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96700000008

第8章 虚实篇

“原文”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长短,月有死生。

守其所不攻也:所守之处是敌人无法攻取的地方。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此句谓善于进攻的军队,敌人不知防守何处;善于防守的军队,敌人不知进攻何处。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微,微妙。此句谓虚实运用微妙极致,则无形可睹。

神乎神乎,至于无声:神,神奇,神妙。意为虚实运用神奇之至,则无声息可闻。

司命:命运之主宰者。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御,抵御。冲,攻击,袭击。虚,虚懈之处。此言我军进击而敌无法抵御,是由于攻击点正是敌之虚懈处。

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速,迅速、神速。及,赶上、追上。此句意为我军后撤而敌不能追击,是由于我后撤迅速,敌追赶不及。因此,撤退的主动权也操于我手。

故我欲战……攻其所必救也:必救,必定救援之处,喻利害攸关之地。此句意为由于我已把握了作战主动权,故当我欲与敌进行决战时,敌不得不从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所选择的攻击点,是敌之要害处。

画地而守之:画,界限,指画出界限。画地而守,即据地而守,喻防守颇易。

乖其所之也:乖,违,相反,此处有改变、调动的意思。之,往,去。句意谓调动敌人,将其引往他处。

故形人而我无形:形人,使敌人现形。形,此处作动词,显露的意思。我无形,即我无形迹(隐蔽真形)。

我专而敌分:我专一(集中)而敌分散。

是以十攻其一也:指我军在局部上对敌拥有以十击一的绝对优势。

吾之所与战者约矣:约,少,寡。此句言能以众击寡,则我欲击之敌必定弱小,难有作为。

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即我准备与敌作战之战场地点敌无从知晓。

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此句意为我与敌欲战之地敌既无从知晓,就不得不多方防备,这样,敌之兵力势必分散;敌之兵力既已分散,则与我局部交战之敌就弱小且容易战胜了。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即言如果处处设防,必然是处处兵力寡弱,陷入被动。

寡者,备人者也:言兵力之所以相对薄弱,在于分兵备敌。

众者,使人备己者也:言兵力所以占有相对优势,是因为迫使对方分兵备战。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如能预先了解掌握战场的地形条件与交战时间,则可以赴千里与敌交战。

不知战地……近者数里乎:言若不能预先知道战场的条件与作战之时机,则前、后、左、右自顾不暇,不及相救,何况作战行动往往是在方圆数里甚至数十里的范围内展开呢。

以吾度之:度,推测,推断。

越人之兵虽多:越人之兵,越国的军队。春秋时期,晋、楚争霸,晋拉拢吴以牵制楚国,楚则利用越来抗衡吴国,吴、越之间长期征伐不已。孙子为吴王论兵法,自然以越国为吴的假想敌。

亦奚益于胜败哉:奚,何,岂。益,补益,帮助。谓越国军队人数虽众,然不能知众寡分合的运用,则岂利于其取胜之企图?

胜可为也:为,造成、创造、争取之意。即言胜利可以积极造成。《军形篇》中,孙子从战争之客观规律的角度发论,曰:“胜可知而不可为。”此处从主观能动性角度发论,认为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胜利是可以获得的,即言“胜可为”,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敌虽众,可使无斗:言敌人虽多,然而因我拥有主动权,因而我方能创造条件,使敌无法与我较量。

策之而知得失之计:策,策度,筹算。得失之计,即敌计之得失优劣。此言我当仔细筹算,以了解判断敌人作战计划之优劣。

作之而知动静之理:作,兴起,此处指挑动。动静之理,指敌人的活动规律。意为挑动敌人,借以了解其活动的一般规律。

形之而知死生之地:形之,以伪形示敌。死生之地,指敌之优势所在或薄弱环节、致命环节。地,同下文“处”,非实指战地。言以示形于敌的手段,来了解敌方的优劣环节。

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角,较量。有余,指实、强之处。不足。指虚、弱之处。此言要通过与敌进行试探性较量,来掌握敌人的虚实强弱情况。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形兵,指军队部署过程中的伪装佯动。言我示形于敌,使敌不得其真,以至形迹俱无。

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间,间谍,深间,指隐藏极深的间谍。窥,刺探,窥视。示形佯动达到最高境界,则敌方隐藏很深的间谍也无从推测底细,聪明的敌人也束手无策。

因形而错胜于众:因,由,依据;因形,根据敌情而灵活应变。错,同措,放置、安置之意。言依据敌情而取胜,将胜利置于众人面前。

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人们只知道我克敌制胜的情况。形。形状、形态,这里指作战方式方法。

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可是无从得知如何克敌取胜的内在奥妙。制胜之形,取胜的奥妙、规律。

故其战胜不复:复,重复。言克敌制胜的手段不曾重复。

应形于无穷:应,适应。形,形状、形态,此处特指敌情。

兵形像水:此言用兵的规律如同水的运动规律一样。兵形,用兵打仗的方式方法,亦可理解为用兵的规律。

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即言用兵的原则是避开敌人坚实之处,攻击其空虚薄弱的地方。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制,制约,决定。制胜,制服敌人以取胜。此句意为水之流向受地形高低不同的制约,作战中的取胜方法则依据敌情不同来决定。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即言用兵打仗无固定刻板的态势,似流水一般并无一成不变之形态。势,态势。常势,固定永恒的态势。常形,一成不变的形态。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意谓若能依据敌情变化而灵活处置以取胜,则可视之为用兵如神。

故五行无常胜:五行,木、火、土、金、水。古代认为这是物质组成的基本元素。战国五行学说认为这五种元素的彼此关系是相生又相胜(相克)的。孙子此言谓其相生相克间变化无定数,如用兵之策略奇妙莫测。

四时无常位:四时,指四季。常位,指一定的位置。此言春、夏、秋、冬四季推移变换永无止息。

日有长短,月有死生:日,指白昼。死生,指月盈亏晦明的月相变化。句意谓白昼因季节变化有长有短,月亮循环因而有盈亏晦明。此处孙子言五行、四时及日月变化,均是“兵无常势”之意。

“译文”

孙子说,凡先占据战场等待敌人的就主动安逸,而后到达战场仓促应战的就疲惫被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能够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能够使敌人自动进到我预定地域的,是用小利引诱的缘故;能够使敌人不能抵达其预定地域的,则是设置重重困难阻挠的缘故。敌人休整得好,就设法使他疲劳;敌人粮食充足,就设法使他饥饿;敌人驻扎安稳,就设法使他移动。

要出击敌人无法驰救的地方,要奔袭敌人未曾预料之处。行军千里而不劳累,是因为行进的是敌人没有防备的地区;进攻而必定能够取胜,是因为进攻的是敌人不曾防御的地点;防御而必能稳固,是因为扼守的是敌人无法攻取的地方。所以善于进攻的,能使敌人不知道该如何防守;善于防御的,能使敌人不知道该怎么进攻。微妙啊,微妙到看不出任何形迹!神奇啊,神奇到听不见丝毫声音!所以,我能够成为敌人命运的主宰。

前进而使敌人无法抵御的,是由于袭击敌人懈怠空虚的地方;撤退而使敌人不能追击的,是因为行动迅速而使得敌人追赶不及。所以我军要交战时,敌人即使高垒深沟也不得不出来与我交锋,这是因为我们攻击了敌人所必救的地方;我军不想交战时,占据一个地方防守,敌人也无法同我交锋,这是因为我们诱使敌人改变了进攻方向。

要使敌人显露真情而我军不露痕迹,这样,我军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敌人兵力却不得不分散。我们的兵力集中在一处,敌人的兵力分散在十处,这样,我们就能以十倍于敌的兵力去进攻敌人了,从而造成我众而敌寡的有利态势。能做到集中优势兵力攻击劣势的敌人,那么同我军正面交战的敌人也就有限了。我们所要进攻的地方敌人很难知道,既无从知道,那么他所需要防备的地方就多了;敌人防备的地方愈多,那么我们所要进攻的敌人就愈是单薄。因此,防备了前面,后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后面,前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左边,右边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右边,左边的兵力就薄弱。处处加以防备,就处处兵力薄弱。兵力之所以薄弱,是因为处处分兵防备;兵力之所以充足,是因为迫使对方处处分兵防备。

所以,如能预知交战的地点,预知交战的时间,那么即使跋涉千里也可以去同敌人会战。不能预知在什么地方打,不能预知在什么时间打,那么就会导致左翼救不了右翼,右翼救不了左翼,前面不能救后面,后面不能救前面的情况,何况想要在远达数十里,近在数里的范围内做到应付自如呢?依我分析,越国的军队虽多,但对于决定战争的胜负又有什么帮助呢?所以说,胜利是可以造成的,敌军虽多,可以使他无法同我较量。

所以要通过认真的筹算,来分析敌人作战计划的优劣和得失;要通过挑动敌人,来了解敌人的活动规律;要通过佯动示形,来试探敌人生死命脉之所在;要通过小规模的交锋,来了解敌人兵力的虚实强弱。所以佯动示形进入最高境界,就再也看不出什么形迹。看不出形迹,那么,即使是深藏的间谍也窥察不了底细,老谋深算的敌人也想不出对策。根据敌情变化而灵活运用战术,即便把胜利摆放在众人面前,众人仍然不能看出其中的奥妙。人们只能知道我用来战胜敌人的办法,但却无从知道我是怎样运用这些办法出奇制胜的。所以每一次胜利,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适应不同的情况,变化无穷。

用兵的规律就像流水,流水的属性,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作战的规律是避开敌人的坚实之处而攻击敌之弱点。水因地形的高低而制约其流向,作战则根据不同的敌情而制定取胜的策略。所以,用兵打仗没有固定刻板的态势,正如水的流动不曾有一成不变的形态一样。能够根据敌情变化而灵活机动取胜的,就可叫做用兵如神。五行相生相克没有固定的常势,四季轮流更替也没有不变的位置,白天有长有短,月亮也有圆有缺。

“战例”

齐魏桂陵、马陵之战

齐魏桂陵、马陵之战,发生在战国中期,是齐、魏两国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在这两场战争中,由于齐国军事家孙膑将《孙子兵法》中的“避实击虚”、“攻其所必救”、“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战略思想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因而一举击败了实力强大的魏国军队,使魏国的实力逐渐减弱,最终丧失了霸主地位。

战国初年,魏国在齐、魏、韩、赵、秦、楚、燕七国中首先成为强盛的国家。一方面是由于魏国在三家分晋时,分得了今山西西南部的河东地区,这一地区,原本生产较发达,经济基础较好;另一方面,是由于魏国在魏文侯时期,任用了李悝、吴起、西门豹等人,进行了各方面的改革。魏国在政治上逐步废除了世袭的禄位制度,实行“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制度,建立起比较健全的封建地主政权。在经济上,魏国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并且兴修水利,鼓励开荒,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在军队建设上,建立了“武卒”制度,考选勇敢有力的人加以训练,大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这些措施的实施,使魏国日益强盛起来。魏惠王时期,魏国将国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到河南中部的大梁(今河南开封),从而使魏国的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

齐国在当时也是较大的诸侯国。公元前356年,齐威王即位以后,任用邹忌为相,改革政治,加强中央集权,进行国防建设,国力逐渐强盛。在魏国不断向东扩张的形势下,齐国为了同魏国抗衡,便利用魏国与赵、韩之间的矛盾,展开了对魏的斗争。

公元前354年,赵国为了同魏国抗衡,向卫国发动了进攻,企图夺占位于赵、魏之间的卫国领土,取得战略上的有利地位。卫国原是魏国的属国,现在赵要将它变为自己的属国,魏国当然不允许。魏国借口保护卫国,即出兵包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赵与齐是盟国,当邯郸告急时,赵国派使者于公元前353年向齐国求救。齐国此时正在图谋向外发展,因此答应救赵。

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讨救赵的办法。齐相邹忌主张不去救赵,齐将殷干朋则认为不救不仅对赵国失去信用,而且对齐国本身也不利。他从齐国的利益出发,提出了一个先让赵、魏两国相互攻战,使之两败俱伤,然后齐国“承魏之弊”出兵救赵的战略方针。齐威王同意了殷干朋的意见。齐国以少量兵力南攻襄陵,以牵制、拖住魏国,坚定赵国抗魏的决心。齐军主力则按兵不动,静观事态发展,准备在时机成熟时出兵救赵。

公元前353年,魏国攻破了赵都邯郸。这时,齐威王认为出兵救赵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就命令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统率大军救援赵国。

孙膑是《孙子兵法》作者、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裔。年轻时他曾和魏国人庞涓一起学习过兵法,后来庞涓在魏国做了将军,他自知能力不及孙膑,便不怀好意地将孙膑请到魏国。魏惠王对孙膑的欣赏,加重了他对孙膑的嫉妒。庞涓伪造了罪名,私用刑法割断孙的双脚,并在他的脸上刺字涂墨,妄图使他永远不能够出头露面。孙膑忍辱负重在魏多时,直到有一天他听说齐国使者来到魏国,才得以犯人的身份偷偷地见了使者。齐使了解到孙膑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暗中把他藏在车子里,带回了齐国。不久,孙膑得到齐将军田忌和齐威王的赏识。这次齐军救赵,威王是打算派孙膑为主将发兵前往的,但孙膑不想把自己的名字暴露出来,以免引起庞涓的注意,于是孙膑推说自己是受刑身残的人,不宜为将。齐威王遂改用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大举伐魏救赵。

田忌打算直奔邯郸,同魏军主力交战以解邯郸之围。孙膑不赞成他这种打法,提出了“批亢捣虚”、“疾走大梁”的正确策略。他说:“要解开乱成一团的丝线,不能握拳去打;而要劝止别人打架,自己不能帮助去打。派兵解围的道理也一样,不能以硬碰硬,而应该避实击虚,避强击弱,击其要害,使敌人感到行动困难,有后顾之忧,自然就会解围了。现在魏、赵相攻,已经相持了一年多,魏军的精锐部队都在赵国,留在自己国内的是一些老弱残兵。我看你应该统率大军迅速向魏国都城大梁进军。这样一来,魏军必然回兵自救,我们可以一举而解救赵国之围,同时又能使魏军疲于奔命,便于我们打败他。”田忌采纳了孙膑的意见,率齐军主力向魏国国都大梁进军。大梁是魏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庞涓得知大粱危急的消息,大惊失色。魏军不得不以少数兵力控制历尽艰辛刚刚攻下的邯郸,而以主力急忙回救大梁。这时,齐军已将地势险要的桂陵作为预定的作战区域,迎击魏军于归途。魏军由于长期攻赵,兵力消耗很大;长途跋涉使士卒更加疲惫不堪。而齐军则是占有先机之利,以逸待劳,士气旺盛。因此,面对齐军的阻击,魏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地位,终于惨败而归。

魏军虽然败于桂陵,但魏国仍具有一定实力,并未因此而放弃邯郸。后来,因为秦国不断向魏国进攻,魏国没有力量同时与东方的齐、赵和西方的秦国进行战争,才放弃了吞并赵国的打算。真正使魏国遭到严重削弱的是十年后发生的马陵之战。

公元前342年,魏国攻打韩国。韩国急忙向齐求救。齐相邹忌主张不救。田忌认为如不救韩,韩将有被魏吞并的危险,主张尽早救之。孙膑既不同意不救,亦不同意早救。他认为:现在韩、魏两军均未疲惫,如果不考虑到利害得失发兵去救,将陷入政治上被动听命于韩、军事上代韩受兵的地位,胜利亦无把握。魏国此次出兵,意在灭韩,我们应因势利导,首先向韩表示必定出兵相救,促使韩国竭力抗魏。等到韩国处于危亡之际,再发兵救援,韩国到那时必然感激齐国,齐国既能“深结韩之亲”,又可“晚承魏之弊”;既可受韩重利,又可得到尊名,一举两得。齐威王采纳孙膑的建议,并亲自接待韩国使者,暗中答应出兵帮助。韩国仗恃着齐国的帮助,坚决抵抗。韩、魏先后五次交战,韩国均失败了。这时,韩国又向齐告急。齐威王在韩、魏俱疲的时机,又任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领齐军攻魏救韩。孙膑又使出“围魏救赵”的老办法,直向魏都大梁进军。魏国主将庞涓听到这个消息,立即把军队从韩国撤回来,这时,齐军已经越过齐国边界,进入魏国的国境了。孙膑知庞涓已从后面赶来,于是对田忌说:“魏国的军队素来强悍英勇,看不起齐国,我们应因势利导,装着胆怯而逃亡的样子,诱使魏军中计。兵法上说,乘胜追赶敌人,如果超过百里以上,就会因为给养路线太长,使上将有受挫折的危险;如果超过五十里以外,因为前后不能接应,也只有一半军队能够赶上。现在我军进入魏国境内已有很远了,可用减灶之计。我们齐军今日进入魏地,在宿营地做十万个灶,明日只做五万个灶,后日到宿营地只做三万个灶,逐日减灶,使魏军认为我们怯战,逃亡士兵很多,他们必然趾高气扬,日夜兼程前来追逐。这样,既消耗了他们的力量,又麻痹了他们的斗志,然后我们再用计来打败他们。”田忌采纳了这个计谋。

庞涓回兵进入国境,得知齐军早已前进,于是急起直追。一路之上,庞涓仔细观察了齐军安营地方的遗迹,了解敌情。追了三天,虽然还没有追上,庞涓却喜形于色,很有把握地认定齐军怯战,逃亡士兵已过半数。他当机立断,决定甩下步兵,只统率一部分轻装的精锐部队,以一天走两天的路程,快速追赶齐军。孙膑估计了庞涓追兵的行程,认定晚上必然到达马陵(今河北大名东南)。马陵道路狭窄,在两山中间,险阻重重,便于埋伏军队。孙膑命士卒将道路两侧树木统统砍倒,只留下最大的一棵树,其余的树乱七八糟地横在路上,以阻塞交通。在留下的那棵树的东面,剥去一大块树皮,露出白色的树身,在上面写上几个大字:“庞涓死于此树下。”孙膑又在军中抽调最会射箭的士卒一万人,分成两队埋伏在道路两旁的险要之处,并吩咐他们只要看到树下的火光一亮,就立即朝树下放箭。他又调一部分军队隐蔽在离马陵不远的地方,只等魏军一到,便从后面截断退路。果然,那天晚上庞涓率领轻骑进入马陵道,他隐隐约约地看到一棵大树露出白木,上面有一行字,但瞧不清楚,于是他叫士兵点起火把来看。上面写的是“庞涓死于此树下”,庞涓心里一惊,知道又上当了。这时,齐军万箭齐发,魏军大乱溃散,庞涓自知败局已定,便愤恨自杀。齐军在庞涓自杀之后,乘胜进攻,大败魏军,俘虏太子申。

马陵之战使魏国遭到从未有过的惨败。接着,齐、秦、赵从东西北三面夹攻魏国。公元前340年,秦商鞅用计抓到魏公子印,大破魏军,魏国又一次惨败。后来到“会徐州相王”时。强盛一时的魏国终于向齐国表示了屈服。战国的形势由此发生重大转折,齐国代替魏国而称霸诸侯。

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孙膑都成功地运用了《孙子兵法·虚实篇》中所提出的“避实而击虚”、“攻其所必救”的作战原则,将实力强大的魏军屡次击败。在具体实施这些原则时,齐军善于选择魏赵、魏韩双方精疲力竭的有利时机攻击大梁,迫使魏军回师救援而进入齐军事先预计的战场,使魏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地位。齐军则因知战之地和知战之日而以逸待劳,一举获胜。从桂陵、马陵之战中,我们看到孙子的“避实而击虚”、“攻其所必救”、“先处战地而待敌”、“致人而不致于人”等军事理论由孙膑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运用,其合理性与科学性经受了事实的检验与历史的印证。

同类推荐
  • 烈火雄师

    烈火雄师

    不一样的视角,同样的热血。朴实的华夏儿女,用他们瘦弱的身躯挺起民族脊梁,单薄的胸膛组成血肉防线。悠悠太行是吾乡,热血男儿赴疆场。烈火硝烟男儿行,铁骨铮铮铸雄师。
  • 铁血大后方

    铁血大后方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棉业处主任关锦璘被任命为前线伤兵转运专员;在临时后方宝鼎与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杀;随着战争的深入,天宝市成了远离前线的大后方;关锦璘升任为大后方中将总都督,为了能让上海、南京、武汉的民族企业安全转移到大后方,关锦璘和他的战友呕心沥血,谱写了一曲民族正义的战歌!
  • 王者荣耀之全面战争

    王者荣耀之全面战争

    【2018王者荣耀文学大赛·征文参赛作品】人类降临王者大陆,带来了科技文明;铭文修士悄然崛起,开创了新的纪元;然而,一个携带大量火器的特种兵却在这时意外穿越,且看他如何制定新的规则、建立新的王朝……
  • 我能重生影视剧

    我能重生影视剧

    寒苏获得了一种能力,重生!对,很有技术含量的重生,重生到各种影视剧中!《雪豹》《亮剑》…或是主角,或是小兵…换一部剧就换一个系统!系统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 伦敦保卫战

    伦敦保卫战

    本书介绍了二战时欧洲战场、大西洋战场、亚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等。内容包括东南欧沦陷、列宁格勒战役、保卫莫斯科等。
热门推荐
  • 永乐逆朝记

    永乐逆朝记

    一朝公主遭灭国之灾,绝心隐瞒身份潜伏今朝,寻找时机为国复仇。一枚玉佩勾勒着前朝今世的种种琐事,也让公主险些暴露,而单凭公主只身一人能否完成复国之愿呢?正在公主一心只为复国之时,却结识了当今皇子……
  • 午夜之谣

    午夜之谣

    一切因一幅失踪已久的名画《洛神赋图》而起,几位身世离奇的年轻人,一步步走进深藏在300首古诗中的谜团,生死之间尝尽爱、恨、血、泪,取舍之外是尘世的沧桑与挣扎,而背后更是人神之恋的苦涩、甜蜜与无奈。本书随着一个个死者逐步展开,悬疑、魔幻、惊悚,爱情、亲情、友情,不是作者在写,而是每个灵魂在战栗中前行。
  • 贴身神医

    贴身神医

    行医问诊,治病救人,乡村神医德艺双馨。给大姑娘检查身体,替小媳妇丰胸按摩,还有水灵灵的小媳妇儿投怀送抱,杨洛的乡村生活过的很幸福……什么?突然还要他担任内衣公司的专职医师,为各色美女提供保健服务?从此,高傲的美女总裁,火爆的靓丽警花,娇俏的可爱萝莉,高贵的世家公主……杨洛身边开始环绕着各种各样的绝色诱惑!数不尽的暧昧,看不完的刺激,一切尽在本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青春城市,寻找逆行的时光

    青春城市,寻找逆行的时光

    如果时间可以逆行,我想回到我们初遇的时候,我们可以依偎在一起,画一颗心。没有人的青春可以完美无瑕,我们都痛并且成长着。最感伤的青春,感受过友情的伤,爱情的痛……当遇上阔别十年的恋人,青春的回忆涌上心头,在时光的流水中,结局会如何?你说你爱我,为什么要离开我,既然来了我的青春城市,就别离开……
  • 四教义

    四教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诛世之骨

    诛世之骨

    因为身患重病而选择冰冻的古辰,再次苏醒时却是在一片陌生的世界之中,周围的一切让他迷失,但是很快一系列的发现让他陷入一个惊天的谜团之中,身世之谜,血统之谜……为了解开这一切,古辰只能选择不断前进!
  • 恶魔校草好高冷

    恶魔校草好高冷

    为了摆脱父亲大人派来的黑衣人,不小心打开了恶魔校草的VIP包房,里面真的儿童不宜呀!只有个面无表情的美男,若无其事的样子坐在那喝酒,可见心事重重,旁边有几个浓妆艳抹的女人想要靠近他却……,刚刚转身要走,晚了。“站住,进来,坐下”“不是不是对不起,你们继续,我只是出来打酱油的,我男朋友还等着我呢!”“小姐请和我们回去”小心翼翼的探出头发现黑衣人已经追上来了,又不得不把门关上,对着恶魔校草尴尬一笑,却没发现恶魔校草的邪魅一笑
  • 执心问道

    执心问道

    当地底封印破除,神话时代降临,那些具有通天修为的传说人物重新出现,这天地又将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呢?
  • 时之火

    时之火

    上古一战,诸神殒。站在顶端的时间之神不知所踪。人类的寿命不再无尽,而妖魔的生命依旧绵长。郑凡,于此时生。一个人,一把剑,一个灵魂,一群伙伴,书写一个新的篇章他,他们,将揭开上古诸神陨落的秘密以及此时世界的面纱。郑凡,正是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