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62600000010

第10章 饮食调理,固本培元保健康 (3)

第三,晚餐的食物尽量不要太甜。晚餐后一般运动较少,不会消耗太多的热量。晚餐和晚餐后若吃糖分较高的食物,很容易升高血糖和血液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的浓度,时间一长,极易引起高血脂和肥胖症。

还有,晚间人们的血液循环较差,所以可以多吃些促进血液循环的食物,比如洋葱、辣椒、葡萄酒;或多选择温性食物,比如鱼类、豆腐、海带、芦笋、菠菜、高丽菜、魔芋、红萝卜等。而生冷的食物,会让血液循环变差、心跳变慢,造成睡眠时供氧不足,产生许多丙酮及乳酸,以至于一觉睡醒,仍然感觉十分疲惫。

◇食多麻烦多

每餐吃到七八分饱,是很多长寿老人的养生秘诀。有位华侨长寿老人名叫陈君礼,享年103岁。临终前,他用毛笔写下了自己的长寿秘诀留给子孙们借鉴。陈君礼是一位中医,早年从中国广东州移居新加坡。虽然已是百岁高龄,但他除了走路需要拐杖外,看报纸连眼镜都不用戴,且做起事来思路异常清晰。陈君礼透露自己的养生之道其实非常简单,不外乎就是规律的生活,少食多餐,多菜少肉,讲究卫生等等。

他每天吃6顿饭,但每顿都是半饱。早上7点起床,做简单的体操后,喝一碗白米粥;看过报纸,10点左右喝一杯加奶的咖啡;写一个半小时的毛笔字,12点吃清淡的午饭;下午3点,喝中国功夫茶,吃点小点心;傍晚5点半,吃简单的晚餐,来一小杯白兰地;晚上10点,喝碗稀粥,然后上床睡觉。

《黄帝内经》中说:“饮食有节,……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又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可见早在两三千年前,古人就发现节制饮食可以延年益寿,否之则有害身体健康。

道家名著《抱朴子》有云:“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日本著名的养生学家石冢左玄在其著作《食物养生法》中也写道:“食愈少则身愈健;身愈健则体愈轻;体愈轻则心愈爽;心愈爽则智愈明;智愈明则才愈精。”

现代人忙碌的生活节奏而导致的不规律生活,以及受日益丰富的餐桌菜肴和精美的点心、零食的诱惑,使得饮食习惯越来越不健康。饮食不合理、不规律的现象中,最常见的就是饮食过量。

终日饱食而又缺乏运动,不仅会造成能量过盛,引起肥胖症和一系列并发症,而且会因消化系统长期负荷过度,导致免疫力下降、内脏器官过早衰老,并极易患上心脑血管和消化道疾病。医学家研究发现,长期饱食还会造成大脑供血不足、思维功能减退、智力下降。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人们总是习惯多吃,并且越吃越多呢?其实,食量是一个慢慢形成的习惯,有些人吃得很多并不一定是因为饥饿,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的胃已经习惯了那么多的进食量。三餐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暴饮暴食、吃饭速度过快,都会造成胃容量越变越大,从而无法控制地吃下超出自己身体真正需要的食物。

情绪不稳定也是引起过食的原因之一。很多人情绪经常跌宕起伏,烦恼伤心的时候总是习惯用食物来排遣不愉快的情绪。要么和朋友一起海吃一顿,要么买来一大包零食尽情享用。有的人控制力差,诱人的美味摆在眼前,常常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一边吃一边想:“下次就不吃了,就这一次!”在一次次的原谅中,自己不知不觉地就变成了“大胃王”。

我想提醒大家的是,过食会给身体带来相当多的麻烦。

首先,消化道不堪其重。过食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损害肠胃健康。肠胃等消化道长期在高负荷的工作环境下劳作,胃容量增大,消化吸收的功能却逐渐减弱,非常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胃炎、胃下垂、肠梗阻等肠胃疾病。同时,过食使食物中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进入胃中,刺激胰腺分泌出大量的消化液。时间一长,胰腺必然会因为过重的工作负担而导致功能衰退,容易造成胰腺充血、管口堵塞,甚至整个胰腺组织坏死,危及生命。胃中的蛋白质在厌氧菌的作用下还会产生有毒的物质,危害胃肠健康的同时还会随着血液流通进入到肝肾和大脑中,对身体健康影响极大。

其次,容易引起疲劳。健康人的血液是呈弱碱性的。如果食用过多的酸性食物,如肉类、鱼虾、鸡蛋、乳酪、花生、高糖分含量的食物和主食中的米面,以及酒精和碳酸饮料等,会因磷、硫、氯等元素摄入过多而造成人的体质呈酸性状态。酸性体质的人会经常表现出疲倦感,并伴有手足冰凉、伤口愈合能力差、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等症状,且极易罹患慢性病。

再者,引起肥胖。钟情高脂、高糖、高热量的食物,或每餐都吃到“酒足饭饱”,非常容易造成营养过剩、脂肪堆积,引起身材走样,还会因肥胖而引发一系列疾病。并且当过食变成习惯后,脂肪细胞就会分泌出促进食欲的物质,大脑神经中枢也形成了惯性刺激,导致主观控制能力也越来越差,越吃越想吃。胃被撑大后,难以形成饱腹感,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保持好身材。反之,对食物过于放纵,则是导致肥胖的罪魁祸首。所以说,积极控制食量,是减肥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另外,饱食还有一个害处就是损害大脑健康。脂肪过剩,会引起血脂升高,同时会生成一种叫做“纤维牙细胞因子”的物质,它刺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细胞急速增长,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心脑血管硬化,使血管输送血液、氧气和营养的能力大大下降。大脑得不到充足的养分供给就会造成功能衰退,进而引起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思维能力降低、早衰等一系列症状。

许多人常常为减肥而苦恼,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每天提醒自己,觉得还可以再吃半碗饭的时候立即离开餐桌。这样便能保证每餐七八分饱,不会因为食物的诱惑而无法控制食量。这不仅利于保持身材,对养生益寿也大有裨益。

◇如何控制食量

人在饥饿的时候,大脑中枢神经的兴奋度很高,往往导致吃饭的时候狼吞虎咽,不知不觉中就吃下了太多的食物,造成能量过盛。而且咀嚼不充分,十分不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一个控制食量的有效办法,就是餐前先喝一碗汤。

首先汤进入胃中后会占据一定的体积,从而增加饱腹感。其次,胃粘膜神经会将信号反射传输给食欲中枢神经,降低食欲中枢的兴奋度,从而降低了饥饿感,使食量自动减少。饥饿感降低后,自然也就细嚼慢咽地从容进餐,这样不仅对保持身材有益,还可令食物的营养更好地被人体吸收,对身体健康也大有帮助。

我常强调:“三餐一定要定时定量。”定时,是指制定进食三餐的相对固定的时间,并逐渐形成规律。三餐定时,可以保证肠胃等消化系统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避免因腹中空空,刺激中枢神经而产生过于强烈的食欲,从而不可抑制地吞食下过多的食物。

我所说的“定量”,是根据个人身体状况来制定合理的食量。有一种错误的说法叫“宁愿胀个人,也别脏个盆”。菜还剩一点,饭还多一勺,放着太碍事;没关系,再撑一下全吃掉算了。家庭主妇们往往在这样的观点下强迫自己吃下过多的食物,长期扮演"餐桌清理员"的角色。时间一长,就发现自己不但身材慢慢地走了样,体内的胆固醇含量也越来越高,高血脂、高血糖出现了,甚至诱发了心肌梗阻、冠心病、心脏病等心脑血管一系列疾病。这不是得不偿失么?

养成一日三餐进食规律、食量合理的好习惯,自然而然地就会摆脱过食的恶性循环。

在中国民间有“少吃香,多吃伤”、“饥不暴食,渴不狂饮”等谚语。《寿亲养老新书》有言:“尊年之人,不可顿饱。”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南宁北郊山区,经济欠发达,但却是长寿县,年逾百岁者很多见。他们的养生之道之一就是吃饭只吃八分饱。

另外,细嚼慢咽既对身体有益,又能有效控制食量,可以说是对健康最有益的吃饭方式。唐代名医孙思邈《每日自咏歌》即云:“美食须熟嚼,生食不粗吞。”首先,细嚼慢咽有益于营养吸收,减少肠胃疾病。充分地咀嚼可以让食物变得更小,并与消化酶很好地混合,这样机体在消化吸收的时候就非常方便,营养也更容易被人体摄取。食物经过牙齿的精细加工后,大大减轻了肠胃的工作负担,有利于肠胃健康。其次,细嚼慢咽还可以有效地控制食量。细嚼慢咽能使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刺激大脑的饱腹中枢,在吃过量食物之前就会有吃饱了的感觉,所以有节食减肥的作用。

女儿考艺校前为了保持身材,就问我有什么妙招可以控制食欲。我教给她这样三个小方法,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也试试看:

一、在一日三餐的中间再加入1—2餐,加餐部分不是正餐,原则是要控制一天的热量总摄入值基本不变。比如可以把早餐的鸡蛋或蛋黄派放到上午十点左右吃,下午三四点的时候吃一些天然的水果或健康的零食,如一小把的坚果、一个苹果、一根香蕉、一杯酸奶、一小碗樱桃或草莓、一块黑巧克力或无糖苏打饼干。然后将晚餐的量减少1/3。加餐的目的一是补充正餐以外的营养,二是降低饥饿感,避免在吃正餐的时候一下子进食过多。

二、巧借眼睛错觉。眼见并不一定为实,我们可以借助眼睛的错误判断来帮助自己控制食量。实验证明,用容积相等的细长高玻璃杯和矮小粗口的陶瓷容器装满食物,前者的容量看起来要比后者多得多,从而可以帮助我们控制食量,避免在无意识中吃下太多的食物。

三、去超市前写好购物清单,用购物篮代替小推车,以免受到诱惑而买上一堆的零食。经常清理家中的冰箱、食品柜和厨房,不要让食物堆积起来,让人产生“尽快吃完”的想法。

◇餐桌上不宜做的那些事

忙了一天回到家,终于有充足的时间坐下来好好地享用晚餐了。随手打开电视机,然后一边欣赏节目一边享受美食,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尤其是过年过节一家人在一块聚餐的时候,更是喜欢边看电视边吃饭,遇到精彩的节目则是欢笑不止。其实,这种做法非常不利于健康。

首先,吃饭时看电视容易影响食欲。除了自身的生理因素可以引起食欲外,食物的色香味、就餐环境等外部因素也会通过条件反射来刺激人的食欲。可是边看电视边吃饭,注意力过多地被电视节目吸引,往往忽略了饭菜的香味,本来产生的一些食欲也会被抑制,乃至消失。长此以往,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等现象。

其次,边吃饭边看电视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食物的消化吸收需要肠胃的消化液帮助进行,而消化液的分泌、营养的吸收与运输都离不开血液。对电视的注意力过多,血液就会大量集中在脑部,而减少对肠胃消化道的供给,从而影响了消化工作的正常进行,食物营养也势必得不到充分的吸收。久而久之,肠胃功能便会逐渐减退,甚至出现胃炎、胃下垂、胃溃疡等一系列慢性胃肠疾病。同时,由于大脑注意力的分散,无法很好地协调进食过程中的一系列动作,如牙齿咀嚼、舌头搅拌、吞咽等,容易引起咬舌、咬腮、咀嚼不足、呛饭等情况出现。

所以,从身体健康角度考虑,吃饭的时候应该关掉电视机,吃完饭休息二三十分钟后再看电视。另外在进餐过程中,还应注意避免这样一些有损健康的不良习惯:

吃饭时看书

每当临近考试的时候,一些学生就开始“加班加点”:吃早餐时拿着英文单词卡片边吃边背;午餐时把政治书摊在餐盘前,吃几口,翻一页;还有的干脆在自习教室里手不释卷,啃个面包来填饱肚子。这种做法和吃饭时看电视的道理一样,都不利于健康,都会因为血液集中于紧张运作的脑部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同时,书本上的铅和细菌还容易经由口腔和呼吸随着食物一起进入到体内,十分不卫生。

吃饭时聊天

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这是非常有科学道理的。然而不少人都喜欢一边吃饭一边和朋友聊聊八卦,谈笑风生。边吃饭边聊天,注意力被分散,控制咀嚼、吞咽、消化液分泌和肠胃蠕动等生理活动的神经反应机制受到抑制。食物没有经过仔细地咀嚼,进入胃中后又没有足够的胃液帮助消化,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和肠胃疾病。

另外,边吃边说,口腔中的细菌会随着吐沫四处传播,极不卫生。聊天时一不小心还会使食物误入气管中,容易造成支气管堵塞或吸入性肺炎。倘若谈论悲伤郁闷的事情,抑郁的心情则会降低食欲、影响消化液的分泌,导致消化不良。

餐桌上垫报纸

吃饭时在餐桌上铺张报纸,既方便又省掉了擦桌子的麻烦,可是这么做对于健康有没有害处呢?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一定不要用报纸垫桌子,更不能把食物直接放在印刷物的上面,否则很容易造成油墨污染,导致慢性中毒。

同类推荐
  • 小细节决定骨健康

    小细节决定骨健康

    这本《小细节决定骨健康》由张贺民编著:人的骨骼在人的一生中始终进行着新陈代谢。也就是骨重建,直至生命结束。骨重建是一个有序的活动,这个活动周期约为3个月。人体骨骼中有三类细胞,产生有机成分的成骨细胞、产生无机成分的骨细胞和作用于骨吸收的破骨细胞。在骨重建活动中,破骨细胞活性加强,旧骨吸收破坏,随后成骨细胞活性加强,分泌骨基质,骨基质矿化形成成熟的骨基质,即形成了新骨。《小细节决定骨健康》适合大众阅读。
  • 食物没错,吃会错

    食物没错,吃会错

    电影《双食记》给观众留下的印象就是美女、美食,看起来赏心悦目,但如果处理搭配得不好,也会要了人的命。中华传统饮食不仅美味、养生,还有相生相克的道理,就像爱情让人沉醉也能杀人。电影《双食记》的中医顾问、著名中医专家李杰和著名药膳食疗专家郝建新共同打造本书,让人们在安排膳食过程中趋利避害、合理配餐,避免食物相克,防止因不当膳食而产生疾病……
  • 中医养生保健歌诀

    中医养生保健歌诀

    预防保健,中医将其称之为“治未病”,其内容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三个方面。中医养生理论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四气调神大论》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 天人合一100岁:道家养生精要

    天人合一100岁:道家养生精要

    中国当代著名的得道高僧离欲上人,一生建寺弘法,化度甚众,活了107岁。安岳的禅庄法师活了100岁。仍然健在的佛智老法师也有100余岁了。一本与佛结缘的书。一本教你预防胜过治疗的书。一本可以让你活过100岁的书。调食、调眠、调身、调息、调心:此五事,佛家养生之根本也。人违背了养生法则,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这就和交通规则一样,你违背了交通规则,不一定会出事故,但其危险陛是显而易见的。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人生最可怜的是嫉妒,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陕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 女人吃出你的美丽

    女人吃出你的美丽

    本书融汇了对美丽、时尚的理解和经验总结,可供广大女性朋友阅读和应用。
热门推荐
  • 意中人

    意中人

    这世上美好的爱情,就是我喜欢你,你也恰好喜欢着我。一段关于暗恋的少女心事,横贯她整个年少青春。十年光阴,他给了她最好的护佑宠爱,可当她鼓起勇气告白,却意外地遭到了他的拒绝。或许连纪珩东自己都不知道,褚唯愿这三字,早已不仅仅是他的责任,而是已然融入他骨血的至爱之人。他要像个真正的勇士那样,将被他遗失错过的心爱的姑娘,重新找回来。
  • 傻丫头撞上冰山校草

    傻丫头撞上冰山校草

    他,平日里冷漠得像一座冰山,直到遇到她,他才改变。“她回来了,我也该走了”花雪柒忍着心撕裂而带来的痛冷羽晨惊慌的看着花雪柒,他不相信她会这么狠心
  • 别小看了这些知识

    别小看了这些知识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
  • 镇魂魔石

    镇魂魔石

    当一个普通人拥有了一件逆天的法宝,足以让自己未来的命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他会怎么做?他会选择继续靠自己的双手奋斗拼搏,还是靠这逆天的法宝实现一步登天的愿望,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相信几乎所有的人都会选择后者,但是天道至公,世间也本就没有白吃的午餐,正如那句话:得到多少就要付出多少,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 庚子神鉴

    庚子神鉴

    我以为我感受到了时间,结果却发现我连自己都没有感受到!
  • 世子无限宠

    世子无限宠

    该死的老妖婆!敢把她带到这个鬼地方,那么就陪你们好好玩玩
  • 韩娱之我在少时

    韩娱之我在少时

    新人新书,文笔不好,有意见提下注意:主角是女的,慎入慎入
  • 斗傲天穹

    斗傲天穹

    我失忆了?我是谁?我得说哪些都不重要了。因为我死了,啊哈哈对的我死了。所以说,这个故事,发生在——下一世……
  • 天阶魔神

    天阶魔神

    一个十岁的盗墓贼,在一次偶然的盗墓中,发现了神魔大陆中最强大的力量——八大恶魔君主和八大神明君主,同时也获得了他的第二个人格。“你是神明,我是恶魔,荣耀属于你,屈辱属于我,刑罚属于你,罪恶属于我,所有的过错都由我来背负,因为我就是你,你就是我。”
  • 子夏易传

    子夏易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