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933100000003

第3章 明月沉珠浦 王勃

王勃的出身,可谓是标准的书香门第。他的爷爷是隋末大儒王通。我们一提“大儒”,头脑中往往会浮现一个性格迂腐冬烘的老学究形象,像《祝福》里的鲁四爷那样的,以儒家的一言一行为圭臬,不敢质疑,不敢违背。

但王勃的爷爷并不是这样的人,他非常“狂妄”,竟然以“圣人”自居,模仿孔子,写了《王氏六经》,亦称《续六经》;并也让门人弟子记载自己的言行,写成《中说》一书,看这名字,就是山寨版《论语》。这在很多奉孔子为唯一圣人的儒家信徒看来,是很不知天高地厚的事情。

王勃还有位叫王绩的叔祖,虽然才艺极高,但疯疯癫癫,不干正事。王绩诗写得很好,人却是非常狷狂的。他自称生平只读三本书—《周易》《老子》《庄子》,其他书一概不读。还写诗道:“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对儒学中奉为圣明的周公和孔圣人直呼其名,如唤奴仆儿孙一般,相当不尊重。他有《野望》一诗传世,“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一句,想必大家也有印象。

了解到这些情况,我们对王勃六岁就能写文章,九岁就敢写《汉书指瑕》来纠正大儒颜师古注解《汉书》时的错误,也就不怎么惊讶了。正所谓家学渊博,这是从小就受环境熏陶的结果。明代的杨慎曾惊讶道:“王勃以十四岁之童子,胸中万卷,千载之下,宿儒犹不能知其出处。”其实没有什么好惊讶的,人家王勃从小就在“宿儒”堆里生活,汉代大文学家郑玄府上的丫环,都熏陶得会用《诗经》中的句子来逗乐,何况经过精心教育后的王勃?当然,王勃也完全继承了祖辈们不迷信权威、率意疏放、头角峥嵘的性格特征。

其实,算算王勃手里的牌,并不算差,但怎么后来就一塌糊涂了呢?

王勃的父亲王福畤,虽然爹也有名,儿子也牛气,就是他自己啥也不是,虽然也当过一段时间的小官,但基本上难以夸出口,不过他挺会“炒作”自己的儿子,还留下这样一个典故,叫作“王家癖”。

大名鼎鼎的《新唐书·文艺传上》中,专门记载了此事:唐初王福畤之子勔、勮、勃、劝等皆有文才,福畤尝向韩思彦夸赞诸子,思彦戏曰:“武子有马癖,君有誉儿癖,王家癖何多邪?”

所谓王武子,是指晋代的王济,他爱马成痴,这里韩思彦带有着嘲笑的成分,说你们老王家怪僻真多啊,你夸儿子,也上瘾成病了!不过王家儿子确实出色,老韩看了文章后,也不得不承认:“儿子这样优秀,是该夸啊!”

简单介绍下韩思彦,此人官拜御史,有过一个著名的断案故事。这案子其实是“民事纠纷”—几个兄弟争家产,有道是“清官难断家务事”,梳理起来也很棘手。韩思彦等他们吵累了,就让人端上牛奶给他们喝,几个兄弟也挺有“慧根”,突然醒悟到,本是一奶同胞,如何竟然反目成仇?于是案子在友好协商下顺利了结。

后来,王福畤又“逮住”杜易简,这人是杜甫的爷爷杜审言之族兄,杜易简也夸奖王家兄弟(王勔、王勮、王勃)道:“此王氏三珠树也”。记下这句话,王福畤又四处宣扬。

这杜易简,名字叫“易简”,但他的背景却一点也不简单:他姨是当朝宰相岑文本的母亲,这岑家,父子三代宰相,后来家道败落了,倒出了位大诗人,叫岑参。所以杜甫和岑参,是能论上亲威的,此为后话。

由于杜易简和当时的宰相是姨表兄,就像贾宝玉和薛蟠那种关系。有这一层关系在,这杜易简就一路绿灯,考中了进土,后来又升为考功员外郎(从六品),这官品级不是太高,但权力不小,专门负责主持科举。

所以嘛,老杜的爷爷杜审言(字必简),二十五岁时,也就顺风顺水地考中了进士,虽说“老老杜”的诗写得也算不错,但这其中难说一点猫腻也没有。举个例子:王维的才华够出众了吧,还要哄得玉真公主开心,才得以中举。

闲话扯远了,回过头来再说这王勃。王勃之父每天都在努力,宣传他的儿子。机会总是等待有准备的人嘛,麟德初年,十四岁的王勃给当时来巡访民情的右相(即中书令,相当于宰相)刘祥道写了一封长信,全文大约接近三千字,这自荐书写得气势不凡,声韵铿锵,我们看其中最关键的一段:

君侯足下出纳王命,升降天衢,激扬凤扆之前,趋步麟台之上,亦复知天下有遗俊乎?夫心之精微,口不能言也;言之微妙,书不能文也。伏愿辟东阁,开北堂,待之以上宾,期之以国士,使得披肝胆,布腹心,大论古今之利害,高谈帝王之纲纪。然后鹰扬豹变,出蓬户而拜青墀;附景抟风,舍苔衣而见绛阙。幸甚!斯不为难矣。庶几乎麑卵不弃,终感元枵之精;骏骨时收,或致飞黄之锡。

有人说旧时中国人流行“自卑症”,一味地谦虚客气,写自荐信也不敢夸自己的长处,和欧美人那种擅于表现自己的作风大相径庭。这事不假,但在唐代时,我们中国人绝对不是这样的,有人讲析李白那封《与韩荆州书》,说写得豪气满纸,一点也没有卑下之态,不掉份儿,其实唐人多半如此,都非常能“吹”。

你看王勃,写的是:“亦复知天下有遗俊乎”—你知道有我这样杰出的人才被遗漏吗?他一个小小的十四岁少年,就要求皇帝按“上宾”、“国士”来对待,要是现在的初中生说这样的大话,家长就先给骂回去了。

所以,不能按明清时迂腐规矩的思想,来揣摩唐时的精神。那时的人,昂扬上进,自由奔放,极少拘束。说到癫狂,王勃其实还不算什么,后面还有个说话更疯狂的,叫员半千,此处先按下不表。

王勃这一炮打响了,刘祥道见有这样的神童,堪称“国之祥瑞”,于是就推荐给了唐高宗。如今推想,这一行动,肯定也是夸儿子有瘾的王福畤幕后策划的。

“金殿对策”的结果很喜庆,皇帝对王勃很满意,封他为朝散郎。这是一个从七品上的官职,和中下等规模的县令级别相当。七品芝麻官啊!你别嫌小,熟悉唐朝制度的人知道,新科进士,一般都要从九品的县尉或校书郎什么的做起,熬个八九年,能到七品就不错了。王勃年纪如此幼小,就能走到这一步,而且是天子驾前,能够接近最高权力中枢的位置,真称得上是顺风顺水,前程似锦。

当时,武则天已立为皇后,以她那旺盛的精力和对政事的热衷程度,我猜想,这位未来的女皇,不可能没有听说过王勃这个小神童。说不定,金殿对策的时候,武则天还亲自参与其中呢。

在这一年,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当时的文章大佬、朝堂重臣上官仪,因和唐高宗密议要废掉武则天的皇后之位,被心狠手辣的武后下令抄家处斩。这位初唐诗坛上“体制内”的文坛领袖,就这样一命呜呼了。他有个孙女,还是吃奶的小娃娃,和她妈妈一起被罚入宫中当奴婢,这就是后来的上官婉儿,也是一位初唐文坛上的重要人物。

话说,那李太白只在皇宫中混了半年多,就四处夸耀“御手调羹,龙巾拭吐”的荣宠,什么杨贵妃磨墨、高力士脱靴之类,多半是李白的自我炒作,当不得真。他一个小小的翰林供奉,哪里有这样大的威风?而王勃在皇宫呆了四年多,时刻亲近龙颜,为皇家写了大量的文赋,如《乾元殿颂》《拜南郊颂》《九成宫颂》等等,并在天皇天后(高宗、武后当时的称呼)封禅泰山时,写下著名的《宸游东岳颂》。

顺便说一下,这次活动,骆宾王也来凑过热闹,当时老骆岁数比王勃大一倍还多,四十多岁,熬得头发斑白,却没混上一官半职。他可怜巴巴地写了篇《请陪封禅表》,结果还不错,获得了个考试机会,对策之后,当上了个九品小官:奉礼郎。比起王勃来,人家是皇家御用文人、专栏作者,老骆只能算草根写手,“踊跃投稿”的那种。

众所周知,后来王勃又进了沛王府,陪太子读书去了。现在一些资料上,往往是搬字过纸,别人写沛王,他这里就写沛王,也不考据解释一下。其实这沛王就是武则天的第二个皇子李贤,也就是有名的章怀太子。论起年岁,他比王勃还小上两三岁的样子,当时可都是十几岁的活泼少年,绝非电影《王勃之死》上那个颟顸的大叔形象。

要是李贤能按部就班地当上皇帝,王勃的前景可是如花似锦,这种小时候就在一起玩的关系,类似《鹿鼎记》中康熙和韦小宝那种。有人说,那是小说,没有说服力,那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唐玄宗和王忠嗣,唐肃宗和李泌,总角之交,情谊匪浅。

然而,王勃入京后的第四年,因写下那篇《檄英王鸡》,摊上大事了。英王是沛王的弟弟,即后来的唐中宗李显,当时也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子。两位皇子斗鸡取乐,王勃写字上瘾,手一痒就写了这么个东西,如今看来,文中多是铺陈典故,也没有什么太过敏感的词,只是这句:“两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好像有些煽动“不和谐”的气氛。但经历了玄武门之变的血腥惨剧后,唐代皇室对兄弟间的仇杀是很敏感的,故而唐高宗听到后,勃然大怒,就把王勃削职为民,轰出了皇宫。

对王勃来说,这无异于晴天霹雳,好似一下从青云之上摔到了烂泥潭里,心情实在是太郁闷了。然而,如果笔者能穿越到唐代,就会提前告诉王勃后续情节:

太子李贤后被废掉,在武则天称帝前被杀。他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被株连,包括曹王李明、蒋王李炜、东阳公主等一大批皇亲国戚。太子最要好的朋友高岐,祖上是唐代开国功臣高士廉,家势显赫也不顶用,难逃人世间最悲惨的遭遇—在他走进家门时,父亲用刀刺向他的咽喉,伯父用刀砍进他的腰腹,堂兄斩去他的头颅,把他血淋淋的尸身扔在大街上。亲人们为免受牵连,以此表示和他断绝关系,毫无亲情。

王勃如果依然在太子府,会有怎样的遭际?恐怕也不会有多好。这件事发生在永隆元年,当时王勃已死去四年了。假如他泉下有知,会不会就不再郁闷当时被逐出皇宫,反生一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庆幸呢?

然而,在当时,王勃的心境却是非常凄惨的,被皇帝亲自下令赶出宫门,大好前程就此断送,对一个刚刚十八岁的少年来说,心理上的打击显然特别大。王勃没脸在京师混下去了,只好去巴蜀游历。

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一首诗中看,王勃是有好朋友在四川做官的,几乎可以肯定,写下此诗时,王勃正在长安得意呢,所以他的诗里面,一点悲凄的成分也没有,什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歧路时,儿女共沾巾”之类的,其实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到了后来,同样是送别诗,《别薛华》中就是:“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这和前一首诗,正好兴味相反。由此看来,长安被逐一事,彻底颠覆了王勃的人生观。

王勃集中有《铜雀妓》二首,看来正是借以“夫子自道”:

其一

金凤邻铜雀,漳河望邺城。

君王无处所,台榭若平生。

舞席纷何就,歌梁俨未倾。

西陵松槚冷,谁见绮罗情。

其二

妾本深宫妓,层城闭九重。

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

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

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

借美人失宠,来比喻怀才不遇,是从屈原那时起就时兴的,乃是文人惯伎。这“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应该说写的正是王勃的心情。

电影《王勃之死》上,导演曾让王勃仰天长嗥:“想我王勃,一生卖弄文采,只博求君王的垂顾,与倡优何异……”其实,对于古人来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天经地义的事儿。王勃是不会有这样的怨言的,给皇家写诏书、诗赋,更是文人们一生的荣耀,哪里会引以为耻?

俗话说“少不入蜀,老不离川”,四川是个好地方,气候温和,生活悠闲,还有很多美女养眼。后面会提到,卢照邻、骆宾王他们都泡了“成都粉子”,风流俊雅的王勃,“一路向西”来到这里,有没有什么风流韵事呢?以唐代男女都很开放的习惯,估计也是有的,从这首诗中可以找出点蛛丝马迹:

智琼神女,来访文君。蛾眉始约,罗袖初薰。歌齐曲韵,舞乱行纷。

若向阳台荐枕,何啻得胜朝云。

这诗里的“智琼神女”、“卓文君”、“朝云”等,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投怀送抱的女子,而“阳台荐枕”之类说得更明白了,这是古诗中用作“一夜情”的代表性典故。但王勃能认识的,想必是些青楼姬妓之流。

虽然可能有美人相伴,但王勃的心境十分低落。什么“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客念纷无极,春泪倍成行”,“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都反映了王勃并不喜欢待在这里。男人最重要的是事业,古人更是如此,王勃在这里无官无职,整天瞎混,未来会怎么样,心里一点底也没有,自然难畅胸怀。其实,对于寿命只有短短二十七年的王勃来说,每一年都是金贵无比的,如果早知自己的命数,那这三年蜀地的游历生活,为什么不开开心心地度过呢?

王勃虽然被贬,但毕竟曾经是皇家御用笔杆子、金牌写手,所以,四川当地有不少人花钱请他写文章。像什么《益州夫子庙碑》《梓州慧义寺碑铭》《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等一大堆类似的文字,都是这时候写的。这些全是铺陈华丽的骈文,可以拿到比较可观的稿费。注意唐朝那时,写诗是没收入的,写这类碑铭、墓志之类的,却可以赚不少钱。《唐才子传》中说:“勃属文绮丽,请者甚多,金帛盈积,心织而衣,笔耕而食”,就是指这一时期吧。

王勃在四川,虽然也和一些县令们吃吃喝喝,但这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对他的仕途也没有太多帮助。无奈之下,王勃只好再度返回长安,想重新参加科举考试,再谋上一官半职。王勃时年已二十四岁。

因为他是上了皇帝黑名单的人(当时并没有糊名制度),王勃的科举之路也很不顺利,不过,他认识了一个在虢州(今河南灵宝市)当官的朋友,那人看王勃通医理,识草药,就和他说起当地药材极多,但苦于无人识别采用,于是就推荐王勃到那里当了个小小的参军之职。

所谓参军,是从八品以下的小角色,干些抄抄写写的闲杂事情,大概是经常被人呼来唤去,作牛马走,所以这个官职,几乎是人人叫苦。杜甫做过华州司功参军,但没几天,就弃官而去了。

王勃在这里,倒了人生中的第二次大霉。他匿藏了一个叫曹达的犯事官奴,又因害怕事情暴露,悄悄杀了他。这件事的详细过程已不得而知。但有一种说法是,当地的官吏嫉恨王勃恃才放旷,故意要陷害他,才设好陷阱让其自投罗网。据我推想,一向弄笔作文的王勃,是不会有杀人之心的,从后来他被风浪惊吓而死看,他也不会有杀人之胆。要是换成一向好生事打架动刀子的李白,还有这个可能,王勃能杀人?令人难以置信。

但无论如何,王勃在这里人缘很差,同僚们都不维护他,因为此事,差点给问成死罪,好在天下大赦,王勃没有被砍头。我们这里两句话就一笔带过,但当年王勃从鬼门关前走过一遭的滋味,搁谁身上能好受?而且,王勃的父亲王福畤,也因为此事,被贬到交趾(今越南境内)去了。王福畤肯定也很郁闷,从小就培养王勃,精心为他策划,想不到到头来是个“坑爹”的主儿啊!

然而,诗人的不幸,往往是文坛之大幸,经过这诸多的坎坷艰辛,终于催成了王勃那篇千古佳作—《滕王阁序》。要是没有这些人生道路上的风霜雪雨,王勃一直混在朝堂上的话,他可能只会写歌功颂德、敷衍华丽的《乾元殿赋》那种文章,就和初唐文坛上的李峤、崔融他们一样,当时是所谓的“大手笔”,文章却全是空洞无比的马屁颂,没什么价值。

我此前在其他书中曾这样写道: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物描写之后,按这类文章的一般原则,就该转入借滕王阁的盛会来歌颂阎都督领导下的大好形势,而王勃却写的是什么?用大段的文字倾诉了一回他个人的愁闷之情:什么“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什么“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这些话在此场合下说出来,也是难讨领导喜欢的。虽然说王勃此文有点仿《兰亭集序》的意味,但他的身份和当时的王羲之有所不同,滕王阁会也不完全等同于兰亭之会,所以这样写是不大符合应酬性质的文章要求的。不过正是由于王勃这种我行我素、特立独行的性格,才有了《滕王阁序》这篇好文,王勃才不管你们谁高兴谁不高兴,我手中的笔就写我心中的话,这正是桀骜不驯的才子本色。

其实,现在看来,当时对王勃的理解还是浅了些,原来的王勃写文章时,是非常识趣的,都是按我设想的那些“原则”来写的。但是《滕王阁序》中却不同,因为经历了这许多的折辱和磨难,尤其从鬼门关走过一遭后,王勃觉醒了,愤懑了,也超脱坦然了,侍候过皇亲贵戚,写过许多篇违心颂贺的文字,他厌倦了。

所以,这一切如积压在心底的火山岩浆,喷薄而发,熔铸成了这篇不朽奇文。经历了多年的文赋写作,于技艺上王勃是非常娴熟的,原来欠缺的只是一种境界、一种激情。正如他文中所说的“四美具,二难并”,这震撼乾坤的好文字,才酣畅淋漓地卓然问世。称得上是:“乾坤日月张其文,山河鬼神走其思”。

然而,虽然《滕王阁序》奠定了王勃在初唐文坛的尊贵位置,但对于他的仕途是没有什么帮助的,王勃依然心情黯淡地踏上去越南探访父亲的路程。到了广州时,他还写了《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一文,但是当时谁也不知道,他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多。

第二年(676年)八月份,看望了父亲后归来的王勃,渡海时遇到台风,落水后虽然被救起,但因为惊悸过度,可能再加上呛水之类的后遗症,就早早死去了,终年二十七岁。

纵览王勃短短的一生,虽然称得上命运坎坷,但放眼达观,如果王勃不在乎那些仕途官职,和他们的叔祖王绩一样半疯半癫地胡闹,以他王家的田产财货,也吃喝不愁,加上王勃还可以卖些文章,写些碑铭颂文什么的,小日子也能过得挺滋润。其实当官有当官的坏处,尤其在武则天称帝后,任用酷吏,那些朝廷重臣们,真称得上是“财多灾也多,机深祸亦深”。

别人不说,单说王勃的大哥王勮,也是个大才子,弱冠时就高中进士,从正规途径步入仕途。一度官任天官侍郎,也就是吏部侍郎(正四品),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副部长。他也相当有才:武则天年间,在册封李隆基五兄弟时,准备典仪的主持者忽然发现,竟然忘了写册封文诰,当时手忙脚乱,慌作一团。救场如救火,王勮这时叫来五个人执笔书写,自己现场口述五篇册文,不一会儿就全部完成了,而且“词理典赡”,质量一点不差,大家纷纷叹服。这功夫,比王勃也不逊色吧。

王勃的二哥王勔,官至泾州刺史(正四品),弟弟王助,官至监察御史(正八品),但是王家兄弟在武则天年间,被揭发有谋反嫌疑—武周时诬告盛行,说谁谋反,一封匿名信就可以;举报不实,也不负责任。武则天让她的侄子武懿宗和来俊臣审讯,这俩是历史上有名的坏种,于是将王勮、王勔、王助这哥仨,都问成死罪,加以族诛。时为武则天神功元年(697年)。如果王勃活着,应该是四十八岁,他会不会也牵连罹祸呢?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祸福相倚,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什么是真正的幸运,往往身在其中时,却并不明白。

附:王勃仕途历程:

—十四岁授朝散郎(从七品)

—十八岁逐出王府

—二十四岁虢州参军(八品以下)

—再贬为平民

—终

同类推荐
  • 阑干曲

    阑干曲

    一个乱世中的预言—稚子控天下,在人心浮动与爱恨交织中逐渐清晰。在世人眼里的他微不足道,可是动荡之年,谁又能逃脱命运浮沉中的羁绊?是急流勇退?还是勇而无畏?一切自有时间的考验。
  • 三国枪神

    三国枪神

    东汉末年,烽烟四起。十六岁的马征,怀着重建家园、建功立业的豪情,来到幽州。刚想和做都尉的父亲团聚,哪知全家就面临灭顶之灾。乱世人命薄如纸,年幼的马征如何在乱世中立足?是战场上又添了一具白骨,还是天下又多了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三国枪神》群:124056350
  • 夕望长安繁花乱

    夕望长安繁花乱

    向往盖世神功的画匠去到另一条历史线上的京都,世人惊艳于他的才华但强者才有话语权!
  • 三国贼寇

    三国贼寇

    看三国,品三国,众多英雄埋没,不若重回三国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一看让我们热血沸腾的事情!张燕,这个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暂露头角的人物,但因其山贼起家,又后事黄巾,便多遭史家贬抑,因此也很快埋没在历史长河中。张燕其人究竟是何等人物?张燕,一人之力,力保十万黑山众;封官拜爵,冠绝笑傲天地间!不如重回三国,看一看这个被历史淹没的英雄人物!现代某高校历史系学生张燕,屌丝一枚,平日里无所事事,但却痴迷于三国历史,沉醉三国游戏。机缘巧合之下,他穿越至那个让他痴迷的年代,还稀里糊涂成了黄巾余孽张燕。众看客,且看他,官府追缉,江湖封杀,险境厄运,带领十万随众求生存;揭竿而起,浪迹漂泊,远遁太行,力战三国群雄成霸业。
  • 高太尉新传

    高太尉新传

    这里有当时最富庶的城市,这里有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这里有当时最灿烂的文化,但是,中原万里锦绣山河,却即将在巨大的耻辱中臣服于异族的铁蹄。倘若未雨绸缪,那么,北定燕云西进沙州,南出大理东下琉球,这一切是否不再会是梦想?本书已完结,请书友们支持新书《武唐攻略》链接见简介下的直通车,谢谢!
热门推荐
  • 斗罗之紫云斗罗

    斗罗之紫云斗罗

    现代人紫羽穿越到了斗罗大陆的世界,却发现这个世界多了一个宗门,没错,就是男主角所在的宗门紫云宗,看看紫羽不凭借系统的力量勇闯大陆的
  • 无声黎明

    无声黎明

    记忆全无的柳陌重生在了陌生的大陆,前途坎坷不平,身世扑朔迷离。四军交战,究竟谁胜谁负?兽王公然宣战,到底有何目的?乱世战火之中,柳陌到底是谁?新人小白初入文坛,争锋相对中,向您诠释不一样的硝烟!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该书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 仙剑情殇传之再续前缘

    仙剑情殇传之再续前缘

    本书无暴力修仙,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封神大战时,有不明魔物偷袭,鸿钧老祖重伤,六大圣人身陨。一千多年后,江素雪降临三界,拯救众生。
  • 很高兴遇见你爱上你

    很高兴遇见你爱上你

    英俊多金的顾清川,一向魅力无敌,遇上了有脸盲症的俏皮貌美的何西子,理所当然的被无视了;更重点的是他竟然还没有Money有魅力,这可着实让他饱受打击。
  • 疯武八荒

    疯武八荒

    战四海武八荒,谁能斗,我誓破天成神;妹吾妻师如父,谁敢动,我定灭你满门;问:孤儿如何?穷苦如何?答:不信命运,不信邪,我命由我,不由天!
  • 非婚:暖暖似我心

    非婚:暖暖似我心

    某女脑洞在游戏里征婚:本人丑女一枚,找人协议结婚,不是游戏中那种!不是言情小说电视剧上假戏真做的那种!是真真正正的协议结婚那种!是双方财产独立的那种!是只领结婚证不摆酒宴那种!离婚期限,一方找到真爱立刻离婚那种。某男:小师妹跟我结婚吧,大师兄二十有九正好缼一枚妻子。某女:不是游戏中那种,不是言情小说电视剧上假戏真做的那种。我愿陪你粗茶淡饭,你为何不愿与我携手夕阳。-冬爱暖我以为我可以斩禁荊刺为你我的爱情铺路,可后来的后来为何弄丢了你。-冷名扬…
  • 三世涅槃之盛唐绝唱

    三世涅槃之盛唐绝唱

    你可知,有这样一位女子,曾历过三世红尘?云浅泠,就是如此,前两世,她已漠然,却不曾得知,她的第三世,竟穿越到了盛世大唐……
  • 浴火重生:最黑的黑是背叛

    浴火重生:最黑的黑是背叛

    从小喜欢他的她在18岁生日宴的那天跟他摊牌,醒来后被养父养母撞见,决然送她出国,给他订婚。。。
  • 家事两难

    家事两难

    陈穗要如何面对家庭与家庭间的两难情况。一边是麻烦不断的父母的老家,一边是还未完全稳定的自己的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