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47900000005

第5章 黄河岩画印证人类迁徙

——从大漠跨越海洋

2011年4月15日至4月22日,第十届河洛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台湾台北举办,会议主办方邀我在会上作了《黄河流域岩画与台湾万山岩画初探》的专题发言。我以宁夏中卫香山、大麦地发现的龙岩画与台湾万山岩画发现的龙岩画为题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宁夏岩画与台湾岩画同根同源,台湾万山岩画来源于黄河流域岩画,并据此对黄河流域岩画与环太平洋岩画关系的旧说重新审视,认为黄河上游及大西北岩画产生于生活在亚洲内陆腹地的早期先民,进而传播到本大陆沿海地带及台湾等岛屿,随后扩展到环太平洋沿岸及美洲各地。中

国大西北是龙文化的诞生地,传播地。

黄河岩画与台湾岩画发现简况

黄河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穿越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行程5464公里,容纳支流、溪川1000多条,流域面积近80万平方公里,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万物生灵,创造了一段又一段的灿烂文化。

早在远古时期,黄河流域就繁衍生息着原始先民。

距今约150万年前,西候度人生活在今山西黄河岸边。

距今100万年~50万年前,“蓝田人”生活在今陕西黄河流域。

距今20余万年前,“大荔人”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洛河地区。

距今14万年~7万年前,“河套人”生活在今内蒙古河套地区。

距今10万年~5万年前,丁村人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汾河地区。

距今4万年左右,水洞沟人生活在今宁夏灵武黄河岸边。

特别是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以来,各种史前文化几乎遍布黄河流域。据考古发掘,黄河两岸遗存有河套文化、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等遗址遗物。

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流域陆续发现了大面积的史前岩画。

据三皇五帝时代的“坟典”及《诗经》《国语》《水经注》等古文献记载与今人调查,今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黄河流经地区均遗存有岩画。据实地调查,沿黄河源头顺流而下,其流经地区的青海有海南岩画,四川有阿坝岩画,甘肃有红山峡岩画,宁夏有黑山峡岩画、香山岩画、西山岩画、大麦地岩画、灵武岩画、贺兰山岩画,内蒙古有桌子山岩画、阴山岩画,山西有吉县柿子滩彩绘岩画,河南有具茨山凿刻岩画,山东有平阴岩画等等。

黄河流域的岩画多种多样,例如:天体图像,如太阳、月亮、星辰、云纹。地物图像,如河流、湖泊等。植物图像,如树木、花草。动物图像,兽类有岩羊、马鹿、大角鹿、长颈鹿、虎、豹、牛、狼、狗、狐狸、熊、野猪、兔、马、驴、骆驼等;鸟类有驼鸟、雕、鹰、雀、水鸭、鸡等;爬行类有蛇、龟、晰蜴、蛙等。还有许多难以辨认的飞禽走兽。人物图像,如人头像、人形像、巫师等。象征性偶像,如手印、足印、兽头、蹄印、灵物等。工具与武器图像,如弓箭、棍棒、绳索等。建筑物图像,如金字塔形物、尖顶屋、平顶屋、脊顶屋、栅栏等。符号类图像,如圆点、凹坑、圆圈、同心圆、不规则圆、不闭合圆、直交线条、斜交线条、曲线、孤线、螺旋纹、编织纹等等。上述图像还不包括由各种单体图像组合而成的多种多样的组合图像。

以上表明,从旧石器时代以来,黄河流域一直闪烁着人类文化的曙光。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炎黄子孙称黄河为“母亲河”。

1978年,台湾长荣大学高业荣教授首次发现了台湾的万山岩雕(大陆学者通称岩画,包括岩雕与摩崖壁画)。据高业荣教授著《萬山岩雕》介绍:万山岩雕1号岩雕“略可分为:蛇纹、人头像、全身人像、云纹、圆涡纹、重圆、生命曲线、栏栅、老鹰、人头圆涡结合纹、杯状坑、凹点等十余类。蛇纹21例中又可分为:单曲线、双曲线蛇纹两种;人头像九例中又可分为:自然形、有放射线、菱形状以及不完整的头像七例;人像共有四例、大者一例;小者三例……”2号岩雕之图像“只有足掌纹、杯状坑,散置的廿几个凹点。”3号岩雕“岩雕顶端原就有一个自然的大凹坑,坑内被敲凿了密密麻麻的凹点,使得这大凹坑像是人为的大型杯状坑一般。由于整个岩体呈半球体状态,自凹坑以下即延伸出长长卷曲的抽象线条,有的地方交叉著,有的地方迴转著,有的地方既绕圈子又分叉,所以无法分区。”(1)

台湾万山岩画地处深山老林,地形险恶,加之一些岩块上青苔徧布,目前面世不多。较之于黄河流域岩画的掩埋发现情况,估计台湾

藏而未露的岩画还有,它们的面世尚有待于机缘。

台湾岩画与黄河岩画图像比较

从高业荣著《萬山岩雕》及《薹灣長荣大學岩畵學術交流論文集》(2)的介绍并对照其照片、拓片及线图知道,与现已公布的所有台湾万山岩画图像相同、相似、相类的图像,在黄河流域乃至亚洲内陆腹地都大量存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岩画均系古人个自的手工创作,加之各地制作岩画的岩石、画材、工具质地不同,故全球岩画绝无完全一模一样的两幅图像。所以,本文所说的“相同、相似、相类”图像,是指两个以上单体岩画的基本轮廓与示意元素相像的,便称之为“相同、相似、相类”。

现将高业荣教授著录的万山岩画图像与黄河流域已著录的岩画图像试做比较,择其相同、相似、相类者举例如下(附:万山岩雕图1~图4.均採自高业荣著《万山岩雕》原图):

图1:万山式“全身人像”岩画等 图2:万山式“人头像”岩画等

图3:万山式“圆涡纹”岩画等 图4:万山式“蛇纹”岩画等

全身人像。万山岩画中的“全身人像”(图1),不论是“大人像”,还是“小人像”,大陆岩画学者将其通称之为“人形像”。“人形像”岩画在黄河流域很多。万山式“全身人像”岩画基本写实,它与许多“全身人像”岩画不同的特点是其脸面部凿有示意五官。万山式“全身人像”岩画与黄河流域所见此类岩画相同、相似、相类的,见之于以下地区的岩画著作:宁夏中卫《岩画探秘》P225T340、P231T365、P231T369(“P”为所引著作页码,“T”为插图编号。下同。)(3);宁夏《贺兰山岩画》P47T231、P68T335、P180T875(4);内蒙古《桌子山岩画》P21T14(右图)、P23T18(左上)、P31T26(右图)(5),《阴山岩画》P306T1237(右下)、P311T1255(6);河南《具茨山岩画》P66T46、P67T47(7)。

人头像。万山岩画中的“人头像”(图2),大陆学者多称其为“人面像”,也有将其称为“人头像”或“类人首”的。人头圆涡结合纹,大陆学者将其统归入母体岩画“人面像”中。万山式的“人头像”从头饰看,可分为有头饰、无头饰两种;从头形看,可分为圆形、上大下窄形、椭圆形、方形四种。万山式的“人头像”“人头圆涡结合纹”与黄河流域所见此类岩画相同、相似、相类的,见之于以下地区的岩画著作:《新疆岩画》P305T1(人形像中夹置的人头像)、P305T2(人形像中夹置的人头像)(8);宁夏《中卫岩画》P157T29、P157T30、P202T346、P300T1075、P300T1078、P344T131、P364T280、P364T281、P369T313、P369T317、P394T2(9),中卫大麦地《岩画探秘》P175T83、P191T158、P221T320、P235T390;《贺兰山岩画》P54T266、P77T372、P80T387、P87T426、P97T467、P101T482、P106T506、P107T513、P113T551、P116T563、P118T569、P118T570、P203T1026、P203T1027;内蒙古《阴山岩画》P104T399、P195T776、P231T912、P231T913、P259T1038、P397T1421、P408T1470,《乌兰察布岩画》P123T558(10)。

蛇纹、圆涡纹。万山岩画中的“蛇纹、圆涡纹”(图3、图4),大陆学者将其混称为“螺旋纹”“龙纹”或“蛇纹”。万山式“蛇纹、圆涡纹”的特点是多圈式紧密圆盘形或蜷曲形。万山式“蛇纹、圆涡纹”与黄河流域所见此类岩画相同、相似、相类的,见之于以下地区的岩画著作:《新疆岩画》P134T32、P204T1、P204T2、P205T3、P226T8、P226T9;宁夏《中卫岩画》P165T68、P171T110、P186T231、P288T986,中卫《岩画探秘》P237T405、P239T404;内蒙古《乌兰察布岩画》P33T120、P95T412、P76T326.

重圆纹。万山岩画中的“重圆纹”,大陆学者称之为“同心圆”。万山式的“重圆纹”是黄河流域岩画中的常见纹饰。万山式的“重圆纹”与黄河流域所见此类岩画相同、相似、相类的,见之于以下地区的岩画著作:《新疆岩画》P40T1、P348T1;宁夏《贺兰山岩画》P153T742、P159T769、P165T801、P203T1027;内蒙古《阴山岩画》P75T255、P168T667、P176T696、P204T806、P209T830、P226T899、P247T990、P333T1348、P390T1378,《乌兰察布岩画》P76T326、P77T331.

杯状坑。万山岩画中的“杯状坑”,大陆学者称其为“凹坑”“凹穴”。万山式的“杯状坑”是黄河流域一些地区岩画中的常见图像。万山式的“杯状坑”与黄河流域所见此类岩画相同、相似、相类的,见之于以下地区的岩画著作:宁夏《贺兰山岩画》P167T807;内蒙古《阴山岩画》P71T239、P164T651、P172T683、P399T1428、P399T1429、P399T1432、P404T1452、P404T1456、P404T1457.河南具茨山是杯状坑岩画大面积、大存量最集中的地方。河南《具茨山岩画》中杯状坑岩画有:单凹穴、双凹穴、散状凹穴、双排凹穴、梅花状环凹穴等。

凹点。万山岩画中的“凹点”,大陆学者称其为“圆点”或“敲凿麻点”,这是黄河流域岩画中的普遍现象。

云纹。万山岩画中的“云纹”,大陆学者亦称其为“云纹”。万山式“云纹”与黄河流域所见此类岩画相同、相似、相类的,见之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岩画》P234T1144.

水流纹。万山岩画中的“水流纹”,大陆学者称之为“水流图”或“水利图”。万山式“水流纹”与黄河流域所见此类岩画相同、相似、相类的,见之于以下地区的岩画著作:《新疆岩画》P387T21、P521T15;河南《具茨山岩画》P88T24.

足掌纹。万山岩画中的“足掌纹”,大陆学者多称之为“足印”“脚印”“大脚印”等,黄河流域岩画中常有。“足掌纹”分实心、空心两种,万山式“足掌纹”属空心“足掌纹”。万山式“足掌纹”与黄河流域所见此类岩画相同、相似、相类的,见之于以下地区的岩画著作:宁夏《中卫岩画》P344T133、P351T178;内蒙古《阴山岩画》P169T672.

栏栅纹。万山岩画中的“栏栅纹”,大陆学者称其为“栅栏纹”。万山式“栏栅纹”与黄河流域所见此类岩画图像相同、相似、相类的,见之于宁夏《中卫岩画》P283T950.

老鹰。万山岩画中的“老鹰”,两岸学者称谓相同。万山式“老鹰”与黄河流域所见此类岩画相同、相似、相类的,见之于以下地区的岩画著作:宁夏中卫《中卫岩画》P354T203;内蒙古《阴山岩画》P320T1287.

从岩雕图像的状貌及分布看,台湾万山岩画与黄河流域岩画相同、相似、相类,有亲缘传承关系。

台湾岩画与黄河岩画年代推测

岩画年代的测定,难在绝大多数岩画找不到与当时制作岩画有直接关系并能据以测定岩画制作年代的客观物证。除欧洲个别洞穴壁画碰巧发掘出了做画用的颜料、画笔可用C14测定其制作岩画的准确年代外,其余山崖石壁上凿刻的岩画,至今尚无任何科学方法可以直接测定其凿刻年代。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一些学人套用自然科学领域一些学科的现代科技测年方法,对岩画进行过各种单一方法断代。由于岩画环境的千变万化,岩石质地的千差万别,科技测年的要件与岩画测试样品的局限,被测材料与凿刻对象关系的似是而非,特别是至今尚无任何科技手段能够直接测试岩面人工刻痕的年代等原因,所以,包括C14测年、阳离子测年,还有所谓的“丽石黄衣测年”、“微腐蚀测年”等等,用于岩画断代,往往是自相矛盾,前后冲突,互相牴牾,与历史记载不符,与考古证据不符,与岩画产生的普遍规律不符,与人类社会发展史不符,大多很难自圆其说。这类用于岩画的所谓的现代科技测年方法,都与岩面人工刻痕的年代无必然关联,都非岩面人工刻痕的直接断代,所测岩画的凿刻年代基本上都是主观推测或臆说,并无立论的直接证据或真凭实据,使人难以信从。基于上述原因,多数学者仍将综合推断方法作为推测岩画年代的主要方法。

综合推断岩画年代的方法,一般来说,主要依靠古代文献记载、史前考古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史志学等社会科学知识,参照百年来根据制作岩画的直接考古证据在断代方面取得共识的一些岩画图像状貌,对需测岩画的内容风貌、制作材料、工具技法等展开比较分析,进行综合性研究。用综合性研究推断出的岩画年代,总的来说,是比较符合岩画发生学和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实际状况的。

台湾万山岩画的年代,高业荣教授依据岩雕图像与排湾族、鲁凯族的族源信仰、木雕纹饰、麒麟文化、琉璃珠、古陶壶及其原始风俗进行综合推测,将万山岩画的年代推测在公元前后。

黄河流域岩画的年代,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一直从各方面寻照断代依据。

黄河上游的大麦地岩画区,地处宁夏中卫市黄河北岸。这里图像存量多,种类多,密度大,内容丰富,古人类遗址遗迹遍布。据最新文物普查,大麦地岩画区在3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遗存岩画6800余幅(组),含单体图像22000多个,包括天体、地物、植物、动物、人物、人头、偶像、工具、建筑、符号等图像。这里无疑于一个岩画世界,是黄河流域岩画的典型代表。

多年来,我们经过实地踏勘,全面调查,现发现大麦地至少遗存有7处古人类生活遗存,包括各种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各色陶器、原始聚落遗址。这至少证明,从旧石器时代中期、晚期到新石器时代,大麦地岩画的所在地区确实居住过原始族群,人类过着狩猎、游牧、原始农业生活。因为这里是原始人类活动的主要区域之一,遗存有包括岩画在内的史前遗产是必然的。这些重要发现,为探索大麦地岩画的创作主体、制作工具及时代背景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科研资料。我们根据古代文献记载,依据原始社会史、原始思维、史前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艺术史、类型学等学科的相关资料及研究成果,对比经科学考古断代确定的岩画资料,参照相关考古学知识,观察岩画的内容、风格、技法、刻痕、色泽和图像保存状况,将大麦地岩画综合断代为:早期岩画远自公元前二至三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大部分岩画在公元前一万年前后的中石器、新石器时代,少量岩画延续到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的青铜时代。

对大麦地岩画年代的推测,是否经得起相关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验证?幸运的是:2009年12月12日下午4时,在大麦地一处岩画图像上发现了十分清楚的冰川擦痕遗迹,岩画图像上有一条长长的沟槽自上而下贯穿了3幅动物岩画。沟槽一端比较宽深,一端比较窄浅,边缘及底部擦痕齐整,沟槽显系自然磨擦成形,无任何人工凿刻痕迹,与岩画的凿刻沟槽痕迹截然不同。岩面右上部还遗存有2条呈钉头鼠尾状的磨擦沟槽。观察冰川擦痕与3幅动物岩画的交错关系,冰川磨擦痕迹与岩画凿刻痕迹的叠压贯穿层次清晰,这分明是岩画凿刻在先,冰川擦痕覆盖在后,应该是先有岩画,后有冰川擦痕,冰川擦痕打破动物岩画的上下磨擦痕迹与人工凿刻岩画的敲凿痕迹判然有别(图5)。

冰川擦痕打破岩画的这一自然遗迹也同样发生在东距大麦地岩画区约200公里的贺兰山岩画区。贺兰山岩画区地处宁夏银川市黄河西岸,这里以各种各样的人面像最为著名。2003年,冰川地质学家周昆叔在贺兰口岩画点参观岩画时,偶然在贺兰口岩画点发现了几处冰川擦痕遗迹。贺兰口冰川擦痕为自上而下的黑色条状擦痕,它与几幅人面像交织在一起。如果冰川擦痕遗迹在前,人面像的沟槽刻痕在后,则人面像的沟槽刻痕边缘清晰,棱角分明;反之,如果人面像的沟槽刻痕在前,冰川擦痕遗迹在后,则冰川擦痕处人面像的棱角低凹,坡度平缓,边缘模糊。贺兰口冰川擦痕遗迹与人面像沟槽刻痕交叠的情形明显属于后者,即人面像沟槽刻痕在早,岩画上的冰川擦痕遗迹在后,冰川擦痕打破人面像沟槽刻痕的交叠痕迹也是清清楚楚(图6)。

大麦地、贺兰山等北方岩画一般是在岩面上用凿刻技法制成。只要是观察研究过岩画制作技法的人,有生产、生活和实践经验的人,一眼即可看出:大麦地、贺兰山这几处冰川擦痕打破岩画的痕迹是自然遗迹,是客观存在的,是无庸置疑的。

图5:冰川擦痕打破大麦地动物岩画 图6:冰川擦痕打破贺兰山人面像岩画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澳大利亚大学和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对中国北方黄河大拐弯地区的沙漠——黄土高原过渡带提取的大量古环境变化信息的研究,这一地区的末次盛冰期发生在距今21000年~13000年(11)。据“西北地区自然环境演变及其发展趋势分析”(课题组组长:刘东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组长:李泽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象中心原主任;丁仲礼,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西北地区末次盛冰期距今2万~1.4万年(12)。据兰州大学祁元《晚更新世以来腾格里沙漠及其邻区湖相沉积及环境气候意义》研究,腾格里沙漠及其邻区末次冰期最盛期距今3.2~1.6万年(13)。据冰川地质专家研究,兰州地区末次冰期开始于距今2.7万年(14)。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经历的末次盛冰期发生在距今约2.0万年至1.4万年(15)。以上各家对兰州、腾格里沙漠及贺兰山地区末次盛冰期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即这一地区的末次盛冰期发生在距今二万年或三万二千年时期。因此,冰川擦痕打破大麦地动物岩画、贺兰山人面像的自然遗迹亦当发生在距今二万年或三万二千年这一时期。由此可以断定,冰川擦痕打破的这几处大麦地动物岩画、贺兰山人面像的产生时代当在第四纪末次盛冰期以前,即距今二万年或三万二千年以前。

第四纪末次冰川擦痕打破大麦地动物岩画、贺兰山人面像的这一自然遗迹为国内外首见,是确认黄河流域早期岩画产生于距今二至三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客观物证。依据冰川擦痕打破岩画的自然遗迹,将被打破的大麦地动物岩画、贺兰山人面像断代为二万年或三万二千年以前的这个结论,代表了黄河流域早期岩画的产生年代。

环太平洋岩画与黄河岩画的关系

黄河流域岩画与台湾万山岩画关系中湧现出的大量新材料,引发了对黄河流域岩画与环太平洋岩画关系的重新审视。

黄河流域岩画与台湾万山岩画的关系。从岩雕的产生年代看,黄河流域岩画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万山岩画产生于公元前后。从岩雕的内容看,黄河流域岩画与台湾万山岩画相同、相似、相类,二者确有渊源传承关系。从地理位置看,台湾位于祖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距福建海岸以东150公里,地处太平洋东岸。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所以,无论是从岩雕产生的年代、内容看,还是从地缘关系看,台湾万山岩画起源于黄河流域岩画是没有疑义的。

黄河流域岩画与“环太平洋岩画带”的关系。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前苏联的一些考古人员在阿穆尔河、乌苏里江下游及西伯利亚滨海地区发现了许多石器时代的岩画,主要是萨卡奇-阿梁岩画。萨卡奇-阿梁岩画的主要图像是各式人面像、螺旋纹、编织纹、麋、鹿及禽鸟等。根据考古发掘,经放射性碳素测定,螺旋纹及居住遗址的可靠年代在“公元前第三千纪中叶(4520 60)”至“公元前第二千纪中叶(3590 60)”(16)。

1972年,前苏联А·П·奥克拉德尼科夫院士根据萨卡奇-阿梁岩画中的人面像、螺旋纹的分布走向,他在其《远东地区考古学的新成就》中提出了一个“环太平洋岩画带”与远东文明起源的观点(17)。

关于“环太平洋岩画带”的分布走向。А·П·奥克拉德尼科夫说:“‘太平洋沿岸’这个名词在这里还有一个更广泛的含意。在大洋的彼岸,沿着北美海岸,从阿拉斯加科迪亚克岛到不列颠哥伦比亚温哥华岛,分布着一些岩画,就其造像技术,就其也刻画在沿岸巨石上,就其内容来说,都和阿穆尔河岩画出人意料地接近。这里有些地方还可以见到一些头像以及盘状石和只画出局部的头像,它们竟然同萨卡奇-阿梁的发现物一模一样!因而,太平洋好象从两面被相同岩画构成的巨大钳子或弧线所包围。不仅可以说存在着一个阿穆尔河-乌苏里江岩画区,而且可以说存在一个疆域辽阔的太平洋头像岩画地带。有可能,北美洲沿岸岩画与阿穆尔河岩画的这种相似性是亚洲和美洲远古接触的新证据。这种接触仍然只是限于沿海一带而不涉及亚洲、美洲两大陆的内陆地区(第240页)。”“同样重要的是,阿穆尔河岸岩上的人面图形,包括以螺旋纹构成的头像,也可以沿着同一方向从阿穆尔河口一直追寻到澳洲(第239页)。”А·П·奥克拉德尼科夫所说的“人面图形”,是指“椭圆形、卵状椭圆形、心形、梯形、方形、上圆下直形、猴头形(或颅骨形)。还有一种只画出局部的头像,即只用窝点表示眼和嘴,没有外圈,即没有轮廓线”的岩画图像(第225页);“螺旋纹”是指“蛇”“穆杜尔”“弯曲为波浪形”的岩画图像,亦即中国学者常说的螺旋纹、曲线纹、波浪纹岩画,亦称之为蛇岩画、龙岩画。А·П·奥克拉德尼科夫依据上述岩画图像的分布走向,得出了一个自称是具有“独特性”的“完全出人意料的结论(第211页)”,即“远古文化联系的总的走向,似乎是绕过东亚大陆地区(其中包括黄河流域)。它沿着太平洋岛屿的链条向南延伸,依傍太平洋沿岸形成一个大弧圈”(第239页)。А·П·奥克拉德尼科夫对“其中包括黄河流域”这句话在其原文中还特意做了一个注释:“在黄河河谷,仅在半坡居址一地发现过某种类似人面图形的东西。但在那里,这明显是偶然的和孤立的题材。最大的可能是来自太平洋沿岸地区影响的产物(第248页)。”

关于远东文明的起源。А·П·奥克拉德尼科夫追根溯源,认为阿穆尔河石器时代以螺旋纹、人面像为代表的“这种艺术是在阿穆尔河当地诞生和成长的,它溯源于当地的中石器时代,既不是外域的异族部落带进来的,也不是从那里借用的(第227页)”,它起源于“阿穆尔河、乌苏里江、滨海地区”土著居民“那乃人、尼赫人、乌尔奇人(第221页)”的祖先。他还特别强调说:“远东地区新石器时代艺术就其创造力,就其题材和形式的独创性,比起与它同时的任何一个艺术中心,例如新石器时代存在于黄河仰韶文化地区的艺术中心,毫不逊色(第227页)。”“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阿穆尔河的螺旋纹无论如何也不会晚于黄河流域仰韶早期农业文化中见到的螺旋纹。螺旋纹和曲线纹整个说来是太平洋区域广大泛围内各部落的财富,其中包括居住在阿穆尔河以南很远的南部海洋岛屿(波利尼西亚、新西兰)的部落(第239页)。”“具体说到东亚大陆地区,很明显,无论是阿穆尔河类型的壁画(笔者按:即岩画)还是纹饰中的螺旋纹,它们和古代中国的世界观都是内在地格格不入的。螺旋纹在中国艺术中不是基本因素,而是外加的与原始农人的意识形态格格不入的因素(第240页)。”他认为阿穆尔河编织纹、螺旋纹是“阿穆尔河下游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区别于亚洲大陆邻近地区其它一切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特征。朝鲜、辽东及东蒙的新石器时代纹饰中都没有螺旋纹。因而螺旋纹不可能通过这些地区从某一个别的来源传到阿穆尔河,比方说从乌克兰的特里波列或者从黄河河谷的仰韶文化传入。这些地方同阿穆尔河之间隔着辽阔的没有螺旋纹的‘空白’地带,所以这类假说不能成立(第242~243页)。”

由上可知,А·П·奥克拉德尼科夫所说的“环太平洋岩画带”“环太平洋文化圈”的分布走向,特指的是“沿着太平洋岛屿”“依傍太平洋沿岸”地带分布的文化,用他的话说,这种文化“只是限于沿海一带而不涉及亚洲、美洲两大陆的内陆地区”;他所说的“远东文明”,特指的是前苏联滨临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文明(不包括中国黄河流域等亚洲内陆地区的文明);他认为“环太平洋岩画带”“环太平洋文化圈”是一种独立的文化,早于“中国黄河流域等亚洲内陆地区的文明”。А·П·奥克拉德尼科夫的中心思想是据以证明中国黄河流域等亚洲内陆地区的古代文明对“环太平洋岩画带”“环太平洋文化圈”没有渊源传承关系;相反,他认为中国黄河流域等亚洲内陆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螺旋纹、人面像等图像来源于“环太平洋岩画带”“环太平洋文化圈”的发源地,亦即前苏联西伯利亚的滨海地区。А·П·奥克拉德尼科夫的这种说法,在学术界流布很广,延续至今。

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大漠南北发现了大量史前岩画,绝大多数集中在黄河流域,分布在亚洲内陆腹地。从本

文“台湾万山岩画与黄河流域岩画之图像比较”中看出,黄河流域及亚洲内陆腹地发现的大量螺旋纹、人面像的分布走向并不如А·П·奥克拉德尼科夫所言,是一种什么“独特的”“‘沿着太平洋岛屿’‘依傍太平洋沿岸’地带分布的文化”。根据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大漠南北新发现的岩画面貌,我们现在需要特别指出:人面像、螺旋纹及其“派生物(同心圆)”、涡卷纹等类岩画绝不是“环太平洋岩画带”上“独特的”岩画。在中国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大麦地、贺兰山、内蒙古桌子山、狼山、阴山、乌兰察布丰富多彩的史前岩画中,遗存有大量的螺旋纹、蛇纹、龙纹和各种各样的人面像。在上述辽阔地带中,大麦地、贺兰山岩画中发现的人面像非常丰富,有椭圆形、卵状椭圆形、心形、上圆下直形、猴头形、方形、梯形、颅骨形、无轮廓形等等,这些人面像都与“环太平洋岩画带”上的人面像完全相同、相似、相类。在与宁夏邻近的桌子山、阴山等地的史前岩画中,也遗存有大量的人面像、螺旋纹、同心圆等岩画。在具茨山等中原史前岩画中,同样发现遗存有圆圈和曲状线岩画。以上在黄河流域及亚洲内陆腹地发现的螺旋纹、人面像等史前岩画,与“环太平洋岩画带”上的同类岩画相同、相似、相类。至于中国黄河流域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陶器上的螺旋纹、人面像、编织纹、波浪纹、太阳纹、圆圈纹、龙纹、鱼纹、鹿纹、鸟纹、蛙纹、舞蹈纹、折线纹、波折纹、绳纹、几何纹等图案,均可在新疆、宁夏大麦地、贺兰山、内蒙古桌子山、狼山、阴山、河南具茨山等亚洲内陆腹地的岩画中找到相同、相似、相类纹饰和追溯出其渊源及演化轨迹。所以,新疆、宁夏大麦地、贺兰山,内蒙古桌子山、阴山等地的人面像、螺旋纹及其派生物同心圆、曲状线等岩画的发现,向从事或重新审视黄河流域文化与“环太平洋岩画带”“环太平洋文化圈”关系的学者提供了的大批新材料、新思考。

中卫香山、大麦地龙岩画的发现,说明香山、大麦地是龙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对中国龙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最古老的形象证据,证实了中国大西北是以龙图腾崇拜为标志的炎、黄古族的早期发源地。

香山发现的这种螺旋纹龙岩画,亦即一些“环太平洋岩画带”学者所说的“蛇”、“ 穆杜尔”“龙”岩画,是指螺旋纹、曲线纹这类“弯曲为波浪形的”岩画图像,亦即我们常说的螺旋纹、曲线纹、波浪纹。

上世纪三十至七十年代,一些国外考古人员在黑龙江、乌苏里江下游及滨海地区发现了此类“蛇、‘穆杜尔’、龙”岩画。一些学者根据岩画中此类岩画及人面像的分布走向,提出了一个“环太平洋岩画带”的观点。

“环太平洋岩画带”学者根据太平洋沿岸 “蛇、‘穆杜尔’、龙”、人面像等岩画的分布走向宣称:“远东文化联系的总的走向,似乎是绕过东亚大陆地区(其中包括黄河流域)。它沿着太平洋岛屿的链条向南延伸,依傍太平洋沿岸形成一个大弧圈。”他们还说北美洲沿岸岩画与黑龙江、乌苏里江下游及其滨海地区岩画的“这种相似性是亚洲和美洲远古接触的新证据。这种接触仍然只是限于沿海一带而不涉及亚洲、美洲两大陆的内陆地区”。依据上述观点,他们得出了一个自称是“完全出人意料的结论”:远东地区的文明起源于前苏联境内的“阿穆尔河(即黑龙江)、乌苏里江滨海地区”土著居民“那乃人、尼赫人、乌尔奇”的祖先。发源于该地区的这种文明,是沿着太平洋两岸的岛屿传播分布的。

香山发现的螺旋纹龙岩画证明:螺旋纹及其“派生物(同心圆)”、涡卷纹这类“龙”“蛇”岩画并不是“环太平洋岩画带”上的“独特”岩画。在与香山螺旋纹龙岩画毗邻的大麦地、贺兰山、阴山等中国西北地区丰富多彩的内陆史前岩画中,遗存有大量的螺旋纹、蛇纹、龙纹和各种各样的人面像。它们都与“环太平洋岩画带”上的同类图像完全一样。

综上所述,中国黄河流域地处亚洲内陆腹地。黄河流域岩画产生于生活在亚洲内陆腹地的早期先民,进而传播到本大陆东南沿海及台湾等岛屿,随后扩展到环太平洋沿岸及美洲各地。黄河流域岩画的发现,证明人类文化的起源是多元的,其发展演化是互相交流影响的。“环太平洋岩画带”“环太平洋文化圈”并非黄河流域等亚洲内陆腹地文明的源头(原载 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 中华侨联总会编《河洛文化与台湾》,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 中华侨联总会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编印《联结河洛文化传承的纽带》,台北中华侨联总会2011年11月初版。本文标题及前后略加修改)。

注释:

(1)高业荣《万山岩雕》民国八十年十月(待版本)

(2)《台湾长荣大学岩画学术交流参观论文集》2005年7月(交流本)

(3)周兴华《岩画探秘》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

(4)许成 卫忠编著《贺兰山岩画》文物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

(5)梁振华《桌子山岩画》文物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6)盖山林《阴山岩画》文物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7)刘五一《具茨山岩画》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8)苏北海《新疆岩画》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4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9)周兴华《中卫岩画》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版第1次印刷

(10)盖山林《乌兰察布岩画》文物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11)新华社西安电(记者李梁)《中美澳三国科学家合作研究证实人类活动使中国沙漠南进300公里》

(12、15)刘东生主编《西北地区自然环境演变及其发展趋势分析》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

(13)祁元《晚更新世以来腾格里沙漠及其邻区湖相沉积及环境气候意义》网址:http://www。buylunwen。com/view-73374-1.html

(14)陈发虎 潘保田等《兰州地区晚更新世古风成砂的发现及环境变化》《中国砂漠》1990年02期

(16、17)(苏联)А·П·奥克拉德尼科夫《远东地区考古学的新成就》,载《苏联考古文选》文物出版社 1980年。原载苏联《远东问题》1972年第三期。田大畏译

同类推荐
  • 第二流人物

    第二流人物

    古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誉为“天下第一流人物”,今有极品骗子张正忽悠阎王,还魂于明末清初,做个“天下第二流人物”,不求品德高尚,但求问心无愧,不做正人君子,却胜过君子,数闷骚人物,还看今朝!
  • 三国夜天子

    三国夜天子

    乱世将启,神将系统在手,开局零陵上将邢道荣,看如何做一回三国夜天子!
  • 三国之群雄竞起

    三国之群雄竞起

    萧鸿,字文山……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二十一世纪本科生萧鸿穿越至此,如何生存,如何战斗,如何成就伟业...且看我搅他个天翻地覆
  • 风云初唐

    风云初唐

    当李宽变成李宽,初唐的一切还会如历史一样?作为一个主攻马克思哲学的讲师,你让他和李世民谈人人平等?和封建地主谈共产?作为被李世民抛弃的二子,李宽没有怨言?在李宽不经意间,初唐拐弯了,盛世提前到来,李世民对于被自己抛弃的二子,能熟视无睹?不一样的大唐,不一样的名臣将相……
  • 原始小野人

    原始小野人

    有一天,走在人生巅峰的王晨在马路上被一辆婴儿车撞进了时空的旋涡。当自己睁开眼睛的时候,周围已经变成了昏暗的洞穴,感觉自己虚弱无比的王晨一脸懵逼的看着四周。我是谁,我在哪?(这是一本穿越回原始时代的小说,猪脚拥有一个弱的一逼的金手指。。。现在,一切都是为了生存下去!)
热门推荐
  • 世间夜逝

    世间夜逝

    一个时代更换~我才是主角!这本书有着全部人的生活和梦想。
  • 醉意

    醉意

    看似平淡的生活,藏诺之后的,竟然都是沉重与怅然,如果用心的话。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程先生最乖了

    程先生最乖了

    程思琛∶傅清清你可真是好样的,谁教你的傅清清∶谁让你传的那么神乎,整个江城的人都说你最可怕,现在看来也不过如此众人汗颜,小祖宗您可真是不怕死,这话也说的出口,傅清清作为傅家最小的女儿,上有哥哥下有姐姐,哥哥傅清莫是傅氏集团当家人,也是程思琛的多年好友,姐姐傅清昀现在可是娱乐圈炙手可热的宝贝儿,而傅清清在哥哥姐姐的光环下,不负众望的成了整个江城最爱惹事儿的小祖宗,超强宠文来袭,????????????傅清清&程思琛究竟能擦出怎样的火花期待期待期待
  • 血浴罗刹

    血浴罗刹

    死神?你想干嘛?卡赞!救命啊!九天星辰?我的命运由我自己主宰..........
  • 天珠戏龙传

    天珠戏龙传

    《天珠戏龙传》是一本传统的仙侠小说,没有像修真小说那样从筑基到大成,而是写出了神人仙魔妖鬼六界的爱情故事。轮回十世留恋人间的天地首领南宫阳,刁蛮任性的赫连可儿大小姐,痴心情汉百里愁,天真烂漫的灵狐巧巧,向往人间和平的魔女唐采,还有奸诈狡猾的魔将赵德。演绎出仙侠世界中的侠骨柔情,国与家之间的民族大义。
  • 小小之城

    小小之城

    男主人公,在大学毕业十年之后,对大学所在城市的怀念,对大学纯真情感的追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真龙归位之真命天子

    真龙归位之真命天子

    这是一个架空的历史故事,述说一个新的史诗故事,现实的历史虽然美丽,但无缘参与其中,既然无法参与,那就创造一个我能参与的新历史,真龙归位是梦希笔谈新历史中的一个朝代,述说皇位争夺下的腥风血雨......故事中的主线是炎朝皇太子夜熙爵,但父皇夜宓炎重病驾崩,皇叔夜南靳举兵篡位,年幼的皇太子逃出宫外流离失所,幸好有忠心耿耿的李啸虎将军、神机妙算的萧月亮先生,还有,受天命女扮男装前来守护的邹紫灵一路相随,完成了复位登基的重任。一路上少年天子夜熙爵,与女扮男装的护龙使邹紫灵,又会发生什么不离不弃的动人爱情故事……
  • 金屋藏猪

    金屋藏猪

    人红是非多,身为网络作者的安萧禾,写文无数,却总是小心翼翼的保守着自己的私生活,却不曾想会给自己的养子安摆摆带来致命的伤害,先是被投毒,再是被跟踪!无奈之下,只好搬家!不料,对面竟然住着一位高冷男神,安萧禾不禁想问,从医院到商场,从吃饭到回家,总是能碰到,这个概率大的是不是有点像跟踪狂了。方谨却只是淡淡瞟了她一眼,你若真想红,好好闭上嘴,毕竟你的作品拍成戏,身为投资人的我也还是可以说了算的。不谙世事苦逼女主和面善心不善腹黑男主的诡秘情意,带你开启一段神秘爱情之旅!好了,以上是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