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23300000013

第13章 记忆的碎片(1)

少年家学

我的世界曾经很大。年轻时候出洋留学,日本、美国都待过,四海为家。现在我一百零五岁,走路不灵了,不能再出门,一个人在家中,我的世界就变得很小很小。我只有一间小屋子,半张破桌子,这就是我的世界。

一九0六年我生在常州,后来全家就搬到苏州来住,苏州是我慢慢长大的地方。小时候我家的条件应该算很好的,有很多书,亲戚朋友很多是文学家,后来沈从文也成了我的连襟,那是后话。

小时候在苏州,学校里面读书、写文章都是古文,虽然当时已经在提倡白话文,可是学生写白话文是不算数的。我的读书氛围很好,学习文言文,平时看的是白话文,两方面功底都打下了。可是中学时候的老师常常给我们讲,说中国并不缺少文学家。中国为什么从一个文明古国变成一个弱国,受人家欺负呢?因为我们缺少科学,老师鼓励我们尽量去做科学工作。我的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话,很少搞文学的,这也是时代的影响。“五四”运动讲的是德先生、赛先生,讲民主与科学,可是不谈文学。不是文学没有用,而是文学不能建设新中国。

中学时代,除了规定应当看的书之外,多半时间是自己随便看书。我们那时候的教育跟现在不一样,现在的教育内容太多,压力很大,主要是因为学了苏联模式,搞专业教育。从前的学校都是学英美模式,提倡通识教育,不鼓励你做专家,而是鼓励你拥有广泛的知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良好的公民。

“通识教育”本来的英文是general education,有人翻译成“博雅教育”,我认为不好,层次拔高了。但是“通识教育”的翻译也不完善,general education还有“自由”的思想在里面,没有翻译出来。我想象中的general education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也可以说是“工具知识”。我们中学时代的说法叫“国英算”,就是学校里只有国文、英文和数学是要考试的,小学和中学要把这些工具知识学好。现在许多人有个错误的认识,以为中文或者英文学好了的人就是有学问,其实这些都是工具而已,不是“纯知识”——也就是第二个部分,在大学里要利用“工具知识”来学习“纯知识”。现在的学生苦,主要是中学时候基础知识没学好,进了大学还要补英文,苦不堪言。我中学毕业,英语已经讲得很流利了。老师怎么训练我们呢?出好多个题目,你去抽一个,给你五分钟时间准备,然后你就上台讲这个题目,训练思考和演讲的能力。

(《半张破桌,百年风流》,周有光口述,武云溥记录整理。《文史参考》二0一0年第二十四期)

坐独轮车上大学

一八七九年,圣约翰书院在上海成立,这是中国最早的新式大学。它象征着一座横跨太平洋的中美文化桥梁。在这座桥梁上,曾经往来过许多推进中美文化交流的历史人物。

一九二三年,我考上圣约翰大学。开学时候,从上海的静安寺坐独轮车到梵皇渡上学。当时的静安寺是上海租界西边的尽头,再往西去就是田野了。独轮车中间是高起的车轮,左右两边,一边坐人,一边放铺盖,吱嘎吱嘎地在崎岖不平的田埂上缓缓前进。回头一看,后面还有四五辆独轮车同样向梵皇渡前进。

独轮车跟历史博物馆里的指南车在工艺水平上相似。《宋史·舆服志》:“仁宗天圣五年(一0二七年)工部郎中燕肃始造指南车。”这离我坐独轮车上学有九百年的时间。独轮车代表古代文化,圣约翰大学代表现代文化。坐独轮车上学就是跨越九百年的文化时间奔向现代。

(《今日花开又一年》,周有光、张允和著,中国文史出版社二0一一年九月第一版)

圣约翰大学的依稀杂忆

圣约翰大学的校友对我说,“五卅惨案”(一九二五)以前的校友可能只剩你一个了,请你写点回忆吧!我的记忆急剧衰退,只留下依稀的杂忆,害怕记忆错乱,闹出笑话。勉强写下,只是姑妄言之。

一九二三年,我考入圣约翰大学。我是从静安寺坐独轮车到学校的。在路上回头看一看,后面还有四五辆独轮车向梵皇渡方向行进。土包子走进洋学堂,处处都新奇。

入学第一件事是付费注册。注册第一个手续是领取一张姓名卡片,上面用打字机打上我的姓名罗马字拼写法。校方叮嘱,一切作业和文件,都得按照这样拼写打上我的姓名。一看,这是上海话的罗马字拼音。校方不用北京话的“威妥玛”拼写法,自行规定一种上海话罗马字,全校必须遵守。学校档案都用这种字母顺序来处理。我开始看到了字母顺序的科学管理。

校园很美,建筑区之外有花园区,是从兆丰花园划过来的,也叫兆丰花园。人要衣装,佛要金装,校园要草坪和树木来装饰。校园之内,人行道以外全是绿色草坪,花园中有许多参天大树。当时这个校园,跟世界上任何幽美校园相比,绝无逊色。

在两座楼房之间,学生抄近路不顾规定,践踏草坪来去。校方因势利导,在这踏坏的一条草坪上铺上石板,使不合法的过道变成合法的过道,而且显得更加幽美。

把偌大的校园整理得如此整齐,要感谢总务长李瀚绶,他是前辈校友,管理能力使人佩服。当时大家不知道他的中文名字,只叫他O.Z.Li。他的办公室只有很少几个人,干活都招临时工来做。

校园语言用英语。一进学校,犹如到了外国,布告都用英文。课程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是外国学问,用外国的英文课本,教师大都是美国人,讲授用英语。只有中国课程如中国古文和中国历史,由中国教师讲授;中国教师自成团体,有一位领导。“五卅惨案”之前的领导是有名的教育家孟宪承先生,孟先生也是前辈校友。

古文教师是经学家钱基博先生。学生用钢笔写作业,他大骂:中国人不会用中国笔!用钢笔写的作业一概退还重写,用毛笔!学生私下嘀咕:笔还能分国籍呢!

校长卜舫济,美国人,能说一口浦东腔上海话。有一次,他用上海浦东话对学生说:你们离开房间的时候,要把电灯关掉,否则浪费电力,电厂就要发财,学校就要发穷!学生大乐!卜舫济校长亲自授课,教哲学史。枯燥乏味的课程,他教得生动活泼。我至今还记得他在课堂上的传授:尼采说,不要生气,生气是把别人的错误来责罚自己。

教师指定的课外读物,常有《大英百科全书》的条目。我原来只听说《大英百科全书》,现在第一次使用它,觉得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一位英国教师教我如何看报。他说,第一,问自己,今天哪一条新闻最重要?第二,再问自己,为什么这一条最重要?第三,还要问自己,这条新闻的背景我知道吗?不知道就去图书馆查书,首先查看《大英百科全书》。我照他的方法看报,觉得知识有所长进,同时锻炼了独立思考。我看到同学有自来水笔,那是从国外带回来的,很感羡慕。不久,上海也有出售了。我去买了一支,爱不释手。文房四宝变成文房一宝,不是异想天开吗?

我看到同学有打字机,更加稀奇,一再借来学习打字。既打英文,又打国语罗马字。由此我体会到国语罗马字的好处。我觉得书写的机械化是一件大事。汉字也能用打字机打吗?不久日本做的汉字打字机输来上海,但是使用不便。

英语之外要读一种第二外国语,我选读法语。老师是一位法国老太太,她养一头小狮子狗,上课带到课堂上,先向小狗讲许多话,叫它安定下来,不要吵闹,然后开始教学生。她教课只说法语,不说英语,开头我们听不懂,后来渐渐就听懂了。

进入二年级,学校通知学生讨论“荣誉制度”(honoursystem),这是考试无人监考的信任制度。目的是培养人格,培养道德,培养青年自己站起来做人。“荣誉制度”以课程为单位,如果同班、同课程的同学大家同意,就可以申请实行。我们经过多次讨论之后,提出了申请。同学自己去取考题,老师不来监考,的确无人作弊。

圣约翰是教会学校,但是不仅信教自由,而且思想自由。我从图书馆借来马克思的《资本论》英译本,埋头看完,没有看懂。又借来托洛茨基的《斯大林伪造历史》,英文写得很好,当时我不相信他的说法,认为他在造谣。我有两位同班同学到苏联中山大学去读书,被打成特务,长期坐水牢。一位终于回国,一位不知去向。

学校实行学分制,班级可以略有伸缩。大学一年级不分专业,二年级开始分专业,专业可以更换。每人选两个专业,一个主专业和一个副专业。专业主要分文科理科,分得极粗。学校手册上说,大学培养完备的人格、宽广的知识,在这个基础上自己去选择专业。这跟苏联方式一进大学就细分专业完全不同。

我的数学成绩比较好,教师希望我选择数学为专业,我的同学一致反对。他们说,圣约翰的长处在文科,来圣约翰而不读文科,等于放弃了极好的机会,我于是选择文科。

当时中国的大学教育不发达。圣约翰算是最大的大学,只有大学生五百人,连附属中学的中学生五百人,号称一千人,这是规模最大的学府了。据说,当时北大只有大学生二百人,杭州之江大学只有大学生八十人。规模跟今天相比,几乎小得难以相信。

圣约翰的毕业生受社会欢迎。校友很多在外交界工作,还有很多在当时英国管理的海关、邮局、银行、盐务等事业中就业。这些都是高薪工作,被骂为买办阶级。当时,薪金(薪水)和工资,含义不同,薪金是中产阶级的酬劳,工资是劳动阶级的酬劳,高低悬殊,俨然有别。现在中国青年们不懂得薪金和工资的分别了。八十年前的生活和思想跟今天大不相同,历史在曲折前进。

圣约翰出了许多名人。赫赫有名的外交家颜惠卿出身于圣约翰。有一座宿舍楼纪念他的父亲颜永京,名为“思颜堂”。顾维钧半夜私出校门被开除,后来成为大名鼎鼎的外交家,来校演讲,受到盛大欢迎。我去意大利的米兰旅游,到领事馆登记,出来的领事是我的同班同学。外交是圣约翰校友的拿手好戏。

宋子安比我高一班。星期六下午宋庆龄和宋美龄有时来校接宋子安回家,顺便到兆丰花园溜达。宋子安的一位同班同学跟宋美龄谈恋爱。他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只是一个牙齿有点歪斜,他去修正了牙齿,显得更加倜傥,真是城北徐公。不久宋美龄跟大人物结婚了。同学们见到他就说,你的牙齿修得真好呀!

名作家林语堂是校友,他长住在美国,设计一部新型的汉字机械打字机。我到他家去,他的女儿表演打字给我看。后来发明汉字的电子打字机——他的发明没有得到推广。

圣约翰的校友中有许多实业家。抗战时期,我在汉口拥挤得无法插足的民生轮船公司售票处遇到同学童少生。他问我来干吗,我说来买票去重庆。他说你跟我来,给我一张大菜间的票,还说你一家在这个小房间里挤一挤吧。这在逃难的当时,是天大的奇遇。

我的妻子张允和,她的姑夫刘凤生,跟邹韬奋同班,都是圣约翰的前辈同学。邹家穷,刘把家里给的钱分一半给邹,助邹上学。抗战前夜,他们二位、我和我妻子,多次约好在礼拜六晚上去百乐门舞厅跳舞。这是当时的高尚娱乐。我们都是埋头苦干的工作者,也要轻松一下。

圣约翰大学和中学同在一个校园,都是男校。当时还没有男女同学。另有圣玛丽亚女中,校址离开不远。每逢圣诞节,圣玛丽亚的女生来到大学校园一同做礼拜,热闹非凡。这叫作大团圆。

(《圣约翰大学〈一八七九—一九五二〉》,上海人民出版社二00九年版)

抗战八年

一九二三年,我进了上海的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读书的方式跟中学完全不一样了。我们这个学校是以英语为校园语言,学校里面什么都是英文,连门房都讲英文。教师方面只有中国文学和中国历史是中国教授,其他都是外国教授。快下课的时候,老师会告诉我们一些课外读物,常常要我们看百科全书。因为百科全书很简单,又全面、客观,作为读书的课外辅助是很好的。这个教育很有用处,可是我们国家没有这个习惯,现在学生们最多拿个字典翻一下,字典并不能告诉你其中的知识。

我的学问可以说是得益于百科全书,所以后来跟百科全书有关的工作我都愿意做。沈从文给我起外号叫“周百科”,因为我从美国回来,带了一部百科全书。在“文化大革命”当中,我一个月只有三十五块钱,没有钱了,就把这个百科全书卖掉了——卖了五百块给旧书店。我那时候穷得不得了。我还有《二十四史》,很好的版本,卖不出去。结果后来造反派要来,这些书没有地方放,《二十四史》只卖了二十四块钱。大家都穷嘛,要吃饭。

我大学毕业之后在上海工作,日本人来了。兵荒马乱的年代,读书不重要,吃饭也不重要,生命才重要。我家就逃到西南后方去避战火。这次去四川,原本以为最长也就三年回来,结果一去就是八年。

同类推荐
  • 新编历史小丛书:纳兰成德

    新编历史小丛书:纳兰成德

    本书介绍了纳兰性德的生平及艺术成就。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 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邓稼先传

    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邓稼先传

    在家人的眼里,他,一个忠厚朴实却又聪明绝顶之人,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他,一个默默无闻却又是绝佳的科研领军之人,戈壁的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他是党最忠心的儿子,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国难当前,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他面对重重困难,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站在选择面前,他毫不犹豫,用他的话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 毛泽东瞩目的现代名流

    毛泽东瞩目的现代名流

    毛泽东是伟人,是政治家,也是读书人。作为伟人的毛泽东,他在书海中畅游,汲取前人的智慧,形成自己的识见和思想,凸现出人格力量和精神力量。作为政治家的毛泽东,他有繁忙的党务、政务,读书不可能没有选择,不可能没有倾向。作为读书人的毛泽东,他又确有读书人的本色和癖好,表现出与一般政治家的不同。
  • 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

    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

    本书是宋以朗围绕其父宋淇的一部传记。宋淇(1919—1996),笔名林以亮等,文艺评论家和翻译家,在文学批评、红学研究、翻译、电影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与张爱玲、钱锺书、傅雷、吴兴华、夏志清等有深交,长期以朋友身份担任张爱玲的文学经纪人和顾问,张爱玲去世前将遗物(包括遗稿)交给宋淇、邝文美夫妇保管。作者在私家资料、家族记忆和公开资料的基础上完成本书的叙述,书中涉及的大量细节不仅还原了宋淇的一生,披露了那一代文化人的相知相惜,破解了不少疑团和误解,也构建了一部“细节文化史”,使读者可以看到20世纪华语文学、翻译、电影和大时代的一个侧影。
  • 聆听中诗从书-格萨尔王传

    聆听中诗从书-格萨尔王传

    《聆听史诗丛书:格萨尔王传》反映了新时期中国《格萨尔》事业发展的历史进行,使《格萨尔》这部古老的史诗,焕发艺术青春,以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从雪山环绕的青藏高原,走向全中国,走向世界。
热门推荐
  • 青马白风

    青马白风

    西山衔日,彩云多变幻,剑气纵横。旧恨新仇堆叠起,不改一世豪情。剑意如斯,剑势如虹,白马斩秋风。高楼回望,一片姹紫嫣红。伊人泛舟远去,水月相隔,空留旧笛声。孰侠孰义孰仇怨,孰弄手足纷争。把酒祭月,开怀共饮,往事一笑中。故地重游,又见绿柳青青。
  • 元杂剧本体论

    元杂剧本体论

    本著作是一部关于中国戏曲发生、发展、形成、成熟以及元杂剧演出体制、脚色扮演、唱腔声律等方面的专论,通过对元杂剧的发生、发展、生成以及体制、音律、演出等方面的论述,旨在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通过对元杂剧文化与艺术的重新思考,揭示元杂剧艺术及传统文化的内涵,希望能为古代戏曲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并能够成为古典文学、古典音乐爱好者与研究者的参考书目,同时也希望能为广大爱好者与研究者提出一些新的研究空间与思路,从而达到对传统戏曲文化有一个比较深刻与全面的认识
  • 千里云溪不尽相思

    千里云溪不尽相思

    初见,她是冥海结界的守护仙子,而他是满身狼狈的魔界圣主,于她而言,相识却也不识;再见之时,她已是受尽宠爱的世家贵女,而他是沾满鲜血的无情王爷,于他而言,深爱却也难爱;九天之上,神魔大战,转世的她,落寞的他。前世的因,注定今生的果,在人间,又是一曲恋歌。
  • 却温柔

    却温柔

    当时山间惊鸿一瞥,林因年龄尚小,只觉得这姐姐姿容竟比花儿还要娇艳。第二次再见,她蔫儿蔫儿的卧在榻上,林因连头都未敢抬起。阿羽倒是没成想,当年山上的小包子,现如今长成了翩翩少年郎。“我总觉得我似在哪里见过你一般。”“或许是见过,姑娘大概又忘了罢。”
  • 黑夜幽魂

    黑夜幽魂

    上古蚩尤为夺取九州而打造三十三柄上古杀器,杀器拥有者必须经受住煞气的考验,自古以来,拥有杀器之人若互相为敌,必会因杀器影响而战斗至死方休。而今大秦腐败不堪,赵高夺取政权导致民不聊生,故有志者召集拥有上古杀器之人成立一代天行罚的杀手组织,名曰黑夜幽魂——若上天不愿制裁这些邪恶,那就由我们来执行。
  • 无心诀之翩若惊鸿

    无心诀之翩若惊鸿

    很多时候我们身不由已,很多时候我们一场情绪波动,就是江湖的一场血雨腥风。我们都在江湖这个圈圈里,这个圈圈里的人很是奇怪,都喜欢给自己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以区别各自的小圈圈。在自以为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后,便开始排斥其它小圈圈的人,无所谓好坏,无所谓正邪,只关利益。这个圈圈里,坏的能变成好的,正的能变成邪的,只待一段快意恩仇,毁誉乾坤,再说明日。
  • 龙妖先知

    龙妖先知

    相传每千年,人族就会诞生一位先知带领人类走向新的篇章又是千年之际我来了可是我咋是一条四脚蛇还被先知的女将团抓住了有点慌U?U
  • 能力猎人

    能力猎人

    自从那该死的“能力”在实验室中被发现后,整个世界都为之颠覆,无数霸权开始没落,又有数不清的新势力在混乱之中崛起。问题是,谁才是下一个ruletheworld的人?
  • 换我来暖哭他

    换我来暖哭他

    星禾高中的人沸腾了新来的转学生居然调戏他们陆大佬?没错没错,是真的调戏…额…等等啊嘞,这画风是不是有哪里不太对劲的样子,不是应该上演一副女流氓调戏不良妇男的戏码吗,看着两人手牵手的美好画面,星禾的学生内流满面阿内个,曾经说过不喜欢女人这种麻烦生物的陆大佬,您的脸不疼吗?
  • 狂妃天下

    狂妃天下

    据说,蓝家之女蓝璃月其丑无比,花痴废物。欧擦,你丫的眼睛没问题吧?看看眼前这清艳脱俗、姿容绝代的姑娘,怎么可能与其丑无比挂钩?据说,蓝家之女蓝璃月草包无能,胸无点墨。尼玛,谁说的?草包无能能写出这么好的诗?胸无点墨能做出这等绝世之作?(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