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14100000046

第46章 为官之策(5)

他得出结论说:如能坚持“仁”、“礼”二字治军,“虽蛮夷之邦行矣,何兵勇之不可治哉?”在这里,“仁”表现为爱兵,但并非一味溺爱,其目的是为了“立人”、“达人”;而“礼”是一种限制、约束和规矩、准则,是对兵的一种严格要求。

在用“仁”、“礼”教育约束兵士的同时,曾国藩又强调,治军之要,尤在论功罪,赏罚严明,以法严格约束。为了加强军纪,曾国藩规定了种种禁令:“禁止洋烟”、“禁止赌博”、“禁止奸淫”、“禁止谣言”、“禁止结盟拜会”。以上禁令,是曾国藩为了严肃军纪所采取的重要措施,展示了他以法治军的思想。

与依法治吏一样,曾国藩把爱民作为第一要义。他为军队所作的《爱民歌》,以通俗的语言,叙说了“行军先要爱百姓”的具体规定,并强调“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曾国藩把爱民作为军队的头条纪律,严肃法制,以保证实现“忠信”而“为民”。只有这样的军队,才能“家兴”、“民安”和“国强”。

曾国藩主张严肃军纪,奖惩分明,要求军官士兵要忠于国家,爱护人民。他说,行军当以严为主,临阵纪律不严,则无以作勇敢之气;严日营规不严,必然骚扰害民,所以爱民更为重要。为此,他指出:“治军宜勤,操守宜廉,行军宜爱民,说话宜诚信。四者缺一不可,无以官大而忘之也。”并反复强调,“吾辈带兵,若不从爱民二字上用功,则造孽大矣”!

恩威并用,以法治军,严字当头,以爱民为根本,是对诸葛亮、曹操、岳飞、戚继光等中国古代军事家以法治国治军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为严肃军纪、提高军队素质,曾国藩对部队的一系列整顿改革措施和规定,以及为使军士能够遵守纪律而编制的《爱民歌》,都是军纪军规的具体体现,是依法治军的重要方面。曾国藩的法治思想中,包括着严法与慎用的平衡之道。施用严刑峻法,如果过分苛刻、反而失去震慑力,所以,在严刑的同时,讲求仁厚。同样,如果过分讲究仁厚,往往放纵奸恶,姑息养奸,所以,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

9

刚柔互用,争让适度

经过胡林翼的一番开导,鲍超才明白了曾国藩的良苦用心。如果说在“勤王”问题上,曾国藩采纳李鸿章意见“按兵”抗上是一种“刚”,而曾国藩对待鲍超的这番良苦用心则可谓是另一种的“柔”。

曾国藩认为人要想立得住,主要的还要靠把握刚柔的尺度。他说: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一个人如果把随波逐流当作是坎坷中的精神自慰和权宜之计,他(她)或许还有自立于人的时候,而如果真的把它当作人生的信仰、理念,那必将一无所成。一个永远自甘平庸无特立之行的人不仅与成功无缘,而是一个活着有无意味的问题。

但是,最易使人成功的勇敢,当还属于策略性的勇敢,曾国藩“按兵”“抗上”则可属于这一种的勇敢。

1862年咸丰帝在逃往热河途中,命令曾国藩速派湘军大将鲍超带兵北援。曾国藩一时举棋不定,几天都“通夕不能成寐”,因为北援事关“勤王”,无可推诿,但又想留下鲍超所部对抗太平军。他召集文武参佐讨论对策,要求每人提出一种方案,结果多数人主张派兵入卫,只有李鸿章力排众议,说“夷氛已迫,入卫实属空言,三国连衡,不过金帛议和,断无他变”,而“楚军关天下安危,举措得失,切宜慎重”,主张“按兵请旨,且无稍动。”李鸿章认为英法联军业已逼近北京,“入卫实属空言”,英法联军之役必将以“金帛议和”而告终。危及大清社稷的不是英法联军,而是造反的太平军。湘军“关天下安危”,应把刀锋对准太平军。至于北援,应“按兵请旨”,静待时局之变。曾国藩深受启发,一面上疏冠冕堂皇地表示:“鲍超人地生疏,断不能至,请于胡(林翼)、曾(国藩)二人酌派一人进京护卫根本”;一面在实际行动上采取拖延观变战术。结果不出所料,10月便接到“和议”已成、毋庸北援的廷寄。而同时接到率勇北上谕旨的河南、陕西等省巡抚闻命即行,结果却空跑一趟,劳民伤财。相比之下,则显出曾胡二人的高明,而他们二人之所以高明,则由于接受了当时正在曾国藩幕中充任幕僚的李鸿章的意见。事后,胡林翼选择李鸿章、陈鼐、李榕三人的献议附于曾、胡二人的书面意见之后,编为《北援集议》一书,刊行于世。大概由于内部议论,过于直露,不宜公开发表,在刊刻时删去一些内容。故李鸿章的条陈中已不见“按兵请旨”的字句。

曾国藩、胡林翼不愿派鲍超入援,还有另一层考虑。即鲍超乃一员勇将,朝廷下令鲍超归胜保管带,而胜保乃极端仇视湘军,胜保若以“勤王”之名,将鲍超收为麾下,那时北援湘军就会拱手送人,这对全局又是大有影响的事。但鲍超不明底里,认为自己失去了一次立功社稷的大好机会,故露出不满之意。还是胡林翼善于做思想工作,写信劝诫说:涤帅与我都深知胜保为人忮忌贪诈,专意磨折好人,收拾良将,弟若北援,无论南北风气异宜,长途饷项军火,无人主持,且必为磨死,而又不能得功得名。惟北援是君父之急难,不敢不遵,不可以他词推诿,其时涤帅筹思无策,只得应允,自行北援,或兄北援,以兄与涤帅若能北行,则所带将士,或不致十分饥困,亦不致受人磨折。弟若知涤帅此次之恩,弟且感激流涕之不暇。涤帅待弟之恩,是天地父母之恩,……弟于世事太愚,当一心敬事涤帅,毋得稍有怠玩,自来义士忠臣,于曾经受恩之人,必终身奉事惟谨。

经过胡林翼的一番开导,鲍超才明白了曾国藩的良苦用心。如果说在“勤王”问题上,曾国藩采纳李鸿章意见“按兵”抗上是一种“刚”,而曾国藩对待鲍超的这番良苦用心则可谓是另一种的“柔”。

10

权高位重,如履薄冰

曾国藩认为,国君把生杀予夺之权授给督抚将帅,就像东家把银钱货物授给店中的众位伙计。如果保举太滥,就是对国君的名器不甚爱惜,好比低价出售浪费财物,对店主的财物不甚爱惜一样。

中国人素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求得一官半职是大部分读书人追求的目标。大凡作了官的人,还想追求高官,做了高官的人,没有不想自己要有一个好的结局的。然而,官场上很多事情难以预测,往往事与愿违。那么怎样才能保证自己有一个顺畅的仕途呢?曾国藩以自己多年身居高位的体验,对居官之道作了一个总结。

曾国藩说,身居高位的规律,大约有三端,一是不参与,就像是于自己没有丝毫的交涉;二是没有结局,古人所说的“一天比一天谨慎,唯恐高位不长久”,身居高位、行走危险之地,而能够善终的人太少了;三是不胜任。古人所说的“惊心啊,就像以腐朽的缰绳驾驭着六匹烈马,万分危惧,就好像将要坠落在深渊里”。唯恐自己不能胜任,《周易》上说:“鼎折断足,鼎中的食物便倾倒出来,这种情形很可怕。”说的就是不胜其任。方苞说汉文帝做皇帝,时时谦让,像有不能居其位的意思,难道不是在不胜任这方面有体会吗?孟子说周公有与自己不合的人,仰天而思考事情的原委,以致夜以继日,难道不是在唯恐没有结局的道理上有体会吗?

曾国藩说,越是走向高位,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惨败的结局就越多。因为“高处不胜寒”啊!所以,每升迁一次,就要以十倍于以前的谨慎心理来处理各种事务。他借用烈马驾车来做比喻,绳索如果已朽,随时都有翻车的可能。做官何尝不是如此呢?

曾国藩认为,国君把生杀予夺之权授给督抚将帅,就像东家把银钱货物授给店中的众位伙计。如果保举太滥,就是对国君的名器不甚爱惜,好比低价出售浪费财物,对店主的财物不甚爱惜一样。介之推说:“偷人家的财物,还说成是盗;何况是贪天之功,还以为是自己的力量。”曾国藩把介之推的话略作改动,说:“偷人家财物,还说成是盗,何况是借国君的名器获取私利呢!”曾国藩认为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这就是违背了不干预之道,是注定要自食恶果的。一事想贪,则可能事事想贪,一时想贪,则可能时时想贪,在这方面要视手中的权势于虚无,因而也会少生无妄之想。

至于不终、不胜,曾国藩则更深有体会,他说:陆游说能长寿就像得到富贵一样。开始我不知道他的意思,就挤进老年人的行列中了。我近来混了个虚浮的名誉,也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就得到这个美好的声名了。古代的人获得大的名声的时候正处于困难的时期,通常不能顺利地度过晚年!想到这些不禁害怕。想要准备写奏折把这些权利辞掉,不要再管辖这四省吧,害怕背上不胜其任,以小人居君子的罪名。

正因为如此,曾国藩虽身居高位,也时时犹履薄冰,大功告成之日,便是益觉如蹈危局。倒使得曾国藩该得到的也得到了,不终也“终”了,不胜也“胜”了。在任何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人人都不希望自己失败,都希望能够平平安安。然而,社会的发展瞬息万变,旦夕祸福,非人所愿。社会的节奏越快,人们却越不自安,而“飞来之祸”又每每发生。

曾国藩通过细心观察,得出祸福之间并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二者间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正所谓“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他认为“骗、暗、诡”这三种人最容易招来祸端。他进一步做了解释说;“采用不正当手段骗取名誉的人,会有预测不到的祸害。经常忖度他人,诡计多端的人,有预测不到的祸患。”

如何能够避祸呢?曾国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诚、明、仁、信。

所谓诚,就是诚实不欺,尽管世间充满尔虞我诈,但不能“以牙还牙”,以骗待不诚。曾国藩说:如果那样,人世间就无可信赖,人生一世也就索然无味,如果能够以诚待人,欺骗人的人也会终究醒悟,走向诚信的。但诚不是一切都信,二者有严格的界限。在这样的基础上,他提出“明”,“明”就是心胸开阔、坦荡,也就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态。明的另一含义是洞察事物,曾国藩具体阐释了“明”可避祸,说:古往今来,那些才能出众的人,常称之为英雄。英就是明。所谓“明”有两种:他人只看到近前的东西,我则可以看到极远的东西,这叫高明。他人只看到粗大的东西,我则可以看到极细微的东西,这叫精明。所说的高明,好比是身在一室所能看到的距离毕竟有限,登上高楼所能看到的就远了,登上高山的话,看得就更远了。所说的精明,好比是极为细微之物,用显微镜来观察它,它就会放大一倍、十倍、百倍了,又好比是粗糙的米捣两遍的话,就可以把粗糠全部除去,捣上三遍、四遍那么它就精细白净至极了。人是否高明取决于天赋,精明则有赖于后天的学问。

我曾氏兄弟如今侥幸位居高位,天赋方面算不上十分高明,全靠学问来求得精明。好问如同购置显微镜观察事物,好学如同捣击熟透了的米。总而言之,必须心里了如指掌,然后才能说出自己的决断。心里明白再做决断叫英断,心里不明白就做出决断,叫武断。对自己武断的事情,产生的危害还不大;对他人武断的事情,招致怨恨实在太深了。只有谦虚退让而不肯轻易决断,才能保住自己的福分。

仁是与人为善的意思,不用阴暗的心理揣度别人。俗话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就是奸,是诈,是过于精明。如果处处与人为善,成全他人,自己也就欣欣向善了。在这一点上,曾国藩最崇拜提出“仁”这一学说的孟子。他说:读《养气》这篇文章,好像对其要义有所领会,希望这一生都敬慕仿效孟子,即使仓促苟且之时,颠沛流离之际,都会有孟夫子的教诲在前;时刻不离身,或许到死的时候,可能有希望学到他的万分之一。

曾国藩从《易经》阴阳变化的道理,引申出人一定要为后世着想。五十岁时,他痛加反省,说:“我年纪五十岁却早衰到如此地步,精神萎靡不振到了极点,这都是天赋资质不足所致。加上百般忧愁和多年精神抑郁得不到快乐,而使身体受到损伤,从今以后每天坚持静坐一次,以恢复身体健康。”

曾国藩还把养生之道与祸福联系在一起,说:养生之道,视、息、眠、食四字最为要紧。调息一定要归海,眼视一定要垂帘,饮食一定要清淡节制,睡眠一定要除去杂念而且恬静。牢记这四字,就可以祛除疾病。这种见解可以说是健身,也可以说是避祸之见。

11

体察民情,体恤爱民

曾国藩认为国家贫穷并不是最可怕的事,也不值得忧虑,最可怕的是民心涣散,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一个国家如果成了一盘散沙,提不起放不下,那就会任人欺凌摆布。

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在长期的政治生涯中总结出了这样一个规律:得民心者得天下。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把人民群众和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比做水和舟的关系。民心的向背和得失可以决定一个朝代统治集团的兴亡更迭。

同类推荐
  •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成长日记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成长日记

    本书讲述了洛克菲勒的成长以及创业故事。洛克菲勒堪称是一个商业奇才,他从来都认为自己的成功完全在于自己。他内心非常强大,很小的时候就懂得理财,具有超强的财商。在成长过程中,一次次准确的判断为他带来的大量的财富。他曾经说过,即使把他放在沙漠身无分文,即使有个驮队经过,他也能东山再起。洛克菲勒一直是一个狠角色,所以他的成长更具有传奇色彩。因为作者研究日久,采访了洛克菲勒家族的后人,并且掌握了第一手很多外界并不知道的秘密,在本书中都是首次披露。
  • 稻盛和夫的商圣之路

    稻盛和夫的商圣之路

    本书以传记小说的方式来叙述稻盛和夫的传奇人生。第一阶段是描述稻盛和夫幼年在家乡,从出生、求学、染病、帮助家中事业并展现其经营天赋的过程。第二阶段则是稻盛和夫大学毕业后进入松风工业上班,虽然工作努力、表现卓越然而由于公司整体进入衰落趋势,于是和夫离开松风工业创立“京都陶瓷公司”。第三阶段则着力于稻盛和夫经营京都陶瓷公司的种种困难与挫折、努力与坚持、发展与壮大,直至将其发展成为跻身世界500强的企业。稻盛和夫一生屡创商业奇迹:亲手创立了两家世界500强的企业:日本京瓷公司、日本第二电信(KDDI);成功挽救濒临破产的日本航空公司,不但让其脱离破产监管,重新上市,并且成为获利最高的航空公司,重又跻身世界500强之列。
  • 历史上那些牛人们

    历史上那些牛人们

    这些人,怎一个牛字了得,历史因他们而风生水起。叹古今,道不尽无限沧桑,阅读因他们而更具魅力。历史是永恒的热门题材,历史人物是解析历史的最好切入点。历史上曾有过不少呼风唤雨能量很大的牛人们,他们的人生看点,吸引着芸芸众生的无数眼球。厚重且生动的史料、扑朔迷离的史实,真相被逐一揭开。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戴高乐巴顿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戴高乐巴顿

    《戴高乐巴顿》对戴高乐、巴顿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名人传记丛书——恺撒

    名人传记丛书——恺撒

    恺撒是罗马共和国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他善于治军,足智多谋,政治上不囿陈规。公元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并在任内实行一系列改革,一手缔造了古罗马帝国的辉煌。
热门推荐
  • 恃萌行凶

    恃萌行凶

    【重生×师徒×反套路】昙兰是土生土长的缥缈界原始神,跳下诛神台后,意外魂游异界,并获得了异界的部分知识。而后,她重生到了小时候,成为了类似于穿越者的存在,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小剧场:昙兰在凡界收的小徒弟:我家师父天下第一可爱,不接受反驳。萌萌哒的小昙兰:别惹我,我超凶的!(PS:本文的世界框架参照了部分经典仙侠小说,但内容是完全不沾边的,总的来说,更偏向于搞笑类的轻小说,务必慎入)
  • 陨落的军神岳飞

    陨落的军神岳飞

    岳飞,古代战略家、军事家,从一个寒门弟子最终成为了一代抗金名将,十年间与金军大战数百次,几无败绩。他的一生慷概激昂,励志热血,最终却惨死小人之手,千百年来让无数人为之扼腕叹息。本书以岳飞的生平经历为纵轴,以岳飞在处事中展露的人性光辉与爱国情怀横向铺展开来,以点带面,以人带史,展现了岳飞十分精彩的一生,展现了他的高风亮节与英雄情怀,是一部真实、励志、热血的传记。
  • 致我最亲爱的他的一封信

    致我最亲爱的他的一封信

    此小说类型为书信题材,描写了一位女孩和她最喜欢的男孩子断绝来往之后的每日生活的点点滴滴。其实本小说平淡无奇,最多也只能算得上是睡前小故事而已。至于为什么会突发奇想想写这本小说呢,emmm你猜啊哈哈哈哈哈哈。最后希望大家能把不足之处告诉我,我好改进改进,下次写正经的书ouo。
  • 重生之仙医嫡女

    重生之仙医嫡女

    一朝重生,秦倾苓:我不装了!本小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打脸庶妹和渣男。等等,我好像掉入了某人的怀抱,某皇子将她揽于怀中,在耳畔响起:王妃,快来为你夫君治病。
  • 审判十字架

    审判十字架

    撒旦就藏在影子里,跟随人类前往第二个世界。
  • 万千繁星只为一人

    万千繁星只为一人

    (男强女强)听闻枭爷有了枭夫人?众人都不敢相信,直到有一天,枭夫人,出现了,众多马甲被扒出,国际排行NO1的黑客?能活死人肉白骨的神医?神秘的机械女王?等等,这哪里是一个人?这完全是个妖孽好不好?又听闻枭爷是个妻管严?上到跪榴莲,下到,被扫地出门,所有人都不敢惹这个传闻的枭夫人,太TM不是人了!
  • 才霸天下

    才霸天下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江湖纷争,正邪对立!康熙庚辰科状元杨丹枫意外涉足江湖,奇缘之下习得《鬼谷宝鉴》和惊天四剑,仗剑天涯,侠肝义胆,快意恩仇,携武林正道力抗欲一统天下的争天教,铸下不灭神话!在他成就传奇的路上,也获得了女主的倾心……
  • 我在末世的基金会

    我在末世的基金会

    Z-保护伞基金会:我们致力于保护生还者,尽量发现与捕捉新丧尸,供我们基金会进行血清研究。我们保护!我们制作!您将于加入基金会后,在这个真实的世界寻找您发现的丧尸资料,请将丧尸的珍贵资料放入Z保护伞基金会,以至于让我们剩下的幸存者了解丧尸的种类,在未来技术成熟从而研发出治疗丧尸病毒的血清。
  • 修仙大侦探

    修仙大侦探

    末世大劫,马楠莫名其妙地来到了新世界。凭借自己还算可以的头脑,破解了一桩又一桩仙界重案,声名斐然!然而,面对新世界的种种,以及旧世界的瓜葛,马楠将何去何从?
  • 温茶

    温茶

    能为我摘一株茶?风干茶叶上所带的牵挂,谁能为我沏一壶茶?让我品尝放下的执念回首。身着青衣散下墨发,洗尘迎守空身怀满清柔指发。贪恋一世温茶!-------------------洛:洛是阿温的洛,洛是阿温的家人,有彼此的地方便是家不是吗?君霄:阿茶是你,阿温亦是你,有何不同?自从你我为友,自从我爱上她,你我的关系注定了剪不断。孟瑶:这桥上过往的鬼魂都要喝一碗我这汤,说是能忘记前世,哎,其实这汤不过是你给的茶罢了。九千华:这仙、魔、妖、鬼、人五界中我唯一想念的便是你泡的茶罢了。有时候忘记是最好的,但是回忆亦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