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316000000016

第16章 武信君锋芒初露(上)

【公元前337年某日,赵国苏秦官邸】

背景:这一年,苏秦借助燕国的资助和燕国特使身份,好不容易游说了赵王,让赵王答应合纵。

这一年,秦国派犀首公孙衍为大将攻打魏国,斩首四万,大败魏军,活捉魏将龙贾,攻取雕阴,又要引兵东下。

消息传到邯郸,赵国朝堂震惊,都开始重新考量是否真要采纳苏秦的合纵之策,与虎狼之秦为敌。毕竟,与燕国不同,赵国可是和秦国毗邻,首当其冲,如果秦国发兵问罪,如何是好?

苏秦也担心秦兵到赵国会挫败他合纵的计划,盘算着不知道派谁到秦国用计转移秦国的注意力。

“嘿呦我说,你怎么还赖在这儿呢,我都跟你说了大人不在家。”门子开门又看到那位穷酸书生。

“我是你们大人的同窗,我叫张仪,您把我的拜帖呈上给苏秦了吗?”张仪期盼的问。

“混账,苏秦也是你叫的?哪来的野要饭的,就来冒充我家主人的同窗?我家主人怎么可能有你这样的同窗?来人,把这要饭的给我轰走。”门子发怒道。

“是!”门口的护卫就要动手。

“别别,我自己走。”

张仪真是又羞又恼。张仪和苏秦在鬼谷子老先生门下是同窗好友,苏秦也经常在外人面前说自己不及张仪。后来有人对张仪说苏秦在赵国被重用,经常念叨要请张仪过去帮忙。自己满心期待的下山前来投奔,千里迢迢,盘缠也用光了,结果到了赵国连苏秦的面都见不到。眼看就要付不起客栈房费被人扫地出门了。

张仪也没有办法。真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啊。门子不好惹,他唯有躲在大门口角落里死等。终于有一天,正好遇见苏秦的车马,就上去一把扯住御马的缰绳,吵嚷着要见苏秦。

苏秦一看是张仪,就让进了府邸。

苏秦安排张仪在偏殿吃饭,让他与自己的下人同坐,张仪心理十分不高兴,但常言道“人到矮檐下,哪有不低头啊”,谁让自己寄人篱下,有求于人呢?

“张仪兄为何到此啊?”苏秦明知故问道。

“苏兄大才,在赵国深得王上重用,特来投奔。”张仪说

“惭愧惭愧,张兄才如泰山,谋如江海。我听说你游说楚国,还得到楚相的重用,并以价值连城的美玉相送,如何今日又到寒舍来啊??”苏秦故意揭张仪的短说。

“好你个苏秦,我千里迢迢前来投奔,本有妙计想赠,没想到你一点儿不念同窗之情,以仆人和侍女之礼待我,还出言羞辱。士可杀不可辱,告辞。”张仪起身就往门口走去。

原来,张仪来投奔苏秦之前,就去游说诸侯,本想自己闯出一片天地。有一次他曾陪着楚国国相喝酒,席间,楚相丢失了一块玉璧,因为张仪寒酸,又无背景,门客们怀疑是张仪拿的,就说:“张仪贫穷,品行鄙劣,一定是他偷去了宰相的玉璧。”

于是,大家一起把张仪拘捕起来,拷打个半死。可是张仪始终没有承认,大家只好释放了张仪。

张仪狼狈的回到家,他的妻子又悲又恨地说:“唉!您要是不读书游说,又怎么能受到这样的屈辱呢?”

张仪对他的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

他的妻子笑着说:“舌头还在呀。”

张仪说:“这就够了。”

【公元前337年某日,赵国邯郸某小客栈内】

张仪在苏秦家里受辱后愤而离去,一路秋风萧瑟,失意落魄的回到客栈,又被店家催账。心理烦闷,闭门不出。张仪深夜难眠,辗转反侧,思考着未来何去何从。想到当今天下,唯有秦国能让六国恐惧,有王霸天下的实力,于是决定明天一早起身赴秦。

倘若能在秦国受到重用,看我回头再来收拾你个苏秦!张仪心理恨恨的想着,竟然听到窗外淅沥沥的下起雨来。

默默独寂寞,相见两无情。

秋夜听风雨,一点愀然声。

此去秦国,谈何容易,山高路远,战乱纷纷。自己也盘缠用尽,蜷缩于此,还不知道明日如何果腹呢。想到此,张仪又失望起来,真是“悲从中来,不可断绝”。如此一夜未眠,一直到第二天,雨才渐渐停了。

秋露初洗风起烟,寒山张子夜未眠。

风雨哪知怜香玉?一片繁花凋树前。

第二天,苏秦起床时,却被一向对他没好脸色的店小二当成了爷。不仅伺候他洗漱完毕,店老板也准备了一大桌好酒好菜招待他。

张仪十分纳闷,自己房钱还欠着呢,他们为什么他们突然对自己如此殷勤。等他到了包房,见到了一位老熟人。此人正是当时劝他来投靠苏秦之人。

【公元前328年,秦王宫,苏秦府邸】

背景:秦惠文君十年(前328年),秦惠文君用张仪为客卿,与他共商攻打各国诸侯的大计。

“先生现在秦国深得大王器重,不知道接下来六国之中张兄要想要先拿哪一国开刀呢?”张仪身边的谋士问。

“赵国如何?”张仪其实已经忍了多年。

“先生攻赵可有私情?”

“不瞒你说,当年你劝我投奔苏秦,没想到却被他一顿羞辱。彼时我已经身无分文,一筹莫展,陷入绝境。后来多亏你资助于我,我才能到达秦国,多方打点,苦等时机才终于得到秦王重用。有道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而今我就要先拿赵国开刀,给赵王施施压,让他知道他依靠的那个苏秦,不过尔尔。”

“事到如今,我只好也对先生实言相告了。先生可知当年是谁让我劝你投靠苏秦?”

“谁?”

“苏秦!”

张仪脸上此时写满了难以置信。他不能理解为什么苏秦派人劝自己投靠他,又对自己如此侮辱。

“先生可知又是谁让我资助你到达秦国面见秦王的?”

“难道也是苏秦?”

“正是!”

见张仪还是难以相信,谋士继续说道:“当年苏秦先生听说您在楚国受辱,心理不忍,就派我找到你,让你投奔他。但是没想到秦国攻打魏国大获全胜,斩首四万的消息传到邯郸,赵王震惊。苏秦先生刚游说赵王合纵抗秦,也担心秦国出兵向赵国问罪,就想派人到秦国来探听虚实。苏秦先生怕你不肯去秦国,就用激将法羞辱于你,并派我暗中资助你入秦。苏秦先生激先生入秦,是想帮先生在秦国得到重用,而只要他成功合纵六国抗秦,就能让秦国感到压力,秦国才能更加器重先生。”

张仪说:“唉呀,这些权谋本来都是我研习过的范围而我却没有察觉到,我没有苏先生高明啊!况且我刚刚被任用,又怎么能图谋攻打赵国呢?请替我感谢苏先生,苏先生当权的时代,我张仪怎么敢奢谈攻赵呢?”

“那接下来先生是先攻楚国?”

“攻魏!”

【公元前328年,秦王宫】

背景:秦惠文君十年(公元前前328年),秦惠文君派遣公子华和张仪进军魏国的蒲阳,克之。

“报,上将军嬴华同军中众将求见!”秦惠文君半夜被从睡梦里叫醒。

秦惠文君嬴驷心想此时张仪出使魏国,嬴华本应该和众将陈兵在秦魏边境接应,给魏国施压,以保张仪能全身而退,为何千里回都?难道有紧急军情?

“快宣!”

嬴华带一众将士,身穿战甲,腰带佩剑,气喘吁吁来到嬴驷面前。

嬴驷十分纳闷,看样子他们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就赶来朝见。赶忙问:“出什么大事了?是不是张仪出事了?”

“王上就知道张仪!我等将士浴血奋战,拼死夺下的蒲阳,我听说张仪三言两语就骗您又归还给魏国。还派了太子去做人质。大王,张仪本就是魏国人,此人不可轻信啊大王!”嬴华憋着气跪下说。

“对,不可轻信啊大王!”众将士一起跪下道。

“众爱将快快请起,你们风尘仆仆赶回来,一定非常辛苦了。诸位放心,此事我心里有数,一定会给诸位一个满意的交代。现在时候不早了,大家连夜赶路也肯定累了,赶快下去歇息去吧。对了,嬴华留下。”秦惠文君说。

见众将士面面相觑,没有要走的意思,秦王嬴驷的眼睛里开始透出了杀气。一双眼睛直直的盯着嬴华。

“大家都先下去吧。王上一定有更好的安排。”嬴华一接触到秦惠文王的眼神,吓得立即低下了头,跪着不敢起身。赶紧吩咐同来的将士回去休息。

众人走后。嬴驷走到自己的弟弟嬴华面前,将他扶了起来。

嬴华刚舒一口气,只听“啪”的一声,嬴驷一个耳光打得他脸色见紫,辣辣生疼。

“张仪出使魏国,是我让他去的。归还蒲阳,让太子去做人质也是我答应的。你对张仪不满,是不是对我也不满?深夜带甲入宫,难道你要造反吗?”

“沧啷”一声,嬴驷抽出了嬴华腰间的佩剑。吓得嬴华赶紧又跪在地上,求饶道:“臣弟万万不敢!”

“张仪有大才,与苏秦同窗。苏秦当年投奔我大秦,我恨未能留用。皆是被如你等嫉贤妒能之人所误导。如今苏秦在外合纵六国而抗秦!”

嬴华跪在地上不敢抬头,嬴驷继续说:“你说张仪是魏人,不可信。我问你,商君是秦国人吗?就在不久前帮我们斩杀魏人四万之众,攻取雕阴,为我大秦开疆拓土的犀首是秦人吗?自从孝公颁《求贤令》以来,多少六国才俊为我大秦出生入死立下赫赫功绩,他们虽都不是秦人,但是寡人眼里,他们和我们秦人一样值得信任!”

“臣弟知错了,臣弟这就回去防守边境,策应张仪回秦!”

秦惠文君再一次扶起嬴华,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这才是我的好弟弟!你以为你哥哥那么傻,把我大秦人用鲜血换回来的土地白白拱手让人?你哥哥不傻,一切我自有安排,你就等着看吧!”

两人相视一笑。

原来张仪早就和秦惠文君商议好了。蒲阳虽然被攻下了,但是因为离秦国较远,于是张仪就建议趁着秦国连连大胜,魏国惊恐之际,将虽然攻下了但是难以安稳统治的蒲阳归还魏国,以换取被秦国实际占领但是魏国不承认的上郡十五县和少梁。

不多时,张仪将魏国盖了国印的国书带回,魏国果真把上郡十五县和少梁的地契户籍等献给了秦国用以答谢秦惠王。这下秦国名正言顺的拥有了大片疆土,六国之人也无话可说。

于是,秦惠文君就任命张仪为相(古代官名),位居百官之首,参与军政要务及外交活动。

从此,嬴华及众将对张仪彻底心服口服。

这一年,身为秦国相国的张仪给楚国相国写了一封檄文,上说:“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檄文是官方通告,不同于私人间的书信。张仪被封相国之后,立即以秦国相国的身份向曾经欺辱国他的楚国相国发了一篇官方通告,意思是说,当初我张仪和你一起喝酒,被诬陷偷你的玉璧而被你派人毒打,现在你要好好守好你楚国,我姑且告诉你,我要来盗你的城池了!”虽然说,有仇不报非君子,而张仪此举可是明目张胆的公报私仇了!

【公元前325年,秦王宫】

背景:秦惠文君十三年(公元前325年)农历四月,魏襄王、韩宣惠王为了对抗秦国,互尊为王。

“相国,你听说没有,姬嗣小儿称王了,还拉上了韩康那个傻瓜,哈哈哈。”秦惠文君大喜道。

“恭喜大王!魏韩这是自绝于诸侯啊。如今天下,东齐南楚西秦,皆为强于魏韩百倍,尚且未敢冒先称王。我想此时其他诸国对魏韩称王也多有不快。”

“那相国你看该当如何?既然他们都相互称王了,我们是不是应该送上一份贺礼啊?”秦惠文君笑道。

“该送!臣请替大王去送一份大礼。”张仪附喝道。

于是,秦惠王派张仪为将讨伐并占领了魏国的陕(今河南陕县),把那里的魏人全部交归魏国。秦惠王命张仪修筑了上郡要塞。

秦惠文君十四,年公元前324年,张仪拥戴秦惠王正式称王,更年号为秦惠王元年。

【公元前322年,魏王宫】

背景:秦惠王三年(前322年),为了秦国的利益,张仪去魏国担任国相,打算使魏国首先臣事秦国而让其它诸侯国效法它。

“秦相此来有何见教啊?”魏惠王问。

“特来为母国献固国安民之策。”张仪回复道。

“亏你还记得魏国是你的母国?寡人没记错的话,上次来,你可是为秦国生生割掉母国的血肉,如今陕地和上郡都还在秦国之手。”魏惠王大怒道。

“张仪无一日敢忘母国。秦国强大,臣在秦国多次建议秦王与魏国盟好。好不容易劝说秦王归还攻占的蒲阳给魏国,然不知魏国哪个祸国殃民的臣子蒙蔽大王,又建议大王与韩国相王抗秦。秦王大怒,才攻取陕地,本欲屠城以泄愤,也是臣拼命死谏,才让秦王放弃了屠城的念头,而且只占领了陕地,却将子民都归还了母国。今千里迢迢离秦归魏,本欲为母国献固国安民之策,大王却听信谗言怪罪于张仪,张仪只好一死以表忠心,也警醒后人,别再来魏国献策,以免落得和张某人一样的下场!”张仪说着就要往大殿擎天柱上撞去。

“快快拦住!”魏惠王大惊道。

众人拦住张仪。魏惠王道歉到:“先生用心良苦,是寡人错怪先生了。先生愿回母国效力,寡人也封先生为相。愿听赐教。”

张仪不愧是张仪,三寸不烂之舌,不费吹灰之力,就让魏惠王从大怒道大惊,从要被治罪到位极人臣。

“赐教不敢,臣请大王与韩国断交,退出合纵,与秦国修好。这样才不会引火烧身,固国安民。”

“容寡人考虑考虑。”魏惠王其实心里明白,秦魏是连年征战,结怨已深。秦国国力日强,预谋东出争霸天下久矣,就算魏国委曲求全,也只能一时偷安。但是魏惠王也明白,事到如今,这个张仪杀不得。杀了,背负一个昏君名头是小,因此得罪秦国是大。此时的魏惠王真是被打怕了。

然而,来者不善善者不来。魏惠王以为既不听从张仪建议臣事秦国,也不去招惹秦国就能万事大吉,但是秦惠王可不这么想。

秦惠王听说魏惠王不肯接受张仪的建议,大发雷霆,立刻出动军队攻克了魏国的曲沃、平周,同时暗中派人给张仪的送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待遇比他在秦国为相时更加优厚了。张仪知道秦惠王的用意,这些金银珠宝并不是完全给他的,而是希望他能利用这些资助疏通魏国重臣,完成大业。张仪此时觉得很惭愧,也感到除了完成破合纵的任务,没有什么可以回敬来报答秦惠王了。

魏惠王已经年老多病,张仪期盼着新王继位能够听取自己的建议。

【公元前319年,魏王宫】

背景:公元前前319年,魏惠王去世,魏襄王即位。张仪又劝说魏襄王,魏襄王也不听从。于是,张仪暗中让秦国攻打魏国。魏国和秦国交战,魏国战败。

“大王,臣探听张仪暗中勾结秦国,吃里扒外,希望大王将其车裂以儆效尤。臣请出使诸侯,联合韩国、赵国、魏国、燕国、齐国五国合纵攻秦,以报前耻!”犀首进谏说。

这个犀首是谁?

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名衍,姓公孙氏。与张仪不善。

——《史记》

公元前333年,会秦使犀首伐魏,大败其师四万馀人,禽将龙贾,取雕阴,且欲东兵。

公元前332年,秦惠王使犀首欺齐、魏,与共伐赵,以败从约。

——《资治通鉴》

也就是说,这个犀首,名叫公孙衍。犀首一说是官名,也有学者认为公孙衍的花名,也就是外号。上一集也提到过他,我们可以知道他曾经也是帮助秦国欺负自己的母国的魏国人。后来张仪在秦国得到重用后,犀首便回到魏国宣扬合纵抗秦。魏惠王在位时,因为记恨他当年帮助秦国屠杀了大量的魏国士卒,所以一直没有重用他,但是考虑到他主动背秦投魏,所以也没杀他。这有两个原因,一方面犀首确实有大才,这一点魏惠王也见识到了;另外一方面,如果杀了主动背秦投魏的犀首,就更加坚定了那些为秦效力的魏人了,另外其他之前得罪过魏国的人便都更加坚定了要与魏为敌了,这也是魏惠王不想看得到。

“不可,张仪固然可恨,然此时杀之,便等于向秦国绝交。犀首合纵五国攻秦若成,再杀张仪不迟。”魏国国相惠施道。这里要介绍下,惠施这个国相才是魏国真正的国相,而张仪的国相只是魏国给的虚名罢了。惠施更是魏惠王在位时就一直担任国相,如今已是两朝元老。常言道,一朝天子一朝臣,两朝元老树根深。

魏襄王曰:“善!”于是重用犀首,合纵诸侯,同时也没有立即对张仪动手。

犀首心想,你个张仪,攻破函谷关之日,便是你人头落地之时。

【公元前318年,魏国死牢】

背景:秦惠王七年(前318年),韩国、赵国、魏国、燕国、齐国率领匈奴人一起进攻秦国。此时,魏襄王已经命人将张仪拘押了起来。

“张先生,请吧。”牢头张三打开牢门,礼貌的说。张三是个谨慎小心的人。

“吆喝,还挺硬啊!给我进去吧你!”张三一个手李四下看张仪不配合,一脚将张仪踹进了那潮湿阴暗又臭气哄哄的死牢。

“牢头,你过来,我告诉你,你这条腿踹了我,我暂时将它寄存在你那。过不久,魏王请我出去时再找你要。”张仪说。

“嘿嘿,我告诉你,我在这当差二十八年了,凡是我送进这个牢房的犯人,除了上路那天外,没有一个出来过。还魏王请你出来,做梦去吧。”李四猖狂道。

晚间,张三送来了晚饭,加了根鸡腿。小声向张仪赔礼道:“我兄弟是个粗人,日里得罪先生,我替他向您赔罪。”

“嗯,看来你还是个识大局的人,看在这根鸡腿的份上,他那条腿就暂时就惦记了。”

“多谢先生,先生放心,以后每餐都少不了。”

几日后,张仪感觉不妙,因为他的饭菜里开始没有鸡腿了。张三也不再来看他了。夜间,张仪依稀听得几个牢房管事在喝酒聊天。

“你知道吗?我们魏相挂五国相印,帅五国之师,已经兵临函谷关了。”一人说。

“真的吗?我的个娘啊,五国相印,我连我们魏国一国的相印长啥样都没见过。”

“狗剩子,我觉得你这辈子是见不到了。”

“切,五国攻秦,你们觉得能赢吗?之前听说有个叫苏秦的,还挂过六国相印,六国攻秦,结果怎么样?不还是败了吗?”

“这次不一样,之前苏秦攻秦,是因为犀首在秦国,六国合纵也是被犀首所破。而这次攻秦,是犀首挂帅。肯定能赢。秦国人听说犀首帅五国的军队前去攻秦,吓得早早的闭关不出了。”

“就是,苏秦是个书生,耍嘴皮子行,论打仗,那还得是犀首。”

又几日,张仪感觉更不妙了,因为他不仅没有鸡腿了,而且连饭菜都没有了,只剩下猪狗吃剩的东西了。

再几日,让张仪想不到的是,张三又来看望他了,而且给他带来了鸡腿。

“可是秦国大胜?哈哈,我就知道,我就知道。我不可能久困于此的。”张仪大喜道。

“嚷嚷什么嚷嚷,你个卖国通敌的叛徒,你是不是日日夜夜想着秦国把我们魏国打败呢?我跟你说,匈奴人收下了我们的贿赂,斩杀了秦使,愿意同我们一起起兵,从后方进攻秦国。这次秦国完蛋了!这鸡腿是送你上路的,你不吃我喂狗了。”张三一反常态,张仪听到这,好似一盆雪水劈头盖下,直让他从头凉到脚,从里凉到外。

张仪又一次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他记起来上一次如此还是在二十年前。

【公元前318年,秦国函谷关】

“报!匈奴人被秦军大败。”

“报,齐王传令撤兵!”

“报!韩王传令撤兵!”

“报!魏王传令撤兵!”

“报!...”

公元前318年,楚、赵、魏、韩、燕同伐秦,攻函谷关。秦人出兵逆之,五国之师皆败走。——《资治通鉴》

犀首失败了,秦国再一次让天下诸侯明白,合纵是多么的不堪一击!

犀首帅五国之师,又有义渠匈奴人在后方策应。想来是势在必得。然而,就和当初苏秦在帅六国之师,在函谷关前一样。这个时候,犀首公孙衍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五国之师远道而来,劳师动众,只求速战速决。而秦国却闭关不战。一个字,拖。

公孙衍知道,五国之师拖不起。大将重兵在外日久,君主都会起疑,更何况这还是五国。就算你魏国国君不起疑,其他国国君未必不担心,就算其他国国君有决心,也架不住各国朝臣在背后煽风点火。更何况军粮补给分配的公平性问题,调兵遣将的管理问题等等。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孙子兵法·谋攻篇》

而此时五国之师的情况是什么呢?上下同欲?以虞待不虞?还是“将能而君不御?”都没有。

五国之师,即使是他犀首,也不是那么好带的。他遇到了和当年苏秦一样的问题。而不同的是,当年苏秦只是为了把六国合纵的架势搭起来,来完成自己名垂青史的最终目的,并不关心是否能攻克秦国。甚至苏秦自己也并不认为六国合纵就能攻克秦国,只要六国合纵能让秦国有所收敛,不再肆意东出他就大喜了。

可犀首公孙衍的目的却是要攻破函谷关,如果说苏秦合纵的目的是制秦,那么犀首合纵目的可能就是灭秦。

犀首公孙衍认为这次又有匈奴人在秦国后方作乱,定能成功。可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秦国的后方是义渠,而五国的后方呢?是楚国!

上一次苏秦合纵,楚国好歹也点头加入了。此次楚国的态度是坐山观虎斗。楚国实力在诸侯中是唯一敢和秦国正面刚的存在,五国诸侯肯定心有余悸。别说此次很难攻克秦国,就算五国同心协力,拼尽家底攻破秦国,到最后还是楚国来收渔翁之利。不仅如此,楚国如果因此日强,而五国因此日微,到头来不就都成了楚国砧板上的鱼肉了。

【公元前317年,魏国大梁魏王宫】

背景:“公元前317年,秦败韩师于脩鱼,斩首八万级,虏其将叟、申差于浊泽。诸侯振恐。”

这一年,张仪趁机再次游说魏襄王退出合纵盟约,臣事秦国。

张仪说魏襄王曰:

“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地四平,诸侯四通辐凑,无名山大川之限。从郑至梁二百馀里,车驰人走,不待力而至。梁南与楚境,西与韩境,北与赵境,东与齐境,卒戍四方,守亭鄣者不下十万。梁之地势,固战场也。梁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於韩,则韩攻其西;不亲於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且夫诸侯之为从者,将以安社稷尊主彊兵显名也。今从者一天下,约为昆弟,刑白马以盟洹水之上,以相坚也。而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恃诈伪反覆苏秦之馀谋,其不可成亦明矣。

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据卷、衍、、酸枣,劫卫取阳晋,则赵不南,赵不南而梁不北,梁不北则从道绝,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毋危不可得也。秦折韩而攻梁,韩怯於秦,秦韩为一,梁之亡可立而须也。此臣之所为大王患也。

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且夫秦之所欲弱者莫如楚,而能弱楚者莫如梁。楚虽有富大之名而实空虚;其卒虽多,然而轻走易北,不能坚战。悉梁之兵南面而伐楚,胜之必矣。割楚而益梁,亏楚而適秦,嫁祸安国,此善事也。大王不听臣,秦下甲士而东伐,虽欲事秦,不可得矣。

且夫从人多奋辞而少可信,说一诸侯而成封侯,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搤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人主贤其辩而牵其说,岂得无眩哉。

臣闻之,积羽沈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故原大王审定计议,且赐骸骨辟魏。”

翻译过来大致意思就是说,魏国地小国弱,兵少将寡,又无险可守,历来是战乱之地。你也别指望和其他诸侯合纵约为兄弟之国来抗秦,那只是苏秦的空口白话,骗骗傻子的,殊不知亲兄弟还有为争家产而反目成仇的呢。合纵难成就如同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嘛。如果你现在不臣事秦国,秦国发兵河外,切断你们与赵国的联系,你还合纵什么呢?到那个时候,魏国就危险了,所以我劝大王你还是从长计议,放我了我这把老骨头回秦国吧,我还能替你说说好话。

于是,魏国宣布退出南北合纵,请张仪担任中间人与秦国和解;张仪回到秦国,重新出任国相。归秦国途中,张仪听闻苏秦在齐国被车裂,感慨万千,此时他还并不知道苏秦被车裂的真相。

战国时代,英雄辈出,各为其主,或驰骋疆场,或纵横庙堂。各国君主也对于人才也非常大度,只要你真能为其提出强国安民之策,即使你之前为敌国出谋划策,甚至就是因为你的计策让其损兵折将,割地赔款,都不会成为你被重用障碍。因此战国时期也是我国人才流动最为频繁的时代,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不仅诞生了吴起孙膑这样的兵家奇才,也诞生了苏秦张仪这样纵横天下的说客,不仅诞生了孔孟这样的儒家圣贤,也诞生了以商鞅申不害这样的法家名仕,更不用说墨家道家等等。三教九流皆学问,五花八门竞文章。同样的,也成就了秦孝公,齐威王,秦惠文王这样的千古明君。

说到人才的自由流动,有个成语叫“朝秦暮楚”。说战国时期,有个人可能早上还在秦国做官,晚上可能就跑到楚国为相了。也许会有人不解,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是教育我们要忠君爱国吗?然而战国乱世,各国之间都能朝盟夕战,反复无常,又怎么能怪那些纵横捭阖的谋士呢?战国国君,所要坚守的底线是存国,如果能在存国的基础上招揽人才励精图治实现强国,已经殊为不易了。所以他们在战国争霸的激烈竞争中,给以了人才以最大的宽容。

其实君主都喜欢人才的,当然了,如果这个人才能不朝秦暮楚,而是对自己忠心耿耿那就更好了。而且这些君主也会发现,虽然忠诚之人并不都是饭桶,但越是饭桶,越会像狗皮膏药一样甩都甩不掉的忠诚。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无论哪个时代,人才都是最贵。而如何招揽天下英才到自己麾下效力,又如何对待这些英才让他们能对自己忠心耿耿,就是一门极深的帝王学问了。古往今来,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又能留住人才的君主都成就了一番霸业。当今时代,这些成功案例无疑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同类推荐
  • 时之纹印

    时之纹印

    这是一本随心所欲的书,未来无法预料,读者千万不要好奇。总之,来者止步,最好原路返回。
  • 偷天元武

    偷天元武

    一块被抛弃的大陆,一个乞丐,想要偷天,途径海上数十国,陆地武斗,海空猎兽,终于到达主大陆,我命由我不由天。
  • 千重境

    千重境

    一直喜欢武侠小说中厚重的传统文化元素和科幻小说的奇思妙想。这本小说是我的第一本小说,也是我的一次尝试,试着把新派武侠和科幻元素进行结合,小说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多多批评指正。由于粒子会呈现波粒二象性,这就诞生了对多重世界存在的猜想。而“千脑”的出现证实了平行世界是存在的。一个叫杨悦的失败青年,意外卷入了谜团一样的“千脑”测试,发生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传奇故事。
  • 锦鞍白马度春风

    锦鞍白马度春风

    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一位少年背着剑从沂陵而出,只想问问这世上什么叫做江湖。
  • 江湖夜雨录

    江湖夜雨录

    王朝末世,乱象纷纷。江湖之大,无处讲理义二字;庙堂之上,只留得利益尚存。有两名只想活下去的孤苦少年,被意外卷进江湖的风浪之中,他们一路逃亡,却始终逃不出命运的枷锁,既然如此,那不如迎难而上,要将这江湖搅个天翻地覆...
热门推荐
  • 我和元帅拿反了人设

    我和元帅拿反了人设

    肖骁的未婚妻封艾是帝国第一元帅,但却遭小人袭击,受到重伤。为救治封艾,肖骁将去时空系统中唤醒她的意识。【校园】病弱学霸与叛逆一哥(英雄救美?不!是美救英雄!)【娱乐圈】十八线小明星与公司老板(小明星:呵,男人,你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江湖】教主大人与娇气公子(公子:你怎么还不来哄我嘛~)【民国】开国将军与科研大佬(保家卫国,才是我们的职责)【星际】元帅的记忆狂炫酷霸拽女元帅vs武力值超低博士封艾(元帅):直到遇到你,我才知道,这世上有比消灭虫族更有趣的事肖骁(博士):直到遇到你,我才知道,痛苦的世界里,也有甜蜜(简介无能,看看就好。预计五个故事,剧情全为男女主展开,绝对的甜甜甜!文笔一般,不喜叉掉,谢谢支持)
  • 拷心问

    拷心问

    拷心问,必是心中所隐瞒的一些事,一个令人痛苦的故事。
  • tfboys之精武青春.

    tfboys之精武青春.

    这是一个人人挤破脑袋都想进入的武术院校精武学院,却因江湖上突然现世的三大武林秘笈而变得更加神秘莫测。风起云涌下,麻瓜的少年、温和的大师兄、冷酷的高材生,三个个性迥异的精武少年,又会遭遇怎样的奇遇……不一样的青春,不一样的精武,且看校园偶像大剧——精武青春!
  • 乔芯于你湘

    乔芯于你湘

    乔湘刚出生便被父母抛弃;传闻她出门一不小心就被撞,养的宠物不出半年必死,交的盆友都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天生绝缘体,但!!!在出门第N次被撞时,意外发生了,乔湘穿越了,(你没看错,就是穿越)来到了一个女尊王朝,这里普遍重女轻男。洗衣做饭是男生做,就连生孩子都是(想想就爽!!)本以为只是一场意外………当秘密一一出现时,乔湘又该做何选择呢?(本文可能不只一个男主,到时候你们可以评论,我会考虑的)我是一个新手,刚开始写,文笔可能不是太成熟,不喜勿喷,谢谢支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魂追绝代佳人

    魂追绝代佳人

    刘真仪喜好欣赏古今中外的绝色女子,尤其对南齐时钱塘的苏小小情有独钟。一天,刘真仪于房内读书,突然,一个声音传来,刘真仪就此穿越时空,来到了南齐。可惜,刘真仪却只有灵魂来到了南齐,他眼看着自己的挚爱历经哀怨苦痛,但他却无能为力。有的,仅有的,只有伤感,只有哀叹,最后,刘真仪与苏小小之墓永伴。
  • 噬龙剑圣

    噬龙剑圣

    魔兽大陆,次智慧时代,九大智慧种族,唯独人族没有得到任何神明的庇护。所以,最强的人,可以强到什么地步?他,吞噬巨龙血肉,移植钢铁身躯,践踏神谕祭坛,开辟彗星时代!魔王对他让步,巨龙向他低头,神明给他让座,世界为他颤抖!他叫卡梅特,他救世,他灭世,这是他的传奇!
  • 超神金仙

    超神金仙

    本是蓝月大陆已修至大罗金仙境的萧寒被结拜兄弟的妹妹设局围杀,最终因为那位背后的黑影人出手,被人绞杀。不想竟然重生在了一个16岁的现代都市少年身上。而这个少年还是本市土龙帮帮主的亲儿子,自然也就是黑帮太子。且看萧寒如何演绎这超级太子——带你飞的节奏。
  • 涅磐重生之毒后

    涅磐重生之毒后

    她爱他,他恨她;她为了他,背弃了家族,助他登上皇位;他登基第一天,白家满门抄斩,却唯独留下了她;德妃欺她,将铁钉钉入她的膝盖骨,挖去她的双眼,她等着他来救....最后只等来了妖孽必死一道圣旨....上天对她不薄,她重生归来,他的冷,他的恨,他的无情,他的一旨圣意!若他要她死,她便要他万劫不复!
  • 这个学霸有点狠

    这个学霸有点狠

    顾知意:我要好好学习。宋词:好,我陪你,然后呢?和我谈个恋爱怎么样?一心学习的伪好学生VS浪荡不羁的伪学渣宋词:你是我的救赎我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