较长时间来看,晋怀公治国无方,晋国不会强大,而重耳阅历深厚,晋国可能走向繁荣富强;从更长时间来看,晋怀公必须依靠晋国现有的公卿贵族,这些人的权势基本上已经达到一种平衡,所以晋国出现内乱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小;但是重耳回国后,重耳手下的人各个精明能干,势必再次争夺权利,而且重耳这个时候已经六十二岁,他过世后,他的这帮手下也势必开始争权夺利,这样,晋国的内乱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秦穆公经过这么一番超时空的规划和谋算,认定了和晋国的关系应该建立在长远的基础上,所以他决定冒着让晋国强大的风险,送重耳回国。

但是,重耳也不是吃素的,他有着鸿鹄大志和满腹才学,只可惜生不逢时,才大器晚成。特别是他在外流亡十九年,遍及宋、鲁、齐、楚等八个国家,饱尝人间冷暖的同时,也增加了丰富的人生阅历。特别是对中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对于春秋时期的各国局势,更有着敏锐的把握。他见过齐桓公称霸的威风,也听闻了晋国的败落和内乱。所有的这些,都刺激着重耳要重振晋国。他来到秦国以后,态度非常恭敬,因为他知道送他回国并不是秦穆公唯一的选择,甚至他也不太清楚为什么秦穆公会送他回国。但不管秦国的动机如何,对他本人来说,除了抱秦国这条大腿以外,似乎没有别的选择了。

秦穆公送给重耳五个女子,其中就包括晋怀公留在秦国的老婆怀嬴。重耳立刻明白了秦穆公的险恶用心。晋怀公是重耳的侄子,现在把自己的侄媳妇当自己的老婆,这不是在挑拨自己和晋怀公的关系吗?何况重耳已经六十二岁了,消受不消受得起五个女人先不去管他,说不定还会被下属认为是沉湎女色,所以他没有立即接受。但他的随臣司空季子却劝重耳把这五个女人接受下来,不要只看到次要矛盾,忘了主要矛盾。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呢?大丈夫能忍一时之辱,才能成大器。

重耳这才假装开心地接受了这五个女人,对秦穆公感谢了一番。

秦穆公见重耳接纳了自己送出去的女人,不禁暗暗窃喜。在他看来,如果重耳能够沉湎女色,那再好不过了。如果能够和晋怀公发生冲突,叔侄之间水火不同炉地对干起来,那就更理想了。即使所有这些都没有实现,在晋国国君身边安插几个秦国女子对秦国也不是坏事,起码可以随时提醒重耳他是怎么上台的,这对秦晋两国交好是有益的。这样,他就可以集中力量对付犬戎了。

公元前636年,也就是秦惠公去世、晋怀公继位的第二年春天,秦穆公派人招呼晋国的大臣,摆明了自己的立场:我要送重耳回国继位,你们怎么着吧。而这个时候的晋怀公已经失去了民心,一些旧臣也不能忍受他的酷政,于是纷纷表态,愿意拥护重耳。晋国的大夫赵衰说的特肉麻:“我们这些群龙无首的大臣,盼望新君,就像久旱的禾苗盼望一场春雨一样。”看来,晋怀公在晋国已经被孤立,大权已经旁落到异姓大夫手里。秦穆公一看时机成熟了,就派重兵护送重耳回国。晋怀公见大势不妙,在各方势力的逼迫下,只能让位了。重耳登上了晋国一把手的宝座,成为了晋文公。

就这样,从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到公元前636年晋文公继位,十五年的时间里,晋国一直处于动荡之中,内乱不止。而秦国,围绕着以英明神武的秦穆公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抓住了这十五年的战略机遇期,采取了政治路线为主、军事路线为辅的东进策略,终于嬴得了东部大开发的主动权,甚至直接操纵着晋国的君位继承。

可是,自从晋文公继位以后,这种局面渐渐被打破了。一方面,晋国在晋文公的领导下迅速强大了起来,接着就和秦摊牌了,秦国再想像以前那样把晋国玩弄于股掌之间,已经不可能了。另一方面,秦国内部也逐渐产生了分化,军国主义抬头,以丕豹、孟明视为代表的鹰派的呼声逐渐高涨,而以百里奚、蹇叔为代表的鸽派逐渐处于了弱势。这就直接导致了秦国在东进道路上犯了修正主义的错误,以至于接连陷入兵败、失地的境地。

铁哥们撕破了脸皮

晋文公继位后,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平叛内乱。早在国外流亡的时候,晋文公就意识到了,老大的一个晋国之所以一蹶不振,国力衰落,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内乱。正是内乱,使得晋国无暇对付外患,也正是内乱,使得秦国在东进的道路上一再得逞。

晋文公治理内乱的办法就一个字:杀。也可以说成四个字:斩草除根。既然公室是篡乱的根苗,也就顾不得什么亲情了。他先是杀了侄子晋怀公,然后又把哥哥夷吾的儿子、孙子们一个个都铲除掉。这样,杀来杀去,晋国除了晋文公的几个儿子外,也就没有公室了。秦国没有公室,是因为文化的原因不看重血缘关系,所以没有形成公室。而晋国没有公室,不是因为没有形成,而是全部被杀光了。公室没有了,权力自然落到了异姓大夫手中。这就为后来的“三家分晋”埋下了伏笔。

在中原诸侯国中,晋国是最早分裂的一个。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了公室。树干失去了枝叶的庇护,自然就成了光杆司令。秦穆公力挺重耳,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重耳贤明,在没有公室贵族绊手绊脚的情况下,自然会选贤与能。选贤与能,晋国自然强大。但这种强大只是暂时的,因为晋文公不可能长生不老,也不可能一辈子不糊涂。一旦晋国的君位落在了一个不成器的君主手里,异姓大夫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争斗。那时候,晋国自然又会内乱,而内乱是秦国最喜欢看到的。

但是长远的利益必须承担现实的代价,那就是:晋国在当时不可避免地强大起来了。而且,强大的程度超乎了秦穆公的想象。

晋文公回国后,不仅大力提拔异姓功臣,而且论功行赏,赏罚分明,大家伙儿都能各得其所、各得其用,沉睡多年的晋国开始复苏。强大起来的晋国逐渐有意识地摆脱秦国的束缚,开始谋求自己的政治空间。

秦穆公二十五年,周王室发生内乱,晋国和秦国都派兵去平叛,结果被晋文公抢先了一步,把功劳全部揽了过去,出尽了风头,而秦国,只充当了一个小跟班的角色。此时的秦晋两国,实力对比正在发生转化。

秦穆公二十八年,晋国在城濮战败了强大的楚国,慑服了曹、卫、宋等国,势力发展更加迅猛,晋文公也因此被尊为春秋霸主。

秦穆公三十年,晋文公发兵攻打郑国,秦穆公又跑来做跟班。想当年,重耳在外流亡的时候,无论到齐、到宋、到楚,还是到秦,当时的国君齐桓公、宋襄公、楚庄王、秦穆公都待他如上宾,礼遇非常。唯独到了郑国,没有受到礼待。当时郑国的国君郑文公是个短视的人,见重耳一身潦倒,像条丧家狗,觉得这个人也成不了什么大器,所以态度非常傲慢。晋文公是一个有恩必报、有仇也不会放过的主。

当年,他路过宋国,宋襄公送给他八十匹马,这事晋文公一直记得。到了后来,晋宋之间对干的时候,晋文公主动退兵三舍,就是报答当年宋襄公赠马之恩。而郑文公瞧不起他,在他危难的时候不予接济,晋文公当然也记在心里,无时无刻不在找机会报复。

在春秋结盟的年代,郑国一会儿和晋国结盟,过几天又跑去和楚国结盟了。其实,你说他能怎么办哪?作为小国,地理上没有什么险要可据守,只能依附大国。

刚开始的时候,郑国是和楚国结盟的,因为郑国与楚接壤,实在没有办法忍受楚国三番五次的进攻。晋楚城濮之战的时候,郑就是楚的盟国。城濮一战,楚国打败了,领兵南返。郑国看晋国胜了,马上又掉头来拍晋国马屁。尽管这样,晋国总觉得郑国不老实,认为他虽然名义上依附晋国了,但还有和楚国勾搭的心思。

其实这完全是找茬。郑国已经倒向自己这一边了,杀人不过头点地,按说不应该再追究和计较了。可晋文公不答应,想到当年在郑国受到了冷落和怠慢,这口气还没有出呢,于是就纠集了秦国一起来攻打郑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泛水之南,把郑国团团包围。

这就好比两只饿狼去捕捉一只小羊。弱小的郑国,同时受到两个强国的进攻,怎么吃得消?郑文公吓得六神无主,急忙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军情。这时,有一个名叫佚之狐的人站出来给郑文公出主意:“郑国现在危在旦夕,但如果能派一个人去见秦穆公,说不定还能说服他撤兵。”郑文公同意了,问道:“派谁去好呢?”佚之狐说:“这件事,非烛之武不可。”

烛之武,郑国人。关于这个人的名字,史书中仅在这里出现一次。这足以说明,他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也许是因为在朝廷做官的佚之狐和他有私交,对这个人非常了解,才大胆向郑庄公推荐,他对烛之武的评价是:“口悬河汉,舌摇山岳。”

在周朝贵族统治时期,小人物未必没有本事,只不过是没有机会和平台罢了。

这个时候的烛之武已经到了垂垂暮年,一辈子都没有得过志。现在郑国国君碰到麻烦了,才想起了他,烛之武的心情可想而知。他推辞说:“我年轻时,还比不过别人;现在老了,更做不成什么了。”

郑文公马上满脸赔笑,向烛之武道歉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直到现在危急关头才来求您,这是我的错。但要是郑国灭亡了,这对您也很不利啊!”

烛之武还能怎么样呢?国家危在旦夕,怎么能因为自己一个人的不爽坏了国家的大事?他只好答应了。

当天夜里,郑国的士兵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穆公。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佝偻着身体,脚步蹒跚地走进秦营,秦国的兵将一个个哑然失笑。烛之武也不理睬这些,径直走到秦穆公跟前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自己要完蛋了。不过,您且听完我说的一番话,因为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我也不会大半夜跑来见您了。郑国与秦国远隔万里,您即使真的把郑国灭了,你能得到这里的地盘吗?您能把郑国当作你的东部边境吗?您应该知道这是不太可能的事吧。既然不太可能,那您何必还要来灭郑国,到头来却给晋国增加领土呢?

晋的国力雄厚了,秦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这样吧,如果您肯放弃灭郑的打算,郑国作为东道主会好好招待您。以后秦国使者来了,郑国会随时为他们提供所需。

还有,您再想想,当年您对晋惠公有恩,他也曾经答应把焦、瑕两邑割让给您。可他早上渡河回到晋国,晚上就变卦了,这您是知道的。晋国贪得无厌,现在他已经把郑国当作自家东部的边界了,还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来侵犯秦国,晋国到哪里去得到他想要的土地呢?您来打郑国,会使得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天底下还有这么赔本的买卖吗?”

烛之武的这么一番游说之词,比起后来的苏秦、张仪一点都不逊色。抛开烛之武的立场不提,他这一番言论确实是金玉良言。攻打郑国,对秦国确实没有一点好处,即使打下来,也统治不了,因为离得太远,鞭长莫及。

秦穆公也不是傻子,于是他就和郑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把晋国甩在了一边。不但如此,秦穆公还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把矛头对准了晋国。

秦背弃晋,私自与郑结盟,还派兵驻守郑国。这种做法,其实已经违反了秦在东进路线上以信义树立威信的战略。知道了这个消息后,晋国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但被富有战略眼光的晋文公拒绝了。晋文公说:“当初如果不是秦国国君帮忙,我也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人家帮过忙我反而去打人家,是不仁;失去了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算了,我们还是回去吧!”就这样,晋国也退了兵。

这件事以后,秦晋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了裂痕。虽然没有撕破脸,但两国之间的矛盾却是公开化了。晋文公很清楚在秦晋关系上秦国占据着道义上的优势,而且势力强大,不能与他硬碰硬;秦穆公也知道晋文公在外面流浪了十九年,手下人各个都是治国安邦的良才,尽管晋国强大对秦国十分不利,但现在也不能随便开战,而要静待时机。

鹰派抬头,狼性爆发

秦晋之间虽然没有开火,但战争的味道已经很浓了。这个时候的秦国,受了多年压抑的鹰派军国主义正在抬头。秦国本来就以耕战立国,凭借战争夺取一切才是他的本性。但早期的秦穆公,在东进战略上,采纳的是百里奚和蹇叔的建议,以政治路线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住了秦国的这种本性。

同类推荐
  • 重工帝国

    重工帝国

    土匪遍地,日寇入侵,热血男儿自当保国安邦。奋发图强,科技兴邦。什么土匪日寇都是浮云长枪大炮会让他们老实,大地上是无边无际的坦克战车,空中战机轰鸣遮天蔽日,大洋之上航母群在四处游荡。每一个中国人,不管身在何处,都可以骄傲的昂起头颅。
  • 圣朝诡道

    圣朝诡道

    瘦马驰古道,寒露浸旧城。塞北悬银盆,西风落花红。沙场葬金甲,庙堂陈玉龙。君臣难互全,青史恁言名。大罗的信仰是诗、酒、剑,大罗的豪情是纵马驰疆和边塞征战。这是一个铁血与柔情并重、武将携文臣共举的朝代,最不缺乏潇洒俊逸的剑客和风流倜傥的诗人。龙城美酒与淮扬烟花让天下士子趋之如骛,边疆战事及江湖恩怨则让游侠浪子激愤感怀。这里有歌有梦,如诗如幻,终成后人心中久久向往的“黄金时代”。而他的出身是一团迷雾,无人知他从何而来,亦无人知他缘何存在。背负血海深仇的他,一朝走出战乱不断的边陲小城,欲于大罗帝国大展拳脚,逐渐活成后人心中的不朽传说。
  • 雍正即位之谜

    雍正即位之谜

    本书是讲述清兵入关定鼎中原后的第三代皇帝。后世围绕其继位、暴死等事件传说甚多,多悖谬不实。其为政方略遭人议论处亦多,但他在位十三年,勤于政务,任用贤才,励精图治,在文治武功方面,都不愧一代英主之名。历史上的“康乾盛世”,实离不开雍正承前启后的功用。雍正皇帝1723年至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在清朝的历史上,雍正是一个极具争议、极具传奇色彩、极具才华与胆识的帝王。雍正的即位登基令人猜疑百出,他实行的严厉治国政策让人评说不已,他的突然暴死,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雍正的继位,历来是清史研究中的重大谜案之一。
  •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这一天,崇祯帝煤山自缢,这一天,李自成攻破京城,这一天,吴三桂还在路上,这一天,李起来了。已有老书《明末小平民》285万字完本小说,新老书友可以去围观。也欢迎各位读者加入企鹅交流群,六一九零四九二二七。
  • 吃货混大唐

    吃货混大唐

    程处立,程家庶子却以吃货身份改变历史,特立独行的方式书写一个另类的盛唐。吃货一词因为他的出现提早了1400年,他因为一张好吃的嘴巴创造了一个不一样的魏巍大唐……
热门推荐
  • 大唐探案录之长安风云

    大唐探案录之长安风云

    “日本狄仁杰”贺望东X金吾卫小官遥大鲸。经典CP联手破案,欢乐谱写盛世传奇。遣唐使客房中为何惊现衣着怪异的尸体?黑白通吃的谋士之死与绝色波斯女子之间有何关系?赌场老板的客人离奇惨死,究竟是意外,还是人性的弱点在作祟?大财主商机被盗取,管家,歌姬,仆人,究竟谁才是泄密者?长安城的一流工匠与多年前的一起密室杀人案有何关系?这背后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和伤痛?面对如此多手段诡谲的案件,贺望东和遥大鲸能否见招拆招、拨云见日?贺望东又是否能够揭开自己的身世之谜?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嗜血空间师

    嗜血空间师

    在一次的空间穿梭中,到了一个异世大陆,灵力,魔法充斥的世界。初来,就引下不少麻烦,站在被血染红的大地上,血红的眼眸对着下方一群作死的人说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欺我我便杀人佛若欺我我便诛佛天若欺我我便逆天少女轻轻勾起嘴角,魔界至尊?这个位置不错,那就坐着吧!“魔尊,天帝那老头子杀了我魔界一魔兵!”魔仆说道。“天帝又如何,你杀我方一人,那我诸你一千神!”某女豪情迈壮“魔尊,天帝他们带来了一头神兽。”魔仆继续说道。某女挥了挥手,上百头神兽出现在大殿,勾唇一笑“神兽又如何,魔兽,本尊只有多余!”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一经别难,算是有了个高冷货当挂件一个骄阳似火,一个万年雪骨,经历了的几世情缘,这一世,不管天荒地老,只你陪我可好?
  • 归隐仙农

    归隐仙农

    一个大学毕业的小伙为着生活四处奔波,偶然捡到一个神秘空间。随即开启多次多彩的生活
  • EXO之折翼天使的微笑

    EXO之折翼天使的微笑

    我就不剧透了,这是我的第二个作品,前面的部分原创不是我,是别人放在部落里然后貌似是弃文了,我就想把它继续写下去,觉得不好看的可以不看!我不会强行你看的!有什么意见的记得加我的QQ:6910798
  • 快穿系统:戏精少女升职记

    快穿系统:戏精少女升职记

    世间有门,以灵魂为食,可至三千世界。“三千世界那么大,你到何处我都陪着你可好?”梵对此以一个白眼回报。她本是天地生养的灵物,本以为自己可以逍遥于天地之间,未料一睁开眼就被一个该死的男人抓去做苦力。“这个月的绩效至少要十盒魂灵!”“我死了,我现在就去冥界找孟婆让我忘却前尘。”未果。自此,梵的人生奋斗在了收取魂灵的第一线。“我什么时候才可以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今夜来我府里,明日你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城主夫人。”“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文娱派

    文娱派

    吊儿郎当的江流意外穿越到了平行时空。这里的世界还是2002年。他咸鱼般的文娱生活从此开始。。。轻松日常向~
  • 重生富家俗女

    重生富家俗女

    现代娇娇女,身患绝症而亡,父亲与哥哥的哀恸容颜仍历历在目,一觉醒来竟已穿入异时空的夏家,成为富家之独女——富金香。等等……这是什么烂名字啊?金香?这富老爷爱财过度了吧,喜欢钱就把女儿的名字取个金香吗?再等等……这是什么装束?有钱就有钱呗,需要满头满脑的插满金饰银饰,最后再给头上盖朵大花吗?老爹俗,老娘俗,名字俗,装扮更俗,天啦!她这肉身的本尊之前究竟是有多俗啊?
  • 三生三世佛铃缘

    三生三世佛铃缘

    她儿时孤苦无依,遇见他后,她成为他心爱的小铃儿,也亦是他的青梅竹马。可她却不记得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