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的春天的一个早上,申老头去赶集,碰到了嫁到罗庄村的本村闺女兰芝,兰芝跟丈夫常年在集上卖菜,认识许多七里八乡的人。常年与人打交道练就了兰芝热情活络的性格,揽客、称重、收钱游刃有余。这天,她正答复顾客的问价,一抬头,看见了站在摊前的老申头。
“咦,申哥你也赶集买菜来啦,看家里缺点啥,随便拿。”兰芝热情地招呼。
老申头本来打算去别家买,这直接被兰芝看见了,也不好意思当没看见。就随意在她摊位上选了一捆葱、几个土豆,兰芝执意不肯收钱,一番推托,才收下了2毛钱。
兰芝边把菜帮忙装袋边闲话起了家常。“申哥,家里都还好吧,战书他们兄弟也到了结婚年龄了吧,都娶媳妇没有?”
一番话正戳中老申头的心事,他皱起眉头,叹口气道:“没有呢,战书前几年都在考学,结果没考上,时间也给耽误了,战书这孩子,比一般孩子多上了几年学多认识了点字,就比较有自己的想法,去年别人给他介绍的他还不乐意看,拿他没办法,今年我和你嫂子天天给他做思想工作,才松了口说愿意看看,可都这年龄了,也没人掺和他的事儿了。”
“他们三个姐妹都出门了?”兰芝又追问道。
“老大老二都结婚有孩子了,老三若梅还在家呢,一催她找婆家她就说什么响应国家晚婚晚育的号召,我和你嫂子也懒得管她。”老申头无奈摇摇头。
“申哥你也不用愁,咱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我这平常卖菜接触的人多,我给战书留意着,战书读书多,肯定不愁找媳妇。”
两人又随意唠了几句,老申头就回去了,他也没把兰芝的话放在心上。兰芝这样的人精,太会说场面话了。
没想到,过了没几天,兰芝还真的在一个下午找上门了。
老申婆在门口坐着择菜,看到有客人来,连起都没起。兰芝知道她什么脾性,也不跟她一般见识,径直进了院子找老申头。
老申头一看稀客来了,赶忙把她请到屋里,用粗茶缸倒上水,兰芝让老申头也坐下,才开了口。
“申哥,上次在集市上说的事儿我都给你留意着了,我回去一打听,我们村刚好有一户人家,情况跟咱们这边很像。老罗家是我们村5队的,老两口也都是实实在在的老实人。他们家也是有个儿子有个姑娘,哥哥叫国旗,妹妹叫国芬,都没结婚哪,那男孩我见过,个子中等,长得精精神神的,就是不爱说话。今年都27啦,听他家人说前两年有人给他说了个媒,俩人都处了一年了还是没成,就剩到了现在。”
老申头越听越迷糊,不是要给战书做媒吗,说这么多他家男孩的事情做甚?
兰芝似乎看出了他在想什么,缓缓说道:“申哥,坦白跟你讲吧,我也给那边说过咱这边情况了,老罗家是觉得家里穷点没关系,但是一家人得和和睦睦过日子啊,我一说我大嫂的情况,老罗家就迟疑了,他们不想让闺女遇见个这样的不明事理的婆婆啊。但是那边一听说若梅还没出嫁,就觉得事情还有商量的余地。。。我这就过来跟你商量了,看能不能促成这好事成双。。。”
老申头彻底明白过来了,这么大岁数的他怎么可能听不懂兰芝的话外音。这么多年,他也见过不少这样的事例。有儿有女的人家,儿子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讨不到媳妇,就找一个同样情况的人家,同时娶媳妇嫁闺女,实现家族烟火的延续,不至于九泉之下愧对列祖列宗。
这种做法叫“换亲”,极大地牺牲了家里的女儿,在主张婚姻自由的年代,这种做法,是最为不齿的,要一辈子在邻里面前抬不起头,换亲的两个家庭,将来生出的小孩处境也十分尴尬,姑姑和妗妗是一个人,舅舅和姑父是一个人,等到小孩长大后明白了事情真相,会对他的尊严带来巨大的打击。除非走投无路,没有人家愿意用这样的方法。
有的女儿为了给哥哥或弟弟换来媳妇,不得不逼着与相恋多年的男朋友分手,有的女儿不服从父母命令,离家出走,自此与父母感情破裂,更多的女儿不忍心让父母为难,不忍心让兄弟孤独终老,被孝心绑架,还是踏上了换亲的路。
老申头沉默了好久,在兰芝以为他这是表示拒绝了后,才开了口:“我老申家还是要走到这一步吗?这事情若梅还不知道,等她回来,我先问问她的意思吧。事关她一生幸福,我这个当爹的,已经愧对她太多了。”
兰芝看老申头露出悲怆的神情,忙安慰道:“申哥,咱现在还是在商量,主要还是看孩子的意思,若是那罗家的男孩真的有什么身体和心理缺陷,咱也不可能同意这门婚事是不是?但是万一他们有缘,战书国芬、国旗若梅,未必不能成就一门好姻缘呢!”
兰芝又跟老申头话了一会儿家常,表示回罗家村再看看罗家的意思,这边老申头问问若梅的意思,再看看事情能不能进行下去。
兰芝走后,老申头一人在屋里坐了好久,旱烟抽了好几根,屋里烟雾缭绕,他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个夜晚,不知道该如何向若梅张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