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30400000043

第43章 构建“和谐”秦国(2)

总而言之,商鞅就是要把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转化成劳动力,近乎变态地追求物质财富,而对于精神生产,则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无论你是公务员,还是知识分子或商人,只要你不从事生产,只要你不靠双手吃饭,国家就会警惕你,排挤你,贬低你。这也正是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后迅速强大的根本原因。商鞅的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走向了极端,但他管理国家的理念,意义却不小。拿宋朝打个比方,北宋中后期,官僚机构臃肿,政府的财政支出庞大,致使国库一度亏空,出现赤字,到最后,甚至连军队都养不起了。那些劳作在第一线为国家创造财富的农民,得到的报酬也往往是最低的;而吃皇粮、拿国家工资、手中掌握权力的官僚阶层,却是报酬最高的阶层。而当这一阶层的势力足够大时,你再想削减庞大臃肿的国家机构,就已经不可能了。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就是一个明证。

粮食最重要

劳动力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所以商鞅要增加国家的人口数量,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把潜在的人力资源转化成劳动力。但是,商鞅眼中的“财富”,并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金钱,而是粮食。而只有农耕,才能生产出粮食。这也正是商鞅如此极端地强调农业为本的初衷。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实实在在的财富。毛主席不就说过吗: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当吃饱穿暖的时候,我们也许体会不到粮食的重要,就像身体没有出现病症的时候,我们体会不到身体的健康对我们多么重要一样。可是,一旦没有了食物,不管你有多么高贵,最终也逃不出“吹灯拔蜡”的命运。国家也是一样,一旦出现粮荒,人心马上就会发生动摇,进而影响国家政权。因此,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体系中,农业永远都是占据了最根本的位置。今天如此,古代更是如此。而所不同的是,今天的生产力提高了,科技发达了,粮食增产了,所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所下降,最起码不用“全民皆农”了。但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古代,要想获得充足的粮食,唯一的办法就是大量地投入人力,让占整个国家90%的人都去种地,才能勉强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何况,战国时代,连年征战,人吃马喂,粮食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的。

不仅如此,粮食还是“生产”、激发劳动力的唯一资源。只有粮食丰收了,才能养活更多的人。而人多了,才会有可以派去打仗的士兵和可供驱使的百姓。如果农业不兴,国力就会不足,而没有国力,自保都成问题,更别说与各路诸侯争夺天下了。所以,在商鞅这里,务农这件事情已经不再是吃饱穿暖这么简单了,它完全就是一场战争——“农战”。所以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国家的实力即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尽来自于“农战”。

粮食一旦成为了国家兴衰的关键,就已经不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商品了。因为它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财富,有着其他物质无法比拟的价值。它的奇特之处在于:它能够现实直接地“生产”出劳动力。用现在的话来说,它作为一种物质资本,能够转换成人力资本。而人的劳动力,可以用来上战场砍敌人的脑袋,也可以用来在农田里继续种粮食。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一旦用以交换,就成了资本家发财致富的取款机。而黄金就不一样了,它仅仅是物质资本,很难转换成人力资本,所以难以增值。所以说,对一个国家而言,积聚实物而不是金钱,才是最大的财富积累;通过粮食等实物来投资人口才是最大的投资。

现在国内很多所谓的经济学家,学术境界甚至还达不到两千多年前商鞅的高度。他们整天嚷嚷着出口实物换取外汇储备,却不知道在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同时,我们的粮食等实物也在不断地输出。结果,国计民生也就越来越艰难。如果遭遇经济危机、金融风暴这类的事件,我们遭受到的重创可想而知。原因很简单:如果你拿十块钱去买一碗米饭,那么,你获得的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金钱,而失去的却是实实在在的米饭。等到第二天,货币贬值了,你再想用十元钱去换回一碗米饭,已经不可能了。这就好比说,你用白花花的米饭换来的不过是一张纸。即使别人用黄金去交换你手里的米饭,也照样存在着风险。因为到了关键时刻,黄金是不能用来充饥的。

站在了国富民强的高度,商鞅是坚决反对把粮食当作商品去交换金钱的。正像他所说的:“有了金子,粮食就没有了;可要是有了粮食,金钱也不愁得不到。粮食价格低贱,钱就值钱,农民就会变穷而商人反倒变富,这样一来,兵力就会变弱,国家的实力必定会被削弱直到灭亡。一两黄金输入到国内,十二石的粮食就会运到国外;十二石粮食输入到国内,就会有黄金一两运到国外。如果在国内积聚黄金,那么黄金和粮食都会丧失,粮仓和金库都会空虚,国家就会变弱;如果在境内囤积粮食,那么粮食和黄金都能得到,粮仓、金库都会充实,国家就会强大。”

商鞅不仅注重农业,主张多积粮,而且还主张节约。粮食只要能够让劳动力吃饱饭就足够了,绝不能浪费,我们下面会讲到,秦国的粮食都是统一定量分配的,吃饱有力气就行了,绝不是吃自助餐,让人撑得翻白眼。商鞅之所以把全国人口分列出壮男、壮女、老弱、官士、言谈、利民等不同的类别,可能就是因为这几种人的口粮供给标准是不同的。不仅如此,即使是同一类别中的人,从事的劳动工种不同,口粮的供应也是不同的。比如,在修筑城墙的工事中,那些搬砖和泥的下工,劳动强度比较大,每天的口粮就多,约为0畅8斗。早饭半斗,晚饭0畅3斗。而从事署守和其他杂务的人员,因为劳动强度小,则是每天0畅6斗,早饭0畅3斗,晚饭0畅3斗。如果一个工人病倒了,他的口粮标准则要经过评议供给,由“令”一级的官吏主持批准。总之,商鞅在口粮分配上彻底贯彻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分配原则。这里面没有猫腻,更没有特权,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

秦国的粮食绝不能用于奢靡的生活。朱熹就曾经说过:“温饱,天理也,美味,人欲也。”人必须吃饱,否则就会饿死。所以,对人来说,吃饱饭是不折不扣的“天理”。但是,如果吃馒头能吃饱,你非要去吃大鱼大肉,那就是“人欲”了。当然,朱熹是一个哲学家,关心的是如何遏制人的贪欲。而商鞅是一个政治家,关心的是如何富国强兵。但是,这两个人在思考问题的方式上还是有共通之处的。在商鞅看来,必须要人吃饱,不然的话,饥肠辘辘,是没有力气干活的。但是,对于劳动力的延续和保持而言,仅仅吃饱就可以了,绝不能追求美味。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适度消费,严禁铺张浪费。比如,酒肉在当时就是奢侈品,需要耗费大量粮食。酿酒需要粮食作原材料,而猪牛羊也要吃粮食才能长得膘满肉肥。如果大量生产酒肉的话,势必就会影响很多人的口粮,导致人口无法增加,劳动力无法维持。于是,商鞅就大大提高酒肉的价格,让它们上涨了十几倍。这样,农民就买不起酒肉,自然就不会过度地饮酒作乐。官吏们也不会沉醉于吃喝玩乐之中。而对那些倒卖酒肉的商人,商鞅还重重地收税,让他们无利可图。双管齐下,酒肉这样的奢侈品自然就没有人愿意消费了。

都在为国家打工

对于财富的创造而言,劳动力仅仅是一个方面,还要有劳动对象。尽管说马克思同志认准了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但这并不等于说不需要劳动对象。只有把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价值和财富。

什么是劳动对象?说穿了,就是自然资源。土地,山川大河,高山峻岭,都是劳动对象。仅有劳动对象,没有劳动力,是创造不出财富的,因为粮食不会自己从土地里钻出来。但是,仅有劳动力,而没有劳动对象,照样也创造不出财富。你光着膀子到操场上跑几圈,虽然累得浑身是汗,也没见操场上立马堆满了粮食。因为这是劳动力的白白释放,并没有改造劳动对象。而我们今天所谓的“失业”和“下岗”,正是意味着劳动对象的丧失,而自己空有一把力气和满脑子的知识,却没有用武之地,当然没有人会给你发工资。

秦国,也正是通过牢牢地控制住了作为劳动对象的自然资源,才能对子民实行有效的控制。对百姓而言,只有在国家恩赐的土地上种地才能有饭吃,所以必须要为国家卖力。而国家,虽然有劳动对象,但又必须依靠老百姓的劳动力才能聚敛财富,否则,土地就是荒地,生长的只能是杂草,而不是粮食。商鞅变法的实质,不过是在国家和个人之间完成了一种交换,也就是用国家所垄断的资源去交换私人所具有的劳动力。

当然,这种交换是极度不平等的。因为商鞅的法律不仅有赏,还有罚。出卖劳动力,更多的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被强迫的。况且,这种法律也不是大家伙儿坐在一起和颜悦色地商量出来的,而是从上而下运用权力推行的,只能遵守,不能议论。说到底,垄断着生产资料的官方始终占据着强势。老百姓除了乖乖地卖力以外,也没有别的出路。

对于农业来说,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就是土地。而秦国的土地,是牢牢控制在官方手里的。所有的土地都是国家的,任何人都不能据为己有,更不能买卖和世袭。这样一来,国家就有了交换百姓劳动力的筹码。但是,国家虽然拥有土地,却需要自己的子民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否则的话就无从创造财富。因此,与土地所有制相对应的,则是国家的分配制度,也就是国家把土地分配给平民耕种,并收取赋税。这也就是所谓的“授田”。秦法规定,每个成年平民,可以授田一百亩。

平时,老百姓在自己所授的田地里耕种,打仗的时候就要拿起武器奔赴前线。到战场上只要能砍一个敌人脑袋回来,就能“赏爵一级,益田一顷”。也就是说,那些立了战功的士卒,回来以后就可以授予“军功田”。

这里所说的“军功田”,是士兵用劳动(甚至是鲜血和生命)换回来的,是国家对个人的肯定和奖赏。这样的“军功田”,是不能买卖和世袭的。一旦该士兵死去,国家就会立即把土地充公,也就是所谓的“身死田收”。人死了,再也不能给国家立功了,国家就要把土地收回来再赏赐给那些有战功的人。国家的土地是有限的,而战功却是层出不穷的。如果授给士兵的田可以买卖和世袭,变成了私人所有的财产,国家早晚会把土地分配完。而没有了可以用来奖励的田地,也就失去了刺激百姓从军杀敌的筹码。这也正是秦国政府要牢牢掌控土地的根本原因,它的实质就是通过授田的形式来交换百姓的劳动力:我给你土地,让你有养家糊口的资本,但你就要上战场杀敌,还要向国家交税。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封诊式》就记载了一个案例:秦国的一个军官犯了罪,政府查封了他的家产,其中包括“室、妻、子、臣妾、衣器、畜产”,然后统统登记在册,充公没收,就连家里看门的一条狗都没有放过。但是,在这些所谓的“私人财产”中,唯独没有土地。很显然,土地本来就是国家的,根本就没有没收的必要。秦国的老将王翦在攻打楚国前夕曾经请求秦王赐予土地,并要求允许被赐土地可由他的儿孙世袭。这个在后来的王朝看来并不过分的请求,但却遭到了秦王的婉言拒绝。这充分说明,在当时的秦国,所有的土地都是国家的,任何人都不得随便私有,即使你再有钱也办不到。如果当时土地私有而且能自由买卖的话,像王翦这样的高级官员完全可以去购买土地,没必要非要这样厚着脸皮请求秦王恩赐。

田地是如此,房子也是一样。商鞅变法把军功和爵位挂起了钩来,一个人的军功越多,爵位也就越高,政府赐予的住房面积就越大。如果爵位一旦失去,住房立即就会被国家收回,不能买卖和世袭。甘罗十二岁就被秦王拜为上卿,秦王把原来赏赐给甘茂的田宅重新赐给了甘罗。甘茂是甘罗的爷爷,如果田宅可以世袭,秦王的重新赐予那不是多余了吗?唯一的解释就是:当年甘茂身逃魏国,政府已经把他的田宅充公了,所以又来了个二次赐宅。当然,秦国的田宅也有世袭的特例。正如我们上面所讲的,如果父亲战死在了疆场,他本来应该得到的田宅就可以由儿子来继承。但是,这种继承有严格的规定,必须符合许多条件才行,而对企图进行欺骗的人的惩罚是极其严厉的,甚至要降为奴隶。

除了土地之外,一个国家中还有其他自然资源,比如江河湖泊、高山峻岭。这些地方虽然种不出庄稼,结不出粮食,但也能创造财富。上山可以打猎,下河可以捕鱼,采石可以炼铁,晒湖可以煮盐。但是,山峦河泽是没有办法划分的,也没有办法定税,根本不可能像土地那样授予百姓去经营。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些江河湖泊、高山峻岭一般都是没有明确所有权的。山上的兔子,河里的鱼,自然是谁抓了就是谁的。当然,王公贵族的御花园、狩猎场,普通老百姓是进不去的。至于其他的山川大河,官方一般是不禁止百姓开采冶炼、渔樵牧猎的。

同类推荐
  • 和建文皇帝做朋友

    和建文皇帝做朋友

    21世纪的秦朗,三流大学毕业,每天奔波在三点一线的枯燥生活里,事业不顺,爱情不顺,不料一次突然的变故,竟穿越回到了明初……
  • 神游故国

    神游故国

    一个穿越到时间重新编织的世界的高中生。广交,文官武将、文人墨客。可惜众朝之战,民不聊生。这个多愁善感的高中生决定——终结乱世,君临天下……喜欢的可以QQ721789761也可以加群:天威阁;群号码:445638298
  • 小阁老

    小阁老

    站在你面前的是:大明王朝的守护者,万历皇帝的亲密战友,内阁首辅的好儿子,十六、十七世纪全球首富。控制吏部三十年的幕后黑手,宗藩制度的掘墓人,东林党口中的严世藩第二,张居正高呼不可战胜。海瑞的知己,徐渭的东家,利玛窦的剃度人,徐光启等六位状元的授业恩师。大明诗坛遮羞布,七百余种各学科书籍撰写者,两千七百余项专利的发明人,现代大学与科学的奠基者。海外汉人的保护神,新航路的开辟者,大洋秩序的维持者,全球大型工程的承包商。祸乱欧洲的罪魁祸首,德川家康的义父,塞巴斯蒂安的拯救者,一心为民的小阁老。小阁老书友群:56471661
  • 激情三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大变迁

    激情三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大变迁

    1978——2008年,这30年是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30年,也即是共和国奋起、激荡、变革、开放、向上、图强的30年,它必将在数千年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一部瑰丽而不朽的诗篇。而在30年中发生的一桩桩大事便是这诗篇中的珠玑,这已成为许多反映改革开放30年著述的重要内容。本书则有所不同,不是记叙这30年诗篇中的珠玑的,而是采拾这30年中那些不显眼的甚至被“沙石埋没了的一种贝壳”——百姓生活。
  • 山海经(第十卷)

    山海经(第十卷)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历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记载了许多诡异的怪兽以及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书主要是对该书进行了解读。
热门推荐
  • 穿越重生12138

    穿越重生12138

    一个重生沙雕土豪的生活日常(好吧~_~编不下去了。)
  • 重生毛利小五郎

    重生毛利小五郎

    一觉醒来单身了二十多年的张伟突然发现自己成了一个有老婆有女儿的人生赢家,然而为什么成了rb人?更可怕的是,自己居然叫毛利小五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再见啦文科生

    再见啦文科生

    这是一部关于最后的一届文科生度过高中生活的青春小文。没有那么多的激荡情节,只是普普通通的高中生活。是毕业两年听说文理逐渐不分科的学姐结合自己的高中生活进行创作的一篇小白文,感谢您的支持!
  • 实话实说:与大学生谈求职技巧

    实话实说:与大学生谈求职技巧

    了解人才行情是成功求职第一步,本世纪最抢手、最赚钱的人才分析,拟写成功简历的9大标准,人事主管心目中的理想回答,学会说“我”、树立自我意识,用事实说话,展示自己,自谋职业,小心陷阱,聘用合同的谈判技巧。
  • 暗黑破坏神:光辉旅程

    暗黑破坏神:光辉旅程

    本人第一次发布小说,没经验,如觉得剧章不好还请见谅。每章字数平均在一千二左右。小说中难免会有些错别字,如需更改请加下方QQ联系,我会在第一时间改正过来,谢谢您的合作。本部小说由暴雪公司游戏:暗黑破坏神一二三部改编。以第三人称观点讲述主人公从小生活在永恒战争的世界中,亲人接二连三的死去她选择了复仇,以猎魔人和刺客的身份在剧情中战斗,途中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最终打败大魔神以及邪恶天使。就在他们认为世界和平的时候,一个新的战争即将开始…作者QQ:2835991708;2678360152如有疑问请联系。
  • 命运转轮之坊间诡事

    命运转轮之坊间诡事

    神州大地一场灭神运动十几年之后,各类诡异事件层出不穷。侦察兵出身的杨青遇到神秘老人后,发生了什么事?因为什么他会遇到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本来无关神鬼的人生,却不得不经常与之为伴,这个世界上究竟有没有鬼神?杨青离奇坎坷的经历最后命运将指引向何方,请看······
  • 修道王

    修道王

    天下所有修道者,何人不想称张晨风为师!各派掌门,谁没得过张晨风的指点!其实,要得到修道王的指点也并不难,听说修道王最喜欢收集法宝.送上法宝,必定指点你道法.法宝越好,得到的指点也越多...
  • 世界我知道-南美洲——阿根廷

    世界我知道-南美洲——阿根廷

    本套丛书图文并茂,大量精美的彩色插图将带领你游览七大洲的大多数国家,领略它们独特的自然景观,品味它们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亚洲的广袤、欧洲的人文、非洲的狂野、美洲的多元、大洋洲的浩渺、南极洲的寒冷……都将为你一一呈现。
  • 修仙次世代

    修仙次世代

    天赋异禀天灵根,一心二用壮元神,元神壮大得分身,一分二,二分三,修仙途,道浩然,扫障碍,登大道,功参造化,快哉,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