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603600000106

第106章 ,一直终于曹魏的司马懿为何选择暮年发动政变?

一部历史巨著《三国演义》给我们呈现了精彩的战争场面的同时,也让我们对三国时期的那段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也能看到各大平台都有很多讨论三国故事的内容,其实我也一直在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不过说真的,一个已经毕业了十四年的初中生重新拿起书本来学习还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何况还要拿起笔来写文章呢?我是不是疯了?不过还好,我的基本功还算扎实,看古文虽然有些吃力,但好在多看几遍还是能够理解的(有时候也会查一些资料注释之类)。

其实我也忘记了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突然想起来重新拿起书本读书的了,可能就是某一瞬间脑子一抽筋就决定了吧,然后就是寻找看书的手机软件。额...为什么要用手机软件看书呢?作为一个需要常年在外奔波的浪子来说,说白了就是为了方便携带啊,想看了随时拿出来就可以了,不过想要找一个能够看各种古代典籍的软件还真是不容易。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还是让我找到了一个这样的软件,上面确实可以搜索到很多古代文学典籍,我顿时如获至宝,一下子就找了二百多本书籍,估计够我看十好几年了,话说到那时候也不知道这个软件还在不在了,这个还真不好说。

额...好像废话有点多了,因为我还没想好故事该怎么开展,这确实有些尴尬。其实在选择这个话题的时候,关于文章内容我已经有了基本的框架,但因为最近晚上看了一本彻底颠覆我对人性认知的书,我又有些迷茫了,我不得不重新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或许只有这样才能清晰地把故事内容呈现出来吧!

(来个生硬的转折)

三国时期的终结者是司马氏创立的西晋王朝,虽然实现了大一统,但西晋后期的政治腐败导致了“八王之乱”,最后虽然八王之乱平定,但也因此耗尽了国力,以至于当外族入侵时,西晋竟毫无还手之力,使得华夏民族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外族屠杀,这一时期被称为“五胡乱华”。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西晋王朝也成了史学家们最不愿提起的大一统王朝,由于爱屋及乌的思想,司马氏也因此被后世骂了上千年,而它的开端就是今天的主人翁——司马懿。

可能是受了《三国演义》的影响,又或者是因为司马懿的手段过于残忍,以至于很多人在谈起他的子孙后代时都戴上了有色的眼镜,认为他司马懿和司马氏一族就是历史的罪人,其实一开始我也这样认为,不过我们从历史的细节中去分析会发现,很多时候司马懿所做的一切都是被逼出来的。何况政治并没有对错,历史大都是胜利者编写出来的,这是我看完那本书后的认知,或许还有些片面吧!那么今天我们就试着来分析一下司马懿:

首先可以确定一点,司马懿和曹操属于一类人,都有能力和野心,或许正因为这样,所以曹操才一直没有给司马懿实权,一直都对其压制着,甚至在临终前还奉劝儿子曹丕说:“司马懿这个人不能委以重任。”曹操知其“有雄豪志”,闻他有狼顾(身不动而回头看)之相,把他召来,先让他朝前走,然后让他回头看。司马懿居然能脸正朝后而身仍不动。又曾梦见三马同食一槽,醒后很不高兴,对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晋书·宣帝纪》。于是便想予以处置,亏得曹丕跟司马懿关系好,常常保护他,才得以幸免。不管这段记载是否属实,也不管曹操对司马懿有多少偏见,但是,司马懿是曹操硬逼着“出道”的,这是史书中明确记载的事实。

被迫出仕

司马懿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周朝,以夏官为司马。其后程柏休父,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为氏。楚汉间,司马仰为赵将,与诸侯伐秦。秦亡,立为殷王,都河内。汉以其地为郡,子孙遂以为家。自仰八世,至东汉安帝时,生征西将军钧,字叔平。司马钧生豫章太守量,字公度。量生颍川太守司马俊,字元异。俊生京兆尹司马防,字建公。司马防就是司马懿的父亲——《晋书·宣帝纪》。晋武帝司马炎在他的一个诏书称:“本诸生家,传礼来久”——《晋书·礼志》。

按照上面的记载,司马家族绝对是氏族大家了,而司马懿是司马防第二个儿子,史书说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晋书·宣帝纪》。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生在乱世的司马懿“常慨然有忧天下心”,当时的南阳太守杨骏以知人善任著称,当他见到少年时的司马懿时就说他“绝非寻常之人”。尚书崔琰和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谈及司马懿时也曾说过“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司马懿也因此知名。

因此,建安六年(公元201年),郡中就推举司马懿为上计掾(代表地方太守、国相向政府汇报情况的官员)。当时担任东汉司空的曹操听到了他的名声,就想让他到自己的府上任职,于是派人去请,可是司马懿认为汉室倾危,不想在曹操手底下做官,怎么办呢?司马懿想到了一个办法——装病,这个方法司马懿在对付曹爽时也用过一次,似乎司马懿对装病避祸很有心得。

当使者到来时司马懿就借口说自己得了“风痹病(现代风湿的一种)”,而且病得很严重,已经无法行走了。可是曹操并不相信,就派人趁夜去刺探情况,俗话说得好“做戏要做全套”,司马懿也是真能装,躺在那里一动不动,真的就像是染上了风痹病一样,曹操虽然信了,但还是不死心。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这一年曹操北伐结束,并升任为东汉的丞相,也就是这一年,曹操采取了强硬的手段把司马懿请出来做了文学掾,曹操对使者说:“若复盘桓,便收之”——《晋书·宣帝纪》。意思就是,如果还像上次那样装病,就把他给抓起来,司马懿因为害怕,只好答应就职。自此司马懿被迫成了曹操的部下,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薄等职,这些职务都是一些没有实权的文官。

前面也说了,司马懿是一个很聪明也很有野心的人,他深知曹操的为人,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啊!司马懿在曹操手底下任职的时候一直都非常地小心谨慎,勤勤恳恳,“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生怕哪一点失误冒犯了曹操而招致杀身之祸,不过曹操也不是傻子,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谋略家,曹操知人识人的能力自然不是盖的,对司马懿的猜忌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曹操一直都没有给司马懿展现才能的机会。

直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这一年,东吴的孙权向曹操上表称臣,并劝说曹操自立称帝,曹操说道:“此儿欲踞吾著炉炭上邪!”司马懿却对曹操说道:“汉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谦让者,畏天知命也!”——《晋书·宣帝纪》。

要说曹操不想称帝那是假的,但当时曹操认为朝中大臣们拥护汉朝的人还有很多,他曹操不可能把所有人都杀了。加上荀彧、崔琰等都因为曹氏代汉的事情而死,这多少对曹操的内心有些影响,尤其是荀彧的死对曹操的内心产生了极大的触动,曹操也不得不重视朝中大臣的声音。这时候司马懿却毫不避讳的站出来对曹操表示支持,虽然曹操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但也因为这件事情,对他的猜忌之心逐渐转为了信任。

后来曹操进封魏王,并升任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让他辅佐儿子曹丕,司马懿也因此得到了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并受到了曹丕的信任和重用,二人的关系非常好。此后司马懿也开始逐渐参与国家大事,并“每与大谋,辄有奇策”。

司马懿虽有雄才大略,但曹操活着的时候他并没有得到重用,也一直没有实权,这其实并不奇怪,曹操手底下有能力的文臣武将很多,但纵观曹操时期手下真正手握重兵,大权在握的将领,哪一个不是曹操的宗族呢!而司马懿真正得以起势,是在曹丕称帝之后。

权利的味道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也就是这一年,曹丕接受了汉献帝刘协的“禅让”,篡汉称帝,史称“魏文帝”,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曹魏政权,改年号为“黄初元年”,这时候曹丕也完全忘记了曹操的衷告。由于司马懿在曹丕“篡位”中出力最多,曹丕登基后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为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曹丕免去了司马懿督军的职务,升任为侍中、尚书右仆射,并委以重任。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和黄初五年(公元224年)曹丕两次伐吴都让司马懿镇守许昌。黄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再次升任司马懿为抚军大将军、假节,领兵五千,加事中、录尚书事,司马懿辞让不受,曹丕对他说道:“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晋书·宣帝纪》

同年,曹丕再次大兴水军伐吴,仍然让司马懿留守许昌,让其于内安抚百姓,对外则供应军需,临行前又下诏说:“吾深以后事为念,故以委卿。曹参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使吾无西顾之忧,不亦可乎?”后来曹丕从广陵回军洛阳,再次下诏说:“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晋书·宣帝纪》

可见曹丕对司马懿的信任远远超过了所有人,并有了把身后之事托付给他的打算,也正是曹丕对他的信任和委以重任,才让被曹操压制了多年的司马懿尝到了权利的味道,这就像是一头饥饿的老虎猛然尝到了鲜血的味道一般,必将一发不可收拾。

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的碰撞

黄初七年(公元226年)五月,年仅三十九的魏文帝曹丕因病去世,临终前令司马懿和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为辅政大臣共同辅佐太子曹睿。曹丕对太子说道:“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晋书·宣帝纪》

曹丕死后,曹睿即位,史称魏明帝,并改封司马懿为舞阳侯,后来司马懿因为抵御东吴入侵,击败诸葛瑾的军功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后来司马懿率军斩杀叛将孟达,屯兵宛城,仍然总督荆、豫二州军事。

司马懿的官职在不断提升,权利越来越大,他的欲望也越来越大,但这时候的司马懿仍然是忠于曹魏的,而司马懿的高光时刻,无疑是对上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蜀汉在诸葛亮的带领下前后发起了五次北伐,前三次司马懿没有兵权所以并没有参与,诸葛亮后面的两次北伐,司马懿都有领兵出征,在和诸葛亮的对决中司马懿表现的似乎很平常,在二人对决中司马懿采用的策略也只有一个字——“拖”,并且硬生生的把诸葛亮给拖死了。

太和五年(公元231年),诸葛亮发起第四次北伐,并派兵包围了祁山,这一次诸葛亮吸取了之前粮草不济的教训,命人打造了木牛流马来运输粮草。前线告急,魏明帝曹睿再次启用了司马懿,他对司马懿说道:“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于是命他西驻长安,都督左将军张颌、雍州刺史郭淮等防御蜀军,司马懿留下部将费曜、戴陵率四千人守上邽,自己亲率主力救援祁山。

当时张颌劝司马懿分兵驻扎雍、郿两地以作为大军后镇,但司马懿不同意,他说道:“料前军独能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率兵挺进喻麋。

诸葛亮得知魏军主力到来,下令分兵两路,一路继续攻打祁山,另一路由诸葛亮亲自率领的主力迎击司马懿,并击败费曜等人抢收麦子作为军粮。而关于后面的战争,史书上则有两种记载:

《晋书·宣帝纪》记载说: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诸将皆惧,帝曰:“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进次汉阳,与亮相遇,帝列阵以待之。使将牛金轻骑饵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

按照《晋书》的记载,司马懿此战用计大破诸葛亮,打了个大胜仗,也因此结束了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

而《资治通鉴》记载的则是: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懿遇于上邽之东。懿敛军依险,兵不得交,亮引还。懿等寻亮后至于卤城。这里说司马懿和诸葛亮在上邽遭遇,但司马懿不敢应战,上方僵持了一段时间诸葛亮就撤退了,这时候司马懿则率兵追击到了卤城,不过到了这里司马懿依然没有和诸葛亮硬钢。期间张颌建议司马懿派一支骑兵抄后路袭击诸葛亮后方,和祁山守军两面夹击围攻诸葛亮,但司马懿根本就不听他的,死活就是不肯和诸葛亮交手,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

又有贾翊、魏平等人数次请战,司马懿都不肯出战,因此说道:“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身为三军统帅被人这样说,司马懿当然不高兴了,面对众将的多次请战,司马懿终于于五月决定出兵,派张颌攻打南围,诸葛亮派遣魏延、高翔、吴班率军迎战,魏军大败,蜀汉缴获了一物资,司马懿见战况不利马上退回大营坚守不出。

六月,诸葛亮因军中粮尽下令退军,司马懿派遣张颌率兵追击,追至木门时和蜀军展开激战,张颌中了蜀军埋伏中流矢而死。

两种不同的记载,不同结果,前者说司马懿大胜,后者则说司马懿大败,哪个更可信呢?《三国志》中诸葛亮、张颌、郭淮等人传记中对此时都只一笔带过。而《晋书》中对并没有记载司马懿命张颌追击诸葛亮的文字,相对而言后者的可信度较高,不过这些对我来说似乎并不那么重要。

青龙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发起了第五次北伐,也是最后一次,因为诸葛亮在这次北伐中病死了。这次北伐,诸葛亮的线路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依然是率领十万大军出斜谷,四月抵达郿县,进驻渭水之南。为了抵抗诸葛亮,曹魏大将军司马懿率军渡过渭水,命人背水修筑堡垒抵御蜀军。

这一次司马懿依然采取守势,双方并没有太多的交战,并且司马懿料定了诸葛亮会上五丈原,他对诸将说道:“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

不久,诸葛亮果然上五丈原,曹魏诸将得知后都很欢喜,只有郭淮担心诸葛亮会争夺北原,以此连结北山,他说道:“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三国志·魏书·郭淮传》。司马懿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马上派郭淮移兵北原,蜀军也在这时候到了,双方展开火拼,郭淮死守北原蜀军不能攻克,双方因此僵持不下。

五月,东吴派十万大军配合蜀军作战,曹魏这边魏明帝也派了秦朗率领两万军队支援司马懿,同时,自己亲率大军反攻吴军。东吴这边本来就是来充场的,一看不是个事,僵持了两个月就撤兵了。同时,诸葛亮这边也不好过,向东挺进的路被司马懿挡住了,从渭水进军吧,绕不过郭淮,进退两难啊!在如此处境下诸葛亮只好攻取散关、陇城等地,然后再回过头来进攻司马懿,可人司马懿这次是奉了魏明帝的指示“坚壁据守,以逸待劳”的,其他将领就是有意见也只能憋着了。

这一守就是一百多天,期间不论诸葛亮怎么挑衅、侮辱,司马懿都约束手下将领,坚决不肯出战,诸葛亮还因此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了妇人的衣服饰品来侮辱他,想要激司马懿出战,可是司马懿是铁了心要把“缩头乌龟”当到底,就是守住城池不出战。这下可引起手下将领的不满了,为了平息内部人员的情绪,司马懿也假装很生气,还上表魏明帝请求出战,魏明帝不但不答应,还派了个辛毗来做司马懿的军师,说白了就是让他来限制司马懿的行动的。这下好了,诸葛亮一来挑战司马懿就假装要带兵迎战,辛毗则拿着魏明帝给的杖节(咱也不知道是啥东西)站在大营门口,司马懿就不再出兵了。

双方就这样继续僵持,而诸葛亮也早就看出来对方根本就没有要打仗的想法,只是打算跟诸葛亮耗时间而已。所以诸葛亮这边也开始分兵屯田准备打持久战了。后来诸葛亮再次派使者前去下战书,司马懿亲自接待使者,并随口询问诸葛亮的起居和政事,使者如实回答后,司马懿料定诸葛亮“命不久矣”。果然,诸葛亮当月就病死五丈原,蜀军秘不发丧,全部撤退,司马懿得知消息率兵追击却被杨仪给吓回来了。第二天司马懿亲自察看诸葛亮的营垒,断定诸葛亮确实已经死了,并赞叹诸葛亮道:“真天下奇才也!”

至此,诸葛亮历史七年的北伐结束,二人之间的对决也宣告结束,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前面的文章中已经说了,这里就不多作介绍了。在这里就简单说一下我对诸葛亮这个人的评价吧!首先,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文学家、政治家、发明家,诸葛亮这个人非常有才华。且,诸葛亮一生为蜀汉呕心沥血,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此他也成为了我国古代忠臣的典范。但在我看来,诸葛亮似乎过于执着了,而且打小事情都亲力亲为,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加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五次北伐,就算是为了转移内部矛盾也不用连着五次北伐吧!耗尽了国力不说,还把自己给搭进去了,或许正如司马懿给弟弟司马孚的回信中说的那样吧:“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额...好像扯远了,咱们回到主场,而面对司马懿的坚守不出,不肯出战,很多不明就理的人都认为司马懿不是不想和诸葛亮打,而是怕了诸葛亮,因为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诸葛亮的形象太高大了,甚至有些人认为诸葛亮是神一般的存在,司马懿根本不敢和诸葛亮硬碰硬。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司马懿能够一步一步的坐上大将军的位子,说明他很聪明,而且司马懿很识时务,很懂得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他也懂得“养寇自重”的道理。司马懿知道,只有留住诸葛亮,才能留住自己的权力。

事实证明,司马懿的做法很明智,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本打算趁机伐蜀,但魏明帝并不同意,司马懿只好班师回朝。

可是司马懿回去以后呢?魏明帝曹睿让他做了太尉,这个官职其实真的不小了,至少比他原来的大将军的官职要大。按理说升官了司马懿应该高兴才对,但是他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曹睿在封他做太尉的同时,也夺了他的兵权,这摆明了就是明升暗降,换谁能高兴的起来?这不是耍流氓嘛!而且司马懿升任太尉后就被闲置了,直到辽东太守公孙渊叛变才又重新启用。

司马懿的功绩也说的差不多了,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字,说实话我自己看着都感觉有些累了,这也是我的不足之处,还不能够将故事融会贯通看来以后还要继续学习。

从司马懿的功绩来看,虽然比不上曹操,但曹魏后期的大半江山也基本上都是司马懿打下来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而且司马懿为了曹魏一直不辞辛劳,勤勤恳恳,说司马懿是曹魏的第一功臣都不为过,那么一直忠心于曹魏的司马懿为什么突然要发动政变夺权呢?我觉得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就是司马懿属于外姓,而纵观曹魏阵营,从曹操时期真正掌权的就一直是曹氏宗亲,即使是张辽这样文武兼备的世之名将都要在曹氏宗亲手下任职,之所以会这样,说白了就是老曹家对他们不信任。而且曹操本身就是以强硬的手段才夺得了东汉末年的统治权,并进封了魏王,这在汉朝绝无仅有,曹丕更是逼迫汉献帝刘协禅位才做了皇帝,出于这个原因,老曹家自然很清楚让外姓做大的危害。所以对司马懿也只是用得着的时候就委以重任,用完了就把他的权利收回。

有人说了,既然曹氏对司马懿不信任为什么曹丕还要将他作为托孤大臣呢?其实看一下四位托孤大臣都是谁,或许从中能找到一些线索。曹丕临终前任命的四位托孤大臣分别是曹真、陈群、曹休、司马懿,四个人里面两个曹氏宗亲,三个手握重兵的大将军,似乎只有司马懿没有兵权。而在乱世之中,有实权的人才有话语权,才能让别人服从,你手里没有相当的权利说的话别人还不是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吗?因为即使别人不听你也拿他没办法不是吗?或许司马懿也清楚自己很难融入到这个圈子里了吧!

其次就是司马懿曾两次被曹氏给阴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咱们看一下第一次被阴,这一次是在诸葛亮病逝后,司马懿班师回朝后被升任为太尉,这个职位在东汉三国时期可是三公之一。有人会说了这不是升官了吗,怎么你说是被阴了呢?其中的原因就要从太尉这个官职说起了。古代的太尉本是掌管国家军机要事的职务,权利很大,可是在东汉及三国时期,军权实际上都交给了大将军、大司马,太尉早已经成了一个虚职,也就是说司马懿征战回来以后就被夺权了,直到几年后辽东公孙渊叛变才重新被启用,这就是我前面说的,用得着就用,用不着就被放在了一边。

第二次被阴是在平定辽东之后,司马懿在一年的期限内平定了辽东,魏明帝自然很高兴,派了使者前往苏州犒赏三军,并增加司马懿食邑昆阳县。本来朝廷打算让他镇守关中,但当司马懿到达白屋时接到诏书命他火速回京,三日之内,诏书五至。明帝手书写道:“间侧息望到,到便直排阁入,视吾面!”——《晋书·宣帝纪》

司马懿看了诏书,心知必有大事发生,星夜兼程,从白屋至京城仅用了一夜,到了京城,司马懿径入嘉福殿内察看魏明帝的病情,魏明帝拉着他的手,目视太子说道:“以后事相托。死乃复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见,无所复恨矣!”——《晋书·宣帝纪》,《三国志》中则是这样记载的:“吾疾甚,以后事属君,君其与爽辅少子。吾得见君,无所恨!”当天魏明帝去世,为景耀三年(公元239年)正月。

有人又要说了,既然曹魏对司马懿不信任,为什么曹睿临终还要托孤于他呢?这不是前后矛盾吗?额...确实有点矛盾,不过这中间还是有原因的。主要原因就是当时曹氏元老重臣几乎都已经死完了,能够托付大事的自然也就没几个了,而且司马懿有大功于魏国,当时又手握重兵,似乎是最好的人选,而且除了司马懿,曹睿还任命了另外一位大臣共同辅佐幼主,他就是曹爽,而第二次对司马懿使阴招并彻底把他逼反的正是曹爽。

魏明帝曹睿去时候,年仅八岁的曹芳继位,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一起辅佐,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各统领精兵三千共同执掌朝政。

简单说一下曹爽这个人吧,在人才辈出的三国时期,曹爽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志大才疏的人,而且很有野心,一直想要总览朝政,做一个像曹操那样的人,可是他的智力似乎不太够。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曹爽开始排挤司马懿,于是向皇帝进言改任司马懿为大司马,朝中大臣们则认为以前的大司马很多都死在了任上,不吉利,就改任司马懿做没有实权的太傅,至于是巧合还是曹爽刻意安排的就不好说了。

最后就是为了保命了,其实司马懿发动政变的动机和汉初韩信的动机很相似。在这里为什么要提到韩信,因为根据相关史料记载,韩信在被刘邦阴了几次后确实有了反意,尤其是被软禁后,韩信终于决定造反了,不过可惜的是韩信碰到了吕雉和萧何,加上外援陈豨不给力,最终导致被杀收场。而韩信之所以造反,纯粹就是为了保命,只是他选错了时机而已,而且当时的情况,韩信已经别无选择了。

和韩信一样,司马懿首先也是为了保命,面对曹爽的步步紧逼,司马懿不得不做出决定,而且前面也说了,司马懿这个人非常聪明。聪明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头脑清醒和冷静,也只有这样才能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才能抓住转瞬即逝的翻身的机会,而一旦抓住机会,必将给对手致命一击。

司马懿一直在等待机会,在曹爽兄弟专政期间,司马懿为了保命开始了第二次装病,并成功瞒过了曹爽。当时河南尹李胜要去荆州任职,临行前去探望司马懿,司马懿假装病重,让两个侍婢搀扶着他,要拿衣服穿又拿不住把衣服弄到了地上,口渴了想喝粥,侍婢喂他喝粥,流得衣服上都是。二人交谈时司马懿总是语无伦次,词不达意,看到这种情况,李胜回来后就对曹爽说道:“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过了几天又说道:“太傅不可复济,令人怆然!”曹爽等人听后便不再提防司马懿了。

而且曹爽兄弟专权期间:“专擅朝政,兄弟并掌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也因此得罪了很对人,司马懿则趁机把这些人拉拢到自己的阵营里来,在装病的同时,也在暗中布置准备消灭曹爽,终于,司马懿等到了这个机会。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曹睿的坟墓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一起随行。司马懿抓住机会上奏永宁太后,请求罢免曹爽兄弟,又有司马师屯兵司马门控制了京城。又召司徒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统领曹爽军营,太仆王观行中领军事统率曹羲军营。司马懿率太尉蒋济等人带兵出迎天子,驻扎在洛水浮桥之上派人上奏章给皇帝请求罢免曹爽兄弟,并陈说了曹爽专政后的劣迹。

最终,曹爽顶不住司马懿的压力,为了保命请皇帝免去了自己和兄弟的官职,随皇帝一起回到京城。可是曹爽兄弟刚回到京城的府邸就被司马懿派兵给包围了,并在曹爽住宅的四周筑起高楼密切监视,一次曹爽拿着弹弓到后园,楼上的人就喊道:“故大将军东南行。”——《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五》。这让曹爽感到非常愁闷,却又没有办法。

不久后司马懿就以谋反罪杀了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等人,全部夷灭三族,共计杀害曹氏宗亲及其党羽七千余人,彻底瓦解了曹氏宗族势力,自此曹魏政权也彻底落入了司马氏的手中,皇帝曹芳也沦为傀儡皇帝,这一事件被称为“高平陵政变”。司马懿终于在六十九岁高龄时靠这次政变达到了权利的顶峰,被任命为丞相,并奠定了司马氏取代曹魏的基础。

从高平陵政变我看到的是司马懿的果敢和伺机而动,先发制人的大智慧,也看到了政治的残酷。在这场政变中,司马懿手段残忍,一举清除了所有潜在的威胁,有人说司马懿过于残暴,而在我看来,对付敌人就必须做到斩草除根以除后患,只有这样才能无后顾之忧,这是最近在一本书上看到的道理。本来是打算开一篇文章好好的这本书介绍给大家的,后来想了想,觉得这本书的内容过于黑暗,全部是教人如何陷害别人的方法,并不适合向大众推广,也就作罢了。

那么在这次政变中曹爽有赢的机会吗?答案是有的。当司马懿控制京城后,有一个人趁机逃了出去,这个人是桓范,他逃出去后蒋济就对司马懿说道:“智囊去矣。”

司马懿却说:“爽与范内疏而智不及,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晋书·宣帝纪》

桓范这个人是曹魏时期著名的文学家、画家,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被称为“智囊”,他曾劝说曹爽挟持皇帝到许昌,然后再发文书征调天下兵马勤王,但曹爽这个人多疑,且优柔寡断,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后来司马懿又派了曹爽的亲信去对曹爽说朝廷只是要免去他的官职,并以洛水为誓,曹爽欲信其言,桓范等人又援引古今劝谏,一直劝了整整一夜,劝到最后给曹爽劝生气了,投刀于地说道:“司马公正当欲夺吾权耳。吾得以侯还第,不失为富家翁。”桓范听了这话,泪流满面,说道:“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豚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也!”

由此来看,其实曹爽还是有机会和司马懿拼一把的,可是曹爽三兄弟实在是太蠢了,桓范多次劝谏甚至破口大骂都骂不醒他们,确实可惜了曹真的一世英名。不过曹爽的失败也只能说明他蠢而已。

而司马懿忠于曹魏一生,最后却被逼发动政变,并残忍的杀害了曹氏宗亲七千余人,他做错了吗?额...如果放在以前,我会觉得司马懿做错了,现在嘛,从忍无可忍,到最终爆发,司马懿并没有做错什么,而且历史没有对错,政治只有胜败,而纵观历史,无非是成王败寇罢了!

终于写完了,文章的水平一般,还有待提升,希望大家多多指教,我们共同学习进步!

同类推荐
  • 三国雄鹰

    三国雄鹰

    “若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千百年来饱受争议的曹操,究竟是奸雄?还是英雄?天下苍生还是王权霸业,仅在一念之间。正史野史,小说演义,民间传说众说纷纭,真假难辨!现在,就给你这个机会,一起走进东汉末年,揭开那三国神秘的面纱……
  • 王爷请低调

    王爷请低调

    她本是个无忧无虑的女子。她曾经幻想过:自己有生之年遇见自己的合适人选,然后俩人在一起无忧无虑的,开开心心的过着日子。可做为一国公主的她却无法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她为了大魏和北凉之间不必要的争执嫁给了一个自己从未见过的男人。小剧场:“你是不是还在想那个人?”他怒气冲冲的对她说。她只是忧伤的看向窗外。“你居然嫁给我了,你就不要想其他人!要不然后果自负。”他霸气的对她说。“敢问王爷你指的是谁?”她咬着牙硬着头皮转过身对他说。
  • 英伦骑士

    英伦骑士

    回顾亚瑟王时代的不列颠,恩斯特从小兵开始一步一步攀爬到亚瑟王的身边。为了王的荣誉,为了不列颠的光芒,拔起手中的剑起誓:我是英伦骑士,我是不列颠骑士,我发誓毕生守护不列颠!ps:本文为架空历史,毕竟亚瑟王也是神话传说,很多文人墨客都有写。我随便添加一点也可以理解吧。
  • 三国之乱世三义

    三国之乱世三义

    将星闪烁谁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刘备曾一生颠簸,今世却一帆风顺成了幽州刺史。曹操依旧文武云集,却多了郭嘉未死的变数?孙策曾英年早逝,这一世却驰骋沙场,建功立业成就了他小霸王之威名。并州吕布前世三姓家奴,今世智勇双全,一代战将千古流芳。荆州胡望,本是名将之后,只因家道中落,只想在武陵郡安度一生,却不曾有过建功立业、为国驰骋疆场的心愿。黄天当道,岁在甲子。胡望携义弟刘奂吴嶷率家乡弟兄在武陵兴起义兵讨天下之贼!北讨匈奴斩单于,东征高丽安辽东,西通西域威大汉,南寻夷州平天下!且看胡望如何为大汉开疆拓土,重振大汉雄风!订阅群:119718428书友一群:640669634
  • 隋走危机(下)

    隋走危机(下)

    内忧外患,君病臣叛——揭秘隋朝走向灭亡的历史之路。隋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朝代,文帝与炀帝共在位三十八年。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两世而亡的朝代。
热门推荐
  • 枯木逢春如我遇你

    枯木逢春如我遇你

    岁月如水,谁能一直伴你左右,情深似海,谁能给予你回应,决心等待,是否能盼到他归来。她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他活在私生子的框架之中,隐忍生存只为守护彼此不在意的东西,可是,隐忍真的能够生存吗?……
  • 是非朝暮

    是非朝暮

    从来到这个世上到我们老去的时候,回望此生,朝朝暮暮,是是非非。谁是对的人?哪些事做错的事?一切,就好像一场梦罢了。世上本无是非朝暮,只有悲欢离散。待到白首时,谁携手于共?看这万里记忆长路漫漫?
  • 刀御乾坤

    刀御乾坤

    少年龙岩火,因一场车祸,灵魂跨越数个高等位面,终来到一个名为圣元大陆中,大陆之上纷争无数……12岁的他便达到常人所达不到的境界……可惜一切都赶不上变化,在一场斗争中他被好友陷害使他当场修为尽费,父母老师也无能为力……想不开的他想去服毒自尽,但一场变故使他走向新的开始…
  • 那时的记忆都是你

    那时的记忆都是你

    娱乐圈当红影星居然身患抑郁症,天才医学少女居然转行当网络小说家,当这两人相遇天才少女解开心结回归自己的舞台,影星抑郁症痊愈并收获爱情。“时泽,你为什么喜欢那是的我。”时泽笑了笑“因为那是的记忆都是你,你眼里的星光照亮了我那是黑暗的星空。”
  • 梦歌希

    梦歌希

    原本梦歌希的家庭很幸福,但因为爸爸很奇怪的死因,让这个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我们的女主梦歌希就一边在忙于工作一边调查爸爸的死因。
  • 倾世妖娆此生定不负

    倾世妖娆此生定不负

    (因某些特殊原因,作者改名为:单妍,若造成不便,请见谅)他,一代霸王,创下了这一世浮华。她,命定圣女,可救天下,也可毁尽这一世繁华。当她嫁于他,她说:此生你只能负我三次。他却说:我不会爱,也无需爱,何来负你之说?却不料,只是他一次又一次负了她。第一次,是蚀骨。第二次,是挖心。她微微一笑吐出一口鲜血说:此生你只能最后再负我一次最后一次,当他把她当成了她,当他的剑没入她的胸膛,她只是苦笑:原来爱这个字,与我遥不可及……朱砂入眉,前世记忆翻涌而来,她许了他三千年的等待,归来时,却只为了“报复”二字。且看他如何对她许下“此生不负她”。
  • 簡愛

    簡愛

    知道吗,爱情并不是山无棱天地合才与君绝,而是一种习惯,怎么也改不掉的习惯。
  • 欲之梦魇

    欲之梦魇

    人都有梦,不过分为美与恶……人都有欲,欲也分为好与坏……人不能只看表面,得看心!
  • 卿皆亡

    卿皆亡

    原本的太子成为闲散王爷,原本的不受宠皇子,为何能登上皇位?将军之女,为何刺杀曾经心爱之人。武林中人为何卷入朝鲜风波?黑吃黑,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 拐妻有道,高冷逗比小萌妃

    拐妻有道,高冷逗比小萌妃

    杀手之王意外来到另一方大陆,是巧合还是必然?废材?草包?搞笑,你确定是形容她的?姐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全属性。山贼来抢劫?没事,咱抢回去。王爷来逼婚?没事,咱们让他当不成男人。喂,那谁,你给我滚下来,别往我床上爬!!!........场景一:某女:你哪位?某男:我是你男人。某女:不认识,快滚........喂,你干啥?!放我下来某男:上床滚啊?某女:..........场景二:某女:你能不能要点脸?那是我的床!!!某男:脸是什么,能吃么?某女扶额:你的尊严呢?你的节操呢?某男:被狗吃了某女:完了,这丫没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