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34600000032

第32章 入沪遂成儿科泰斗,誉满中国当代医林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六月十八日,董廷瑶出世,为董氏儿科的第四代传人。那一年,董水樵与他的妻子均46岁。

董廷瑶,家中排行最小,且是独子,作为父母的,虽钟爱有加,但教督也严。

宣统元年(1909),董廷瑶7岁(以虚岁计数,下同),董水樵即聘请了当地秀才作为启蒙老师,教读“三百千”。

1917年,董廷瑶15岁,开始读经学医,董水樵亲自督教。也就在这一年,因为“父母抱孙心切”,董廷瑶娶妻结婚,翌年生育一子,即董维和。

因喜得长孙,长期因长子夭折而深为悲伤的董水樵,长舒了一口气。

董廷瑶在《我的一生》中回忆:“父母是晚年育我……1岁时,11岁的兄长患急性痢疾不治而夭殇……想想,当时父母的心情是何等伤感,既悲且忧,不可言喻。悲的是已死长子,忧的是初生的我能否成长,前途渺茫,确是难过……此时,能获三代见面,自然庆幸。尤以家境温饱,可享天伦之乐了。”

虽然经历了结婚、生子这样的人生大事,先后成了丈夫、父亲,董廷瑶却一如既往、专心致志地读书、学医,很少顾及他事,但董水樵的训教却更严厉了。真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在董水樵的严格教导下,16岁那年,董廷瑶便开始随父临症侍诊,直接面对病人进行望闻问切,等同于如今的临床见习或实习。由于精读了《素问》《灵枢》《伤寒杂病论》与汉、唐方书等经典医籍,也广泛学习钻研了各家之说,更有董水樵的亲自训导,有时还随父遍访名医,博采众长,董廷瑶的医术进步神速。

真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20年正月,董水樵积劳成疾,因肺炎突发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63岁。顿时,如同天塌下来一般,董廷瑶悲痛欲绝……

那年董廷瑶18岁,出道不久,医名远不如董水樵响亮,医术也与董水樵有较大差距,正需要继续钻研医学理论,还聘请了一名博学的举人为古文教师。但是,传承遗志、义无反顾,18岁的董廷瑶毅然撑起了董氏儿科这一份家业,循着董水樵的脚印,步履维艰……

“安分守己,兢兢业业,善待母亲,教育儿子,过相安无事的太平日子。”这就是未来的儿科医学泰斗董廷瑶,在那一段时间里,曾经有过的非常真实的想法。

然而,谁又能料想到,3年后,1923年3月,董廷瑶突然遭遇了一伙土匪的绑架。被劫持到奉化,藏匿在深山,整整10日,最终以8500元银洋赎回。

董廷瑶遭受到绑架,董家跳全村人心惶惶,传说沸沸扬扬。董廷瑶一家更是鸡犬不宁,特别是董廷瑶的母亲,烧香拜佛、求神许愿、拆字算命,无所不用。董廷瑶脱险归来,举家庆幸,全村高兴,但是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阴影,尤其是董廷瑶的母亲,她认为,在农村居住终究不如城里安全。

于是,过不多久,董廷瑶全家搬离了董家跳,进宁波城内定居。诚然,进城定居系董母主张,但毕竟难舍故土,不久,董母又回到董家跳居住。

对于董廷瑶遭遇绑架一事,90余年后的今天,董家跳80岁以上的人因上代的传说还大多知晓,有的还能说个八九不离十。

据说,那时候的鄞地,绑架尚属罕事,何况被绑架的是董水樵的儿子、董氏儿科的掌门人,一下子轰动了鄞东南。在宁波定居下来之后,董廷瑶又撰写了《匪窟十日记》,刊登在《时事公报》上,连载了15天,这一来,鄞县城乡乃至整个甬地全轰动了。

不知道董廷瑶的,知晓了董廷瑶是鄞地儿科名医、董水樵之后;不知道董廷瑶去了宁波的,也知晓了董廷瑶在宁波城内崔衙前(今东门口天一广场东侧)坐堂。

自然,董廷瑶所依凭的是扎实的基础理论、精湛的诊疗技术,但也无可否认,传闻发挥了广告作用,锦上添花,促使董廷瑶一进城就站稳了脚跟,求诊者络绎不绝,门庭若市。

父逝、绑架这接踵而至的两起大事,使董廷瑶深深地感受到人生的祸福无常与生命的脆弱。他也因此常常联想到自己的体格,如同父亲,因肺痨所致显得孱弱;联想到自己每天所面对的因病痛而啼叫不止的更为孱弱的小生命,一来到人世,就开始经历生与死的考验;联想到自己既无拳术也无气功,忍气吞声,听凭绑匪摆布……董廷瑶痛恨之极,恨病魔冷酷无情,恨绑匪凶狠毒辣,恨自己孱弱无能,恨冥冥之中存在着的命运之神的不公正!

身为医生,董廷瑶自然不甘心自己的生命之火如同自己的父亲,在63岁就熄灭,他要活他个100岁!董廷瑶也不忍心一朵朵蓓蕾初现的生命之花,听凭病魔摧残,最后如同他那11岁的长兄那样黯然枯萎,他要尽己之力、以己之能,升起熊熊烈火,盛开灿烂之花……

从那个时候起,董廷瑶就抖擞精神,一边运用药物、运动等方法调养自己的身体,一边重温经典医籍挖掘家学精髓,并以“幼幼庐”作为堂名,铁下心来发展董氏儿科。

1925年3月15日,董廷瑶在《时事公报》上刊登了《董廷瑶医寓启事》,说:“启者本医生,原址寄寓于崔衙前涵生钱庄内,因医室太小,就诊者颇多,不敷应用,已自阴历一月二十二日起,迁移至本街六十四号弄内,在王美染坊隔壁,即商业联合会旧址。本医生受江东济生分会委托,如病者持有该会施医券来诊,一概免费。”

1925年阴历一月二十二日,即同年的阳历2月24日,距董廷瑶进城不足两年。

不足两年时间,就“因医室太小,就诊者颇多,不敷应用”了,进城之后,董廷瑶儿科业务的发展速度由此可见一斑。

翌年,由范文虎弟子吴涵秋发起,董廷瑶偕同包熊飞、万鸿昌、李宁伯、姚和清、王宇高等共同参与了鄞县中医公会的重建。在重建的鄞县中医公会内,董廷瑶担任了执行委员、常务委员之职——其事在《鄞县中医公会会刊》等相关资料中均有记录,但有人以为,这一年,董廷瑶不在宁波而在董家跳,因为,是年(1926)4月12日,董廷瑶在《时事公报》上登载了《董廷瑶离甬启事》。

《董廷瑶离甬启事》这么说:“窃廷瑶自来甬悬壶三年,于兹有历年心得之术,得社会深仰之……老母在乡……不愿来甬受养……且兼乡间乏医,偶有疾苦,束手无策……有此种种不得已之原因,只得重行下乡(回家)……”

因无确考,笔者以为,《时事公报》登载《董廷瑶离甬启事》虽是事实,但并不说明董廷瑶真的离开宁波,重返董家跳执业了,只能说明董廷瑶甚孝,那时候曾经有过“重返故里执业,在家好好侍奉高堂老母”的想法,或者也曾去了董家跳,或许还小住了一段时间,而后又由于一些因素的促成依然回宁波,在城内行医。

1928年,为倡导强身健体风气,董廷瑶偕同城区名医吴涵秋、钟一桂、徐道仁等在江北青年会集资筹建“技击社”,开展武术气功培训。第二年,该“技击社”为官方接管,改称“鄞县国术馆”,教授十二路潭腿、功力拳、战拳、节拳、黑虎拳、十字战、脱战、合战、达摩拳、棋盘大刀等,并增设技击摔跤班,持续12届,直至宁波城区沦陷止。

1929年2月23日,是我国中医发展史上一个难以忘却的日子。那一天,南京国民政府卫生部召开了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会议,有人先后提出了《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统一医士记载办法》《制定中医登记年限》《拟请规定限制中医生及中药材之办法案》共四项提案,史称“废止中医案”。提案一出,舆论哗然。全国各省、县中医协会纷纷推派代表去上海参加全国中医药团体代表大会。鄞县(宁波)医药界以团体名义参加大会的有中医协会、药铺店员工会、药业公会、药店业公会和药行号工会,董廷瑶偕同王宇高、吴涵秋等作为代表赴上海出席大会。大会推选代表奔赴南京,向当局请愿,据理力争。最后,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国民政府不得不撤销了这些提案。

此后,抗日战争爆发,宁波城区也屡遭日寇轰炸,为避战乱,董廷瑶于1938年6月携家眷去了上海。

回忆在宁波城内行医经历,董廷瑶在《我的一生》中这么说:“城居自非易事,若开业行医,既无基础,又因年轻,欲取信于人,不是唾手可得。环观名流,定有专长,自思只有业务精通,以及灵效的技艺,才能近悦远来。遗训告诫,中医之道,渊源深奥,含有哲理,妙语通神,随证变化,既要博采众长,又不泥古执法,最重要的在于临床实践,摸索规律和病机转化,即验方土方,亦可择要选用。我的素志,就是抱着这样道理,作为行医的自我要求。实践证明,确是至理名言,古人诚不我欺也。我到二十七八岁时,医名已躁,门庭若市……”

初入上海,董廷瑶暂时安身在租界内,打算战事结束后重返宁波。谁知,上海人中宁波人比比皆是,董廷瑶来上海的消息迅速传开,很快,医疗业务如同在宁波那样繁忙起来,身不由己的董廷瑶,竟一下子融入了上海大码头。

从历史角度看,凡宁波人,只要融入了大上海,就意味着成功,至少是进步的体现。实际上,宁波人融入大上海的现成例子也多。据1930年出版的《海上名人传》记述,100位海上名人中,寓居上海的宁波人有19名,竟占了近五分之一。自然,董廷瑶还不在这19名之列,因为才刚刚融入,尚待努力创造自己的业绩。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是年,董廷瑶母亲在董家跳去世,享年92岁。

1951年,董廷瑶出面,组织发动了20余名中西医从业人员,共同投资创办了上海市新成区第二联合诊所,自任副所长。

因为有董廷瑶这样的名医通力协办,该联合诊所业务能力超强,病人信任度高,社会盛誉也高,自给自足有余。

1958年12月,因气候反常,连连大雪,上海市城区麻疹大流行,疹多不透,毒向内陷,且迅速并发肺炎或脑炎,死亡率之高为历年罕见。为了做好防治工作,上海市卫生局作出决定:调董廷瑶去江宁路的新成区大公医院,负责麻疹危重病人中医中药方面的抢救工作。

这一去,董廷瑶就一头扎进病房,不分昼夜地抢救病人,并以“推理论病”的办法深入钻研,得出了“此乃血分瘀阻,毒不外泄,危症由此造成”的结论。随之,采用解毒活血方药,力促麻疹明透,毒泄热和,使麻疹病人的死亡率由大流行初的10%以上降低到零。1959年3月,抢救工作结束,经总结统计与对比,董廷瑶负责的这一部分麻疹病人死亡率低至3%,为整个上海市最低,获得了市卫生局的表彰。由于儿科医技超群,临床成效卓著,同年5月董廷瑶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传染病大会。

也就是在1959年,上海市晋升首批主任医师,董廷瑶名列其中。是年开始,已经担任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的董廷瑶,儿科诊疗业务之忙名闻全上海。

“文化大革命”期间,董廷瑶因为家庭成分是地主,自身是反动学术权威“臭老九”。加上新中国成立前,其母90诞辰时,曾在董氏宗祠高悬过蒋介石亲笔所写匾额;新中国成立后,以治病为名,与“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勾勾搭搭等等“罪恶”,少不了受折腾与折磨,整整10年。

有那么几次,董廷瑶连死的念头都有过。不过,一想到死,董廷瑶免不了想起11岁就夭折的长兄、53岁病死的长子维和、1920年63岁病逝的父亲和解放那年去世的92岁母亲。随之,脑海中也会出现21岁那年被匪徒绑架的旧事,以及每天都有所见的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病儿……他也想,若如长兄那样夭折就不知人生为何物,若如维和那样早逝自然没有了这些折腾与折磨,也就不会出现1959年麻疹病人死亡率由10%以上降低到零这样的事……10%该是多少个鲜活的小生命呢?如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救治,其中的大部分很有可能如同长兄那样夭折……那一年还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传染病大会呢……那一年,要是死于劫匪之手,更没有了之后的五六十年时间……如此惊险、随时都可能终结生命的日子,非人的生活,却没有死的念头,全然是生的欲望……生,也就是这么一次,生命只有一次,且去而不返,即使像母亲那样活到92岁,也不过再短短的30年,60余年时间也弹指一挥间……每每想到这里,一切随之豁然。

因而在这整整10年中,董廷瑶虽然每天感受到活着之沉重,但时刻领悟着生命之宝贵。董廷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职业与病人,尽管内心激荡如潮,表面却似死水一潭,任凭折腾与折磨,坦然面对,不但没有被击倒,反而更为精神。其后,随着生命的回归、生活的回归,整整10年时间的压抑、积聚起来的生命之火如红日喷薄而出——年逾古稀的董廷瑶青春再现!不但坚持着一步步地向上登攀,登上了一生事业的顶峰,而且如愿以偿,达百岁高龄。

1977年,董廷瑶当选为上海市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委员。从那时候开始,董廷瑶汇集以前在各地各杂志上陆续发表的50余篇论文,如《名老中医医话》《名中医谈保健》《名医特色经验精华》《董氏儿科经验简介》等等,编撰儿科专著《幼科刍言》。

1981年董廷瑶担任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长、上海市中医医院顾问、《上海中医药杂志》编委会顾问。

1983年8月,《幼科刍言》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共30万言。这一年,董廷瑶81岁。

《幼科刍言》,分为概论、治疗经验、医案、医论、医话,并附内科医案医论等,均是董廷瑶日常诊治中有所感悟的精华内容。书中所记述的儿科医案百余例、内科医案60余例,均是董氏学术思想和学术经验在临床实践中的直接体现。该书结构简洁,论述精辟,法理具备,方药齐全,时人评价“是中医临床医生学习借鉴老一辈中医大家的重要参考读物”,并获上海中医药研究院科研成果二等奖。

1984年,中央卫生部拍摄《杏林春暖》的电影,在上海,列入拍摄对象的老中医共14名:张伯臾、张赞臣、董廷瑶、顾伯华、朱春霆、徐仲才、姜春华、陆南山、闻茂康、陈苏生、施维智、刘树农、沈六吉、唐吉父。董廷瑶名列前三。

1990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又出版了董廷瑶的另一专著《幼科撷要》,该书获1993年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1年,董廷瑶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6年,上海市卫生局为董廷瑶制作《儿科泰斗——记中医专家董廷瑶教授传记》纪录片,于1997年6月18日董廷瑶95岁寿辰之际,在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举行首播式,以志其业。

董廷瑶从事中医儿科80余年,经手病人上百万名,形成了明理、识病、辨证、求因、立法、选方、配伍、适量、知度“九要”理论体系。其主要意思是,医者务必掌握生理病理、脉舌之理、方药之理,明理方能识病,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诊治规律,为诊治各类疾病提供思路;辨证求因是关键,通过四诊,从外到内,见证推理,以常衡度,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立法选方配伍,丝丝入扣,对症下药,才能每获良效。与此同时,总结小儿用药经验,形成了小儿临床用药“六字诀”,一是“轻”,处方应轻,药量应轻,以应小儿特点;二是“巧”,治病寻索巧思,明其病因,用药巧妙;三是“简”,用药切忌芜杂,分散药力,影响疗效;四是“活”,见微知著,病变药变,稳操胜券;五是“廉”,不滥施昂贵之品,虽病家初多疑之,但终则奇之;六是“效”,非唾手可得,须谙于医理,娴于实践,更须有仁者之心,灵变之术。

董廷瑶提出,病虽然发生于内,但必然显形于外,医者可以从外而察知其内之着落,所以对于临床应诊,应以望诊为重。一是望形神动态,以获整体印象;二是望面色舌苔,兼视涕痰二便,以辨阴阳寒热虚实;三是分部面诊、山根色诊和望舌质苔色——此“二诊一望”,董廷瑶不但看重,而且有精深造诣。

80余年的从医经历原本就具有说服力,积累起来的临床经验、心得体会,点点滴滴,集腋成裘,毫无疑问是经典。既融入了董氏儿科世代相传的精髓,丰富了董氏儿科的诊疗特色,也向后世中医儿科医生提供了临床实践的经验,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

如立法遣药顾护脾胃。这是董氏儿科特色,也是董廷瑶临证中的一大特点。董廷瑶认为,小儿幼芽嫩质,稚阴稚阳;百病以胃气为本,先天强者不可恃,先天弱者毋庸过忧,适当调摄脾胃,使后天化源充分,亦能转弱为强,诊治之间尚须刻刻顾护胃气,一见不足,及时救护,选方用药时存养胃护津之意;习用山药、扁豆、石斛、花粉等气味甘淡之品,深合脾胃之性,参入陈皮、佛手,润燥互济,和中悦胃,扶虚培本,祛病强身,效果显著。

如善于化裁活用经方。擅长于仲景方的运用,是董廷瑶临证中的又一大特点。急性热病投白虎汤、承气汤,立挽危重;暴泻、重症肺炎导致阳虚欲脱,急以四逆汤、参附汤抢救,每每能得心应手;急性肾炎习惯用越婢汤、防己黄芪汤;泄泻善用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五芩散之类……其中,尤其是对桂枝汤之变化运用,独具见解,不局限于太阳表虚之证,内伤杂病亦常用桂枝汤这一类方剂。如常见的小儿厌食,董廷瑶以桂枝汤加味作为基本调燮方,因为桂枝汤能调和营卫气血,促进脾胃运纳之力,使气血和,脾胃苏,而思食,获效显著。

如对小儿热病诊治,董延瑶既从伤寒六经分辨,又自温病三焦论治,融会贯通。他识病有定法,疗疾有主方,认为外感高热,邪自外入,初起邪在浅表,强调祛邪安正,择途逐盗,宗经旨“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下者引而竭之”给病邪以出路。救治麻疹、乙脑、肺炎、高热惊厥等热病急症,以发汗、攻下、利尿、涌吐,甚而用发疹布痧和痘疹引浆等办法给邪毒以出路。如麻疹逆证两颧青白,辨为气血郁滞,创用解毒活血法,血活疹透,使之迅速化险为夷,转危为安。董廷瑶就是运用这一救治办法,挽救患儿,促使麻疹的死亡率降低至零,为中医抢救麻疹重症做出了重大贡献。

又如小儿腺病毒肺炎,好发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冬、春两季发病率高,起病急骤,高热持续不退,抗生素不起作用。董廷瑶在家方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所得,创制了“熊麝散”,用来救治小儿腺病毒肺炎,获得成功,使中医救治热病重症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西医认为治属棘手,我们自制“熊麝散”,一剂热和,三剂热净而愈。对于自制的“熊麝散”,董廷瑶曾经这么自豪地介绍。

80余年的临床探索,形成的学术思想体现在“推理论病”与“推理论治”上。《董氏儿科》封面上赫然写道:所谓“推理论病”,就是根据天、地、人、外界、自然和身体内在的因素,来分辨致病的真正原因;所谓“推理论治”,就是在辨别致病原因的基础上,明确疾病发生的机理,然后得出治疗的原则。董廷瑶辨证识病得出的小儿发病与治疗规律,独树一帜;对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重危疾病的诊治,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集成前提下的创新,其临证重点、用药特点、治疗办法与操作手法,显然是绝活。

婴儿吐乳症,这是儿科常见病。患儿自出生后即频频吐乳,一日数次,喂乳后烦躁不宁,时时转颈开腿。既有喂后即刻就吐,也有在喂后半至1小时左右自吐,量多的呈喷射状,吐后患儿安静下来,仍然可以再次喂乳。有的婴儿,吐乳长达数月不愈,生长所需营养无法正常吸收。临床多见之于寒热失调、食积、喂养不当等,运用中西药治疗,疗效均不理想。董廷瑶却有其独特的家传见解与治法。

董廷瑶认为,吐乳顽症,频作不已,喷吐量多,与“火丁”有关。火丁又称“蒂丁”,系指“腭垂”(亦称悬雍垂),对面的会厌软骨,其受浊邪火热熏蒸,或因秽浊之气循经而上,滋生突起如丁,咽喉不适而致反射性呕吐,此为吐乳反复不愈之缘由。饮服汤药也随饮随吐,故而治疗的关键在于火丁。火丁平复,婴儿吐乳症也愈。董廷瑶所采用的,是独特的家传“董氏火丁按压法”,治疗效果显著。其方法是,医者先以食指清洗消毒后,在指头上蘸以少量冰硼散,快速按压在患婴舌根部的火丁上,旋即退出,按压后1个半小时内不可进乳。每隔一日按压1次,按压3次为1疗程,如果依然未愈可再加1个疗程。根据临床统计显示,“火丁按压法”的疗效高达95%左右。有患儿,仅仅按压1次,吐乳症就治愈了,经随访,长期疗效巩固;就是长期顽吐的,仅仅按压1次,若治愈了也不再复发。

董廷瑶的“火丁按压法”,无需服药或手术,因而既无创伤也无副作用,并能及时止吐以保证营养供给,有利于婴儿健康成长。这一治疗办法,经动物实验,证实其手法机理之后,获1994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科委科技成果三等奖。

小儿厌食症,如今临床上也多见。多数是出自家长对子女的溺爱,喂养不当,甚至随意进补,久而久之,阻碍了摄纳,反而引发食欲不振、不食。因为食欲不振、不食,则强喂、多喂,越喂胃越呆,有的还施加压力如打骂,致使小儿精神紧张,功能紊乱,形体更弱,腠虚多汗,面色不华。这一类患儿,大多数舌净苔少,腹软无积,大便多秘,且容易感冒,时常发热。董廷瑶说,凡此种种都因食养不当、营养过剩、脾胃失调之故,此症既无积可消,又胃不受补。

对此,董廷瑶以“脾胃主一身之营卫,营卫主一身之气血”的理论进行分析,认为此病是由于脾胃不和而导致营卫失调,需要采用鼓舞营卫的方法来振奋胃气,给予桂枝汤加味治疗,服药数剂,就能营卫和、胃纳开,收获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观察中,董廷瑶还发现,桂枝汤实际上为体质改善剂、强壮剂、神经安定剂,或者是里虚里寒、中焦化源不足、潜在虚质的调节剂。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促醒胃气,使之思食。

此即董廷瑶的“倒治法”。

小儿疳积,董廷瑶有具传奇色彩的董氏治疳经验三方。甲方的组成是煨三棱、煨莪术、炙蟾皮、炒青皮、陈皮、广木香、醋炒五谷虫、胡连、佛手柑、焦山楂、炒莱菔子,适应证是疳积已成,毛发枯萎,口气臭浊,饮食异常,针挑四缝穴有黏液可见,腹部膨硬而形体尚实者,以消为主;乙方的组成是米炒党参、土炒白术、茯芩、清甘草、陈皮、炒青皮、醋炒五谷虫、煨三棱、煨莪术、炒神曲,适应证是疳证而体质较弱,或服甲方后疳积渐化而现脾虚患儿,为半补半消之剂;丙方的组成是米炒党参、土炒白术、茯芩、清甘草,适应证是疳病渐趋恢复,苔化薄润,胃气已动,以调补为主,参以少量消导之品。

上述经验三方,辨证分型治疗。每方用水煎两剂,分次饮服。在灵活运用经验三方基础上,董廷瑶还因人因病制宜,配合以针刺四缝穴,使之液出,以调整三焦气机。

针刺四缝穴,既是一项重要的辅助疗法,也能作为疳证与一般厌食症的鉴别诊断手段,经应用,能取得良好效果。此法,不但特色独具,而且屡获显效,在同行中享有盛誉。

小儿肠套叠,为临床常见急腹症,多见于两周岁以内的小儿。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肠蠕动失去正常节律性,肠环肌发生持续性局部痉挛,肠近端剧烈蠕动,从而将痉挛的肠段推入远端肠腔内,其发生的常见原因是小儿特殊的解剖特点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肠蠕动紊乱、病毒感染、蛔虫感染等等,套入部分肠段久则坏死,危及生命。急性发作时,常在X光下以空气或钡剂加压灌肠,使之复位,但不少患儿仍会经常发作,甚至上午复位,下午又发,也有复发10余次之多者,若用手术治疗,病家常不愿接受。对此,董廷瑶根据病儿腹痛阵发、痛而拒按、面色晦暗、舌质带青的症状,进行推理分析后,归纳在“络瘀腹痛”范畴。

立足中医角度,董廷瑶认为,小儿肠套叠的形成,多因水寒气血瘀滞于肠之络脉,阻其传导之机,气滞血瘀局部痹阻不通而引起。由于局部肠壁血络日久未通,血气不至,故复位后常又复套入,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充气复位常是徒劳的,不得已而手术更会影响患儿身体健康,因而提出了“活血利气治疗大法”,以王清任少腹逐瘀汤为主,根据具体情况加减化裁、灵活运用。

对于“活血利气治疗大法”,董廷瑶在《我的一生》中这么说:“小儿肠套叠,反复发作,病家惮于手术,求治于我,我们据理论病,此乃局部肠腔血分瘀阻所致,创用活血利气之法,使血活瘀散,肠腔复位,并能彻底根除而不再发。”

小儿肠麻痹,多因肠炎泄泻严重而出现。症见全腹膨胀,叩之中空,食入即吐,饮水也吐,呼吸急促,便秘或欲便不畅、次多量少,腹痛阵作。现代医学认为,肠麻痹是由于肠管植物神经系统调节紊乱,肠平滑肌动力低下,造成肠腔内气液积滞,肠管扩张,进而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的一种小儿常见急症,多见于严重肺炎、消化不良、败血症、中毒性痢疾以及腹部手术之后,若不及时救治,迅即导致中毒性休克危及生命。

董廷瑶从中医角度指出,小儿肠麻痹的病机为久泄脾惫,中焦窒滞,气机升降失职,故气阻于下而大便不畅、次多量少,胃气上逆而呕吐吸促。治疗当温脾调气,复其升降。汤剂可用附桂理中汤加木香、砂仁。如果患儿胃不受药,药入即吐,应另觅途径,给予外敷之法为主以挽危急。

董廷瑶所用的外敷之法,主要是他自创的外敷药“温脐散”。

“温脐散”,敷脐即能转矢气,转危为安,疗效奇特。其药物的组成是公丁香1.5克、肉桂1.5克、麝香0.15克,用法是将上述药共研细末,用熟鸡蛋去壳,对剖去黄,纳药末于半个蛋白凹处,覆敷脐上,外扎纱布。敷药两小时后即可闻肠鸣蠕动,矢气频转,然后大便通下,腹部柔软,吐止气平,精神安定,此后或再以汤药调治。倘若敷药后未得转气,可再敷一次。

凡临证,董廷瑶常备温脐散,以便随时取用。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董廷瑶的行医座右铭。他的办公桌玻璃板下也压着一幅字:要名要利,自寻烦恼,养心养性,永葆安康。

因为在抚养、教育甚至于想起自己的下一代与下下一代的时候,董廷瑶也时常想起其他的、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他人家的下一代,尤其是患病的下一代,所以他医术精、医心慈、医风正。

因为一生淡泊名利,知足常乐,心平气和,加上知医,所以年轻时曾患痨病、形体瘦弱咯血、自虑不得永年的董廷瑶得以长命百岁!

《上海年鉴2003》第四十七章《人物》第二节,有一个条目如此记述:出生于中医世家的董廷瑶,20多岁时就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蜚声甬城,1937年来沪开业又名扬沪上。是当时宁波和上海两地的名医。他把毕生的精力和智慧都交给中医事业,为中医药振兴和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做出杰出贡献。1990年,董廷瑶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遴选为全国首批500名名中医之一。经他治疗的患儿达百万人次之多。他还开办上海市中医研究班,前后5届,培养了众多高层次的中医人才。曾6次获得部、局级中医药科技进步奖,并撰写《幼科刍言》《幼科撷要》等专著和大量学术论文,被誉为中国中医儿科泰斗。他是全国知名老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顾问、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名誉馆长。晚年,还将积蓄的10万元捐给农工民主党市委,设立董廷瑶中医药奖励基金。

2002年2月28日,董廷瑶与世长辞,享年100岁。

董廷瑶有儿女5人,长子维和,次子中和,女儿咏和,四子纯康,五子纯敏。其中,3人从医,或西医儿科,或放射专业,而真正承其业者唯长子维和。

同类推荐
  • 孙中山全传

    孙中山全传

    本书以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以及他们的奇闻轶事贯穿始终,从一个崭新的历史角度勾勒出了民国时期各种人物的众生百态。既而,使读者们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和发觉那个动荡的年代的社会现实,同时也能从微观角度去分析风云变幻的社会本质。本书分别详细的介绍了袁世凯、阎锡山、张作霖、毛人凤、黄金荣、孙中山、蒋介石等等一系列民国历史人物,再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变局,于是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混乱中闪亮登场。无论在历史角度或者人物刻画方面,本书都做到了言辞鲜明,语意深远,从而引导人们去了解和认识一个逝去不久的风云年代。
  • 刘更新传奇

    刘更新传奇

    他就是村里的首富——东家刘继基。刘继基恪守耕读传家的古训,小时上过私塾,不但背诵过《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启蒙书籍,且读过成担子的经史子集,年少时考过两次,未能进学,也就死了读书求仕的心。从此一门心思下田劳作,犁耙锄刨,扬场放磙样样在行。他深谙“创业好比针挑土,败业如同水推沙”的至理名言,节衣缩食,不畏艰辛。家业日盛,仍不丢农事,经常下田劳动。衣着打扮,也和种田人没有两样。他精打细算,辛勤俭朴,不沾吃喝嫖赌抽的恶习,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终于使父辈留下的殷实家业,在他手上日益发达,成为有好田二百亩,房舍数十间,五六头驴骡的大户人家......
  • 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孙家栋传

    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孙家栋传

    孙家栋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50余年的发展历程,他见证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孙家栋时代开创中国卫星事业新篇章、开启空间事业新纪元,至今传奇仍在继续,88岁高龄的孙家栋,仍奔波在航天工程和人才培养的第一线。孙家栋的人生历程,是航天人发扬伟大航天精神的缩影。本书以孙家栋的人生历程为线索,重点描写了从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各类应用卫星太空遨游,中国航天走入国际市场,“嫦娥”探测卫星奔月之旅,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群星普照的辉煌成就。
  • 达·芬奇

    达·芬奇

    著名学者培根说:“用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励我们每个人,远胜于一切教育。”的确,崇拜伟人、模仿英雄是每个人的天性,人们天生就是伟人的追星族。我们每个人在追星的过程中,带着崇敬与激情沿着伟人的成长轨迹,陶冶心灵,胸中便会油然升腾起一股发自心底的潜力,一股奋起追求的冲动,去寻找人生的标杆。那种潜移默化的无形力量,会激励我们向往崇高的人生境界,获得人生的成功。
  • 康熙传

    康熙传

    康熙是封建统治后期最为英明神勇的帝王,也是奠定了清朝几百年基础的最核心人物。本书描述了他的功绩、情感、遭遇、谋略、经历。
热门推荐
  • 异常收容清单

    异常收容清单

    徐肖明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可在突然获得异常收容系统的同一天误入异常世界。在系统的帮助下,在一场场错综复杂的异常事件中求生,收容一件件神秘而危险的异常物品,最终拯救身边的人们,让一切尽可能靠近最好的结局。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个系统有点皮啊。——怎么在保留外挂的情况下卸载这个皮得不行的系统?在线等,挺急。……致敬scp警告。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恶魔校草,请别欺负我

    恶魔校草,请别欺负我

    “你,又想个嘛!”夏安颖再也受下了了,因为一场订亲,她忍受了太多,不想再受人摆布了,可是,她不知道他越欺负她,就是越爱她,她和方墨理会发生什么爱的火花呢?*^_^*
  • 监狱大佬

    监狱大佬

    普通青年孙大剩,却被人陷害谋杀C市大佬。神秘人保他不死,却要求他被关在C市最残酷的监狱。“只有当上监狱大佬,你才有资格去复仇。”神秘人背对着孙大剩。大佬么,好,我就当上监狱大佬你看看!被揍得面目全非的孙大剩咬牙说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远古战争史

    远古战争史

    中华民族生息繁衍于中华大地的历史源远流长,1927年发现的最早的北京猿人化石,距今已五十万年。丁村人、河套人距今十几万年,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距今也近两万年。母系氏族公社的形成,约距今四五万年。代之而起的父系氏族公社,距现在约五千多年。人类在进入父系氏族公社之前的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长期过着原始群落和原始公社的生活。他们没有典型的私有观念,没有阶级,没有压迫、因而也就没有发生典型战争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基础。
  • 不朽烙印

    不朽烙印

    别人穿越暗黑世界不是德鲁伊就是死灵法师什么的,我却穿越成了一个死灵法师手下的骷髅兵!
  • 只想蹭蹭最好的你

    只想蹭蹭最好的你

    第一次见他,沐梓凝一赌气什么都不说就把自己给了他。他看见她眼里的悲伤,却无法拒绝她美好的邀请。后来陆伯瑾回想起这事,看着怀里舒服地蹭着他手掌的小女人,说:“那天晚上居然就一次,后悔了。”沐梓凝没好气地看他一眼,明白他心里打什么鬼主意,赶紧溜。再不溜?还不得被灰狼抓去吃了。经历过那么多,要离开的话她再也不会提。他看着她楚楚可怜的样子,不小心又擦枪走火。“啊瑾…不行…”她软绵绵道。不结婚不让吃?苦逼的陆伯瑾挣扎一番,冷水澡走起。
  • 敢想不如敢做想到不如做到

    敢想不如敢做想到不如做到

    “敢想”不等于空想,更不等于胡想。敢想,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有高尚而明确的人生目标。二是这个愿望要非常强烈。我们应该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具体目标和行动步骤。一句话,敢想就是指可以付诸行动的强烈愿望。不过,光是敢想还远远不够,还得敢做。“敢做”不等于胆大妄为,更不是违法乱来。敢做,也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人必须有冒险精神,必须敢于去做,畏缩拖延永远不可能成功;二是指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勇敢地面对各种挫折与失败,不可半途而废,应该愈挫愈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敢想可以使一个人的能力发挥到极度,排除所有障碍;敢想使人全速前进而无后顾之忧。凡是能排除所有障碍的人,常常会屡建奇功或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