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2800000050

第50章 政府权能场域的运动(7)

伴随政府内部权力关系的变化和府际间权力关系的变化,政府权能场域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政府权能的重心相应位移。由于国家与社会之间权力关系的变化,以及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制约,行使国家权力的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变化,因而,在不同历史时期政府内部形成了不同的权力关系结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也随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嬗变,地方政府的自治权力和自治空间呈现逐步扩大状态,并逐步摆脱中央政府的集权控制,最终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形成了新型的合作与管理关系。因而,政府内部权力关系的变化和府际间权力关系的变化,必然带来政府权力、政府能力、政府职能等政府权能自身要素的变化,引起政府权能场域有基础的变化,进而引起政府权能重心的位移。

(二)政府权能重心位移的表现形式

“位移”是对政府权能重心变化结果的一种状态描述。从政府权能作用方向与政府权能场域基础变化方向的关联性上来看,政府权能重心运动变化的结果至少有位移、转替和消失等三种状态表现,但这三种状态在总体上都可以归结为“位移”。

政府权能重心位移不是政府权能在其场域基础上的上下移动、左右摇摆,也不是政府权能作用的场域基础的循环往复、生死轮回。政府权能重心位移揭示的是政府权能与其场域基础之间耦合关系的运动状态和运动结果。这两者有时是同向、同步、同频变化;有时它们的变化同向、同步,但不同频;有时它们的变化甚至是错位的。政府权能重心位移表明政府权能与其场域基础关系的多样性变化,是政府权力、政府能力、政府职能、政府权威等权能要素与权能场域关系变化的综合性显现。国内有学者认为“政府职能转变”或“转变政府职能”的概念无法揭示政府职能变化与其社会经济基础变化的关联性,应当用“政府职能重心的位移”揭示这种关联状态。他认为政府职能位移是“政府固有职能在政府存在的历史时期内的不可消失性。如当政治职能重心从政治职能转向经济职能时,政府的政治职能尚存;而当政府政治职能重心从专政转向民主法制时,政府政治职能中的专政职能仍然存在”。政府职能位移问题强调的是同一个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其职能重心的转移,强调了政府固有职能的延续性,揭示了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经济基础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国外学者对改革中的中国政府角色和政府作用变化进行了研究,看到了政府职能并非完全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转变,美国哈佛大学赛奇教授指出了许多人对这个问题认识的片面性,他说“许多观察家认为,随着市场域经济的发展,包括中国在内的政府的作用在转轨经济中将下降。然而,这并不是事实,改革使政府进入了新的领域,而旧职能则未必会终止。实际上,政府的萎缩可能不是最合适的方式”。这里赛奇分析了政府职能变化与社会经济基础变化二者之间的非一致、非同步的情形,并认为这种情形大多发生在同一政府在原场域基础上进行自我变革的过程中。

政府权能重心的转替是政府权能重心变化的剧烈状态,是伴随政府权能场域基础的转替而出现的。随着政府权能依存的场域基础的长期持续变革,原有的社会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公民之间的权力关系及其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政府失去了旧的权能场域基础,政府只能在新的领域和空间内才能发挥权能作用,只能在新的权能场域基础上确立权能目标、权能内容、寻找权能实现的途径与方式。政府权能重心的转替是由于政府权能场域基础的非常规形式的变化而引起的,“转替”往往是通过革命的方式实现的,是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新政府面临的权能任务。例如,新中国建立之后,确立了人民当家做主为原则的权力关系,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上层建筑,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新中国政府的权能场域是全新的,其权能重心必然不同于旧政府。

政府权能的消失是政府权能在与其场域基础耦合过程中哪些不合时宜的权能不断被汰去的情形。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和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表现,国家未来的命运是“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国家的消亡基于两个历史前提:一是阶级消灭,二是国家的公共权力回归于社会。

对于政府而言,政府的消亡实际上是政府政治性权力逐步消失,而管理性的社会公共权力逐步融合于、回归于社会,并进入政府社会化的阶段,即进入“非国家机构的政府Ⅲ”阶段。政府某些权能的消失基于政府权能依存的某些场域基础的消失,在国家与社会权力关系结构由单一→二元→多元的演变过程中,政府的政治性权力和政治性功能,以及政治性权力机构设施逐步消失,而政府管理社会和服务社会的功能不断增强,最终政府管理性的社会功能成为政府权能的全部内容,实现由政治化的政府向社会化的政府转变。

(三)政府权能重心适时位移的结果

政府权能重心适时位移,对一个具体政府而言,表现为政府与其权能场域基础在耦合过程中不断适应权能场域变化的程度和状态。由于每个政府产生的历史前提不同,政府权能重心位移的实际内容差别很大。每个具体的政府,其职责权能都有产生和获得的过程,“‘获得性’政府职能主要不是来源于政府职能体系内部。只有当政府职能系统与外部的国家系统和社会系统进行普遍联系和交往时,才会产生‘获得性’的政府职能”。因而,只有把政府权能放在国家与社会的具体关系中,才能看出它与外部社会经济环境的适应度,才能看出哪些权能不属于政府而应当把它交还给公民或社会,才能看出哪些权能是需要加强的,哪些权能是应当削弱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样一个政治历史事实,无论政府产生的历史前提差异多大,无论是强力夺政府,还是和平取得权力之政府,当它们的统治权力稳定后,政府与其权能场域基础耦合关系的差异性就会逐渐缩小而一致性会逐渐增多,即它们要想千方百计地统治下去,都要塑造确保自己权力稳固的社会基础,都要在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公民之间建立新的权力平衡关系。这一新权力平衡关系的建立,是以政府主动“退还”权力给社会和公民为驱动力的。因为不论以何种形式成立的政府,政府在诞生之初都会最大限度地垄断国家和社会权力,以便于控制社会、稳固自己的政权。当政府的统治权力稳定后,它又必须还政于社会、还政于民,把属于社会的权力归还给社会,把属于公民的权力归还给公民。政府主动“回归执政本位”,做政府该做的事情,政府“善治”,社会自治,从而在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公民之间形成权力平衡关系。否则,这个政府必定成为专制独裁的政府,很快就会失去统治基础,人民将运用武力从独裁政府的手中索回属于自己的权力。

政府权能重心适时位移,对于政府而言,其理想结果是达到权能作用最大,实现政府权力、政府职能和政府能力的一致。政府权能作为一个实体性的关系概念,体现着政府权力、政府职能、政府能力和政府功能的综合实现状态和它们之间的统一性。政府权能作用要达到最大化,就必须确保这些要素在目标、方向上的一致,在它们之间形成良性促动关系,避免政府权能系统内部出现负熵状态。要使政府权能要素之间形成良性促动的正熵状态,政府就必须不断调整与权能场域基础之间的关系,根据外部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要求,以决定政府权力的增减、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功能的强弱,以提高政府能力和政府影响力。政府只有不断调整与其权能场域基础的关系,政府权能重心适时位移,使政府权能作用与权能场域基础的要求保持一致,政府权能作用才能达至最大。

政府适应权能场域基础变化的要求,以保护公民和社会的权利与利益为权能重心,客观上可以达到政府权能作用的目的与公民和社会的利益诉求一致的结果。英国着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政治思想家赫伯特·斯宾塞看到,当社会组织日渐进化后,政府的职责权能不断增多、担子愈来愈重,政府不仅要承担保护社会的义务,而且“更多地将重心放在保证个体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以及一定程度上强迫其子民行使契约规定的权利。政府的职能也逐渐从原来的专门保护本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不受外来分子的攻击或组织进攻别的社会,朝着保护本社会个体之间不受相互侵扰的方向发展”。从此,“政府越来越像是公仆,是个体获得福利必要的先决条件”。斯宾塞指出了由于社会的进化导致了政府职能不断扩大,而政府职能的扩大又与保护公民和社会的权利、实现其利益是一致的。这种结果是政府权能重心位移要达到的理想结果,是理性政府主动适应其权能场域基础变化而产生的结果。然而,政府权能重心位移在大多数情况下很难达到这种结果,政府权能重心位移在客观上无法实现政府权能作用与公民和社会的利益诉求一致,往往是在政府职能扩大的同时,政府权力随之扩张,公民与社会的权力(权利)和自由受到政府更多限制甚至被政府削弱。

政府主动适时实现权能重心位移,使政府权能行为与社会和公民的利益诉求一致,可以缓解、消除政府与公民和社会之间产生的矛盾,可以达到政府行为的合法性与政府权能作用的有效性相统一的结果。

政府以满足公民和社会的利益诉求为目的,实施权能行为、确定职能范围和权能重点,政府就可以获得较高程度的合法性认同,政府行为就会获得人们的广泛支持,人们对现存的政治制度就会产生强烈的信仰力。

人们会自觉服从政府统治,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合法的政治秩序。政府权能作用就会富有成效,政府满足“大多数居民和大企业或武装力量这类有力量的团体看政府的基本功能时”的能力就会更强、满足程度就会更高。

同类推荐
  • 人才

    人才

    怎样为官?怎样才能做好官? 本书从《资治通鉴》《史记》《左传》《论语》《孟子》等中华传统典籍中精选了420余则历史故事,旨在为官员提供向历史学习的资料,向历史要观念、要经验、要成果。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一面镜子,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读历史,联系自己,可以达到正衣冠的效果。 本书从价值、德才、君子小人、态度、条件、知人、识别、举用、掌控等9个方面介绍了古代人才理念及实践。人是一切因素中最可宝贵的,治政之术的实施,关键在人才,所谓“治本在得人”。
  • 超越日本:中国的发展需要有一个“日本坐标”

    超越日本:中国的发展需要有一个“日本坐标”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开始超过日本、中日两国互相赶超、中日经济战、中国负面问题超过日本、日本给力中国等7章。
  •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是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研究”的结项成果。全书约56万字。《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西方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勾勒与审视,显示马克思主义文化从通释文明、教化启蒙、意识形态批判,再到生活方式和生产关系及消费社会解剖等诸多层面的辩证关系。作者关注不同历史时期凸显的理论重点,也关注同一重点在其他时期中的发展。全书分为七个板块展开叙述,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思想、第二国际和列宁的文化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兴起、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思想、文化研究的轨迹、后工业时代的文化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初传播。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的著作非常稀见,本书可谓是填补学术空白的著作。
  • 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

    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

    两大力量在共同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前进,一个是现代自然科学的逻辑,一个是黑格尔—科耶夫所谓的“寻求承认的斗争”:前者驱使人类通过合理的经济过程满足无限扩张的欲望,后者则驱使人类寻求平等的承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股力量最终导致各种专制暴政倒台,推动文化各不相同的社会建立起奉行开放市场的自由民主国家。紧随而来的问题是,在“历史的终结处”,政治经济的自由平等,是否能够产生一个稳定的社会,让生活在其内的人得到“完全的满足”,抑或,“最后的人”被剥夺了征服欲的出口,不可避免地导致他们冒险一试,让历史重返混乱与流血状态?福山对这些终极问题的当代思考,既是引人入胜的历史哲学教育,又是对人类社会及其命运这些最深刻问题的发人深思的探寻。
  • 源于实践的思考

    源于实践的思考

    本书收集的是作者近年来承担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宁夏大学等单位的研究课题和一些自选课题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有的还获得了不同层次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书中具体收录了:《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浅谈行政决策科学化的实现途径》等文章。
热门推荐
  • 六界密传之天音缚魔

    六界密传之天音缚魔

    三十年前……魔尊耗尽最后一丝魔气后从天地间消失四位皇子陷入了王位的争夺中本该继承魔尊之位的三皇子燎白下落不明大皇子和四皇子在争夺中相继殒命三十年后……
  • 重生在自己写的总裁文里

    重生在自己写的总裁文里

    三流网络写手唐柔十分不幸的,就因为写了几部烂尾的小说,被小说之神“眷顾”,拖拽进了自己写的小说世界。她的任务只有一个,拯救男主,完美活到结局。
  • LOL英雄联盟故事

    LOL英雄联盟故事

    以LOL英雄联盟背景故事编写小说,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勿喷....
  • 思在路上

    思在路上

    一个女人的成长历程和思想的升华,作者以干净的手法,写了一个女人在遭遇家庭变故,走出低谷,自我成长的过程。采用倒叙回忆的手法,经历了校园爱情,甜蜜婚恋,家庭变故,千帆过尽,不管经历了什么,一切都可以原谅,爱一直未离开……
  • 恋爱合约:腹黑男神送上门

    恋爱合约:腹黑男神送上门

    白天,在媒体面前与未婚妻恩恩爱爱;夜晚,却在她身上索求无度。四年前,她把自己的第一次卖给了这个最心爱的男人,签订了“女友租用协议”,她成为他的契约女友,租金二十万。四年后,已成为恶魔的他,带着未婚妻华丽归来。然后,把合同摔到她脸上,冷漠地宣布:“我们的合约还没有结束。”缺钱的她,再次成为了他的女人,他的——情人。
  • 天降猛男

    天降猛男

    没有人会想到,这个被称为废物的女婿,竟然是世界首富的继承人!
  • 剑断尘荒

    剑断尘荒

    殒,天之殇而人殇。断,尘之荒而世荒。破,域之合而时合。祭,血之残而魂残。孤独的战场,以血沐浴!
  • 倚剑定乾坤

    倚剑定乾坤

    少年唐乾坤出生于武林世家,从婴儿起由江湖异人剑侠和神偷领养长大,修炼紫阳天罡功,功德圆满闯五关后下山,在寻父母的过程中,战“武当”,斗高僧,灭群魔,倚剑定乾坤。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爵士乐群英谱

    爵士乐群英谱

    兼顾文学才情和艺术欣赏的爵士乐入门教材,甄选26位当代美国爵士乐名家;村上春树私人爵士乐清单,混合着偏见、执着、岁月、情爱和模糊的记忆。村上春树:“同爵士乐一起度过了人生大部分时间。”和田诚:听遍了“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爵士乐”。本书是26名当代美国爵士乐手的小传,这些乐手均为作者所推崇,文中对乐手的成就、风格作了深入独到的评价,也描述了自己倾听其作品时的感受。两个超级爵士乐迷通力合作,让26位当代美国爵士乐名家聚首一册。本书介绍的音乐家有:查特·贝克(Chet Baker)、本尼·古德曼(Benny Goodman)、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