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10600000014

第14章 拾麦 (1)

油菜结籽,大麦黄芒,小麦也快熟了。小麦的穗子捏上去不再是软的,扁的,成了硬的,方的。掐下一穗在手心里一揉,麦粒子崩崩登登就出来了,每个麦粒子都白白胖胖,闪着亮光。傍晚时分,朝西往满是小麦的坡地里望去,麦地和霞光连在了一起。不知此时的小麦特别容易着色,还是霞光对小麦的成熟色有着提前透露的作用,满坡的麦子呈现的竟是金黄的颜色。人们望得心里一喜,说快了快了。

连日来,人们见面没有别的话,都是对小麦收割时间的判断。头天说的是再过五六天就可以割了,第二天有人就说,看这样儿过个三四天就可以动镰了。他们就是这样,祖祖辈辈都是用倒计时的方法计算开始收麦的时间,从个把月、一二十天、十来天,一直数到真正开镰的那个早上。随着收麦时间的日渐迫近,人们显得有些匆忙,还有那么一点紧张。他们从镇上买回了翻场用的桑杈,扬场用的木锨,还有在太阳底下割麦时戴的草帽。这些“武器装备”都是簇新的,跟闪着银光的新麦秆有着同样的颜色。他们把地边的油菜和大麦先割下一片,拉来毛驴套上石磙,开始造场。石磙碾一遍,他们洒点水,撒点麦糠,再碾。碾够九九八十一遍,直到场面子碾得跟镜面子一样,单等着往上面堆新麦了。在收麦大战的前夜,人们不大睡得着觉。

在院子里,在月光下,男人蘸着清水,也蘸着月光,把月牙形的镰刀磨得霍霍的。家里有几个人参加割麦,这家的男人就得磨利几把镰刀。也有的人家多磨出一两把镰刀,以便到时把半途磨钝的镰刀替换下来。此时,小麦成熟的香气已从田地里涌进村子里,香气浓浓的,无处不在,连灶屋的筷笼子里都盛满了香气。这种香气人们不用特意去闻,只要走动,呼吸,香气自然就沾在身上,自然就沁入肺腑里去了。更兴奋也更性急的是一种名叫麦秸垛垛的鸟,它连着几天彻夜不眠,飞到村东叫一声麦秸垛垛,飞到村西又叫一声麦秸垛垛。等打完了场,麦子归了仓,最后阶段才是麦秸垛垛。眼下麦子还没有收割,哪里就轮得上麦秸垛垛了!但人们对麦秸垛垛没有半点埋怨之意,他们鼓起嘴巴,用口哨和知道操心的鸟儿互相呼应,也说麦秸垛垛,垛垛垛垛。

远在外地打工的人们,似乎也闻到了麦子成熟的香气,纷纷回到村子里来了,准备收麦。他们都有一份土地,地里都种有小麦。这一季小麦是他们一年中最重要的收成,也可以说关系到他们半年的口粮,谁都舍不得放弃。方奶奶家的老二在北方一座有名的大城市里拾破烂儿,他坐了火车换长途汽车,天黑之前赶回到村里。他每次回来,肩上都挎着两个装得鼓鼓囊囊的鱼鳞袋子,袋子里装着城里人淘汰下来的单衣、棉衣、裙子、鞋子之类,这次也不例外。据说为遮人眼目,他把在城里挣到的钱卷进棉衣里,放进袋子的中间层。外人以为袋子里不过是一些不值钱的旧衣服,其实呢,成沓的票子就包藏在旧棉衣里。每一个跟他打招呼的人都不问他在城里拾破烂儿怎样,简单提到的都是关于收麦的话题。人问回来了?他说回来了。回来收麦?他说是的,回来收麦。行,回来的是时候,不耽误收麦。

老二到家洗了把脸,换上一身干净衣服,没顾上吃饭,就提上东西,到村子里老宅上的房子里去看望方奶奶,他的母亲。老二拾破烂儿拾发了村里住不下他了,他使了钱,让村长给他批了新的宅基地,他把房子建到村外的公路边上去了。他先是盖了大出厦的瓦房,犹嫌不高,就扒了瓦房,盖起两层高的楼房。人们从公路上过,看见路边一座陡起的高门楼,看到门楼下面两扇一推隆隆作响的红漆大铁门,那就是老二的新宅。方奶奶听说老二回来了,就坐在门口的一个矮脚凳子上,等着老二。往日这个时候,方奶奶会看看电视。电视是黑白的,块头也不大,方奶奶看不明白什么,她就是听个响儿,看个热闹儿。

不过这就不错了,村子里有电视的人家没有几个,方奶奶一个人就有一台电视。只要她乐意,摸住电视机上的那个钮子一拧,马上就有人说话,人影随即也出来了。方奶奶把一台电视机看成一台戏,她说一个人看一台戏太可惜了。这“一台戏”是老二从城里给她捎回来的,老二老是想着她,对她很有孝心。老二这次回来,给方奶奶捎的有吃的,有穿的,还有戴的。吃的是点心,穿的是一件上衣,戴的是遮阳的帽子。老二特别对方奶奶说,这几样东西都是他在商店里新买的,上面都有标签,有价钱。因为他在城里拾破烂儿,村里人对他捎回的所有东西都打问号,都怀疑是从破烂儿堆里挑出来的,所以他有必要强调他给方奶奶带回的东西都是新买的。方奶奶说,你看看,你看看,又让你花这么多钱。

方奶奶知道,老二这次回来,一定还会说到不让她下地拾麦的话,只是暂时还没说到。老二给方奶奶买的遮阳帽是布的,折叠的,像一朵大喇叭花。花朵子折起来是一瓣,打开就是六瓣。方奶奶承认现在的人就是能,连遮太阳的帽子都能造出花儿来,但老二刚把帽子给她戴在头上,让她试一下,她赶快就摘下来了,说这样的帽子她恐怕戴不出去。老二说,怎么戴不出去?只要戴,就能戴出去。城里的老太太都是戴这种帽子,这是今年最时髦的。时髦你懂吗?方奶奶问,是毛?是啥毛?老二笑了,说,我估计你就不懂,时髦就是流行,就是时兴,懂了吧?方奶奶摇头,意思还是不懂。老二给方奶奶买的上衣在一个塑料袋子里装着,当着方奶奶的面,他才把塑料袋撕开了。上衣是灰色的,上面打着红格子。方奶奶说,是花的!老二说,这不算花,人家外国老太太,岁数越大,越穿大红大紫的,越往年轻里打扮。他让方奶奶穿上试试。方奶奶没试,把上衣按原样叠好,又放回塑料袋里去了。

老二这才说到不让方奶奶拾麦的事,他说,您今年千万别下地拾麦了,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别摔着碰着。现在的太阳跟过去也不一样,紫外线特别厉害,照多了皮肤容易出毛病。您得体谅我们当孩子的心情,我们主要是替您着想,是为了让您安度晚年。

方奶奶没说话。她猜老二今年又不让她拾麦,果然是这样。老二在城里拾了几年破烂儿,把城里人说的话也拾到不少,他想说什么就让他说去吧。

老二说,现在跟过去不一样,过去粮食金贵,想借半瓢麦面得跑满庄。现在家家户户的小麦新摞陈,陈摞新,新麦陈麦都不值钱,谁还费神巴力地去拾麦子?谁还稀罕那点麦子?关键还不在这儿,关键是人的思想观念变了,过去的人,累不当累,辛苦不当辛苦,为一个麦粒子就得弯一下腰。现在的人讲究个人价值,讲究值过不值过,如果付出的代价太大,如果不值得,就不干。他想让方奶奶表一个态,今年能不能别去拾麦。

这次方奶奶不说话不行了,她说,她从来没指望拾麦能拾个金山银山,人长一年,就一个麦季子,她去拾麦,不过是个营艺儿。

老二一听就不大高兴,说,您老说营艺儿营艺儿,营艺儿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在外面从来没听说过。营艺儿是哪两个字,我在书上也没看见过。我听说过营生,也听说过玩艺儿,从来没听说过有营艺儿这个词。您知道营艺儿是哪两个字吗?

方奶奶说,你这孩子,我一个字皮都不识,哪知道字不字的。

这时,老二的儿子新良来喊老二回去吃饭,说他妈已经把饭做好了。方奶奶也对老二说,好了,快回去吃饭吧。

老二的话还没完,他说,妈,您得为我们想想,您这么大年纪了还去拾麦,人家不笑话您,笑话我们。人家会以为我们给您兑的麦不够吃,兑的钱不够花。人家会在背后戳我们的脊梁骨,说我们对您不孝顺。

方奶奶说,谁敢胡说,我不依他。她还是催老二快回去吃饭,说老二走了那么远的路回来,该饿了。

老二否认他饿,说吃饭没什么重要!

那什么重要呢?看来不去拾麦最重要。方奶奶差点说算了,今年不去拾麦了,但话到嘴边,她还是没说。她大概是想缓和一下气氛,拿起那件上衣对新良说,把这件新衣服拿回去给你妈穿吧,这么好的衣服,奶奶穿可惜了。

新良说,我妈才不穿你的衣服呢!

老二这才站起来走了,没说话就走了。看样子老二是生气了。老二走了几步,又回过头说,您这是何必呢?我这是给您买的衣服,又不是给她买的衣服。她穿衣服的事,还用得着您操心吗!

老二走后,方奶奶愣怔了一会儿,就开始心疼老二。孩子大老远地回来,饭都没顾上吃就来看她,孩子对她够孝敬了,可是她没夸孩子一句好,却惹得孩子生了气。方奶奶拿袖口搌了好几次眼。

大面积地收麦是在一天早上开始的。没有人给村民下达口令,但他们像是同时接到了口令,说出动就全部出动了。也许是麦子成熟的气息把口令传达给农人的。俗话说蚕老一时,麦熟一响。在某个晌午,麦子一下子就熟透了,有经验的农人们决不会贻误时机。不知从什么时候传下来的习惯,第一天开始割麦,他们都是在凌晨两三点进行,这种情形有点像过大年,起五更。过大年兴奋,收麦也是兴奋。可收麦的早起和过大年的起五更又有所不同,过大年一起来就放炮,放花,张扬得厉害。而收麦时的早起,是在鸡不叫狗不咬的情况下,踏着夜色一声不响地向野外进发。

据有人解释,一大早下地割麦,是趁太阳还没出来,露水还没落下,麦穗还没炸芒,麦秆保持着皮韧状态,无论怎么摇晃,麦穗都不会断头,麦粒都不会脱落。这种解释有一定道理,但人们并不满足。人们的感觉,在后半夜下地割麦子,更像是打仗,更像是打仗中的突袭战术。田野里静悄悄的,麦子都被自身的香气熏得有醉意,有些沉睡昏昏。这时,人们手持利刃,已分头进入预定位置。麦子也许还在做梦,还没有作出什么反应,人们就对麦子下手了,迅速把麦子放倒,并把麦子捆上。在天亮之前,人们就是这样弯着腰,始终保持冲锋状态,对麦子实行包围,分割。等太阳出来后,人们看着满地放倒的麦个子,才直起腰来,擦着脖子里的汗水,露出收获的胜利的微笑。

别看方奶奶不参加割麦了,但她对割麦的事还是很灵醒。村里第一家的院门打开,第一个割麦的人从院子里走出来,方奶奶就听见了,一听见她就睡不着了。接着,方奶奶听到了村街上无数的脚步声。这些脚步声都沙沙的,很像是急行军。这时一向性急的麦秸垛垛反而不叫了,不知它们躲到哪里去了。它们定是发现了人们在夜幕中疾行的身影,显得有些惊慌。人们一旦开始着急,就把它们比下去了。方奶奶也起来了,把一只鱼鳞袋子和一根棒槌摸了摸。鱼鳞袋子是拾麦用的,棒槌是捶麦用的。一个多月前,她把这两样东西都准备好了。过去拾麦,都是挎着大荆条筐,拉着筢子,麦穗要,麦秆、麦叶也要,把麦粒儿捶打出来,麦秆麦叶麦糠留着烧锅。现在烧的不愁了,拾麦的人只拾麦穗。用塑料的鱼鳞袋子盛麦穗,比大荆条筐轻便多了。鱼鳞袋子还有一个好处,如果拾麦走得远一些,如果鱼鳞袋子装满了,可以抓住袋子口,把袋子踩一踩,摔一摔。

同类推荐
  • 黄羊堡故事

    黄羊堡故事

    本书成书于2001年,一经出版就引起广泛重视,成为这一领域一本重要的书目。本书旨在通过几个相互独立,而又内在关联着的成长和成年的叙事来讲述一个人所经历却又难以言说的生存困境。本书故事惊心动魄,发人深省,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任何一个生存的在者,无论是成人还是未成年人,是意志力的超人还是生性脆微的弱者,都有着属己的生存伦理--一种存在的价值求索和生命想象,这是个体在性生存的同义语。小说中耘耘梦归洞穴,看见那个死去的弃婴手持小花向她求援的情节,似乎便是作者一个无意识的隐喻。
  • 处男葛不垒

    处男葛不垒

    收在《处男葛不垒》中的小说,都属于徐皓峰的少作,创作期“涵盖了青春的初始与结束”。作为美院附中及电影学院导演系学生,青年徐皓峰汲汲于艺术之真谛,这些作品里可以瞥见一抹西方现代文学艺术的魅影,九十年代原乡北京的风貌人情,青春雀跃驰骋的疆域。所有的单纯、稚气、幻想和想象无不打着童贞的烙印并且不复重现。
  • 胡小姐的今生今世

    胡小姐的今生今世

    “辣妹”胡爱爱跟北方人马特是在火车上认识的,马特跟朋友开玩笑说“湖南女孩裤带松”,果然没见几面,两人就有了肉体关系。但在同居后,怪事不断,发现他总是在后半夜上网聊天,又发现他的身份是不断变换的……
  • 天理暨人欲

    天理暨人欲

    由于人欲的驱使,世间“小人”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当个真正的“君子”难之又难。《天理暨人欲》向人们讲述了发生在山东沭河岸边一个村庄里的悲壮故事:老族长欲把全族人都调教为“君子”,他身体力行,甚至不惜自残,把族内的丑事变成疤痕在脸上张扬;他的嗣子掌权后,欲把全村建成人人都无私无欲的“公字庄”,结果被亲生闺女毁于一旦;时至二十世纪末,百废俱兴,物欲横流,个性解放到肆无忌惮、无法无天的程度,村里仍有人在呼唤,寻求道德的重建……厚重文化背景下的新奇故事,一方美丽水土上的生动人物,对人类终极关怀的诗意表达,这一切都使《天理暨人欲》显示出丰厚的文化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内涵。
  • 世界最具故事性的中篇小说(5)

    世界最具故事性的中篇小说(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一生一遇

    一生一遇

    有些人,有些机会,一生一遇。你永远也不可能知道哪一天会与命运相遇。
  • 重生成女主的恶毒皇姐

    重生成女主的恶毒皇姐

    重生后,阿鱼明白,她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活下去!原男主无情无欲,她得攻略他续命……原女主柔弱白莲,她得利用她前进……原男配们多情,那就不要怪她利用他们的情达成目的!什么?前未婚夫、病娇太监、疯批小皇帝们连翻登场?不怕!她有特殊海王技巧,翻车?不存在的!她是地狱中的彼岸花,黎明前会盛放!ps:海王日常,CP沈之行,一个关于救赎与学习爱的故事
  • 世界上的三种人

    世界上的三种人

    罗伟章,1967年生于四川宣汉县,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四川文学奖等,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被有关专家称为“活跃的同辈当中分量最重、最突出、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成都。
  • 开局是个放牛娃

    开局是个放牛娃

    褚文良玩游戏穿越异界,获得了摸尸系统。叮!获得武功秘籍:大洪拳。提取叮!获得技能:诗词歌赋。提取叮!获得天赋:过目不忘。提取从此世间多了一个奇才!求推荐票,月票,男票,女票,打赏!求全书赞,章节赞,各网赞!新人最大的爱好:每天看谁赞了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龙女之情殇离泪人

    龙女之情殇离泪人

    “亲爱滴啊为什么我从没看见过你吃海鲜呢,难道是因为你当时就知道我不会吃海鲜的,所以…”古玲儿一脸通红,害羞的说。唐云溪正看着报纸,漫不经心地打住了她的话,说:“哦,不是啊,我只是海鲜过敏。”“呵呵,搓衣板拿来!”古玲儿回答道。
  • 独步末日

    独步末日

    “若末日不来,我也不会遇到这么美丽的你,哪怕你不将为人,我也不会放弃。”——杜坤
  • 弃妃无双

    弃妃无双

    天道好轮回!长平伯府那臭名昭著水性杨花的歹毒小姐,要嫁给困顿落魄到不得不入赘的邻国质子,满京城谁人不道一句般配!质子私逃,伯府获罪,恶小姐被没入掖庭宫中为奴,拍手称快者数不胜数!可一转眼,这恶小姐竟摇身一变,改嫁新帝,凭借不知什么狐媚手段,当上了一国贵妃,手握凤印,执掌六宫。再转眼,新贵妃清君侧有功,母仪天下!然而当祁国百姓终于接受了这个事实——“夭寿了!皇后娘娘和二皇子变成蝴蝶飞走了!!!”
  • 黑暗尊主

    黑暗尊主

    整个三界都是我的,你们统统都给我跪下!!!
  • 双面诡使

    双面诡使

    做生意从来不收钱,只要客户家的一碗水,卧室床底下有个地窖,地窖里长了三棵树,一棵金树,一棵银树,还有一棵摇钱树,这就是我一个只要水的生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