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996100000067

第67章 与邻和睦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青台哨上枕戟戈,瞭望穹天地边。

……

夜半,云冈堡操守署。

哐啷!

一声房门撞开的巨响,打破了秋夜的宁静。

“你是谁,穿好衣服快出去。”

孟铁柱赤裸着上身从屋内跳出,昆沛昆皓两人从暗中闪出,李蛮虎拎着狼牙棒从门外走进。

这时,一个衣衫凌乱,身材娇小,肌肤却是水嫩的少女从内室走了出来,脸上梨花带泪。

“小女西马容芳,西马庄人氏,进得内室并无歹意,只是想给大人揉捏服侍。”

一旁的李蛮虎眼中凶芒一闪,不知不觉间,持棒的大手紧紧一握。

孟铁柱知道她没有歹意,但一进屋就脱得只剩个内兜,差点没把他吓死。

“你且出去,我无需你服侍。”

西马容芳吸嗦地哭了起来,“将军可是嫌弃小女子?”

孟铁柱一甩手,回了屋里,“不与你多扯,昆沛带她走。虎子,你丫出去别他娘多嘴。”

……

翌日,正在石岭村帮忙割稻子的方景楠,见到了西马容芳。

把情况一问,方才了解她是西马庄送给邓琳的暖床丫环,做为回报,西马庄以后若遇到兵事,邓琳将会出兵帮忙。

不远处,李蛮虎立正站的笔直,孟铁柱正用脚踹他。

“让你别多嘴!!”

在两人身旁,陈银花哭的稀里哗啦。

“行锋,”见得此景,方景楠赶忙喊道:“快带这个西马容芳去浑源城,转告邓守备一声,就说有我们在的一天,定当护好西马庄,让他放心享用不必牵挂。”

跟着方景楠又道:“蒋立、方成,咱们走,去董家村看看。清官难断家务事,此时不溜等会就麻烦了。”

说话间方景楠跑到马前,上马便走。

那十六家村子都在十里河左近,方景楠沿着河边策马奔驰,放眼处一片黄沉沉的稻穗,香味飘来,令人浑身舒爽。

秋收是农人们最开心也是最辛苦的日子,短短几天里便要把稻子割完,然后再种上一点杂粮瓜豆什么的,以作为今年的添补。

那一百多团练民壮早就解散回去农忙了,莽字营和云冈堡的那些兵丁们也被方景楠派了出去,训练全部停下,充分展现了什么叫做农忙时节无闲人。

董家村下游有个叫乱石林的杂树林子,林子里到处都是大小不一的乱石,据说以前这里是座黑岩山,大同缺石条,便把这座小山采空了。

匠作营的新址便选在这里,即靠近水源,又不侵占农田,还有一些碎石可以用来堆砌融铁炉子,可谓一举三得。

班超那五个匠师带着自己的徒弟们留在五品涧后,樊为华成为了这边的主要负责人。

“都安顿好了么?”

方景楠找到在现场指挥的樊为华问道。

“按大人指示,所有人先砍木头围好木墙,然后再搭窝篷暂住,最后才是搬迁刨木打铁的物件恢复生产。”

方景楠点头道:“没错,安全是首位,少干点活死不了人。”

“好的,大人。”很少说自己话的樊为华没忍住说了一句,“大家伙都说,大人是咱们工匠的祖师爷转世,特意来解救咱们的。”

方景楠失笑道:“我连刨个木头都刨不平,还祖师爷呢,少扯这些闲篇,把活干好。”

匠作营的搬迁一切顺利,方景楠也就放心的让樊为华弄着,秋收的时节还是要以庄稼为主。

顺路来到董家村,恰巧见到陈有富与陈山材两父子也在这里,方景楠笑道:“真巧呀。”

董家村里长董老看到方景楠,立马把他拉住道:“方百户来了,正好您给评评理。”

自孟铁柱成为云冈堡的操守官,方景楠成为百户官后,在左近这一片民户村里,陈家村的陈老爷子,比以前更威望了。

董老苦着脸道:“老陈头想把董家村剩下的两千五百亩田也给租了,这本也是好事,省得我烦心田里那点事,东虏一来还又担心被劫掠,只是这条件也太差了。”

“哦,什么条件,我来评评。”方景楠笑道。

董老道:“河边的良田都已经租给老陈头了,剩下的是旱田,若不能精心照看,一亩田出个二三十斤粮都是常有之事,若是老天丁点雨水都不落下,颗粒无收也都有过。

老陈头的打算是,不管收成是多少,他都抽取产出的一成与我当粮租。可如此一来,他若是放任不管,地里不管产多少粮,他都可以得到九成,这不是白捡便宜嘛。”

这翻话方景楠听明白了,就是董老愿意把田租出去,但是不愿按收成的比例来。

方景楠道:“这确实不合理,容易让人钻了空子。陈老爷可有其它法子?”

陈有富一摊手,无奈道:“也可以商定好一个固定的产粮数,以银子来结算。”

陈有富解释道:“好比一亩旱田,按往常情况每亩产粮三十斤,以十抽一,就是三斤,那么四十亩旱田可抽得120斤为一石,折银一两。”

“如此,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我若要租你四十亩旱田,就得给你一两田租,2500亩就是62两田租。商定好一个固定的产粮数,直接现银交易,简单明了。”

董老哼道:“这个法子是很好,但凭啥定得每亩产粮才30斤,以前时节好时,旱田一亩也产过80斤哩。所以我才说,固定旱田每亩产粮50斤,24亩可抽得粮租一石,折银一两为准。2500亩粮租就是104两,4两的零头抹了,每年100两银子,那些田就交给你们种。”

陈有富吼道:“你咱不摸摸良心说话,旱田一亩产80斤是哪个皇帝的事了。”

眼看两人又要扯皮起来,方景楠忽然笑道:“陈老爷莫是忘了,您做此事的初衷了么,您不是要给子孙积福的么?那为何还要斤斤计较?

按我说,旱田每亩产粮就定为50斤挺好。而且不止旱田,这些沿河两岸的良田,也可以按此操作。十亩田租银一两,2000亩田银租200两也挺好。”

董老大声鼓掌道:“方百户不亏为守护一方的大人,所言极是呀。”

陈有富无奈地瞪了方景楠一眼,叹道:“好吧,总之是为了子孙后代积福,这数我认了。”

“山材,下午把各村里长叫来,我们调整一下协定。”

……

一翻说罢,方景楠陈有富几人一起出了董家村,路上,一众人骑着马晃晃悠悠。

自打马匹充足之后,他们人人出行都骑马,往返各村之间办事效率极高。

方景楠轻哼道:“你真是只老狐狸。”

陈有富晒道:“你不也是一听便明白了么,装什么小白兔。”

两人相视一眼哈哈大笑。

陈山材对田里那点事太清楚不过,奇问道:“爹,一亩旱田真的不一定能产粮50斤,你俩高兴啥?”

陈有富怒其不争地瞪了他一眼,方景楠解释道:“产出的粮食或许到不了50斤,但是其价值却不是固定的。末世已渐来临,可以预测,未来的粮价绝对不止一石一两,每石米粮4两、5两都有可能。”

陈山材恍然大悟,惊道:“到时我们仍是以商定好的银子给他们,因为多少银两田租是固定好的。”

方景楠笑道:“没错,所以我才说你爹太坏了。”

陈有富白了他一眼道:“你懂个啥。祖宗传下与邻为善这句话,你当是假的?届时若粮价涨成那般,我们肯定也要跟着让步的。只不过,”顿了顿,老眼一咪笑道:“我们如此仗义疏财,他们若不感激涕零那还是人么。”

……

风风火火的秋收终于结束,由于水坝与肥泥的关系,陈有富租种的三万多亩良田皆是丰收,按十成抽一的粮租,需给十六个村子里长三千石粮食。

陈有富没有食言,上交了三千石,不过后来又花了两千两纹银,收购了他们食用不完的两千石。

而从明年开始,无论丰年还是灾年,他都直接以银两支付。

除此之外,陈有富又与下游包括西马庄在内的十一家村子达成合作,共得良田1万多亩,旱田2.5万亩。

十里河全长一百二十里。

若以董家村为中心,那么,十里河下半段的二十八家沿河村落,都已合作完毕,陈有富共计租种了良田4.5万亩,旱田2.5万亩。

而十里河的上半段,以董家村为线,往左是高山城、三屯堡、左卫城,这三个军堡占有大量的卫所屯田,卫所总归与民户不同,陈有富一直在等待合作的契机。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农忙结束了,莽字营又恢复到训练当中,那一百五十个团练民壮再次被集结,训练着刀枪弓射等项目。

陈有富也没闲着,组织起了三千多劳力。水坝这种花钱的事不好弄,他便开始修路,也不是那种烧砖铺石的硬路,那个花费太大。

陈有富修的就是最常见的夯土路,把夯土堆满,中间铺以树枝碎石,然后用石碾子来回压紧压实,然后往上再铺一层夯土,再碾结实。

这种夯土路虽不如砖石路可使用几十年,但是每年都好好养护的话,维持个七八年的路面整齐是没问题的。

大明朝没有几年了嘛,陈有富心里是这么想的,短时间能用就可以了。

这条路沿着十里河修造,连通了这二十八家村庄,路长达四十五里,路面修的足有一丈五,也就是五米宽,可并排行驶四辆车马。

二十八个村子的人都很开心,路修好了对所有人都是好事,一个个干的非常卖力气,而且老规矩,陈家村的陈老爷吃食管饱。

今年托陈老爷的福修了个水坝,很多佃户的田里收成都不错。而且他们是集体农庄制度,每个村分了几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负责一片区域的耕田。这样便保障了那些田分的位置不好的佃户,可以一起分享集体农庄的收获。

根据后世所见,方景楠还建议陈山材选出几个表现优秀的生产队长,给予个人及团体的奖励,以激励大家更用心的耕种。

如果方景楠是个社会学家的话,那么他便会知道,当劳役这种需要集聚大量人力的活动,不再由官府承担时,这个社会离秩序崩溃已然不远。

当然,方景楠不懂这个,组织者陈山材也不懂,老财主陈有富更是没想这些。

陈有富只是望着这三千多以生产队为单位,忙碌在马路各段的青壮,连连叹气:“我说景楠兄弟,这么多健壮的汉子,你就一个都瞧不上?”

方景楠知道他对于招募兵马的事很着急,轻笑道:“健壮个啥呀,才刚吃饱饭没几天的农民,咱们不能像农匪流寇那般,大浪淘沙,死一百人淘出一个精锐来。”

“别急,应该快了。”

……

崇祯八年,八月十二日,对于此次立功人员的封赏终是落下。

同类推荐
  • 妙手权心
  • 一介布衣谋三国

    一介布衣谋三国

    穿越回到乱世的三国,黄巾贼造反!十常待谋权!董胖子寡位!没饭吃,没衣穿,没房住。怒了,造反!张角?打倒!董卓?灭了!袁绍?还是灭了!周瑜?气死!孔明?病死五丈原了!刘备?整个娘娘腔,不理!曹操?很好!挟天子以令诸侯!霸气!孙权?有钱人!拉拢!左慈一听!一把拉住刘浩的手,道:“刘兄弟!再这样搞下去,还是三国吗?”刘浩一脸的不屑。道:“问天下头颅有几许,且看老夫我手段如何!”
  • 鬼谷传人演艺三国传奇

    鬼谷传人演艺三国传奇

    大汉武帝的独尊儒术,让儒家一家独大,其余诸子百家,或儒皮法骨,或隐居世外。今有鬼谷传人,趁汉末乱世,携后事经历,重现百家争鸣,为中华文化点燃璀璨之火,开创华夏名族万世独尊的辉煌。
  • 我在大唐开产业

    我在大唐开产业

    呃……这是……唐朝?商人没出路?不!我可以在这里做产业巨鳄?!重农抑商?不存在的。未及含苞待放年华的晋阳公主,还会奄然谢世吗?心高志远,天生帝王的李承乾,还会因为足疾和叛逆而走上谋反绝路吗?许许多多的轨迹,是否会发生变化————————————————————ps:本文属新人作家作品,请大家多多支持,帮帮孩子吧,太难了,谢谢大家
  • 穿越到大秦当将军

    穿越到大秦当将军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热门推荐
  • 近酒樽

    近酒樽

    一身银袍,一袭青衣。权术阴谋,是非黑白。万古长空,死生何惧。“你答应过我一个愿望的。”“说吧,什么愿望?”“有粥可温,有酒可醉,有你与共。”她女扮男装,成了皇帝特工。为了天下苍生,什么都干的出来。结果,一不小心把自己弄成了江湖掌门人……他也曾是个清高的狠角,而在她面前......她:“你怎么这么啰嗦?”他无辜地撇撇嘴……庙堂之高,江湖之远,悬疑破案,帝王谋略。应有尽有!前半本轻微虐,后半本甜到腻!【结局HE】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狂鸽

    狂鸽

    点缀。与不同于人世繁华。静眼旁观那侧目间的绚烂。无一时的惊艳。又何来这一世的波澜。
  • 贵女多娇

    贵女多娇

    和铃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被母亲毒死。能够死而复生当真是让人惊喜,重生到十三年前,更是让人快活的不能自持。和铃一身红衣,捏着小铃铛坐在墙头晃荡腿儿,这么多仇家,该从哪一个开始算起呢?且看病娇萝莉分分钟打脸,分分钟作死,又分分钟开挂的畅快虐渣经历。
  • 重生之嫡女为凰

    重生之嫡女为凰

    她怕是养了一条披着羊皮的狼在身边!她以为他穷困潦倒受尽欺负,几次为他解围,却不知他早已为她挡掉多次明暗的危险。她以为他性格古怪不喜自己靠近,却不防某天被他拉住狂吻告白。她以为今生都没有缘分再见,却不防一个转身被他调戏:这位小娘子,今晚洞房花烛坦诚相见好不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交叠限界

    交叠限界

    “破碎的世界,打乱的篇章,寻找到起始处,或下一段破碎点,身藏的奇迹将修复一切”跟随着这似有似无的话语,洛子文穿梭于现世与魔法的交叠空间之中
  • 当我黑了大领主弗丁的巫妖王套

    当我黑了大领主弗丁的巫妖王套

    想当初在艾泽拉斯的冰冠堡垒,被某个老佛爷黑了坐骑黑了头盔的陈奇,终于有一天黑了老佛爷的巫妖王套了!不过为什么会穿越异界呢?伯瓦尔:“等会?巫妖王套不应该是我的吗?”
  • 淑女之家

    淑女之家

    《淑女之家》是鬼马星的成名作简东平系列之一,该书采用犯罪与浪漫爱情同时并进的小说模式,以及双线齐发的推理格局,增加了心理悬疑的元素,改变了以往推理小说在情节铺陈上节奏较慢的缺陷,使故事内容更丰富,更具张力。
  • 之之,捂好你的小马甲?

    之之,捂好你的小马甲?

    京城太子爷竟然喜欢上了一个身世悲惨,看起来就柔柔弱弱的孤女,顿时在顶流社会中引起一阵哗然。只是,现在的柔弱女孩都内卷成这样了吗?天妒的颜值,以及这一串又一串的惊人马甲。京艺协会荣誉长老,DIO神医榜榜首空青,湄洲巨头Z集团总裁,不死鸟首领······叶辰:“······”和自家小姑娘比起来,叶辰就发现自己那些马甲,就挺突然的,拿不出手了。非常有自知之明的叶某人反思着,所以他到底是凭什么留住了小姑娘?——哦,脸和腹肌。男人无奈的从身后拥住女孩儿,吻了吻小姑娘毛茸茸的发顶,叹了口气道:“之之,你···能不能捂好你的小马甲?”······(曾用名《子夜星辰起》痛定思痛,决定名字还是别这么正经了)子夜星辰起,黎明曙光落。(马甲+救赎)我离光明距着一道鸿沟,你是鸿沟上仅限一人通行的桥。——苏子夜一开始只是为了保护一个幸存者,勉为其难养一个妹妹,到最后竟是他栽了,变得贪心想要的更多,想让女孩儿允许他保护她一辈子。——叶辰
  • 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包括《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和《滦阳续录》5部,风格恬淡古雅、质朴简洁,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皆着墨不多,不过粗陈梗概,点到为止,但极有章法,颇见情致。其弟子盛时彦对此也有概括:“叙述剪裁,贯穿映带,如云容水态,迥出天机。”正如鲁迅所言,“立法甚严,举其体要,则在尚质黜,追踪晋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