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14500000013

第13章 陈抟与麻衣道者

———“若水见僧”传说之辨析

序言

五代宋初,是个不安宁的时代,因此,预言政局发展趋势、卜算人之命运的道士、僧人等异常活跃,从而便留下许多记述他们神异的轶事。当然,这些轶事不可能都是事实,但至少可以从这些记述中窥见当时社会状况之一斑。本文所谈到的陈抟,就是当时那些道士、僧人中的一个。

陈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后周世宗赐号白云先生,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端拱二年(989)卒,寿至百馀岁。自北宋时起,便出现了许多关于他的逸事传说,他的形象也在其中不断改变。陈抟如他自己所言,“不知吐纳休养之理,神仙黄白之事”,虽是道士,却和一般的念咒祈祷的道士有所不同。据《宋史》等史籍记载,他是一位隐居之士。众所周知,他曾把《河图》、《洛书》、《先天图》等传授给弟子种放,然后经种放辗转传授下去,从而才有北宋中期邵雍的先天象数学、周敦颐的太极图说问世。所以,他可谓是宋学的始祖人物。近年来致力于陈抟研究的李远国,也把他看成是道教思想家。其观点正确与否,姑且不论,总之,他在宋代学术史上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可是,在宋代及其后的时代里,民众所熟知的陈抟,却是一位精于相术的相士。事实上,有关他这方面的传说,是很多的。即使是后代问世的许多相书,也往往附会到他身上。不过,为人看相常被看作是一种世俗的迷信而遭到轻视,故而很少有人去研究它。对于陈抟,也几乎没有人去研究他作为相士的一面。笔者曾撰《宋代的相法和相士———其社会史的考察》一文,论及作为相士的陈抟,不过由于该文是科研费的报告书,因此,只摘录了要点。在此,拟补充一些其后所掌握的材料,阐明作为相士的陈抟的情况,进一步追溯“若水见僧”传说的演变,论及陈抟与其师麻衣道者的关系。

一、“若水见僧”的传说

陈抟精于相术的传说虽然不少,但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所谓“若水见僧”的故事了。其事见载于宋代多种史籍,各书所载却有所不同。各书所载故事大致可分为三类。其一是麻衣道者相面的传说。邵伯温(1056—1134)《邵氏闻见录》卷七载:

钱若水为举子时,见陈希夷于华山。希夷曰:“明日当再来。”若水如期往,见有一老僧,与希夷拥地炉坐。僧熟视若水,久之不语,以火箸画灰作“做不得”三字;徐曰:“急流中勇退人也”。若水辞去,希夷不复留。后若水登科,为枢密副使,年才四十致政。希夷初谓若水有仙风道骨,意未决,命老僧者观之。僧云“做不得”,故不复留。然急流中勇退,去神仙不远矣。老僧者,麻衣道者也,希夷素所尊礼云。

(朱熹辑《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二引其文)

此事中的主人公钱若水(960—1003),字澹成,一字长卿,河南新安人,雍熙年间(984—987)进士。故此事当在其中进士前,为陈抟晚年之事。至道初(995),若水迁同知枢密院事。真宗即位(997)数月后,若水以母年老为由,坚请解机务,被命为集贤院学士、判院事。所谓“急流勇退”,即指此事。不过,钱若水并未完全脱离官场,只不过退出了中枢的要位而已。其后,他还担任过《太宗实录》的编撰官、判吏部流内铨、知开封府、知天雄军兼兵马部署、知并州事。咸平六年,四十四岁而卒。据《宋史》卷二六六本传记载,钱若水精术数,知年寿不永,所以恳避权位。无论如何,急流勇退———在顺达之时引退的行为,是被誉为官场美举的。邵伯温,是成就了先天象数之学的邵雍之子,邵雍的学问据说是承继于陈抟的,故两者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邵氏闻见录》中,接着上述之事后,记载康节先生(即邵雍)经常吟诵希夷先生之语,并引用到自己的诗里。《邵氏闻见录》是邵伯温晚年———绍兴二年(1132)完成的,因此,可以认为这段逸事至少在北宋末年业已流传。

略早于此的、撰于熙宁年间(1068—1077)的释文莹《湘山野录》卷下,也有相同记载。所不同的是,麻衣道者见到钱若水时,只说:“子无仙骨,但可作贵公卿尔”,并无“急流勇退”之语。这也许因为撰者是僧人,因此故事的重点在表现老僧麻衣道者的神异之处,而未及钱若水的官场美举。此书中的记述,后来在江少虞《皇朝类苑》卷四八《占相医药》、张端义《贵耳集》卷中、释志磐《佛祖统纪》卷四三开宝四年条中,都有转引,不过后两书中又加入了“急流勇退”之语。阙名《新编分门古今类事》(下称《古今类事》)卷一〇《若水公卿》中,载有与《湘山野录》相同的文字,但注云“见于杂录”。《杂录》是何书,不得而知。《古今类事》共二十卷,是一部汇集古今运势卜兆逸事的典籍,有乾道己丑(1169)序,当成书于南宋中期。此外,在汪藻(1079—1154)《浮溪集》卷一七《跋唐司农遇仙事》载:

世传,陈希夷引一贵人见麻衣道者,曰:“神仙无此骨也,止堪作贵公卿耳。”

后边将谈到的《麻衣道者正易心法》一书所附乾道元年(1165)戴师愈跋,也引了这段逸事,麻衣道者之言同上述大致相同。这就是说,在引录《邵氏闻见录》的《名臣言行录》问世前,这段逸事早已通过《湘山野录》公诸于世了。《邵氏闻见录》中的“急流勇退”之语,看来是到《名臣言行录》问世后的南宋后期方被补充进去的。这一时期的诗文中,也常提及相法神仙麻衣道者。如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〇九《术者施元龙行卷》跋载:“国初,麻衣道者非陈希夷不能致”,视麻衣道者为陈抟的相法之师;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卷一《赠闾丘相士》载:“急流勇退识真臞,昔有麻衣拨地炉”,《赠神目相士》载:“风鉴麻衣仙,地理青乌子”。这些说法,多半出于《名臣言行录》。

第二类故事中,白阁道者、柏阁道者、紫阁道者等取代了麻衣道者。《古今类事》卷一〇《若水见僧》,引《洞微志》载:

郑州观察使、太傅钱若水,雍容文雅,近世奇才。坚乞罢枢务,遂拜集贤院学士。其日,钱希白贺之,留坐后厅,因云:“某之此命,盖亦前定。夜来方思二十年前白阁道者之言,固不虚矣。”询之,乃曰:“某初应举往华阴,谒陈抟先生。蒙倒屣相接。坐定数日,某欲问而中辍者数四,宾主情未洽,但啜茶而退。临别执手,约后十日相访。至期,延入山斋地炉中,先有一僧拥衲。对坐良久,僧熟视某,而谓陈曰:

‘无此骨法,但能好官,能于急流中勇退耳。’陈又云:‘此人在太白山,累岁方一到耳。’人生万事,固知不可以力取矣。”

前引《佛祖统纪》注曰:“《洞微志》中云,此僧即白阁道者宗裔。”《洞微志》书中,确有关于白阁道者的记载。《洞微志》撰者钱易,字希白,五代时的吴越王钱倧之子,年十七,举进士,因其轻俊而落第。咸平二年(999),终于及第,官至翰林学士。 他稍晚于陈抟和钱若水,当是后辈。《洞微志》十卷,是“汇集诸名贤之小说(逸事)”的典籍,今佚不存。但《古今类事》屡引其文,认为是真宗时所撰,所以自然早于《湘山野录》和《邵氏闻见录》。因此,作为故事中的相者来说,白阁道者要先于麻衣道者。比释文莹略晚的王巩撰《闻见近录》所载,也是白阁道者。白阁道者之说,直到北宋末年。

还有取代白阁道者的紫阁僧人之说。《古今类事》卷一〇《韩丕甚贵》记载,韩丕未应举时在洛阳,精于相术的紫阁院主僧宗渊见韩后说:“秀才甚贵,且速达。”后又见钱若水,曰:“钱秀才又速于韩,当居其上。”此事注出吴淑《秘阁闲谈》。吴淑(947—1002),字正仪,润洲丹阳人,五代南唐遗臣,归宋后,入秘阁,参与编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等所谓“宋四大书”及《太宗实录》。《秘阁闲谈》共五卷,记载秘阁同僚们的席宴之谈。 吴淑比钱若水年长十三岁,早钱一年卒。所以,这段逸事当是钱若水在世时所记。不过,该书也包含后人的记载,故其年代难以推定。

至北宋后期,“若水见僧”的传说似乎在士大夫之中已颇为流行。苏轼在《赠善相程杰》诗中咏道:“急流勇退岂无人?”此诗作于元祐五年(1090)。此句的施注云:

《江邻几杂志》:钱若水谒华山陈抟,抟曰:“目如点漆,黑白分明,当作神仙。”有紫阁老僧曰:“不然。他日但能富贵,急流中勇退耳。”

《江邻几杂志》撰者江休复(1006—1060),字邻几,开封陈留人,善诗文,同梅尧臣关系甚近,仁宗时人。 于此可知,北宋中期时,“急流勇退”之说似已成定论,但相者究竟是谁,尚无一定。南宋末元初的周密《齐东野语》卷五《李泌、钱若水事相类》,载有同样的故事,注出张耒《明道杂志》。

第三类故事见杨亿(974—1020)著《钱若水墓志铭》:

华山陈抟一见公,以为有仙风道骨,名在丹台紫府中。柏阁僧宗裔者,有人伦之鉴,独识公于侪辈,且云:“斯人者,异日登金门,上玉堂,升赤霄,捧白日矣。”

这是墓志铭上的文字,所以可认为是故事最早的雏形。其中颇有趣的是:陈抟和柏阁僧宗裔分别为若水看相,二者没有关系;认为若水具仙风道骨,有升仙之质,但并无“急流勇退”之语。《墓志铭》的记事,后来在《隆平集》卷九、《东都事略》卷三五、《宋史》卷二六六本传中均有引述,但三书都删去了柏阁僧宗裔看相之事;前二书仅载:“华山陈抟一见,以为有仙风道骨”一句。《宋史》载:“华山陈抟见之,谓曰:‘子神情,可以学道,不然,当富贵,但忌太速尔。’”这段记载源于何处,不得而知。

以陈抟为主要相者的,还有一书。张耒《张右史文集》卷四八《书枙钱宣靖遗事枛后》载:

世言,宣靖尝遇善相人,言其相可以学道,当升举,而未能决。遂与之见华山陈图南。陈一见,曰:“是无仙骨,但急流中能勇退耳。”

《钱宣靖遗事》,不知出于何人之手。张耒(1054—1114)不过比邵伯温年长两岁。这段记事同《邵氏闻见录》相比,情节大致相同,但在《邵氏闻见录》中,中介人陈抟取代了善相人,麻衣道者取代了陈抟。其传承的变化倒是很有意思的。只是陈抟“急流勇退”之语他书不载,为此书独有。

综上所述,“若水见僧”的传说,在北宋时就已有不同的记载。其传承的先后关系,虽不能勾画出明确的轮廓,但大致可以判定是由第三类演变为第二类、第一类故事的。其中的明显变化是:第一,相士陈抟,由故事的主角退为配角,取而代之的,是白阁道者、麻衣道者,他们成了为若水看相、下结论的主角。本无关系的陈抟与麻衣道者,又被联系起来,最终成为相法上的师徒关系。正如后文所述,这才是引人注目之点。第二,看相的结果,最初是认为若水有仙风道骨,具升仙之质,不久故事的重点移向赞誉“急流勇退”即顺达之时从官场洁身自退的官场美举。特别是《名臣言行录》所录、为后世所熟知的《邵氏闻见录》的记载更是如此。总之,这段传说之所以有诸多演变,并不是因为钱若水本人有何吸引人之处,不过是由于人们对相士陈抟及白阁道者、麻衣道者的神异、“急流勇退”故事的渊源颇感兴趣而已。

二、白阁道者和麻衣道者

下面,我们考察一下传说中的白阁道者和麻衣道者究竟是怎样的僧人,他们同陈抟有何关系。

据《佛祖统纪》注,白阁道者,法名宗裔。《钱若水墓志铭》中写道:“柏阁僧宗裔者,有人伦之鉴。”《古今类事》卷五《柏阁行者》中言:“钱若水家居新安,于柏阁院独居一室。院僧裔公有小行者。”这位裔公或许就是宗裔。如此,则白阁道者的前身,就是钱若水故乡河南新安柏阁院的僧人。不过,在《柏阁行者》的记载中,卜算之人不是裔公,而是行者。这段记载,《古今类事》注出吴淑《秘阁闲谈》。吴淑比钱若水大十三岁,但这段记事中云:若水咸平六年四十四岁卒,“禄寿之长短乃为前定”。很显然,这是后人的手笔,恐怕是因《墓志铭》中的宗裔派生出来的。《洞微志》中记载,他住在太白山,白阁道者又被进一步神仙化了。

白阁道者是否现实中的人物,尚不清楚。不过,在宋元时期,他似被誉为善相之僧,相书中有他的言论记载。金·张行简撰、元·薛延年注《人伦大统赋》卷上注云:

白阁道者曰:神者百关之秀裔也,如阳气舒而山川秀发,日月出而天地清明。

但是,同书中又有“图南曰:阳气舒而山川秀,日月出而天地明”的记载。相传是南唐宋齐丘所撰《玉管照神局》所引《陈抟先生风鉴》中,也可见到大略相同的文字。文中在把浙人之气与淮人之气、南人之气与北人之气进行对比之后,说道:“阳气舒而山川秀茂,日月出而天地光明。”看来,这句话是白阁道者承袭了陈抟。《陈抟先生风鉴》即《人伦风鉴》。《人伦大统赋》中所引用的另一段文字记载:

白阁道者曰:“阳忌轻,阴忌狂,有绞交加性不常,当中更少神和气,虽有官资不久长。”陈希夷所谓:“阳形阳尽人须死,阴体阴虚寿亦亏,阴体清明阳重实,阴阳不反始延期。”

有趣的是,文中“虽有官资不久长”之句,附会前边的“急流勇退”之语,文中还引用了陈抟之句,这是引人注目的。由此可见,白阁道者是陈抟的后辈乃至弟子,与上述传说中的关系恰恰相反。有关对白阁道者的记载,如此而已。紫阁道者,也是如此。

反之,从五代至宋初很活跃的神异僧人麻衣道者的传闻,在很多文献上都有记载。特别是他授陈抟《正易心法》四十二章,陈抟为之作注之事,更是广为人知。其书现存,收入《津逮秘书》中。不过,稍令人生疑的是,南宋张栻认为确为麻衣道者、陈抟所撰,而朱熹却认为词意浅显,并非一二百年前的文字,断定乃乾道元年(1165)作序的戴师愈伪作。 此后,伪作之说流行,张心徴《伪书通考》也明载为伪作。但是,最近李远国发表了《正易心法考辨》一文,主张该书为麻衣道者、陈抟所撰。他在《试论陈抟的宇宙生成论》一文中,也是以《正易心法》为主要资料,来论述陈抟的宇宙生成论的。李氏为证明该书为麻衣道者、陈抟所撰,列举了下列依据:第一,撰述的由来和传授原委清楚;第二,同朱熹的词意浅显之主张相反,他认为该书是以五代宋初的典型文体写成的,从语言文字上找不出伪作的证据;第三,该书的内容符合陈抟所作《易龙图》、《先天图》等书的易图思想。不过,是后人伪作也好,是陈抟之作也罢,李氏难免有为己田引水之嫌,对他不加批判地认为是陈抟所撰的观点,我们不能盲从。况且,第三点所说的《易龙图》等书,也被认为非陈抟之作,所以不足为凭。 第二点也不是什么确凿的证据。那么,值得探讨的,只有第一点证据了。传授的系谱是明确的证据,《佛祖统纪》卷四三开宝四年记事载:

处士陈抟受易于麻衣道者,得所述《正易心法》四十二章。理极天人,历诋先儒之失。抟始为之注。及受《河图洛书》之诀,发易道之秘,汉晋诸儒,如郑康成、京房、王弼、韩康伯,皆所未知也。其诀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膝,纵横皆十五,而五居其室。此图纵横倒正,回合交错,随意数之,皆得十五。刘牧谓非人智所能伪为。始抟以传种放,放传李溉,溉传许坚,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始为钩隐图以述之。

《佛祖统纪》五十四卷,是一部天台宗史。天台宗僧人志磐著于咸淳五年(1269)。其中的《法运通塞志》(卷三四至四七)可称是中国佛教通史。上述记事之所以被列于开宝四年,是因为该年有记载二月太祖亲征刘继元,经由潞州麻衣和尚院的故事。李氏认为,《佛祖统纪》是广集史料、精审编纂而成,上述记事也一定有案可稽,所以可以置信。《法运通塞志》的宋代部分,确实采用了许多《国朝会要》、《东都事略》及笔记小说、文集等“外典”史料,并且记事的大部分———大约十之七八有案可稽。但上述记事,却不知典出何处。只是文中之诀,与刘牧《易数钩隐图》所载相同。由于结尾提及了《钩隐图》,所以当作于北宋中期的刘牧之后。同时,《河图洛书》从陈抟到刘牧的传授系谱,与北宋末年朱震《汉上易传》之语相同,后者并未提及麻衣道者。因此,可以推定,上述记事当与朱震同时或在其后。

麻衣道者被称为陈抟的易学之师,《正易心法》流传于世的时间,我们可从上述“若水见僧”的传说中得到启示。麻衣道者取代白阁道者,最初见于释文莹熙宁时所著《湘山野录》一书。现行本《麻衣道者正易心法》,后有崇宁三年(1104)庐峰隐者李潜序,序中写道:“麻衣道者羲皇氏正易心法,顷得之庐山一异人。”倘若此序非伪作,那么该书当是北宋末年方始问世的。这个时期,随着徽宗对道教的溺信,术数之士异常活跃,命书、相书等也刊行相当多。因此,《正易心法》问世于北宋末年也就不足为奇了。可以推测到,正是在这一时期,麻衣道者方被视为陈抟相法之师,又被认为是易学之师。

所谓麻衣道者,即穿着麻衣的僧人,只知他生活于五代宋初,其法名及经历都不得而知。不过,有关他的传说似从宋代早期即已流行。其证据之一是《古今类事》卷二中“城下三天子”的故事:

五代周太祖时,有麻衣和尚,善望气。李守正叛河中,周祖亲征。麻衣语赵韩王曰:“李侍中安得久,其城下有三天子气。”未几城陷。时周世宗与本朝太祖、太宗从行。

此事注出《唐宋遗史》。《唐宋遗史》,《秘书省续编四库阙书目》等书著录,詹玠撰,四卷。《宋史·艺文志》列于陶岳《五代史补》之后,大约为太宗、真宗时所作。《邵氏闻见录》卷七、《正易心法》戴师愈跋、《佛经统纪》卷四二,对此故事也有所引用,并且认为三天子是周太祖、周世宗和宋太祖。《佛祖统纪》卷四三,建隆元年载:

周世宗之废佛像也,疽发于胸而殂。时太祖、太宗目见之,尝访神僧麻衣和尚,上曰:“今毁佛法,大非社稷之福。”麻衣曰:“岂不闻三武之祸乎?”又问:“天下何时定乎?”曰:“赤气已兆,辰申间当有真主出兴,佛法亦大兴矣。”(注:其后,太祖受禅于庚申年正月甲辰。其应在于此也。)

此事注出《蔡氏丛谈》,即蔡絛《铁围山丛谈》,但现行本《铁围山丛谈》未载此事。

综上所述可知,被称为麻衣道者、麻衣和尚的神僧,作为宋朝兴起的预言者,在宋初即已被传颂。当时,有关这种神异僧人的传说很多,笔者曾论述过的宝志和尚的谶记即是其中一例。 虽说是“道者”,未必就是道教徒,这些神异僧人很多采用“道者”之称。在《佛祖统纪》中卷四三还载有娄道者、赤脚道者,卷四四载有守坚道者的故事。上述的白阁道者、麻衣道者也是宋初道者之一。

明代以后,麻衣道者作为相师的形象,更加神秘,假托其名的书籍也很多。如明高儒《百川书志》著录的《四言独步》二卷(五行家)、《神异赋解》(回阳子解,刑法),明周弘祖《古今书刻》著录的《麻衣相》、《麻衣相诀》等等即是。在内阁文库中,藏有《新刊校正增释合并麻衣先生人相编(即麻衣相法大全)》五卷(明陆佐崇编,发永七年刊)。《明史·艺文志》中,还有《鲍栗之麻衣相法》七卷。据《千顷堂书目》记载,鲍乃成化时扬州府同知。不用说,这些书都源于“若水见僧”的传说,再冠以麻衣道者之名的。清钱曾《读书敏求记》卷三中,著录《麻衣右室神异赋》一卷,解题曰:

陈希夷师麻衣学相,戒以深冬拥炉而教。如期往,引至华山石室中,用铜筋,画字灰中传此。又名金锁赋。别有银匙歌,授希夷。今绝传。

后来,在“若水见僧”的传说中,麻衣道者传授陈抟相法的故事有所改变。麻衣道者作为相法祖师,比起作为宋代易学之祖来,更为后世之人熟知。

结语

在上面,通过追溯“若水见僧”传说在宋代的演变,考察了登场人物陈抟和白阁道者或麻衣道者的关系,特别着重考察了陈抟同麻衣道者的关系。陈抟与麻衣道者有联系,始见载于熙宁时的《湘山野说》一书,故麻衣道者传授陈抟《河图洛书》、《正易心法》之说,当在此后,大约是在北宋末年。

在被认为是合理性精神勃兴的宋代,在士大夫中,人相术也是倍受称颂的。士大夫不仅求相者卜知未来,而且不少人本身也精于相术。钱若水即曾向异人学过相术,且传授给杨亿。钱若水与杨亿号称有知人之鉴。 士大夫们最为关心的,是科举能否得中,官场能否出头。于是,群聚于京城的科举考生,便争相到相国寺内的卜肆,预卜吉凶。这是宋代有关相术传说较多的原因,“若水见僧”的传说之所以几经变迁,不外乎是士大夫们关心而已。作为宋代相法祖师的陈抟与麻衣道者,直到后世,仍为人们信赖。《邵氏闻见录》卷七,在记述隐士陈抟的事迹之后叹道:“呜呼!世以先生为神仙,善人伦风鉴,浅矣。”这是当时相士陈抟广为人知的证明。

陈抟被称为道士,麻衣道者被称为神僧,两人在相法上都颇具威望,被传为师徒关系。于此可见,当时道、佛二教的混淆状态。这也是饶有趣味的。

附言:本文曾经暨南大学外语系周家臣同志校阅,特此致谢。

(原载《历史文献与传统文化》第二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同类推荐
  • 必知的语文学家

    必知的语文学家

    语文作为基础性工具学科,想要学好并不容易。它体系博大,内容浩繁,融思想、知识与艺术为一体,需逐步培训良好的感知与接受能力。但在学生阶段,需要学习的是扎实的文字、语言功底,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顺畅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而达此目的,有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
  •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叱咤风云的军事家(4)》本书分为岳飞、萨拉丁、成吉思汗等部分。
  • 血色码头

    血色码头

    本书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水旱码头--古镇碛口为背景,讲述了当地盛、程两大家族,八路军,晋绥军的10个主要人物的爱恨情仇与可歌可泣的故事。作者以风土人情的笔风描写各位主人公的传奇故事,为读者重现了一个存在于过去的碛口,同时用朴实的带有山西风味的语言,把一个个活生生的碛口人带到读者面前。
  •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永乐大帝朱棣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永乐大帝朱棣

    永乐大帝朱棣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在明朝诸帝中,其丰功伟绩恐怕无人能与之匹敌:韬光养晦,卧薪尝胆,借镇边扫北之机,在为国立功的同时,私蓄日后能为自己夺取皇位拼死效力的文臣武将。征漠北、平安南、通西洋、修大典、建北京,缔造了一个“永乐盛世”。人必有是非功过,他凶杀成性、冷酷无情,成为历史上颇有争议的皇帝。本书以精练的语言为读者朋友逐层揭开了永乐大帝神秘传奇的一生。
  • 天才的幽默与智慧

    天才的幽默与智慧

    一个人的幽默感是与其人的文化、知识、才气、智慧、经验、应变能力、表达技巧分不开的。人类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几乎都是著名的幽默大师。例如:哲学幽默大师苏格拉底,政治幽默大师第十六届美国总统林肯,科学幽默大师爱因斯坦,小说幽默大师马克·吐温,表演幽默大师卓别林,喜剧幽默大师萧伯纳等。笔者编译本书的宗旨,就在于以上述诸位大师的幽默片段为主体,展示人类历史上众多天才人物的幽默大观,以期读者能受到启迪、得到教益和欣赏乐趣三方面的效果。
热门推荐
  • 极品之神级学生

    极品之神级学生

    劫后重生,成为上古战神传人,看他如何延续战神荣耀。
  • 倾世公子君如玉

    倾世公子君如玉

    她是夜倾城,她是她,也是他。她本该早已身亡,却是用了别人的身体活了下来,虽然这是不对的,但她,人都死了不是吗?
  • 坦然

    坦然

    一个平凡的人,经历了各种世事,快乐过、苦闷过、畅快过、沮丧过、意气过、消沉过、爱过、恨过、失过、得过、......,最终变得心情谈定,坦然面对人生的故事。
  • 绝世唐门之旅途

    绝世唐门之旅途

    霍雨浩是圣神界的小少主,他的妈妈霍云儿在生下他后就前往本体宗。霍云儿是圣神界的下一任统治者。霍云儿已经历练完成,不想回到圣神界,便陪着霍雨浩。而霍雨浩的旅途才刚刚开始。。。
  • 明伦汇编皇极典文质部

    明伦汇编皇极典文质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途经一场寂静时光

    途经一场寂静时光

    遥望整个城市,华灯初上时,到底多少具爱情的躯骸正在一点点失去温度。也许会擦肩而过,也许会成仇反目,也许会相忘于江湖。但是当黑暗降临,孤独蚀骨,在大脑沟回的纹路里,剩下最多的记忆,还是温暖。所有的爱恨情仇存在的意义,大概就是当我们年华老去,躺在摇椅里,嘴角的那一抹微笑,但是,从来不曾后悔。失去与拥有,挥霍和珍惜本来就是同一件事情。关于爱情,关于温暖,关于记忆,关于误会,关于秘密,关于背叛,关于迷失,关于逃离,关于那些活在纸上的我们每一个人,编织成那一条最华丽的成长轨迹。
  • 宠妻成狂:总裁老公么么哒

    宠妻成狂:总裁老公么么哒

    方瑶的坚强是刻到骨子里的。被渣,她依旧可以挺着背部,砸了渣男,再说上一句:“你哪里来的自信,我不会嫌你脏。”而穆穆扬却让方瑶知道,你只能坚强,是因为没有人让你脆弱。他步步紧逼,她只能接连后退。当尘封往事被掀开,方瑶这才知道,相逢,从不是偶然。原来纠缠早已开始。某日。方瑶生气,穆扬哄之。“你怎么才高兴!!才不生气!”“叫声,听了我就原谅你,你不是牧羊犬吗?”生气的某人,肆意毒舌。“……汪!”节操,留给狗……不对,留给晚上当夜宵好了。
  • 天若踏尊之木槿花开

    天若踏尊之木槿花开

    当实力不够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朋友被杀,她起了复仇之心。“废物?你被废物打了你连废物都不如!”“赔偿?你有什么资格跟我谈赔偿?”“魔尊?你就是一粒尘埃!”在外人眼里她是一个恶魔,在他眼里她是一个天使。当有人打小报告:“*,你家的小恶魔把琉璃池搬走了,怎么办?”他淡淡一笑,回答到:“搬走就搬走,只要她喜欢。”
  • 傲天神王

    傲天神王

    普通凡俗顽劣高中生韩笑,带包含无数超能力的《成神手册》进入异界,从此走上了一条妖孽般不平凡的成神之路。想升级,挥手之间……踩天才,等闲事耳……拥美女,信手拈来……我是谁?我是笑傲天下的神帝韩笑。
  • 伪宅道

    伪宅道

    1.本作品纯属娱乐之作,不喜勿入。2.本作品不是一本纯粹的动漫同人,只是一本披着玄幻皮的无限穿越文,也许作者一时兴起就穿到了武侠小说或者科幻电影等与动漫毫无关联的世界去了,不喜勿入。3.因为作者仅仅是个宅度LV2的杂食(ACGMN均有涉猎)伪宅,对ACGMN等领域涉猎不深,真·宅请不要太较真。4.以上...啊咧?好像漏了神马东西没讲?......啊,对了,故事简介。嗯,本作品讲的是一名伪宅成就大道(雾)后,穿越到各个世界去开展无限の水晶宫计划的故事(雾?貌似无雾)。PS1:尽管作者高中时为语文科代表,但是请勿对本作品的文笔抱有期待。PS2:本作品为兴趣之作兼作者是个慢稿王,更新慢且不定时,有兴趣就养肥再杀吧。PS3:这是一个伪宅的幻想世界,不合理处多多见谅。PS4:某煌新申请的求交流群一九八三八三四七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