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05100000022

第22章 (1)

母亲说:“什么都不在乎,人也就无所谓了。”

田野的风吹动热气,路两边的麦田泛出了黄梢。天边有一些云,像透明的棉絮贴着地皮向天空发散。山的影子很远,很淡,和村庄的树木融为一体,在耀眼的阳光下隐现。大路上走着一辆架子车,一个年轻女兵跟在车后。她虽是军人打扮,胸前却没有军徽,腰里也没扎皮带,军装显得落泊,人也有点灰暗。她坐火车从广州过来,在驻马店雇了一辆架子车拉上行李,剩下的三百多里路跟在车后步行。四年前她从城西进城,这次她从城东过来。虽然还穿着军装,脚下的道路仿佛反了一个过儿。

离城很远就看见了泗洲塔。当塔的影子愈来愈高大的时候,县城的影子也愈来愈清晰,如一堆乌云,横卧在开阔的原野上。走过一段洼地,脚下的土地打了一个旋,庄稼地突然变成一片房屋,一条僻静的街道呈现眼前,向县城深处延伸。和西关的热闹繁华相比,东门里很安静。没有货栈、脚行,没有车辆、骡马。一两间小店,像小镇一样冷落。沿街走去,房屋渐次规整,店铺逐渐紧凑,看见十字口的大槐树,就看到了整齐的商铺。从槐树口向右拐,一泓碧波涟涟的池塘围着一处寺院,泗洲塔就坐落在这座寺院里。当年的菩提寺西门,如今挂着人民政府招待所的牌子。背倚池塘的厢房还保留着僧房的面目。一排大房间,灰泥麻草抹出的土墙壁,木格子小窗,土坯炕。1951年夏天,母亲复员回乡的最初一段日子,就住在这昔日的僧房里。

她把行李卸在大房间里。选一个靠窗铺位把毛巾挂起来,搪瓷茶缸摆放在床头高处的窗台上,就算安顿好了回乡后的第一个家。

窗外就是塔。像天上掉下的神龙,不见头,不见尾,只见一段粗大的塔身。塔身上的古砖,灰缝,神龛,随着早晨、正午、傍晚不同的光线,变幻出不同的明暗和色调。

“麦收季节快到了,招待所里人很少。白天我到东墙外菜园里溜达。满园菜疏绿莹莹的,豆角细嫩,黄瓜顶着花。井边有个老农,光着膀子拉动井架上的木杆打水。木桶一上一下,清亮的水花溅落在井台上。我坐在地埂边,看着渠沟里的水往菜畦里流,一看就是半天。

“夜里,我躺在大铺上听猫头鹰在塔上叫。咕咕喵——咕咕喵——月光从窗外泻进来,落在床席上。庙院里静悄悄的,整个世界好像只剩下我一个人。我眼睛瞪着房顶想二哥。离开部队前我给县民政科写过一封信,希望他们帮助调查二哥的下落。是在战场牺牲了?还是去延安路上被害了?是像我一样改了姓名?还是有什么特殊原因没法和亲人联系?想起马昌,我就在心里念我的咒语,forget!forget!……

“回部队后,我把被民团抓走的前前后后写了一份报告,请求组织调查。回忆起来,事情全是我大哥一手策划。林春长串通民团把我抓走,再把我保释,送回老家。他是想借民团的手阻挡我和马昌投奔解放区。如果报纸上真的登过自新声明,那是我大哥写的,我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被拘押在民团团部两天,没人问过我,也没人让我写过声明。

“在等待复查结论的日子里,我懒得拉琴,不想唱歌,也不和别人说闲话。反正这件事大家都知道了,那就随他们便,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想就怎么想去。一切都很无聊,很虚伪,没什么意思。领导找我谈话,让我相信组织。没过多久,政委就通知让我复员回乡。我不知道他们在我的档案里装了些什么,不知道他们对我的报告究竟做了怎样的处理。临走前于大姐对我说,文工团党委给我写的鉴定不错,说我曾经是积极分子,是党的培养对象。我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把掉队和生活会的事情也写进去,军装上的徽章一拆,人的心就变得很灰暗。

“离开部队上火车的时候只有小徐一个人去送我,我想把我的提琴留给她,她无论如何不肯收,我只好把它带回来,压在行李下,不想让别人看见。

“回到县城,最怕见的是大老方,听说他调专署去任专员了,心里才松了一口气。如果大老方在部队,也许他会相信我。”

“我在招待所住了个把星期,组织部通知我到人民文化馆去上班。那是从前的书院,我在县城读书时叫民众教育馆。

“馆长是个三四十岁的女同志。一见面,她说,你是广州回来的?我说,是。

“我叫江静,三十八军下来的。你从文工团下来?

“是。

“在文工团干啥?

“跟团,干些杂事。

“会不会乐器?

“会一点。

“唱呢?咋样?

“也能唱,嗓子不大好。

“她抬头瞟我一眼,写呢?出板报,编快板什么的?

“出板报还可以。

“她挥一下手,咱们先下乡,帮互助组收麦,收完麦再说。

“我站起身要走,她说,哎——你的组织关系呢?我说,我不是党员。

“团员呢?团员也不是?

“我年龄大了,没申请入团。

“她的目光在我脸上闪了闪。不管她对我满意不满意,我对这地方还算满意。是个女馆长,比男馆长更让人放心些。

“她把我带到后院,把老高叫过来。你帮小曾把这间房子收拾收拾。

“老高是馆里惟一的勤杂工。他帮我把屋里存放的檩条、木棍、门框、窗框收拾出去,把地下、墙上打扫干净。烧了一盆面汤,用旧报纸把墙壁、顶棚糊了糊。从另外几间空房子里挑出一些旧家具,擦干净,摆放好。

“经他这么一拾掇,这间房看起来还不错。它在南厢房顶头,门前有条带柱子的长廊,砖铺甬路绕过花坛,从圆门通到前院。门口罩着一棵梧桐树。

“没等顶棚干透,我就从招待所搬过来。

“搬家时我换了一套便装。江馆长一见我就用特别的眼神打量我。那眼神好像说,小曾,你怎么穿这样衣服?

“我低头朝自己身上看。这身衣服很平常,没什么特别呀。这套连衣裙是复员前在广州一家小缝纫店做的,样式并不新。为了穿在身上老气些,我还特意选了一块暗灰色布料,颜色很旧。不知馆长为什么用那样眼神看我。

“后来我发现馆长不断用那种目光瞟我的脚,好像我的脚也让她看不惯。我穿着一双带襻的圆口布鞋,灰袜子。她自己也穿布鞋,可能因为她的鞋没带襻,脚比我肥大吧,可这怪不得我呀!

“下乡割麦那天,我把连衣裙脱掉,穿一件灰衬衫。我觉得这件衣服也许能让她满意。可她一看见我眼里就放光,好像看见了妖魔鬼怪。我低头看看,这衬衫并不花哨,也不起眼,也许因为左胸有个起筋的口袋,我勒着皮带,把下摆扎在裤腰里,胸脯有点挺吧。

“以后我不再看她的脸色。不管穿什么她都不满意,只好随她的便了。

“不看她脸色,她反而对我和气多了。见了我,歪着下颏,笑眯眯地看着我的脸,说话也特别柔和。小曾啊,瞧你们年轻人多有福气呀。以后你负责门口的黑板报,好吗?

“这是我到文化馆后接受的第一份工作。星期一,我把宽凳搬到左边,站上去,用抹布把大门左边那块黑板擦干净,把报纸上选好的新闻、短文抄上去;星期四,再把板凳搬到右边,把大门右边的黑板擦干净,换上新内容。

“过了一些天,她说,工人俱乐部想请人教歌,你不是能唱吗?去给他们教歌,咋样?这是县工会组织的活动,由张干事把人组织好,你去教唱歌。来的人都是县直的干部、职工。有机关、银行、贸易公司、烟酒专卖公司的干部,也有店员工会、搬运工会的干部。

“教歌让我认识了不少县城的干部,也让我的生活多了一点色彩。除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嗨啦啦啦啦嗨啦啦啦……天空出彩霞呀,地上开红花呀……’还有‘咱们工人有力量’‘万丈高楼平地起’……每天晚上教个把小时,差不多一星期才能教会一首。然后组织轮唱,比赛。

“这个夏天过得不错。两份工作让我每天都很忙,没工夫去想别的事。文化馆最让我满意的是有很多散乱的古书、旧书,我把它收集起来,慢慢地摆满了床头、桌头。自从离开马文昌,我夜里经常失眠,有了这些书,夜晚好过多了。教歌回来,随便拿一本翻翻,把零碎的感想记到本子上,不知不觉就过了半夜,一夜很快就过去了。笔记本、蓝墨水每月都发,用不着自己花钱买。只是煤油灯罩比别人脏得快,每天都得擦。

“文化馆东院的树上有只猫头鹰,它的叫声没有塔上那只响亮,开叫的时间也晚,差不多要到街上卖馄饨的收了摊,院里院外听不到人声了才会出来。它一叫,我就有点发困。

“我拿起桌边的搪瓷缸,想倒点水喝,听到窗外有什么响动。我拿起手电筒把门打开,一个人影站在那儿。手电光里,一张脸显得很虚,头发也有点蓬大。我惊奇地看着她,馆长?这么晚了你还没休息?

“每天晚上出来转一圈,不转睡不着觉。

“她笑了一下,我也笑了一下。

“你天天这么用功,读的啥书呀?

“本来我没打算让她进屋,她这么一说,我只好让她进来。

“她把桌上的书翻转,念着封面上的字:三昧斋笔记。谁的书啊?

“隔壁库房里拣的,一个晚清人写的,不太有名,说不定是本县人吧。

“她就着椅子坐下,眼睛看着我。真羡慕你呀小曾,我像你这个年龄,正在冀中平原打游击呢。天天在青纱帐里钻,别说读书了,夜里哪睡过安稳觉?

“她开始说她的战斗故事,说一阵就夸我,瞧你,年轻,精神,穿啥衣服都洋气。对象在哪儿呀?

“我还没对象,馆长。

“是不是太挑了?到现在还没找到?

“我笑着不说话。

“过了两天,她又到我屋里来。一坐下就说,小曾,给你介绍个对象好不好?

“我说,这事我还没考虑。

“到时候了。该考虑了。

“我不想说这个话题,一时又找不到别的话说,只好站起来给她倒水。暖瓶很轻,我摇了摇,里面没多少水。

“你坐下,听我说。你见过新来的文教科长老梁吗?我的战友。个子高高的,眼睛大大的,人很不错,和你很般配。

“她絮絮叨叨说这个梁科长,我耐着性子坐在那儿听。灯光照着她的脸,她的嘴唇像两片竹板,一张一合不停地拍打,那样子让我想到戏里的媒婆。

“她走后,我把剩茶倒掉,门插好,吹灭灯,闭上眼睛在床上翻腾。猫头鹰一声一声叫,梧桐树叶在风里沙沙响。江静的脸和文昌的脸在我眼前交替晃动,胸口像压了一块铅,左肋隐隐作痛,心里很难受,眼角像有个蚂蚁慢慢往下爬,爬过腮帮,沾湿了枕巾。

“马昌,现在你在哪儿?你知道我已经回到县城了吗?你写的信我都收到了,不是心狠、绝情,是伤心、烦恼,没法回信。只要闪出想你的念头,我都会很痛苦。我不想说万念俱灰,可自从认识你,我已经习惯了每天想着你。无论做什么事,我都会想着和你团聚的日子。好像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你,为了我们的爱情和幸福。现在一切都没有了。你、我之间突然断裂出一道鸿沟。前边的路再也看不到希望。人生失去了目标,生活还有什么意义?现在馆长来给我说媒了。她介绍老梁的时候,像骑兵连的人夸耀他的战马。我听起来只是感到滑稽,可笑。”

“第二天馆长问我,想好了没有?小曾。

“我说,行啊。见见吧。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回答。是想报复他?还是想跟自己较劲儿?

“老梁的个子比文昌还要高,和人说话探着腰,勾着头,身子好像挺不直似的。白白的脸,大大的眼睛,加上一口河北口音,人显得很斯文。

“离过婚了?——这是我见面后问他的第一个问题。像他这样的干部不用问,都是进城后和老婆离了婚的。

“离了。他说话的声音细细的,听不出什么感觉。

“几个孩子?

“一个。七岁。说完他又补上一句,是个女孩。

“我扭头看他的脸。他两手握着,不抬眼看我,脸上没什么表情。看不出他讲的话是真是假。说不定他有两个、三个孩子?说不定那孩子不是女孩儿?有孩子的人离了婚,谈对象时一般不愿说是男孩儿,男孩儿要父母尽更多责任;女孩儿长大就嫁人走了,麻烦少。

“其实他讲不讲真话无所谓,我没必要跟他认真。和一个不认识的人谈恋爱,就这种感觉。谁对谁都没底儿,看不出各自心里怎么想。谈一阵,我不由得暗自好笑,你真打算和这个人结婚,和他过一辈子?这个人是谁?他是怎么和我认识,怎么和我谈起来的?他对我有什么感觉?我对他有什么了解?

“怪不得人们把这样的见面说成谈对象,谈对象不是谈恋爱,不需要讲感情。两人坐在一起,就是为了找配偶,星期六床上有个人,生活中有个伴儿,说起来算是有家。”

“每次馆长笑眯眯地看着我,我就知道她要安排我和那人见面。过后她总会问,感觉咋样?我回答,才见了一两次嘛。

“她对我的回答不满意,我对自己也不满意,其实我根本没找到感觉,为什么不干脆说不行?

同类推荐
  • 雨中的奔跑

    雨中的奔跑

    小说主人公“我”,是一个从穷乡僻壤来到北京闯荡的外地青年。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挤压下,仍然进行着徒劳的抗争……既有人物思想情感的恍惚和失落,又有身体欲望的冲突与膨胀,以及更多过去和现实的不同链接,貌似杂乱无章,而实际上体现了生命与内心的自然和真实的状态。无论是童年记忆里的梅梅姑姑,还是后来在北京遇到的宋歌、姚楚楚,等等,对“我”来说都成为了一个个累计的数码和符号。生命只是一个过程。
  • 巴山夜雨(5)

    巴山夜雨(5)

    《巴山夜雨》写于抗战胜利之后1946年开始连载,1948年底载完历时三年多,是张恨水“痛定思痛”之作。作者以冷峻理性的笔触,在控诉曰寇的战争暴行同时率先对民族心理进行探索,小说以主人公李南泉为轴心,向读者展现了一幅蜀东山村众生图。人物栩栩如生,语言幽默犀利,在小说的描写功力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 有间文库:火车集

    有间文库:火车集

    《火车集》和《贫血集》两部作品均以抗日为时代大背景,文笔亲切,情感丰富,既有对底层民众的描写,也有对官僚阶层的批判。在当下也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引发读者的共鸣。1938年,老舍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对内主持日常会务,对外代表“文协”,并全面负责总会的领导工作。同年7月,随文协西迁重庆,直到抗日战争取得彻底胜利。老舍以满腔热情和耐心细致的工作,团结各个方面的文艺家,共同致力于推动抗战的文艺活动。并以笔为武器,进行多种文艺形式的创作,这一时期作品收入这两部短篇集。
  • 后备干部

    后备干部

    当上了后备干部,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有时候却又是一个令人寝食不安的包袱。你只有一条道路可以选择:使出浑身解数,奋勇向前,杀出一条血路来。绝对没有退路可供你回头!
  •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作品以一部旅行车为载体,通过在路上的见闻、过去的回忆、扑朔迷离的人物关系等各种现实场景,以韩寒本人对路上所见、所闻引发自己的观点。这场真正的旅途在精神层面,如果说似乎逾越了部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但出发点也仅仅是希望在另一侧找到信仰。韩寒是“叛逆的”,他“试图用能给世界一些新意的眼光来看世界。试图寻找令人信服的价值”。
热门推荐
  • 凌天妖仙

    凌天妖仙

    亿万年的沉浮,一场仙魔两界的旷世大战就此改变格局,仙界式微,魔界崛起。亦如一介浮游的神剑剑灵因此转世重修,得天独厚的血脉,超脱世俗的神魂,为了完成生前主人的遗愿,小小剑灵踏上了欲于三界万千天才一较高下的道路。
  • 路葬黄泉

    路葬黄泉

    生者何存?死者何往?恩与怨,罪与罚。每个人,每只鬼的背后都有自己故事,而我,则是将他们一一埋葬的人。天黑,别走夜路。
  • 从钢炼开始

    从钢炼开始

    莫名穿越钢炼世界的罗南·伊斯特伍德在见证真理之后突然发现了隐藏在自己身上的更大秘密因此而展开的诸天世界探索之旅。目前世界:钢之炼金术师ps:封面的炼成阵是我自己随便画的一个,意思大概就是描述自然界的雷电是如何生成的,我并不擅长炼金符号,是现学现卖的,大家随便看看就好。
  • 花千骨之倾城画骨之恋

    花千骨之倾城画骨之恋

    花千骨电视剧结局不完美,让欣儿大大来让她们完美吧!花千骨重生了,原谅了白子画,并结了婚,有了小白白,最终她们会怎么样呢?阅读本书即可知道!
  • 氤氲的善良

    氤氲的善良

    你有听过现在社会的难处吗?你心中最美好的时候是哪里?最美好的生活又在哪里?
  • 废土的星光

    废土的星光

    这是一个最黑暗的世界,也是一部幸酸的血泪史。来自瓦而系大陆的死亡之舞,能否重新点亮已经腐朽的九州大陆。为了梦,他奋斗,现实将他压在脚下。为了生,他活着,黑暗将他笼罩迷茫。为了心,他却将死去。新书求推荐(^_^),求收藏\^O^/
  • 星动机甲

    星动机甲

    一个洪荒时期开始睡了千万年的大罗金仙大佬被一颗暗物质炸弹引动了,体内的灵力爆体而亡!而现在宇宙中的能量已经从灵力,转变成了一种名为星能的能量!无法重塑肉身的他,无奈之下只好夺舍了一个比较契合的少年!意外的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
  • 爱我别躲

    爱我别躲

    讲述的是为了寻找母亲的过去而转学到天行学院的少女黎红叶与高傲霸道的皇城社团社长曲靖轩,以及热爱摄影的温柔少年沈冀扬之间曲折而浪漫的爱情故事。因为上一代的纠葛,曲靖轩与黎红叶因误会而相识,从起初的争锋相对到后来冰释前嫌。他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磨合过程……
  • 十月维城(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十月维城(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民国二十六年,因为日军全面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张伏铭、景涵秋与宋瑾宜三人只有分别,各自漂泊。其后十年各自在自己的路上风风雨雨,等到民国三十六年再次相聚时,山河旧颜已去,三人也早已不是曾经青涩岁月时的热血青年。景涵秋北上参加中共,宋瑾宜等了他八年。景家毫无消息,张伏铭也找了景子欣七年。宋瑾宜与景涵秋的生活圈越来越远。直到最后,猛然的一瞬间,宋瑾宜似乎发现自己距离那份爱情已经很远,发现那份爱已是曾经,也对自己曾经对那份爱竟是如此的执着而吃惊、怀念。张伏铭与景子欣其实也是如此。所以景涵秋在北方选择了爱上另一个女孩,而宋瑾宜和张伏铭最终选择了彼此。
  • 转生后的那点事

    转生后的那点事

    一个被社会摧残的九零后,在上完夜班回家睡觉,再次醒来竟然变成了刚出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