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316000000022

第22章 燕昭王报仇雪恨(上)

“公元前284年,燕王悉起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尉斯离帅师与三晋之师会之。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

——《资治通鉴》

【公元前316年燕国燕王宫】

背景:“苏秦既死,秦弟代、厉亦以游说显于诸侯。燕相子之与苏代婚,欲得燕权。”——《资治通鉴》

苏代出使齐国回来,燕王哙问他:“据你判断,齐国能称霸吗?”

苏代回答说:“不能。”

燕王哙问:“何故?”

回答说:“不信其臣。”

于是燕王专信子之。

过了一段时间,

有个叫鹿毛寿的人(生卒年不详,生平来历无从考证,很大可能是一个和相国子之有勾结的江湖骗子,类似于现在的很多“大师”)对燕王说:“人之谓尧贤者,以其能让天下也。今王以国让子之,是王与尧同名也。”

燕王因而将全国托付给了子之,子之便更加显贵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

又有人向燕王哙说道:“现在大王说将国家托付给子之,而官吏却全是太子平的人,这就是名义上交付给子之而实际上还是太子平当权。”

燕王哙于是将俸禄三百石以上官吏的印信收起来都交给子之。子之因此坐北朝南而坐,开始行使国王之权,燕王哙年老不理政事,反而成为臣下,国家大事都由子之来裁决。

怎么样?在一个“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战国乱世,韩赵魏三家灭了智家族而瓜分了晋国,老赵家两个儿子为争夺君位手足相残,最后害的老父被活活饿死。然而在在北地燕国,燕王哙却听了几人的三言两语,上演了一幕“尧舜禅让”的好戏。

到底为何会出现如此不可思议的一幕呢?燕王哙是老糊涂了?还是作秀以博取美名?

这里,我比较认同知乎作者雪霁初晴的观点,节选在这里仅供参考:

“作秀的例子是有,比如魏惠王不止一次提出要传国于惠施。秦孝公在疾病不起之际,也曾提出要传国于商鞅。但由于此二人皆辞不受而未果。另外公孙衍也曾对张仪提出,要令魏王让国于张仪,以此作为他的一项计谋的一个部分。这些都是战国儒家墨家禅让说流行的结果,正如庄子所批判的“窃国者侯”,这些只不过是欺世盗名的假仁义罢了。

不过燕哙王与前者不同,他是真的让位了,真的把权力转移给了子之。你不可能说戈尔巴乔夫是为了作秀才改革吧,那是人家真的想解决问题,只不过跑了轨。

关于燕王哙的为人,《战国策》、《史记》没有更多交代,而《韩非子》却有一段描写:“燕君子哙,邵公奭之後也,地方数千里,持戟数十万,不安子女之乐,不听钟石之声,内不湮污池台榭,外不罼弋田猎,又亲操耒耨以修畎亩,子哙之苦身以忧民如此其甚也,虽古之所谓圣王明君者,其勤身而忧世不甚于此矣。”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哙确实是按照墨家的理念去做的,与那些嘴巴说禅让,实际用法家纵横之术秦魏诸君不同。

史记关于这部分史料取材于战国策,而战国策是纵横家的历史教科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一些错误,而且如果老哙真的不想禅让,也不可能那么容易就被说动傻傻的把权力交出去。大概战国策是想突出纵横家口才的作用。但是事实上真正影响老哙决策的还是当时作为世之显学的墨家理念所爆发的政治影响力。

王位,国内至高权柄,古人所谓“神器“也,常人多窃而据之,少有自愿禅让者,故不以成败论英雄,先为燕王哙点个赞,至少其用心是好的,觉得子之贤能,想禅位于他使燕国强大。

这里涉及到一个常识,就是当时战国七雄中,燕国由于姬姓贵族旧势力强大,且远离中原,是七国中唯一一个没有变法的国家,无论经济基础或上层建筑都远落后于另外六国。这对于燕国来说是一大羞耻!要知道,燕国开国国君召公和周公同为西周开国元勋,作为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燕国,在西周建国初担任着防御北方戎族和箕子朝鲜的重要使命,是具有极高地位的。正因如此,燕人自视甚高。但到了战国,沦落成七国最弱,同时也是当年分封时存活下的唯一姬姓国家,这里不得不使燕王哙感到紧迫忧虑了。

姬姓祖宗太伯三以天下让,西周本就有让贤的传统,而到了战国,歌颂尧舜禅让的儒家墨家学说也已成为天下显学,影响到了北陲的燕国。特别墨家此时既具有强大的黑科技,也秉持着兼爱反兼并的理念,对于弱小的燕国来说是自保图治的一条路线。这就让燕王哙有了以墨家治国的理念,从上引《韩非子》可以看出老哙“苦身以忧民”,韩非都承认他是“虽古之圣王明君者”也难比的。

【公元前314年燕国太子平府邸】

深夜,一个管家领着一个衣衫褴褛浑身恶臭的乞丐进入了燕国太子平府邸。

“拜见太子!”乞丐见倒太子平后下拜道。

“快快请起”太子平慌忙扶起来那个乞丐。

“这是齐国派人送来的”太子平将一个帛书递给那个乞丐。

那个乞丐打开一看,见什么写道:

“寡人闻太子将饬君臣之义,明父子之位,寡人之国虽小,唯太子所以令之。”

随即将帛书小心叠起交还太子平,大喜道:“这是齐国国君手书,上面还有国印!”

“是的!”

“太好了,看来我们动手的时机终于到了。”

“你回去告诉市被将军,齐国大军不日便到,让他见机行事。”

“小人遵命。”

原来太子平不满燕王禅位给相国,因而私下安排了一些人这两年装成乞丐模样,躲避相国子之等人的耳目,暗中传递消息。

【公元前314年齐国临淄齐王宫】

背景:“燕子之为王三年,国内大乱。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谋攻子之。”——《资治通鉴》

“前日燕太子平与众欲谋攻子之,向我借兵,我已经修书答应。你可即日起点兵前去燕国,助太子平继位燕王。”齐宣王召田章说。

“臣遵命!”

田章领命,点齐五都之兵,却迟迟未有出发,齐宣王再次召见田章问:“太子平已在国内举事,事情见急,章子为何还不出兵啊?莫非要抗旨不成?”

“臣不敢。燕国之事需见急方可出兵。燕为齐近邻,交战多年,今天赐良机,何不先让其先自相残杀,等事情见急,百姓苦于内乱,我再以平乱之名入燕便可长驱直入,所向无敌。”田章说道。

“章子所言有理,寡人错怪章子了。”齐宣王笑着说。

【公元前314年齐国临淄齐王宫】

背景:“太子因要党聚众,使市被攻子之,不克。市被反攻太子。构难数月,死者数万人,百姓恫恐。齐王令章子将五都之兵,因北地之众以伐燕。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齐人取子之,醢之,遂杀燕王哙。”——《资治通鉴》

捷报传来,齐宣王聚众人商议要不要趁机吞并燕国。一日,孟子见齐宣王。

齐宣王问孟子说:“有人对我说不要夺取燕国,有人对我说要吞并它。以万乘兵车的大国讨伐另一个万乘兵车的大国,五十天就能占领它,这是光靠人力不能办到的;不吞并燕国就一定会有天灾。吞并燕国,怎么样呢?”

孟子回答说:“如果您征服了燕国后,燕国的民众很高兴,那就吞并它,古代的君王有这样做的,比如周武王。征服了燕国而燕国的民众不高兴,就不要吞并了,古代的君王有这样行事的,比如周文王,齐国以万乘兵车的大国去征讨另一个万乘兵车的国家,那里的百姓都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大王的军队,难道还有其他的原因吗?只是为了躲避水深火热的战祸啊!如果在齐国的通知下,水更深、火更热,那么老百姓也就将转而投向别的国家了。”

齐王又对孟轲问道:“各国都谋划来讨伐我,怎么办?”

孟子回答说:“我听说过只占有七十里而能统一号令天下的例子,就是商王汤。没听说过拥有千里之广的国家而总是畏惧别人的。《尚书》说:“盼望我们的君主,他来了我们就可以获得解救。’现在燕国虐待它的百姓,大王前往征服它,燕国人民认为是从水深火热中拯救了他们,都箪食壶浆前来迎接仁义之师。您如果杀了他们的父兄,囚捕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祖庙,掠夺他们的国宝,那可就不行了。天下本来就畏惧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土地又增加了一倍,如果不施行仁政,那么就会招致天下的讨伐。大王您应该立即下令,释放被捕的老幼百姓,停止掠夺燕国的财宝,与燕国民众商议,推举新的国君,然后离开燕国,这样做还来得及。”

齐王却没有采纳孟轲的劝告。

齐军在所到之处大肆烧杀抢掠,而且还“毁其宗庙,迁其重器”,连临近的中山国都趁机攻占了燕国的十几座城池,燕国眼看就要被瓜分了。愤怒的燕国人纷纷又拿起武器开始反抗齐国军队,两国也由此结成了世仇。

【公元前312年,乐毅归燕】

背景:赵武灵王看到了燕国发生的变局,及时派乐池从韩国接来了燕国公子职,并打着驱齐护燕的旗号,派军护送其归燕国继位。最后公子职在秦赵联军的帮助下,赶走了齐国军队,顺利集成王位,史称燕昭王。

然而,资治通鉴的记载是:“燕人共立太子平,是为昭王。”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历史公案。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燕昭王?太子平还是公子职?我们先看看史书上如何说:

“子之三年,燕国大乱,百姓恫怨。将军市被、太子平谋,将攻子之。……太子因子党聚众,将军市被围公宫,攻子之,不克。(将军市被及)百姓乃反攻,太子平、将军市被死已殉国。……二年,燕人立公子平,是为燕昭王。”——《战国策?燕策一》

“燕子之亡二年,而燕人共立太子平,是为燕昭王”《史记?燕召公世家》

“君哙及太子、相子之皆死。”——《史记?六国年表》

“子之杀公子平,不克”——《竹书纪年》

“(赵武灵王)十年,……齐破燕,燕相子之为君,君反为臣。十一年,王召公子职于韩,立以为燕王,使乐池送之。”——《史记?赵世家》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史书上关于谁是燕昭王的问题,也多有矛盾。有学者认为,《燕策》称所立者为“公子平”,称“公子”而不称“太子”,其误当在“平”字,《燕世家》则改“公子”为“太子”,益滋混乱。

是不是这样呢?这就要通过考古取证了。

1929年,对燕下都的发掘中出土燕国兵器铜戈及宝剑,有“郾(燕)王职”的铭文。

1967年在辽宁省北票县东官营子发现一件铜戈,今藏辽宁省博物馆。全长27、高13、援长18、内长9厘米。形体较大,中脊略隆起,两旁有沟;胡刃有弧曲三,阑内三穿,直内一穿,内隅一穿,内上有虎形纹;铭文在胡上:“郾王职作御司马。”

公元1981年夏天(一说为1977年),洛川县严家庄的一位农家女子,将取土时发现的一柄锈迹斑剥却锋利无比的断成两截的青铜剑,拿回扔在自家的猪圈棚上。这件兵器便使村里的孩子们,在戏耍时挥舞起来觉得比棍棒威风多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偏偏有个偶尔走进这所小院的考古专家发现了这柄青铜剑。剑身上“郾王职作武业著(鐯)剑”八个字,使专家们确认是以燕昭王的名义监制成,赠给亲信佩带的宝剑。在当时属秦国统治的洛川,发现燕国统治者监制的器具,给文物工作者出了一道新的研究课题。燕王剑那至高至尊的剑身铭文,使宝剑告别了腥臭的猪棚顶,躺在了陕西省博物馆专门为它建造的展柜里猩红的平绒上,高傲地与每个游人对视。

1998年,临淄淄河沙滩中新近出土一把铜剑,由挖沙农民韩如水挖出,上面有铭文“郾王职作武某旅剑”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通过对出土文物的考证,这桩历史悬案终于可以尘埃落定。

燕昭王即位后,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还对身边的大臣郭隗说:“齐因我们内乱而袭破燕,寡人非常清楚燕小力弱,现在不足以报仇雪恨。然诚得贤士与寡人共同强大燕国,以雪先王之耻,寡人此生之愿也。先生如果发现了这样的人,也需要协助他啊!”

郭隗说:“我听说很久以前有个国君,以千金使涓人求千里马。这个人找到一匹千里马,但是马已死,他还是用五百金买走了马头而返。国君大怒,涓人说:‘死马大王肯画这个价钱买,何况是活马呢?大王放心,千里马很快就会来到你的面前。’果然,不到一年,国君就买到了三匹千里之马。今大王决心招贤纳士,可以先从我郭隗开始。我郭隗都能得道重用的话,还怕贤于我隗者,远在千里之外吗?”

于是燕昭王拜郭隗为师,并为其修建了府邸。天下贤士听说此事,果然争相来到燕国。

其中有一位叫乐毅的,就从魏国来到了燕国。燕昭王以乐毅为亚卿,任以国政。

乐毅先祖乐羊为魏文侯手下的将领。曾率兵攻取中山,因功被封在灵寿,乐羊死后,葬于灵寿,从此乐氏子孙便世代定居在这里。中山复国后,又被赵武灵王所灭,乐毅也就成了赵国人。

乐毅少年聪颖,喜好兵法,赵国曾有人举荐他出来做官,后来赵武灵王沙丘行宫被围困饿死后,他就离开赵国到了魏国。

后来他听说燕昭王招贤纳士,乐毅就到了燕国。

【公元前286年,宋国宋王宫】

“大王,今日民间传说发生了一件怪事。”

“哦?什么怪事?”宋康王问。

“宋城中发现了一个麻雀在城边生下鹞鹰。”大臣回答道。

“果然奇怪,传太史。”

“恭喜大王,臣占卜此事,大吉!小而生巨,必霸天下。”

“恭喜大王!”群臣毕贺。

宋康王大喜。起兵灭滕;伐薛;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

【公元前286年,齐国临淄齐王宫】

“进来宋王犹如疯狗一般,逮谁咬谁。还公然与我齐国为敌。”齐湣王道。

“回大王,听说宋王如今日益骄横,以为自己已经是天下霸主了。终日饮酒作乐,让群臣山呼其万岁,室中人呼万岁,则堂上之人应之,堂下之人又应之,门外之人又应之,以至于国中,无敢不呼万岁,天下的百姓都偷偷的叫他“桀宋”。一大臣说。

“这还不算什么,更有甚者,他居然怪天公打雷惊了车驾,命人射天。怪土地不平害其颠簸,命人鞭笞土地。有将神庙里供奉的社稷砍伐下来给焚烧了,说这是要给鬼神一点颜色看看。”另一位大臣补充道。

“我看这宋国也该灭了,谁愿替寡人讨伐“桀宋”?齐湣王问道。

“末将愿望!”一大将上前道。

“齐湣王起兵伐之,民散,城不守。宋王奔魏,死于温。”——《资治通鉴》

【公元前286年,燕国燕王宫】

背景:“齐湣王既灭宋而骄,乃南侵楚,西侵三晋,欲并二周,为天子。”——《资治通鉴》

“大王,齐国自灭宋以来,又得罪了楚国何三晋,还扬言要吞并二周,继位天子。狐咺正议,斫之檀衢,陈举直言,杀之东闾。骄横跋扈,天下共愤。大王自继位以来,日夜夫婿百姓疾苦,招贤纳士,重整朝纲,如今大燕益为富实,此乃攻齐之良机也,切不可失。”乐毅进言道。

“齐入我地,烧杀抢掠,毁我宗庙,夺我重器,寡人亦未尝一日不思雪先王之耻!”

乐毅说:“齐,如今依然可以称得上是东方一霸。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约赵及楚、魏。”

“寡人正有此意。”

于是使乐毅约赵,又派使者连楚、魏。不久,乐毅归燕再见燕昭王。

“大王,大事成矣!赵王不仅愿意联军伐齐,更授予我相国印授,并派使者入秦,言攻合纵攻齐,秦国已经答应了,并派秦尉斯离帅大军不日启程。”

“太好了!楚、魏也答应出兵,韩国亦派军同往。秦、魏、韩、赵,再加上我大燕,五国攻齐,必灭齐国!乐毅听令,寡人命你为上将军,统帅五国联军,全力伐齐。”

“臣定为大燕一雪前耻!”

“燕王悉起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尉斯离帅师与三晋之师会之。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

——《资治通鉴》

同类推荐
  • 天涯月明行之风雨欲来

    天涯月明行之风雨欲来

    作为承接第一季【孤帆远影】与第二季【世间皆棋】的过渡部分,也不会让诸位失望。
  • 东方墨的诸天之旅

    东方墨的诸天之旅

    借三尺明月,衔两袖青龙,轻剑快马恣意,携侣江湖同游!
  • 烈焰青玄

    烈焰青玄

    最近这些年,传统武侠越来越少了,再过不久恐将被世人忘却了。不得不佩服金庸和古龙前辈,他们开创了一个传统武侠的时代。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新生代更沉迷于仙侠类的武侠类型,传统武侠终有一天将被众人遗忘,在此向先辈们致敬!
  • 石之坚

    石之坚

    这是一篇关于勇气小说,石之坚就是勇气的化身。主角不是天下第一,也不会妻妾成群。他只做两件事:活着、报仇。生存让他丧失尊严,复仇使他失去理智;爱情带他走出黑暗,勇气让他重获新生!我不知道该把这书归为武侠还是玄幻小说,因为石之坚这种特殊的兵器从来就不会出现在武侠小说里。总之,这是一篇与众不同的武侠玄幻小说。不信?没有哪个作者会在简介里告诉你故事的结局,但我偏要告诉你!结局是:勇气战胜了勇气!
  • 欲战江湖谁与争锋

    欲战江湖谁与争锋

    天纵奇才却被家族抛弃,练就家族神功《天蚕十三变》。偶遇酒剑仙,习得不世剑法,自立门派与群雄争锋。
热门推荐
  • 黑神庙

    黑神庙

    讲的是几个学生的学习奋斗故事,希望你们感兴趣
  • 混元剑尊

    混元剑尊

    道,混元为始;剑,心剑为尊。玄元大陆,一个精彩无限的无尽世界。人族、魔族、神族、天族、战族、灵族、冥族、海族、魔兽..诸族林立,冰火魔蛟、九尾天狐、毁灭骑士、噬魂血灵、紫薇帝族、天堂皇鸟、宇光神族、宙光神族、狱血魔族、裂天巨鳄..强强争霸。易轩,一个小小的穆云国修炼界五大门派中,沉寂了八年的废物。一次意外,得到了绝...
  • 制度自信与大国治理

    制度自信与大国治理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本书主要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内涵、重要性、决定因素、方向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方面展开论述,全书内容紧跟党和国家最新精神,并附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相关重要文件,是广大党员干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能力不可多得的理论学习读物。
  • 一世安韶曲

    一世安韶曲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自三皇伏羲毙.成伏羲大封于世.后大封破裂.女娲堕世尘于后土大封神农亡魂存于衣钵之中.昆仑山君思凡下界终毙于世自此大地分六界.异族之人众多河中污泥沼泽之土用于女娲造人一族.昆仑山君毙世魂魄尽散化作千万鬼族自由其出.女娲补天之遗天石崩裂幻作仙界各仙.神农尝尽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炼成妖.伏羲大封破裂躯体凝化成魔族浩劫.东方洪荒混沌诸神齐聚.
  • 伪天使的心你不好惹

    伪天使的心你不好惹

    她们是复仇而来的公主,冷漠,高贵,优雅。他们是爱尔兰的三位王子,他们与她们会有怎样的花花?
  • 冷水清水

    冷水清水

    【不喜勿喷】二十六岁的尚冷,高智商,没家世,高学历。一天,她被董事长叫回国,在总部担任总裁。总部在s市。某女欲哭无泪,为什么是我?公司人人都知道我不想回去的吧。那里有她不想再见的人,有她不想再见的地方,而且,都刚好是两个。可是,他们还是相遇了,再次见面,尚冷所隐藏的一切都被发现。司景屿,二十八岁,有家世,有智商,有一切普通人所没有的东西。他们的相遇是美好的,可美好总是短暂的。他们的结束又是刻骨铭心的,但再刻骨铭心也无法挽回。原来不明白的一切,均会揭晓。
  • 我不想做人皇

    我不想做人皇

    我知道我要穿越了,可是放心不下小心肝女儿,要不,带她一起去?
  • 迎面撞上禅1:宠辱不惊

    迎面撞上禅1:宠辱不惊

    禅是清风明月,禅是工作学习,禅是喝茶吃饭,最质朴的常理,就是禅的真谛。十字街头好修禅,都市繁华蕴禅机。读禅,让心灵进入自在无碍的自由世界。在《迎面撞上禅(1):宠辱不惊》中,千百位禅师将伴你共度漫漫长路的悲欢离合。这些禅将赐你宁静,去接受你不能改变的;赐你勇气,去改变你能改变的;并赐你智慧,去分辨两者的不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仙颜仙语

    仙颜仙语

    二代遭遇女鬼,从此走上修仙路;你吃我,还是我吃你?这个问题值得商榷。如果没有遇见你,我将会是在哪里?如今我已遇到你,三千大道任我行。我唱我歌我自有我造化。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