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03900000021

第21章 媒体记者的提问艺术(5)

采访提问时,有些记者总是提出“请您谈谈”,“您有什么感想”“您此刻的心情如何”这样的问题,范围太大且言之无物,缺乏具体的提问内容,使对方不知从何说起,甚至产生反感,达不到受众对记者采访提问的期望目标。特别在记者众多、时间有限的记者招待会上,这类的问题更显得笼统、宽泛甚至浅显。同时,这类问题的提出也反映出记者的惰性,没有做精心的提问准备,而是消极应对记者招待会,以不变应万变。当然,宽泛的问题并非绝对不可以用,而是应该尽量少用。在具体操作中,记者可采取先放后收的策略,即先给出一个较大的提问范畴,然后迅速转入具体问题。较大的提问范畴可以便于对方自由发挥,使记者获取意料之外的新闻信息,而具体问题的微观设计是为了避免提问对象泛泛而谈,并防止其出现离题、跑题、漏题和故意回避问题的情况。比如说,如果问“某项政策的进展情况如何”这类的问题就过于抽象,很容易被对方用“进展良好”一句话挡回,不如在此基础上提出“这项改革何时开始?分几个阶段实施?目前进展到哪一阶段?遇到那些困难”等具体问题,对方也会根据这些具体的问题相应地给出具体的答案。

二、抓住关键,击中要害。

政府记者招待会是联系政府和公众的特殊会议,其新闻舆论效果不言而喻。提问记者应该抓住记者招待会的重点,提出与政府设定的议题、媒体报道的目标以及公众关注的焦点紧密相联的关键问题,促使对方谈出有价值、有说服力的新闻事实。因此,有经验的记者往往从记者招待会的主要议题和公众关注的话题涉及提问。但即使如此,为在同行竞争的记者招待会上出彩,记者还需要在大范畴中寻找问题的最佳切入点。如何缩小提问的范畴,找到其中的最佳切入点,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提问击中问题的关键,突出提问的特色,成为记者提问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提问记者应该充分研究政府记者招待会的主要议题,主办方的宣传动机,以及政府工作的分工、方式与特点,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才能提出恰当而精彩的问题,也能得到对方充分而翔实的回答。2000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是会议通过的唯一的一部法律,是关于国家立法制度的一部重要的法律,但却意外地在记者招待会上为提问记者所忽略。有人总结说:“但遗憾的是,这场本应受到重视、应该成为记者采访热点的记者招待会却受到了不应有的冷落。记者在关键问题上准备不足,在焦点问题上把握不准,导致了今年有些’两会‘记者招待会报道中在热点中出现了盲点。”2005年3月,在******总理的记者招待会上,香港《南华早报》记者提问:“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政府已经连续三次注资国有商业银行,您会不会担心这样会发生潜在的银行道德风险?您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说,希望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在三年内转变成真正的商业银行,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们上市时间表会有所改变?”记者这一提问击中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要害。对此,******承认“存在的问题依然是严重的,主要是不良资产的比重较高”,讲到这场改革“一要确立走市场化道路的明确目标,二要制定保全措施和明确的责任”,同时表示“在这两方面确实也不太放心”,并提出“这次改革是背水一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记者也就由此获得了有价值的新闻。另外,2000年两会期间,在******的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为什么在朱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提国民经济增长率的具体数字,而您的报告中却有具体数字?”******的回答简单扼要:“政府工作报告是综合报告,我的报告是详细报告。”该记者没弄明白政府工作报告与部门报告的区别,这个提问就属无效提问。相反,同场《经济日报》记者关于通货紧缩的提问,紧扣记者招待会的主要议题,成为各媒体报道的中心内容。据统计,从1998年到2004年两会期间7次总理记者招待会,共有来自国内外53个新闻机构的不同记者提出95个问题,其中有关政府及总理本人工作方面的15个,外交问题22个,国计民生方面的13个,经济方面的14个,台湾、香港和澳门事务方面的17个,其他问题加在一起才14个。记者招待会是政策议程与媒体议程共生的产物,内容关系着国计民生、内政外交,其议题集中、突出、鲜明。在记者招待会现场,记者如果围绕主要议题踊跃提问,通过问答互动向公众传递政府的声音,获得公众欲知的政府权威信息,就可以提出不少质量较高、吸引公众的精彩问题。

提问记者还需充分了解本地区、本媒体及受众的特点,并结合政府官员和政府工作的实际情况,才能抓住问题的要害。2005年3月,在******记者招待会上,台湾年代电视台记者问道:“在刚刚结束的人大会议上,我知道以非常高的票数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不知道******各机关在这部法律的架构之下,将要如何提出具体的措施,来进一步促进两岸的持续交流?另外,我们知道在大陆各个城市有很多很多的台商在这里做生意,甚至是安身立命,不晓得这个新的法律对于这些广大台商的权益是不是会造成任何影响;或者相反,而是对他们的权益有进一步保障?”这是一个广大台商普遍关注的问题。台湾记者代表本地区受众提问,凸现了该媒体的特点,也容易受到媒体受众的重视。对这一提问,******当场明确表示,“你的问题抓住了我们这个法律的一个要害。”

在政府记者招待会上,记者往往从政府工作的成败中寻找公众感兴趣的新闻,而政府官员则总想把记者引入自己可控的话题中。这就需要记者具有一定的判断力,舍去次要矛盾抓住关键问题。2003年4月3日,******举行防治“非典”的记者招待会上,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用大段的时间来谈防治情况。等张文康陈述完毕,第一个提问的UBI记者没有接过张文康当天的话题,而是联系张文康前一天的话题提问:“前些年卫生部一直讲爱滋病是外国的疾病,您昨天也表示,尽管广东最先报告非典型肺炎的病例,但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表明广东就是非典型肺炎的原发地。我想问这个病原体发生地在哪里?它是不是比’找到病因加以治疗‘更重要?”对于“非典”事件来说,找到病因加以治疗是问题的关键。因此这位记者没有从张文康报告的“卫生部如何抓非典防治工作”的谈话中寻找提问材料,而是联系张文康说过的话对关键问题进行提问。

此外,记者需要对国内外重大新闻进行较为深入的观察,对政府以及政府官员的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对记者招待会的主要议题进行较为充分的研究,同时还需对公众议题和公共利益有一定的把握。结合以上各个方面,记者的提问才能达到“因时、因地、因人”,提出恰到好处的问题。2002年“两会”结束之时,在******总理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新华社记者提问:“今年我国财政赤字309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3%。请问总理,如何看待我国的财政风险,这对下届政府有没有影响?”这一提问获得了很好的回答,因其提问时机把握准确。当时,******正处于任期的最后一年,而国内外舆论对中国财政赤字数额相当担忧,香港报纸甚至送给******“赤字总理”的称号。******来对这一提问作了详细、有力的回答,借机澄清了外界不正确的看法。

三、注重准确,崇尚简洁。

(一)准确性高于一切

美国新闻学者杰克·海敦在《怎样当好新闻记者》一书中提出“准确性高于一切”的原则。接受美学的创始人伊塞尔在《文本的呼唤结构》一书中从语言学的角度将各种著作区分为一般性著作和文学著作。一般性著作使用的语言属于“解释性语言”,目的是为了说明事实或阐明道理;而文学著作的语言为了创造可感的艺术形象,必须使用生动的“描写性语言”。解释性语言追求的是明晰,描写性语言追求“意义的不确定性”。新闻语言属于典型的解释性语言,“它的本质是信息传播的语言、报道事实的语言、解释问题的语言、快速交流的语言。”新闻语言是新闻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是一种意义明确的解释性语言,在这一前提下,记者提问必须清晰准确、意义明确,在提问语言上不能模糊、夸张和歧义。因此,提问记者需要对国内外重大新闻进行较为深入的观察,对记者招待会主办方特别是提问对象的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对记者招待会的主要议题进行较为充分的研究,同时还需对公众议题和公共利益有一定的把握。这样,记者的提问才能达到“因时、因地、因人”,提出恰到好处的问题。

记者招待会提问的准确性主要表现有三:

其一是用词用语的准确。记者招待会是一种现场的互动交流,其语言的传播必然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也成为众多媒体会后报道的新闻素材,所以,记者在考虑提问语言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谨慎用词。尤其在这种公开性、开放性很强的场合下,记者提问时如果用词不当,很容易激怒提问对象或遭致媒体受众反感。同时,记者应避免用词的模糊与歧义,否则会令提问对象难以理解而无从作答。

其二是事实陈述的准确。记者在记者招待会提问时通常陈述新闻事实作为题干,但一旦捕风捉影就会产生无效提问。例如,在2004年10月外交部例行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英国一位熟悉中东事务的记者报道称,本·****有可能正在中巴边境中国一侧。你对此有何评论?如果本·****果真在中国,中方将如何处理?”章启月回答说:“我没有看到你所提到的报道,更不知道这样的报道有什么根据。我认为他写出这样的报道是不负责任的。我可以明确地说,本·****不在中国。”

其三是提问时机的准确。例如,2002年“两会”结束之时,在******总理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新华社记者提问:“今年我国财政赤字309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3%。请问总理,如何看待我国的财政风险,这对下届政府有没有影响?”这一正面提问获得了很好的回答,因其提问时机把握准确。当时,******正处于任期的最后一年,而国内外舆论对中国财政赤字数额相当担忧,香港报纸甚至送给******“赤字总理”的称号。******来对这一提问作了详细、有力的回答,借机澄清了外界不正确的看法。

(二)遵循简洁的原则

与一般性的采访提问相比,政府记者招待会具有时间有限、集体采访和现场提问的特点,因此,在提问上更应该遵循简洁的原则。20世纪80年代,一次记者招待会结束后,有记者问已经离场的******:“听说你要辞去副总理职务,是真的么?”******随口说:“我已经打报告了,正在等待中央批准。”一个简洁的提问带来了一条轰动全球的独家新闻。与此相反,美国《亚美新闻社》驻白宫记者朱莉·穆思采访邓颖超时,没有遵循简洁的原则,而是拖泥带水地谈自己谈了45分钟。结果,邓颖超只好请她先回去参看《中国建设》上国际著名记者爱泼斯坦对自己的访问记。

其一,政府记者招待会提问应进行语言的“反陌生化”处理,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使晦涩的语言变得通俗易懂、简单明白。“陌生化”即“使事物变得陌生,使感知重新变得尖锐”,“陌生化起到了把文学(即纯文学系统)与其他语言使用形式区分开来的作用。”然而,“新闻在语言方面追求的却是反陌生处理:新闻要面向年龄、层次、文化水平各异的广大受众,在语言上要兼顾大众的总体水平,不能追求用词的华丽与新奇,更不能有意地追求陌生化,而是要尽量选择受众容易理解的普通词汇、常用词汇。同时记者还要善于把一些可能会让受众产生困惑的专业术语转化为受众易懂的词加以解释,力求通俗化。”

其二,政府记者招待会提问讲究用语简短、措词精炼。记者提问要尽量简短,少用或不用长句提问题。在记者招待会现场,如果记者使用长句提问,容易使提问对象不得要领甚至答非所问。所以,记者提问应尽可能少地使用形容词、副词等限制词。一般而言,形容词、副词只起修饰作用,名词、动词才具备实质性内容。过多的形容词会影响和制约新闻语言的简洁美。美国新闻编辑斯坦利·沃克在《本市新闻编辑主任》中指出“形容词太多是危险的,不能因为某一个形容词具有闪电般的力量,就以为一个形容词能使一条新闻增色十倍。”

同类推荐
  • 中国人的性格

    中国人的性格

    阿瑟·史密斯是一位美国公理会教士,中文名字为明恩溥,1845年7月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1872年,偕妻子来华传教。侨居中国54年,完成《中国人的性格》那一年,他已经有了22年的中国生活经验。
  • 校长教学工作与素质教育的管理(上)

    校长教学工作与素质教育的管理(上)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不定期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工作,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

    1979年,哈佛学者傅高义教授在日本社会经济腾飞的前一刻,发表了惊世之作《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定义了之后十年“向日本学习的风向”。2016年在中国的新版亮相,傅高义特别撰写新序,再度肯定日本,认为日本即使经过了“失落的二十年”,属于《日本第一》时代的优良特质依旧存在,对于发展中国家甚至像美国和中国这样的大型的经济体,仍能给予重要的启迪。深入研究日本的现代组织、经济团体、企业文化和官僚制度等社会结构和管理案例之后,傅高义认为日本的成功,并非来自传统的国民性、古已有之的美德,而是来自日本独特的组织能力、措施和精心计划,从日本社会模式的成功中亦可窥一二:日本的教育水准高且普及度好;社会治安好,犯罪率较低;有一套培养精英官僚、抑制腐败的有效体系;强调认同感却不缺乏竞争性的企业文化;提供合理保障又不致养懒汉的福利体系,等等。这也是为什么在面对有关“日本第一”这个说法的热议时,傅高义强调:“我说‘日本第一’不是指日本经济是全世界最强大的,而是要告诉美国人,日本是如何发展的。”复旦大学美研中心主任、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沈丁立译新版序。
  • 躲过骗子(生活篇)

    躲过骗子(生活篇)

    1996年6月,沈国亮,带着一些真真假假的工作证、公章、介绍信、合同书化名陈林来到了合肥,试图寻找他“要干一番事业”的用武之地。他拿出一张150台厦华彩电的购销合同书(是他与吕建在厦门买服装时签订的一份儿戏合同),到外推销彩电,也推销自己。
  • 中国教育史导论

    中国教育史导论

    本书介绍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历史,内容包括学校的产生和奴隶社会的教育、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传统学校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西学东渐与传统教育的危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导入及其本土化历程等。
热门推荐
  • 公安局内部大清洗:黑白道1

    公安局内部大清洗:黑白道1

    夜色深沉,利刃闪烁,一起神秘的血案发生,一外来投资商被一刀毙命,警方全力破案却无任何进展。此后,随着神秘杀手的不时出现,一具具尸体横身街头,令人闻之色变。刑警大队教导员李斌良刚介入此案,那枚寒光利刃就对准了他,他九死一生才保住性命。此时,李斌良又发现,警方内部有杀手的同伙……
  • 超能再现

    超能再现

    吴心灵在救学校的过程中意外的获得了超能力,从此他走上了不一样的道路,但他是否能像小说一样走上巅峰呢?(加我qq3048283309)
  • 玉带生烟

    玉带生烟

    纵然生于锦绣之家,锦衣玉食,也会被人退婚。婚姻大事,不过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男女之间,不过是你挑我嫌。又如何,繁华似锦,玉带生烟,我终会找到我的良人。俺建了个群,有兴趣的亲们可以加了!群QQ:207122281亲们要是觉得俺写的还行,就收藏吧!推荐吧!谢谢支持!
  • 乱入成极品小庶妹

    乱入成极品小庶妹

    陈千寻乱入宅斗公式书,竟重生成了京门最惨庶女?孙家六小姐孙月离,教科书般的小庶妹,与胞弟受尽冷眼,在十三岁时含恨与母亲被爹爹乱棍打死……若不是因为陈千寻一觉醒来穿越成了她,便是小人得志,天理难容!嫡母凶悍,那就分分钟怼到她无地自容!庶姐装白莲花,那就一句话叫她去跪祠堂!嫡姐狗眼看人低,那就惨遭拆婚自作自受!姨娘加害于生母,一竿子支她去乱葬岗!只是斗得我脑壳疼……霸总侯爷萧长毅:给我当大夫人不就完了。孙月离:你说当就当?当你自己是天王老子?萧长毅:对,我说的。就算天王老子来了,也不好使。新婚那晚,她对他说:你征服天下,我征服你。
  • 闇曦

    闇曦

    混沌中诞生的世界,赋予了人们两种不同的力量。两个家族,命运的交织,奏响的是怎样的乐曲。在这样的世界,出生于光的他们,真的能守护希望吗?而出生于闇的他们,真的就是绝望的代理人吗?
  • 我的女友是敌方总裁

    我的女友是敌方总裁

    我邂逅了一个女孩,从此人生走向斑驳。青梅竹马的回归,闺蜜之间的不共戴天,另一个女孩的献身……却不料深爱的人是……
  • 前半生的过客

    前半生的过客

    这里有少年漂流的痕迹,愿大家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枫吹过的天空

    枫吹过的天空

    第一次,她被他强吻,第二次,她被他床咚,第三次,她被他璧咚。她再也忍受不住了,说:见过流氓的,没见过你这么流氓的。他回答说:其实我还可以更流氓一点。别,君子动口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