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85400000015

第15章 一直往西,到新疆罗布泊去

1958年8月15日清晨,一列只有几个车厢的混合小型专列,驰过嘉峪关,在敦煌附近的峡东车站缓缓停下,刚刚被任命为0673部队副主任的张志善头一个跳下车来,望着头顶上的万里晴空,兴奋而又忐忑不安地说了一句:“总该到了吧?”

他们这两百多人组成的勘察大队,是5天前从河南商丘出发的。在此之前,张志善是商丘步兵学校的副校长。一个多月以前,张爱萍副总长在他的办公室召见商丘步校政委常勇,告诉他,中央军委已经决定,以商丘步校为主组建两支部队,一支叫0673部队,负责建设原子靶场(也就是后来所说的核武器试验基地);一支叫0674部队,负责建设原子仓库,以后管理原子武器。步校的干部一分为二。常勇和副校长张志善到0673部队。常勇先跟随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以及四名苏联专家,到甘肃敦煌以西地区勘察原子靶场场址。此前勘察组已经到青海西部,内蒙西部,新疆东南部进行过实地勘察。根据苏联专家的意见,最后认为在敦煌以西地区建场较为合适。

常勇回来后告诉张志善,那个地方特别苦,白天晒得人受不了,晚上蚊子咬得人受不了,尤其是喝不上水,陈士榘是上将,最后也只好跟大家一起喝汽车水箱里的水。

张志善率勘察大队乘卡车继续西行。荒漠上只有零零星星的芨芨草、罗布麻。过了敦煌,到了一个名叫后坑的地方,载着勘察仪器设备的卡车停下,两百多名官兵聚拢过来。他们已经两天没有洗漱过了,不少人胡子拉碴,一副脏兮兮的样子。张志善在一块平地上摊开地图,几个干部围拢过来。张志善抬头看看四周的地形,皱一下眉头:“按照地图上标好的方位,应该就是这里。”

有一名干部问道:“张副校长,我们到这里究竟干什么?”

张志善说:“不是说过了吗?我们的任务是搞大地测量、绘制地形图、进行地质勘察。”

张志善后来回忆说:“两百多人里只有我和另两名主要干部知道,我们是来选原子弹试验场的。实际上知道跟不知道没什么区别,我们不懂原子弹,不知道选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合适。敦煌那个地方是苏联人定的,为什么选在那儿谁也搞不清。地图上那地方有山有水,有好大一条河,但我们到了后发现,河早没有了,干了有上百年了。”

张志善把勘察大队的人分成四十多个小组,每组六至七人,配属一台车,分散在一百多公里宽的正面上,由东向西测量。工程兵分队的任务是钻井、挖深坑。

这地方确实像常勇说的,十分艰苦,甚至比常勇描绘的还要苦不堪言。八九月份的戈壁,地表温度能达到五十多度,几天下来,一个个晒得脱了形,有的人胶鞋底都烫化了。那里有一种花蚊子特别可怕,抱着团向人进攻,扑上来就咬,打死都不松口。没几天,所有人都给花蚊子叮得身上处处是伤痕。最大的问题是缺水,要到300公里外去拉,一个人每天两缸子,吃喝、洗漱全是它,脸是经常不洗。晚上还经常有狼出来活动。

人们不知道来这里到底为什么,情绪日渐低落,一个干部冲着张志善说:“上刀山下火海我们不怕,但要死个明白!”

张志善觉得,再不把实情告诉大伙,就会影响任务的完成。他向上级请示,答复是:“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可以给大家透露一点。”于是,张志善用颤抖的声音,向大家宣布:“同志们!经上级批准,我来给大家交个底,我们的任务是,勘察建设我国的原子弹试验靶场!”

顿时,人群沸腾了。很多人流下了泪水。从此,再苦再累,没人再说牢骚话,闹情绪。

一天,来西北视察的彭德怀在鸣沙山下接见了张志善和常勇。张志善报告说:“首长,我们是0673部队的。”

彭德怀一听,笑了:“你们还对我保密啊?0673不就是原子靶场嘛!”

这个对元帅保密的故事,流传了很久。

经过两个多月的苦战,到10月下旬,敦煌的勘察工作基本结束,随后,陈士榘率工程兵设计院等工程单位以及苏联专家到现场勘察,最后基本确定了各场区位置。

核爆心定在甘肃敦煌西北方向,直线距离约130公里;指挥区距敦煌80公里,生活区距敦煌10公里左右。按照苏联专家的意见,试验场区最大试验功能为2万吨梯恩梯当量。

常勇、张志善他们还在敦煌一带艰苦勘察的时候,第三兵团参谋长张蕴钰在旅大驻地也接到了紧急通知。北京打来电话,让他立即到北京见陈赓副总长。陈赓曾经是三兵团司令,是张蕴钰的老上级,他们很熟悉。而张蕴钰曾担任15军的参谋长,震惊世界的上甘岭战役,就是他协助军长秦基伟打的,陈赓自然也很欣赏张蕴钰,认为张蕴钰是一位精干细致,工于谋划的领导。聂荣臻接受了陈赓的建议,于是报中央军委批准,由张蕴钰担任即将成立的核试验基地司令员。

这一年张蕴钰41岁。

到北京当天晚上,张蕴钰就赶到灵境胡同陈赓家里。见了面,没说几句话,陈赓就直截了当地说:“张蕴钰,叫你去搞原子弹靶场,是我推荐的。去了好好搞。”

张蕴钰回答说:“行!服从命令!”

陈赓又说:“你去找聂帅的秘书长安东,叫他给你说说情况。”

张蕴钰说:“好!”

就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张蕴钰就告辞了。张蕴钰后来回忆:出了门,他突然想,我怎么能接受这么重要的任务呢?这事情确实太重大了,要不要回去,说个“不行”呢?……

他没有停下脚步,那个瞬间,他只是犹豫了一下,然后,他头也不回地走了,一直走向西北大漠,和常勇、张志善一起,和那两百多人一起,在大西北的沙漠戈壁,一呆就是30年!

他在回忆录中是这样描述当时心情的:“当决定我担任首任核武器试验基地司令员时,我更是心情畅快精神振奋并感到荣幸。我明明知道这项工作对我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对解放军任何人也都是一样,这是我军前所未有的任务,也知道搞原子弹是在荒凉的地区,而旅大是少有的好地方,但到什么地方去不是当兵的应该考虑的事,挑拣工作也不是我的风格。”

一次,他在给基地科技人员的一封信中写道:“上几代的爱国者已经捐躯、代谢,处于当代的我们能为祖国的现代化效力,该是多么幸福啊!”

张蕴钰只带一个警卫员,就乘车西去。过了西安、兰州、酒泉,过了嘉峪关,落日隐没,黄羊远去,敦煌近了,鸣沙山、月牙泉、千佛洞、烽火台、古长城……西风扑面,烟尘滚滚,远远近近的景物,消失的丝绸之路、汉唐英雄,都令他内心凝重,豪情阵阵涌现……

到了勘察大队驻地,他见到了自己的部下们,他们个个蓬头垢面,像一群野人。他在张志善的陪同下,把应该看的地形地貌都看过了,把一大摞水文地质资料也研究过了,把勘察结果也都反复看了。大白天的,蚊子就往脸上扑,顺手一抹,一手黑色。张志善苦笑道:“这鬼地方小咬太厉害,怎么都赶不尽,我们都随身带着清凉油,不光抹手抹脸抹露出来的地方,连屁股也得抹,不然不敢上厕所。”说罢,将一盒清凉油递给他。

夜里睡不着,他一个劲地吸烟、思考,他总觉得这个地方作为未来的核试验场不太合适,一是离敦煌太近,只有区区130公里,莫高窟的壁画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一搞核试验,像来一场地震,毁了它,岂不是历史罪人?二是没有水源,松土层太厚;三是只能试验两万吨TNT当量,太小了。

他想到,美国、苏联、英国,他们在本土,在太平洋,在北极圈,建立起十多个设备完善的大型核试验场,我们在自己的国土上建设核试验场,为什么只搞两万吨级的?

他把自己的意见讲给常勇、张志善:“我认为这儿不合适,尽管是苏联专家定的,也不行,应该另选地方。”

1993年的时候,接替张蕴钰担任核试验基地司令员的张志善对一位采访的记者说:“张蕴钰同志问为什么选在这里,我说苏联专家定的,能搞2万吨。张蕴钰同志说可真是麻子不叫麻子,叫坑人。”

回到北京,张蕴钰马上去找老上司陈赓汇报。陈赓说,核试验基地眼下只能搞一个,要搞就搞一个能爆炸百万吨级的!随后,陈赓、陈士榘、总参军务装备部部长万毅中将、安东少将以及张蕴钰专程向聂荣臻汇报选场情况。张蕴钰坚持说:“那里不行。”

聂荣臻问陈赓:“你的意见呢?”

陈赓回答:“那里不好,就另找一个吧!”

聂荣臻问:“有目标吗?”

张蕴钰指着地图说:“我想往西,一直往西,到新疆罗布泊去!”

几乎在张蕴钰报告的同时,苏联中型机械工业部部长斯拉夫斯基也写来了信,表示:敦煌不适合建场,建议将靶场中心区移至罗布泊地区。

聂荣臻同意张蕴钰率领他的人马向罗布泊进军。

1958年12月15日左右,张蕴钰回到敦煌和大部队会合,准备穿越戈壁,向新疆境内进发。

同类推荐
  • 廉吏传奇

    廉吏传奇

    故事讲述的是元朝初期御史姚天福不畏权势,反奸除霸,查处贪官,断案如神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富有人情味的古代纪检官的形象。姚天福当上御史后第一次上朝就冒死弹劾了权顷一时的重臣阿合马,满朝震惊,结果是福还是祸呢?忽必烈授予小甘浦免死十次的金牌,姚天福为民除害又是如何处死他的?姚天福在办案中遭贪官追杀,又是如何躲过一刧?为了救民于水火,他冒死擅自开仓赈灾,抗旨缓役,后果如何呢?姚天福办案如神,智破双钉案,却被张冠李戴,事迹附会在包公狄仁杰的头上,讹传几百年,本书据史料给以澄清……
  • 宦海弄潮

    宦海弄潮

    一起枕边人与结拜弟兄精心炮制的车祸一次绝望中做出的无奈抉择一个好人的消亡一代枭雄的崛起跨越千年,从矜贫救厄的慈善家,到不择手段的陈亲王,命运的洗礼,亦是攀登的阶梯波诡云谲的宦海,处尊居显的权臣,笑里藏刀的皇亲,算无遗策的谋士人生在世,如处荆棘,不做天上鹰,便为笼中雀尔虞我诈,机关算尽,宁可万骨枯,终成一将功
  •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珍藏版)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珍藏版)

    本书内容主要写乾隆时代的得与失,作者通过对乾隆时代的解构,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盛世”图景,同时深刻揭示了近代中国失落的秘密。乾隆统治下的中国,纵向比,是中国之前几千年历史中人口最多、国力最盛的时期。横向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盛世,毫不为过。乾隆时代创造了空前的政治稳定,养活了数量空前的人口,奠定了今天的版图。但是,作者从更深的层次看到,表面的繁荣昌盛背后,隐藏着的,是巨大的危机。乾隆在位六十年,正好是英国经历了产业革命的全过程。乾隆十三年(1748年),孟德斯鸠发表了名著《论法的精神》。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美国宣布独立。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而在地球的另一端,乾隆皇帝沉浸在“盛世”的梦境中不能自拔,想尽一切办法维持他的封建统治。可以说,中国在这个时期,错失了与世界文明接触的机会,没有赶上世界发展的大潮。这直接导致了中国接下来的持续衰落,甚至沦落为“东亚病夫”。另外,本书还对乾隆的出身个人生活,性格等做了介绍。
  • 月光倾城桃花缘

    月光倾城桃花缘

    那日,你一袭月光,孤傲的看这天下,我便一心相许,你可知晓?
  • 帝国霸图

    帝国霸图

    天地自有经纬,世事亦有规律。商有商道,仕有仕途,兵有兵法,军有军规,欲称霸天下者,自有霸道!刘泽之霸道,可勇冠三军、可帷幄决胜、可定策朝堂、可风云私房,意气激扬间亦可弹指定天下,放眼世界皆是汉风飞扬!如此霸道,自然是酣畅淋漓、痛快非常。这事儿,还得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的辽东战场说起……
热门推荐
  • 西南西北

    西南西北

    她是一只胆小又爱搞怪无厘头的兔子,他是一只腹黑又爱记仇的猫。原以为时光会这样过去,却不知道一切都突遭波澜。所有一切都被打乱,所有的苦楚也都已启程。喂,你说啊,是不是,不会再离开我啦……怪到匪夷所思,笑到虐心虐肺。当一切都结束之后,那些支离破碎的回忆我们是否忍心去看。
  • 峥嵘之心

    峥嵘之心

    黄小伟是一个白血病患者,医生再一次断定他的生命期限只剩下100天,他为了追梦,并没有放弃对生的希望,而是与兄弟并肩作战,踏上峥嵘之路,向着光辉伟岸的人生迈进。郑重提醒:因本文含有大量思维逻辑性慎密的话题,请务必一字一句的观察,才能触摸到当中的真谛。
  • 文艺维权实用手册——《维权行动》专刊汇编

    文艺维权实用手册——《维权行动》专刊汇编

    中国文联维权办公室、中国艺术报社编著的《文艺维权实用手册:<维权行动>专刊汇编》通过不同栏目,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分析典型维权案例,交流维权工作经验,全面介绍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崭新成就,充分展示中国文联及各个文艺家协会在维护文艺工作者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文艺工作者搭建起一个交流经验、传递心声的媒体平台,进一步提高了文艺工作者的维权意识和能力。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大明海盗王

    大明海盗王

    明朝嘉靖年间,奸臣严嵩当道,倭寇横行,海盗猖獗,佛朗机夷虎视眈眈,欲要叩开大明海防,明朝处于内忧外患中。航海迷王朝来到明朝,成了一名海盗.建立舰队,重启郑和开创的航海伟业,纵横在大海之上,创造不朽的传奇:平定倭寇、收复台湾、灭小日本、征服印度阿三、进军新大陆、征战欧洲……
  • 菜点酒水知识

    菜点酒水知识

    地域广阔的中华大地,显现了各自不同的乡土地域风味特色——东西南北中,风味各不同。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生活习惯,形成了各地自然的乡土风格。由于地理、气候、物产和习俗的不同,不同地区人们的食品制作和口味特点存在着很大差别。
  • 王者倾:冰沉墨现

    王者倾:冰沉墨现

    因为妹妹的死,通缉榜杀手第一的她与国家重用精英在爆炸中同归于尽,灵魂穿越异世,成为与她风格,格格不入的,受尽世人膜拜的“神之子”。他是外表不具备任何险恶特征的冥界“鬼王”,在一次意外地邂逅中遇见了她。从此生活开始混乱起来。【小剧场】“小姐,吃完不能不负责任的。”某男伸手拉住某女的衣袖,委屈地说。“我好像对你没做什么吧?”某女扶额。“你不能吃完就不认账了……”某男低下头,活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小媳妇。某女看了看四周。凌乱不堪的床榻,以及躺在床上衣衫不整的某男。她是不是,真做了什么?
  • 快穿之这是黑化后的沫沫

    快穿之这是黑化后的沫沫

    [甜宠,1V1]从绑定这个叫“救世”的圣母系统,沫沫便开启了黑化值。做好人有什么用,“救世”留给别人去做吧。沫沫邪魅一笑,“我就做那个反派吧!”
  • 空城夜寂寥

    空城夜寂寥

    望月楼初见,是缘,是孽缘……白陌璃&amp;沈辞he
  • 正魔逆苍穹

    正魔逆苍穹

    一手魔,一手火,左匕首,杀人于无形,右长剑,对人笑面相应。一颗魔珠,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