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26100000011

第11章 在学习方面,父母干预太多并不好调动孩子学习的内在动机

孩子的心里话

我喜欢自己尝试,喜欢自己学习。

我的“尝试”就是“学习”的开始。

中国的父母把孩子成长的重心更多地放在幼儿园、学校,以及孩子的学习上,所以可爱的爸爸妈妈们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乐于“引导”孩子们如何学习,乐此不疲地在各种“外界刺激”的引导下早早让孩子进入学习的状态。但是,美国的父母,比如小本的爸爸杰森和妈妈艾米,他们则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家庭、社区中。三四岁的北京小妞也许已经在妈妈的陪同下到老师家练习钢琴,但是波士顿的小本在学习的是自己用马桶、摆餐具、拿报纸、扔垃圾、挂衣服等家务。

虽然小本对妈妈给他“找来”的特长——什么钢琴啦,画画啦,游泳啦——都没什么兴趣,但是小本也没闲着,有事没事的,他会自己尝试一些新东西,比如帮助妈妈做家务,再比如深刻地理解一下“友情”的含义。

先来说说小本最近做家务的事情。

中国的孩子很少在小本这个年纪开始做家务,但是美国的孩子,很多从三四岁就开始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在有的多子女家庭中,年长的孩子会帮助家长照顾年幼的兄弟姊妹。可是,小本这个年纪的孩子不给妈妈添乱就不错了,他到底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小本每天下午收拾完玩具之后,都要收拾好自己的小书包。虽然他还穿着尿不湿,但是每天他都会记得给自己的小书包里放两片,以备不时之需。小本很喜欢收拾玩具,他会用小手把落有灰尘的小玩具一个一个擦拭干净,然后按照积木、汽车等等的分类,装箱装抽屉。他那一份认真的神情就好似一个中医大夫在给病人取中药。

小本很喜欢和妈妈艾米一起洗衣服,现在的他已经明白要把自己每天换下来的衣服放进自己床头的脏衣筐里。每逢周五下午,他会把小脏衣筐从楼上自己的卧室拖下来,然后和爸爸妈妈的贴身衣服一起,放到一个洗衣缸里。小本最期待的,莫过于艾米抱起他,让他向洗衣机里倒入洗涤液和消毒液,按下“洗衣(wash)”那个按钮。洗完衣服,小本和妈妈一起把脱水了的衣服一件一件地放入烘干机,烘干;烘完衣服,小本再和妈妈一起把衣服一件一件地叠好。虽然小本只负责自己的衣服,但他总是非常乐意和妈妈一起分享做家务的快乐。

快四岁的小本从这个月起又多了一项任务,这就是给爸爸妈妈摆放餐具。

“这可是个很重要的工作,爸爸妈妈能不能按时吃饭,就看你的了!”艾米把小本的“工作”描述得如此重要,是为了鼓励小本做好这项“工作”。

其实,摆餐具这个家务工作应该是四岁或者五岁的孩子参与的家务,但是小本的身体以及精细运动能力已经发育得非常好了,所以艾米打算让小本早点做起这份“工作”。接到这个任务的第一天早上,小本小心翼翼地把叉子、盘子摆好,等待妈妈做好的华夫饼(waffle)。看着妈妈把华夫饼盛到爸爸的盘子里,小本就“嗖——”地一下从椅子上窜到厨房,给爸爸拿来了果酱。就这样,每天的早饭、晚饭,小本都会按时把餐具摆好。晚饭时候,他还不忘给爸爸拿一支干净的勃艮第酒杯(Burgundy,一种红酒酒杯),期待爸爸舒服地喝上一杯。

这样的工作虽然看着很琐碎,但是小本做得乐在其中,因为他总觉得“如果没有了自己,爸爸妈妈就不能按时吃饭了”,他觉得自己很重要很重要。没过两天,小本就开始帮妈妈一起收拾晚饭后的餐具了。他能把自己吃剩的餐盘清理干净,然后把自己的餐具一件一件地放进洗碗机,等待妈妈让他按下“洗碗(wash)”的按钮。

对于孩子对家务的“钟爱”,艾米一般都不会干涉,她从不认为小本做家务会耽误所谓的学习画画的时间。至于小本能干些什么,这完全由小本来决定。艾米管自己的这套家务教育方式叫做“无指导”“随便去”型的“放养教育”。

幼儿园老师凯瑟琳一向力主孩子参与到做家务的过程中来,一方面,这是对孩子身体的锻炼——从精细动作的训练到摆放、归纳物件的练习;另一方面,做家务是培养孩子“家庭主人翁”意识很有效的方法。比起妈妈的喋喋不休,“你是家庭的一分子,你也是一个家庭成员”,和爸爸的风起云涌,“怎么又惹妈妈生气了?”,艾米的一句“爸爸妈妈能不能按时吃饭,就看你的了”似乎更有效果,也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家庭意识的培养一直是美国社会非常注重的。很多人常说,美国是一个注重公德,但是不怎么注重私德的国家。所谓的“公德”更多的是指“公民感(citizenship)”,这种“公民感”正是从家庭意识中培养起来的。凯瑟琳老师说,让孩子培养家庭感的核心是让孩子学会为他人服务,让孩子更早地独立、自立。也许,你会觉得有点可笑:帮助妈妈做家务就是为了培养出一个长大后能为别人开门的“美国绅士”?但是,这确实是事实,小本的家务训练,不是为了告诉小本“爸爸妈妈有多不容易”,更多是为了养成小本自立的性格。

除了多了一项家务活,小本最近还“悟出”了一个道理——一个关于友情的道理。小本是一个敏感的孩子,自从班里转来了一个叫做内森的小朋友(前面有详细介绍),他就发现内森虽然跟他一起玩得多,但是很少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活动。这下可让在幼儿园有着颇好人缘的小本为难起来,一边是亚历克斯、爱丽丝这样的社区小伙伴,一边是这个新来的内森期盼中略带些害怕的眼神。

内森经常从家里带来一些点心,带得不多,就两块,自己一块,给小本一块。内森跟别的小朋友都不怎么说话,也不怎么来往,好像他在班里只认识小本一样。有的时候小本想和亚历克斯一起搭积木,搭着搭着,就听见内森的哭声。小本就像个消防员一样,赶去“灭火”。小本跟妈妈说了自己的苦恼,他既愿意帮助新来的内森——这是凯瑟琳出于对自己的信任而布置的工作,他也不愿意失去爱丽丝这样的老朋友——虽然自己曾经在人家的裙子上“画”了张“地图”。

艾米决定让小本请来爱丽丝、亚历克斯以及内森来社区的户外游乐园一起分享妈妈做的苹果馅饼。爱丽丝、亚历克斯、小本,三个同社区长大的孩子在户外游乐园奔啊,跑啊,追逐啊,内森却在一边站着,脸上有一种莫名的失落表情。艾米递给他美味可口的馅饼,让内森吃一口,但怎么劝他都金口难开一下。艾米看着自己的儿子奔跑玩耍,再看看眼前这个充满胆怯、又不乏被接纳的渴望的孩子,她决定找一项游戏让四个孩子一起参与。

艾米的目光在户外游乐园上游走,最终定格在了跷跷板上。她把四个孩子聚拢到跷跷板的旁边,让孩子们两个两个配对坐上跷跷板。爱丽丝拉着小本奔向跷跷板,两个人,一人一头,一抑一扬,好不开心。

“你能陪我再去坐跷跷板吗?”亚历克斯拉着小本说。

还没等小本答应,两个人就拉着手又跑了,玩得满头大汗的爱丽丝非常开心地看着亚历克斯和小本远去。亚历克斯和小本两个人轮流使劲,一人一头压低跷跷板,另一人在另一头被跷得高高的,恨不得能被“顶”到天上去。

轮到内森了,看着小本满头大汗,内森低着头走到跷跷板的一头,扶好把手,坐了下来,但无论他怎么用劲,自己永远在低矮的位子上,没有丝毫被“跷”起来的快感。

“你愿意帮助一下内森吗?”艾米蹲下身来,拍拍爱丽丝,问道。

爱丽丝点点头,向着内森坐的那一头跑去。在爱丽丝的努力下,内森也被跷跷板“顶”得高高的,发出阵阵开心的欢呼声。四个孩子,两两配对,跷跷板成了最受欢迎的游戏。

“我相信现在的内森不仅有你这个朋友,还有爱丽丝和亚历克斯了。”艾米一边给小本递上喝水的纸杯,一边跟小本说。

“如果想交朋友,那就和他一起坐跷跷板吧!”小本仰着小脑袋高兴地跟妈妈分享他“悟”出来的、关于友情的真谛。

艾米管自己的这套教育方法叫做“有指导性”的同伴教育,给孩子一个认识同伴重要性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悟”出和同伴相处之道。面对孩子的尝试,无论是做家务,还是交朋友,艾米都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可以学习的典范:做到“无控制”和“有指导”。孩子的主动尝试,是一种学习的表现,鼓励孩子的主动尝试,就是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学习,来探索。

儿童心理第十课:“无控制”和“有指导”

尽管有许多心理学家强调外在激励(鼓励、压力、控制等)对儿童学习过程的推动作用,但更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里达成的共识则是,孩子的有效学习是他们主动积极探索的过程,只有当他们具备一定的渴望去吸收新知识,具有投入到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动机时,这个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才能发生。

家长很少能意识到,孩子的学习效果是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程度紧密相关的。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有机会自主决定,那他们会感觉自己是有能力控制整个学习过程的,这将非常有助于孩子学习动机的形成。这也是“自我决定理论”中所强调的观点。

罗切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的发展心理学家温迪(Wendy S。Grolnick)和理查德(Richard M。Ryan)在一个对比实验中研究了学习动机对学习任务完成的影响。一共有91个五年级的儿童参加了此次实验,实验中使用的学习任务是让孩子阅读一篇关于“现代农业技术的演变及其在工业界的使用”的文章。参加实验的儿童一共被分成了三组,分别是有指导高控制组,有指导无控制组,以及完全没有任何指导和控制的对照组。在儿童开始读文章之前,实验者会告诉“有指导高控制组”的儿童,“你读完后,我会给你一个小测试,我想知道你到底记住了多少知识。你应该尽可能地努力学习,因为我到时候会对你的成绩进行打分”;对“有指导无控制组”的儿童,实验者会告诉他们,“你读完后,我会问你几个与文章相关的问题,这不是什么测试,你也不会被记分,我只是对你能记住多少内容很感兴趣,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而对“无指导无控制组”的儿童,实验者告诉他们,“读完之后,我会问问你对这篇文章的感觉如何”。

在读完文章之后,实验者让这三组儿童都完成了一份“阅读问卷”,考察他们在阅读中的兴趣、愉悦程度、承受的压力程度、对文本内容的记忆程度,以及对文章知识的整合程度。研究人员为了考查实验控制对儿童学习效果的长期影响,在实验一周之后,将这些儿童再次召回实验室,又一次完成这些“阅读试卷”。

实验数据显示,相比于“无指导无控制组”,两组“有指导”的小组中,孩子在阅读之后对文本的记忆内容更多;但是相对于“有指导高控制组”,其他没有控制的两组儿童展现出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对文章整体概念更好的把握。这表明,学习过程中对孩子的较少干预有助于孩子自主感和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另外,“高控制组”的孩子不仅报告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焦虑和负面情绪,并且一周之后的后测中,他们知识丧失得比其他两组都多。

此外,大量研究都已经证明,在孩子阅读、学习、讨论问题中的自主动机会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内容本身的趣味所在,并相信学习过程对他们自己而言的重要性,这也是让他们进行深度学习、发挥创造性和保持心理健康的最佳办法。这就要求家长能够满足孩子“觉得自己有能力”的需要,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自主精神,把他们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表示尊重,倾听他们的意见。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引导他们克服障碍,提供正面和有意义的反馈——让孩子既能体会到自己独立自主的信心,又能让他们的学习过程进展得更加顺利,不至于被困难挫败了兴趣。而所有这些从以往研究中总结出来的对家长的建议,最终都可以归结于温迪和理查德实验中的“无控制”和“有指导”。

此外,还应该鼓励父母让孩子像小本一样学会分享,学会和他人一起分享自己喜欢吃的苹果馅饼,学会和他人一起分享自己喜爱的玩具。

对于孩子来说,食物与玩具是他们生活中最为宝贵的东西,如果孩子舍得与他人分享食物和玩具,那么他就会养成分享的好习惯。中国的妈妈们习惯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这是妈妈专门为你买的”,“妈妈都舍不得吃”。其实这是一种不值得提倡的做法。因为它传达给孩子的不是分享,而是一种竞争意识,一种优越感。这会在不经意间激发孩子“独占”的意愿,会让孩子认为“父母不吃,留给他吃”是理所当然;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习得以“剥夺”的方式满足自己的快感,这是一种很危险的与人相处的方式。

每次艾米做了好吃的点心都会让小本带去幼儿园,就是为了不让小本养成“吃独食”的习惯——自己喜欢的,应该和别人分享,把一个人的“喜欢”变成更多人的“喜欢”。

我们小时候上幼儿园,经常能听到老师说“你看某某吃得多快多好,你来跟他比赛一下,看谁吃得好吃得快吃得多”,这种鼓励方式至今仍司空见惯,但是静心一想,其实并不能算是一种积极的鼓励——因为这种鼓励充满了竞争性。现在已经不是那个缺衣少粮的年代了,孩子要学会的更多是怎样快乐地生活。

教会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其实,也是帮助他释放如今的社会所带来的竞争压力,让他拥有一个轻松愉快的童年。

同类推荐
  • 上班族妈妈的教子宝典

    上班族妈妈的教子宝典

    《上班族妈妈的教子宝典》将告诉您怎样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如何培养成长中的孩子、与他们一起成长;如何做一个他们心目中既专注于工作,生活中又体贴入微的,给予他们健康的精神生活和成长环境的上班族妈妈。《上班族妈妈的教子宝典》由李建勇等编著。
  •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

    康熙一生兢兢业业,修身、齐家、平天下都十分认真,可谓耗尽心血和精力。康熙治国六十年建树甚多,其守成、创业之功绩举世公认。他十分珍异自己的事业,渴望能传之千秋万代,自信生命中的每一体会对后人都有益处。这一切迫使他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写出来、留下去的欲望,如蚕吐丝,欲罢不能。这本书,正是在上述情景中书记留了下来。
  •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

    本书是一部系统阐述蒙台梭利方法和“儿童之家”教具使用的操作手册。蒙台梭利在美国传授教育方法期间,应无数对她的教育方法感兴趣的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写下了这本操作性手册。让老师和家长更易理解蒙氏教育方法的精髓,并指导儿童自由、健康地成长。这本手册提供了“儿童之家”运用得十分有效的教学用具,以及相应的教育原理与方法,堪称家长和教育者的必备手册。它曾被称为“20世纪西方最卓越、最科学、最完美的育儿经典”。
  • 有钱是教出来的

    有钱是教出来的

    本书的内容主要是教孩子如何正确认识金钱并树立积极健康的金钱观,怎样正确处理零花钱和压岁钱,如何培养孩子的储蓄意识并做到科学合理地消费,告诉孩子如何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并进行投资实践,最后还为家长们提供了可兹借鉴的名人、富豪的教子经验,并对家长理财教育的方法和原则提出了建议和忠告。
  • 蒙台梭利育儿全书

    蒙台梭利育儿全书

    本书从很多方面向读者阐述了新生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让读者充分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会经历哪些关键的阶段,让父母充分地去呵护孩子、爱孩子并照顾得当。
热门推荐
  • 社区矫正导论

    社区矫正导论

    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探讨社区矫正中的基本关系,如社区矫正与社区建设,社区矫正中的社区参与者;第二部分以社区矫正的流程为线索,探讨从接收到终止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第三部分提炼了社区矫正中的常用技术与方法,如个别化矫正、心理干预、风险评估等;第四部分分析了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和监狱机关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职能与作用。
  • 异世之嫁给废材

    异世之嫁给废材

    化神期高手薛璃穿越成被拍卖的小可怜,没有灵基不能修炼魔法,身份低微被人看不起,还被帝国二王子抛弃,这个世界灵气稀薄还不能修炼。没事,她找到了一个蕴含灵气的人。薛璃:前面那个快要死了的人等等,我要吸取你身上的灵气,进行修炼。西斯:家里有个每天都要亲亲抱抱才起得来的人,怎么办?西斯快死了。他悲凉得闭上双眼,嘴边的话语苦涩至极,“你这是在羞辱我吗?”“你喜欢兰斯,所以即使冒着失去生命的代价,也要如此折辱我吗?”薛璃皱眉,“你错了,我不会死。”“放心,我也会尽力让你活得长久点,毕竟你活得长久,我才能活得更长久。”他的声音有些沙哑,“你想要?”薛璃抬眼,撇了撇嘴,老实说:“比起魔核,我更想要你。”她掏出那张宝心符,贴在老人的胸口,那张符篆肉眼可见的发出一阵白色光芒,老人的眼睛不再没有精神的半阖着,慢慢睁开了,脸色也呈现出健康的颜色。人群里不知谁突然大喊一声,“药剂魔法师!”她可不是魔法师,她只是一个修真者。
  • 修仙魔玉:异界邪魅仙尊

    修仙魔玉:异界邪魅仙尊

    【完结】一个被逼无奈的世界,一个渴望成仙的少年,还有一块神秘的魔皇玉,以及几个神秘的朋友,一起纵横在这片宇宙之中,穿梭在几个大世界之间,演绎一段仙人佛魔妖的恩怨纠葛!
  • 无法逃离的命运1

    无法逃离的命运1

    缘至暗夜显玄机,遮天换月紫雾绕。命运之女赐眷顾,得时见君临天下。一则古老神秘的预言诗,引发了血族间的纷争。而一直只想安宁过日子,希望获得简单幸福的宁嫣,不料,却成为了争斗的漩涡中心。
  • 三生三世山河谣

    三生三世山河谣

    正经版(伪):人间最美,不过鲸落。一念百草生,一念山河成。一生将成仙作为目标的长生意外拜入妖娆美艳、矫柔造作的光杆山主门下,更令长生意外的是,这山主竟然法力全无,只图清净的他只好认命在此清修,却从此开始了鸡犬不宁的修仙生活。剧情版:上古鲸鱼一族自古身怀巨宝是各方眼红的“唐僧肉”,一次人类意外踏足却惹来整族灭顶之灾。鲸鱼一族族长,鲸落誓报灭族之仇与死神签下契约,一人斩灭一国军队,遭到当时神王宴离封印在北岛寒国一处。待神王宴离湮灭,结界自毁,心怀复仇之心的鲸落再次踏入世间。这一次,她向死而生,势要杀进天下仙人,以祭全族英灵。阴阳怪气、矫柔造作又法力全无的美艳神仙VS拒人千里、体弱多病又雄雌莫辨的正经修仙人总而言之就是一个做作女人想法设法挑逗小弟子,小弟子无底线宠溺的修仙“复仇”记。
  • 黎明魔声鼎沸

    黎明魔声鼎沸

    灵气复苏,魔族降临。扭曲的人体诞生出可怕的怪物,撕裂的空间中邪恶的眼睛,尸山尸海中魔潮汹涌将至。黑甲现,剑来!左手甩出一道灵符。魔甲、道甲,在人界化魔为神、在魔界重塑怪物之身。成为兄弟的师叔,让他的妹妹成为他的师叔娘。兄弟:“喵喵喵?”头颅上密密麻麻布满了带肉褶的孔洞,孔洞中呼出高温蒸汽。高峰站在肥胖扭曲的怪物身上,低头看了看那戴着漆黑面罩的士兵。士兵紧张的看着战斗中心,因为对于他们来说,那是两个怪物……
  • 流浪鼠瑞恩6——大营救

    流浪鼠瑞恩6——大营救

    瑞恩是一只爱逞能的老鼠,因为自己的不懂装懂,让地下村的居民们误食鼠药,甚至连自己的父亲也未能幸免。伤心又肚饿的它离开了地下村,开始了流浪。途中,瑞恩结识了伙伴田鼠胖胖、“公主”朵夏尔和天才宠物“金丝边眼镜”卡尔。它们一起经历了农庄冒险、智斗猫头鹰、迷失在机器城市、宠物鼠大赛、雪崩逃生、勇斗海盗船、参与矿山救援……刺激又紧张的流浪路上,瑞恩一天天地成长起来了。
  • 无限之英雄联盟

    无限之英雄联盟

    距离当年那场大战过去很多年了,破碎的符文大陆文明渐渐又繁衍出新的武学文明。北方弗雷尔卓德盛极一时,迎来了真正的统治者寒冰公主艾希;南方文明以及实力冠绝大陆的爱欧尼亚和具有海盗风格的水上都市比尔吉沃特,全大陆第一学院战争学院......................罗木是一名大学生,这年暑假,小时候父母留给他的一个小坠子发生了异变........建议交流QQ群:220557180
  • 夜孤

    夜孤

    天色将明,黑暗即将褪去,没有谁是一世孤苦,没有谁是一生伤心,是谁拨转命运的罗盘?黑夜中紧握长剑,斩出一片光明。
  • 天道古记

    天道古记

    盘古,女蜗,轩辕,夏禹,这些传奇是否永久地消失在了历史银河中?宙斯,波塞冬,雅典娜,阿瑞斯这些主宰身处几界?鼓动的东方神魔,暴动的西方魔灵。历史中空白的一万年如何解释。是天道作祟,还是有大神通者偷天换日?一切秘密尽在天道古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