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26100000005

第5章 解决“小病小痛”的小偏方当孩子说他不舒服的时候,不一定是真的病了

孩子的心里话

有的时候,我说“不舒服”,不等于生病了。

我真的“不舒服”。也许……我只是心里不舒服。

你还记不记得小时候这样的经历:当我们不想去幼儿园的时候,我们总会对爸爸妈妈说:“今天不太舒服,能不能待在家里?”当我们不想去参加义务劳动的时候,我们总会对爸爸妈妈说:“今天我头疼,可不可以不去?”

如果此时,拥有一双慧眼的妈妈轻而易举地就识破了你的“雕虫小技”,那么可能是因为这个借口被使用得太过频繁;如果此时,心急如焚的妈妈推掉了所有的事情准备带你去看医生,那么可能是你的妈妈有点“缺乏经验”。

小本的爸爸杰森去欧洲出差了。

两周都没有见到爸爸的小本,每天只能跟爸爸打打电话,道一声“晚安”。一开始,小本还觉得跟爸爸打电话蛮有意思的,但是没过几天,以前那种钟摆般的平静因为缺少了爸爸的陪伴一天天地被打破。

以前,每天晚饭后的这段时间是小本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刻。爸爸下班回家,脱下笔挺的西装,解开扎得周正的领带,像个孩子一样带着小本疯闹一阵,最后在一个温暖的故事里结束这开心的一天。爸爸杰森扮演的这个角色是妈妈艾米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取代的。一来,杰森全天上班,工作强度非常大,小本只有这么一段时间才能和爸爸待在一起;二来,就如艾米总是在说的,小本是个男孩,爸爸更加能教会他如何做一个男孩。在小本看来,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爸爸的嘴巴总能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模仿汽车的发动,模仿飞机的起降,模仿火车的行进,而这些是妈妈无论怎么努力也学不像的。

小本的晚饭时光越来越单调,除了看看电视,就是和妈妈、和我一起说说今天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偶尔心血来潮画个画。他越来越怀念有爸爸陪伴的时光。

好在今天下午,爸爸就要回来了。小本和妈妈一起收拾干净屋子,坐在门口的草坪上等爸爸回家。看到爸爸回来,小本很兴奋地飞奔过去,一头撞在爸爸的怀里,搂着爸爸的脖子,张口就问:

“有没有给我的礼物呢?”

爸爸从旅行箱里掏出一件意大利足球队的小队服,套在小本的身上,还抛出一个很卡通的足球送给小本。看来,杰森这趟意大利之旅非常不错。

在这里,插一句闲话,虽然美国国家足球队确实很一般,和足球相比,橄榄球、棒球,甚至篮球,这些运动在美国更受欢迎,但是在美国几乎每一个社区,几乎每一个孩子在小的时候都踢过足球。我的研究生老师告诉我,这是因为其他的运动对抗性都比较强,危险性也更强,相较之下,足球运动还算温和;加上足球运动能满足儿童发育最基本的一些运动要求,比如协调性,比如耐力,所以足球在美国社区特别受孩子们的欢迎。

杰森一回来,小本几乎抢占了爸爸所有的晚上时间,丝毫没有给妈妈留出一分一秒说话的机会。他拉着爸爸几乎玩遍了所有能玩的玩具。杰森虽然疲惫,但是跟小本在一起还是很开心的。

今天晚上,如何把小本和爸爸分开,是艾米面临的一个难题。

在妈妈的央求下——“妈妈也有很多话要跟爸爸说的”——小本终于同意回到自己的小床上睡觉。但他怎么也不肯脱下爸爸送给他的球衣。今晚,小本就是在意大利球服里进入甜美的梦乡的。

“妈妈,我头疼。”这是小本第二天早上起来的第一句话。

“怎么了,亲爱的小本?”妈妈关切地问着,爸爸也放下了手中的咖啡。

“我觉得这里很难受,我今天真的很不舒服。”小本指着头的左侧说。

看着小本一大早就皱着眉头的样子,艾米和杰森商量之后决定今天不让小本去幼儿园了。天下哪有不心疼孩子的父母——艾米决定带小本去诊所看看。给幼儿园的老师打完请假电话之后,艾米准备带小本出门。

“我还不想出去,我就想躺在这里。”说完,小本拖着小被子躺在了沙发上。

“先让孩子再睡一会儿吧,可能昨天玩得太兴奋了,睡个好觉就没事了。”杰森也不明白昨天还生龙活虎的小本怎么今天就难受起来了。

小本在家待了一天,和爸爸一起。

下午的时候,这孩子又恢复了以往的活力。

“我今天很不舒服,这里难受。”

这是小本第三天早上起来的第一句话。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着头的右侧说。

大家都有点傻眼,昨天下午和晚上明明看见小本满头大汗地和爸爸在一起踢着足球,怎么今天又不舒服了呢?艾米沉不住气了,一定要带小本去医院看看。于是,她火急火燎地又给幼儿园打了电话,帮小本请假;匆匆忙忙地给杰森的办公室打了电话,让杰森回家;又心急如焚地给医生打了电话,帮小本预约了门诊。(在美国看病,除非是急诊,一般情况下都要预约。)

全家急匆匆地出门了。

两个小时以后,艾米和杰森带着小本回来了。医生说,检查过了,没什么问题。主要是小本说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哪里不舒服。医生看着小本的各项检查指标都没什么问题,就让他们回来了,让小本在家多休息。

傍晚,我和艾米一起准备晚饭,她显得有些无助,看着我问:“小本这是怎么了?为什么这两天都会头疼?”

艾米的样子看着让人心疼。

“可能是杰森刚回来,小本玩得有点兴奋。”我只能不痛不痒地劝劝艾米。

“我们都在担心他会不会有什么问题,他从来不这样的。”艾米放下手中的菜,忧心忡忡地道。

正在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安慰艾米的时候,家里的电话响了起来,是幼儿园的凯瑟琳老师打来的。

“小本连着两天没有来幼儿园了,所以我打来电话问问他的情况。希望这个时间没有打扰到您。”幼儿园老师凯瑟琳非常客气地寒暄着。

“不好意思,小本这两天是有点不舒服,我们也担心会不会是生病,所以没有让他去幼儿园。”妈妈艾米连忙解释说。

“小本出了什么状况吗?严重吗?”凯瑟琳的语气也变得严肃起来。

“今天我们带小本去医院检查了,但是什么问题也没查出来。他总说头疼、头疼,但是具体是什么部位,他也说不清楚。我们也正在为此疑惑呢。”

“连着两天了,自从他爸爸回来以后就这样了。”艾米进一步解释说。

“我大概知道是为什么了。”凯瑟琳听罢,就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小本不是生病了,他是想和爸爸多待在一起,想待在家里,才说自己头疼的。这样的情况非常常见。他想爸爸了。”听得出,凯瑟琳说话时带着微笑。

“这样的情况很普遍。爸爸出差了,在这一段不算短的时间里,孩子缺乏和爸爸的交流。他看到爸爸回来了,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和爸爸待在家里,不愿意上幼儿园,所以说才会说自己病了。”孩子的把戏是瞒不过凯瑟琳的眼睛的。

“你是说,小本在骗我们?他对我们说谎了?他根本就没有生病?”艾米这下是坐不住了。

“没有那么严重,我想小本只是因为离开了爸爸就会想念爸爸,才会说自己难受的。他的确是难受,但不是生病。难受和生病之间的区别,我们三四十岁了当然分得清楚,但是小本才三岁多,他很难表达得很准确。”凯瑟琳安慰着艾米。

在艾米看来,小本总是给他搞出一些这样那样的花样。大祸最近是没怎么惹,但是小麻烦没有间断过。才因为画画跟妈妈大战一场,又因为爸爸出差假装生病了。

“不要给孩子扣上这样的帽子,真的不严重的。最多也只是因为父母和孩子之间出现了一些小小的信任危机,才导致小本说自己生病了。”

“我在幼儿园工作这么多年,经常会鼓励家长,在出差之后,应该专门为孩子请一天假,以弥补不在家时缺失的亲子交流。”

“应该告诉小本,爸爸回来了,会专门请一天假带着小本一起出去玩。让孩子知道爸爸会专门为他做些什么,弥补这两周爸爸不在给他带来的不愉快。不一定非要出去玩,即使就是和孩子一起在家,待着,搭积木,摆多米诺骨牌,也是很好的选择。当你为孩子做了牺牲,孩子对你的信任就会得到提升。他就不会说,‘我这里不舒服’‘那里难受’,这样的话了。”

“说到底,小本是想爸爸了。”凯瑟琳很坚定地给出了结论。

“告诉小本,明天一起来就告诉小本,爸爸会提前回家陪他!也告诉小本,幼儿园的同学和老师都想念他了。”凯瑟琳温婉地开出了药方。相信会是一剂好药。

第四天早上,小本刚醒来,爸爸就趴在小本的小床上,说:

“今天爸爸会提前回来跟你一起玩小火车!怎么样?”

小本很爽快地下了床。

“两天都没去幼儿园了,我想,你的朋友会想念你的。”爸爸继续鼓励小本。

“等我换上你送给我的新球衣,我们就走!”小本的头好像不疼了。

跟往常一样,他坐在车子后面的安全座椅上,由我送到幼儿园了。

其实,哪个孩子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跟父母说“今天难受,不想上学”“今天不舒服,不能上课”这样的话。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和小本一样,想和两周没见面的爸爸待在家里;有的是因为在幼儿园受到了欺负,不敢去;有的是因为惦记昨天晚上没有玩完的游戏;有的是觉得今天又要上不喜欢的科目。

我们总是偏颇地把注意力放在“怎么办”上,过多关注孩子出了问题怎么办、我们应该怎么去解决。不单单是面对孩子,当我们发现了这里有不对、那里有问题的时候,我们总想,下一步应该怎么解决、怎么办。

我们急急忙忙地往下走,挖空心思地寻找一个“怎么办”,以为下面的解决方案能够起作用。我们忙不迭地希望在第一时间找到最可行的解决方案,我们总是在匆忙之中乐此不疲,往复这个运动。有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想“为什么”,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了解了“为什么”,才会有更好的“怎么办”!

儿童心理第四课:解读孩子的“寻求注意行为”

在西方社会,由于个体独立、自主的品格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孩子寻求注意的行为常常被家长误解(mislabel)为是孩子的不独立、过分依赖、故意调皮捣蛋,因而会受到家长的普遍忽略,或者被家长看成一种问题行为。其实,孩子大多数的寻求注意行为不仅是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反映了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试误”的尝试,而且也向家长传达了孩子与父母在亲子互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然为什么孩子会出现故意“生病”的现象呢?

在判断孩子寻求注意行为是不是问题行为之前,首先要确定孩子在生理上是否存在障碍或者疾病。有特殊需要儿童和一般儿童的寻求注意行为是有很大区别的。例如,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因为语言能力的欠缺以及经常被疾病困扰的烦闷,孩子会经常哭闹——这是孩子为排解内在苦恼采取的宣泄方式。

在确定孩子生理发展健康的前提下,如果孩子长时间地、持续地、以不合适的方式——比如,大哭大闹、发脾气、乱扔东西等——渴望吸引家长的注意时,家长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我该怎么做”,而是“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当孩子的基本需求总是能及时地得到关注和满足时,他们并不需要通过极端消极的或具有破坏性的方式来博得父母的注意。正如前面章节提到的“互相适应性理论”所描述的:当儿童在过去与父母的互动交往过程中,家长总是对孩子的行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适当的肯定,并且能以积极愉悦的情绪及时捕捉和关注孩子的需求信号,孩子就能够把这种“愉悦的”、“合作的”关系进行内化,也会肯定和模仿家长的这种“充满愉悦与关注”的行为,进而减少以消极的甚至是极端的方式寻求注意的频率。因此,反思孩子的需求,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考虑“为什么”,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目前,不仅有大量的干预研究证明,未能得到及时关注的孩子会出现更多的寻求注意行为;而且有研究表明,如果在家庭环境中,孩子期待的关注不能得到满足,他们在学校环境中的表现也会有所变化(Saxena,1992)。通过观察儿童在教室当中的消极寻求注意行为,并让儿童报告他们所感知到的、在家中的需求被父母拒绝的程度,研究者发现,那些觉得在家中的需求常常被父母拒绝的儿童在教室环境中表现出更多的、负面的寻求注意行为。

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是一个理解孩子需求的过程。面对孩子的寻求注意行为,家长的目标不是去消除孩子的这些需求,因为孩子需要关注和爱。家长付出大量的注意力和关爱,有助于他们预测到孩子情绪控制能力和社会化能力的变化。家长的目标应该是去引导孩子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我需要。在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期望和想法时,首先应该让他们明白“爸爸妈妈是关注我的”,然后可以依照情况向孩子提供可能的选项。因此,我们常听到专家建议的“我理解你现在……但是现在没办法……我们可以……这样你便可以……”的建议,就是这样一个先关注孩子需求、再引导他们合理表达需求的过程。

除此之外,有些时候,孩子的“寻求注意行为”更像是一个探测器,他们发出一个行为,似乎在告诉爸爸妈妈,“你看,我已经这样做了”,等待父母对此做出反应。父母的回应行为会让他们学习到哪些行为是被接受的,而哪些是不可以的。因此,及时地关注孩子的寻求注意行为也是引导孩子社会化、教会他们基本社会规则的重要过程。

我在美国学习儿童心理学的这几年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感受:普遍说来,美国的家长没有像中国的父母们那样给予孩子过多的关注,或者培养寻求过多的关注的意识。我的导师今年已经六十岁了,他说,“有的孩子愿意做受人关注的那一个,有的孩子愿意做给人关注的那一个”,两种孩子其实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只是性格使然。但是如果你的孩子是一个“乐于给予别人关注的人”,那么请你不要硬生生地让他去“学得”引人注目——因为孩子受到的关注已经足够了。

学会去欣赏别人,也是一种快乐。

同类推荐
  • 拯救独生子女

    拯救独生子女

    本书是从独生子女父母的角度来写的,向广大独生子女父母揭示了当代独生子女的诸多个性以及形成这种个性的原因。从独生子女的现状出发,引导父母改变固有的错误教育观念和方法,建立一种新的有效的教育体系,让父母和孩子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从而帮助父母了解独生子女的问题、特点,分享独生子女成长的快乐与烦恼,以及针对自己的独生子女施以最好的教育,进而让自己的家庭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针对孩子学习的心理特点,从中外成功的家教中,精心萃取了让孩子从小爱上学习的有效方法,总结出培养孩子爱学、乐学、善学的91个妙招。这些妙招,招招受家长欢迎,招招让孩子受益。可以说,本身是一本通俗简明、易学活用的家教方法全书。
  • 好妈妈影响孩子的一生

    好妈妈影响孩子的一生

    著名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倾情作序推荐。一个懂得尊重别人的妈妈,才会教出懂得自尊的孩子;妈妈爱读书,孩子才能爱学习;妈妈善待自己,孩子才会善待生命;在人际交往中,孩子与人相处自如的心态来自妈妈;妈妈的风度,将会决定孩子未来的高度。
  • 婴幼儿养护全程指导

    婴幼儿养护全程指导

    0~3岁阶段的科学养护对宝宝一生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科学养护不仅是宝宝身体成长的必需,而且言语、认知、交流等社会行为能力的形成也有赖于此。《婴幼儿养护全程指导》一书想读者所想,解读者所急,更贴近生活实际,遵循科学,并汇集了大量的育儿知识,非常适合新手父母使用。
  • 80后父母育儿宝典

    80后父母育儿宝典

    这是一本育儿的新百科书,书中从十个方面,系统、全面、细致地为80后新手爸妈展示了要如何选用适合自己孩子的育儿方法,贴心照顾、健康培养自己的宝宝,指导新手父母以正确的孕养观念及方式教养出独一无二的宝贝。80后的奶爸辣妈们需要边学习边实践,陪伴着初来乍到的小宝宝认识这个世界,并为他们建造一个温馨、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热门推荐
  • 来若有生

    来若有生

    再一次醒来,已时十年后,十年间,一场又一场连贯的梦境,让她不得不怀疑梦中的那个男人是否真实存在过,她疯了一般的找寻,却无所获,真相究竟在何方?
  • 幼儿情商与教养0~3岁

    幼儿情商与教养0~3岁

    本书按照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有关早期情商培育等方面必须遵守的规律和注意的问题编撰,包括情商指标、培养方法、情商游戏等内容。
  • 不洛的冰日上部

    不洛的冰日上部

    洛出院的第一天,去了星海蓝湾,去了她和冰去过的洛凡灯塔,洛找出了冰写给她的信,洛打开那封精致的信,一张诺大的信纸上只有短短一行字:“傻丫头,我在天堂守护你”……???????洛没了眼泪,洛无法挤下一滴眼泪,冰火热的心,在洛的心里,跳动着春天最美丽的节奏,冰不希望洛在流下伤心的眼泪……洛最爱的冰请在天堂照顾好自己……洛已经长大了,洛不是那个18岁的小女孩了洛可以照顾好自己……放心吧!冰………
  • 诡三国之摸金校尉的崛起

    诡三国之摸金校尉的崛起

    问鼎三国,成王败寇一念之间。宿命难违,九曜贯日,摸金校尉横空出世。上古神墓、豪杰新冢、奇诡的守墓人,勾勒成青史缝隙间的鬼影重重。试看摸金校尉搅动决定三国兴亡的九州龙脉。
  • 来自草原的狼

    来自草原的狼

    五千米极限跑跑过没有?一万米无极限跑,你跑过没?没有,那你还跟我跑什么。我劝你老实点,乖乖跟我回去吧。
  • 公子朝闻道

    公子朝闻道

    这是一个羽化飞升的世界。这里有修炼神魂的神灵和仙人,分为鬼仙、人仙、地仙、真仙、金仙、天仙。这里也有磨练肉体的武者和侠客,分为武士、武者、武师、宗师、大宗师、武王、武神、武圣、武帝。神灵、仙人、武者、侠客……构成了一副光怪陆离、玄妙梦幻,且平凡飘渺的仙侠画卷。
  • 电竞虐恋

    电竞虐恋

    “你可曾爱过我”“爱过”“能否抱我一次”“好”之后,梦梦拿出手机,插上耳机,点开了录音,递给了夜宸说“你能不能转过身,带着耳机听一下我给你唱的歌”夜宸也没多想,便答应着。转身之后,说了声“对不起,我爱你”后,梦梦便跳下了海。
  • 阴阳鬼师事务所

    阴阳鬼师事务所

    你相信世界上有鬼吗?你相信世界上有那么一些人能够看到鬼吗?随着阴阳事务所的壮大,阴阳鬼师这一职业的出世,A市的一桩桩离奇案件的发生,事务所的众人合力解开一个个不为人知的谜团,却意外地卷进另一场阴谋之中。
  • 娑婆吟

    娑婆吟

    络以自以为可以看透世事,殊不知原是连自己也没看透的人,而如玄一所说,像她这种人,又怎能看透他人他事。终其锦瑟华年,她也吟了娑婆吟,绝了娑婆世,终是娑婆世。
  • 穿越幻时空的爱恋

    穿越幻时空的爱恋

    前世的她,名为:曦茉是个苹果学院的女大学生,学渣美女与某男曾经沧海难为水,苦苦相爱,却又不得不分开穿越以后,她名为:慕芯与某男相遇终究能否在一起?某女:出去呀!某男:我怎么舍得呢,看你这身材这么差,看来我要把你好好养养了某女:你才身材差呢言罢,抬头挺胸某男:没错,没错,那你要不要看看呢?言罢,一堆衣服掉在了地上某女:啊!~~~某男:怎么,被我这身材给惊讶到了?某女:滚远点!!!········某女:我们不可能会有结果的某男:为什么?某女:没有为什么,我跟你,绝对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