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14100000017

第17章 处世之要(5)

曾国藩还不惜花费重金,从广东购置大批洋炮,为使水师船只能更好地提高战斗力,曾国藩悉心研究了各炮位的作用,并配置了用途不同的各式战炮。咸丰四年初,曾国藩将湘军水师船炮准备齐整。曾国藩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剑较不利不可以断割,毛羽不丰不可以高飞。”“此次募勇成军以出”,“庶与此贼一决死战,断不敢招集乌合,仓促成行,又蹈六月援江之故辙。虽蒙廉饷之饥,获逗留之咎,亦不敢辞。”

面对曾国藩屡次抗旨,推脱不愿参战,许多人不理解,有人说他铁石心肠,眼睁睁看着老师吴文镕被太平军打败,也不伸援手,事做得太绝,还处处以各种理由搪塞。曾国藩为拒绝出征在奏折中处处以四省合防为词,声言“事努所在,关系至重,有不能草草一出者”,咸丰皇帝阅后深感不悦,用讽刺的口吻在奏折上批道:“今览你的奏章,简直以为数省军务一身承当,试问汝之才力能乎,否乎!平日矜诩自夸,以为天下人才没有超过自己的,及至临事果能尽符其言甚好,若稍涉张皇,岂不贻笑于天下!”

从这里可以看出皇上并不理解曾国藩的苦心,在皇帝眼里曾国藩不过是个无知而又自夸的书生。因此,咸丰皇帝再次催促曾国藩赶紧增援,并下旨说:“你能自担重任,当然不能与畏黄者比,言既出诸你口。必须尽如所言,办与朕看。”

曾国藩接到圣旨,仍抗旨不行事。他又上奏折,在奏折中诚恳、坦荡地说道:“臣自知才智浅薄,惟有愚诚不敢避死而已,至于成败利钝,一无可恃。皇上如果责臣以成效,则臣惶悚无地,与其将来毫无功绩受大言欺君之罪,不如此时据实陈明受畏黄不前之罪。”并进一步诉说:“臣不娴习武事,既不能在籍服丧守孝贻讥于士林,又复以大言债事贻笑于天下,臣亦何颜自立于天地之间乎!每到夜间焦思愁闷,只有痛苦而已。为臣请皇上垂鉴,怜臣之进退两难,诚臣以敬慎,不逮责臣以成效。臣自当惮尽血诚,断不敢妄自矜羽,亦不敢稍涉退缩。”

咸丰看了奏折,方明白其中缘由,他被曾国藩一片忠心所感动,此后再未催促他增援各省并安慰他说:“成败利钝固不可逆睹,然汝之心可质天日,非独朕知。”曾国藩“闻命感激,至于泣下”,从此更忠心于清政府,并为之东征西战几十年。

曾国藩坚持不打无准备之战的原则,前后四次抗旨,也没有顾念师友的私人情谊。1853年湖北第一次危急,他的老师吴文镕写信求援后,皇上又下圣旨令他救援,他仍按兵不动,后来王鑫誓报江西谢邦翰等人被歼之仇,积极要求赴援湖北,他才勉强同意。后因接到“武昌解严,暂缓赴鄂”的谕旨,他马上取消赴鄂之行。

过了不久,太平军西征部队回师西上,吴文镕多次发信请求支援均被其拒绝,曾国藩多次写信与老师,在信中反复强调草草发兵的危害,并请求老师一定谅解。吴文镕为人正直,能顾全大局,面对这种情况,没有对学生大加责难,虽然他知道曾国藩不出兵自己必死无疑,但他仍然相信曾国藩的设想,并支持他切勿草草发兵的理由。

在信中吴文镕说道:“我今为人所逼,以一死报国,无复他望。君所练水师各军,必等稍有把握,然后可以出而应敌,不要因为我的缘故,轻率东下,东南大局,完全依仗大使馆一人,务以持重为意,倘若你有不测之险,恐怕连后来的继承人都找不到了。我虽然是老师,牵涉国家的分量还是不如你重要。希望三思。”

不久,太平军大军攻来,吴文镕不敌,不愿弃城逃命,最后殉城自杀,曾国藩闻讯后悲痛不已,但为顾全大局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过了不久太平军发兵庐州,庐州守将江忠源重病在身,守官又不听调度,没有积极设防,致使延误军机,江忠源身陷险境,危在旦夕,派人向曾国藩求援,曾国藩不让水师出征,只派刘长佑率一千新勇由陆路赴援,结果为时已晚,城破之后江忠源支撑病体与太平军搏杀,后被部将扶上马背,江忠源不愿弃城而逃,手击马耳使马倒地,然后纵入江中自杀身亡。

吴文镕、江忠源的死对曾国藩是个沉重打击,二人中吴文熔是自己的老师,时任湖广总督,平日给了曾国藩很多的帮助,江忠源是自己门生中办团练最早、任职最高,最得清政府信任的人。江忠源的死,使曾国藩失去一员大将,如同砍去自己的左膀右臂。

曾国藩“毛羽不丰,不可以高飞”的论战思想,为自己赢得了充足的时间,为今后的胜利打下了基础,但也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曾国藩这种处事从全局考虑,从长远考虑,“毛羽不丰,不可以高飞”的方法,值得后人借鉴,也值得我们思索。

10

为人当自强自立

曾国藩常说,一个人的自强,应该是在自修处求强。追求的不应是在他人面前有优越感,而是不断超越自我。这样就不会对他人形成威胁或伤害,也就不会存在征服与反抗的持久矛盾。因为,我们要超越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曾国藩幼时家境贫寒,但他不卑不弃,于逆境奋发进取,终于取得成功。

曾国藩常写信给他的弟弟、子女,说曾家后代继承了母亲刚强、自立的气质,所以才取得了一些成绩。他的信中对母亲的尊重、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曾国藩的母亲江氏,嫁入曾家时,曾家一贫如洗,但江氏谨守曾家家训,操持家务克勤克俭,在她的努力下曾家渐渐兴旺发达起来。江氏为人贤淑、孝顺,对年迈的阿公、阿婆照顾得无微不至。阿公晚年身体不好,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江氏毫无怨言,悉心照料。人们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阿公瘫痪三年时间里,江氏与丈夫照样日夜轮流守护在床边,有时阿公连屎尿都拉在她身上,她并无半点嫌弃的意思。阿公死时连说:“曾家有此媳妇,家门大兴啊!”

曾国藩曾高度赞扬母亲:“曾太夫人来到曾门,事舅姑四十余年,造次必躬,在视必格,宾祭之仪,百方检饬。”

江氏嫁入曾门后,共生有五男四女,“尺不寸缕,皆一年拮据。”曾国藩的父亲常常以“人众家贫为虑”,江氏总用“好作自强之言”相劝,或以“谐语以解制苦。”她常常对丈夫说:“吾家子女虽多,但某业读,某业耕,某业工贾。吾劳于内,诸子劳于外,岂忧贫哉?”

从这里可以看出,曾国藩幼时虽然家境不好,但母亲自强自立,不畏劳苦的精神却深深影响着他。一个人要生存在世上,不能没有任何能力,但千万不能逞能;无能会受人欺负,逞能则祸害自己。

曾国藩在一封家书中说:“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

曾国藩一生崇尚自强、自立。他说:“人当自强。但是否如沅弟(曾国荃)所说自强者总能比别人略高一筹呢?我不以为然。至于说到一个人的强大,在我看来,不外乎北宫黝、孟施舍、曾子三种情况。曾子的自反而缩,也就是孟子将仁义和谦虚集于一身的强大,这种强大与孔子告诉弟子仲由的强大,大概可以长久。另一种强大是斗智斗力,这种强大就是逞强或逞能,有因逞强而大兴的,也有因逞能而大败的,如古代的李斯、曹操、董卓、杨素,这些人的智力可以说都是横绝一世的,但是他们的失败祸害也非同寻常。近世如陆、何、肃、陈等人都是我们所知道的自封的英雄,但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能得以保全终身的。所以,我们在自我修养上求强是可以的,但在逞能狠斗上求强就不行了。由此看来,那些喜欢布施于人的人,就像那些喜欢逞强斗能的人一样,他到底强大还是不强大都是一件尚未可知的事情。即使终身强横安稳,也是君子不屑一顾的方式。”

人之所以逞强斗狠,根本原因在于想通过逞强斗狠来满足自己的个人英雄主义的虚荣心理,从中获取优越感,从而得到别人对自己的肯定、绝对的服从或者尊敬。但是这种优越感的获得往往以压制他人、伤害他人为代价。也许你在特定的时间、场合、范围内确实征服了别人,但转换了上述条件后你又没有办法征服别人,这个时候,因你以前的所作所为,而激起的抗争越来越大,造成无法收拾的局面。最后一时的强大,把你逼进死胡同,身陷万难之地,又找不到可以帮助自己的人。从这点可以看出不追求本性中的自强,而把自强扭曲为逞强,带有这种思想,在人世中是难以立足的。曾国藩认为:平生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强”、“自立”的奋勉精神,但一定要知晓“凡事不能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在他看来,“自强”、“自立”的奋勉精神是极其宝贵的,“人苟能自立,则阳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用兵之道,最贵自立”。

曾国藩以毕生的精力实践着以上信条,曾国藩年少时,一心要取得功名,有所成就,为求自强、自立,从此努力攻读。他26岁攻读二十三史时,曾立誓“每日读十页,间断不孝。”31岁后,每天“早起温经,早饭后读二十三史,下半日阅读诗和古文,每日共可看书阳,皆过笔圈点”。34岁后,“无日不看书,虽万事匆忙,亦不废正业”,“每日临帖百字,钞书百字,看书少亦满二十页,多则不论”,“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误而今日补做。”35岁后,不管事务如何繁忙,“然无日不看书”。46岁后更是“性喜读书,每日仍看书数十页”,就算抛开繁忙的军务仍然是坚持看书。60岁后,身体“衰颓日甚”,每日“常思多卧多躺”,甚至公事无法细阅,但是“看书”未曾间断,不看则此心愈觉不安。

从这里可以看出,曾国藩为求自强自立,一生不断学习加强自己的修为。但是他仍然特别反对逞强,他一生为官,且位高权重,从未以此压制,伤害别人,反而鼓励别人自强自立,也特别看重自强自立的人,厌弃逞强好胜的人。

曾国有一好友,叫罗泽南,幼时家境十分贫寒,却能发奋好学。家贫没钱买油点灯,罗泽南就借着月光读书,疲倦时,便在屋外露宿直到天明。他的道德学问,在当地为人所称道。罗泽南年轻时,连遭不幸,丧母、丧兄嫂接着又连丧三子。他的妻子连哭三子之丧,双眼完全失明。罗泽南遭此打击,并未从此对生活失去信心。曾国藩十分敬重他,称他为家乡的颜渊。罗泽南后来以儒生身份带兵征战,名扬天下。

曾国藩常说,一个人的自强,应该是在自修处求强。追求的不应是在他人面前有优越感,而是不断超越自我。这样就不会对他人形成威胁或伤害,也就不会存在征服与反抗的持久矛盾。因为,我们要超越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人在提高自我,充实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内心会产生许多的抗争,这些抗争就是旧我对新我的反抗。这些抗争,有时会让自己更加坚强,更坚决地征服自我。在新我与旧我的交替过程中,恶行得以消除,善举得以发扬,善举并在此过程不断前行。到了一定的程度,自己就会因为不断的自修而完善和强大起来,这样的强大就是曾子、孟子和孔子告知我们的强大。是每一个有德识的人要尽力珍惜、保持和追求的。

纵观曾国藩的一生,处处可见,以自修求自强,以自强求自立,自强而又不逞强的方方面面。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曾国藩出身寒微,历经千辛万苦,在逆境中奋起,求得自强。此后大半生从未一天放弃自修,加强自己对自强的理解,在他看来自强应是不断超越自己,完善自己,人自强后不应逞强,因为逞强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伤害上的。他做到了这一点,也用毕生的言行实践着这一人生理想。

人立于世,必当自强、自立!

11

会师结友,待以诚恕

曾国藩曾说:“人有良师益友,虽懦夫亦有立志。”人世间敢于“规箴余之短”的益友即使很难找到,但只要能用“诚恕”二字,努力寻求,这样的朋友还是可以找到的。

曾国藩提倡人际关系中的“去伪而崇拙”,认为惟天下之至诚,可以破天之下至巧。他把人心诚伪作为人的基本品格来认识,认为只有诚实的人才能和他交往。对门生李鸿章,他虽欣赏此人的才识,但对此人为人处事过于圆滑的态度极为不满。

每个人要想得到一个知心朋友,首先,自己要拿出诚心待人,认真分析自己个性中的长处短处,拿自己的长处与人交往,尊重朋友,舍弃自己的短处对待朋友,这样才能避免和朋友的冲突,才能得到朋友的肯定和信任。人,最渴望的心灵上的朋友,心灵的对话就是通过言语和行为真诚地交往。但我们的个性常常左右我们的言行。只有深入的分析了解自己,扬长避短,才能使自我的言行表达得有分寸,才能避免言行上的失误。因此要得到益友,先得要求自己不断提高和完善,而不能每次犯了错误都希望别人能原谅自己,这是不可取的。

曾国藩会师结友的核心内容,即是仁礼可施的敬恕原则。曾国藩根据自己“仁爱有余,威猛不足”的个性特点,认为自己交友应以“躬身处世,不外敬恕”为原则。每个人只有清楚了解自己的本性,依据这个才能确定如何去对待朋友,也有利于规范自己的言行,更能据此判断与朋友间的差距。

同类推荐
  • 何家女子:三代妇女传奇

    何家女子:三代妇女传奇

    《何家女子:三代妇女传奇》追溯了香港一代首富何东家族三代女性的故事。由何东之母溯源而起,至其4位妻妾情妇及8名千金。当人们以为香港首富的女眷,有呼风唤雨之能;实际上,这班何家女子的人生路,绝不平坦。
  • 乐队女孩

    乐队女孩

    全书充满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所特有的声光颗粒,记录下一个“乐队女孩”如何在男性乐手的“能量顶点”之下成长为一个女人的过程,以及当世上并无前路可寻时,如何构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充满创造力的人生。
  • 明治天皇:碧血怒涛卷(中册)

    明治天皇:碧血怒涛卷(中册)

    本书是由传奇武的日本历史小说高产作家山冈庄八创作的一部纪实体小说。它以文学的笔调、宏大的篇幅,描绘了日本幕末那场决定国家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中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日本有志之士为推翻幕府统治,实现国家新生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艰辛努力,揭示了日本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冲击下,幕府政治退出历史舞台、统治权重新回到天皇手中,并最终走向明治维新的必然规律。本书翔实生动地描写了诸如“黑船来航”、“安政大狱”、“樱田门外之变”、“和宫下嫁”、“寺田屋骚乱”等当时日本的重大历史事件。阅读此书,对中国读者了解日本近代史,尤其是从幕末政治走向明治维新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康熙大帝

    康熙大帝

    康熙皇帝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帝王之一。他雄才大略,有“千古一帝”的美誉;文治武功,双峰并峙,是个全能型的英雄。从幼时与疾病抗争,登基之初与权臣搏杀,到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亲征噶尔丹,驱逐沙俄。这个人几乎战斗了一辈子,到临终前都未停止战斗。他把储君的秘密守护到生命的终点,并且“仓促之间一言而定大计”,为国家选定了最合格的接班人。就在与他的敌人与命运的搏杀焠砺中,康熙的领导能力和帝王心术日臻炉火纯青。更可贵的是,虽然被机谋与算计包围,他却仍然保持了一颗仁恕的之心,以博大胸怀包容明朝遗臣,促进了满汉融和,使以异族身份入主中原的清王室成为中国人心中能够认可的正统。本书从人性视角观照了康熙王朝的风起云涌以及相关历史人物的复杂性格与命运抉择。用丰富的历史细节解说了康熙皇帝自律担当的品格、隐忍与果断的性格、开明包容的格局。可以说,康熙帝用其一生展现着一个成功领导者的心胸和手腕。
  • 泰戈尔

    泰戈尔

    在6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泰戈尔继承了古典和民间文学的优秀传统,吸收了欧洲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的丰富营养,在创作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一代文化巨人。泰戈尔一生共创作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种戏剧,还有大量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论著和游记、书简等。此外,他还是位造诣颇深的音乐家和厕家,曾创作2000多首歌曲和1500多幅画,其中歌曲《印度命运的创造者》已被定为印度国歌。一起来翻阅《泰戈尔》吧!
热门推荐
  • 大师兄没蓝了呀

    大师兄没蓝了呀

    大师兄大师兄救命啊!!大师兄:不我不想救你不要问为什么问就是没蓝了众人:卧槽……
  • 女王的御用男仆

    女王的御用男仆

    腹黑女主,披着羊皮的男主。他曾经对谁都冷淡,她却融化了这块坚冰。她曾经骄傲如孔雀,口头禅是——没有做不到的事,看你有多想做到。绑架、勾心斗角,毁容,都不能打败她。唯独是他。以为曾经最忠诚的他,在那一天让她彻底翻不了身。十二年的噩梦完结。这一次,她似乎终于要转运了。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接到梦寐以求的工作邀约,没想到这份工作邀约竟然是来自他……————稳定更新中,求票票,求收藏!
  • 倒逆的时光

    倒逆的时光

    我是犹以白,我的爱人叫唐书哲,我是男的,他也是男的,这是我和他的故事。其中有笑,有痛,有苦,有甜,虽然有些坎坷,但却很真实,不信你们听我娓娓道来。此文献给我最爱的沈沈夫夫,同时我也祝福“天下大同”。
  • 心跳快门之笙笙不息

    心跳快门之笙笙不息

    情窦初开的年纪,她遇上他。许好的未来突然中断…时隔五年再次相遇,他的身份黑白相间,这段感情,是放弃,还是坚持到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凤飞翱翔

    凤飞翱翔

    三思做了一场梦,一场诡异的梦。她本是魏国的公主,却梦见自己变成了凤凰……
  • 江陵雨瞳

    江陵雨瞳

    江北无限陵,落雨千百瞳。这是一处小城,小城外是一片大世界。
  • 龙族少女之五族之战

    龙族少女之五族之战

    在绿树成荫,和谐共处的阿尔德利亚大陆上,却因一位龙族少女的出现变得危机四伏。是亲情还是阴谋?天意还是缘分?重生还是毁灭?魔族的势力,神族的密谋,龙族的回归,妖族的崛起,精灵族的联盟拉开了又一场五族之战.....而在战争的背后,龙族少女又将何去何从?神,魔,龙,妖,精灵族的命运又将有谁来掌控?在爱与恨的交织中,龙族少女终究会选择何方?
  • 惊魂黑魄

    惊魂黑魄

    这是一个普通修士在追求心中的道,面对?(?^o^?)?道门,旁门(佛)元门内部的压力成长的故事。
  • 金神传

    金神传

    大道万千,吾只修身,踏脚震天地,挥手断山河,茫茫天地间,此身永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