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19900000053

第53章 冒险家张骞通西域

前已说过,司马迁壮游之后,回到长安,大约是公元前124年。当时汉朝正紧张备战,从这一年开始,直到公元前119年,是汉朝自收复河南地后,对匈奴进一步打击的时期。最有意义的是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及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两次决定性的出击,匈奴均大败(对这两次出击,本书第三章“武皇具有两面性格”一节中已经讲到)。从此以后,河套及以西地区不再受匈奴骚扰,河西走廊平定,匈奴远徙,漠南无王庭。

本书上文已说过,此次汉朝的大出击以前,匈奴仍处于强势,它多年的扩张已造成从左右两方面包围中国之势,因此,汉朝的反击战略是,改守为攻,斩断匈奴的左右臂,并取得了成功。

斩断匈奴的左臂,也就是稳固汉朝的东线,在这方面,汉军也获得了一系列胜利,夺得了匈奴的左地,并扶植原来役属于匈奴的乌桓族徙居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当今河北北部、原热河平原及辽河下游一带),命令他们侦察匈奴动静,并设置“护乌桓校尉”一官监视他们,以防止他们与匈奴往来勾结。

斩断匈奴的右臂,也就是稳固汉朝的西线,在这方面,汉朝的战略家早在大出击之前十四年就开始部署了,这就是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大宛等西域国家,拆散匈奴在西方的同盟。

关于张骞出使西域以及汉朝开发今天的甘肃、新疆等地的情况,本书第三章“武皇具有两面性格”一节中已经讲过,本节只作补充说明。

一、西域的地理范围。

张骞出使西域是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出发的,当时司马迁年方七岁,尚不太懂事。但张骞回朝复命时,已经是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当时司马迁已有二十岁了,正是他出发大游历的那年,忽然耳闻张骞向西方探险归来这件奇事,他一定很感兴趣,可能会到处打听消息,争取和张骞会面谈话,以丰富自己的地理学知识。他敢于独自一人前往东南游历探察,可能也是受了张骞这位探险家的激励和影响。

西域,是一个多么神秘而又令当时的年轻人向往的地方啊!张骞向西域探险,愿意跟随他去的有很多人,经过遴选,最后带了一百多人动身,历经十三年,历尽千辛万苦,绝大多数追随者或死于半途,或中途脱离,坚持回汉廷复命的只剩下张骞和甘父两个人。司马迁当时年纪小,没有跟着去。

西汉人所指的“西域”,主要指两部分地区,一是指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昆仑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即张骞通西域后,汉代在西域设置的都护府的辖地,包括今天我国新疆地区和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一带;二是指葱岭以西的中亚细亚、罗马帝国等地,包括今天的阿富汗、伊朗、乌兹别克斯坦,至地中海沿岸一带。

葱岭以东的西域,西汉时城邑小国星罗棋布,原有三十六个,后来分为五十多个。人口一般为一二万人不等,最多的是乌孙,约六十三万人,其次是龟兹,有八万余人,最少的仅有二百余人。它们大多数分布在今新疆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西至葱岭,东至玉门关的地区内,即今塔里木盆地一带。主要的有鄯善(即楼兰)、于阗、莎车、无雷、疏勒、休循、焉耆、渠犁、尉犁、龟兹、姑墨、温宿、尉头、捐毒等。他们北邻乌孙、东邻匈奴。这里的居民或者从事农耕,或者从事游牧的生活。

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有蒲类、车师、卑陆、且弥等国,居民主要从事游牧业。

在今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的地区,当时先后为塞族人、大月氏人和乌孙所据有。这里最初生活着塞族人。后来,匈奴击破原住敦煌、祁连山之间的月氏人,月氏人被迫往西迁徙,并攻占了原属塞人的故地,这部分月氏人称为大月氏。其余仍留居敦煌、祁连山一带的小部分月氏人,则称小月氏。而塞族人失去故地后,即南迁至罽宾(Kasmira,今喀布尔河下游及克什米尔一带)。其后,原居敦煌一带的乌孙,又驱逐大月氏,大月氏被迫西逃,定居今阿富汗北部的阿姆河流域(其地原属大夏国)。于是巴尔喀什湖以南的伊犁河流域又成为乌孙据有的地方。乌孙的国王被称作昆弥。该国人口包括乌孙人、大月氏人和塞族人,主要从事畜牧业。

二、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在汉文帝时期,匈奴冒顿单于曾经大举进攻西域,迫使这些城邑小国大多役属于匈奴。匈奴在这里设置“僮仆都尉”,统治西域各族人民,并向他们征收各种赋税。由于匈奴控制着这些城邑小国,当时通往葱岭以西的西域各国的两条通道,都因此而被阻断。其中一条自玉门关、经鄯善、莎车,过葱岭,可达大月氏、安息,这条道路称为“南道”;还有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疏勒,过葱岭,即可到大宛、康居,这条道路称为“北道”。早在张骞通西域之前,这两条道路已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所以,张骞出使西域,除了联络大月氏和乌孙外,也肩负着重新打通这两条通往中亚道路的历史使命。

当初,汉武帝从投降的匈奴人那里,得知大月氏与匈奴的积怨很深,便下令招募人员出使大月氏,准备联络大月氏共同对付匈奴。张骞是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当时他以郎官的资格应聘,汉武帝就派他出使西行。

但张骞刚走出汉国境,就被匈奴探知擒拿,被拘留了十多年,才看准机会,逃了出来,但他没有立即回国,仍矢志不渝,继续他的重大使命,代表汉国去联络大月氏。

但张骞由于被匈奴拘留太久,失去了时机,这时的大月氏,已离开伊犁河流域,另一支游牧民族乌孙占领了这个地方,而大月氏则被迫迁到更西边的阿姆河流域去了。张骞不辞辛苦,又走到阿姆河流域,好不容易找到大月氏国,在其新迁地停留了一年多,才辗转回国,途中又不幸被匈奴人抓捕,被拘留一年多,才又设法逃回长安。

张骞这一次出使时间,前后十三年,虽然未完成使命,没有促成大月氏国同汉国联盟,以夹击匈奴,但他完全掌握了大月氏的历史和现况,正如本书前面所说的那样:大月氏原居甘肃河西,被匈奴打败,迁至伊犁河流域;再被乌孙打败,才又迁到阿姆河流域。而阿姆河的环境很适于生存,“此间乐,不思蜀”,大月氏居住于此,已远离匈奴,对当初受匈奴压迫的仇恨,已经不放在心上,也不想报复了。

但张骞于公元前126年这个关键时刻脱险回国,对汉王朝来说,仍然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大事,他带回的关于西域各国的情报,对后来汉朝与匈奴争夺西域霸权,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张骞从大月氏回国之时,正是汉朝与匈奴激战之日。这些战斗在本书第三章“武皇具有两面性格”一节中已经讲了,但张骞回国五年后,即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的河西大战值得重提:在这次战役中,汉将霍去病大战昆邪王、休屠王,并消灭河西一带的匈奴势力,从此那儿只偶尔发现匈奴人的零星游牧队伍,其主力已退至漠北。而当时居住在匈奴西部的乌孙,势力正日益强盛,很想摆脱匈奴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张骞向汉武帝建议,以财宝贿赂招引乌孙东归,让他们回到原敦煌至祁连山的故地,并用和亲形式结为兄弟,彻底斩断匈奴的右翼。汉武帝采纳张骞的建议,任他为中郎将,命令他再次出使西域。

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奉命率领三百人,携带上万头牛羊,大量的货币和丝织品,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到达乌孙后,一方面派遣副使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以加强汉朝和中亚地区的联系,发展贸易往来;一方面说服乌孙的昆弥(国王),争取乌孙东迁故地。

当时,乌孙内部不稳,加上不了解汉朝情况,因此无意东迁故地,但是愿意与汉朝通好。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乌孙派数十人,护送张骞回长安。几年后,乌孙表示愿意与汉朝结亲联好。张骞这次出使虽未说服乌孙东归,但为汉朝争取到了一个可靠的盟友。

张骞第二次出使回到长安,只有一年多时间,就与世长辞了。步他的后尘,东汉的外交家班超(32年—102年)曾在西域冒险开拓三十一年,驱逐了当地的匈奴势力,巩固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地位,东汉政府任他为西域都护,封定远侯。

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各国的意义在于:他们带去了中原的珠宝、茶叶、丝绸等精美物产,赠送给西域诸国的国王和人民,表达了中原人民对西域各国的友好情谊。丝绸之路随着张骞的通西域,就更加通畅了,这有利于中华文化向西方的传播;同时,张骞、班超回国后,西方的商团开始沿着丝绸之路到中国来做生意,他们带来了西方的文化与文明,揭开了中西方友好交流的历史。这种友好交流的历史一直持续了两千多年。特别是到了唐代,这种交流变得更加密切频繁。

三、司马迁笔下的西域。

司马迁在郎中任内,很可能曾经向张骞讨教过地理问题,因此他在《大宛列传》中指出:《禹本纪》(司马迁写《史记》所依据的古籍之一)说黄河发源于昆仑山,并且说昆仑山高度两千五百多米。可是,张骞出使西域,一直走到大月氏国,可说是已经走到黄河的源头以外很远很远了,哪里见到什么黄河源头的昆仑山呢?这就是司马迁的实证精神的表现:凡是书上讲述的,都必须经过实地的考察,才能证实其真伪。

张骞当年带回的情报,可能由张骞口述,司马迁笔录,从而司马迁在《史记》的《大宛列传》中对西域各国作了最早的简要的记述。

司马迁写道:“大宛位于匈奴的西南方向,汉朝的正西边,离汉朝大约一万里的地方。那里的风俗都是定居,耕田,种稻麦。有葡萄酒,出产良马,马出汗有血,原先是天马的遗种。有城郭房屋住家,所属的城邑大小有七十多城,百姓大约有数十万。大宛的武器是弓、矛,人们骑马射箭。大宛的北面是康居,西面是大月氏,西南即是大夏,东北即是乌孙……”

按:《史记》中记载的大宛,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之间的费尔干纳盆地,王都名叫贵山城,以产汗血马闻名。唐朝高僧玄奘取经时到过此地,他称该国为沛捍国。

司马迁写道:“乌孙位于大宛东北方向约二千里的地方。是一个人民不定居的国家,从事游牧业,与匈奴的风俗相同,战士有好几万,勇敢善战。该国原来服侍匈奴,到强盛以后,就撤回其在匈奴的人质,不再朝拜匈奴了。”

按:《史记》中记载的乌孙,在今天的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王都名叫赤谷城,人口六十三万,汉武帝曾两次把宗室的女儿嫁给乌孙王。

司马迁写道:“康居位于大宛西北约二千里的地方,是一个人民不定居的国家,与月氏的风俗习惯大都相同。有战士八九万人。这个国家和大宛相邻,弱小,南边服侍月氏,东边服侍匈奴。”

按:《史记》中记载的康居国,东邻乌孙,西达奄蔡,南面与大月氏接壤,东南临近大宛,位置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王都名叫卑阗城。东汉时,粟戈、严、奄蔡等小国均臣服康居,南北朝时,康居成为厌哒(白匈奴)的属国。

康居人属于战国史书中的塞族,西洋史称其为萨凯族。有一支康居人南迁印度,被称作释迦族,佛祖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前486年)就出自这个部族。“释迦牟尼”的意义为“释迦族的圣人”。

司马迁写道:“奄蔡位于康居西北方向约二千里,是个人民不定居的国家。其风俗习惯与康居大都相同。有战士十多万。其国滨临一片大水域,漫无边际,那大概就是叫做北海的(今里海)。”

按:《史记》中记载的奄蔡国,东汉时称阿兰聊国,三国时称阿兰国。该国民众约分布在咸海至里海一带,从事农耕和畜牧业,其手工艺品具有很高水平。东汉时附属康居国。后来,其民众有一部分西迁至伏尔加河和顿河之间。公元四世纪后半叶(约370年),因受欧洲匈奴人压迫和驱赶,其民众继续西迁,和其他蛮族进入文明世界,即今意大利地区的罗马帝国,并且在著名的罗马统帅埃提乌斯的领导下,与其他民族一起在今天法国的卡塔隆平原上抗击欧洲匈奴。

司马迁写道:“大月氏位于大宛的西面约二三千里,在伪水(今阿姆河)以北。它的南面即是大夏,西面即是安息,北面即是康居,是个人民不定居的国家,人民随着牲畜转移迁徙,与匈奴的风俗习惯相同。战士大约有一二十万。从前大月氏强盛,看不起匈奴。匈奴的冒顿单于即位后,打败了月氏,到匈奴老上单于时,就杀了月氏王,把他的头骨做了饮酒器皿。起初,月氏住在祁连、敦煌一带,到被匈奴打败后,就远远离开了那里,经过大宛,往西打败了大夏并且统治了他们……”

按: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历史文献还多次提到大月氏。大月氏的都城大约位于今阿富汗马扎里沙里夫以西之巴尔赫。该国后来成为虔信佛教的国家。东汉明帝时,曾派郎中蔡愔等西行,从大月氏国请来高僧,并用一匹白马驮来佛经和佛像,回到东汉首都洛阳,建立了中国第一座佛寺——白马寺,至今犹存。

西汉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印度孔雀王朝覆灭了,北印度长期出现混乱局面。大月氏人乘机向南侵入印度,在印度西北建立贵霜王国。东晋元帝大兴三年(公元320年),中印度的笈多王朝兴起,赶走了大月氏人。

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8年),高僧玄奘前往印度取经,中途经过大月氏国旧地,当时改名叫缚喝罗国,国内有不少佛教圣地。

司马迁写道:“安息位于大月氏西边大约几千里。它的风俗习惯是定居,耕种田地,种水稻和麦子,产葡萄酒。它的国都的规模如同大宛一样。所管辖的大小城镇有好几百个,土地方圆好几千里,为最大的国家。它滨临伪水(今阿姆河),有专门买卖物品的都市,人们为做买卖用车和船装载货物,有的运到旁国甚至几千里远的地方。他们以银子作为货币,货币铸造得像他们的国王的面貌。国王一死便更换货币,以模仿新王面貌。他们在皮革上按横行笔画作为文字记载。安息的西边是条枝,北面有奄蔡,黎轩国。”

按:《史记》中记载的安息,即西方人写的世界史中的帕提亚(Parthia)。这是亚洲西部的古国。本来是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位于伊朗高原的东北部。后来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隶属亚历山大帝国和塞琉西王国。秦王政即位前三年(公元前249年—前247年)独立,国王阿萨息斯一世(ArsacesⅠ)建立阿萨息斯王朝。公元前二世纪后半叶,也就是张骞赴西域地区时,安息的领土包括全部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成为西亚大国,最初建都尼萨,后来西迁至埃克巴坦那和忒息丰。

公元前1世纪到2世纪,安息是罗马帝国和中国贸易的必经之地,也就是丝绸之路的中转站。东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汉朝的西域都护班超派遣外交官甘英出使罗马帝国,走到安息西边国境地中海滨,害怕海路危险而折返。安息国势强盛时,东面与贵霜王国、西面与罗马帝国抗衡,并且曾入侵印度。

司马迁写道:“条枝国在安息西面数千里的地方,靠临西海(指地中海)。署热潮湿。耕田,种稻。出产大鸟,卵像瓮那么大。百姓很多,往往有小君长,安息国征服统治着他们,作为外围国。条枝国人善于玩吞刀、吐火、屠人等魔术。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西王母居住那里,但没有看见过。”

按:《史记》中记载的条枝国,在安息国的西边,其中心部分濒临波斯湾,在今天的伊拉克国境内。

近人认为,条枝国即西方人写的世界史中的塞琉西王国,是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的部将塞琉古一世(SeleukosⅠ)于周赧王三年(公元前312年)建立的,最初领土很广大,占有西起小亚细亚和叙利亚,东达伊朗高原的地区。都城有两个:底格里斯河畔的塞琉西亚(Seleukia)和奥伦特河畔的安条克。公元前3世纪中叶,其境内的大夏(巴克特里亚)和安息(帕提亚)相继独立,塞琉西王国(条枝)版图缩小。但安提奥克三世在位时(公元前223年—前187年),再度扩张。

西汉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塞琉西王国(条枝)被罗马帝国击败,此后国势逐渐衰落,仅仅占有叙利亚一带。张骞出使西域时该国正处于这种衰落局面。所以司马迁记述道:“临西海”(濒临地中海),“安息役属之”(已经沦为安息的属国)。西汉宣帝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塞琉西王国(条枝)被罗马帝国灭掉。

司马迁写道:“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余里伪水(今阿姆河)南面的地方。人民习惯于固定居住一个地方,有城池屋舍,风俗和大宛相同。没有统领全国的大君长,往往在城邑中置小君长。军队很弱,畏惧战争。人们很会做生意。大月氏向西迁徒时,将大夏军队打败,统治了大夏。大夏百姓很多,大约有一百多万。首都叫蓝市城,有商贾买卖货物。东南方有身毒国(即印度)。

按:《史记》中记载的大夏国,即西方世界史中的巴克特里亚(Bactria)王国,是当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死后,他遗留下的希腊将领建立的国家,也叫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其地在中亚细亚、兴都库什山与阿姆河上游之间(今阿富汗北部)。

上古时期,该地区本为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后隶属塞琉西王国。公元前三世纪中叶独立,建国者是狄奥多德(Diodotus),都城名叫巴克特拉(Bactra,《史记》作篮市城。大约在今天阿富汗国马扎里沙里夫市以西的巴尔赫)。公元前3世纪末(攸提腾在位时)至公元前2世纪初,大夏国势强盛。趁印度孔雀王朝覆灭的机会(公元前184年),大夏人入侵印度国,占领印度的北部,成为领有北起阿姆河上游,南达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的强国。后来国土分裂,势力衰弱。

公元前130年左右,也就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大月氏国入侵大夏国,占有其首都以及阿姆河流域地区。所以《史记》中说:“及大月氏西徙,攻败之,皆臣畜大夏。”后来大夏又受厌哒、突厥等民族统治。

公元7世纪上半叶,高僧玄奘经过大夏,称其为“吐火罗国”。他在《大唐西域记》中说:吐火罗国(大夏)的领土范围大致相当于从铁门(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达尔本特之西)往南至北印度边境的大部分地区,为波斯文化与印度文化混合的区域。所以《史记》中说:“(大夏)东南有身毒国(印度)。”

公元8世纪,吐火罗国(大夏)为阿拉伯人所吞并。

以上是根据今人的研究对《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述的西域各国的简要解释。可见汉朝人对中亚和西亚的地理和人文情况已有相当的认识。

同类推荐
  • 鬼才王爷安天下

    鬼才王爷安天下

    华夏大地江南赵氏江北董氏征战不休。北地匈奴虎视垂涎,海外倭寇万魔群舞。一朝穿越成为藩王之子,身边是夜夜垂泪的娘亲,身前是手握重权的爹爹,侧边还站着雄姿勃发的哥哥。娘亲别哭……扶我起来。你们尽管驰马战江山,我来执笔安天下。
  • 川河诀

    川河诀

    人人皆是历史,人人却无法改变历史,芸芸众生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下所能做的便是守住初心,为心中的美好而活。
  • 溪深难受雪

    溪深难受雪

    百年前的王家大院,人丁兴旺仕途得意,更重要的是与人为善,街坊四邻无不交手称赞。而如今的王家大院已是屋残瓦旧,就连住在里头的人也是鲜与外人交流。就在人们即将遗忘它的存在的时候,一声孩子的啼哭打破了王家大院的宁静……
  • 天国雄起

    天国雄起

    1862年的天京,穿越的现代催眠师洪天贵成为天国幼天王,面对这个天王深宅贪图享乐、诸王争权拥兵自重、湘淮围困步步紧逼、英法觊觎虎视眈眈的太平天国,洪天贵发出了不甘的呐喊,从这一刻起,逼父夺权、取缔宗教、编练强军、发展军工,破湘军、败淮军、阻击英法,破除不平等条约,扫清华夏大地上的鄙陋,唤醒民族不屈意志,打造华夏最强天国,让五千年华夏文明再塑辉煌!
  • 江山道

    江山道

    琼国十皇子梅仁省自幼天赋异禀,能文善武,年少轻狂不羁却心地善良,有帝王之才却无心皇权争斗,一心只想跟随着他的三哥梅轩宏。然而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差点毁了兄弟两人,使他们沦为“废皇子”!想要与恶狼缠斗,只有变得更为狠毒!三年后,梅仁省步步为营,巧设连环计,在朝堂上扶持梅轩宏一点一点挽回颓势。而此时又正逢乱世,诸国纷争,列强环伺,内斗的同时还须抵御外敌……江山道,一条孤寂凄冷的登顶之路。正是一帝功成万骨枯,大江东去,尽是流不尽的泪与血!
热门推荐
  • 末世之开挂了

    末世之开挂了

    腊冰原只是一个小学生,可是有一天突然末世了,不过好在腊冰觉醒了异能,座看女主角如何混末世。(本文作者现如今是小学生,写文有时侯没有时间,请见谅)
  • 曙光路十二号

    曙光路十二号

    夏清风深深地向我们演绎了一个道理:“不要穿着拖鞋去追一个人,追不上的。”
  • 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杜牧诗选

    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杜牧诗选

    本书选编杜牧诗作167题共185首,大抵以《文集》为主,其馀各集,凡能断定确为杜牧所作者,酌量选人。编选体例分编年与未编年两部分,以《独酌》为界。编年部分按年代排列,未编年部分则按原集顺序排列,先《文集》,后《外集》,再《别集》。入选的作品,一般有题解,具体说明每首诗的作年、写作背景、作品之特色、后人之评价等,但不求面面俱到,视作品的具体情况而定。注释重点是解决字词难点,说明典故含意,有时略作串讲,对于人名地名,尽量注释清楚。注释文字力求简明精当。
  • 总裁,夫人跑了

    总裁,夫人跑了

    他早在十年前就知道她是怎么样的女人,为了帮她脱离那个不堪的地方,以坏人的形象出现在她面前,为的就是让她乖乖的留在自己身边。她竟然为了她爸爸的公司,再一次的将自己送上门,让他愤怒,只想狠狠的蹂躏她!她只是想和妈妈平淡安稳的过日子,怎么会惹到这恶魔般的男人!所以她做了平身第一次做的事情,跑!(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综穿之我的宿主要上天

    综穿之我的宿主要上天

    你可有未完成的夙愿?你可想逆袭走上人生巅峰?我这里有你想要的一切,只要你能付的起代价。
  • 双城启事

    双城启事

    西安和咸阳两座城市相临相伴,近得犹如一座城市,有许多人为了生活穿梭往来于两城之间,白天在一城上班,夜里回到另一城的家。秦歌家在西安,在咸阳工作,两年前意外脑出血住院,未婚妻弃他而去。两年的恢复,让他性格变得内向,兄弟怕他孤癖就为他找了自行车俱乐部,希望在户外活动中他能像从前那样活跃起来。在自行车俱乐部,他认识了大学女老师—林菲,她也是家在西安,他们在以后交往中彼此都有好感,但是从前的阴影让秦歌不再相信爱情,伤心的林菲躲去北京学习了……故事很平常,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但是生活的精彩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故事是别人的,快乐和感动是我们所有人的。
  • 旧时光

    旧时光

    她期待爱情,然而生活竟跟他开了个大玩笑,爱情在她不经意间却离她而去。她外表不羁,其实内心深处柔软不已,只是用看似离经叛道的形象一直在伪装自己而已。其实,她只是一个寂寞的小孩。当青春风暴来临,他们有会有着怎样的一段故事呢?
  • 毕雯珺之喜欢你没理由

    毕雯珺之喜欢你没理由

    殇烟祺祺毕雯珺:小歆,遇见你是我一生的幸运!希望我们可以一直走下去。楚怡歆:雯珺,遇见你之前我不明白爱是什么,现在我明白了。
  • 赫拉巴尔之书

    赫拉巴尔之书

    两名天使开着汽车走街串巷,他们奉上帝之命来到人间,刺耳的鸣笛声惊吓了周围的居民——其实他们只为一个叫安娜的女人而来。安娜的丈夫是一位作家,正在写作一部关于捷克文学大师赫拉巴尔的书。他深陷瓶颈,无暇他顾,甚至不知道妻子怀孕了,而且有意放弃这个孩子。安娜是一个美丽的女人,爱好布鲁斯音乐。她爱上了赫拉巴尔——在心灵层面上。她把自己的思考、苦闷、幻想和柔情在内心向赫拉巴尔一一倾诉。她的倾诉宁静、深沉、强大。上帝被打动了。为了安抚安娜,上帝决定向查理·派克学习吹萨克斯。上帝能成功吗?
  • 开天造化鼎

    开天造化鼎

    他携带着开天造化鼎穿越到地球,灵魂附身成为了一个官三代,富三代,但是他绝对不是一个坑爹的小破孩,看他是怎么样的重振中华,灭敌威风?请关注开天造化鼎,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