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63900000025

第25章 高质高效的军事思想

一、进步的战争观

“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毛泽东选集》第一卷164页)在阶级社会里,由于阶级地位不同,对待战争的看法也就不同。吴起的战争观是为新兴地主阶级服务的,是进步的。

在战争的起源问题上,吴起力图从社会方面去寻找原因。他说:

凡兵所起者有五:一曰争名,二曰争利,三曰积恶,四曰内乱,五曰因饥。(《吴子·图国》)

吴起认为战争是一种社会现象,对战争的根源作了论述。这在世界军事史上对战争根源的探索是最早的。当然,吴起这种看法还停留在表面上。他对“争名”、“争利”、“积恶”、“内乱”,是何原因引起,“因饥”的根源何在?并没有深入分析。列宁说:“私有制引起了战争,并且永远会引起战争。”(《列宁全集》第三十卷第360页)又说:“当阶级统治还存在的时候,战争是不会消除的。”(《列宁全集》第八卷第35页)吴起由于他的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不可能认识到战争的真正根源,也找不到消灭战争的途径。但是,他从社会方面去寻找战争产生的原因,在当时还是有进步意义的。

在战争与政治的关系上,强调把政治放在首位。他说:

昔承桑氏之君,修德废武,以灭其国。有扈氏之君,恃众好勇,以丧其社稷。(《吴子·图国》)

意即一个国君若是只讲求文德而废弃武备,或者依仗兵多能战,都会亡国。要使国家治理得好,必须既要重视政治,也要重视军事。从这个思想出发,吴起在西河一方面注重军事改革,一方面从事政治、经济的改革,为魏国的富强奠定了基础。吴起从战争实践中认识到,只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还不够,还必须有安定的后方,因此,他说:“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只有国内人民和前方军队团结一致,才能打胜仗。

他主张:

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吴子·图国》)

他又说:

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和于阵,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吴子·图国》)

就是说,国内各种意见不统一,不可以出兵打仗;军队内部不团结,不可以出阵作战;出阵以后,军队不互相配合,不可以进行战斗;进行战斗以后,各部分战斗动作不协调,不能夺取胜利。他还进一步说:“百姓皆是吾君而非邻国,则战已胜矣。”(《吴子·图国》)吴起阐明了国家、军队和人民三者的关系,并认为人心向背是军事上取得胜败的关键。总而言之,就是政治决定军事。

在如何统一中国的问题上,吴起主张只有用武力才能达到目的。在这一点上,他与儒家思想是不一致的。吴起的这种思想,对稍后的孙膑“举兵绳之”,“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孙膑兵法·见威王》)这一主张有直接的影响。

吴起一方面看到了战争的重大作用,同时也看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因此他认为对待战争要持慎重态度,反对轻率发动战争。他总结历史上战争的经验,说:

天下战国,五胜者祸,四胜者弊,三胜者霸,二胜者王,一胜者帝。是以数胜而得天下者稀,以亡者众。(《吴子·图国》)

经常轻率发动战争,就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从而使人民疲惫不堪,国家贫弱,而且会招来祸患。因此,多次发动战争而取得天下的少,亡国的多。比吴起稍早的军事家孙武也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计篇》)可见吴起继承了孙武的思想,并有所发展。这对比他稍晚的军事家孙膑也有所影响。孙膑看到了战争的胜负决定国家存亡的一面,同时又指出:

乐兵(好战)者亡,而利胜(贪图胜利)者辱。兵非所乐也,而胜非所利也。(《孙膑兵法·见威王》)

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他们之间思想的继承关系。

二、朴素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的战略战术思想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辩证法的宇宙观,不论在中国,在欧洲,在古代就产生了。但是古代的辩证法带着自发的朴素的性质。”吴起的战略战术思想,可以说是古代自发的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在军事上的运用。

吴起从战国时代频繁的战争形势出发,认识到随时都有爆发战争的可能。因此,他在战略上很重视战争的准备。他说:“夫安国之道,先戒为宝。”(《吴子·料敌》)要使国家安全,先要在平时做好战争的准备。他说:

简募良材,以备不虞。昔齐桓募士五万,以霸诸侯。

晋文召为前行四万,以获其志。秦缪置陷陈三万,以服邻国。(《吴子·图国》)

对于军队,吴起主张“教戒为先”(《吴子·治兵》),注意平时训练。他指出:“备者,出门如见敌。”(《吴子·论将》)这些战备思想,反映了他为建立和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所持有的积极进取态度。

吴起在指挥作战时摒弃唯心主义的主观臆断,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十分重视了解敌方的情况。他指出“用兵必须审敌虚实而趋其危”(《吴子·料敌》)。就是说,只有清楚敌人的力量部署情况,才能选择其薄弱环节狠狠打击。为了了解对方情况,吴起非常重视使用间谍,深入敌后搜集敌方各种情报,“急行间谍,以观其虑”(《吴子·料敌》)。同时,在战场上还注意采用武力侦察的办法,《吴子·论将》记载:

武侯问曰:“两军相望,不知其将,我欲相之,其术如何?”起对曰:“令贱而勇者,将轻锐以尝之,务于北,无务于得,观敌之来,一坐一起。其政以理,其追北佯为不及,其见利佯为不知,如此将者,名为智将,勿与战矣。若其众喧哗,旌旗烦乱,其卒自行自止,其兵或纵或横,其追北恐不及,见利恐不得,此为愚将,虽众可获。”

即派出一支小分队去佯攻敌人,而又假装败退,引诱敌人来追击,从敌人追击的情况来观察其虚实,然后决定对策。

吴起说:

臣请论六国之俗,夫齐阵重而不坚,秦阵散而自斗,楚阵整而不久,燕阵守而不走,三晋阵治而不用。(《吴子·料敌》)

从吴起对六国军队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他对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民情风俗的了解都是相当清楚的。吴起重视调查研究,显然是继承了前辈军事家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吴起注意使自己对战争的主观指导,力图符合于客观实际的卓越见解,对引导战争取得胜利,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吴起由于经常带兵打仗,很懂得在战争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他认为在战争中,人必须努力掌握从事战争的各种技能和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本领。他说:“夫人常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吴子·治兵》)即人在战争中,往往因为缺少某种本领而送了性命,因为不习惯于某种情况而打败仗。这种主张是对生死胜败由天定的宿命论的否定。

吴起还看到了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军队装备精良等因素对战争的重大作用。(《吴子·料敌》)。对进行战争的重要因素之一的战马,吴起也很重视,他说:

夫马,必定其处所,适其水草,节其饥饱。冬则温厩,夏则凉庑。刻剔毛鬣,谨落四下。戢其耳目,无令惊骇。习其驰逐,闲其进止。(《吴子·治兵》)

又说:

凡马不伤于末,必伤于始;不伤于饥,必伤于饱。日暮道远,必数上下。宁劳于人,慎无劳马。常令有余,备敌覆我。(《吴子·治兵》)

这就是说,对战马要善于饲养、训练和爱护,以达到“人马相亲,然后可使”。(同上)他注意到人、马、车、地形等在战争中的相互关系,提出:

使地轻马,马轻车,车轻人,人轻战。明知险易,则地轻马;刍秣以时,则马轻车;膏锏有余,则车轻人;锋锐甲坚,则人轻战。(《吴子·治兵》)

即明白知道地形的险易,并善于利用,就能使地形便于跑马;及时喂马,使之膘肥体壮,马就便于驾战车;准备好足够的润滑油和车轴上用的铁,注意及时修理,就使车便于载战士;兵器锋锐,铠甲坚固,就使战士便于作战。只有这样,打起仗来才得心应手。

在战争中的攻、守、进、退,要根据变化的客观实际而定。吴起在频繁的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练地掌握了指挥战争的艺术。他提出了“急击勿疑”的十三种情况:

敌人远来新至,行列未定,可击;既食未设备,可击;奔走,可击;勤劳,可击;未得地利,可击;失时不从,可击;涉长道后行未息,可击;涉水半渡,可击;险道狭路,可击;旌旗乱动,可击;阵数移动,可击;将离士卒,可击;心怖,可击。凡若此者,选锐冲之,分兵继之,急击勿疑。(《吴子·料敌》)

这就是说,敌人远道而来,刚刚到达,队伍还没有整顿好;部队已吃饭,但还没有设戒备;慌忙逃走;过于疲劳;没有占据有利的地形,失掉战机,陷于被动;长途跋涉而后继部队还没有到达目的地;涉水渡河只渡一半;在险要的狭窄道路上行军;旗帜乱动,部队混乱;部队的阵势频繁变动;将领脱离了士卒;军心恐怖,凡是碰到以上情况,应选择精锐的部队作前锋,同时配备力量进行包围,毫不犹豫地迅速发动进攻。

吴起反对在战争中莽撞蛮干,主张“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分析了碰到有利时机“击之勿疑”的八种情况:

一曰疾风大寒,早兴寤迁,剖冰济水,不惮艰难;二曰盛夏炎热,晏兴于间,行驱饥渴,务于取远;三曰师既淹久,粮食无有,百姓怨怒,妖祥数起,上不能止;四曰军资既竭,薪刍既寡,天多阴雨,欲掠无所;五曰徒众不多,水地不利,人马疾疫,四邻不至;六曰道远日暮,士从劳惧,倦而未食,解甲而息;七曰将薄吏轻,士卒不固,三军数惊,师徒无助;八曰陈而未定,舍而未毕,行阪涉险,半隐半出。(《吴子·料敌》)

即一是大风严寒,军队半夜出发,昼夜行军,破冰渡河,不顾士卒艰难;二是在炎热的夏天,队伍出发得迟,正好烈日当头,行军又急,不管士卒饥渴,只是拼命赶路;三是队伍在外时间很久,粮食吃完,民众埋怨甚至愤怒,淫言怪事屡次出现,而将领无法禁止;四是部队的物资耗尽,连柴草也很少,却遇上阴雨天气,想掠抢又没有地方;五是战士不多,水土不服,兵马生病,四邻的援兵未到;六是长途跋涉,已近黄昏,士卒疲劳恐惧又不得食,都脱下铠甲随地休息;七是将领和官吏都没有威信,士卒心神不定,全军多次发生惊乱,而部队孤立无援;八是兵力部署未定,宿营地也未安排好,爬山过险,只有一半人通过。凡是遇到以上情况,不用占卜就应立即派兵出击。

吴起还分析了遇到形势不利时“避之勿疑”的六种情况:

一曰土地广大,人民富众;二曰上爱其下,惠施流布;三曰赏信刑察,发必得时;四曰陈功居列,任贤使能;五曰师徒之众,甲兵之精;六曰四邻之助,大国之援。(《吴子·料敌》)

这就是说,在作战时要避敌之所长,击敌之所短。

另外,吴起从实战出发,对行军和扎营提出了一些必须注意的事项:

凡行军之道,无犯进止之节,无失饮食之适,无绝人马之力。此三者,可以任其上令。任其上令,则治之所由生也。(《吴子·治兵》)

这是说,行军中对行程、人马的负荷要安排得当,饮食供应要搞好,这样才能保证军队听从上级的指挥,从而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吴起十分重视对地形的了解,认为:

凡行师越境,必审地形,审知主客之向背。地形若不悉知,往必败矣。(《太平御览》)卷三三二,兵部六三)

他指出,军队到一个地方,必须先了解周围“五十里内的山川形势”从而“知其险易”,“使军士伺其伏兵,将必自行,视地之势因而图之”。(同上)即使军士注意是否有敌人的埋伏,而将领则要利用地形以对付敌人。吴起还提出,军队驻扎“无当天灶,无当龙头。天灶者,大谷之口;龙头者,大山之端。”(《吴子·治兵》)即扎营不要在大山谷的口上和高山的顶端。

以上这些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战争规律,它反映了吴起从客观实际出发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在吴起的战略战术思想中,许多地方闪烁着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光辉。吴起说:

凡战之要,必先占其将而察其才,因形用权,则不劳而功举。(《吴子·论将》

他认为带兵作战必须首先分析研究敌人的将领,根据不同情况,决定不同的对策,这样就能不费多大力气而获得成功。这是对孙武用“水无常形”来比喻“兵无常形”,依据敌兵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夺取胜利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在如何对待生与死的问题上,吴起非常鄙视在战场上贪生怕死、当逃兵的可耻行为。他主张在战场上“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吴子·治兵》),阐明了战场上生与死的辩证关系,只有不怕牺牲,勇敢战斗,夺取胜利才能保存自己,而贪生怕死,不敢杀敌,结果必然失败,招致灭亡。因此,吴起在他的军队里提倡不怕死的精神。他说:“师出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吴子·论将》)即从出兵打仗的第一天起,就要使战士抱定战死的信念,而不要怀有苟且偷生的耻辱思想。在战斗过程中,要使战士“进死为荣,退生为辱”。(《吴子·图国》)即以前进杀敌、英勇牺牲为荣誉,以后退活命为羞耻。《战国策·齐策》谈到齐国军队在燕破齐连取七十余城,虽然“食人炊骨”处境十分困难,但“士无反北之心”,坚持战斗到底。认为这样的军队就是“孙膑、吴起之兵也”。可见吴起的军队顽强战斗的精神,在当时是很有名的。

在多与少的问题上,吴起有不少精辟的论述。他认为以少可以胜多,《吴子·料敌》说:

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搴旗取将,必有能者。若此之等,选而别之,爱而贵之,是谓军令。其有工用五兵,材力健疾,志在吞敌者,必加其爵列,可以决胜。厚其父母妻子,劝赏畏罚。此坚阵之士,可与持久。能审料此,可以击倍。

只要军队治理得好,善于选拔贤能,赏罚分明,优待家属,这样,部队就可以打败数倍于我的敌人。吴起分析说:

诸侯未会集,君臣未和,沟垒未成,禁令未施,三军囟囟,欲前不能,欲去不敢,以半击倍,百战不殆。(《吴子·料敌》)

敌人如果没有同盟军会合,君臣之间意见不一致,深沟堡垒没有修筑好,号令没有下达,军队人心惶惶,想进不敢进,想退不敢退,这样的军队只要用相当于它的一半的兵力就能打败它,而且能百战百胜。他又说:

敌人之来,荡荡无虑,旌旗烦乱,人马数顾,一可击十,必使无措。(《吴子·料敌》)

倘若敌人前来,散散漫漫,毫无纪律,队伍混乱,人马不安,东张西望,这样的军队便可以一击十,使之毫无所措。吴起认为,“愚将,虽众可获”(《吴子·论将》)。即如果将领不善于指挥,虽然带兵多,也容易被俘虏。吴起说:“用少者务隘。”他重视利用有利的地形,从而造成以少胜多的条件。他说,只要“避之于易,邀之于厄”,即避开平坦开阔之地,而利用险要的地形,就可以“以一击十”、“以十击百”、“以千击万”(《吴子·应变》)。由此可见,吴起从他丰富的作战经验中,看到了多和少的辩证关系。他把这些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运用到军事实践中,创造了五万人“兼(加)车百乘,骑三千匹,而破秦五十万众”(《吴子·励士》)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所以人们称颂“吴起之用兵也,不过五万”(《吕氏春秋·用民》)。尉缭子说:“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尉缭子·制谈第三》)据杨宽统计:“战国时代,各大国的兵额就有三十万至一百万之多。”(《战国史》1980年7月第一版第285~286页)吴起的五万、七万之数,可以说得上是精兵,而用之可以抵御强秦。可见其军事艺术在当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总之,吴起进步的战争观,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战略战术思想,在我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同类推荐
  • 末代皇帝的后半生

    末代皇帝的后半生

    本书分“新生”、“起点”、“北京植物园”、“今是昨非”、“风波”、“走上工作岗位”、“重建家庭”等十个部分,叙述了溥仪的晚年。
  • 唐太宗李世民(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唐太宗李世民(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帝王之一。他年轻始就与父、兄、弟等人登上隋末群雄逐鹿中原的乱战的舞台上,推翻了隋末的残暴政权,建立李唐王朝,又以无比的气魄与军事才能,统率部曲,平定国内多次割据势力,使得李唐政权实现了真正的统一。于武德九年,他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兄长建成及弟弟元吉,继而夺取得皇太子的地位,同年,李渊让位,李世民正式登基称帝,年号“贞观”。
  • 政治军事谋略家成才故事

    政治军事谋略家成才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些卓越人物中有腹藏治国良策的政治家,有胸怀万卷兵书的军事家,有发明创造的科学家,有吟诗作画的文学家和艺术家,还有那些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他们身上,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从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同样也会继续激励我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了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而奋斗!
  •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精选了贝多芬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常德传印象

    常德传印象

    本书收集了全国各地媒体近年来对青岛港老总常德传事迹和人格力量的报道,全书分别以纪事、对话、评论为题,集萃的几十篇文章中,分别透视了常德传的精神世界和青岛港的建设成就。
热门推荐
  • 长夜有明

    长夜有明

    杭云素没想到,她无意间救下的男子就是那个传说中永宁朝最年轻的内阁大学士。她更没料到,这个看似温润如玉的青年竟会恩将仇报,让她不得不与他维持着不可言说的关系。然而最让她无法预料,让她终于陷入绝望的,却是她视为至亲的人。兜兜转转,尘封的秘密渐渐水落石出,那个她不顾一切想要忘记的人,竟成了她最无法放下的牵挂... PS:非穿越重生文,娓娓道来的感情线,欢迎品尝
  • 小迷糊的日常迷茫

    小迷糊的日常迷茫

    异空间,清筱妥妥的团宠。一场大战,蒲亦尘不小心把她整丢了,自己也稀里糊涂来到了帝国。完了完了,从此开启漫漫找妻路…又偶然捡回来一个小姑娘,好巧不巧她也是来自异空间。直到某一天,蒲少终于发现这个小人就是自己整丢的小妻子,一把捞过来,“老婆,我想再确定一下…”“你给我起来”清筱汗颜,自从知道自己就是他,这个家伙就没消停过!
  • 重生之天机莫问

    重生之天机莫问

    所谓天机,不可泄露;天机,莫问;自行,衍化;天机·莫问——人界天机家的少主,多舛的命运,不屈的崛起;追寻极衍天道,筑就无极大道;我这个人没有什么安全感,所以我要做到绝对掌控——天机·莫问!
  • 千分之一的神明

    千分之一的神明

    千分之一的神明,诡异出现的科技,拥有无法被科学解释的异能同时背负着诅咒的人造人,世界渐渐崩坏,真相又是什么。
  • 提高心率

    提高心率

    提高心率,就在此刻。从校服到婚纱,我的爱因你而来。大多数人的青春里都有一个爱而不得的人,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就让我们在故事里得到圆满吧。给你和你曾深切爱过的人一个完美高甜的结局。
  • 英雄联盟之无上王者

    英雄联盟之无上王者

    瓦罗兰最强学院——战争学院招生仪式开启!史上最强新生频出,能够站在王者巅峰的是最具魔法天赋的千年天才?还是战斗力爆表、身世充满谜团的无双刺客?亦或是另辟蹊径走上符文制作大师之路的腹黑少年?一切皆是未知,一切皆有可能,到底谁才能傲笑天下,尽在《英雄联盟之无上王者》。有喜欢本书的朋友可以加Q群460492240,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愉快地玩耍!
  • 感悟一生的故事青春故事

    感悟一生的故事青春故事

    这套《感悟一生的故事》经过精心筛选,分别从不同角度,用故事记录了人生历程中的绝美演绎。本套丛书共27本,包括成长故事、励志故事、哲理故事、推理故事、感恩故事、心态故事、青春故事、智慧故事等,每册书选编了最有价值的文章。
  • 滑落的樱花泪

    滑落的樱花泪

    扑朔迷离的樱花吊坠集聚七样物品,通往七百年以前的世界。 人妖魔神,关乎四界的恩怨?“七百年后我们还会在一起吗?”
  • 这里是中土

    这里是中土

    这里是中土,这是个除了魔法和斗气外和别处一样的世界,我想,它是真实的,不虚的
  • 婚宠之陆少夫人来了

    婚宠之陆少夫人来了

    你虐我千百遍,我待你如初恋,顾素玖从来想到,这句话会应验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