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26600000044

第44章 蔡邕:生不逢时,死因并非是一句叹息

蔡邕(132-192),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省杞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经史学家、书法家、书法理论家、画家、数学家、天文学家、音乐家,是一位集文学与艺术于一身的大学者。

文学方面,他是东汉后期散文代表作家之一,是东汉时期最突出的辞赋作家。他的文章清丽典雅,开创了一代文风。

关于蔡邕的笔法还有许多故事,传说有一次,钟繇与魏太祖曹操、邯郸淳、韦诞等讨论书法的用笔,钟繇向韦诞问蔡伯邕的用笔笔法,韦诞不肯告诉他,气得钟繇捶胸呕血,几乎死去。韦诞死后,钟繇派人盗掘了韦诞的墓冢,才得到随葬的笔法,于是“繇笔更妙”!故事虽荒诞,但蔡邕书法理论的珍贵由此可见一斑。

蔡邕在音乐方面的造诣更是非凡。在浙江绍兴的鉴湖景区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景点——东汉柯笛亭,就是缘于蔡邕在此避难以椽竹制笛的故事而得名。据传说,蔡邕被流放后,桓帝嘉其才华出众,便赦免了他。蔡邕在回来的途中,得罪了五原太守王智,考虑到难以幸免,便不得已亡命江湖,避难江浙一带达12年之久。其间,蔡邕来到会稽(今绍兴)。一日夜宿柯亭,清风吹过,蔡邕听到亭子里响起一阵悠扬悦耳的声音,这声音分明是一种乐音。蔡邕便循声查看,发现声音来自亭东的椽竹,仔细数了数是第16根。第二天,他将这根掾竹取下制成一支竹笛,一吹奏果然音韵绝妙,于是蔡邕就将它取名为“柯笛亭”。以后蔡邕漂泊,就随身携带此笛到处吹奏,使得柯笛亭之名随着柯笛而名扬天下。

又传蔡邕浪迹吴越时,有一天住在一户农家,这家人在做饭时,将一段桐木填进炉膛。此时蔡邕正在客厅读书,忽然听到材木在烈焰中噼噼啪啪的响声,知道这是一块良木,便急忙请主妇取出。待用这段材木制成琴后,一弹奏,果然发出了美妙的乐音,因琴尾仍然留有被火烧焦的痕迹,所以当时的人们都称其为“焦尾琴”。

那么,这样一位学富五车、艺盖当世的大学者又怎么会被王允下狱而死呢?

罪名是阿附董卓!

谢承在《后汉书》对此有记载,但是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却不以为然。

他认为:“蔡邕虽为卓所亲任,情必不党。宁不知卓之奸凶,为天下所毒,闻其所亡,理无叹息。纵复合然,不应反言于王允之坐。”甚至认为这是谢承的妄记!

南朝宋的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蔡邕列传》这样记载:“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于是王允勃然大怒,狠狠地呵斥了蔡邕一番:“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天诛有罪,而反向伤痛,岂不共为逆哉?”除多了“有动于色”的神态细节刻画和“共为逆”的大帽子之外,其他大同小异。

然而,仅仅凭借蔡邕“反向伤痛”就判定为“共逆”,理由实在显得有些苍白。首先我们要看看蔡邕在事卓的三年里,都做了些什么。

蔡邕虽然官职不小,做过祭酒、侍御史、侍书御史,还当过一段短暂的尚书、郡太守和侍中,时间最长的要算左中郎将,因此世人皆称其为“蔡中郎”;他的爵位也不低,被封为高阳乡侯。但实际上,他也就是给董卓及其官僚捧捧场、弹弹琴、写写文章、说说话而已。史载:“每集宴,(董卓)辄令邕鼓琴赞事。”

《后汉书·蔡邕列传》中记载了这三年间蔡邕做的两件大事:

第一件事——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的部下要尊董卓和当年的姜太公一样为“尚父”。董卓就和蔡邕商量,蔡邕说:“姜太公辅佐周朝,主要是受命灭掉商朝,所以称其为尚父。现在您的威德尽管也很大,可是和姜太公比,我私下里认为还不行。应该等到关东平定了,回京以后,再做进一步商量!”结果是:“卓从其言。”

第二件事——初平二年,董卓问蔡邕:“怎么回事,为什么总是地震啊?”蔡邕回答说:“地震是因为阴气太盛侵犯了阳气,是臣子超越了礼制造成的。就像您前年春天去郊外乘坐了超规格的金华青盖一样。”于是,此后董卓改乘帛盖车。

作为文艺大师的蔡邕估计也只能做这些了,然而对于蔡邕的建议,董卓大多弃之一边。蔡邕自己也“恨其言少从”,多次想东奔兖州或者遁逃山东,后来考虑到自己“状异恒人”,“名头太大”,每到一个地方总会有很多人想一睹为快,藏不住,才作罢。

所以,对定罪蔡邕,当时的最高军事长官、太尉马日就不认可!他当众争辩道:“蔡伯邕是旷世逸才,知道的汉代史事最多,应当让他写完汉史,成就一代大典。况且蔡邕一向忠孝闻名,而仅仅因为一句叹息就连坐下狱,缺少说服力,杀了他定会让很多人失望的!”也就是说,一句叹息还不足以致人死罪,怪只怪蔡邕生不逢时。

当王允以“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复使吾党蒙其讪议”的严词拒绝后,马日绝望地说:“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事实不幸让马日全部言中。随后,董卓的女婿、中郎将牛辅的辅军(参谋)贾诩鼓动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率众而西,直取长安,王允最后落了个灭族的下场!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蔡邕之死渲染铺陈为蔡邕伏尸哭董卓,“哭卓”虽不曾有,但从诸多史料来看,谢承的“妄记”也未必!“叹卓”倒有可能最为接近事实的真相!这种争议我们姑且放下,假设蔡邕不“叹卓”,他能不能逃此一劫,续成一代大典汉史,终成万世楷模呢?

也未必!蔡邕的人生际遇、政治眼光、文人性情注定了他只能是一个千古悲剧!

蔡邕之获罪而死,可谓是生不逢时。蔡邕出生于汉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至灵帝建宁三年(公元170年)出补河平长,长达38年,蔡邕均没有当官。要说,凭借父亲贞定公蔡棱的老关系和曾经师事太傅胡广的渊源,再加上其本人的绝世才华,38岁还不曾出仕就很不正常。当然也不是没有机会。桓帝(公元147-167)在位时,中常侍徐璜、左倌等专权的太监们听说蔡邕琴弹得不错,便建议皇帝调他到皇宫来当差。蔡邕走到偃师,便以身体不好为由回家了,在家中“闲居玩古,不交当世”。

此时的蔡邕头脑清醒地认识到“天之所废,不可支也”和“大木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的形势。

当时的政治环境极其险恶。自顺帝建康元年(公元144年)30岁的顺帝刘保驾崩后,不足两年,小皇帝先后换了4个。随之而来的是大将军梁冀专权,诛杀太尉李固、杜乔;桓帝刘志于延熹二年(公元159年)在中常侍单超、徐璜、具瑗、左倌、唐衡及尚书令尹勋的内外相助下,一举杀掉了大将军梁冀及其党羽。然而,才送恶狼去,后脚疯狗来,接着又是“五邪肆虐”的宦官时代。

建宁元年(公元168年),汉桓帝刘志驾崩,又一个小皇帝,年仅12岁的刘宏即位,这就是汉灵帝。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为了改变“国政多失,内宦专宠”的局面,决定谋诛宦官,却又被中常侍曹节矫诏所杀。在这样的环境下,连诸葛孔明尚且“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蔡邕的“闲居”哲学,不失为明智之举。

也许是生存需要,也许是官本位思想,也许是才华必卖帝王家的心愿……最终,38岁的蔡邕还是出仕了!虽然官并不大,一个小小的河平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升到郎中、议郎,然而事却做得不小:一套《熹平石经》下来,蔡邕再也不是名不见经传了,而是赫然成为一代大儒,动不动连皇帝也会“待诏问曰”!

“唯识忠荩,出命忘躯,不顾后害”的蔡邕学问已做到极致,名头也足以撼岳,但他竟然相信了桓帝“宜披露得失,指陈政要,勿有依违,自生疑讳”的鬼话。夸夸纯厚老成的廷尉郭禧、聪达方直的光禄大夫桥玄、忠实守正的太尉宠也就罢了,千不该万不该直陈太尉张颢是霍玉推荐的,光禄勋姓璋是个大贪污犯,长水校尉赵珐、屯骑校尉盖升都是一时得志的小人。

说就说了,做好保密工作有时也未尝不可。殊不知又让阉竖小人曹节偷听并泄露,以至于“为邕所裁黜者,皆侧目思报”!

这就是不懂政治了,标准的一个刀尖上的拙劣舞者。生逢乱世,虽然学问做得极大,但不懂得政治,只管长袖乱舞,不落得个悲剧下场,那才奇怪。

当然,蔡邕的书生意气、意气用事也让他一步步走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第一次,是光和元年七月,灵帝因为妖异数见,灾变互生,下诏召集杨赐、马日、张华、单飓等人询问原因以及消除的方法,并专门密问蔡邕。蔡邕风华意气地指陈政要,说:“太尉张颢是奸臣霍玉引荐的,光禄勋姓璋是有名的大贪官,长水校尉赵珐、屯骑校尉盖升都是受到宠幸,才享尽荣华富贵。”尽管蔡邕一再强调要做好保密工作,仍然被中常侍曹节偷听并泄露出去,导致被蔡邕提出要制裁和裁黜的人都对他恨之入骨,并日夜图谋报复。

最终,蔡邕因为“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判“弃市”(斩首示众)。幸好清廉忠直的吕强为蔡邕求情,灵帝又联想到蔡邕的密封奏章,才使得蔡邕罪减一等,和全家人一起被剃光头发,戴上脚镣手铐,贬逐到朔方,即使遇到赦令也不得赦免。

而事情并没有结束,将作大匠阳球又是派刺客又是施毒药,必要置蔡邕于死地而后快。幸运的是这些人都被蔡邕为国为民的高义所感动,才让蔡邕捡了一条性命。

第二次,是第二年,灵帝觉得政府还是需要蔡邕这样才华横溢的文人的,又赶上大赦,就让蔡邕回到本郡,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9个月,五原太守王智为他饯行,喝到高兴时,便邀请蔡邕共舞。蔡邕不理他的邀请,竟然拂袖而去。王智是中常侍王甫的弟弟,平常骄纵惯了的人,怎受得了如此羞辱?王智不是人才,是标标准准的小人,做不到韩信胯下之辱的大度,干出点儿小人之事却正常,蔡邕不明白,最后落得亡命江海,远迹吴会长达12年。

第三次,就是“叹卓”之举了。面对董卓这样的独夫民贼,千刀万剐尚且不足以平民愤,你的一声叹息,让自己何以自处?且不说王允已是被胜利冲昏了脑袋,即使王夫之、顾炎武这等硕儒生在当世,能容忍几何?一时意气让一代大儒名浇身毁!

蔡邕至真至孝的高风以及卓越的文学艺术成就让人们称道,然而,他的人生悲剧却让人不无感伤。

同类推荐
  • 三国之我能召唤神将

    三国之我能召唤神将

    历史爱好者刘宇穿越到东汉末年,绑定超级召唤系统!开局召唤神将杨再兴,超级兵种玄甲铁骑!定亲甄氏五姐妹之大姐甄姜,收关张,灭刘备,与皇甫嵩等人镇压黄巾之乱!与虎牢关前斩华雄,败吕布!建运朝,立圣庭,争霸诸天,镇压诸天神魔!
  • 这里曾经是汉朝6

    这里曾经是汉朝6

    “这里曾经是汉朝”是一套全面解读两汉史的通俗历史读物。它全景再现了中国古代第一盛世王朝的勃兴与衰落。本书是该系列的第六部,书中从马皇后入宫奋斗写起,到东汉末年军阀董卓被屠杀泄愤为止。东汉时期,自刘秀刘庄父子之后,一代不如一代,因为皇族子嗣无能,外戚趁机揽权。皇族为对抗外戚,开始重用宦官。面对这种情况,多年垄断汉朝话语权和行政权的士大夫,纷纷提剑上马,联合外戚跟宦官战斗。在这场史无前例、打得难舍难分的政治势力斗争中,东汉犹如被人从内部掏空的巨山,轰然倒塌……
  • 汉土

    汉土

    东汉末年,民生凋敝,豪强兼并,宦官专权,大乱将至。庶民衣食不继,士族结党自保。胡人渐渐强大,血的时代即将来临。一个热爱书法的中年人,无意间来到这虎狼横行的时空,开始一段可歌可泣的守护汉土故事。
  • 上品闲臣

    上品闲臣

    皇城幽深,建文小儿举杯对月,叹年少风华。金殿堂中,文武百官挥袖唾论,对逆贼朱棣破口大骂。而深居之内,大明公主独抱琵琶萧怅然……是谁搅浑了朝堂这江春水?又是谁热血洒满了午门,权倾天下!然而这一年,君子哥杨青来了……
  • 典韦

    典韦

    典韦,熟悉三国的人听到这个人的名字都会感到惋惜!这本书里的典韦将颠覆原本历史的一切,走一条与历史中毫不相干的路!让惋惜不在出现,让悲歌不再重演!群号:5401184
热门推荐
  • 陶府有女初养成

    陶府有女初养成

    五年前,她是长安首富之女,嚣张跋扈,不学无术。他是家族蒙冤的落魄矜贵,敛尽风华,韬光养晦。进陶府,成先生。五年后,她被人押上公堂,成杀人罪犯。他金尊玉贵,踏雪而来,为她披上狐氅。
  • 粉丝铁杆粉丝

    粉丝铁杆粉丝

    主播杨毅意外穿越到了武神大陆,更令人意外的是他的直播室也跟着穿越了过去。
  • 大佬在崩坏世界的日常

    大佬在崩坏世界的日常

    我,洛白。是一只每天都做着脱非梦的咸鱼。虽然这个世界有着一种,可以毁灭人类文明的,名为【崩坏】的灾难。听说那是‘神’的意志。但我并不在意。因为,我的存在已然让祂们颤栗。这就是一个修真大佬,在崩坏世界中混日子的故事。(第一卷是日常卷,第二卷开始切入剧情。注:纯崩坏世界)
  • 叶落晚秋

    叶落晚秋

    风凉半夏,花落深秋,月华凝霜,叶落金秋,浮华散去,静看繁花。
  • 求知文库——发明大家

    求知文库——发明大家

    本书为青少年读物,包括了富兰克林,瓦特,斯蒂芬逊等发明家生平以及发明物的故事。
  • 刘巴黎手记

    刘巴黎手记

    一个赤脚医生与一个自封大侦探的逗比的故事
  • 魅惑王妃之我要做皇帝

    魅惑王妃之我要做皇帝

    一场悬疑的穿越,缔造了一段悲伤的爱情,不愿屈服命运的捉弄,她想要回家时却被告知不可能,所以她努力地想要在这个世界得到一切,以弥补她所失去的。看似无害,看似美丽,那么这朵玫瑰是否带着蜇人的刺呢?得到了皇位却从此失去了她……直到在她立下赫赫战功时站在他的身边……他还可以拥有她吗……
  • 我的一生噢

    我的一生噢

    这是作者一生的经历,不喜勿喷!喜欢就给点酬劳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成功人生必知的68个理财技巧(教你成功丛书15本)

    成功人生必知的68个理财技巧(教你成功丛书15本)

    作者根据自己几十年的经验及对各金融大师们的研究,用简洁风趣的笔调概括了成功投资者行之有效的取胜策略。阐述了有关成长投资、价值投资、新兴市场、市场心理学、新投资思想、买卖时机掌握、专职策略及如何回避风险等许多新的理念。该书对投资者极具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对取胜技巧的分析会有助于每个投资者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