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53500000047

第47章 唇枪舌剑 巧舌如簧 (3)

论辩口才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就兴起了论辩之风,随之出现了一个以教授修辞学、论辩术为业的学派—“智者学派”。那时,论辩术、雄辩术和诡辩术指的都是一个意思,到后来,诡辩术分化了出来。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烽烟四起,社会的动荡孕育了一大批能言善辩的学者,形成了各种独具风格的论辩口才艺术:孟子的论辩气势奔放,咄咄逼人;庄子的论辩纵横跌宕,变幻莫测;墨子的论辩朴实严谨,推理缜密;荀子则总结诸子百家论辩理论和经验,写出了著名的论辩口才艺术专论《非相篇》,第一次把论辩提高到探讨真理和捍卫真理的高度。到了汉代,刘向在《善说》中,又在荀子理论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辩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之所善,其言神而珍,白而分,能入于人心。如此说而不行者,天下未尝闻也。此之谓善说。”

对于论辩的社会作用,早在春秋时期,墨子就曾作过精辟的阐述:

“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

墨子认为,论辩的作用,是分析是非的区别,详察治乱的规律,明白同异的所在,考察名实的原理,判别利害,解决疑义。具体说来,论辩的作用有以下几条:

1二论辫有助于探求真理、修正错误

武汉出版的杂志《春秋》1988年第一期中,有篇《毛泽东的几次湖北之行》,文中记录了两位哲学大师的一场论辩:

李达问毛泽东:“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通不通?

毛泽东回答:这个口号同一切事物一样,也有两重性。

李追问:你说这个口号有两重性,实际是肯定这个口号,是不是?

毛反问:肯定怎样?否定又怎样?

李说:肯定就是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无限大的。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离不开一定的条件。现在,是人的胆子太大了,而不是胆子太小。你不要火上加油。否则,可能是一场灾难。

(此时有人示意李达,不宜再讲下去,毛发现后说:你让他说,不划右派。)

李继续说:你脑子发热达到39度高烧,下面就会发烧到4。度、41度、42度......这样,中国人民就会遭大灾大难。你承认不承认?

这场争论过去后,毛泽东请人转告李达:孔子说过,六十而耳顺。我今年六十三,但不耳顺。听了你的话很逆耳。这是我的过错。过去我写文章提倡洗刷唯心精神,可是这次我自己就没有洗刷唯心精神。

这场论辩就帮助毛泽东同志服从了真理、修正了错误。

2.论辩还有助于开发智力

国内外的教育家、心理学家都充分肯定了论辩在开发人们智力方面的作用。有学者对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和科学讨论会”中获奖的100名青少年作了调查,结果表明,这些人中有84%是平时爱发表个人独到见解和喜欢与人论辩的。还有人统计,企业家平均每天约有3个小时在讲话,其中与人论辩就约占半个小时。一生加起来,论辩的时间总计达1年多。如果把一个企业家一生的论辩都记录下来,就可形成平均每部400页的论辩集500部。正是这些论辩,促进了企业家们的智力。

3.论辩也有利于促进民主

论辩为参与论辩的各方提供了阐述自己观点、反驳对方意见的平等机会,也提供了发现自身不足、吸取对方长处的机会。论辩本身就是言论民主的一种表现。当前,在我们的管理活动中,领导对群众、上级对下级的行政命令,单向制约太多,扼制了民主风气的形成和发展。如果管理活动中多一些论辩机会,上下各方都能在论辩中平等地各抒己见,就能使单向制约变成双向和多向制约,就能促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形成和发展。

论辩具有如下特性:

1.对立性

论辩与讨论不同。讨论是为了求得认识和行动上的统一,而论辩是为了辨明是非。论辩往往是讨论的深人和发展。论辩的双方总是站在“对立”的立场上进行争辩,最后达到辩倒对方,分清是非的目的。论辩中,双方总是千方百计地抓住对方概念、逻辑上的谬误或事实、理由上的差错与不足,予以层层剖析、驳斥;同时,针锋相对地申明自己的观点,并加以充分地论证,以战胜对方。因此,论辩具有“对立性”。比如解放军某部某连队论辩“军人是否应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甲方:军人若不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仗就没法打。接受命令者对发出命令的人有权争议,但对命令本身,却没有半句争议权,也没有一分钟的缓期权。

乙方:在战场上,如果有人命令我向敌人缴械投降,我决不服从!执行命令、服从命令,首先要以命令的正确性为前提。

虽然这场论辩最终得统一于人民军队的革命性和纪律性的高度统一性上,但两种意见在论辩中的“对立”是显而易见的。

2.对策性

语言学家陈明远同志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语言是一种对策。”对策,就是应付社会交往的策略或办法。比如:寒暄是在人际关系中注入润滑剂的对策;做思想工作是激励他人、提高认识的对策;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是为婚姻作“爱情储蓄”的对策;连孩子打碎东西后对妈妈说:“妈妈,我错了!”也是对策,“坦白从宽”,可以免去挨打。说话,除了梦吃或自言自语,无一不是对策。论辩是有对立面的一种对立性的争辩,自然对策性更明显,更强烈。正如《墨子?经说》所言:“辩也者,或谓之是,或谓之非,当者胜也。”

例如,甲与乙二人就“能不能预料未来的事”这一论题展开论辩:

甲:以往的事情已经成为事实,所以是可知的;未来的事情还没有成为事实,所以是不可预料的。

乙:人只要掌握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就可以预料未来的事情。

甲: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如果同意这种说法,就是否定了唯物主义而承认了唯心主义。

乙:请问,天气预报靠什么,不就是靠气候变化的规律来预料未来的天气吗?

甲:有时天气预报就不准确。

乙:既然仅仅是有时预报不准,那么你也承认多数时候是预报准了的。预报准了的时候,就是因为对天气规律基本掌握住了;预报不准的时候,是因为预报时对天气规律还未完全把握住。我们只要努力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我们就能越来越准确地预料事物的未来。

在这里,乙是运用例证对策,通过具体事例,诱使对方承认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又如:

某君有“惧内症”,又称“气管炎”(妻管严)。一日与友人在房中小酌,酒酣之际,有感于家庭“阴盛阳衰”,妻子干扰了自己的事业,不禁长叹道:“女人是水,男人是舟;水可载舟,也可覆舟!”话刚落地,夫人掀帘而入,柳眉倒竖,杏眼圆睁,厉声问罪:“结婚到现在,我让你翻过几回船?你给我说清楚!”某君生性怯懦,但倒也机灵,马上用自我解脱的对策辩解道:“我刚才的话是说别的人家,我家则不然:我可是一艘潜水艇,终年潜伏水下,绝无覆舟之虑!”夫人听他这么一说,立刻转嗔为笑

某君自我解脱的对策获得了成功。

3.说服性

论辩的目的是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并说服对方,因此,论辩还具有说服性。论辩的说服性靠什么呢?一靠观点正确,二靠论据充分,三靠逻辑性强。没有“理”,就没有力量,“理直”才“气壮”;论据不充分,“理”就立不起,“事实胜于雄辩”;论证如果不合逻辑,就缺乏说服的力量,只有合乎逻辑的论证才是无懈可击的。

4.临场性

论辩与一般的演讲、报告不同,它是双方或多方的论辩者就某些问题所展开的面对面的论争。虽然论辩前一般都要限定一定的范围并作某些准备,但对于论辩中对方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临场前是难以完全估计到的;论辩的焦点、论辩深入的程度和延伸的范围都会随时发生变化。所以,论辩者即使准备再充分,到时也不可能完全“照本宣科”,而要根据临场论辩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论辩材料、表达方式和论争策略,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抓住要害驳倒“敌”论。如果反应迟钝,那就会处于守势,甚至可能败北。论辩者还随时有可能遇到由于论辩形势变化而引起的听众情绪反应的变化,这也要求及时作出相应的随机应变。因此,论辩又具有“临场性”的特点。

那么,管理者在运用论辩口才时,要注意那些要点呢?

一、有备而为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要取得论辩的胜利,必须认真地作好如下的准备:

1.了解对方

凡是参加论辩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驳倒对方。要驳倒对方,首先必须了解对方。唯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诸如,对方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对方的观点是错的?对方观点依据的理由和事实是什么?这些理由和事实为什么站不住脚?这些,论辩前都应尽可能了解清楚。

2.分析论题

论题,就是论辩的题目。论辩者在论辩前要认真分析论题。不吃透论题盲目参辩,好比还没有看清靶子就举枪射击,自然要败北。

首先,要搞清论题的中心。比如“社会主义制度是否适合于现在的中国”这一论题,论辩的中心是在“现在适合”或“现在不适合”上,,而不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上。参辩的双方都应紧扣“现在适合不适合”这一中心点来展开立论或驳论。

其次,要搞清论题的共认点和争论点。这是指论辩的双方对论题的范围、源始、字义、要点,均须有一致的认定。比如:

第四节 论辩口才技巧 (2)

有位法国青年和一位中国青年就“区别左派和右派的标志是什么”展开论辩。法国青年说:“左派和右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对待家庭的观念上。左派反对现有的家庭体制,提倡性解放,主张回到大自然中去过纯真的原始生活。我们当中很多人不结婚,只有同居关系。我们支持同性恋,法国政府已从法律上给同性恋以合法化,还开设了同性恋广播电台。在这些问题上,右派的观点是保守的,他们维护古老的传统观念,这就是我们和他们对立的地方。”中国青年说:“我们中国关于左派和右派的概念是:在阶级、政党、集团内,政治思想上倾向革命的进步派别称为左派;政治上保守、反动的派别称为右派。”

显然,法国青年和中国青年对论题中“左派”和“右派”的概念没有达到共识。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展开论辩,就会成为“聋子控告聋子,又由聋子法官来审理”的闹剧。

3.准备论据

论据,是论辩依据的材料,是论辩者“攻击”对方的“炮弹”。准备论据时,取材范围应广泛周全,宁可想到而未用,勿使有用而忽略。作为论据的材料,既可是“事”,也可是“理”。比如:

1959年,在周恩来总理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英国电视台的记者向周总理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是否认为中国由于人口众多,将来会向外国扩张自己的领土?”周总理驳斥说:“你似乎认为一个国家向外扩张是由于人口过多。我们不同意这种看法。英国的人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4400万,不算太多,但是英国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曾经是‘日不落’的殖民帝国。美国的面积略小于中国,而美国的人口还不及中国的1/5。但是,美国的军事基地遍于全球,美国的海外驻军达150万人。中国人口虽多,但是没有一兵一卒驻在外国的领土上,更没有在外国建立一个军事基地。可见一个国家是否向外扩张,并不决定于它人口的多少,而决定于它的社会制度。”

英国电视台记者以“中国人口众多”作为“必然要向外扩张”的论据,不符合历史事实;周总理以英、美人口少于中国,但却大肆向外扩张为论据,说明“一个国家是否向外扩张,并不决定于它人口的多少,而决定于它的社会制度”,符合历史事实。所以,在这场论辩中,周总理战胜了英国电视台记者。

作为论据的事实必须真实,虚构捏造的事例决不能作为论据,不然真相一旦披露,论点就会不攻自垮。比如:

1933年震惊世界的德国“国会纵火案”,希特勒政府蓄意嫁祸于共产党人,捏造伪证,并煞有介事地在莱比锡组织了历时三个月的“公开审判”。在法庭上,季米特洛夫以事实作为论据驳斥了法西斯编造的谎言。季米特洛夫指出:现场被捕的纵火犯卢贝并非共产党员,是一个出卖灵魂的家伙;而且有一条秘密地道可以潜入国会大厦,这条地道的另一头恰恰是在希特勒的左右手—国会议长兼内务部长戈林的家里。

季米特洛夫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揭穿了“国会纵火案”这一阴谋,在法庭论辩中取得了胜利。

作为论辩论据的材料,除了“事实”,还可以是“道理”。以“道理”作为论据,称为理论性论据。凡是已经被历史证实了的道理,便具有无可辩驳的真理性。理论性论据主要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一般原理和目前仍然适用的具体结论;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科学的定义、法则、规律;一般的公理、常识以及名言、成语、警句等。作为论据的道理必须是公认的,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而不是“歪理”,不是“谬论”,不然话一出口,便使自己“理亏”。

4.设想发言进程

同类推荐
  • 现代生活百科:社交宝典

    现代生活百科:社交宝典

    自古以来,孩子们在游戏场要进行一项竞赛时,都会呼喊这个口令。我可以和你打赌,无论你在何时何地遇上一位难得的竞争好手,他听到这个口令都会不期而然地肃然起敬。所谓“有备无患”就是多一分准备,就多一分成功的机会。准备得当,有备战心理,就掌握了宝贵的成功之钥。
  • 此生,做这样一个女子

    此生,做这样一个女子

    因为是女子,所以更懂自己,明白所谓的苦痛,都只是内心自造的幻影而已。做一个幸福的女子,原本很简单。只要像看一本书那样,翻开扉页,一点点读懂章节脉络里的命定功课,然后循着情节,练习自己,写就未来的正传而不是他说,那么就已足矣。此生做一个女子,不做他人眼中的奇女子,也不做自己眼中的弱女子,只做想做的自己。我来过,我活过,我好好看懂我自己,这一生,便再也无怨无悔。《此生,做这样一个女子》,采用温暖的文字,精神分析的关照,给予柔软心灵的呵护和抚慰。一部带着丰厚滋养的心灵之书,写给心性里透着温暖与知性的女子。
  • 思路决定出路全集

    思路决定出路全集

    思路之中,包含的是智慧、心胸、品质和魅力,它更孕育着无穷的能量。想要成为生活中的佼佼者,就应该多动脑筋,勤于思考,学习和积累经验,善于发现新思路,以更快、更好的方法克服现实生活中的困难。
  • 运营身价

    运营身价

    “运营身价”更多的时候是贬义词,但在求职或寻求合作伙伴的时候,适当抬高自己的身价是你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肯定,是一种自信的表现。
  • 料事如神(阳光智慧故事)

    料事如神(阳光智慧故事)

    本书稿辑录了以思维训练为主题的古今中外有关智慧故事的题材,展示千万人的成功智慧,塑造人生励志奋斗的力量之源,打造智慧之光的伟大力量,以帮助青少年树立自知自信自立的信心和力量。
热门推荐
  • 布满荆棘的囚笼

    布满荆棘的囚笼

    他沈衍阳一位人前温文尔雅的小说作家,有颜值有钞票坐拥超高的人气和粉丝,无数女人对他如痴如醉,只有苏楠橘知道,他是如何写出那些个变态小说的,他又是如何逼迫和威胁自己的,她逃不掉,她也不敢逃,他蒙上她的眼睛,引导她一步步向“悬崖”靠近让她掉进那黑暗无尽的深渊里,那里看不到一丝丝希望,她只能看到他
  • 山窝抛出颗夜明珠

    山窝抛出颗夜明珠

    本人新书《灵吟》欢迎大家鉴赏!年近五夕,老来得子。烧香拜神,天赐之名。六昧真炎,无上剑诀。开尽七魄,剑焚天下。天宝大陆唯有灵气,世人皆可修炼,只有肉身七魄方能吸附,而七魄受人魂控。天赐,先天七魄皆闭,不愿平凡的他,带着一枚戒指,以意御气,以气御剑,踏遍世间万千,只寻长生不灭。全新修行等级设定:后天灵者灵士灵师大灵师灵皇灵帝灵宗灵尊灵圣
  • 重生之锦华如水

    重生之锦华如水

    微生奕挂了......正如他刚刚穿来时的霸气玛丽苏什么的,太恐怖了!下次我一定要成为龙傲天。好!给你机会神就是这么说的哦!什么!微生奕,给你能力,再给你一个很难的任务,去攻略郑吒啊!什么!
  • 江山谋帝王策

    江山谋帝王策

    一抹淡粉,深处闺中;一身青裳,谈笑风生,凭她傲睨江湖。一袭白衣,羽扇纶巾;一飘墨羽,叱咤风云,唯他指点江山。
  • 中古战锤帝王征服史

    中古战锤帝王征服史

    整个世界都在烈焰中燃烧。我从黑暗中苏醒,眺望整个世界,北方被黑压压的混沌笼罩,看不到边际。中部西格玛帝国虽然辉煌,但内部的争斗已将演变为战火。南方……南方更是一片绝望的场所,战争之犬不断吞噬人类的生命,更远处的海岸线上,巴托尼亚的骑士虽在坚持,但也坚持不了多久。指望什么?奥苏安的精灵?露丝契亚的蜥蜴人?陆恩从不指望其他人,面对强敌,陆恩明白只有两个结果。要么是敌人踏过他的尸体,要么就是他踏过敌人的尸体。陆恩并非一人,他的身后还有众多巴托尼亚以及他的盟军,骑枪在正义闪烁光辉。“终有一日,这片大地终将属于我所建立的帝国!”----陆恩率黑龙骑士团冲锋血龙骑士团前说。
  • 绯天倾城

    绯天倾城

    意外的意外给世界造就一个怎样的人?他随和,他像个书生,荡尽回馋,可惜到了都市后……颠覆古道传统,风起云涌暗潮凶猛。…………云涌暗潮,轻浮一过。
  • 宇宙法则

    宇宙法则

    这是本人的第一本书,由于手法稚嫩,加之没有考虑大纲等诸多原因,本书宣告暂停写作,请大家关注一下我的下一本书。
  • 剑锋

    剑锋

    《剑锋》以真实的笔触刻画了立体的中国军人形象,刻画了立体的军人家庭,让读者在作者娟娟溪流般的文字中感受着那种激情燃烧的岁月。巴根以他的感性和理性,传达出了超越时代、超越社会的历史感和使命感,表现了他的格局和视野。
  • 领主攻略

    领主攻略

    蒸汽机发动飞艇在天空漫步,精良的武器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光芒,深埋地下的研究所还有数不清的机械巨人沉睡着,等待苏醒。潜藏在暗处的黑暗生物露出獠牙,蠢蠢欲动,隐匿在世界各处的旧神在指挥教徒肆虐世间。打破一切桎梏,建造至高无上的终极王国,成就不朽神格!(关键字:克苏鲁,蒸汽时代,领主文,种田流)(PS:主角不圣母,无女主,杀伐果断但不滥杀无辜)(书友群:931011362,欢迎加入!)
  • 渡江头

    渡江头

    这时的高明世界正如一副画卷般在徐徐展开,旁观之人会从中看到不同于我们这个世界的种种,会有一瞬千里的修真者浮云终日行,亦有嗜血滥杀的妖物用人饱腹,这里的人类在普通世界观里已经生存了漫长岁月,一代又一代人在这片广袤土地上农耕格物,他们如果继续进行下去或许本该同我们一样因为某些人的出现所带来的发现或发明而对科学深信不疑,但灵气时代就要来了,他们将面临着创世以来最大的危机,亦会被洪流裹挟且去向不知。人潮污浊似河,如水一般滴滴清,可携手一道却浑了起来,却也终是有人能过河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