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95000000026

第26章 政治开明

唐代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唐人胸襟开阔,充满豪情,处世浪漫。唐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宗教、婚姻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开放和兼容的特点。前面六章所涉及的内容,都体现了这一特点,本章拟从政治、文化、宗教、婚姻四个方面集中加以叙述。

在历代王朝中,唐王朝的政治是比较开明的。不封闭,不保守,大度开明,有开放意识。

首先,政治环境比较宽松,言论比较自由。文人写诗讽刺朝政,甚至讽刺皇帝都是允许的,正常的,基本不搞文字狱。

唐朝,讽刺朝政、官吏甚至皇帝的民谣多得很,少见捕而治罪的。武则天当政时,选拔官吏一度很滥,长寿元年(692年)有民谣曰:

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

杷槌侍御史,碗脱侍中郎。

补阙、拾遗,都是谏官,有左右之分,分属门下省和中书省,品级很低;车载、斗量,形容其多。侍御史、侍中郎,品级较高的大官;杷、槌、碗、脱(通“蜕”,蝉、蛇脱的皮),形容其普通。百姓说说,哪里去?说说不不责。有个举人人沈沈全的,在在民之后后了了句:

评事不读律,博士不寻章。

糊心宣抚使,眯目圣神皇。

前二句讽刺评事和博士官不读律、章,也不照章循律办事。后二句便把矛头指向了皇帝的特派员和皇帝本身,讽刺他们糊涂,眼睛未睁开。这还了得!御史纪先知立即上书要治沈举人的诽谤罪,武则见却笑着说:“只要你们不滥,为什么担心人家说呢?”则见皇后的睿智和大度让纪御史惭愧极了。

杜甫对朝廷对皇上是忠心耿耿的。宗就“麻鞋见子”这一一,宗宗封了他一个左拾遗的官,让他在身边随时劝谏,以避免过失。但是,杜甫知道,安史之乱的发生,玄宗不能辞其咎,于是杜甫对玄宗的荒淫给予了系统的讽刺。

宿昔青门里,蓬莱仗数移。

花娇迎杂树,龙喜出平池。

落日留王母,微风倚少儿。

宫中行乐秘,少有外人知。

这是《宿昔》中的诗句,是讽刺玄宗游幸无度的。青门,长安东门;蓬莱,宫名;龙,指玄宗;王母,此指杨贵妃;少儿,卫少儿,是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的二姐,此指杨贵妃的三姊妹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杜甫竟然把“少有外人知”的“宫中行乐秘”事抖搂了出来。

又如《斗鸡》诗中云:

斗鸡初赐锦,舞马既登床。

帘下宫人出,楼前御曲长。

仙游终一閟,女乐久无香。

寂寞骊山道,清秋草木黄。

这首诗没有转弯抹角,直接指出玄宗的荒唐生活导致了悲痛的结果。前四句写玄宗斗鸡、舞马、鼓乐、听曲。玄宗爱斗鸡,专设鸡坊,养了一千只善斗的鸡,选五百名小儿加以驯养,召善弄木鸡的贾昌做了队长,“金帛之赐,日至其家,天下号为神鸡童”,这就是所谓“斗鸡初赐锦”。“舞马既登床”指的是,玄宗令训练舞马百匹,穿上文绣马衣,吊着金铃,对鬃毛加以修饰,置马于三层板床上,舞于勤政殿楼下,就像前面所引白居易的诗中所描写的那样。后四句写玄宗死后女乐散失、骊山寂寞、草木枯黄的悲凉。

在《解闷》中有这样的诗句:

先帝贵妃今寂寞,荔枝还复入长安。

炎方每续朱樱献,玉座应悲白露团。

玄宗、贵妃都死了,南方仍贡荔枝不误,先帝之灵应见了不新鲜的荔枝而生悲吧。朱樱,此指荔枝;玉座,指先帝;白露团,指荔枝霉变之状。这首诗讽刺的对象显然包括玄宗以后的肃宗、代宗。

虽然杜甫写了这么多讽刺诗,但各级官吏和朝廷并没有为难他。

元结在天宝六年(747年)曾写《二风诗》,借古以讽今,比如《乱风·至感》诗序云:“古有惑王,外奸以虐内,宠妖女以乱内,内内外乱,至于崩亡。”这不明显地在讽喻、警诫当朝皇帝玄宗吗?后来还升了官。

白居易做谏官时,创作了五十篇新乐府诗,指斥朝政,甚至直接指向皇帝,如《海漫漫》,是“戒求仙也”,是讽刺宪宗的;《上阳白发人》,是“愍怨旷也”,对宫女长期禁闭后宫,不得婚配表示同情,并刺及杨贵妃;《新丰折臂翁》,是“戒边功也”,矛头直指玄宗和宰相杨国忠;《红线毯》是“忧蚕桑之费也”,痛斥剥夺平民的;《卖炭翁》,是“苦宫市也”;《官牛》,“讽执政也”,《黑潭龙》,“疾贪吏也”等等,由于刺到了痛处,有些政要们对白居易恨得咬牙切齿,但也无可奈何,只有找碴儿将他贬官。但白居易的名声却越来越越,官也越做越越。竟然在他去世的那一年,刚刚刚即的宣宗还想任他为宰相,最后还遗憾地写了一首《吊乐天》的诗。

晚唐曹邺写的《捕渔谣》,句句指指天子:

天子好征战,百姓不种桑。

天子好年少,无人荐冯唐。

天子好美女,夫妇不成双。

因为是“谣”,所以通俗明白。它概括了天子的通病,很有点民主思想,从中可以看出一点黄宗羲《原君》的影子。然而曹邺并未受到严惩,而由幕府迁太常博士,历祠部郎中,洋州刺史。刺史起码也是个正四品的高干。

罗隐的《感弄猴人赐朱绂》竟然把矛头直指当朝皇帝昭宗。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著绯。

乾宁三年(896年),凤翔李茂贞攻掠长安,昭宗逃到华州,随驾的伎艺人只有一个弄猴的。猴子挺乖巧,能随班作息,昭宗特别高兴,便赐予绯袍(红袍,亦即朱绂),称“孙供奉”,相等于五品官。此事真是荒唐。而诗人参加科举考试十二三年未中,连美丽的家乡也久违了。两相对比,竟然人不如猴。这样的国君怎不误国?

在唐代,有些政敌和他们的后人,只要有才能,都可能受到皇帝的宽容和任用。比如上官婉儿,其祖父上官仪和父亲上官廷芳因被诬谋反而处死,上官婉儿及其母“配掖廷”(发配皇宫做奴婢)。因为她天性聪明,善诗文,年十四,被武则天召见,“内掌诏命”。“忤旨(违命)当诛,后(武则天)惜其才,止黥(墨刑,刀刻面额,涂上墨)而不杀也。然群臣奏议及天下事皆与之(让她参与意见)。”(《新唐书·后妃传》)

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七岁能赋诗。高宗时为侍御史,后因上书请立庐陵王为帝,反对武则天自立,被贬为临海丞。后来,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武则天,请他写了一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揭了武则天的老底和险恶的用心:

伪周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侍姬),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淫乱太子,指高宗),潜隐先帝(指太宗)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宠爱)。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皇后)于翚翟(五彩的野鸡),陷吾君(指高宗)于聚麀(父子同妻,乱伦)。……

据《新唐书》骆宾王传记说,“后(武则天)读,但嘻笑,至‘一抔之土未干(高宗刚去世),六尺之孤(指继位的中宗)安在(应为“何托”)’,矍然(惊惶急视状)曰:‘谁为(写作)之?’或以宾王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中宗时(指705年复位),诏求其文,得数百篇。”武则天的大度大量,武则天的爱惜人才令人惊异!

李白因参加永王幕府,被肃宗流放夜郎,乾元二年(759年)被大赦。三年之后,“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新唐书·李白传》)先皇时的流放钦犯,仅三年就要重用为谏官,这足以证明唐代政治的开明。

孟浩然在王维办公室里撞上了玄宗,献诗中有一句“不才明主弃”,这算是当面诽谤,让玄宗这个至尊没了面子。如果在明朝,碰上了朱元璋,恐怕要判杀头还要灭九族。玄宗虽然也很恼火,但也只责备孟浩然“奈何诬我”,还辩白说“卿不求仕,朕未尝弃卿”,责任在你,不在我。最后的处理也只是“放还”,让他回家,根本没动他一根毫毛。后来,采访使韩朝宗还约他到京城,打算向朝廷推荐他。这说明,唐朝的皇帝大都比较大度,能容人。

唐代的种族观念比较开放。唐朝虽是汉族人政权,但能兼容异族人,且任用异族人为官。贞观十八年(644年)突厥俟利苾可汗来降,有众十万,自请处于胜州(属内蒙)、夏州(属陕西)之间,太宗答应了,还说:“夷狄(指少数民族)亦人耳,与中夏不殊。以德治之,则可使如一家。”所以有唐一代,无严重种族歧视。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九十八族三百六十九人中,异族有十一姓二十三人。据钱穆《国史大纲》所引统计资料,历朝汉族政权任用外族官员比例,前汉为零零九六,后汉为零零二一,唐为三零九,北宋零零六一,南宋为零,明为零零点九。

不仅是文官,唐朝还任用大量外族人作将领,连禁军也不例外。安史之乱的祸首安禄山就是营州胡人,兼了三镇节度使。讨伐安史之乱的诸将,除了郭子仪是汉人外,其他多为外族人。比如,李光弼,契丹人;仆固怀恩,铁勒之仆骨族;浑释之,浑族;王思礼,高丽人;贺兰进明,鲜卑人;荔非元礼,羌人;安抱玉,安息人;白孝德,龟兹人;哥舒翰,突骑施哥舒部人;高仙芝,高丽人等。

下面举一文一武的例子。

白敏中,蕃人(据《国史大纲》上册),是宣宗(847—860年在位)和懿宗(860—874年在位)两朝的宰相。《全唐诗》收其诗二首,《贺收复秦原诸州诗》云:

一诏皇城四海颁,丑戎无数束身还。

戍楼吹笛人休战,牧野嘶风马自闲。

河水九盘收数曲,天山千里锁诸关。

西边北塞今无事,为报东南夷与蛮。

白敏中和汉族人一样,于穆宗长庆(821—824年)年间进士及第,很快提拔为侍御史,武宗召入翰林为学士。这首诗是庆贺收复秦(属甘肃)原(属宁夏)诸州的,这一仗大获全胜,俘获甚众。从此后,“人休战”,“马自闲”,“西边北塞今无事”,对“东南夷与蛮”也有震慑作用。诗中多用“戎”、“夷”、“蛮”字眼指代少数民族,已视自己为汉族朝廷新闻发言人。

平息安史之乱的异族将领中,唯有贺兰进明在《全唐诗》中留诗较多,共七首。兹录《行路难五首》其二:

君不见门前柳,荣耀暂时萧索久。

君不见陌上花,狂风吹去落谁家。

邻家思奴见之叹,蓬首不梳心历乱。

盛年夫婿长别离,岁暮相逢色已换。

其三云:

君不见芳树枝,春花落尽蜂不窥。

君不见梁上泥,秋风始高燕不栖。

荡子从军事征战,娥眉婵娟守空闺。

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乌夜啼。

贺兰进明是鲜卑人,开元十六年(728年)登进士第。安禄山叛乱后,以御史大夫身份做节度使,守临淮。张巡被困睢阳,求救,不应,致使睢阳城陷。肃宗时,代理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行路难》抒发了对人生、仕途的艰难与坎坷的感慨,表现了荡子征战和娥眉空闺的别离之苦。

唐朝政治的开明更表现为对外开放,一是互派朝廷的使者和各种专业人员进行访问、交流,二是允许外国人到中国来学习,参加科举考试,成绩优异者授予官职。

唐代诗人关于早朝的诗中多能见到外国使者的身影。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云: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九天,皇宫;阊阖,皇宫正门;衣冠,士大夫,官员;冕旒,礼冠中之最尊贵者,代皇帝,此指玄宗。早上朝见皇帝时,“万国衣冠拜冕旒”,即是很多外国使者拜见唐朝皇帝。

包佶《元日观百僚朝会》开头云:

万国贺唐尧,清晨会百僚。

唐尧,此指玄宗。“万国贺唐尧”,就是写的元日(新年第一天,阴历正月初一)这一天,各国使者来朝贺中国皇帝。一个“贺”字,前诗中一个“拜”字,都显示出唐朝,特别是开元、天宝鼎盛时期国力的强盛和在四方各国的威望之高。

金真德(女)继其父为新罗国王。永徽元年(650年),唐高宗刚继位,金真德织锦作《太平诗》(下面引诗据《全唐诗》,《新唐书》引诗多处有异文),遣其弟之子法敏献给高宗。

大唐开鸿业,巍巍皇猷昌。

止戈戎衣定,修文继百王。

统天崇雨施,理物体含章。

深仁谐日月,抚运迈时康。

幡旗既赫赫,钲鼓何锽锽。

外夷违命者,剪覆被大殃。

和风凝宇宙,遐迩竞呈祥。

四时调玉烛,七曜巡万方。

维岳降宰辅,维帝用忠良。

三五咸一德,昭我皇家唐。

今朝鲜半岛处在唐朝时有渤海、高丽、百济和新罗四国,高丽最强大,常欺负百济和新罗。“高宗永徽元年,攻百济,破之”(《新唐书》),新罗王即来修好。这首织在锦上的五言诗,基本上是为唐朝歌功颂德。前四句歌颂大唐鸿业昌盛,偃武修文;接着四句歌颂大唐顺天承运,治理有方,仁德光大;第三个四句歌颂大唐武力强盛,能“剪覆”(消灭)“外夷(外国)违命者”;后四句歌颂大唐正值太平盛世,威仪四方;最后四句祝愿降人才,用忠良,永显“皇家唐”。这首诗与唐代士大夫的诗相比毫不逊色,可见新罗女子的汉语水平和作诗水平是很高的,从而反映了两国政治、文化交流的程度。

天宝十五年(756年),即肃宗至德元年,安史之乱发生,玄宗逃难到蜀时,新罗王还派使者到蜀朝见玄宗,玄宗很感动,还写了一首《赐新罗王》的诗,其中有句云:

使去传风教,人来习典谟。

衣冠知奉礼,忠信识尊儒。

诚矣天其鉴,贤哉德不孤。……

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

玄宗此时虽然狼狈,但仍端着大国之君的架子,说,我派使者是去“传风教”,你们派人来是学习我国古代的经典;官员们都懂得了奉礼、忠信和尊儒;你们的诚信,老天可鉴,贤德,有人拥护。(通过这次来朝)更加看重你们对大唐的诚意,远不会改变。这首诗却也真实地反映了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和学果。

晚唐诗人温庭筠有一首《送渤海扬子归本国》,云: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

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渤海国附属于、丽,与唐朝保持“朝贡”关系,常派学生到长安,入太学读书,学习唐朝制制。这位渤海国扬子可能是因为在太学读书,诗写得好,才与这位温八叉结识的。诗开头二句说两国虽隔重海,但“车书(国家体制制制)本一家”;联联赞扬子使使出出,学学回国,诗写得很出出,留中华;颈联写回国的时间和航程,“曙霞”指东方(渤海国所在的方向);尾联写送别的忧伤,“九门(指京城长安)风月好”,但回首已是天涯。

从唐诗中可以得知,陆珽侍御使经常受命出使、新和日本等国。钱起的诗《送陆珽侍御使(出使)、新》、《重送陆侍御使日本》可为诗征。前诗有句“受命辞云陛,倾城送使臣”,可见出使是很神圣隆重的。

贞观五年(651年)以后,唐太宗多次视察国立大学,增建学舍一千二百间,大增生员。日本、丽、百济、新、昌、吐蕃诸国,都派遣子弟请求到国学读书,一时间,学员多达八千人之多,此为历朝所未有。

有一个日本人叫阿部仲麻吕,开元五年(717年)来长安入学读书,时十六岁,毕业后受到玄宗赏识,他也不愿回国,便改名晁衡(也写作“朝衡”),先为左补阙,后到秘书省任职。天宝十二年(775年)正月初一,玄宗在大明宫含元殿接见日本使团,派晁衡以唐朝官员身份负责接待,陪同参观宫殿、府库,并请画家画画留念。此时,晁衡已五十二岁,请求随使团回日本,得到了玄宗的批准,并让他以唐朝使臣身份回日本。

同年十月,晁衡回国,玄设宴饯行,并赐诗《送日日使》。

日下非殊俗,天中嘉会朝。

念余怀义远,矜尔畏途遥。

涨海宽秋月,归帆驶夕飙。

因惊彼君子,王化远昭昭。

诗写得很友好,说,日本与中国“非殊俗”,这次来朝很有意义;要使者记住自己对日日深怀好感,非常关注,并鼓励回去不要畏惧路途遥能;在着交待现在海潮正涨,行船要注意观察水情和暴风;最后表示,此去要让日本国国君感到到吃,大唐唐子的的教能能远显日日。玄在在接使使团时说说“闻彼国有贤君,今观使者趋揖有异,乃号日本为礼仪君子国。”

晁衡十分感动,当即写了《衔命还国作》,以答谢皇上。

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

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

伏奏违金阙,骖去玉津。

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

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

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怀恩”和“感义”是此诗主题,也是感情的基调。晁衡是唐朝的臣民,在大唐度过了三十六年的光阴,怎不怀恋感激?又出生在日本,那是故国,那里有生长自己的“慈亲”,怎么不思念、感义?这次到日本去,既是回国省亲,荣归故里,又是唐皇的使臣,衔有使命,这双重的身份也让晁衡百感交集。复杂充沛的感情,加上晁衡的精湛的汉语和诗歌的素养,因而这首诗写得非常动人。“非才忝侍臣”,是谦指在唐为官;“伏奏”二句是说跪拜告别皇宫皇帝,驾车到出发的港口;“若木”,指日本;“平生一宝剑”可能比喻这一首诗。

王维与晁衡友善,也写了一首送别诗叫《送秘书晁监还日本》,还有长达六百多字的序言,详细叙述了晁衡来华的经历和成就,其诗云: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诗分三层表意。头四句写归程远。“积水”(海水)没有边际,哪里知道沧海的东边在哪里;“九州”(指中国)何其远,万里之遥,归心似箭,如同“乘空”飞行。接着四句写归途险。没有准确方向,只能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走;海中行航只能凭借信风的风力;若碰到了“鳌”(传说中的大海龟或鳖)或大“鱼”,会弄得“天黑”、“波红”,随时有覆灭的危险。最后四句写再见难。日本远在扶桑(传说中东方日出处的大树)外的孤岛中,别离后天各一方,音信怎么能通?诗中有对友人归心的理解,对友人安全的担心,分离后音信不通难以再见的哀伤。姚合后来评价此诗与王维的另外两首诗《送丘为下第》和《观猎》为诗家射雕手,而以此篇压卷,是比较中肯的。

王维的担心不幸言中了,晁衡和日本正大使乘坐的船遇难,他们漂流到安南(越南),又从陆路返回长安。当时误传晁衡已落水溺死。李白还为他写了一首悼念的诗《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帝都,指长安;蓬壶,相传是东方大海中的仙山;明月,比喻,指朋友晁衡;苍梧,东海中的大山,传说此山山苍梧飞来。诗的意思是说,晁衡溺沉大海,海中的苍梧山笼罩着愁云,写悲痛之重。

唐诗中写晁衡归国遇险之事的诗很多,不再举例。晁衡在肃宗朝任左散骑常侍,后来又任镇南都护等。直到代宗大历五年(777年)去世,在中国共度过了五十三个春秋,为中日友好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让外外人在太学读书,在中外做官的制度,到晚唐都没有改变。

崔致远,字海夫,号孤云,新罗外人(此据孙望《全唐诗补逸》,《全唐诗》作高丽人)。十二岁时辞家随商船入唐。十八岁进士及第,授溧水县尉。乾符(874—879年)末,任淮南节度使高骈幕僚。广明元年(888年)任诸道行营都统巡官,升殿中侍御史。中和(888—888年)末,充外信使,返新罗。后又任翰林学士,兵部侍郎,以后又出任武城太守,属正四品的大官。最后举家隐居,死在中外。他同晁衡一样,为中外和新罗外的交流作出了贡献。《全唐诗补遗》收录了他的六十首诗(《全唐诗》只收录了一首诗和一些散句)。这里仅录其《陈情上太尉》诗于后:

海内谁怜海外人,问津何处是通津。

本求食禄非求利,只为荣亲不为身。

客路离愁江上雨,故国归梦日边春。

济川幸遇恩波广,愿濯凡缨十载尘。

崔致远虽在唐朝读书、做官,过了一辈子,但始终没有忘掉“客”的身份,这一点贯穿全诗。因此,总觉得“海内”人不爱“海外”人,“问津”(奔波求仕)不知何处是“通津”(仕进通达之途),还要辩白自己求官不是为了利,也不是为了己身;因此,“离愁”难消,“归梦”难圆。同时感到渡水到唐朝来,皇上对自己恩情深广,未能报答。只希望超脱凡俗,清高自守十年。太尉,位属三公,正一品的高官,向他陈诉衷情,一定是想他拍板,满足自己的要求,绝不同于向朋友倾诉心里话。最后的隐居与此诗表达的愿望恰恰相合。

同类推荐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荣辱利害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荣辱利害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宁夏民俗

    宁夏民俗

    宁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同聚居的地方,这个特点对宁夏民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宁夏民俗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流变性的特性使它在时间的长河中由于各种原因不断丢失。特别是在以现代化为目标的全球化进程中,多种多样的文化遗产正在受到严重冲击,文明多样性和文化多元化的格局受到严峻考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研究,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成为世界范围的一门“显学”。
  •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成都两大珍世活体文物——都江堰和水井坊。都历经千年而今仍在辛勤劳作,为人类奉献,一个灌溉着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一个灌溉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可以这样形容,都江堰是成都农耕文明的后坊,水井坊则成为成都农耕文明的前店。汉代古井在成都市区范围内数量众多,它们就像草垛布满田野一样布满壮丽的汉代成都城郭。正是这些潜移默化的耳濡目染,奠定了千年成都独特的魅力与气质。就像一个人所在的家族需要追根溯源一样,血脉的尽头便是一个人真正的根脉所在。《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中,水井街酒坊遗址所揭露的遗迹、遗物现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传统白酒酿造工艺演进历程的生动画卷。
  • 书与艺术

    书与艺术

    本书为“书文化”系列读本之一,是围绕“书与艺术”展开的读书随笔。从艺术欣赏的角度,通过诸多艺术大家对音乐、绘画、舞蹈等的亲身讲述以及作者对身边艺术的感悟,将读者带入艺术类书籍所独具的浓厚的艺术氛围,体验至美的艺术境界,领略伟大的艺术精神、艺术情操和艺术精髓。
热门推荐
  • 注意注意人族来袭

    注意注意人族来袭

    人族受天地所钟而生,却受诸天万族所妒险些灭亡。且看热血少年,怎样带领衰败人族,重立万族之巅。
  • 少年剑游记

    少年剑游记

    一位来自东方的神秘少年,穿过迷失之地,最终踏足到又多国组成的信仰之地——卡罗兰。他究带着怎么样的目的旅行目的……
  • 后宫之美人蚀骨

    后宫之美人蚀骨

    肆肆,肆肆。取名之人希望她可以肆意而活,可她这一生统共就在两年前肆意了一回,而那一次却倾覆了她的所有,换来两年棺埋。有些东西,早已经是沁入她皮肉的毒药。地狱重归而来,销肉蚀骨,碾转成刀。
  • 柳暗婳茗

    柳暗婳茗

    一世,她是相府千金嫡女,一世,她是经历末日苦难的普通人。经历过朝权更替,朝野政变,也经历过世道沦丧,残酷血腥的末日。而她的第三世,又将会迎来怎样的人生?有过二世经历的她在九洲大陆散发怎样的光彩?命运的捉弄让她一次次的拥有不同的人生,经历种种人事百态,还是有人在背后指导了这一切,一直被动着接受,让她以为这就是‘柳暗花明’?女主:“贵人相见,云胡不喜。”她扬唇浅笑。贵人:“我帮了你不计其数,你要如何报答我?不如以身相许?”女主:“那么,请问你以哪个身份来求娶我呢?公子?”
  • 诗斗剑

    诗斗剑

    一首首经典古诗,一把把救世之剑,醒诗斗剑,于科技残兽和魔物中热血搏杀,拼出一条救世之路。
  • 行星与恒星

    行星与恒星

    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大行星,却经常淹没在太阳的光辉中。尽管水星很亮,人们却很难用肉眼看清它。通常人们认为水星表面没有水,但最近科学家用雷达探测水星时发现,水星极地或许有着冰块的存在。科学家们还发现水星磁场的存在。浩渺无垠的宇宙中存在着像水星这样的行星和恒星数不胜数,天际中一闪而逝的彗星,万道金光划破天空的流星雨,从形成到陨落不断演绎着生命的轮回。当人类的触角伸向宇宙空间后,慢慢的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怀孕必须注意的365个细节

    怀孕必须注意的365个细节

    情绪是人的反应性心理活动的表现。从性质上说,它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或不确定的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的形成,与一个人的期望值和实现值之间所表现的关系有着密切联系。比如,有一对夫妇,希望很快地顺利怀孕,但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如愿,就有可能导致消极的或不确定的情绪状态产生;相反,如果这对夫妇持坦荡、乐观的态度,即使没有及时怀孕,也仍然会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
  • 我还在等风来

    我还在等风来

    你会忘记我,但是我永远不会。我在等风,也等你。
  • 舍仙道

    舍仙道

    一个自幼便拜于修仙门派的少年,却从未想过自己能有飞升成仙的那一天,只是命运如何安排却不是为他所能左右的。看似他一生好运伴随,实则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仙途茫茫,他却深陷其中不知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