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77700000030

第30章 白居易:素有诗魔、诗王之称

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与元稹齐名,号“元白”,是继杜甫之后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领袖人物。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略识“之、无”,自幼聪颖

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河南一带便发生了战争。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两岁时,任巩县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着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公元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眷送往宿州符离安居。白居易得以在符离(今安徽符离集)度过了童年时光。白居易和并称“符离五子”的符离人刘翕习、张仲远、张美退、贾握中、贾沅犀,一同泛舟陴湖,游流沟寺,登武里山,诗酒盘桓,称盛会焉。后为躲避中原战乱转移到江南。

白居易自幼聪颖,生下来六七个月,就能辨认“之”、“无”两个字,五六岁就开始学写诗。白居易小时候学习就很用功。后来,为考进士,他学习就更刻苦了,整天读书、练字、写诗、作文,以至读得口舌生疮,握笔的手磨出了茧子,年纪轻轻的,头发全白了。至今还有他出生七个月“略识之无”的典故。

初到长安,顾况夸之

唐贞元三年(公元787年),在白居易十五六岁那年,他父亲白季庚在徐州做官,让他到京城长安去见世面,结交名人。那时候,正是“朱泚叛乱”之后,长安遭到很大的破坏。特别是连年战争,到处闹粮荒,长安米价飞涨,百姓的日子很不好过。

当时,长安有一个文学家顾况,很有点才气,但是脾气高傲,遇到后生晚辈,常常倚老卖老。白居易听到顾况的名气,带了自己的诗稿,到顾况家去请教。顾况听说白居易也是个官家子弟,也不好不接待。白居易拜见了顾况,送上名帖和诗卷。顾况瞅了瞅这个小伙子,又看了看名帖,看到“居易”两个字,皱起眉头打趣说:“近来长安米价很贵,只怕居住很不容易呢!”

白居易被顾况莫名其妙地数落了几句,也不在意,恭恭敬敬地站在旁边请求指教。顾况拿起诗卷随手翻着翻着,他的手忽然停了下来,眼睛盯着诗卷,轻轻地吟诵起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然后,只见他拍案叫好,连声称赞:“倘若胸中无秀气,腹内欠才识,小小年纪岂能写出如此神韵盈溢、妙语惊人之佳作!”

顾况脸上显露出兴奋的神色,马上站起来,紧紧拉住白居易的手,热情地说:“啊!能够写出这样的好诗,住在长安也不难了。刚才跟你开个玩笑,你别见怪。”

打这次见面以后,顾况十分欣赏白居易的诗才,逢人就夸说白家的孩子怎么了不起。一传十,十传百,白居易也就在长安出了名。

勇于进谏,遭到冷遇

唐德宗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二十九岁的白居易以排名第四的优异成绩考中了进士。随后回家乡探望亲戚。两年后,他又通过了“拔萃科”考试,走上了为官的道路。唐宪宗早就听说他的名气,很快就提拔他做翰林学士,后来又派他担任左拾遗。

唐宪宗即位以后,对政治进行了一些改革,任用了一些像李绛那样的正直的大臣当宰相,但是仍旧宠信宦官。

白居易为官正直,勇于进谏。有一年,有个叫王承宗的节度使,对抗中央命令。宪宗皇帝打算让宦官吐突承璀领兵去讨伐。朝中大臣们深知让宦官带兵打仗会误事的,纷纷上书加以阻拦。白居易见情况紧急,就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指责宪宗的错误做法,并且言辞很激烈。宪宗对他十分恼火,退朝后对宰相李绛说:“白居易这小子,是我把他提拔起来的,现在居然对我如此无礼,真让我难以忍受。”李绛是个正派官吏,对宪宗劝慰了一番,宪宗才没有处分他。

由于白居易能够伸张正义,敢于抗争,得罪了宦官和世族官僚集团,所以他们总是寻机在皇帝面前讲白居易的坏话。宪宗也不喜欢白居易当众与自己争执,就让他做了皇太子的侍从官。按朝廷规定,这个职务是不能过问朝政的。白居易的一腔政治热情竟遭到如此冷遇,心中十分苦闷,他曾把自己比作无人欣赏的白牡丹。

这段时期,白居易写了许多诗,像《秦中吟》和《新乐府》等。在这些诗篇中,有的揭露了宦官仗势欺压百姓的罪恶,有的讽刺官僚们穷奢极侈的豪华生活,有的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遭遇。他的诗歌通俗好懂,受到当时广大人民的欢迎,街头巷尾,到处都传诵着白居易的诗篇。

爱情成悲剧,书写《长恨歌》

白居易十一岁那年,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宿州符离(今安徽宿州符离集)。之后在那里与一个比他小四岁的邻居女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得活泼可爱,还懂点音律,于是两人就成了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到白居易十九岁、湘灵十五岁时,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白居易有一首诗名为《邻女》,追叙了十五岁的湘灵,赞美她的美丽和悦耳的嗓音。

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白居易二十七岁的时候,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离开符离去江南叔父处。一路上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分别是《寄湘灵》、《寒闺夜》和《长相思》。从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白居易与湘灵经过十七年的相处和八年的相恋,感情已经很深了,离别后不但苦苦相思,而且已考虑过结婚问题。但是湘灵担心她家门第低,攀不上白居易,最后表示了“愿至天必成”和“步步比肩行”的恳切愿望。

贞元十六年初,二十九岁的白居易考上了进士,回符离住了近十个月,恳切向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但被母亲拒绝了。白居易无奈,便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离开了家。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秋,白居易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门户大于一切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而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他们的婚姻无望了,但他们深厚的爱情并没从此结束。白居易以不与他人结婚惩罚母亲的错误,并三次写了怀念湘灵的诗——《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和《寄远》。

白居易三十七岁时才在母亲以死相逼下,经人介绍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但直到唐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还写诗思念湘灵,例如《夜雨》、《感镜》等。后来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途中,和杨夫人一起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这时白居易已经四十四岁,湘灵也四十岁了,但未结婚。这首诗里白居易再次用了恨字,此恨与《长恨歌》的恨不会毫无关系,而《长恨歌》诗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等名句,也不凡隐隐约约地表达着他对湘灵的爱恋。所以说白居易亲身经历的这段悲剧般的爱情,为写《长恨歌》打下了基础。

贬谪江州,作《琵琶行》

唐元和六年(公元811年),白居易的母亲因病在长安去世,按当时的规矩白居易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在太子的东宫里作大夫。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白居易四十四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书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他被贬为谪州刺史。

接着,有一批一向讨厌白居易的官员乱哄哄造谣污蔑。王涯说他母亲是看花的时候掉到井里死的,白居易居然还写过《赏花》、《新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经过这样罗织罪名,谁也没法给白居易辩护,他终于被降职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去当司马了。实际上他得罪人的原因还是那些讽喻诗。

贬谪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以“兼济”为志,希望能做出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贡献;在此之后,他的行事渐渐转向“独善其身”,虽仍有关怀人民的心,表现出的行动却无过去的火花了。然而白居易在江州虽不得志,但大体上仍能恬然自处,曾在庐山香炉峰北建草堂,并与当地的僧人交游。

白居易无辜受到贬谪,心情十分抑郁。有一天晚上,他在江州的湓浦口送客人,听到江上传来一阵哀怨的琵琶声,叫人一打听,原来是一个漂泊江湖的老年歌女弹的。白居易见了那歌女,又听她诉说她的可悲身世,十分同情,再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引起满腔心事。回来以后,写下了著名的叙事长诗《琵琶行》,诗中说:“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冬,白居易被任命为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次年到任。第三年夏,被召回长安,任尚书司门员外郎。同年冬,转任主客郎中、知制诰。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加朝散大夫,始正式著五品绯色朝服(绯色即朱色,为五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转上柱国,又转中书舍人。

杭州刺史,治理有方

公元822年,白居易上书论当时河北的军事,不被采用,于是请求到外地任职,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十月到任。恰遇杭州大旱,西湖旁边大批农田龟裂,稻禾晒得像火烧过一样。老百姓天天到衙门里请求放西湖水,可那些官儿们都只顾自己寻欢作乐,不顾百姓苦苦哀求。白居易一上任,第二天就放了西湖水。百姓们望着碧绿碧绿的湖水哗哗地流进自己的农田,无不感激地说:“白居易一来,我们农家有救了。”

白居易上任不久,就访问了附近农家。第二年,在钱塘门外,修了一条堤,造了一座石涵闸,把湖水蓄得满满的。他又恐怕后来的地方官不了解堤坝跟农家的利害关系,还亲自写了篇《钱塘湖闸记》,刻在石碑上,详细地记载了堤坝的功用,以及蓄水、放水和保护堤坝的方法。

白居易在杭州做了三年刺史,对这西湖水管理得很严格。有一次,他在湖上观赏风景,看到湖南岸的一处湖面上,有人在挑土填湖,建造亭台楼阁,就查问是哪一家造的。当差的查明后,回禀说:“这是衙内二爷的老丈人在造一座花园哩!”白居易就把二爷的老丈人传来,说:“西湖是大家的,你一个人怎么好占用呢?现在罚你开葑田(fēnɡtián,湖泽中葑菱集聚处,年久腐化变为泥土,水涸成田)100亩。”那位二爷的老丈人知道刺史说一不二,只好雇了一批人,挖了一百亩湖泥。

有一次,白居易从灵隐道上散步回来,看见有人砍了两株树,背回来当柴烧,就对那人说:“山上的树砍光了,泥沙就流到西湖里去啦!罚你补种10株树!”那人只好到山上去补种了10株树。从此,再没有人敢占湖造屋、上山砍树了。

西湖的景色,经他的笔墨一点染,在人们眼里就显得更加美丽可爱了。有一次,白居易从孤山寺扶醉归来,在堤上走着走着,不觉诗兴勃勃,当即吟成了一首七律《钱塘湖春行》,诗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我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当时,有一个老婆婆拄着拐杖,也在白沙堤上看风景,他就走上前去,对老婆婆说:“我刚才作了一首诗,吟给你听听,你看好不好?”于是就把这诗吟了一遍。老婆婆听了说:“这诗好啊!不过白沙堤不只你一个人所爱,我们杭州人都爱这堤呢。你不如把‘我’字改成‘最’字吧,这样,就吟出了许多人的心思了。”

白居易一听喜得跳起来,连连说:“老婆婆,你说得对,改得好,真要谢谢你了!”后来,老婆婆一打听,这人就是白居易,逢人就讲:“白居易的诗,我也改过,而且还谢过我哩!”一时杭州人传为美谈。

白居易在杭州三年,发动百姓兴筑湖堤,把西湖整治得水绿山青,湖水蓄放便利,大批农田受益,地方上渐渐富庶起来。皇帝知道了白居易的功绩,就把他调到京城里去。白居易要离开杭州的消息传到百姓的耳朵里,大家心里很难过,都到西湖边来送别。百姓们一直把白居易送到运河边的船码头,才依依惜别。

当白居易在杭州时,元稹亦从宰相转任浙东观察使,浙东、杭州相去并非太远,因而两人有许多往来赠答的诗篇。当白居易任满离开杭州时,元稹要求白居易交出全部的作品,编成《白氏长庆集》五十卷。

苏州刺史,为民造福

宝历元年(公元825年),白居易被任命为苏州刺史,五月到任。他在苏州任职期间,简化政事,减轻百姓的赋税和劳役,使人民得到了休养生息。白居易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长七里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于该河的河北修建道路,叫“七里山塘”,简称“山塘街”。人们对他做的好事十分感激。当他离任时,为他送行的人站满了运河两岸。许多人痛哭流涕,追着白居易坐的船送了十几里。大诗人刘禹锡在描述那情景时说:“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这生动地说明了苏州人民对白居易的衷心爱戴。

唐文宗大和元年(公元827年)白居易至长安任秘书监,配紫金鱼袋,换穿紫色朝服(三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

“文学成就”

白居易一生对文学创作非常地投入,少年时认真地投入学习,甚至影响到健康,提早出现衰老的症状。他曾以“诗仙”、“诗魔”自比,形容自己对诗歌创作的投入。他曾自己编辑自己的著作,名为《白氏长庆集》(或《白氏文集》),共七十五卷,现存七十一卷。由元稹为白居易所编次的《白氏长庆集》的归类可知,杂律诗泛指未能归类为“讽喻”、“闲适”、“感伤”三类的诗歌。

讽喻诗。为白居易最为重视,其创作意旨是用诗歌补时政之不足。代表作有《秦中吟》、《新乐府》等,对当时社会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规谏之辞,是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闲适诗。这是白居易在公余之暇独处或因病而闲居时写作,用以陶冶性情,反映其“知足保和”人生哲学的诗歌。此类诗歌相当受白居易本人的重视,然而很少见于世人。

感伤诗。它是指因外界事物有感而发所写成的诗歌。白居易最有名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是一个将历史典故融于感性艺术中,以富层次韵味的抒写笔法,所描绘出的凄美的爱情故事。全诗语言声调优美,抒情和叙事交融一体,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白居易将这首诗归为“感伤”类,诗中融合了许多历史典故(包括汉武帝与李夫人、卫子夫、陈皇后等),可能还受到《目连救母变文》与《欢喜国王缘》等文章的影响。《长恨歌》是白居易流传最广的作品。

《琵琶行》描绘白居易在江州司马任内,一次在长江上送客,听到一位来自长安的女伎演奏的琵琶,所勾引出的贬谪寂寥之情。琵琶行特别成功之处有两点:一是对比京城女伎与自身贬谪的双双痛苦经历,而道出人人皆知、却未能言之的全诗主题:“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其次是对琵琶声音的描写,借由生动的形象比喻以及环境的渲染、人物的感受等,使人有置身于音乐之中的感受。

“点评”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及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相关联,多写得意时的慷慨激昂;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历来学者多认为《琵琶行》与《长恨歌》是其相提并论的杰作,胡适甚至认为《琵琶行》的成就高于《长恨歌》。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

同类推荐
  • 透过习惯读懂人心

    透过习惯读懂人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密切、频繁,而要想在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学会读懂人心。如何在最短的时间看透他人,洞察他深藏不露的内心玄机,并采取相应的交往方法,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建立人脉、成就事业必备的生存技能。本书就为你传授高超的透过他人的习惯读懂他人之心的技巧,让你在闯荡社会之中,独具一双慧眼。
  • 新时期青少年人文与思想读本

    新时期青少年人文与思想读本

    人文素质是关于人类认识自己的学问。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始于人性的自觉,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新时期青少年人文与思想读本》精选表现人文素质、展现人文精神及情怀的优美篇章,旨在引导广大青少年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积淀健康的人文思想。
  • 30几岁决定男人成功

    30几岁决定男人成功

    本书为励志类图书。编者以个人“男人如何成功”主题的认识为依据,整合了多方面的资料,并辅以一些个人的观点,从性格、仪态、工作方面等多方面展现了一名男性应该如何走向事业的成功之路。
  • 生活的定律

    生活的定律

    本书包括注解励志篇、诠释希望篇、剖析梦想篇、树立目标篇、增强信心篇、锻炼毅力篇、立即行动篇等八篇内容。
  • 感悟心灵——温暖一生的125个记忆

    感悟心灵——温暖一生的125个记忆

    在人生的花季,每个人都有着花样年华,花样梦想,花样认识,花样求索,我们除了要学习知识之外,还应该包括对心灵的构筑,而心灵的构筑就得从一点一滴开始。迫切需要解读的构筑心灵的重要话题。每个点滴和每个细节中,都有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词语需要去领悟。
热门推荐
  • 如意丫头

    如意丫头

    张汉中疼得“啊”的大叫一声,手用力,想甩开我,可惜房间面积太小,只把我甩到对面墙上,根据力的相对原理,又反作用于张汉中,结果将张汉中摔倒在床上,发出好大一声响,我倒在张汉中的身上,头晕眼花,后背又疼,半天都没清醒过来。
  • 诸天万界最强凡人

    诸天万界最强凡人

    那天失恋了,我就跳下去了,然后我醒来发现好多曾经看过的大佬
  • 感激在生命中卷起波澜的你们

    感激在生命中卷起波澜的你们

    人生需要准备的,不只是万事俱备,而且正在经历。
  • 末世漠世

    末世漠世

    末世纪元,漠世之始。有人说:我要成为这个末世有人说:我要拯救这个末世他告诉她:我要让这个末世没有漠世QQ群:946282394
  • 唐末之我叔是黄巢

    唐末之我叔是黄巢

    黄召对于自己能穿越并不感到奇怪,但是问清楚年号后就很慌,毕竟马上就要进入大乱斗的时期了。什么?黄巢是我二叔,不知道我现在原地自爆还赶不赶得上下一趟穿越之路的8路公共汽车。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 殿上霜青寒

    殿上霜青寒

    她是开国名仕赫舍里允成的女儿,却因父亲遭奸臣陷害成了官伎。他是东辑事厂掌印都督,人们口中无恶不作的佞臣贼子。坊间关于他的流言不外乎手段残忍,权倾天下,跟荣宠无边的贵妃娘娘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隆毓是俗人,贪赃枉法的事她不管,她关心的只是,一个太监,上了秀床又如何?那一年在玉门关外,第一次见他用血滴子杀人,她心里道,这个人不善,以后绕着走。在教坊司插科打诨混了六年,死到临头才悟出一个真理,善恶算个屁,能保她命的都是好人。听着这声好人,他倒觉着好笑,眯起眼睛看她,“你不怕我?”(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这个国主不好啃开篇

    这个国主不好啃开篇

    古灵精怪真性情的新时代少女,只想混日子却不料被孤傲乖张的死傲娇架空大国主招惹上,他按部就班自恃清高却被自己骂成“猪头女”的她所吸引。欢喜冤家,轻松搞笑。架空时代,玄幻奇妙。人神魔都奈不了我何!只要搞定国主,其他全是浮云!
  • 午夜撞见爱伦·坡(爱伦·坡悬疑惊悚小说集)

    午夜撞见爱伦·坡(爱伦·坡悬疑惊悚小说集)

    本书精选编译了爱伦·坡的惊悚悬疑短篇小说,旨在为爱伦·坡的文学爱好者和喜好惊悚推理小说的读者提供一个更好的读本。因为爱伦·坡的行文风格独特,文字描写细腻繁复,为求准确传达作品内涵,故在编译过程中,我们酌情参考了一些前辈翻译作家的版本,谨此表示感谢。
  • 大佬穿书之后被宠翻了

    大佬穿书之后被宠翻了

    席清澜是一名大佬——怎么样的大佬呢她是个隐藏的全能系大佬,什么都会什么也不会……………会的东西特别多。(先不在简介里剧透了,跟着剧情慢慢走会揭晓的)不会的东西?谈恋爱。席清澜:谈恋爱好累不想谈江渝大佬为此操碎了心,当初他一眼就看上了这个看似气场冷漠,实则娇娇软软的小姑娘。却没想到小姑娘是个榆木疙瘩。没办法,自己看上的媳妇儿,跪着也要追下去。结果——“大佬,那个一直纠缠你的东西又来了”江渝大佬表示:……不死缠烂打追不到媳妇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