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99400000003

第3章 每个孤独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3)

吃外卖这件事,很容易让人上瘾。比如中夜要吃东西,念头一闪,想到要下厨起火、备饭煮菜,就懒得动弹;要披衣起身,摸黑出门找馆子,更想算了;赶上冬天,霜雪横飞,就会告诫自己“晚上吃东西多不健康啊,不要啦”。所以出去吃东西,若是我和女朋友两个人,得彼此劝勉,才鼓得起劲儿来;有一个人懒,就宁可饿一阵子。可是叫外卖,那就毫无劳动成本:身不需动,腿不需抬,只打个电话,等一会儿,寒夜叩门声传来,一开,吃的东西就来啦!——谁能抵抗这点诱惑呢?我在上海时,出去吃馆子若吃好了,就会得寸进尺地问:

“有外卖送吗?”

北京办奥运会那年,有个南京阿姨,带着女儿女婿,在小区对面街角开了个小门面,卖鸭血粉丝汤、汤包和三丁烧卖,只限白天。晚上铺子归另一家,换几张桌子,摆成小火锅店。

秋冬天去吃粉丝汤时,常能见满店白汽,细看,都是阿姨在给一个个碗里斟鸭汤。鸭血放得料足,鸭肠处理得鲜脆,鸭汤鲜浓,上桌前还会问:“要不要搁香菜?”——香菜这东西有人恨有人爱,爱的人闻见香菜味才觉得是吃饭,恨的人看了汤里泡的香菜如见蜈蚣——是得问清楚。

她家的汤包,皮很薄,除了一个包子收口的尖儿,看上去就是一叠面皮,趴在盘里,漾着一包汁;咬破皮后,汤入口很鲜,吃多了不渴,肉馅小而精,耐嚼;整个汤包很小巧,汤鲜淡,跟无锡、苏州的做法不一样。我问阿姨,说是老家做法;老家在哪儿?南京、淮安、南通,跑了好几个地方呢……三丁烧卖,其实就是糯米烧卖,里面加豆腐干丁、笋丁和肉丁,糯米是用酱油加葱红焖过的。这两样主食都顶饱,配热鸭血汤,吃完肠胃滚热,心直跳。

这家刚开店时,不送外卖,因为老板娘管账备汤,女儿跑堂杂役,女婿预备汤包和饺子,只应付得来店里。开了半年,雇了个学徒帮着照应店里,老板娘女儿——因为跟她妈妈长得一模一样,我们叫她少老板娘——就骑着辆小摩托,给街坊送外卖了。

有位邻居边喝汤边问:“这店铺,有老板娘,有少老板娘,有少老板娘她男人,那么,有老板吗?”少老板娘简短地说:“在南京。”老板娘接过嘴,恶狠狠地用南京腔说:“没老板!死掉了!”

我在家附近购物时,看见一个湖北馆子,貌不惊人,灰乎乎像个没睡醒没洗脸的坐班族,只门楣上“热干面”触了我情肠——我在武汉户部巷吃过两次热干面——于是推门进去。店堂不大,略暗,老板和桌椅一样方正、色蜡黄、泛油光。但端菜上桌,才觉得人不可貌相。

热干面,煮晾得很像样子,面筋道,舌头能觉出芝麻酱的粗粝颗粒感,很香。

一份豆皮,炸得很周正,豆皮香脆,糯米柔软,油不重,豆皮里除了常见的笋丁、肉粒和榨菜,甚至还有小虾肉碎,咬上去脆得“刺”一声,然后就是口感纷呈,老板说是“为了上海客人爱吃”。

一个吊锅豆腐,用腊肉烩豆腐干,豆腐先炸过,表面略脆,再烩入了腊肉风味,汁浓香溢。

吃完结账,老板也不好意思似的:“店里环境是不好,不过我们有外卖!”就给了我一张名片,指指电话号码。

以后我打电话叫外卖,有时会这样:

“今天要一个豆皮,一份热干面……还有什么?”

“有糍粑鱼、粉蒸肉、吊锅豆腐、玉米汤、武昌鱼、辣子炒肉……”

“那要一个粉蒸肉,一个吊锅豆腐、一个玉米汤……”

老板便打断我:“这么多,你们两个人吃不掉!听我的,一个粉蒸肉就可以了,我再给你配个。”

“好。”

送来了,老板隔着塑料袋指:

“这盒里是粉蒸肉,这盒里是豆皮,这盒里是热干面……这瓶是绿豆浆。”

“绿豆浆?”

“嗯,我自己弄给自己喝的,很清火!很好喝的!”

“你菜单上没见过这个啊。”

“嗯,我自己做来喝的。还有这盒里是洪山菜薹,我给你炒了下。”

“这个你菜单里也没有。”

“没法供,这个是我老婆从武汉带过来,我们自己吃的。卖,一天就卖完了。”

“那怎么算钱呢?”

“这两个算我送的。”

入夜之后,小区右手边的丁字路口,会停住一辆大三轮车,车上载着炉灶、煤气罐、锅铲和各类小菜。推车的大叔把车一停,把火一生;大妈把车上的折叠桌椅一拆开,摆平,就是一处大排档了。你去吃,叫一瓶啤酒,扬声问大叔:“有什么?”大叔年纪已长,头发黑里带白,如墨里藏针,但钢筋铁骨,中气充沛,就在锅铲飞动声里,吼一声:“宫保鸡丁!蛋炒饭!炒河粉!韭黄鸡蛋!椒盐排条!”“那来个宫保鸡丁!”“好!”须臾,大妈端菜上桌,油放得重,炒得地道,中夜时分,喷香扑鼻;如果能吃辣,喝一声“加辣椒”,老板就撒一把辣子下去,炒得轰轰烈烈,味道直冲鼻子,喝啤酒的诸位此起彼伏打喷嚏,打完了抹鼻子:“这辣劲儿!”吃完了,都是满额汗水,就抬手擦擦,问:“大妈,你们有外卖没有?”

大妈摇摇头:“没有啊!忙不过来!”

——于是,你要吃这大排档,只能半夜出来。有时生意太好,你得买了回家;要在那儿吃也行,自己带张报纸,垫在马路牙子上,捧着饭盒吃。

——老板做菜,手艺有点儿机械。几样招牌菜千锤百炼,都做得好吃;但如果有人提过分要求,比如,“老板,韭黄炒鸡丁!”老板就皱起眉来,满脸不耐,最后粗声大嗓地说:

“那样炒没法吃!”

2010年世博会期间,上海整治市容,这个三轮车大排档隐匿了一整个夏天。街坊们丧魂落魄,到晚上尤其无聊,连小卖部老板都抱怨:“我们啤酒都卖得少了!”倒不是三轮车大叔手艺独到,说来,他的做法无非是大油大火、猛料重味,吃个痛快,家常也能做;但主妇们不乐意,“吃这么油,孩子怎么办?做饭可不单为你一个人。”于是乘凉时,众街坊食不甘味地坐一起发牢骚。水果店大叔边拨弄自己的猫,边摇头:

“让我们少吃油盐,说是活得长;可是不吃油盐,活得长有什么乐子嘛!”

转过两个季节,要过年了。街角卖炒栗子的老板换了地方,开年换到别处经营,铺位被新人承了。开店那天,来了辆三轮车,到地方,一个头发墨里藏针的身影,把煤气罐、炉灶一一摆在地上;街坊们看直了眼:三轮车大叔回来了,还有大妈,外加儿子儿媳。大家奔走相告:“租了店面了!不走了!”大叔照样管炒,偶尔儿子接手;大妈管账;儿媳与儿子轮流跑堂和骑三轮车送外卖。乍开店的那几天,赶上年下,生意大好,大叔经常边炒边接电话。经常打电话去,“哎,我要一个……”“宫保鸡丁和蛋炒饭是吧!”“对,对!”“好,挂了!”每逢这时,我就知道,大叔正忙得热火朝天,嗓子都哑了。

那是2011年1月的事。女朋友回重庆过年去了。我留在上海,预备到年下再回无锡。这天上午,给街角南京阿姨鸭血汤家打电话,接电话的是少老板娘。

“啊,你呀,两碗鸭血汤、一笼汤包、一笼烧卖,加辣加香菜是吧?”

“一碗鸭血汤就好,不加辣。”我说。

“啊,你女朋友不在呀?”

“回家过年啦。”

“好好,一会儿到!”

一会儿,门铃响。我去开门,见一位陌生大爷,穿一件像是制服的蓝外套,略驼背,一手提着冒热气的外卖,一手就嘴呵着气。看见我,问:

“一碗鸭血汤、一笼汤包、一笼烧卖,加香菜不加辣对吧?”一口南京腔。

“是。”

结完钱,大爷看看我,微微弯腰,低了一下头:

“谢谢您啊,一直照顾我们家生意。”

“噢,你们家生意,嗯……”我想了想,忽然觉得自己明白了,就问:

“您是从南京来的吧?”

“刚来,刚来。”

“都还好吧?”

“现在算是好了!好了!”他很宽慰似的说。

我到现在也没想明白“现在算是好了”是什么意思,但想他那时的笑容,似乎是真的“现在好了”。

我买的火车票是年三十的黄昏时分。那天上午,事都忙完了,我在街上溜达,意外看见三轮车大叔家的儿子,载着一整三轮车的饭盒,给西瓜店、羊绒店、CD店、报亭老板、小学传达室看门大叔,一一送。我有些愣,招招手。

“你们白天也送啊?”

“我爸说,过年大家都回去了,但大家还要吃饭的;我们就送今天一天。”

“你们回家去过年吗?”

“我们把家安这里了,就在这里过年。”

那天中午,满街都是三轮车大叔大油重料的韭黄鸡蛋、宫保鸡丁、炒河粉、蛋炒饭味道。街两旁商铺不回家的老板们,搬张椅子,一条道坐在街旁,跷着二郎腿,吃得稀里呼噜声一片。我都看馋了,就溜达到丁字路口,看大叔使大铲在大锅里,乒乒乓乓,炒得山响。我放大嗓子喊一声:

“大叔,要一个……”

“宫保鸡丁和蛋炒饭是吧!我知道!”

“好!”

2012年秋天,我离开上海,到了巴黎。巴黎也有外卖,但基本限于汉堡和比萨之类,而且到晚上还服务的,甚难见到。隔了一年,我回上海,为了方便起见,在离原住处甚近的酒店订了房间。到晚上,我和若都饿起来了。

“去吃饭吧。”

“不知道店还开着没。”

“打电话去问问呀!”

这才想起,手机里还有个存了一年没拨的外卖号码。我拨了湖北馆子的电话,电话响了两下,被接起来了。

“现在还开店吗?”我问。

“开的。”

“那要一个豆皮,一个热干面,一个粉蒸肉,一个糍粑鱼,我一会儿就到,菜先炒着吧。”

“好。”对面应了一声,隔了一会儿,很温和地补了一句:

“回来啦?”

“是,回来啦。”

蛋炒饭

逯耀东先生考证说,蛋炒饭的发明者是杨素先生——就是那位隋朝大将、养了红拂女、器重李靖、在王小波小说里骑着大象的数学家——当然,那会儿这东西叫碎金饭。杨老师位高权重,文韬武略,诗歌风格像曹操,美食上也有心得。

有些地方,蛋炒饭叫木须饭,按字来说,该是木樨饭。木樨是桂花的意思。旧北京时有些太监,气人有笑人无,最避讳人说鸡蛋二字。所以,馆子里饭菜用到鸡蛋,都讳称一声,说是桂花,以避免哪位公公听得不高兴,触动了情肠。比如著名的“桂花皮炸”,其实就是猪皮浇了蛋液来炸。

唐鲁孙先生说,以前他自家雇厨子,三道考题:先拿鸡汤试厨子的文火。再拿青椒炒肉丝试厨子的武人菜。最后一碗蛋炒饭,试人是否有大手笔。要把蛋炒饭炒到乒乓响、葱花爆焦、饭粒要爽松不腻。他又说,炒饭要弄散了炒,鸡蛋要另外炒好,不能金包银。因为饭粒裹了鸡蛋,胃弱的人不好消化——这点我不太同意。

蛋块和饭分开炒,比较容易控制火候,但不均匀。用勺子吃时,一勺饭,一块蛋,像在吃油炒饭和炒鸡蛋拌起来的产物。蛋炒饭的好处,是鸡蛋、油和葱花。鸡蛋那么全能,加油就香,加盐就咸,加点葱花煸炒,味道就出来了,还要特意和饭分开,好像结了婚还得守之以礼分床睡,多可惜。

古龙《白玉老虎》里,写唐玉杀完人,炒一大锅饭来吃。一锅饭他用了半斤猪油,十个鸡蛋。看着很油腻,但估计很好吃。古龙又写,有个老妈骂孩子们:“有油饽饽吃还不满意,想吃油煎饼,等死鬼老子发财了吧!”两个孩子哭着说:“发了财我就不吃油煎饼了,我就要吃蛋炒饭!”

我猜古龙自己,一定很喜欢吃蛋炒饭。

我刚自己住时,什么菜都不熟,日复一日吃蛋炒饭。买香肠、鸡蛋、青豆、青椒、毛豆和胡萝卜。在锅里下一遍油,把青椒下去,炒出一点味道,捞走;把五个鸡蛋打进青椒油里,看着它们起泡;再下一遍油,把冷饭下去,拿铲子切了米饭——因为是隔夜冷饭,都结了,得切开——让鸡蛋卷裹着;再下一遍油,把切好的香肠和胡萝卜,外加青豆和青椒倒下去。等蛋乒乒乓乓炒得浓黄香,眼看要焦黑时,停火起锅。把炒饭盛一大盆,花一小时吃完。满嘴是油,饱嗝里都有蛋香味。

我妈跟我唠过一段往事。当年我爸乡下出身,进城工作,与我妈相识。那会儿我外婆虽然中意我爸,但没见过他的底细,终究心里有疑窦。于是携着我妈,坐了很久的公共汽车,去乡下探我爸的究竟。坐了许久的公共汽车,看两边的楼房越走越矮,车里的乘客越坐越少;下车,又走了很久的路,直到看见一条碎鱼鳞闪亮、半边蓝半边绿的河,河边蹲着阿姨们,擦刷擦刷地洗衣服。再往前,一片油绿泛黄的菜田,大片的狗尾巴草和喇叭花。我外婆刚来得及看见我爸家的房子:墙是红砖砌,门是木框拦着,叉竿顶着窗,深油黄色。家门前晒着青豆,门框上挂着鱼,就被我叔叔——那时还是个孩子——瞅见了,回去报了告;我奶奶听说准亲家母来了,怀揣五个煮鸡蛋,抢出来,抓住我外婆,一把揪回去:

“哎呀呀,阿姨你来啦!来得好啊!来得好!!”

据我妈说,那天晚上,他们家在场院晒的青豆旁摆开了饭桌。那时节河塘里的鸭和鹅往家走。妇女们扯起嗓子,叫菜田、沙堆、井旁边乱跑乱叫、挖笋挖萝卜的孩子“快吃饭!”我奶奶给我妈妈和外婆端了黄酒、青豆、鱼肉、红烧螺蛳,然后就是各人面前一大盆蛋炒饭。

据我妈说,我外婆后来回家后念叨起,认为酒也还可以,青豆晒得很香(我奶奶临走还送了一大包),鱼肉很好,红烧螺蛳味道浓郁而且容易吸(我们那儿真有地方,螺蛳非常难吸,吃得人干着急);只有蛋炒饭不合她的规格——她老人家习惯的蛋炒饭,乃是金包银、蛋液裹着饭的炒法,可我奶奶那炒法,却是鸡蛋炒好了铲子切块,跟米饭混炒的炒法,不精细。但是呢——我外婆又话锋一转:“他们炒饭时,放了好多的蛋,比饭都多!——说明他们家不克扣你,虽然只有鸡蛋,到底还是把那些蛋都舍出来让你吃了。这家挺好的,没错的!”

同类推荐
  • 唐代小说史

    唐代小说史

    《唐代小说史》以时代为线索,系统地考察了唐代小说的兴起、繁荣和衰落,详尽地介绍了唐代前期、中期、后期和五代十国时期小说集的主要内容和艺术成就。并在附录部分考察了唐代小说的文献情况及“诗笔”和“诗文小说”在唐代小说中的兴衰。该书资料扎实,考辨精审,论述精湛,是研究唐代小说的上乘之作。
  • 草原染绿的爱

    草原染绿的爱

    这块广袤而神奇的土地,悲风嘶马,古朴粗犷。跨世纪的青年一代,从遥远的梦幻中醒来,他们面对退化、沙化的多灾草原,再也不甘于“上马放牧,下马喝茶”的原始方式了,他们要用现代文明来改变遗旧观念,畅想美好的未来。作品所描绘的不单是一对对恋人的生活故事,而是一部民族的奋进曲。打开这部异彩纷呈的草原画卷,你会从牧马人的生活开始,走进蒙古人的全部生活原始文明。
  • 你是那人间四月天

    你是那人间四月天

    《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是民国著名女作家林徽因的一部作品集,包括了她的散文,小说和书信。小说包含了许多她对身边人物的观察,其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可说是一部民国人物图谱,书信的选择可能涵盖了她的一生,从留学时代直到晚年的一生的信件,而且是纯粹的私信,极其真切地展示了她在文学、建筑、政治、感情、家庭,以及把这一切都交织在一起的社会生活中的心路历程。对于有意研究林徽因以及她所代表的那个时代和文化的人来说,这是真正可靠的原始材料。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动物王国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动物王国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乡居闲情:文化名家修身录

    乡居闲情:文化名家修身录

    本书选辑了60多位散文名家的作品,包括《喝茶》、《鸟声》、《金鱼》、《谈娱乐》、《芭蕉花》等文章。
热门推荐
  • 恶魂契约

    恶魂契约

    这是一个灾难中出现的新生物种,颠覆世界改变人类进化过程的故事。它们生于黑暗,以血肉为食,用恐惧支配世界,为了对抗它们,人类成立了世安联盟和盟府。一个贫穷街区里走出的少年,以正义之躯化身修罗,为人类而战。可当他投入到救世伟业中后,才发现这个世界并不如他想象中的那般简单,枉死的冤魂、择主而噬的邪恶力量、堕落的天使、救世的英灵,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正向他开启。QQ群:369336350
  • 腹黑邪王溺宠傲娇女:娘子往哪跑

    腹黑邪王溺宠傲娇女:娘子往哪跑

    一场意外,她来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却不小心掉到了他的屋里。从此之后,她身边多了一个甩也甩不掉的人。"魔帝大人,帝后把京都拍卖行给砸了!"一位侍从跑了进来,说。"哦,没事,帝后要是还想砸的话,你带她去。"日理万机的魔帝头也不抬,说。侍从懵了,魔帝大人,那可是第一拍卖行啊!"魔帝大人,帝后把欧阳大臣的大小姐给打残了!"第二位侍从走了进来,说。"她怎么样。"魔帝抬起头,语气里有点紧张。"回魔帝,欧阳大小姐已经昏迷许久了,要不...""蠢货!我是问你帝后有没有受伤!""...没""哦,那没事,下去吧。""...是。"她天不怕地不怕,因为她知道,他永远都会帮她收拾烂摊子。此生有他,足以。
  • 盗香

    盗香

    盗中之王,纵横都市,窃玉偷香。一代贼王,侠之大者的家国人生梦。新书《左道官途》今天开始上传,急需收藏,红票,火力支援!新书群:61840333(盗帅居)千人群,自由社火爆征集八方好汉美女中······
  • 绛衣郡主

    绛衣郡主

    言情与武侠,勾心斗角与浪迹天涯……一段不按套路出牌的故事,几个迥然不同的人生。景亲王府的郡主,清阳城赫赫有名的‘绛衣女侠’竟然不会武功?皇帝钦点的才子状元,却于一夜之间变得与之前判若两人。第一名门相府季氏的长孙,其身上疑云密布,如万丈潭水般一眼望不到底。飞蓬般飘零天下的死士兄妹,继承了被贬名将血脉的大户之女,天下无双的武林高手……他们之间,究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 我有个逆天的装逼系统

    我有个逆天的装逼系统

    前世,身为陈家弃子,陈凡受尽屈辱,事业崩塌,爱情无果,最终选择跳海结束了人生。今世涅槃重生,往日的不甘与不公将永不再现!王者归来,终生膜拜!
  • 异世界熊熊之旅

    异世界熊熊之旅

    熊雄:我熊某是要成为山岭之王的男熊!系统:你在想屁吃。
  • 小皇姑

    小皇姑

    【温和隐忍小皇姑x腹黑偏执小皇帝】一起成长起来的姐弟恋,无血缘关系,日更。偷龙转凤的皇家辛秘将原本没有任何交集的两人捆在了一起;知情的小皇姑七年来一直背负着白眼骂名以及青帝的忌惮;不知情的青帝七年来一直敌视小皇姑甚至有痛下杀手的想法;直至青帝多年未犯的热症再起,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朱雀巷的房子不错,臣愿意前往!”小皇姑跪地请辞。“是我做错了,所以你不要我了。”青帝双目濡湿。“是邻居,近水楼台先得月。”柳忡原翘首以盼。“滚!”
  • 彼岸忘川馆

    彼岸忘川馆

    在青市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子里,坐落着一个店—彼岸
  • 流放者之卡拉迪亚

    流放者之卡拉迪亚

    因为站队失误,刘小贤的灵魂被天界流放,来到了一方奇妙的世界。他的赎罪之路从一个偏僻的山村开始了……
  • 韶华微暖你微甜

    韶华微暖你微甜

    尹毓宁:boss,我要结婚了!boss皱眉:那个男的,牵出来溜溜?(看完以后)boss摇头:不行啊,这个男的不适合你,要不还是我来照顾你的下半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