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77400000003

第3章 岁时文化的四季(1)

(一)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为岁首,春是四季的开始。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春天万物复苏,到处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而没有春的蓬勃律动,也就没有秋的丰富收获,下面让我们走进春的黄金时节,来揭开岁时文化的第一页。

1.立春,万物苏醒之始。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作为传统节日,立春古称立春节。《礼记·月令》中说:“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可见古礼中立春的隆重,这与古人强烈的敬天保民意识有关。在这个十分重要的节日里,皇帝需要率领百官到东郊迎接春天的到来,期盼五谷丰登。

唐代皇帝还有在立春日率领群臣游园的习俗。诗人沈佺期在《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写有“东郊暂转迎春仗,上苑初飞行庆杯……林中觅草才生蕙,殿里争花并是梅。”可见,春日饮春酒、赏春光已成上下皆好的雅事。

还有两项有趣的立春活动,一是剪彩胜,一是吃春盘。彩胜,又名踩胜、金胜等,彩胜插于鬓发间,男女皆宜,使人增添了青春的风采。追慕青春人人皆爱,皇帝也不能免俗。唐代有“燕许大手笔”之称的苏颋在《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中写道:“晓入宜春苑,秾芳吐禁中。剪刀因裂素,妆粉为开红。彩异惊流雪,香饶点便风。裁成识天意,万物与花同。”宋之问也有《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将剪彩胜与剪春相提并论,玲珑有趣,妙笔天成,由此可想大诗人贺知章能写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妙句也不难理解了。

吃春盘的习俗,最早可追溯到晋代,因用五种辛味菜配成,故又称“五辛盘”。杜甫的《立春》很有名:“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春丝。”白居易有“二日立春人七日,盘蔬饼饵逐时新。……乡园节岁应堪重,……何由得见洛阳春?”春日吃春盘却勾起了诗人的乡思,可谓别有滋味在心头。如今在北方,立春这一天,还流行着打“春饼”、吃“春饼”的习俗,所以立春也被称为“打春”。

古人认为立春时节一旦到来,就意味着水暖三分,阳气上浮,草木开始萌动。所谓:“春饮一杯酒,便吟春日诗。木梢寒未觉,地脉暖先知。”(唐·曹松)大诗人白居易也有“立春后五日,春态纷婀娜”“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的妙句,春为岁首,开门见春,人们重视立春更多是因为对春天的期盼,对生命的热爱。

2.春节,年末相聚之时。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五十六个民族中具有广泛的共通性。古时我国的春节相当于“元日”,《礼记·月令》讲:“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古时的节日大都跟农耕有关,春节也不例外,尤其皇帝还要亲耕示范。这种春节的隆重仪礼历代不衰,唐代诗人张祜《元日仗》写道:“文武千官岁仗兵,万方同轨奏升平。上皇一御含元殿,丹凤门开白日明。”虽然到了唐代皇帝不再示耕,但重视农耕的仪式仍在。后来,我们国家推行了西历,便有了“元旦”。春节也成了农历正月初一的专指。

现在把春节也称做“过年”,这也是农事活动的一个遗留。“年”是谷物成熟的意思,在甲骨文、金文里,“年”字都是果实丰收的样子。可见“过年”原是丰收喜庆的意思,后来就与岁并称了。

春节发展到现代文明的今天,农耕意味已经减少,随着人们的活动由安土重迁发展到四海为家,“春节”逐渐演变成难得的团圆假日。千里万里,回家过年,于是便有了浩浩荡荡的春运风景。父母儿女一顿年夜饭,杯盘共笑语,畅饮在樽前,春节潜移默化成了现代人心中“家”和“根”

岁时文化的象征,其情感维系的意味得到了强化。而春节的含义也包括了大年三十,即“除夕”,甚至包括从腊月二十三(俗称:祭灶、小年)到正月初五(俗称:破五)的一段假日,繁忙的现代生活,春节成了人们团聚、放松的美好时光。

3.元宵,全家团圆之时。

元宵节即正月十五,俗称“灯节”,又称“上元节”。元宵节的起源可追溯到汉朝。据史载汉高祖刘邦驾崩,吕后篡权。而吕后亡故后,周勃等人扫除了吕后的党羽,拥刘恒(即汉文帝)为帝。因为扫除吕后党羽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所以每到这天晚上,文帝就微服出宫,与民同乐来纪念这一天。在古代,夜的意思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每逢元宵佳节,人们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这些传统的活动,一直流传至今。元宵节也成为最丰富热闹的节日。元宵在文人笔下更是多彩多情。南北朝时的大诗人庾信有《步虚词十首》,两次写到元宵:“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枣花。上元应送酒,来向蔡经家。”“上元风雨散,中天歌吹分。虚驾千寻上,空香万里闻。”唐代诗人韩偓有:“元宵清景亚元正,丝雨霏霏向晚倾。桂兔韬光云叶重,烛龙衔耀月轮明。”雨中的元夜情景独特。而诗人羊士谔的“山郭通衢隘,瑶坛紫府深。灯花助春意,舞绶织欢心”,就是一派欢腾热闹、歌舞升平的景象了。

描写元宵最脍炙人口的词,要算大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了: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佳节一派风光旖旎的胜景,而且情韵流转,别有风情。元宵故事多,还记得那首《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这是怎样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人们尽可展开想象的翅膀。

古时候,有些地方还盛行牵钩(拔河)的竞技活动。老北京有妇女“走桥”的习俗。其他诸如盘杠子、跑竹马等,元宵的活动丰富多彩,看者赏心悦目,演者强身健体。像踩高跷一直流传到今天,清代以来,高跷又分文、武两类,文跷以走唱为主,表演者扮成樵夫、村姑、和桑、媒婆、老汉、书生等角色,手执扁担、手帕、折扇等道具,边走边唱,形体动作不多;而武跷则能做倒立、劈叉、跳高桌、叠罗汉等惊险表演,直到今天高跷依然是我们元宵节民间活动的保留节目,很受人们喜爱。

4.人日,聚友共饮之时。

与当今文化风俗不同,“人日”这个节日在古代备受重视,其原因跟古时田园牧歌式的农耕生活有关。人日(又叫七元),在我国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汉朝有“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猪,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汉·东方朔《占书》),故正月七日可以称之为“人日”,这有点像《圣经》里上帝制造世界的意味,人日后来居上,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主宰着世界。而古人认为人是诞生在群畜之后的,故更高贵,更值得珍惜。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正月初七晴,则预示着人丁兴旺。

古代人日时,人们会将芹菜、荠菜、菠菜、青葱、大蒜等七种菜煮成羹,吃这种七菜羹可以祛病辟邪,全家平安。孟浩然《人日登南阳驿门亭子怀汉川诸友》写道:“剪花惊岁早,看柳讶春迟。”戴叔伦《和汴州李相公勉人日喜春》有:“独献菜羹怜应节,遍传金胜喜逢人。”韩愈《人日城南登高》有:“盘蔬冬春杂,尊酒清浊共。”可见唐朝时人们就有登高望春、吃菜羹、传金胜的习俗。宋之问《军中人日登高赠房明府》:“泾水桥南柳欲黄,杜陵城北花应满。长安昨夜寄春衣,短翮登兹一望归。”高适有:“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诗人远望当归,尤见佳节思人思乡的深切情怀。剪彩胜是古人春日里的颇有兴致的活动,而人日要剪人胜,李商隐《人日即事》里说:“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用五彩绢绸或金箔剪成人形,贴在屏风上或插戴在鬓发上,并且到处张贴以表示庆贺,为家人祈福。唐高宗李治有一次在人日这天于大明宫里宴会群臣并赐彩缕人胜。李适写道:“宝帐金屏人已帖,图花学鸟胜初裁。”苏颋有:“初年竞贴宜春胜,长命先浮献寿杯。”人们庆祝人日目的是祈求长寿。现在老一辈们还流传着正月初七管小孩儿,正月十七管中年,正月二十七管老年的说法,因此正月初七家家户户会做各种各样的面食,以祈求小孩子健康平安。

5.社日,祭祀社神之日。

也叫春社,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约在春分前后。社神,即土地神,古人在春天里祭祀以祈求丰收,希望一年顺利。

关于社日的来历,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据《礼记·祭法》载:“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相传社神原名叫勾龙,是水神共工的儿子。共工脾气暴烈。和天神打仗,弄得天崩地裂。最后女娲炼了五色石来补天。勾龙见父亲共工撞塌了天,造成洪水泛滥,心里非常难过。当女娲将天补好之后,他就把九州的大裂缝填平。黄帝便由此选中了他,封他一个官叫后土,让他拿着丈量土地的绳子,专门管理四面八方的土地,也就成了人们所称的社神。而土地从古到今都是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民生命存在的最基本的条件,所以在古时候人们就要进行祭祀社神的活动,代代相沿,成为习俗。

汉代《白虎通义·社稷》说:“封土立社,示有土也。”君王自立的社称“王社”,君王为百姓立的社称“大社”。王社是依据古代盖天说的理论“天圆地方”而设置的,呈方形,坛顶划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部分,铺着青、红、白、黑、黄五色泥土,象征着五方的土地。而百姓的社坛,则只用当地的土。社祭很隆重严肃,体现出我国古代对农业的重视和依赖。“九农成德业,百祀发光辉。”(杜甫《社日两篇》)如今北京仍然保存的“社稷坛”,就是明清皇帝祭祀社神和稷神的场所。其实,现代人们称的农村公社,也是这个社祭意思的演化。

社祭的时候一般会有精彩热闹的社戏活动,这在娱乐业、传媒业不发达的时代无疑是很大的精神享受。鲁迅先生在《社戏》里谈到这种戏剧节目:“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地看起来,也自有他的风致。”并津津乐道地写到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的铁头老生,“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想想在田野里在河中泊船远远看戏的感觉,真是别有一番“风致”的。其实这种社戏活动由来已久。早在唐宋时“社日”这天就有类似的民间表演,刘禹锡有:“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范成大有:“轻薄行歌过,颠狂社舞呈。”陆游有:“深林闻社鼓,落日照渔家。”《石湖诗钞》记载:“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这种社火就是民间的集会、娱乐甚至是狂欢活动。

《荆楚岁时记》里记载:“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胙。”每逢社日,人们都要在大树下临时搭起席棚,用牲口和酒来祭拜社神,然后大家坐在一起聚餐,吃不完的还要均分带回家。“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今年社日分余肉,不值陈平又不均。”“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梅尧臣的《春社》诗写得很生动细致:“年年迎社雨,淡淡洗林花;树下赛田鼓,坛边伺肉鸭;春醪酒共饮,野老暮相哗。”可见社日的喜庆欢腾气氛。到了清代人们把这种社祭活动称为“祈年”,而把吃“馂余”、分肉,群饮为欢,称作“打社”“饮福”“散福”。

6.花朝,百花共生之日。

花朝亦称“百花生日”。晋代时是农历二月十五,宋以后渐改为农历二月十二。这一天,宫廷民间都要剪彩条为幡,系于花树之上,名叫“赏红”,表示对花神的祝贺。人们还会相携外出看花游春,非常富有诗意。宋朝吴自牧《梦粱录·二月望》记录了杭州一带花朝节的景象:“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都人皆往钱塘门外……玩赏奇花异木……此日帅守、县宰率僚佐出郊,召父老赐酒食,劝以农桑……天庆观递年设老君诞会……为民祈福。”明末清初文学家、绍兴籍人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记载:“西湖香市,始于花朝。”清代顾禄《清嘉录·二月·百花生日》记载:“《诚斋诗话》:‘南京亦以二月十二日为花朝。’《宣府志》:‘花朝节,城中妇女剪彩为花,插之鬓髻,以为应节。’……蔡云《吴歈》云:‘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在民间,花朝节还有庙会、游春、晒种祈丰等很多风俗。传说花神专管植物的春长夏养,所以,祀奉她的不仅有花农,还包括耕种庄稼果蔬的农人。长江三角洲一带多花神庙,旧时吴越一带花农家都供奉花神。像苏州古时以种植业为主,尤以茉莉花最盛,人们为感谢茉莉花神,在虎丘山旁建造了一座“花神”庙,每年农历二月十二日,人们在茉莉花树上遍插红纸小旗,以抑制风雨,祈求晴朗的天气,期望丰收。旧时的花朝节,许多地方的农人还会聚集在花神庙设供,以祝神禧。有的还演戏娱神,由十二名演员扮演十二月的花神。这样的庙会活动通常很热闹,夜里还会提举各种形状的“花神灯”巡游。古时花朝,文人雅士还有邀知己赏春吟诗的习惯。孔尚任的《竹枝词》描写了花朝踏青归来的盛况:“千里仙乡变醉乡,参差城阙掩斜阳。雕鞍绣辔争门入,带得红尘扑鼻香。”唐代花朝还要制作花糕。据传武则天嗜花,每到夏历二月十五这一天,都会命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捣碎蒸制成糕,并赏赐群臣。现在洛阳一带还有传统食品——牡丹饼,就是由花朝流传下来的。

7.上巳,祓灾祈福之日。

“上巳”这个节日乍一听来似乎有些陌生,但是提起三月三,大家都会觉得很熟悉。因为是在三月上旬的巳日,所以叫上巳。上巳这个节日出现在周朝之前。据《风俗通》记载:“郑国之俗,三月三日上巳,于溱洧两水之上,执简招魂,祓出不祥。”这种三月份上旬第一个巳日在水边举行招魂禳灾的仪式一直为人们重视。汉代上巳节这天,从皇宫到民间,都会举行“祓禊”活动,比如:乘华车、洗素手、蹚春水、钓鱼、射雁、饮酒、吃素等。在电视剧《汉武大帝》中就再现了汉景帝与儿女、宫人共度上巳的场景。三国时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风俗依然是在水边洗濯污垢,祭祀祖先,包括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等项目。水边饮宴,就是“曲水流觞”。所谓“流觞”,就是“流杯”,投杯于水的上游,任其随波而下,止于某处,则其人取而饮之。文人雅集,常于此时吟歌作赋。最著名的曲水雅宴要数东晋永和九年的兰亭之集了,王羲之为此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文辞之美,可见当日盛况。曲水宴集之风到唐代尤盛。大诗人杜甫的《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正是描绘的上巳节贵族妇女在曲江池游赏的情景。到了宋代,三月三作为北极佑圣真君的诞辰,各地盛行迎神赛会。《梦粱录》记载:“土庶烧香,分集殿庭。诸宫道宇,俱设醮事,上祈国泰,下保民安……迎列于道,观睹纷纷。”

同类推荐
  • 悦读甘州·故事

    悦读甘州·故事

    甘州是一块古老、厚重、深沉、美丽而又不乏神秘的热土,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甘州人,我对家乡始终充满着依恋、热爱之情。通过《悦读甘州》,对家乡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系统深入的认识。诸如民国外邑诗人罗家伦的“绿荫丛外麦毵毵,竟见芦花水一湾。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当前,各地都在利用地域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古迹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拉动其他产业综合发展,然而,我们的旅游文化,也面临着一个继续向前发展的课题。要进一步提高旅游景点的文化含量,不能仅仅依靠挖掘古代人文景观,而需古今并重,唯有如此,方能与时俱进,不负时代之所望。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爱国主义教育歌词集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爱国主义教育歌词集

    本书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爱国主义教育歌词集是按三字歌、四字歌、五字歌......分类。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 中国凤文化

    中国凤文化

    龙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翼,它们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展现中华文化的精神,如果从龙凤文化原初的象征拓展开去,是不是可以将它们的文化含义排成两个相对的系列;龙:天、帝、父、权利、凶悍、战斗、伟力、进取、崇高、威严、至尊等等;凤:地、后、母、幸福、仁慈、和平、智慧、谦让、优美、亲合、至贵等等。龙凤的精神其实也可以乾坤二卦来象征:乾卦的精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的精神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龙代表中华民族刚毅、进取、万难不屈的一面、凤则代表中华民族仁慈、宽厚、智慧灵魂的一面。龙凤文化相对、互补、相渗、互含、合一,深化出中华文化的大千世界。
  • 程程访问

    程程访问

    好的访谈节目要靠主持人的功底。事前要做好功课,要同自己的同事仔细商讨,要尽可能了解对手的一切,要打算应对各种可能。即使有了最充分的准备,也常常会发现嘉宾的实际状态远不是那么回事。但程程有丰富的采访经验,更重要的是她的真诚,因为任何访谈都是人与人的沟通。而且,一个好的访谈节目,本来就不会因循他人的旧轨,应该作更具深度的发掘。
  • 中华寺庙

    中华寺庙

    我国的佛教寺庙有三大类型,这是由佛教传入我国的路线形成的。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在距今2500多年前的公元前六到五世纪,由释迦牟尼创立。最早从西域传入我国,至今已有2000年历史。
热门推荐
  • 万丈星辰不及你艾辰

    万丈星辰不及你艾辰

    当所有人都认为艾辰混的风生水起,其实,艾爹只是一个人走过了一段又一段艰难的路。当我以为世界一片黑暗时,是他,让我看见了光明。一声艾辰一生艾辰,若爱且长.暮辰将至
  • 生笙有你

    生笙有你

    前世,他误会了她,让他处于一个万劫不复之地。她愿意接受他的所有惩罚,但是他让她家破产,父母相继离世,到此才知道原来不是他做的。今生,她不会让他误会她,她会和他一起幸福。
  • 光暗界面

    光暗界面

    当钟声敲响时,崭新的2020年来到了,每个人默默的许下的新年愿望。。。“我希望2020年会迎来不一样的人生。新年的第一天就发生了匪夷所思的事情。。。”我这是穿越了“这愿望来的也太快了吧!!!
  • 木兰奇女传

    木兰奇女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魔法城堡下的幸运符号

    魔法城堡下的幸运符号

    一位四叶草的妹妹,不小心启动了时光机,回到了十年前,偶然间遇到了凯源玺,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呢,那就请大家来看这本小说吧!
  • 你的里青春有我

    你的里青春有我

    她,林白雪,是校花。和室友玩真心话大冒险输了。向第一个路过宿舍门前的男生要微信。然而刚开口林白雪就后悔了。他要微信的不是别人。就是冷酷,不会在大学期间谈恋爱的学生会主席兼校草的江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笑傲大秦

    笑傲大秦

    前世的雷浩是一个传奇,大学毕业后经受不住生意惨败、兄弟决裂,女友背叛,从而选择结束生命。然而上天又给了他重生的机会,只身救兄弟,钟情于一人,无视权钱利益,是需要何等的定力,且看男主如何玩转权贵,如何轻松灭六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平行世界之花路盛开

    平行世界之花路盛开

    万物生灵,离不开一个谜,假如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如何;曾经的不如意,你还会按照之前的生活重走一遍吗?又或者你改变了方向,却发现如梦一场,到时你又该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