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51200000009

第9章 新的探险计划

14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的祖国,在呼唤每一个志士仁人,要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上海的宗福先的话剧《于无声处》,在人民已被扭曲的灵魂深处爆出了一声惊雷。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唤起了人们对早已被遗忘的科学家陈景润的崇敬。郭沫若在《科学的春天》中疾呼:“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这一切都与我生命的激情碰撞出了火花。

1977年,在国家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年,为了把“文化大革命”耽误的青春赶回来,这一年我也参加了高考。后来,我虽然收到了一份由华中师范学院郧阳分院寄来的入学通知书,但面对上大学与追踪野人的选择,我放弃了能带薪上大学的机会。为了我喜爱的野人探索,我选择了走自学成才的道路。

在我的人生,姐姐黎国珍和姐夫鲍志是我的两个最好的老师。从我1972年写出第一篇散文开始,姐姐、姐夫就成了我的第一批读者,也成了我的老师。姐夫鲍志1966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后被国家选派到英国丹迪大学留学多年。回国后分别在南海油田、深圳机场、珠海机场担任领导干部。姐夫鲍志文学造诣很深,不管是在国外留学,还是以后到世界各地旅行,他走到哪里都喜爱写散文随笔,并经常把作品寄给我看。而且每次收到我的作品,都会认真阅读,一丝不苟地对我的作品进行修改,这使我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升。当姐姐、姐夫得知我为了探索野人之谜,准备一边自费考察,一边坚持自学时,不但给我寄来了许多大学的语文课本、语法修辞书籍,还来信鼓励我:“奋斗、探求、不达目的誓不休。”

作者与弟弟黎明(后左1)、姐姐黎国珍(右2)姐夫鲍志(右1)及妹夫丁世清、妹妹黎萌在一起。

在文工团,我既不会唱歌,也不会乐器,只能在那些《高山劲松》《渡口》《审椅子》《三岔口》等小戏剧中表演武打动作。一次,我随文工团小分队下乡演出。我们到达了深山中的一个叫龙溪的小山村。听村民说附近有个叫妖怪槽的山谷很神秘,当地有很多漆农到妖怪槽割漆,都遭遇过看见人就哈哈大笑的红毛妖怪。那天晚上,就在文工团小分队即将演出时,因为听见森林中有“呜——呜——”的怪叫声,我以为是野人在黑夜里呼唤,将自己还有演出的工作忘到了九霄云外,就一直循着森林中的怪叫声追了出去。

在深山小村的演出场地,报幕员找不到我的人影,文工团小分队的演员们都急煞了眼。那时,单位纪律很严。有五个文工团员,仅仅因为在本团恋爱,都被下放到工程队劳动。在文工团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我正为自己将受到处分感到忐忑不安,一些文工团员的发言却表示了对我的同情。他们说我造成工作上的失职,是因为被野人迷住了心窍,说我完全成了野人迷。文化局领导经过研究,认为我平时表现不错,主要是对野人太痴迷,可能是精神有毛病,已不适应继续在舞台上翻跟头。将我下放到厨房劳动,算是对我的处理。我只有把进山追寻野人的希望,都寄托在一年一度的探亲假上。

15

1980年的春节是2月15日。为了实现新一轮的探险计划,我一边在厨房里按部就班地劳作,以保证每月领回42元钱的工资,一边靠省吃俭用,一个月存20元钱。为了做进山的准备,我拿出一年积蓄的200元钱。看食品公司的牛肉、羊肉只需0.75元钱一斤,我便购买了50斤牛肉、50斤羊肉。并购买了大量的饼干、巧克力、糖果之类的食品。我利用在食堂帮厨的便利,将买来的牛肉、羊肉切碎,然后将它们用蒸笼蒸熟,晒成肉干——这便成了我进山追踪野人的干粮。

属于高寒地带的神农架主峰一带,隆冬的夜晚气温低到零下25度。每年冬天都有来自北方的小商贩,带些羊皮、狗皮或狐皮的皮衣、皮帽、皮褥到林区推销。为了在山野中避寒,我花四五十元钱,买了一件细毛绵羊皮衣和一顶狐皮帽。因生活和生存的需要,除了准备干粮、购买防寒服装、地质背包,我还准备了必需的简单的炊具,少量的粮食,以及土铳、火药、霰弹,砍柴刀,爬悬崖用的带有一个小铁锚的尼龙绳,探洞穴用的电筒、电池,野外宿营用的蜡烛、打火机,防止伤风感冒和处理外伤的普通药品、绷带、胶布等各种物资。要进山三个月,为了征服寂寞,我还到图书馆借了《鲁滨逊漂流记》和《猎人笔记》两本书。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向单位请假了。

进入隆冬季节后,高山容易大雪封山。林区每天仅有七八台班车与周边的郧阳、房县、保康及宜昌、兴山、秭归等地的班车对开。离春节还有一个月,为了回家与亲人团聚,在大山里苦熬了一年的林业工人,早就人心浮动了。看着很多人为了买到一张车票回家过年,提前十天半月都在千方百计地找熟人,托关系打听车票,因为急着进山,我也焦虑不安了。

一天晚上,听与我一直合住的室友,文工团乐队的演奏员沈跃说,他已经提前请了假,看他喜出望外合不拢嘴的高兴劲儿,我真是羡慕极了。他见我为了请假的事,一筹莫展的样子,就说:“你想提前请假,那还不容易,就说回去找对象不就行了。你看我,拿了结婚证,说是回去结婚,拿去就批了。可我才25岁。你已29岁了。你说回家找对象,领导还能不给你批假。另外,告诉你一个消息,团长晋建江马上就要调回武汉了。在新老领导交替的时候,你可要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呀。”

“你打算几时走?”我问。

“还几时走,我现在就恨不得飞回去。”沈跃说,“你想想,我的父亲已经去世,家里就老娘和两个还在读高中的弟弟。他们一年到头都在眼巴巴地望我回去,我还能不着急!”

这天晚上,在一步一步走进团长晋建江的小套房的门口时,我心中真是矛盾重重。要进山探险,我可以到森林中自由驰骋地追寻野人,却不能回家看望日夜思念我的母亲和亲人。但深山的野人勾走了我的魂,每当人的理智与情感在我的心里展开斗争的时候,我都总会让理智战胜情感。当面对是否上大学,是否结婚成家,是否回家过年这些选择时,我最终都是选择野人。

16

做好了进山的抉择,我又有些雄心勃勃了。我走到团长晋建江的家门前。随着我的敲门声,团长打开门将我迎进了他的温馨四溢的寝室里。团长的爱人——一个约二十三四岁娇小、白皙、温柔似水的女子苏艳,总爱眯着眼睛,满脸洋溢着幸福和喜悦,一边坐在床沿织着毛衣,一边逗着在床上玩耍的两岁的宝贝女儿。

“怎么,找我有什么事?”团长问我。

“我想提前请假。”

“怎么又要请假?”团长说着,用他炯炯有神,像行注目礼一般的目光望我一眼,就开始转悠着为我沏茶。

团长递过茶,看过请假条,说:“离春节放假还有一个多月,你怎么现在就要请假呢?再说,请假回家找对象这也不是一个理由,何况要请一个月事假。”

“黎国华,”一直在专心织着毛衣的团长妻子苏艳说,“你是不是也要请假回家结婚呀?”

“不是的,是准备,回家找对象。”

“才准备找对象呀,”苏艳继续问着,“松柏镇这么多姑娘,你怎么不找一个呢?你到底什么时候接我们吃喜糖啊?”

“等我找到了,就接你们吃喜糖吧。”

“你因为调查野人,每年都要超假。”团长停顿片刻,又补充道,“按规定,除了探亲假,职工一般一年只能请15天有薪事假。可你,今年早就超过20天了。我看,你请假的事,还是放这儿再说吧。”

见请假的事得不到批准,我就哀求地说道:“团长,求你帮个忙,我是特殊情况。你就给我批了吧,就是你马上调走,我也一直会记得你的好处的。”

“你是听谁说的我要调走了?”

“谁都知道,祝贺你,这么快就能调回武汉。”

“那是过年以后的事了。这样吧,你先回去,请假的事,等我和文化局的领导商量商量后再说吧。”

请假进山的事没有落实,这一夜我都无法入睡。就在我模模糊糊地快入睡的时候,寝室的门“哐当”一声被打开了。为了搭乘松柏至宜昌的长途班车,约莫凌晨4点钟,沈跃便和女友周小琴从外边走进了寝室里。我一骨碌坐起来,对他们说道:“等一会我来送你们。”

“哪里要你送。对不起,打扰你休息了。”周小琴说。

沈跃经过一番收拾,提起回家探望母亲的几大包山货,在准备出门时,对我说:“等我们回去结婚后,再回来时,这间寝室就属于你一个人的了。”

我随他们二人走进了客运站的候车大厅。我们正坐在靠大门边的一张长条椅上候车,不多时,一个熟悉的身影,突然从车站大门外进来,走到了我的身边——柳青青拎着一个提包,像是要到外地旅行的样子。紧跟在她身后,手中也拎着大提包的是一个时髦的小伙子,看得出是她的男友。柳青青猛然看见我的身边坐着一个她不认识的姑娘,她大概发生了误会,脸上掠过一丝惊诧的神色,与周小琴对望一阵,然后装着很平静的样子,朝我问候一声:“你好!你们也来乘车?”

听柳青青在问我,因颇感意外,又十分难堪,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很不自在地“嗯嗯”着敷衍了一声。5点30分,进站铃声响了。随着乘客们站起朝检票口涌去,我的尴尬局面才渐渐缓解过来。看着沈跃和周小琴拎着旅行包站起来,就在柳青青和她的男友前边不远处,已开始朝检票口走去,我向他们打起了招呼:“明年再见!”

“明年见!”沈跃向我摆摆手说道。

周小琴转过脸,看着我在默默地送他们进站,突然向我打起了招呼:“黎国华!祝你春节愉快!”

此时的我,像是对沈跃和周小琴,也像是对柳青青,也高声地向他们打起了招呼:“祝你们春节愉快!祝你们幸福!”

载着两对幸福的人儿的长途班车,一开出车站就像在哼着歌儿,依靠两道能刺破黑夜的耀眼的车灯,一直朝着遥远的东方,朝着他们的故乡和他们的幸福,一路飞奔去了。在车站外的公路上,目送着朋友们远去后,在黎明前的黑暗里,随着一阵巨大的失落感袭进我的心头,我仿佛觉得,我的脑海里一下子已是一片空白。

同类推荐
  • 十六夜膳房

    十六夜膳房

    本书巧妙借用民间耳熟能详的孟婆、忘川等元素,以生死之命题搭建美食于情感之间的桥梁,将现代都市人的诸般情感体悟作为丰富食材,烹制出各类让人或感动、或失落、或悲戚、或愉悦的人间料理。你我的失措、爱恨、遗憾、生死,都蕴于每一道食物之中,杂陈人生百味。它在试图还原一个热气腾腾的真相:只要心怀温柔,每个人都会活过很好的一生。
  • 王国维点评红楼梦

    王国维点评红楼梦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是红学第一作品,古典文学赏析名家苏缨,其《纳兰词典评》风行天下,如诗语言,唯美彩绘,解读王国维和《红楼梦》的超然境界。
  • 绿色畅想

    绿色畅想

    《绿色畅想》为作家刘战英所著的散文集,本辑收录了刘战英的多部散文作品。
  • 云水清清

    云水清清

    《云水清清》是一部近体诗集。书中诗歌清丽纯朴,雅俗纵逸。词句温润婉约,细腻柔情,以女性特有的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土地、对爱情深深的向往和浓浓的热爱。期间有岁月洪流带来的不可磨灭的印痕,也有生命过往里夹杂的淡淡的忧愁和透明的感伤,令读者情随文转,流连忘返。
  • 边防站那些事

    边防站那些事

    阿拉山位于新疆西部边境。山口西侧阿拉套山属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界,东侧巴尔鲁克山属于塔城地区管辖。这两座逶迤的山脉横亘在边境上,两山相距大约几十公里,北来南往的气流只能从两山之间的口子挤压而过,形成天然的风口。苏联西伯利亚铁路直通阿拉山口边界线。当年我们国家的铁路只修到乌鲁木齐,还没有和苏联这条铁路接通。靠边界苏侧建有苏联乌兰库勒火车站,火车每天来往一趟,主要运送部队和军用物资。火车站东北侧是苏军的营房,有时驻守一个师,有时驻守一个团。1962年两国关系紧张,苏联方面用拖拉机顺边界走向犁了一条10米宽的松土线,架设一道铁丝网,一道电网,在边界线上每隔5-10公里设立一个铁架瞭望台。苏联边防军队经常沿着边界线乘车巡逻。苏联正规军在边界线不断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空中时时会有飞机,真有大举进攻我国之势。
热门推荐
  • 师尊看看我

    师尊看看我

    仙门师尊逸尘重生后,改变自己最后被自己徒弟亲手杀死的结局,但在重重事件中,发现当年的事情有所蹊跷......
  • 三国之安城县令

    三国之安城县令

    一个小小的县令,一个小小的GM技能,一个只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如何在这乱世中生存下去?
  • 幻爱情殇

    幻爱情殇

    有时候,我们或许太过爱一个人,只要他对我们好一点点,我们就天真的以为自己的守候是有结果的,但是却不曾想到,那只是会给别人伤害到的利刃!
  • 镜河谣

    镜河谣

    十年寒窗毕业,饭局一朝穿越。危机四伏烽火连天的异世,她却只是个一无所有的小孩。原本只是想平静生活下去的她,却不知不觉间卷入了一场遮天的阴谋。看她如何依靠坚毅不屈一点点成长,凭借智慧果敢踏过五洲山河,平定烽烟乱世,斩尽妖鬼邪魔,证道皈依真我。
  • 回族与辛亥革命

    回族与辛亥革命

    同族足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勤劳智慧、人口较多、分布广泛的少数民族。回族爱国主义是一种千百年来逐渐培育和巩同起来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主要表现为始终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历史进步,捍卫巾华民族的自由和尊严,珍惜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岁月匆匆,往事已逾百年,如今静静地审视历史,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从历史的角度,陈晓虎编著的《回族与辛亥革命》以回族在这场伟大革命中的事件为主线,再现历史,探其蕴涵与贡献,《回族与辛亥革命》再现一个少数民族于家于国血浓于水的真挚情怀,再现一个少数民族对于中华民族大家庭和伟大祖国的深沉之爱!
  • 刺猬行状录

    刺猬行状录

    每个人的少年时期----尤其是男孩总是充满着混乱、血气、性的懵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我的少年血气伴随着丹凤故乡的气息不断在我的黑白胶片里闪现,皎洁如半月的李月和素净如新月的小玲让我时时在梦中缠绵……90年代初,丹凤活过这样一拨少年,那时他们年少,丹江、陈言、小玲她们等,还有稍许年长一点的慧姐,打架、酗酒、偷鸡摸狗、拉帮结派,曾经年少当轻狂,所谓的“动物凶猛”-----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天生一肚子坏水的孩子基本平安地长大之后回想起来的感受是:长大了,太不容易了,是知识是一点一滴的文明把我从蒙昧中拉将出来的啊(伊沙语)!有些须惆怅,有些须失落,有些须困惑,回想当年,曾经蒙昧,曾经无知,曾经狂野,真有些不堪回首,一声太息。乡村、小县城,男孩、女孩,就这样在平淡中而又残酷地上演了一场青春剧,当年华已逝,我们平安长大成人的时候回头再看的时候,不禁替自己捏了一把汗……
  • 诡界系统之国王游戏

    诡界系统之国王游戏

    极少数人加入了这场游戏中,只为了那最终的王位。。。
  • 那年那秋那落叶

    那年那秋那落叶

    新找到工作的叶子早上到办公室打扫完卫生后,接到了一个令她沉思的电话,不禁令她想起了那年,那秋,那落叶,以及种种......
  • 火影之神亦魔

    火影之神亦魔

    那夜的黑暗,是你的光明那夜的杀戮,是你的和平那夜给你的恨,是你给的爱那夜的月,是两个人的泪宇智波·鼬
  • 无名英雄

    无名英雄

    这是一段沉寂的往事,他们的事迹鲜为人知,他们的名字无人提及,在这没了亲情、没了友情、没了爱情的孤独岁月里,为了抗战的胜利他们默默坚守直至最后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