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77500000050

第50章 天人三策:皇帝独裁的好帮手

对儒学的贡献,孔子之后,孟子是第二人。不过,孔孟竭尽全力一生,也没能让儒学真正地登堂入室,并堂而皇之地统治帝国的思想。董仲舒做到了,是他亲手改善了儒学那种地位尴尬、面目模糊的处境。从形式上,儒学被他打理得系统而完整,不再是以孔孟二圣的语录集示人,更加有利于大家学习和普及。更何况,他有机地吸收了黄老、墨家、法家等百家学说,把这些学说制作成儒学的骨肉,使得儒学变得既好看又适用,在诸多领域都能做到“指哪儿打哪儿”,游刃有余,甚至达到“打哪儿指哪儿”的更高境界,也就是说,用儒学解释问题,总是咋说咋有理,如有金刚不坏之身。

可惜,他生的时候不好,在他的前半生,作为国家治国理念的黄老之术,认为清净无为是最高的生活境界和执政目标,主张“能躺着就别站着,能走着就别跑着”,最好永远冬眠不醒。这种说法被从上到下奉行了几个时代,大家都习惯于过着无为而治的疲软生活,对于儒学所倡导的积极上进、有所作为,大家从思想上觉得是瞎折腾、没事找事。在这种社会氛围下,董仲舒根本没有条件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

汉武帝是个想做大事的人,需要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参与。黄老之术当然不对他的胃口。他即位伊始,开始重用赵绾、王臧两个儒学门徒,大刀阔斧地修剪汉朝政坛中惹他烦的枝枝蔓蔓。这两个人为汉武帝器重儒学,并让儒学进入庙堂,感动得涕泪横流。为此,他们诚心诚意地工作,拿出大部分时间帮助皇帝打理朝纲,全心全意地维护皇权,而仅仅用业余时间贪污受贿。当然,因为一夜间翻身,好事来得太快,他们难免心太急、情太切,希望一闭眼、一睁眼,天下就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他们的所作所为与康有为、梁启超极为相似,最后的下场也几乎一样,都被在一边假装看热闹的老太太伸出一根手指头推倒。不同的是,赵绾、王臧因为自身确实不干净,被人抓住小辫子,也属活该,没啥说的,眼看要完蛋了,比较自觉地在狱中自尽了。这么看,黄老之术确实是主张不惹事、“喜欢被动”的雌性学说,但它的拥趸们可不是善类,谁敢搞修正,这些人也会马上出手,绝对不轻饶反对派。按照“主张”代表利益和屁股决定脑袋的理论,不用说,黄老之术一定是让人看着好看的幌子,其后罩着一大帮人的现实好处。

这些人的好处来自刘邦时代。刘邦出身游侠,跟着他打天下的,也都是同类之人,最起码是拥有和崇尚这种风气的人群。打下天下后,刘邦对他们也算是宅心仁厚,除了韩信、彭越、英布等这些异姓诸侯王外,其他功臣良将按一定标准被封侯、拜将、拜相,拥有了供养自己吃喝的一亩三分地,而且一个个进入帝国的管理阶层,形成体系庞大、人口众多的军功利益集团。皇帝和功臣们按照混江湖的规矩,还在一起盟了誓,说好了皇帝有权力册封王侯,“非刘氏不王,封功不侯”,如有人违此约,天下人都可以打他。从此,这些人与皇帝、诸侯王分割权柄,共享汉家天下。皇帝负责大局,军功利益集团掌控军事、行政管理权力,刘氏诸侯王则分散在地方,负责中央直辖势力之外的地方行政、军事等事务。

之后,大家遵从黄老之术,表面上是为了顺应时势,与民休息,发展经济,但更深层次的意思则是防止皇权肆无忌惮地侵犯军功利益集团、豪强大族和诸侯王的利益。实际上,像所有意识形态一样,黄老之术在人们眼里,也只是为了维护既得利益的说辞。只要大家互相给面子、互相尊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谐局面就会被保留下去,功臣和诸侯王们也都愿意当皇权的好朋友。但皇权越了雷池,触犯他们的利益,他们也就不再消极被动、顺其自然了,而要以血相见。

吕后当政期间,就想打破这种格局。在她死之前,把很多吕氏宗族的人封了王,并把他们渗透到政府和军队的各个重要位置(如把吕产拜为相国),形成极为强悍的外戚集团。虽然吕氏集团也是军功利益集团的一部分,但他们同时是皇权的延伸品——外戚的身份,吕氏这么做,无疑让长期把持军事、行政权力的功臣们不由得出离愤怒。这些人以陈平、周勃为首,发动政变,瞬间把脑残而没有太大野心的吕氏集团杀个干净。他们用血腥的行动向大家特别是向皇权宣布,军功利益集团的“奶酪”是绝不可被触动的。政变之后,军功利益集团更加牢固地把握着军政大权,比如,丞相一直都从他们中间选人,并逐渐形成惯例,直到汉文帝时期的丞相申屠嘉死后为止——这倒不是因为功臣们突然想通了,变得大公无私,而是因为“岁月是把杀猪的刀”,这时候,汉初的功臣们都死绝了。

汉景帝时期,地方上七个诸侯国造反,也想打破这种利益格局。但皇权马上和第二代军功利益集团亲密无间起来,攒足劲,战战兢兢地用几个月时间,把这场差点失控的大火彻底扑灭。景帝死了,外戚鼎力支持刘彻当皇帝,趁刘彻太小、太嫩,主动和皇帝分享起权力。这些人嘴上高调表示要以黄老之术治国,倒使得军功利益集团和诸侯们都安了心。这时候,窦太后认为,帮助小皇帝刘彻壮大筋骨的儒生赵绾、王臧不是好东西,都该死,也是怕皇权挤压外戚的地盘,毕竟外戚依附于皇权,弄不好会被皇权当成破衣服,想啥时候扔,就啥时候扔。因此,赵绾、王臧死的时候,除了那个愣头青的汉武帝悲伤,其他人也都是架着膀子看热闹。

大家看到了,对以建伟功、立大业为人生目标的汉武帝来说,黄老之术实际上就是套在他脑袋上的金箍,只要稍微表达不满,这个箍就会收紧,让他头疼,但得再厉害,他也不好意思满地打滚(汉武帝毕竟是一国的最高领袖,皇帝体面还是要的)。直到奶奶窦太后死了,汉武帝才开始独立自主地整治朝纲,加强皇权。他上来一出手,就是打压自己的亲娘王太后,让她从外戚接班当政的美梦中醒来,然后逼死舅舅田蚡,坑死第二代军功利益集团的杰出代表窦婴,逐步收回中央对行政和军队的控制权。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景象是,武帝很无奈、很无辜,这些汉武帝眼里的绊脚石都是不想活的主儿,主动蹚了地雷,汉武帝只是被动地成全了他们。

不过,刘邦时代留下的政治遗产依然表明,天下是大家的天下,有饭大家一起吃,刘氏独享,不合规矩,缺乏法理基础。本来,汉武帝也可以靠秦始皇使用过的强权政治,把大家打得不吭气。但这样做的后果一定是每个人暗地里继续耍坏心眼儿、下绊子,办起事来很不容易成功。如果非要“霸王硬上弓”,成本太高不说,玩不好,人家拧成一股绳,和皇帝拼命,即使英武的汉武帝也是吃不消的。汉武帝亟须即使令大家很生气但也只能干瞪眼、无法驳倒的说法,通过掌握话语权上的绝对主动,统一思想,降低政策的执行成本。

这时候,董仲舒又一次走到汉武帝的眼前,也迎来了自己后半生和身后千年的光耀。他从三个方面为汉武帝排忧解难。首先,按照儒家学说,汉家天下是天授的,不是军功利益集团给的,也不是如蚁小民给的,更不是外戚们给的。在法理上让大家清楚,天下姓刘,刘氏皇族不欠大家的,如果非要说欠谁的,那也是欠上天的。皇帝作恶多端,上天不满意,自然会通过各种灾异事件惩罚皇帝统治的天下,以警告皇帝(这叫“天人感应”理论),其他人是无权说三道四的。其次,尧舜时期推行黄老之术,那时候人心好,大家都老实,不用当政者受累操心。周武王不使用黄老之术,是因为那时人的良心坏了,不施加严刑酷法,不足以让人变好。与之前相比,现在不安分者更是只多不少,需要重拳出击,不能手软,比如,不让豪强大族随便买人家的地,抑制土地兼并;建立明堂礼制,对贵族阶层严加管教。最后,要加强教育,建立国家太学,广选贤良,把底层的文化人(主要是儒学爱好者)选拔为官吏,成为帮助皇帝维护权威、打压威胁皇权势力的得力打手。

当然,汉武帝既不喜欢地上的人对自己指手画脚,也不喜欢来自上天的指摘,所以,对“天人感应”的说法就很不以为然。对其他的对策,汉武帝则尽收囊中。从此,大量的儒学信徒被收入官僚系统,按照经济学家奥尔森的理论,在统一的意识形态和信仰下,这些人形成的利益集团既稳固又有力。结果显示,这帮人维护皇帝的权威,帮助皇帝打破旧的利益格局,皇权得到维护,大家在思想上还没抵触,效果是出奇地好。这时候,尽管汉武帝私下里真正使用的还是秦始皇的那套王霸之术,但不可否认,自从披上儒学的外衣,操作王霸之术时,已经感觉很顺手了。

董仲舒的下场并不好。由于他顽固地坚持“天人感应”学说,并认为只有儒生才具备解释上天暗示的能力,最终惹恼了皇帝。不过,由于汉武帝明确支持独尊儒术、以德治国的儒家思想,儒学的地位还是得到了官方的正式认可。而由于国家广开太学,培养出大量儒生,以至于这些人几乎成为文化人的代名词。他们依靠察举制被选拔为各级官僚,纷纷占据帝国要职,逐渐控制舆论和大政方针,最终把帝国的命脉死死地掌握在手里。只是让汉武帝没想到的是,这些儒生表面文弱,实际上一旦发起狠,也都是了不得的角色。到了孺子婴即位时候,这些人拿着“天人感应”这根大棒,推翻西汉帝国的宫阙,把据说已经达到“内圣外王”境界的儒学代表人物王莽推上了皇帝宝座,汉武帝实际上还是成为第一个动手刨自己祖坟的掘墓人。

同类推荐
  • 秦末之楚兴

    秦末之楚兴

    生当作人杰,死亦作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作为帝王,项羽是不合格的。但作为将军,作为兄弟他却从没负过一个人。当一个刚从军校毕业青年军人,在一次作战时,由于情报有误,陷入了敌人的埋伏之中,最后和战友一起力竭战死。但却因此穿越到了两千多年前的秦朝,遇到了刚遭遇灭国之痛的幼年时的项羽,故事就是从这里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 帝国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纪事

    帝国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纪事

    2004年夏天,一部名为《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的历史作品突然问世,因其从人性角度和史料细节中,发现历史的鲜活与真实面目,一时洛阳纸贵,海内风行。作者李亚平也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热门作家,被誉为“黄仁宇之后最会讲历史的人文学者”。此后,备受好评的《帝国政界往事》系列之“大明王朝纪事”等书相继推出,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从“人”的视角诠释帝王将相,通过入木三分的精彩剖析,全新解读历史巨变与政治迷局,用轻松有趣的独特方式讲出了历史的真相,使人豁然开朗又难以释怀。2015年,《大明王朝纪事》推出全新修订典藏版,读懂朱元璋、张居正、嘉靖、崇祯等传奇历史人物得势与失势之谜!
  • 大明武宗之正德风云

    大明武宗之正德风云

    我是正德小迷弟,我为正德洗洗地。朱寿大将军驾到,尔等速来见驾。一个明武宗开疆拓土的故事,带你认识不一样的朱厚照。
  • 历史快餐.十一世纪:世界都市

    历史快餐.十一世纪:世界都市

    东方在11世纪里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高度发达的经济、开明的政治体制、先进的技术体系,无不向世人展示着一个高度的文明社会典范。而这个时代,中华大地上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天朝中心论失去了前提,代之而起是以澶渊之盟为代表的新型的平等国际关系。这时候的东方是个全面勃兴的阶段。
  • 扬帆大明

    扬帆大明

    落魄富二代沈崇名横空出世,运筹帷幄短短数载间位置中枢。他是锦衣卫,率领精兵强将专治各种心怀不轨、玩弄阴谋的野心家;他是人间财神爷,莅任海事衙门总督,开海禁通商贸赚尽天下真金白银;他是多情种子,纠缠于武艺高强的小师妹,娇蛮无礼的大小姐,善解人意的清倌人,为父报仇的女刺客之间……有人说,他是心机深沉玩弄权术的奸臣;有人说,他是赤胆忠心一心为国的贤臣。沈崇名笑着说:No,咱只是个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喜欢数银子、爱好泡美女的实在人。风云莫测的官场、神秘狠辣的无为教、凶残自卑的倭寇,喜好打劫的俺答,再加上无敌幸运星主人公,让大明天下热闹非凡。
热门推荐
  • 末世带娃多好

    末世带娃多好

    叶清棠做为魂魄喜得空间在别人脑门上活了20年!回到末世前一年,叶清棠表示就是个重生而已!在一夜春宵后,有了娃???“妈妈呀,救救我吧!一次就中了大奖…”叶清棠扶扶额“没事,养!孩子而已”某个玉米说“还要养我!”叶清棠“养!空间在手,世界我有”【第一次写,各位大佬嘴下留情!!】男女主强强联手!身心干净!无虐!
  • 超级战争机器

    超级战争机器

    张雨阴差阳错下进入了史前文明建造的基地,从此开始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生活着千奇百怪生物的海岛。盘横在四周的海盗,各种各样的美女,全都闯进了他的生活。开铁矿,造大炮,制能源,造军舰,组建水陆空大军,我的目标就是冲出地球,探秘宇宙。
  • 你是我的河东狮

    你是我的河东狮

    成熟稳重的商界精英自从遇到个个湖涂的小萝莉后,就此踏上了丢人显眼的无语囧程!元启航,你是被下了降头吗?!说好的超智商被外星人偷走了吗?!
  • 异世界的厨神养成

    异世界的厨神养成

    沉迷二次元的宅男李铭不幸猝死,来到一个魔幻的料理世界。这里,有真人版的药王,有小当家留下的遗泽,也有不科学但很魔幻的美食细胞。这本该是一件激动人心的美事,可是,为什么,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 不语皆空

    不语皆空

    何谓之源?混沌衍化之唯一真主,叹世间死寂,以身化大千宇宙,繁衍生命,此为宇宙之源?初代神皇四象玄尊,大千宇宙诞生之灵,以身化四象,镇压八荒,使得大千宇宙成为玄幻大世界,修者掌控星辰之力,护佑宇宙,此为星力之源?然修者万千,皆生于虚妄,死后皆空。构成这个世界的,是无数谎言编织的虚妄,一切的源头究竟是...?
  • 弥补遗憾:楚滟湫的快穿之旅

    弥补遗憾:楚滟湫的快穿之旅

    人生在世酸甜苦辣,也许对于当初的选择不会后悔,但会留下很多遗憾。如果能重来一次,可以弥补这些遗憾吗?
  • 莲动九霄

    莲动九霄

    这是一个被算计苦逼女被迫升级的血泪史此女不过是巨大棋盘中的一枚棋子,双重身份也是一种生存方法,卖萌耍诈阴人扮猪吃老虎都是家常便饭,一切为了生存和变强。被算计没关系,只要没死,总会讨回来。本来就是有仇必报、阴险狠毒的人,最后还是要看谁玩儿得过谁。对她来说意气用事是不对的,感情用事更是罪大恶极的,因为那会死。所以作为一个香饽饽(?),就要懂得怎么样不被吃掉,还能反过来把那些混蛋虐得死去活来↑所以,这也是一个彪悍女的彪悍人生。注:1、本文慢热,女主前期装嫩卖萌暗地里阴人,后期强大2、文中背景部分考究神话以及本人看过的相关文设,很多是自己原创,经不起考究,所以,考究党求放过!
  • 青春冷色调

    青春冷色调

    故事原本有单纯的爱与被爱,只是忽然的一场意外。。。
  • 莫兮寒冬

    莫兮寒冬

    那个寒冬,顾兮和莫寒分手了。自那以后,顾兮再也不知道心动是什么感觉。一直都不愿在十几岁把自己搞得遍体鳞伤,可是,顾兮还是让自己受伤了。治不了的心伤……解铃还须系铃人,莫寒是她的解药,同样也是致命的毒药……
  • 秦飞传记

    秦飞传记

    我叫做秦飞,一个普通的高中生,但在我毕业的那一天一款名叫创世的游戏改变了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