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552200000001

第1章 译本序

伊凡·阿列克谢耶维奇·蒲宁(1870—1953)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也是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上公认的语言大师。由于复杂的世界观和侨居国外的经历,这位作家在自己的祖国曾经被冷落了几十年,直到去世之后才得以“回归”,而在今天又成为广大读者和俄罗斯文学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还在上世纪初,高尔基便指出:蒲宁是“贵族出身的最后一位作家”。当然,就蒲宁的自身经历而言,他既无殷实的家产,又无祖先的庇荫,不过是一个读了几年书便辍学谋生的年轻人;在他告别双亲,离开奥廖尔省老家的破落庄园时,“除了脖子上挂的十字架,一无所有”;他走南闯北,当过报社校对员、图书馆管理员、地方自治局统计员,还摆过书摊,全靠发奋自学,才成了作家,在一九〇三和一九〇九年两度获得普希金文学奖,并在一九〇九年当选为俄国科学院名誉院士。但是,就内心世界而言,蒲宁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最后的贵族”:他始终不忘昔日显赫的家世,特别引以为豪的是家族中曾经出过两位文化名人——被卡拉姆辛誉为“俄罗斯的萨福[1]”的女诗人安娜·蒲宁娜(1774—1829)和被普希金奉为老师的俄国浪漫派大诗人瓦西里·茹科夫斯基(1783—1852)。

然而,在实际上,当时蒲宁目睹的故园却是一片凋敝的景象:他的父亲闲散放荡,沉溺于酗酒和赌博,把家产挥霍殆尽,面对日益贫困的家境一筹莫展。再看看周围,落到破产境地的贵族庄园又何止蒲宁一家。在俄国农奴制改革之后的几十年里,迅猛发展的资本主义势力无情地冲击着俄国农村,动摇了旧的经济基础,不仅使广大农民陷于赤贫境地,而且使那些一向过着优裕生活的贵族地主也手足无措:一个个“樱桃园”被拍卖、砍伐;许许多多公爵、男爵沦落到社会的“底层”。白云苍狗,万物无常——饱尝世态炎凉的蒲宁从年轻时起便倾向于对人生道路的探索。

与此同时,不能忽视列夫·托尔斯泰对他的强烈影响。蒲宁后来回忆说:“在青年时代,我由于陶醉在对纯洁、健康和善良的生活的憧憬之中……更主要的是由于对托尔斯泰这位艺术家的热爱,我成了一名托尔斯泰主义的信徒……”[2]一八九三年,年轻的作家在波尔塔瓦结识了几名托尔斯泰的弟子。不久,他又在莫斯科登门拜访托尔斯泰本人。蒲宁的父亲在一八五二年俄土战争中曾同托尔斯泰并肩作战,一起保卫塞瓦斯托波尔城。当托尔斯泰获悉老战友的儿子在写作时,便对他说:“写吧,要是您喜欢写,那就写吧。不过要记住,这不能作为人生的目的。”“别对生活期望过多,对您来说,现在是再好不过的时候了……”老人还告诫他:想过一种淳朴的劳动生活固然很好,但不必勉强自己,不要把这种生活当作门面……蒲宁觉得,人们往往无意识地受着生物本能的支配,在尘世的琐事中忙忙碌碌,而对以死亡为结局的人生的意义却考虑甚少,只有像托尔斯泰那样的哲人才会认真考虑这个问题。[3]他要像托尔斯泰那样勤于思索,并且贯彻在创作之中。

此外,蒲宁又受到东方哲学,特别是佛教思想的熏陶。在上世纪的头十年里,蒲宁曾经周游过世界许多地方:多瑙河畔的中世纪城堡、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和斗兽场、庞贝城的遗址、雅典的卫城和苏格拉底墓、埃及的金字塔和萨拉秦王宫、巴勒贝克的太阳神庙、耶路撒冷的圣地、君士坦丁堡的寺院、锡兰的阿纳拉特哈浦拉古都……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人类古老的文明引起蒲宁的种种遐想:印度的古代圣书、犹太先知的启示、释迦的教诲、古兰经的篇章使他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使他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又深了一层。蒲宁认为:凡是生物皆有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规律,但只有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才意识到,生命的结局必然是死亡;生存的每一天、每一时刻都是向死亡的接近。这种意识本身便带有某种悲剧性,千百年来它使无数人感到困惑和苦恼,也为宗教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土壤。天堂与地狱,涅槃与轮回,因果与报应……这都是宗教为摆脱生、老、病、死这些现象给人带来的困惑而提供的答案。作为一个作家,蒲宁并没有拘泥于宗教的教义,他的心愿只在于艺术地表现人生的困惑,以及自己对这些困惑的看法。

蒲宁早就认识到,大自然既是人的出发点,也是人的归宿。人只有接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之中,才能体会到生活的崇高和幸福,才能找到和谐、合理、美好的人生真谛。他知道,“生活不会止步不前——旧的事物渐渐消亡,我们常常会怀着巨大的悲痛同其告别”,但生活正是“由于持续不断的更新才显得美好”。问题在于:随着矿藏的开采、森林的砍伐、工厂烟囱的冒烟、铁路的四通八达……大自然遭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剥夺。安东诺夫卡苹果的香气正在消失,留下的只是对香气四溢的日子的回忆……那么,不禁要问:今后,树干洁白、枝叶繁茂、袅娜多姿的白桦树是否还会有一席之地?郁郁葱葱、一望无际的松林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当人类在越来越膨胀的物欲支配下,肆无忌惮地破坏自然环境时,他们的精神支柱在哪里?蒲宁正是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当时的社会危机的。在我们选译的《在庄园里》、《祭文》、《安东诺夫卡苹果》、《松树》、《新路》等小说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思想的轨迹。

蒲宁同时还认识到,一个人活着的时间极为有限,作为个体的生命十分脆弱。只有依靠所有先辈的经验,人才能把自己微薄的才力加以扩展。离开了历史,人会变得十分渺小,因为只有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的生命才会得到真正的延续。所以,他的许多作品都以历史和记忆为主题,力图探究人类文明的源头和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规律。在我们选译的《圣山》、《寂静》、《耶利哥的玫瑰》、《革尼撒勒湖》、《众王之王的城市》等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的作品中,正反映出了他对古老文化,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蒲宁同托尔斯泰一样,批评俄国东正教的官方教会,认为它是沙皇专制政权用来愚弄百姓的工具,所以在作品中不乏揶揄讽刺神父之词。但是,他也同托尔斯泰一样,并不否定基督教道德本身,而把上帝授予摩西的十诫[4]视为人类应该遵守的神圣准则。面对危机四伏的社会现实,蒲宁处在苦闷、彷徨之中,为俄罗斯的前途,为全人类的命运深怀忧虑。在我们选译的中篇小说《乡村》和短篇小说《在异乡》、《噩梦》、《王中王》、《快活的一家子》中,他十分清楚地表达了一种看法,即不管是贵族地主,还是接替这些贵族地主而在农村渐渐发迹的新主人——富农都没有什么美妙的前景,而脱离了土地的农民进城之后也同样找不到什么出路。作家不是从社会原因和历史条件,而是从“斯拉夫灵魂”的抽象特征和俄罗斯性格来解释当时俄国社会的种种弊病,并为贵族地主和庄稼汉的旧农村“唱挽歌”。他用冷峻的笔调描绘了旧俄农村贫穷、愚昧、落后的真实面貌,同时认为:整个俄罗斯“都是乡村”,对重大的社会政治变革还远未做好准备。这一认识决定了作家在后来对待俄国革命的态度。

蒲宁认为,由于人类忘掉了上帝授予摩西的十诫,一味沉溺于物质享受,忽视了对人生目的的追求,崇拜的是“金牛犊和铁牛犊(即金钱和暴力)”,导致普遍的人性沦丧,精神堕落。这正是产生种种罪孽和祸害的根本原因,而一次大战的劫难则更是加深了这种印象。他在小说《从旧金山来的先生》中有力地谴责了西方上流社会的虚伪、冷酷、贪婪、自私。在小说《圆耳朵》中,他塑造了人群中的一个败类——杀人惯犯的形象,并且由此批判了发动帝国主义战争的西方文明世界。而在小说《轻轻的呼吸》中,作家通过一个花季少女毁灭的故事,对当时俄国世风日下,戕害后代的状况表达了无穷的遗憾。

蒲宁反对暴力,幻想用文化,用精神,用“上帝的准则”来拯救俄罗斯,并把阶级斗争视为全民族的灾难。然而,客观现实同蒲宁的思想追求之间的距离实在是太大了。当迅速发展的俄国革命形势迫使作家回答“何去何从?”的问题时,他不得不作出最违心的选择:于一九二〇年永远地离开他如此热爱的祖国,这也是当时一大批俄国知识分子所走的道路。从个人而言,蒲宁的这一抉择也许可以说是一个悲剧,但从总体而言,他流亡国外以及然后得以继续文学创作的经历也可以说是一件幸事,因为许多留在国内的旧俄文化人不久便遭到了厄运,成了大饥荒中的饿殍或是“古拉格”集中营中的死囚。蒲宁自己的大哥叶甫盖尼、二哥尤里和妹妹玛丽亚便是在二三十年代相继遭难致死的。

蒲宁几经周折抵达巴黎,后来又移居到法国南方的格拉斯小镇上。远离祖国使他的心灵受到了创伤,不久前的种种遭遇使他积郁了满腹怨怼。作家在巴黎的俄侨报纸——《复兴报》上发表了他于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一九年间在莫斯科和敖德萨所写的一组政论性的日记——《该死的日子》。这是一份反映俄国十月革命年代严酷现实的见证材料,强烈的政治倾向已经压倒了艺术上的要求。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小说《理性女神》通过一位女演员在法国大革命年代的不平常经历,谴责了雅各宾派专政时期的极端行为,而在实际上则是把矛头对准了当时苏俄政权反宗教的过激措施。作家悲观失望的情绪也表现在这一时期所写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夜航途中》,流露出一种否定尘世生活的消极思想。

不过,蒲宁在紧张的精神探索中又渐渐恢复了常态。这位作家所接受的思想影响本来便是多方面的。他钦佩托尔斯泰的艺术成就和道德追求,但不赞成后者的宗教禁欲主义说教。他在无数次目睹破坏、灾难、暴力和死亡之后热望为生活寻找一个支点,这个支点便是由人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来的一切美好的东西,这个支点便是拯救世界的“美”。“美拯救世界”,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提出的公式,但蒲宁不知不觉地把它接受了过来,再加以肯定,尽管他本人并不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位作家。蒲宁想告诉人们:人性应趋善,善应该是真实的,美好的,美能够激起爱的激情。爱不是自私的占有,而应该是最崇高的奉献,最充实的人世间的幸福。从二十年代中期开始,他在创作中越来越注重于爱与死的主题。这类作品能够打动读者,其原因不仅在于它有着强烈的艺术表现力,而且还在于它包含着某种哲理性,以致出人意料地使作家那种清醒的、“无情”的现实主义风格增添了一重浪漫主义色彩。在中篇小说《米佳的爱情》中,护林人的媳妇阿莲卡为了五个卢布委身于人,同米佳相爱的卡嘉则为了当名演员而投入戏剧学校校长的怀抱,米佳因失恋而绝望,终于开枪自杀。蒲宁以此批判了一切为了钱,一切都是买卖,甚至爱情和婚姻也不过是一种交易的社会现实。而在小说《中暑》中,他又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在旅途中邂逅相遇,坠入情网,真正地做到不带任何自私动机的“两情相悦”。这种恋情是短暂的,但对人的一生却产生了巨大影响。

爱与死的主题不仅在蒲宁的自传性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中有了延续,而且在作家的又一部小说集《幽暗的林荫小径》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掘。值得注意的是,《幽暗的林荫小径》一书中的大部分作品写于欧洲局势动荡不安,二次大战爆发的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四年。当时,蒲宁困居在格拉斯镇,过着极为艰苦的“自愿流放”的生活:他拒绝去巴黎,同占领军合作,而是一心向往着处于浩劫中的俄罗斯祖国。作家忍受着饥饿和病痛的煎熬,日夜不断伏案写作,终于完成了这一部被誉为“爱情百科全书”的大作。在法西斯侵略势力到处横行的年代里,这种创作成了蒲宁对战争噩梦的一种反抗。正如作家自己所说的,他在战乱期间写出这样一部有关爱情的书,就像当年薄伽丘在黑死病肆虐的日子里创作《十日谈》那样,面对严酷的现实,向往着一个充满真情的世界。

在我们选译的与该书同名的那篇小说中,男主人公面对三十多年前的恋人为自己的背信行为申辩:“一切都会过去的,我的朋友……爱情啊,青春啊——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那是件庸俗的、平凡的事情。随着岁月的流逝,通通都会过去的。”可是,女主人公却不同意,她说:“上帝给每个人的安排是不一样的,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每个人的青春都会过去,但爱情,却是另外一回事。”在小说《晚间的时候》中,主人公在梦境里回访故地,重温初恋的情景,刻画了当年所爱的姑娘那令人难忘的形象。蒲宁认为,这是小说集中写得最为出色的作品。而小说《净罪的礼拜一》则引起许多评论家的瞩目,认为女主人公身上体现出了汇合东西方两股潮流的俄罗斯文化的特点,同时又反映出俄罗斯性格中那种东正教徒“受诱惑—堕落—赎罪”的行为模式。

蒲宁是以写诗开始其文学创作活动的。在所谓的俄国文学“白银时代”(1890—1917)派别林立的诗坛上,他以既能继承传统,又能推陈出新的特色而独树一帜。他的小说和散文作品的风格在许多方面是借助诗歌创作的经验而形成的。这里选译的早期散文作品《隘口》象征着蒲宁进行人生探索的艰苦经历,而名篇《耶利哥的玫瑰》则体现出了作家创作活动的纲领。蒲宁在其生前最后一本小说集中再次收入这篇作品,以此作为他的文学生涯的总结。

蒲宁的优秀作品已经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九三三年,瑞典科学院因其“以严谨的艺术才能在文学散文中塑造了典型的俄罗斯性格”而授予这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并作出了中肯的评价:

“伊凡·蒲宁在俄国文学史上已为自己确立了重要的地位。而且,长期以来,他无疑是一位举世公认的大作家。他继承了十九世纪文学辉煌时期的光荣传统,开辟了一条持续发展的道路。蒲宁力求语言丰富、完美,而独到的精确观察是其描写现实生活的基础。他以最严谨的艺术创作态度抵御了单纯追求华丽辞藻的诱惑;尽管他生来是个抒情诗人,但从不粉饰目睹的一切,而是真实地予以反映。他的语言朴实而富有韵味,正如他的同胞所说,此种韵味使其语言犹如醇酒一般,即便在译文里也会透出醉人的芳香。这种能力来自他的卓越的、出神入化的才华,并使他的文学作品具有世界名著的特点。”

确实,我们在阅读蒲宁的作品时,不能不为其塑造人物形象之生动、描写自然景色之细腻、表现心理过程之深刻而叹为观止。

冯玉律

二〇〇三年五月于上海外国语大学

同类推荐
  • 美女与刀客

    美女与刀客

    本书是从全国著名通俗文学作家叶雪松先生已发表的抗日题材故事作品中精心筛选出来的,这13篇故事,有数万字的中篇,有数千字的短篇,多角度,多侧面,歌颂了我国人民打击日本侵略者英雄气概,读之令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或掩卷深思,或催人泪下,无疑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精食大餐。
  • 江河湖

    江河湖

    新中国成立之前,爱国民主人士甄超然及其儿子、女婿——两位留美水利专家甄垠年和沈福天,都选择留下为祖国效力。随着新中国水利建设轰轰烈烈地展开,他们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命运沉浮……《江河湖》是著名作家刘继明潜心五年创作而成的长篇小说,计五十万字,视野广阔、气势宏大,全景式书写了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刻画了甄超然、甄垠年、沈福天和沈如月等几代知识分子的形象,堪称一部当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 地衣

    地衣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媚娘艳史

    媚娘艳史

    《媚娘艳史》30回。小说作者不祥,只题有“嘉禾餐花主人编次”。书中主人公武媚娘。武媚娘即武则天。历史上的武则天,自称为圣神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媚娘艳史》描述了武媚娘从孩提到成为皇帝后生活中的种种“韵事”。与历史上的真实武则天有一定的区别。
  • 德云日记:师徒三十六计

    德云日记:师徒三十六计

    师傅费尽心机巧算计,众人各怀鬼胎争高下。一场比赛,师傅巧施以逸待劳计,让金子踢碎了青花假古董,赔偿数字令人欲哭无泪;一场拍卖,众人合施调虎离山招,损失钱财让师傅夜夜不眠……年年都拿德云开涮,郭班主看后亦笑翻。
热门推荐
  • 一枕凉珂

    一枕凉珂

    她进入他的梦境,而他,却也在一开始沦陷其中。有时候不是多么的努力,就可以在一起,也不是多么的相爱,就能不分开。其实,如果他们不是那么拼尽所有的为对方着想,也许,结局就不会那般惨烈。也许,也就不会错过那许多。时光中的等候,换不来一个回眸。他不会知道,心爱的女孩子,早已不在了。
  • 艾尔世界

    艾尔世界

    “三百年后,将会出现一个机械天才!”——被遗忘的名字
  • 海贼之白胡子海贼团中的萌王

    海贼之白胡子海贼团中的萌王

    xxx变成萌王,来到海贼世界,成为白胡子,一员
  • 龙族争战史

    龙族争战史

    龙族的境界分为四个阶段:黄、玄、地、天,当龙族任何一人修炼到天级时,将会拥有自己的特殊能力——灵力领域,当有人突破了天级的境界后,整个龙族又将会变成怎样呢?
  • 重生的自由飞翔

    重生的自由飞翔

    如果你重生了,先别太兴奋,看一下自己的宿主是什么?重生成猫?狗?什么?你觉得太惨,想自杀?别逗了,你看我重生成一坨屎,我说什么了么?重生之后李磊穿越到西游记里面,本着巴结孙悟空,去女儿国为所欲为的信念!李磊成为一坨怀揣梦想的翔!起飞吧!(非种马文)
  • 敬事如仪,过清贫有尊严的生活

    敬事如仪,过清贫有尊严的生活

    猴年春节,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一事,其影响之巨,反响之热烈,可称之为一次网络事件。人民日报微信号也发表署名评论,参与讨论。从众多网民的网帖到电视报刊的评论,舆论普遍将矛盾集中在贫富的差别上。个人认为这是对焦不准,没有找准问题的症结,如此将矛头对准这位上海女孩,难免有失偏颇。女孩的问题是,当她怀着单纯的爱情梦想和一时冲动(后面的事实可以说明这一点),面对令她错愕的现实情形时,阅历和见识让她认识不清自己所面对的现象实质,而在语言上表露出的对农村(其实只是她的这位男朋友的家)贫穷与落后的拒绝与轻侮(也许是无意间的流露)。
  • 那些伤情的往事

    那些伤情的往事

    没有谁可以陪你地老天荒,那仅仅是一个甜蜜的谎言
  • 谢谢你我的时光先生

    谢谢你我的时光先生

    一场由失恋而展开的缘分,你试过随便拨出一串数字的电话吗?你试过和一位素不相识的人倾诉烦恼吗?你有想过缘分如此之简单吗?
  • 男主总是黑化不成功

    男主总是黑化不成功

    别人家的系统都是帮助女主攻略大Boss,各种金手指全开,而她的系统吊儿郎当,入手的情报也是节节出错.俗称:坑货!且不说攻略身披金甲圣衣,手握几十万兵权的清绝高冷的大Boss有多难,就连系统要求做的任务都是和Boss对着干,莫凌霜表示:我太难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