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74600000025

第25章 文人书法论坛(1)

解构与重构

——当代书法的后现代选择

刘正成

一、中国书法面临历史性的选择

书法的载体是文字,而文字是文明与文化的载体,同时是历史的重要分界线。有文字的时代称为“历史”,无文字的时代称为“史前”。世界的四大古文明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及中国,均因其有文字而称为历史,又因其文字的失落而称历史断裂。中国自新石器时代开始,经历了近万年的民族、部落、国家的各种分裂与组合,因为文字统一而从未断裂和变更,故称为世界唯一延续下来的古文明。而古巴比伦、古埃及以及古印度的文字发生期未必比中国文字短,但均因其废除而文明毁灭。古埃及文字被称为最繁富华瞻,但毁灭于古罗马帝国时代,直到一千五百年后解读了亚历山大海边的“罗赛塔”石碑,才重新被人认识,但这已被称为死亡的文字和死亡的文明。

从河南舞阳贾湖裴里岗文化甲骨文发现算起,中国已有近万年的文字发生、发展的历史可考。我与著名古文字学家和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有一个共同的理念:文字之始即书法之始。中国书法伴随着文字的发生与发展,也有近万年的书法艺术发生与发展史。在可以考鉴的历史中,中国文字所经历过的最大的一次危机,是上世纪初古汉语向白话文转换的时期。白话文是受西方语言文字影响所裂变出来的一种文字语言。白话文吸收了大量外来语,包括日文、英文等外来语,打破了中国几千年文与言相对独立的文字语言模式,让文言死亡,让白话文全面代替了文言,使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相统一。而部分激进派人士,如刘半农、鲁迅、胡适之等新文化旗手们均主张用拉丁文取代中国汉字,甚至提出“汉字不亡,中国必亡”的极左口号。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成立文字改革委员会,也确立用拉丁文字最终代替汉字的目标。可以说,这近一个世纪,是中国近万年文字历史中最大的一次危机。直到王选先生发明五笔字形电脑录入法以后,才真正化解了这个危机。

语言虽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文字保存下来了,书法也保存下来了。但是,在以西方为中心的主流文化趋势下,中国的所有文化与艺术都面临一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选择。在艺术上被称为“三大国粹”的京剧、国画、书法中,京剧在人为的“拯救”,也就是说已人命危浅了,国画在向西方的光色技术靠拢,书法怎么办?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现代派书法”发生和兴起,让书法摆脱汉字字形字义束缚,走向纯抽象艺术的口号提出,主流书法也开始提出“创新”的口号,急速地往前推进。当然,中国书法最大的改变,还是它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巨变。几千年在士人——文人手中的文化工具与艺术,迅速变成接近全民的文化工具与艺术,这种通俗化的进程,既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原有的精英文化与艺术的危机。一百年来,中国文化、中国书法在急速地通俗化,同时又受到全球化——西化的强大压力。中国文化与艺术所面临的挑战,当然不仅仅是艺术家个体的事情。特别是由晋唐以来一千七百多年所发展构筑的人类艺术的高峰——文人书法这种精英文化的前途,面临着巨大的生命拷问:“活着,还是死去?”没有这种选择的意识,中国书法将会不知不觉地变质、变形而消解。它也许会演变成一种精致的手艺,但它必然失去原有的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的身份!

二、历史的经验:两次划时代的解构与重构模式唐人孙过庭在《书谱序》中阐述的书法发展观是“驰骛沿革,物理常然”。所谓“沿革”,即有所沿袭,有所改革。中国书法自魏晋时代成熟以来,发生了两次重大的变革,这种变革即是有“沿”有“革”的发展,当代书法正处在第二次变革之中。

1.钟繇与王羲之确立了文人书法传统

汉末至东晋(公元前200—350年),是中国书法经历了漫长的篆书、隶书阶段而成熟于楷书的时期。而这个成熟期的代表人物是钟繇与王羲之。钟繇是楷书的开创者,王羲之是楷书的完成者。这个过程在书法史上称为从古隶到今隶的成熟过程,即楷书书体完成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时也成了书法艺术史上的分水岭。除了实用以外,书法艺术在前此阶段,其主要功能在于装饰,一般作品俱不具名;而后此阶段,其主要功能在于表现,它以具名方式强调其创作主体的唯一性。从史前时期的大量陶文、甲骨文,特别是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从考古学风格分类中,能够大致分出贞人与刻手的类别,但这只是猜测,未经本人具名证实。贞人或刻手对甲骨文字书写美的追求,更多地在于装饰意义,而非自觉的表现意义,它不能体现作者的身份及其文化诉求。装饰当然也是艺术,但它是一种初级的、蒙昧状态的艺术,创作主体性被客体性所掩盖。就像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各种生活用具,包括许多工艺美术品在内,虽然也给予我们各种艺术感受,这种感受有时甚至相当强烈,但我们很少去追问它的作者,关注作者的艺术行为。虽然在魏晋以前,也传说并相信《秦泰山刻山石》和《秦诏版》为李斯所作,或者《熹平石经》为蔡邕所书,但终归不能由作者具名确认。这一点有些像文学中的《诗经》和古歌行一样,它必然过渡到作者具名所强调的创作主体性。东汉晚期碑刻中已有少数书者具名作品,这是具名作品的滥觞。书法理论界有一种主流意识,称魏晋时期是书法的自觉时期,其论据是有书论的产生。我认为,书论仅仅是“旁证”,而具名作品是“人证”与“物证”。

由是观之,以创作主体为中心的魏晋书法,是对前此几千年书法艺术的重大解构,它导致构成了经典作品在书法史上的选择标准,人们对书法艺术的关注聚焦于知名书法家本身及其作品上。以王羲之、王献之及其以后的颜、柳、苏、米等为代表的经典书家与书作,构成了中国书法艺术与文化谱系。在书法艺术领域,人们不再过多去关注某件青铜器铭文,或某个碑刻书法,而把欣赏、取法的焦点聚集在经典书家与经典作品上。就像我们欣赏唐诗一样,我们欣赏李白、杜甫的诗歌,是把对李白、杜甫本人的行为欣赏相联系的。一旦离开了作者的确认,其作品美的欣赏必然大打折扣。

魏晋时期中国书法艺术发生这一重大的解构与重构过程,是源于社会政治结构的巨大变化。如果说以殷商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为标志的书法艺术体现了它对宗教的依赖性的话,秦汉时代简牍、碑刻则体现了书法艺术对政权与行政的依附作用。魏晋时代以门阀制度作为社会政治结构的基础,名人名家具有了艺术施展的社会政治条件。然后随着唐宋科举完善,形成了士人——文人社会身份的文人艺术。由孔子所奠定的“士”即文人的行为准则“志于道,依于仁,据于德,游于艺”充分体现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上。诗与书成为一切徘徊侧身于仕途内外的文人的必备修养与资质。于是,书法的艺术世界,必然为文人社会所占领。从羊欣(公元370—442年)的《采古来能书人名》、萧衍(公元464—549年)的《古今书人优劣评》、张怀瓘(唐开元时人)的《书议》、《书作》、《书断》所书写的书法史的经典作家与经典作品,可以清晰地看到文人对书法艺术的专擅。市民社会的非士人书法显然被排斥在书法史书写之中,而成为文人书法的附庸或泛化。所谓“有井水处,便有柳词”的说法,可以说是文人艺术在市井艺术审美活动中的泛化。市井艺术不可能成为文人社会的主流艺术,它顶多是主流艺术的一种补充或借鉴资源。

从魏晋到清末这一千七百年漫长的文人社会历史,造就了中国书法历代辉煌的经典作家与经典作品。由于其特殊的社会身份,书法艺术始终处于实用与审美的双向追求之中。从政,用于政事,如颜真卿的《大唐中兴颂》与《三表》,苏东坡的《春帖子词》、郑板桥的《判词》;赋闲,则用于文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黄庭坚的《松风阁诗》等等。以实用为主的书写中,包含了作者的艺术追求;以审美为主要功能的书写中,书法中的文字使用也包括着实用的语言功能。“下笔作千秋之想”是苏东坡所描绘的书法艺术双向追求的创作心理特征。苏东坡有一个重要的论书语,是对文人书法审美特征的经典阐述:“古人论书,兼论其人生平。苟非其人,虽工不贵。”

“工”指艺术技巧,“贵”指行为价值。这是漫长文人社会书法审美的不二法门。它当然不是某个论家的独出心裁,而是这个社会历史阶段的艺术“潜规则”。同样可以说,除此,则不能真的欣赏与解读中国书法艺术的核心部分。

2.包世臣与康有为的非经典模式

后期文人社会在发生变化,明代中期以苏州(吴门)为中心的市民社会、市民经济的高度发展,为“不求仕进”或无法仕进的文人过渡到职业书画家,找到了生存的条件。唐寅、祝允明、文征明这些终身未仕的文人艺术家使书法艺术发生了不易为人觉察的变化。这些曾具有士人身份的书画家已演变成一种职业艺术家的身份,他们的艺术活动实际上成了他赖以谋生的文化——经济活动。他们的艺术成品已经不具有实用功能,除了其中的文学表达外。我曾在有关论文中把这个现象称为书法的“非文人化”与“美术化”倾向。由于这个作者身份的改变,使现有的文人书法随之发生了改变。我认为,这是酿成清中期碑学书风的内在因素之一。而包世臣、康有为非经典书法的“尊碑”主张,正是顺应了这个潮流而形成的。以邓石如为代表的一大批职业书画家推动着这一改变,使这一文人社会的精英文化在发生着创作主体的改变,同时影响到他们对经典的选择。

康有为以“帖学衰落”为口实而尊碑,不仅实际上否定了二王以来的经典书法传统,而且以大量不具名碑刻作品取代了晋唐以来的经典书家与经典作品,以“本汉”、“尊魏”、“卑唐”的选择理念来书写新的书法史。他以“神、妙、精、能”诸“品”的风格价值来作审美选择,完全排斥了对创作主体的行为观照。这是对晋唐以来一千七百年文人书法的解构与颠覆。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发表与行世正值科举废除、封建社会瓦解、文人社会彻底消解之时,这种审美选择一时成了二十世纪书法的主流观念。更由于白话文推行,文化在民众中的极大普及,作为文人社会的精英文化开始步入通俗化的急速进程。以沈寐叟、于右任、沙孟海等碑学书风大师的推动,晋唐经典书法被空前地贬低。把作品与作者作统一观的古代审美模式被彻底颠覆或部分消解。尤其经过“文革”十年的文化专制之后,群众性的书法热情使原有的文人书法传统最大限度的稀释和泛化。大量的以展览为中心的审美模式,使书法作品基本上改变为一种美术或视觉艺术品了。

“民间书法”的理论为书法的非文人化与美术化倾向推波助澜,书法家在社会各个文化层次的人群中以几何级数的规模发展。我曾经做过一次统计,在我主编的《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中共录入历代书法家五千多名,而现在仅中国书协会员就有一万五千多名。国家级的“书法家”人数超过历代名书法家的总和。“书法家”的批量生产,是当代书法通俗化进程的一大特色。人人拥有文化的权利,这是社会的进步。但同样不可否认,书法己丧失其精英文化的地位,而演变成一种市民文化。书法艺术已经不需要文人的身份特征,也不需要古代的“六艺”修养,甚至根本可以不具备古代文人人皆能诗的文化准备,只要能粗识汉字,或能记诵一些古诗以备抄写,便可以成为书法家。有一个“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现代命题,但当代书法作品可以不与书法家的行为相联系,它不需要书法家内在的文化表达。如同陶艺一样,书法仅仅成为一门技艺,只要掌握结字、用笔、章法等基本形式规则,作品就可以“制作”出来。当代书法的创作与审美模式,彻底否定了苏东坡“兼论其人生平”的标准,只论其“工”,不论其“贵”。人们似乎完全忘记其社会行为的价值及其书法家的文化诉求。技艺本身已转化成艺术,书法几乎像健美运动一样,在东西南北各地盛行。

在书法的展览活动中,由评委评选作品成为审美导向,评委根本不可能去“兼论其人生平”,所有作者只是不同的符号而已,它几乎与作品没有什么关联。一个运动员可以在十多年的职业训练中成为全国冠军,而书法更为简单,一个年轻人可以在十多年的业余训练中,夺取全国最高书法奖励“兰亭奖”。如果书法作为“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属于精英文化艺术的话,它绚丽的桂冠可以为一些个二十多岁的工人业余书法爱好者摘取而去吗?我们无意否认一个年轻工人的文化权利,而古代大师如王铎尚须“五十自化”,王羲之书须“暮年乃妙”,它告诫我们一种发展已近万年的文化艺术的难度、高度和深度不可等闲视之。现在的青年书法家人皆说风格、个性,而实际上是其类型而非风格、个性的追求。风格是人的风度、风仪、风尚及其行为作风与技巧选择的综合物,而绝非结字的变形与用笔的归类。伪风格、伪个性成了书法创新的代名词。

同类推荐
  • 全民疯狂的欧洲

    全民疯狂的欧洲

    彻底打破对欧洲的固有印象,带你重新认识欧洲!游遍15个国家、37座城市,感受欧洲大陆别样而真实的风土人情!法国人似乎永远学不会排队、意大利的办事手续烦琐得要命、在瑞典逾期还书会惊动防暴警察……这个欧洲是如此立体生动、如此真实有趣、如此与众不同!畅销科普巨著《万物简史》作者比尔·布莱森代表作!比尔·布莱森是享誉世界的文化观察大师,作品入选《卫报》“生命中不可或缺的100本书”书单,与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狄更斯、简·奥斯丁、雨果、柯南·道尔、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乔治·奥威尔、勃朗特姐妹等文学大师比肩而列。
  • 中国起名100法

    中国起名100法

    一个人的姓名,除了具有区别社会成员的身份符号作用之外,还有言志、抒情、寄托、兴思、描摹、纪实、艺术、审美等功能。人一出生,都各被赋予不同的名字。名字是人一生的财富,名字既是代表具体个人的一种符形标志,同时又是向周围传播信息的主要声音载体。当名字成为生命、生活的一部分时,其一言一行,言谈举止,总会自然联想到自己名字的寓义,这就是名字对心理、对个人成长的积极的暗示。一个响亮优雅、有品味的名字、有利于社会交往,提高亲和力,增强人际关系,有利于事业的发展。一个吉祥的名字,对于一个人的健康、婚姻、人缘、幸福都十分重要。
  • 古文字学讲义

    古文字学讲义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先生研究古文字学的方法、观点和路径,本书将先生关于治古文字学的数篇论文也一起收录其中,读者可通过这些论文了解先生治学思想的发展和变化(自然,先生关于古文字学方面的观点和看法,当以正式发表者为准)。另外,还收录了先生早年所写的《金文嘏辞释例》及《北狄在前殷文化上的贡献》两篇长文,前者为治金文者不可不读,后者则是先生以文字证史的一篇范文。
  • 陕西古籍總目·陕西省社會學院分册

    陕西古籍總目·陕西省社會學院分册

    作爲中华悠久灿烂文明栽体的文献典籍,尤其是其中的古籍善本弥足珍贵,是前人遣留的宝贵精神财富。陕西乃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十三个封建王朝建都之地,着名的丝绸之路之起点。
  • 藏族传统民间手工艺(E眼藏地行 卷七)

    藏族传统民间手工艺(E眼藏地行 卷七)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19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热门推荐
  • 公安卫士的情怀

    公安卫士的情怀

    王华聪是红土地上公安战线的一名领导干部。他异常勤勉,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牵手缪斯,用心情浸染文字,写下与发表的诗词作品达300余首之多。
  • 道祖争霸

    道祖争霸

    大千世界,大道万千,修道,修魔,修武…最终成为宇宙道主的道祖只有一个,究竟谁才是最后的主宰?地球末世到来,药天不得不从深山老林里出来进入凡尘,却凭借一手医术和一身武艺混的风生水起。然而一次突然的遭遇,让药枭被卷进了一个未知的世界。从此,宇宙的格局改变了……
  • 魔兽战神5:神之墓地

    魔兽战神5:神之墓地

    九雷轰体,天劫噬魂。“我的痛,我的恨,只有天知,只有我知!这最后一世,我要以魂返虚,逆转时空,我要重活此生!或生或灭,只此一搏!”……少年战无命偶得前世的战神记忆,自魔兽森林杀出,手持天辰棍,座下玄冥虎,冲向那五彩缤纷的武者世界。他炼真丹,控魔兽,抓傀儡,败尽各界天骄,一步步走上武道巅峰。战无命将踏在自己的肩膀上,超越自我。无论为人、为灵、为兽、为仙、为神,他定要突破天道,掌我运程,控我命魂。战无命发誓,即使拼却魂飞魄散,也要消灭一切曾经陷害自己、背叛自己、出卖自己的人。他一路遇神杀神,遇魔杀魔,纵横三界六道,成就最强魔兽战神!
  • 至尊保男

    至尊保男

    保男多么有前途,多么高大上的职业,可是为一个随意有可能冰封你的未婚妻做保男,又是多么可悲的事情。但是人太优秀了也不好,各路美女纷至沓来,又不好拒绝治好承接.....
  • 道可倾天

    道可倾天

    荒古年间,天骄林立,万法现世,可不成仙终是昙花一现。奈何天道不公,视万物为刍狗,压制众生,断长生之路。
  • 四界之我是器灵

    四界之我是器灵

    盘羲大陆,武道盛行,各大家族、圣地笼络天下强者,以此巩固势力,其中尤尊匠者为座上宾。匠者,可炼万物,金木水石皆可为材,炼化之物用以锻造、炼器、铭文、炼药。500年前,四大匠神斩杀五大妖兽,收其妖灵,齐聚极北冰原,共炼神器五灵盘。怎奈,五大妖灵凶性未灭,在神器即将炼成之时,集体自爆,引得天地震动,空间撕裂。四大匠神肉身被毁,为求自保,无奈之下以灵魂之体融入残缺五灵盘,化为器灵,而后被空间裂隙吸走,在宇宙中辗转百年,落入另一片大陆。只有寻到五灵极脉之人,以身为炉,孕养神器,神器成型之时,才能重临大陆。
  • 快穿之恋爱选我我超甜

    快穿之恋爱选我我超甜

    超甜快穿文!小团子跟在师兄后面:”师兄师兄,我要吃山下的糖葫芦!\\\"大小姐趾高气昂的对年轻执事本小姐的人,让你不要和她们说话你就不要!\\\"小乞丐瑟瑟发抖对杀手说:“啊,我要到的钱都要杀我!”天使慈爱的对少年说:”我是来守护你的”却不知道自己已经变成了小白兔。
  • 樵香小记

    樵香小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不离不弃

    不离不弃

    “啊——我又迟到了啦!”随着一声惨叫,孟依梧从床上一跃而起。不对呀!人家明明昨天才买的新闹钟呀!纤纤玉手毫不秀气的抓起床头粉红色的kitty猫造型的小闹钟,左看右看。“不要再看了!你的闹钟已经很尽责的叫了你两分钟了,是你大小姐自己没听到!”门外传来闲闲的事不干己的说话声,似乎还有在等着看好戏之嫌。孟依梧一边手忙脚乱的套上衣服,一边冲到客厅,对着即将出门的美丽女子喊道:“喵喵,你也太不够意思了,怎么也不喊人家一声。”
  • 红尘逍遥劫

    红尘逍遥劫

    仙人界结界异动,七大仙门各怀鬼胎,你方唱罢我登场。而魔宗总坛到底藏在哪里?逍遥门究竟隐藏着什么惊人的秘密?地狱之门通向什么地方?一切惊天大秘,都随徐海的脚步被揭开神秘的面纱。徐海来自凡人界,被仙界人称为土著,因缘巧合下拜入武当道宗,他身具仙风道骨,修炼第一天就突破了元婴期…他的爱情,诞生在逍遥门快活林的酒池肉林里。她来自另一个世界,最终又回到了那里,徐海一直在等,等她重新回来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