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30300000022

第22章 自由:认识另一个自己 (1)

每个人体内都有两个“自我”。一个叫“现在的我”,负责感知当下的生活,也能重新体验过去,但“现在的我”只能体验,没有记忆。医生问病人:“你这儿疼不疼?”做出回答的,是病人体内“现在的我”。

另一个是“记忆的我”。“记忆的我”负责把过去发生的事情整理打分,装进记忆的数据库。当医生问“你最近觉得怎么样?”或者“你的阿尔巴尼亚之旅如何?”做出回答的则是“记忆的我”。“现在的我”和“记忆的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存在,混淆“现在的我”与“记忆的我”,是造成人不快乐的主要原因。

——丹尼尔·卡尼曼自由:认识另一个自己灾难面前,你是神还是兽?

By赵紫凌

经验说:大难临头各自飞是人的天性。

实验说:面对灾难,到底是救人还是救自己,取决于灭亡时间的长短和生存期望的大小。

同样的海难,泰坦尼克号上秩序井然、文明礼让;路西塔尼亚(Lusitania)号却一团混乱、各自逃命,前者乘客素质更高吗?错!人都是一样的,只是后者情况更危急,人们更绝望。

还记得电影《泰坦尼克号》吗?一场生离死别,考验了真爱,拷问了人性。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三年后,一艘名为路西塔尼亚(Lusitania)的英国商船在横跨大西洋的航行当中遭遇到了德国潜艇的袭击,同样葬身大海。如果说泰坦尼克号的最后一幕让我们见证了人性的伟大,那路西塔尼亚号则暴露了人性中全部的自私:从幸存者名单来看,泰坦尼克号获救的妇女和儿童的比例明显比路西塔尼亚号要高,而壮年男性(16~35岁)的比例却低得多。

同样是面临死亡的威胁,为什么有的时候人们会井然有序,有的时候又乱作一团?是因为泰坦尼克的乘客素质更高吗?

不是。这两条船上的乘客,无论年龄分布、性别比例、文化程度、宗教信仰还是经济背景都非常相似。然而人是一种奇妙的组合,兼具神性和兽性,泰坦尼克号塑造了一部众神之诗,而路西塔尼亚号沉没前的集体逃生则更像是一场群兽之战。

人性善恶本不论,只由情境决定之

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区别?纽约大学的布鲁诺·弗雷亚(BrunoFreya)教授通过深入研究,逐渐揭开了两件海难出现重大差异的真相。英国商船路西塔尼亚号在横跨大西洋之前,并没有多少乘客想到商船可能遭到攻击。根据当时的《国际海洋法》规定,军用舰船如果要对敌方的民用船只准备发动攻击,必须先对其发出警告信号。但德国方面没有遵守规则,在未发出任何警告的情况下,就用一颗鱼雷启动了这场不可复制的社会心理学实验。强烈的爆炸和振动、汹涌的海水灌入船体、船只高速解体、救生艇释放过程中出现故障……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所有船员和乘客都一下子乱了阵脚。我们再来看看泰坦尼克号的情况。当时泰坦尼克号在英国媒体的报道中被称为“永不沉没的海上钢铁堡垒”,人们大多对此坚信不已,因此即便后来撞到了冰山,人们也并不紧张,因为没有人相信小小的冰山可以把“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怎么样。一切逃生程序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没有发生很大的恐慌。

此外,由于始终抱有生存的希望,人们相信泰坦尼克号一定不会沉没,它只是遇到了暂时的麻烦。“让一部分人先走,等下一批救生艇划回来,我们再平安离开就是了。”所以人们愿意保持镇静,默默等待。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规则仍然有效——妇女儿童有机会优先得救;经济规则也仍然有效——头等舱的客人拥有更多、安全系数更高的逃生机会。

然而路西塔尼亚号的情况则完全不同。由于乘客们很可能已经知晓了三年前泰坦尼克号的悲惨结局,知道即便是“永不沉没的钢铁堡垒”撞上冰山后也难逃葬身大海的命运,这艘不那么“巨无霸”的商船在遭遇更加可怕的鱼雷袭击时,生存的希望又有多少呢?共同参与此项灾难条件下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贝诺·托格勒(BennoTorgler)教授指出,对于海难的恐惧“已经先入为主地占领了某些乘客的心灵”。在这个前提下,哪怕只受一点惊吓,也足够让船上发生骚乱了,遑论真实的海难。最后的调查数据显示,几乎船上每个人得到的逃生机会都只和自己的个体生存能力有关——强壮的成年男女有更多机会抢到救生艇上的一席之地,即使落水了,也有更大的机会爬上救生艇。

最后,最直接左右乘客反应的还是船体下沉的速度。因为,留给人们作决策的时间越短,人们就越容易陷入慌乱。这里涉及一个行为模式,名为“战斗/逃亡行为模式”(fightorflightbehaviormode)。路西塔尼亚号只用18分钟就沉没了,而且救生艇的施放还出了故障。这两点足以让所有乘客在短短几十秒内陷入慌乱,肾上腺素猛增。接下来他们的身体就会自动进入“战斗/逃亡行为模式”:要么玩命战斗,要么拼命逃跑。最重要的是,无论哪一种,这个时候的人都已经顾不上普遍意义上的习惯、风俗、禁忌,自我保全才是第一要务。相反,泰坦尼克号的沉没花了2小时40分钟。在这场漫长的等待中,人们没有受到剧烈的惊吓,没有进入“战斗/逃亡行为模式”,于是社会规则仍然会战胜人类自私的本能,使获救人员的身份构成上显得更加“人性化”。

人性的无奈

这个对比研究也许给不了你任何有实用价值的建议。因为作为个体的你,既无法改变突发的情景,也无法控制群体的行为。但是,这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审视人性的角度:人急了也跳墙;悠着点,你也能得道成仙。

那么,是否一切都只能听天由命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大灾难面前,假如我们有预警、有应急预案、有妥善的逃生方法,那人们的反应就会完全不同。见死不救也该被理解?

By0.618

经验说:见死不救,真没人性。

实验说:在旁观者效应的作用下,人越多越有可能越会选择袖手旁观,这才是人性。

在别人有难的时候你一定能挺身而出吗?人性让很多人仍然选择围观,即使在保证绝对不会受到任何损失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打破这种人性的弱点?

如果有人死在你面前,你会去救他吗?当然!不然也太没人性了吧!亲眼目睹一起长达30多分钟的命案过程的38位纽约市民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在彼时彼刻竟然会如此冷血。1964年3月27日的《纽约时报》报道了这个新闻以后,立即在美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都开始指责这个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社会。可是社会心理学家达利(Darley)和拉塔奈(Latane)却怀疑,在当时的情境下,袖手旁观本身就是人性。

到底是集体的道德沦丧还是一时没有采取适当的行为?从单独的新闻事件来分析当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只要设计一个实验,对比一下相似的一批人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原因自然就清楚了。

达利和拉塔奈打算先看看纽约大学学生的表现。让我们跟着正在纽约大学选修心理学导论的小明一起参加这个实验吧。

一来到实验室,小明就看到好几个小房间,实验员带着小明走进其中一间,并告诉他另外有5个同学在其他房间里,他们6个轮流通过电话谈谈彼此生活中的问题。每人限时两分钟,说不完的可以等到下一轮。为了保护同学们的隐私,整个谈话过程完全封闭,实验员会在别的地方等。

“明白了?”

小明点点头。

“你最后一个发言。”说着,实验员走出房间,把门关上了。

第一个同学先发言了,他说自己不太适应纽约的生活和学习,然后不情愿地提了一句自己有哮喘,尤其是在考试和学习紧张的时候。时间到,下一个同学发言,接着第三个、第四个……都说了类似的问题,一直到小明说完。新的一轮开始,第一个同学听起来好像不大对劲:“我,我,我需要……帮,帮……助……哮,哮……喘……”说着说着就忽然停止了。电话那头一片寂静……小明觉得很奇怪,他出什么事了?要不要报告?也许其他人报告了吧,也许自己太大惊小怪了。时间到,自动转到了第二个同学。小明听到另一个同学的声音后,确定自己是多虑了,于是一切继续。

6分钟后,实验员把小明请出小房间,并告诉了他真相:第一个同学根本不存在,只是个录音罢了。

“啊?我还以为是真人呢!”

“既然你把他当做真人,为什么不向我们报告他的病情呢?”

“我也不知道,不太确定自己的判断吧……也许其他人有办法呢……”小明很自责,尽管他知道这是假的。

“其实这也不全怪你啊,你是受到了情境的影响。”

同样是纽约大学的学生,如果小明知道谈话的只有自己和患哮喘病的同学两个人,那么他百分之百会迅速报告。而在这个六人组中,小明有40%的可能不采取任何措施,即便他报告了,也会先犹豫一会儿。

很多同学都像小明一样,因为不知道其他人是什么反应。“别人好像都没动静?也许事情没那么紧急吧。”“就算要做什么也轮不到自己呀。”所有人都这么想,事情就被耽搁下来了。

在另一个实验中,研究者分别让两个参与者面对面地坐着或者背对背地坐着。当有紧急情况发生时,面对面的两个人能比较快地作出反应,因为他们比较容易看到对方的表情。

一听到有什么不对,两个人都抬起头,一个眼神就明白了——原来你也发现有什么不正常了,赶快报警吧!

而背对背的两个人听到声音以后本想问问对方该怎么办,可是如果他没听见的话,我该多丢脸啊……

旁观者越多,施助就越困难,因为没有人觉得自己有责任出手——责任被分散了。这种现象叫做旁观者效应。

尽管最近有文章对30年前《纽约时报》的报道产生了怀疑,但这并不影响旁观者效应的可靠性,因为这几十年间有更多的实验和报道可以证明旁观者效应的存在。

对待别人的冷漠行为要用旁观者效应来宽容地解释,因为他们也是身陷情境之中的人,而作为对自己更了解的人,不该轻易被情境的力量左右。谁说“蛋疼”没意义?

0.618

经验说:做没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浪费时间。

实验说:忙碌让人愉悦,哪怕是没有意义的忙碌。

“蛋疼”者有理!做没意义的事情不是浪费时间!进化让我们避免无意义的忙碌,

充实快乐。所以找个哪怕没意义的理由让自己忙起来吧!你,会快乐的!

“蛋疼”的快乐你不知道

作为一个有志青年,你除了每天为工作忙碌,业余时间还要参与大学心理系的研究,似乎永远不会做些无聊蛋疼的事。你来到芝加哥大学奚恺元奚恺元,生于上海,1993年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被评为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终身正教授,当代最有成就的决策学研究者之一。教授的实验室,准备参与关于信任的两个调查问卷。

开始前,你必须存包,把所有的个人物品(手机、电脑、书)锁在外面,直到整个实验结束才能带走。问卷共有2份,每做完一份,你要自己上交到指定地点,拿一块巧克力作为答谢。两份问卷的间隔是15分钟。

做完第一份问卷,你发现有两个指定交卷地点可以选择:一个就在门外;另一个较远,来回要走十几分钟。两个地点除了路途不同以外,没有任何差别,每个地点都有黑色和白色两种口味的巧克力。

“开玩笑,我又不是冤大头,平白走那么远干嘛。”你觉得这个设置很可笑,在门口顺手拿起一块黑巧克力,心想等下次交卷再在门口拿块白的。吃完巧克力,你在楼道里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东张西望,终于有人叫你去做下一份问卷了。

“这15分钟感觉怎么样?”

“无聊死了。”你叹口气,耸耸肩。

无聊?好吧,那就NG!重来!回到15分钟以前——

做完第一份问卷,你发现有两个指定交卷地点可以选择:一个就在门外;另一个较远,来回要走十几分钟。两个地点除了路途不同以外,唯一的差别是门外发白巧克力,而远处的发黑巧克力。(之前有实验证明,这两种巧克力对人的吸引力是一样的)

“去拿黑巧克力吧,反正这15分钟也没事可做。”于是你快步走了起来,回来的时候正好听到实验员叫你参加下一份问卷。

“这15分钟感觉怎么样?”

“挺好!”你点点头。

为什么这次情绪变好了呢?——因为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了不同口味的巧克力?还是因为这15分钟你没闲着?或者是因为你找了个“去拿巧克力”的理由让自己刚才的行为合理化?

接下来,奚恺元教授又做了个对照实验。这次不给参与者任何选择:“无聊组”必须把问卷放在门口,然后空等15分钟;而“忙碌组”必须把问卷交到远处,来回走上十几分钟。之后再问他们的情绪,你猜哪一组会更好些?

同类推荐
  • 心理健康枕边书Ⅱ

    心理健康枕边书Ⅱ

    本书对面对心理异常、人格缺陷、病态心理、不良情绪、不良心态和不良嗜好、怪僻等一系列心理、生理不适应等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了阐释和破译,并对这些心理疾病的治疗与调试作了详尽的剖析与说明。
  • 5分钟心理小实验

    5分钟心理小实验

    说起心理学,其实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很多人却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觉得它与自己是有一定距离的,因为他们觉得心理学只适合于那些专业的研究人士,只存在于实验室当中,而并没有真正贴近生活。
  • 听心理学家讲述修心智慧

    听心理学家讲述修心智慧

    《听心理学家讲述修心智慧》一书带领读者跟着心理学家学会聆听内心的声音、掌控自己的情绪、让快乐生活从心开始、养身从养心做起、对人口下要留情、掌控自己的情绪。在他们的指引下,让自己进入一个智慧、理性、快乐、健康以及充满爱的世界中去。
  • 成长,长成自己

    成长,长成自己

    《成长,长成自己》是资深心理咨询师肖雪萍又一部心灵励志佳作,其立意是提供一系列自我成长的方法,而不仅仅是一些观点。它更关注的是功能性和实用性。《成长,长成自己》核心要解决的问题,是人们在生活中常遇到的心理困扰。包括:自卑感、无力感、挫折感、纠结感、自我矛盾、自我攻击、自我困惑、情绪困扰、内心混乱等,它还试图解决身体的亚健康状态,以及在中国文化之下常有的焦虑和内疚感
  • 畅销精选:每天懂点心理学合集

    畅销精选:每天懂点心理学合集

    心理学跟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可是至今对于广大的普通人来说,心理学还是一个十分陌生的东西。如何把难懂的心理学知识以更易懂、更贴心的方式讲述给读者听,是做这本书的初衷。这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讲述了很多心理学知识。
热门推荐
  • 田园牧歌乱世情

    田园牧歌乱世情

    三个大家族,五十年兴衰史,爱恨交织,乱世情缘,相知相恋知何处?
  • 节令歌

    节令歌

    基于二十四节气的虚拟小故事,有难以割舍的亲情,有至死不渝的爱情,还有有艰难岁月人神合力,共护人间太平,充满了神话和生活的气息。
  • 他家小祖宗得拿命宠

    他家小祖宗得拿命宠

    【撩死人不偿命,桀骜男主】Vs【披着马甲前千金女主】经历轰动全校的广播告白后,许时恩一举成为学校风云人物。 ——【她就是新来的转校生?那个砸到大佬纹身还活着的女生??】——【我不信!这世上能有让大佬乖乖扶起自己踹倒的桌子,还用小抹布擦干净的人?】 …擦了半天桌子的桀骜校扛抬起头:“擦到这种程度可以了吗?” “还没干净,再擦。”小仙女转校生说。 “执哥,我来吧?”一男生狗腿上去,桀骜校扛抡起抹布,扫了眼旁边人:“滚一边去,她的桌子轮得到你擦。” 当晚,有人看到,他们从不低头的江执大佬,将转校生堵在楼道转角,耍无赖纠缠:“许时恩,我缺一个女朋友,盯了你好久了…” 【甜爽文,团宠,1vs1……】
  • 嫡女锦归

    嫡女锦归

    “苏锦年,这皇后的位置,你不配!”庶妹苏芙蓉站在她的产床前叫嚣。她的夫君,上官易楚正拥着那贱人,任由刚出生的女儿被扼死。她不配?重生归来,苏锦年斗姨娘,除庶妹,杀皇子。她手握匕首,亲自剜出了苏芙蓉和上官易楚的心。“找几只野狗来撕了他们!”身侧腹黑的男人眼里满是宠溺:“是,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邪女鸯瑛

    邪女鸯瑛

    一个身心遭受创伤的怪异女子在目睹和亲历了种种残忍的杀人行径后,最终走上专职的杀手道路。
  • 开局一把UZI

    开局一把UZI

    2033年元旦,一个结合当代所有科技力量的神经虚拟现实系统“桃源”浩然问世,开发者与多国政要合作,在世界各地选取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十万名体验者进行为期一年的测试。对一切新鲜事物好奇,被冠以“不懂小百科”之称的高二学生陈星颖与他的两位好友幸运的都被选为体验者而进入了桃源的世界。这里有全世界第一款全息大逃杀(吃鸡)游戏。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陈星颖与他的小伙伴即将面对的是比以前电脑游戏更丰富更有挑战性的全息吃鸡。就算规则都不一样。就算对面有职业大神……”无论是什么挑战,只要我知道的比任何人都多就能获得最后的胜利。“陈星颖如是说。这里记载的是第一个全息游戏竞技世界冠军的故事。
  • 窍门:生活中来的5000个点子

    窍门:生活中来的5000个点子

    《窍门:生活中来的5000个点子》是一本简单方便、行之有效的现代家庭生活完全手册。本书辑录了近5000条生活小窍门,内容涉及家庭医护、养生健身、购物消费、厨艺美食、用品维护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丰富详尽,新颖实用,查阅读方便,它如同生活中得力的助手、及时的参谋、聪明的秘书,很方便地为您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这是一本让您省时、省钱、省力的书。本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百宝囊,拥有它,在生活中遇到棘手的难题时,您就能得心应手,从容不迫地轻松应对,很快摆脱操劳和烦恼,您的生活将会变得更轻松、更简单、更美满!享受估质健康的生活,需要简单实用的窍门,愿本书成为你生活中的得力助手!
  • The Man against the Sky

    The Man against the Sk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独宠甜心萌萌哒

    独宠甜心萌萌哒

    身为娱记,为了广大宅男心目中的女神,庄子琪觉得她也是蛮拼的。眼见女神就在前面,某人突然挡到了她的视线,冰冷的视线让她打了个寒颤。还好她没有放弃,终于撞上女神和神秘男的约会。猛料啊!哈哈,机会来了!“怎么又是你?”乐极生悲啊,专业狗仔居然被抓包!抬头一看,额滴个神啊!居然又是他?方才那个冷酷又难缠的帅哥,这下完了。事到如今,她还是脚底抹油,快点儿溜吧!可是打断了女神的好事,再想跑,又岂是那么容易!女神一个绊子,庄子琪突然就摔了一个狗吃屎——呸呸呸,她吃到的,居然是帅哥的红唇啊,有木有!小笨妞,居然一次次冒犯本少,就别怪本少对你不客气了!
  • 聪明人都下笨功夫 愚蠢人只想走捷径

    聪明人都下笨功夫 愚蠢人只想走捷径

    这个世界的“聪明人”很多,但肯下笨功夫的人很少。时下不少圈子、自媒体都热衷于讨论学习和职场取胜的规则、窍门,崇尚快速进阶、超车、走捷径,但最担心的是,一心在走的捷径,却是弯路。真正的聪明人看上去往往笨拙,他选择的也往往是常人眼中并不好走的路,始终都在踏踏实实下着笨功夫,常常会被以为愚笨和呆傻。殊不知,生活中最多数的傻子,恰恰是认为举世皆傻,唯独自己聪明的那种人,然而真正的聪明人,是能看出别人的聪明,而他的聪明一般水平的人根本看不到。这个世界最可怕的事,就是比你聪明的人往往比你还努力,明明可以靠聪明吃饭,却还在下着笨功夫。他们刻意练习,有着可怕的自律、高效的工作法、最有效的人际沟通、不断逼近本质的深度思考。这些足以让我们相信曾国藩说的那句话,“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