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77700000067

第67章 刘大櫆:文笔人间,桐城中坚

刘大櫆(kuí)(公元1698~1780年),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清代著名文学家,“桐城派三祖”之一。桐城(今安徽枞阳)人。早年抱“明经致用”之志,但屡试不中,遂“退而强学栖迟山陇间”。刘大櫆好工文辞,以才气著称。他的文学活动,主要在乾隆时期,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他的文章既少歌功颂德、妆点“盛世”,也不多指斥时政、揭露现实黑暗,代表着下层正统知识分子的一般思想状况。他论文强调“义事、书卷、经济”,主张在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气”、“音节”、“字句”,是继方苞之后“桐城派”的中坚人物。描写山水、刻画景物的文章中,以篇幅长大、描绘详尽取胜。代表作有《观化》、《息争》、《焚书辨》、《书荆轲传后》、《黄山记》等。著作有《海峰先生集》十六卷,《论文偶记》一卷,《歙县志》二十卷。

勤奋好学,胸怀壮志

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刘大櫆诞生在距城百余里的长江之滨的一个塾师家庭。虽远离县城,但滨江临镇,富庶丰饶,长江千船竞发,古渡商贸繁荣,百色人物川流不止,文人学者先后辈出。刘大櫆在《田居杂诗二首》中曾简述家世:“家世皖江侧,薄三十余亩。”即虽非钟鸣鼎食,但也能维持得过去或可归入小康一类,大櫆的出生,给这个书香门第带来了无限欢乐和希望。他不负父辈众望,幼即勤奋好学,他在《章大家行略》一文中曾记述自己幼年读书的情况:“七岁,与伯兄仲兄从塾师在外庭读书:每隆冬,阴风积雪,或夜分始归。”姚鼐在《刘海峰先生传》里也指出:“读古人文章,即知其意而善效之。”十四岁时,与诸兄从吴直(生甫)受业;二十岁时,于旅邸拜见吴门吴阁学士玉,作诗示之,自视甚高,陈义甚严。青少年时期的刘大櫆意气风发,胸怀壮志。

关心时事,埋头苦读

他生于乡村,长于乡村,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充满真挚的爱,更直接感受到民间疾苦和民众纯朴勤劳的品格,“常希以泽及斯民为任”,使之终生难以忘怀。“我家门外长江水,江水之南山万重。今日却从图画上,青天遥望九芙蓉。”家乡诗一般的迷人,无怪乎他诗思如涌,吟咏不已。“团栾一门内,弟寒兄不知。深宫狎阿保,而怜百姓饥?岂非天使独,知临大君宜?吾闻昔帝言:何不食肉糜?中人数家产,涕泪诵此诗。”道出了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怀和世事的不平。

清初,因以异族入主之故,曾引起汉士民的反抗。到康熙中期,这种反抗逐渐平息下去,且康熙实行了尊崇理学的策略,使其统治在政治上与中国固有的封建基础相适应,又恩威并施,加速人心归服。

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冬,《南山集》案发,戴名世在两年后以大逆罪被斩,此案株连戴、方两族无辜三百余人。此时刘大櫆十六岁,在心上已留下抹不去的印痕,后来在诗中写道:“弱冠负勇气,乡间婴祸罗。仗剑出门去,饮马昆仑河。”“一去涉世故,将为祸网婴。”都是指《南山集》案,愤世疾恶之怨溢于言表。此后,他更埋头苦读,发奋自雄。弱冠后,寓居桐城县城勺园,交结了一批识卓志远的学友,如姚范、张闲中、叶酉等,相互切磋文辞,学识有了长足进步,诗文名播远近。然命运之神并没有青睐好学勤奋、文辞工丽的刘大櫆,十次小考,才中了个秀才,取得设塾课徒的资格,然而,他的进取心很强,并不甘心“傍人门户度春秋”的课徒生涯。

壮志难酬,仕途不畅

刘大櫆第一次应举失败后,未能摆脱当时读书人共同的追求—走科举之路,又于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再次应顺天乡试,只是侥幸地登了副榜,这也许是为他打开仕途的通道所作努力的一点回报。他又埋头苦学了三年,雍正十年第三次应顺天乡试,仍是中了副榜,距仕途仅一步之遥,可望而不可即,壮志难酬。不过,京师之行和三次乡试,虽功名通道未曾打开,但见闻增多,他的视野开阔了,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深刻了。在此期间,他还曾在提督学政门下任过教阅,也曾到幽燕一带漫游。受业方苞,更使他的学识大为长进。一个偏远乡村的穷秀才,贸然来到偌大京城探险,这无疑是大海弄潮,未遭灭顶之灾,且得到了乡贤的教诲,便是莫大幸运了。

客游京师八九年的刘大櫆又回到了故乡,开始独立地面向人生、面向社会。他设塾授徒,借此谋生,同时透过这扇小小的社会窗口去观察和探索人生的奥秘。远在京师的宗师方苞,并没有忘记这个远在数千里之外乡村的高足。

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方苞极力举荐刘大櫆应博学鸿词科,是年三月,大櫆在省城安庆通过了预试,此时他已年近不惑,心中企图打开仕途之道的涟漪又重新激起,在《诏征博学赴都道中述怀》诗里,写下了“闻命只益愧,捧檄仍多欣”,可见他渴求登上仕途之道的强烈愿望。科举是一座充满迷雾和希冀的神秘之宫,命运再次捉弄了他。秋廷试,写的文章不待言说,可当朝大学士张廷玉为避同乡之嫌,把刘大櫆打入了冷宫。他心中悲愤又无可奈何,好友叶书山(酉)于乾隆四年进士及第,他作《寄叶书山》:“对月发悲吟,临风振高啸……昔君本共栖,今余不同调。”实是当时心境的咏叹调。张廷玉也曾为黜刘大櫆而深深后悔,为弥补这个遗憾,于乾隆十五年诏举经学时独荐刘大櫆,然不久张廷玉即去大学士位,大学士举经学未成。仕途之路对他是何等不公和残酷,“素抱未及展,华发已盈颠”,以致终其身皆教书作文,郁郁不得其志。

气肆才雄,自成一体

刘大櫆早年从吴直游,思想活跃,文章雄迈。中年客游京师八九年,投方苞门下,得文章义法,他继承了方苞的“义法”理论;“认为作文应‘义法不诡于前人’”,更直言不讳地指出:“不得其神而徒守其法,则死法而已”,提出了“神气音节”说,使古文“义法”的理论有所创新和发展。清代著名学者阮元在《国史文苑传》中论及:“大櫆虽游方苞之门,所为文造诣各殊。苞盖择取义理于经,所得于文者义法;大櫆并古人神气音节得之,兼及庄、骚、左、史、韩、柳、欧、苏之长。其气肆,其才雄,其波澜壮阔。尝著《观化》篇,奇诡似《庄子》;其他言义理者又极醇正。”方宗诚在《桐城文录序》中也指出:“刘大櫆为文‘虽尝受法于望溪,而能变化以自成一体’”。他的特点在于不满足于散文的文从字顺、清通严谨,而能从神气、文采方面加强散文的艺术力量。

创神气音节,著作《樵髯传》

刘大櫆发展了桐城“义法”,且为“义理、考据、文章”三者统一的文论主张创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姚鼐《古文辞类纂》选北宋之后的古文,唯归有光、方苞、刘大櫆三家,且刘文选了十六篇,盖非偶然。因此,如果说方苞所提倡的理论是从思想角度与统治者对文学发展要求的轨道相吻合,使“桐城派”得以存在的话,那么刘大櫆所提出的理论,则是真正从散文创作艺术特点的角度使“桐城派”得以立足发展。“桐城派”之所以长久屹立于清代文坛而不衰。刘大櫆从注意艺术规律的角度提出的“神气音节”说,是一个贡献。

刘大櫆不仅是“神气音节”说的创立者,更是其说的实践者,在他的许多散文力作中,均有突出的表现。如《骡说》,这是篇托物寓意之文,以骡马为寓,实写人世间的不平,此文言简意赅,全文仅百余字,文意却一折再折,曲尽其妙,集中体现了他的“神为主,气辅之”、“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的文学主张。又如《马湘灵诗集序》,此序写湘灵诗,但不言其诗而只言其人其遇,以抒身世感慨,于雄肆中寓悲怆,文中对马湘灵使酒发狂、慷慨悲歌情景的描写,颇为传神,体现了他“神气音节”说的文论思想。再如《答吴殿麟书》,此文是他的晚年作品,他终生仕途失意,穷愁潦倒。此文将其一生的积郁尽吐无遗,同时无情地指责了科举之弊、贤路堵塞和世道不公,凸现出当时一般下层知识分子思想状况和精神面貌;文章气充势足,挥洒自如,波澜阔大,辞采华富,表现了他行文时“鼓气以势壮为美”的风格。刘大櫆散文中的传记文较少,然《樵髯传》是“神气音节”说的绝好注脚,其文着墨严谨,却神气并重地勾画出樵髯的狂逸之态和高洁之志,“高情远韵,自是于笔墨之外”,深得方苞义法,且又不拘泥于“义法”,可谓为达桐城古文最佳境界之作。

诗化散文,承前启后

刘大櫆的散文创作不仅突出了神气,而且能够把诗的含蓄、深远、疏旷、情韵的艺术特性引进散文,从而推进了传记散文的诗化,尤其是议论性散文的诗化,形成了诗化散文的特殊风格,这对于方苞“古文与诗赋异道”的理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如他的《海舶三集序》,本是一篇评论诗歌的文章,很容易写得呆板艰涩,或者抽象空洞,或者揄扬过实,而他却别出心裁,着力铺写海上风涛之险,衬托海上吟诗之奇,最后再归结于其人一心以使命为重,始能履险如夷,从容吟咏,构思巧妙,措词得体,且尤妙在诗味特浓,可谓亦文亦诗,以诗为文。又如《叶书山时文序》,虽为时文作序,但他避开时文,而以白描手法写人的心灵,简洁精炼,气韵自胜,诗味四溢,别出新境。再如《游碾玉峡记》,着墨不多,文如诗,画人文,神余笔外,景真情切。

刘大櫆诗化散文的特殊风格,源于他既是古文家亦是诗人的缘故,其诗作也常为时人所称道,有人说他“诗胜于文”,似有扬其诗抑其文之嫌。其诗作宗杜甫,而取宋苏轼、黄庭坚之处尤多,他认为“诗贵独立,不贵附和,当深求本领,而后博以古人之风轨气韵,融液而神明”。其诗作饱含深沉之思,雄豪奔放,别开生面,且多牢骚抑郁不平之气,这在其文中反而少见。桐城诗坛迨至刘大櫆、姚鼐相继而起,诗名益振,“论诗之家皆谓桐城诗派至刘、姚始形成,盖就其影响之及于天下者言之”。

“文学成就”

刘大櫆总结和发展了“桐城派”散文理论。强调神气、音节、字句的统一,重视散文的艺术表现。所著《论文偶记》,既肯定内容的重要性同时注重法度、技巧。他继承归有光将小说、戏曲描写手法用于散文写作的创作手法。强调字句、音节之妙,风格、意境之美,较之空谈“文以载道”是一大进步。方苞深于经学,对文章提倡义法,用笔严谨,简明确切;大櫆兼重古文的神韵,博采《庄》、《骚》、《左》、《史》和韩、柳、欧、苏之长,才气雄放,波澜壮阔。形成“日丽春敷,风云变态”的风格。不仅如此,大櫆对“阳湖派”的形成影响也很大。

在散文艺术方面,刘大櫆突出地提出了“神气”说。本来,戴名世在《答张、伍两生书》中,已经提出过“精、气、神”统一的主张,但方苞只从语言的角度采取了戴氏的关于“精”的主张。刘大櫆则不然,他强调了“神气”问题。在他的《论文偶记》中说道:“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曹子桓(曹丕)、苏子由(苏辙)论文以气为主,是矣。然气随神传,神浑则气灏,神远则气逸,神伟则气高,神深则气静,故神为气之主。”文中所说的“神”即精神。具体地说,就是作者的心胸气质在文章中的反映。刘大櫆的所谓“神”,侧重于感情,是更富有个性的。“气”指洋溢于文章字里行间的气势,它是决定于“神”的。“神”与“气”的趋于统一,从而逐步形成文章的艺术境界。

刘大櫆论行文的“能事”,分为三个步骤:“神气”,文之最精处也;音节,“文之稍粗处也”;字句,“文之最粗处也”。至于这三者的关系,他认为:“音节者,神气之迹也。”

刘大櫆著作颇丰,著有《海峰先生文集》十卷、《海峰先生诗集》六卷、《论文偶记》一卷;编《古文约选》四十八卷、《历朝诗约选》九十三卷、《唐宋八家古文评》圈点不分卷、《七律正宗》四卷、《归震川文集选本》、《删录荀子》;评点《古诗源》、《唐人万首绝句选》、《钱笺杜诗》;又著《歙县志》二十卷、《黄山志》二卷等。其诗文生前即有刻本,身后一再重刊。日本明治年间也有翻刻本。较早刻本系雍正时的《小称集》、乾隆二十年左右的《论文偶记》,乾嘉以后,刻有《海峰文集》、《海峰诗集》等。

“点评”

刘大櫆的老师是方苞,深得方苞的推许;他又是姚鼐的老师,在“桐城派”的发展历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故被尊为“桐城三祖”之一。继方苞之后的刘大櫆,一生“务欲一心进取,而与世俗不相投合”的性格特点,注定了他一生的命运。他四十四岁时就在家闭门授徒,一直到八十三岁去世时还在进行教学。在长达四十年的教学实践中,他更为系统地向学生讲解他的古文创作理论,这些理论由其弟子把“桐城派”传衍下去。与此同时,他还写了多部经典著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论文偶记》。

同类推荐
  • 出世做人入世做事

    出世做人入世做事

    本书从做人做事的角度,对个人在生活工作中的人生态度作了种种的分析。当前社会越来越繁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空间似乎正在限于越来越狭窄的境地,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做到出世的洒脱,去赢得做人的轻松;以入世的积极态度,如获取工作和生活的圆满,无疑对每个人都是非常值得追求的境界。
  • 谁是剥削企业的人

    谁是剥削企业的人

    美国人力资源协会曾作过一个统计,在一个三人组成的团队里面,有一个是创造价值的,是优秀的;有一个是没有创造价值的,是平庸的;还有一个是创造负价值的,是拖累企业的。三个人中就有两个是没用的,甚至有一个是有害的,这并不是耸人听闻!所有亏损的企业中,一定存在着若干个在剥削企业的员工,他们所贡献的价值低于平均水平甚至是负值,企业的增长与盈利不得不为这些人埋单,试问,如何能不亏损?企业必须把剥削企业的人揪出来,同时,企业的每一个人也应当反思自己在工作中的态度、观念、方法、技巧等等。
  • 办好难办的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办好难办的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求人办事。办事存在着各种显性和隐性的规则,办好难办的事更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能力。凡禹、梁筱编著的《办事的艺术(办好难办的事大全集)》作为一本为人处世的通俗读本,从易懂、实用的原则出发,最全面、最系统地向读者讲述了求人办事的经验和智慧,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说话的技巧、办事的能力。《办事的艺术(办好难办的事大全集)》中的方法你一看就会,拿来就用,可以帮助你轻松应对职场、应酬、家庭、恋爱和婚姻中难办的事,成为一个办事高手。
  • 智读历史破解人性弱点全集

    智读历史破解人性弱点全集

    《智读历史破解人性弱点全集》中的历史秘闻或轶事对于特定历史的研究者来说,并不陌生。比如,希特勒纳粹不仅屠杀了几百万犹太人,还屠杀了包括几万名德国日耳曼族同胞;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情报,可能已被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掌握,等等。《智读历史破解人性弱点全集》主要以人物为线索,向读者描绘出一幅丰富生动的古代人物长卷。这些已经离我们远去,消逝在历史长河中的古人们的一言一行,都通过这小书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 中国人必读的100个财富寓言

    中国人必读的100个财富寓言

    本书选取了100则寓言小故事,教你从这些小故事中学到理财的具体门道、投资的学问、创富的细节、财商的差异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热门推荐
  • 蒋南诡事录

    蒋南诡事录

    蒋南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奇幻故事,为你打开新的大门。
  • 反人

    反人

    刑侦专家洪晓天到月球村——广寒宫探望未婚妻常荷,遇到来访的反物质人。恰好有一个来广寒宫建立组织的邪恶势力也与反人不期而遇。邪恶势力认识到反人的利用价值,为了绑架反人,他们不惜采取滥杀无辜并残忍肢解的血腥方式。洪晓天受命组织专案组调查,最终不带破了杀人案,还捣毁了邪恶势力的一个窝点。
  • 快穿之我只想苟着

    快穿之我只想苟着

    稀里糊涂的走到一个小店门口,稀里糊涂的被招聘了....初绽一脸黑人问号?我是谁?我在那?听小老板介绍,怎么越听越像一个披着壳子的传销?哎~我真禁不起诱惑~怎么就稀里糊涂同意了?小老板一脸的蜜汁微笑咦~亲娘嘞~真香~嗯~这又是一个真香的故事~本故事目前无cp
  • 弃子重生

    弃子重生

    前世明知自己是弃子,努力获得爷爷的认可。最后的努力却成为自己的作茧自缚,原来自己不努力才可以不当弃子。。。重生回来,看透那人的阴谋,那就好好当个.......流氓,呵呵,这样才活的更好,不是么!!!(前面稍微沉重,后面就会转轻松派,希望多多支持)
  • 莲台空梦

    莲台空梦

    大唐初年,妖魔纵横,百鬼出世,出道不凡的孟醒携手众仙,降妖除魔,开创盛世。生离死别,爱恨情仇,谁能穿破迷雾,追寻亘古的真理?谁能抵抗诱惑,坚持千年的信仰?一场盛世空梦,不敌你一眼万年!
  • 六鹰旗风云录

    六鹰旗风云录

    元朝自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起兵于蒙古,忽必烈问鼎中原,直到元顺帝执政期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群雄揭竿而起!其中有河北的韩山童,滁州的郭子兴,邳州的芝麻李,小明王刘福通,南汉王陈友谅,苏州吴王张士诚···等大小十几家反王。元朝的江山摇摇欲坠,左班丞相太师脱脱分兵剿叛,脱脱太师排兵布阵,斗野埋伏样样精通,简直用兵如神,兵到之处,锐不可挡。可叹,士气正盛之时脱脱惨遭奸臣哈麻毒害,出身草莽的朱元璋听得脱脱惨死趁机起事,率领十万义军历经十几年的艰辛奋斗,在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元朝虽破,但残余士气不弱,其中以脱脱之孙汗牙古烈为首的一些元朝忠臣之后,秘密建立了六支鹰旗暗枭队伍与大明王朝展开了一场血雨腥风的复夺战!
  • 90后爱情

    90后爱情

    我的青春总带着淡淡的忧伤,总带着淡淡的苦涩。
  • 毒奶说客

    毒奶说客

    荀青意外穿越到了王者世界,他不但发现自己的金手指好像患上了网瘾,这个世界的修炼体系更是让人惊奇。文字带来力量,信念使人不朽。“闻鸡起舞”变成学校上课铃声,“一柱擎天”成为一种攻击招式,“察言观色”成为官场必备技能,“海纳百川”据说隐藏丰胸被动……言出法随秦始皇,运筹帷幄张子房,百鸟朝凤武则天,投笔从戎苏定方,行侠仗义李太白,义薄云天关二爷,一身是胆赵子龙,勇冠三军吕奉先,算无遗策诸葛亮……而荀青立志当一个说客,凭一张嘴感化众生。君不见,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少年从稷下学院走出,踏歌而行,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本书又名《这个射手是法师》《说客是怎样炼成的》《王者荣耀之文明脊梁》等。Ps:如果对文中角色长相好奇的,可自行百度王者荣耀+英雄名图片,封面为花木兰——冠军飞将。
  • 全能小毒妻

    全能小毒妻

    她是21世纪天才神医,一朝穿越灵魂误入架空大陆。斗渣男,虐白莲,解谜题。岂料遇到腹黑太子爷。打不过,跑不掉,还渐渐遗失了心。“爷,奴家只想一生一世一双人!您身份高贵,不约不约。”他邪魅一笑:“天下,权位,都不及你半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雪地上的星光

    雪地上的星光

    三个女生的成团梦。为梦想而生的她们,在舞台上发光的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