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07800000004

第4章 警惕不明白的事情

犹太民族是一个深谙人际交往之道的民族,他们分布在世界各地,为了生存的需要,他们必须学会与各个地方的人打交道。在交往过程中,他们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交际技巧,这不仅体现了犹太人高超的处世智慧,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犹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只有自己最可信

只有自己才可信。确定一个朋友之前,得先考验他,然后再去信赖他。

——犹太智语

一天,一个慈善组织的捐赠募员在一个小镇上挨家挨户地收集救济品。

天黑了,一个好心人让这位募员在他家住宿。第二天一大早,募员就出去做事了。募员走后,户主发现他携带的箱子上锁了,便在这个箱子上又加了一把锁。

晚上,募员回来了。他问户主:“你为什么把我的箱子锁上了?”

“你的箱子是自己锁的啊,你上锁干吗?”户主反问道。

“是这样的。住在陌生人家里……要是有人拿我东西……我得防着点……”募员尴尬地回答道。

“不好意思……我也这样想……家里有陌生人……如果有人从我家里拿东西往箱子里放……”

这虽是一个幽默故事,但却从中可以看出两个犹太人为人处世中的小心谨慎态度。

犹太人的谨慎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关,犹太人曾经常常生活在危险之中,如果稍微的不谨慎就有可能导致生命的终结。所以,他们总是小心谨慎地行事,生怕因为自己的疏忽葬送了自己的生命甚至是族人的生命。在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是信得过的,不管对谁,都不能轻易相信,轻信的结果是自食恶果。

“安全第一”是以色列人行事的首要前提,他们处处都非常小心,不仅如此,他们也不忘对小孩子的教导。以色列人会告诉自家小孩,世道险恶,处处得小心谨慎。马西姆的父母也不例外,所以小马西姆也养成了谨慎的习惯。

一天,小马西姆在家无事可做,特别无聊。于是,他牵着他的小狗到离家不远的公路边上玩耍。他玩得正高兴的时候,一辆小汽车在他的身边停了下来,车里的一个人探出头来,冲着小马西姆说道:“小朋友,从这到耶路撒冷还需要多长时间?”

“这个要看你以多快的速度行驶。”马西姆回答道。

“那么,你叫什么名字啊?”车里的这个人饶有兴致地问马西姆。

“我的名字和我爷爷的名字一样。”

“这样的话,你爷爷叫什么名字?”

“我的爷爷的名字和我爷爷的爷爷的名字一样,我们家族里的人都用爷爷的名字给小孩取名。”

“小朋友,你们家有几个孩子啊?”车里的人又问道。

“我妈妈叫几个孩子吃饭,我们家就有几个孩子。”

“你们吃饭的时候,需要多少个座位才能坐得下呢?”

“我们家在吃饭的时候,人人都有座位的。”马西姆依然谨慎如故地回答着。

小小的孩子在父母的教育下竟如此谨慎,虽然显得有些夸张,但是我们还是能看出犹太人在为人处世过程中的谨慎行为。

还有一个小故事,从中可以反映出犹太人从小就教育孩子要小心谨慎。

初夏的一天,天气晴朗,到处都充满着勃勃生机。在一个犹太家庭里,一个可爱而活泼的小男孩和他的姐姐正开心地玩耍着。过了一会儿,小男孩的爸爸来到他的旁边。这位爸爸抱着他心爱的宝贝来到了窗台前,小男孩不知道爸爸要干什么,仍然乐呵呵的。

爸爸把他放在一个比较低的窗台上,然后对他说:“儿子,你往下跳吧。”接着这位爸爸伸出双手,以便在小男孩跳下来的同时接住他。

小男孩特别爱动,也喜欢玩一些小小的带点刺激性的游戏。此时,他可兴奋了,迫不及待地就往下跳,爸爸紧紧地接住了他。他更加高兴了,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他想再来一次,爸爸又把他抱上窗台,小男孩又着实高兴了一番。就在小男孩第三次从窗台上往下跳的时候,爸爸的手缩了回去,小男孩啪的一声便落到了生硬的地板上,发呆不过两秒钟,便哇的一声哭了起来。爸爸边给小男孩擦眼泪,边语重心长地说:“乖儿子,不要轻易地相信任何人,就连你的父亲有时候都不可靠,在这个世界上,惟有自己最可靠。你要记住啊。”

不轻信他人是犹太人的生活准则,他们的谨慎已经成了他们的天性。也是出于这个原因,犹太人在与外人交往的过程中,很少上当受骗。

犹太人在选择朋友的时候,也表现得非常谨慎。关于如何交朋友,犹太人有自己的体会和观点。他们认为,朋友之间应该保持合适的距离,距离太远,不能感受到朋友的温暖;距离过近,又会清楚地感受到对方的缺点和不足。交朋友的时候,他们不急于把对方当成真心朋友,而是要经过一番考验,看看这个人值不值得交往。

谨小慎微方能防微杜渐。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谨慎。乘公交车的时候,如果身上携带巨额现金就要提高警惕,你不留意,小偷就会乘机下手。到那时,任凭你再后悔,小偷也不会把钱还给你的;还有,在外地出差的时候,要听从警察的劝告,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喝陌生人给的饮料。天上不会掉馅饼的。稍不注意,你就被一些居心不良的人给“黑”了;此外,现在社会上的骗局越来越多,不知不觉中,我们就陷了进去,比如一天你突然接了个电话,说你中了什么奖,或者街上有好多种看起来能轻而易举地挣钱的娱乐游戏等,广大朋友们此时得摆正心态,千万不要被这些坑人的伎俩蒙蔽了眼睛,更不要想不劳而获。

该谨慎的地方很多,要时刻注意。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居心叵测的人,说不定他们已经盯了我们好久了。为了不让这些人得逞,为了不让自己吃亏,需要提高警惕。

犹太智慧借鉴:

不要轻易相信他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谨慎一些比较好,这样,可以让自己更加安全。

爱自己身边的人

真心敬爱神的人,是一个会真心爱自己身边人的人。

——犹太智语

犹太民族是一个注重团结的民族,犹太人在面临死亡的时刻,他们没有因内讧而导致同胞惨遭杀害,而是相互团结,一致对外,共同想办法,拯救自己和同胞。正是凭着这种团结精神,犹太人相互帮助,努力去救助那些置身于苦难中的同胞,使大家顽强地生存了下去;也正是有了这种团结精神,在犹太人眼里,富人把帮助贫穷的同胞当做自己的义务。

很多人大概没有听过“吃饭日”这个词,其实它是一些犹太社团自己订下的规矩。因为有些犹太学生生活很艰难,为了让他们不受饥饿之苦,能够把精力用到读书上,他们自发地形成了一个规定:在每个星期的不同日子里,这些学生可以按照安排到不同的犹太家庭里吃饭。这样的日子就被称作“吃饭日”。

犹太民族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洪水以其强大的力量冲破堤坝,肆无忌惮地飞奔而来,上帝的宝座面临着被淹没的危险。神圣的主冲着浊浪滔天的洪水喊道:“马上停下来,不要再前进了!”

洪水毫不理睬:“让我们以强大的力量淹没地球吧,我们要统治这个世界。”

洪水的自大使上帝勃然大怒,他恨恨地对洪水说:“不要那么狂妄,只有无知的人才像你们那样说话,沙滩就能阻止你们。”

洪水来到沙滩,看到小得可怜的沙粒后,不无轻蔑地说:“就凭你们也想阻挡我们的强大攻势,你们是在自取灭亡。”

小沙粒胆怯了,它们的首领发话了:“伙伴们,虽然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非常小,但只要我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就能战胜那高傲的洪水,大家努力吧!”

很快,天涯海角的小沙粒都来助阵了,它们用自己的身体垒起了一座大山,洪水哆嗦了,不得不退了回去。

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棵小沙粒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无数颗小沙粒聚集到一起,就可以阻挡洪水的去路;一块砖头没有什么用场,千块砖头却可以垒出高墙。

为了保证团结、提高民族凝聚力,有些地方的犹太人经过研究和琢磨,还专门采取了一定的方式方法。

犹太民族中有个节日被称作“赎罪日”,各个地方的犹太人都会继承并发扬这种传统节日,每逢赎罪日前夕,他们都要做礼拜。在东欧的一些国家里,一些犹太社团的成员在做礼拜的时候,他们会真诚地向所有遇见的犹太人打声招呼,并有礼貌地说道:“请宽恕我。”这个时候,对方一定会仔仔细细地听完这个人的话,并且同样以一种真诚而肯定的语言回答:“我宽恕你,请你也宽恕我。”不管是普普通通的社团成员,还是社团的首领,以及很有威望的长者,在做礼拜的时候都这样做。这种做法是约定俗成的,不需要法律的规范,人人便能遵守。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犹太人相互之间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不和谐。可是,难免有人成见太深,他们见面后,不搭理对方,并匆忙躲开。这时候,一些对他们了解的长者便会主动走上前去,以和蔼的方法让他们消除彼此间的隔阂,并尽力让他们开口说话,相互握手表示以后和好如初。

在一些新的移民地区,由于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组织,这些犹太人还是想出了一些办法,尽可能地团结族人。比如,在许多犹太人居住的地方,他们商议了一些可行的方法。每个星期他们都会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搞一次聚会,聚会的内容可多种多样,灵活变动,可以在一起做礼拜,也可以在一起举行一次研讨会,还可以一起做些娱乐活动,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让大家相互了解,相互熟悉,认识到自己是在一个集体中,没有被孤立。另外,他们对居住点的选择也有所研究。最重要的一点是,一个犹太群体能够住得相对比较集中,能够体现出大家生活在一个集体中。这样的话,当有意外发生时,相互之间有所照应;当有危险时,大家扭成一股劲,用集体的力量解决它,化险为夷。

犹太人的团结无处不在,日常生活中,就有一些不受法律限制但犹太人会自觉履行的守则,这可以从《密西拿·巴巴·巴图拉篇》中了解到。

在一些犹太人比较集中的地方有这样的规定:任何人都不被允许在别人的仓库下开面包店、洗染店或搭建畜栏。但是,在储藏葡萄酒的仓库下开面包房或洗染店是可以的。因为面包店里用于烘烤面包的烤箱和洗染店里用于染布的大锅都会散发出大量的热量,畜栏中牲畜的粪便会散发出臭气,这些都会让仓库里的物品变质。允许在葡萄酒仓库下开面包房和洗染房,这是因为,在古时候,巴勒斯坦的葡萄酒有着过浓的酸味,口感不好。面包房和洗染房散发的热量正好能促进葡萄酒的进一步发酵,从而改良葡萄酒的品质。

除此之外,犹太团体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规定。比如,几家犹太人住在同一处,起居虽然分开,但他们共同享有一个活动的空间。如果有人在这个地方开店,其他住户可以表示抗议:客人来来往往,打扰了自己的休息。

总之,犹太人总是站在集体的利益上考虑问题,以集体为重,通过权衡,采取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达到集体和谐。他们的这种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也是促进犹太民族不断走向进步的因素。

犹太人的这种团结精神值得世人学习,而且还应该把它有效地运用到人际交往中。有这样一句话: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够看得更远。在生活当中,要充分地和别人搞好团结。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谁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在你需要帮忙的时候,那些团结在你身边的人便会伸出援助之手,此时的他们就是愿意让你踩在肩头上的“巨人”,你的人生会更加美好。

犹太智慧借鉴:

团结就是力量。在爱自己身边人的时候,你已经在不断地蓄积力量了。待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

记住别人施与你的面包

别人对你有恩时,要牢牢记在心里;你对别人有恩时,不要挂在嘴边。

——犹太智语

犹太人接受别人的帮助之后,心中会充满感激。他们认为,得到帮助而不知道感激的人是一个厚颜无耻的人,上帝会惩罚他的。于是,他们不允许自己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惠,并告诫自己:要心存感激。当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定会好好报答给自己提供帮助的人。

古时候,有一个犹太人,生活窘迫,因为不会赚钱,也没有捡到过钱。他总是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好。

一次,他在大街上慢悠悠地走着,眼睛一直盯着地,奇迹发生了:他捡到了一个装有100个金币的钱袋。

他万分高兴,有钱了,终于可以过一段好日子了。就在他做着美梦的时候,教堂里的执事宣布了一件事:镇上最富有的人丢了很多钱,如果有拾到者,请马上交上来,富翁会拿出丰厚的报酬以表感激。

这个犹太人犹豫了,心里开始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把钱还了吧,家里人连吃的东西都没有;不还吧,心里又有些过意不去,毕竟是不义之财。

为了不受良心的谴责,犹太人来到了教堂,把钱交给了执事。执事把富翁叫来了,把钱给了他。可是,富翁来后,看都不看这个犹太人一眼,只是认真地数着钱币。

“尊敬的富翁,请问我的酬金有多少?”这位犹太人轻声问道。

“你还想要酬金,我的袋子里本来有250个金币的,现在只剩下100个。既然你已经把我的一大半钱拿走了,还要什么酬金?”

这位犹太人不仅拿不上酬金,还受了冤枉,他非常生气,便拉着富翁去了拉比那里,让拉比来裁决。

拉比听完他们各自的陈述,先问了问富人:“你丢的钱袋里面有多少金币?”

“足足250个。”

拉比转过头来,又问这位贫穷的人:“那么,你捡的袋子里又有多少金币?”

“刚好100个。”犹太人气愤地说道。

接着,拉比又对富翁说:“你也听到了,他捡的这个钱袋并不是你丢的那个。我要求你把100个金币还给他!”

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

有一对老夫妻,他们过着贫苦的生活,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眼看着就要活不下去了,这时,他们商量着给上帝写封信,他们认为,给上帝写信,说不准上帝会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于是,他们抱着虔诚的态度认认真真地给上帝写了一封求助信,并且签上了他们的名字,附上了他们居住的位置。

可是,怎么才能让上帝收到这封信呢?他们又开始琢磨了。最后一致认为:上帝是神圣的,是无所不能的,只要把信扔出去,上帝就会收到的。

于是,他们把信放在了门外,这时候,一股大风刮了起来,把信给吹走了。夫妻二人非常开心,他们觉得是上帝让风来把信带走的。

这封信在空中飞了一阵后,落到了一个正在散步的富人脚下,他把信捡了起来。这位富人心地善良,看完信后,非常同情这对老夫妻,于是决定帮助他们。

他顺着信上的住址找到了这对老夫妻的家,敲开了他们的家门。

“威特先生住这吗?”

“我就是,你找我有什么事吗?”老头问道。

富人一副高兴的样子:“哦,那太好了,上帝收到了你的信以后,让我做代理,他要求我给你一百元钱,以便维持你们的生计。”

老头收下了富人带给他们的钱。待富人走后,他兴奋地跑进屋子,激动地对老伴说:“上帝收到了我们的信,并给了我们一百元钱。不过……”

“有什么问题吗?”老伴问道。

“那个代理很有可能从上帝捐助我们的钱中拿走了一部分,只留了一百元给我们。”老头接着说道。

第一个故事中的富翁和第二个故事中的老者,这样的人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或许也会遇到。犹太人用这两个故事做反面教材,实际上是表示他们对这种人的辛辣讽刺和鄙视。

为人处世中,应该学习犹太人对别人心存感恩。“礼尚往来”是中国人的一种处世方式,别人对你怎么样,你就应该对别人怎么样。在这里,主要强调“善”,而不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主要明确的是:别人对你好,给了你帮助,你该怎么办。人有感情,有记忆,完全可以记住对自己提供帮助的人,关键是看一个人的态度。有人不想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好,就会把别人对自己的恩惠抹去,而且不会有一点点的内疚,这种人终归会失去他人的关心与帮助的。别人对你有恩时,应该把它深深铭刻在心中,在自己没有能力报恩时,要默默感激别人;自己摆脱困苦,有能力回报恩人时,要从容报答,就如中国的那句古话“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知恩图报是为人处世中的一种最基本的行为,每个人都应该做到。如果一个人的心中不存在这样的观念,在长期的人际交往中,人们会认为他是一个“患难与共,独享富贵”的人,便会渐渐地否定他的为人。当他蓦然回首时,身边朋友已所剩无几,只能独自悲怆。

要提醒大家的是,当我们有能力渡过难关时,可以不接受别人的恩惠;如果确实有困难,不妨接受别人的馈赠,但是,接受别人的馈赠又不宜过多,能解决眼前困难即可,这也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方式。

犹太智慧借鉴:

每个人都应该知恩图报,尽管施恩的人没有要求你这样做。

施恩比受恩更有福

施舍的人可以得到上帝的赞赏,比接受的人更有福气。

——犹太智语

犹太人注重施恩予人,所以,他们也很注重施舍。在犹太人眼中,施舍的人要比接受施舍的人更有福气。得到施舍的人满足了自己的需要,同时,施舍的人会得到上帝的赞赏,比接受施舍的人更有福气。

在一个靠近海边的村子里,住着一个寡妇。她靠补渔网维持自己的生计。可是有一段时间,天总是阴沉沉的,渔民不敢出海,她也因此没有生活来源。勉强度了几日,便再无食物了。

她向村里最富裕的人家要一块面包充饥,富人不愿意,她又表示向这个富人借块面包,等挣上钱了再还给他,富人仍旧不愿意。她没有放弃希望,继续说道:“那么,您就忍心眼睁睁看着你一个村子里的人在您面前活活饿死吗?恐怕神也不希望你这样做吧。”

富人不紧不慢地答道:“你不会被饿死的,你可以捡那些没有主人的东西,比如仓库地板上洒落的面粉。”

寡妇来到仓库,把那些撒落的面粉整理了一下,然后带回家烤了三个面包。

正当她开始吃这来之不易的面包时,一阵紧促的敲门声打扰了她。

她刚打开门,一个面黄肌瘦的人便一把拉住她的胳膊,苦苦哀求:“我居住的村里发生了火灾,我侥幸生存了下来,已经饿了好几天了,给我点吃的吧。”

寡妇产生了怜悯之心,随手给了他一个面包,转眼间这个人便走远了,寡妇心里在想:没想到自己要来的面包,还帮助他人填饱了肚子,她很感谢神。

想着想着,正在她要吃第二个面包时,门再一次被敲响了。

“仁慈而善良的人啊,求你施舍点充饥的食物吧,强盗杀了我全家,并抢走了我的财产,我昼夜逃亡,才穿过沙漠,来到这里,你救救我吧。”一个衣衫褴褛的人哭诉着说。

寡妇把手里拿着的这个面包给了他,这位男子匆匆地离开了。

虽然现在只剩下一个面包,但是她已经做了两件善事,寡妇心里非常高兴。

好事已经做了,寡妇本以为可以安心地吃面包了,不幸的是,一阵大风忽然刮过来,她所居住的破烂小屋的屋顶顿时被掀了起来。更不幸的是,她惟一的一个可以用来充饥的面包也被这可恶的风给刮得无影无踪了。随后,雨也跟着来了。

风呼呼地刮了一夜,雨哗哗地下了一夜,寡妇在饥饿和寒冷中苦苦地受着煎熬。

天终于亮了,暴风雨终于停了,可是寡妇仍然空着肚子,她无论如何也琢磨不透,神是仁慈的,神会照顾孤苦伶仃的人,自己已经把两个面包给了两个忍受饥饿的人,为什么留给自己惟一的面包还被风刮走了呢?难道是风在神不知道的情况下这样做的?

她决定离开村子,去所罗门王那里为自己讨公道。带着饥饿和委屈,她踏上了通往耶路撒冷的路,最后她来到了所罗门王的宫殿。

“陛下,我有冤屈。”她说。

“有何冤屈?”所罗门王问道。

寡妇讲述了她的遭遇。所罗门王没有表示什么,让家臣给她安排了住处,让她在此住下。

寡妇出去不久,有三个外国人又进了宫殿。这三个外国人是商人,他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履行诺言的:他们是做珠宝、香料生意的,途中遇到了暴风雨。船底破了个洞,水不断往船里面涌,为了谋生,他们别无他法,大声祈求神的救助,可是船依旧在下沉。他们忽然想到了以色列的神灵,便向以色列神求助,并发誓说如果他们得救,愿把船上所有宝物献给以色列神。刚发完誓,空中飞来一物,船底破洞被堵上,暴风雨随后也消失了,于是,他们安全地上了岸。

所罗门王从商人那了解到空中飞来之物是一个烤面包,便把寡妇叫来,“你见过这个面包吗?”

寡妇端详了一会儿,认出了这个烤面包正是她那个刚准备吃却被风刮走的面包。

“那么,商人的这些珠宝归你所有,作为神对你的善行的赏赐和回报。你经历的那些事情是神的安排。”

善良的寡妇带着珠宝和那块烤面包回家了。

这虽然是一个传说,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善良的人一定能够得到回报,行善的人会得到神灵的恩泽。

犹太民族是一个乐于施舍的民族,施舍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他们相信,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会幸福的。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为人处世中,面对需要帮助的人,只要自己有能力,就尽力去帮助他,因为,施恩于人会给自己带来福气。

或许自己会暂时地失去经过劳动创造出来的成果,但是,施舍过后,自己得到的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换来的精神食粮,自己会因善行而高兴,因为自己的善行让另一个人得到了救助或是得到了重生。

犹太智慧借鉴:

施舍可以让别人获得幸福,也可以让自己蒙受福气。

智者站在幽默的人群中

幽默的人是拥有智慧的人。

——犹太智语

犹太民族是一个充满幽默的民族,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面对苦难时,犹太人总会运用自己所拥有的智慧,调动自己的幽默细胞,使自己开怀大笑,也让他人忍俊不禁。

犹太人当中流传着一句有意思的谚语:“小偷头上的帽子烧起来了。”这句话是从一个小幽默故事中得来的:

在东欧的一个小城市里,一个犹太人的帽子突然被人偷去了。那时候,卖帽子的地方特别多,这个犹太人带的这种帽子随处可见,一眼望去,好多人都带着和他一样的帽子,要想从人群中区分出小偷,很不容易。这位犹太人略微思考了一下,扯起嗓门,大声喊道:“小偷,你头上的帽子着火了!”小偷听到警告,非常紧张,便快速地用手摸了摸头上的帽子,就这样,小偷现了原形。

犹太人认为,生活中不可以缺少幽默,所以,他们很重视幽默,他们的思考方式独特。他们以睿智思索,以幽默表达,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充分地显示出他们的杰出才智。

面对苦难,犹太民族没有低头,他们一如既往,用乐观的心态看着世事沧桑,用幽默的语言排解生活的苦难和压抑。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毫无畏惧,仍然以幽默相对。

曾有这么一个故事:纳粹党的首领希特勒杀害了600万犹太人,犹太人家破人亡,生灵涂炭。犹太人民对他恨之入骨,把他当作自己最大的仇敌。不过这个良心丧尽的希特勒也害怕被人杀害。

一天,希特勒在犹太人中请了一位占星大师为他占卜,他让这位犹太大师给他算一算自己何时会被别人暗杀。

这位犹太占星师毫不犹豫,斩钉截铁地告诉希特勒:“你将在犹太人举行庆典的那一天被人杀害。”

希特勒顿感寒气袭人,心生恐惧。他赶忙把卫队长叫来,细心叮嘱,并命令卫队长:以后凡是在犹太人进行庆典的日子,一定要严加防范,小心戒备。

犹太大师听了希特勒的这番吩咐,不动声色,冷冷地丢出一句话:“无论你怎么安排,都毫无作用。你被暗杀的日子就是犹太人举行庆典的日子。”

这个双手沾满血腥的刽子手被这位犹太占星师的凛然正气给震慑住了。

即使身心遭遇到巨大创伤,面对仇人,他们没有战战兢兢,而是以幽默的话语来表达对仇人的蔑视。在犹太人的眼里,幽默的人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而敢在敌人面前展示幽默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的确如此,一个没有胆识的人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别说幽默,就是连开口的勇气都会丧失。在犹太人眼里,幽默是强者的特权,是一种催人上进的力量。犹太人非常重视幽默,把它视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犹太民族中,流传着许多传说和民间故事,这些传说和故事被涂上了浓浓的悲剧色彩,就如众多的犹太民歌,字里行间总是流露出一丝丝难以驱除的忧伤,这或许与犹太人悲惨的命运有关,但他们并没有摒弃由智慧凝集而成的幽默。他们把这些传说和故事当作减轻痛苦的药剂,当作激发斗志的兴奋剂,这种有益身心的幽默,有人称之为“犹太风趣”。

每逢尴尬的场面,犹太人总是能够以幽默的方式使紧张的气氛缓和下来,使僵硬的局面活跃起来。他们用幽默来调节自己的心态,而不是专门为幽默而幽默,或者去斤斤计较幽默的效果。

犹太人的幽默与他们的乐观心态和敢于挑战的精神是分不开的。他们抱着坚定的信念,在逆境中求生。正是这种信念使他们的尊严得到了维护,使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而幽默在犹太民族不断发展与强大中起着独特的作用。

在人际关系日趋复杂的社会里,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幽默有利于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让看似很难实现的事情变成现实;幽默是一种治疗心情的良药,当烦恼冲昏了人的头脑时,幽默会使人安静下来,沉着思考。

幽默是一种能力,怎么才能幽默呢?首先要具有幽默感。

一位真正有幽默感的人,他能够乐观地面对发生在自己或别人身上的一切。当身陷绝境时,他不慌不忙,安之若素,相信自会柳暗花明。幽默属于乐观的人,而乐观的人是有勇气面对现实的人和有胆量的人。

幽默感来自于生活。认真去体味生活、经受生活磨练的人,对生活的认识更加深刻,能够根据自己和别人的生活经历,运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和思维,从自己大脑里存储的材料中随手拈来一些,稍作修饰,便是一个小小的幽默。这种独创的、原始的、新鲜的幽默可以起到一些想不到的效果。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在吃饭的时候,有一个特殊的习惯:他喜欢在菜里面挑来挑去。其实,菜里面没有什么特别的,他不可能从这粗茶淡饭中挑出个熊掌来。一次,一位朋友到他家吃饭,他的父母做了一个大火锅来招待朋友,朋友见他吃着吃着,便开始在碗里“寻宝”了,朋友觉得他的做法挺奇怪,他爸爸却冒出了一句:“把衣服脱了,下锅里捞吧。”父亲的一句话弄得他和他的朋友捧腹喷饭。

犹太人认为,只要是幽默就能使人放松心情,而惟有贤者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永远保持着放松的心情。

犹太智慧借鉴:

愤怒遇见幽默,便如被微风轻轻吹过;伤心遇见幽默,便如暖流填满心窝。幽默是智慧的结晶,幽默感是需要长期培养的。同时,幽默在人际交往中有着积极作用。仔细地观察生活,培养自己的幽默感。

敢于在自己面前害羞

在他人面前害羞和在自己面前害羞有很大的区别。无论在有人和没人的时候,都要严格要求自己。

——犹太智语

犹太民族是一个注重自我修养的民族,犹太人认为,在众人面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并不难;当独处时,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人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他们认为,人们应该谨言慎行,因为上帝在注视着自己的一举一动,他们不想因自己的行为惹上帝生气。因此,空闲下来的时候,犹太人习惯反省自己,检点自己的行为,以防自己做出违背良知的事。

拉比在一次讲课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行为是神圣的行为?”

有人回答说,为心中的神献出自己的生命是神圣的行为;有人说,坚持祈祷是神圣的行为;还有人说,能够按规定过安息日是神圣的行为。

在学生争论不止的情况下,智慧的拉比发话了:“吃该吃的东西才是神圣的行为。”

很显然,拉比的观点不足以让人信服。他做了一番解释:如果你有为神献出生命、坚持祈祷和守安息日等这样的行为,大家都可以看得到。一个人在自己的家里吃什么东西,却没有人知道。做客的时候,我们都会按照犹太教的规定吃该吃的东西;在家里,我们却吃了不同的东西,而这些不同的食物恰恰是犹太教徒不允许吃的,而这种情况完全可能发生。

这位拉比的话很正确,一个人要想使自己在众人面前和自己面前表现一致,的确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在众人面前,自己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影响到别人,所以,人们总是会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比如:法律,道德以及同一环境下大众认可的做事准则等等。这种情况下,人们做事就受到了监督。可是,独处的时候,自己所做的事情却并非都如在众人面前所作的一样了。

二次世界大战前,几乎所有的纽约市民家里都有汽车,但犹太人安列凡家除外。他们乘着两轮马车出现在繁华的纽约街头,让看到此景的人都为他感到寒酸。

安列凡的父亲是一个小职员,他的工资本可以让一家人衣食无忧。然而,譬如对穷亲戚的资助以及医药费,这些额外的开支已经使安列凡父亲的一半工资化为乌有。这样一来,安列凡家只能过着清淡的生活,安列凡感到很羞愧。

家境虽有些困窘,但买彩券是他父亲的习惯。杰西是安列凡父亲的一个朋友,他是一个富人。一次,父亲对杰西说:“你要不要买彩券?我可以代你买一张。”杰西点了点头。

让安列凡一家人激动万分的事情发生了,父亲中奖了!奖品是一辆别克牌汽车!安列凡此时兴奋不已,终于要告别马车的时代了!

父亲把汽车开回了家,安列凡跑上去迎接父亲。然而,父亲的脸上并没有表露出一点喜悦,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忧愁的脸。他没有搭理安列凡,径直走进了卧室。

安列凡百思不得其解,母亲告诉他:父亲心中有矛盾,他在思考一个有关道德的问题。接着,母亲把帮助杰西买彩券的事情告诉了安列凡,中奖的那张彩券是父亲代杰西买的那张,而不是父亲为自己买的这张。

其实,一辆轿车对杰西来说,算不了什么。他已经拥有好几部车子,并且有一大笔钱。可是,父亲并没有为自己找理由以便占有这辆别克汽车。他不顾儿子的反对,最终把崭新的别克汽车还给了杰西,尽管他家是纽约城里唯一一家没有汽车的人家,但是他们凭借着自己的良知和道德,做到了别人很难做到的事情。

犹太人这种不为利益所动的良好美德难能可贵,他们习惯自我反省,懂得约束自己,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无论是在为人处世中,还是在工作生活中,他们都很注重“自律”。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如果不能自律,不仅会使自己的习惯肆意发展,也会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比如,在一个办公室里,趁同事不在时,动人家的私人东西;深夜回来,不顾左邻右舍的休息,独自沉浸在振聋发聩的摇滚音乐中;不能按时上班,出现迟到早退现象;工作期间,敷衍了事,心不在焉等等。别人或许会认为你只是一时的疏忽从而原谅你,可是,如果已经被提醒了好几次,仍把别人的善意提醒当做耳旁风,事情就严重了,生活、工作中的潜在危机随时会暴露出来,所以,人们应该自律。

自律是成大事者所必备的素质。欲成大事者,若不能自律,便会在人生旅途中因迷恋沿途风景而耽误行程,或为探寻更美妙的景致偏离坦途。非关键处不能自律,会使成功延迟;关键处不能自律,则功亏一篑,后悔莫及。

自律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孔子说“吾日三省”,忙忙碌碌中结束了一天的生活后,反省一下自己当天的表现有没有让人满意,反省一下自己是否严格要求了自己,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犹太智慧借鉴:

自我反省和自律对培养一个人的个人修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够坚持这样做,渐渐就会把反省当做一种习惯,不但会避免坏习惯的滋生,而且会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从而生活得更加美好。

做家里的犹太人

在家里的时候,我们是犹太人;在马路上,我们是普通人。

——犹太智语

犹太人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尽管分散在世界各地,他们还是能够很好地生存,这与他们的处世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在长期流亡的生活中,为了避免遭受歧视和偏见,他们学会了怎样和陌生人尽快地熟悉起来,并能够立即适应当地的生活,从而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其中,同化自己便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很早以前,在一个小城镇上,住着一位大学者。他的学识非常渊博,深得人们的钦佩和赞赏。

一次,大学者得了一场重病,在一位医术高明的大夫的精心治疗下很快康复。为了让身体状况尽快好转,他和妻子离开了拥挤而嘈杂的小镇,搬家到了一个比较偏僻、环境幽雅的小山村。

在那里定居以后,山村里的人们来到他的家,和他攀谈,问他是做什么的。“我会补锅。”学者爽朗地回答说。然后,他们谈得特别投机,学者邀请村民在家吃饭,他们友好地拒绝了。

等到村民走后,妻子惊讶地问学者:“你怎么可以说自己是一个补锅的呢?你可是一个有着大学问的人啊。你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学者笑着解释道:“这个山村的人文化程度不高,他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知识的作用。如果我以学者自居,他们是不会尊重我的,说不准还会有意地排斥我们呢。可是他们知道了我会补锅,自然知道了我对他们的重要性,自然会尊重我们的。”

犹太人对这种处世方式有着深刻的理解,并能融会贯通,运用到生活中,充分展现出他们的生存智慧。初到一个地方,他们总能够通过各种办法弄清楚当地人的文化风俗和生活方式,以便融入这个新环境。对新环境有了基本了解之后,他们就会采用本地人的方法谋求生存。

亨利·摩根曾经在罗斯福任总统期间担任美国的财务部长。他出生于犹太家庭,在他的少年时期,他们一家人在美国居住。他问过他的妈妈:他们的宗教是什么。妈妈是这样回答他的:“当别人问你这样的问题时,你一定不要模糊地回答他们。你应该明确地告诉他们,我们是美国人。”因为作为犹太人,摩根的妈妈明白,在美国的国土上生活,如果承认自己是犹太人,必然会遭到歧视。所以,不管在外边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能暴露自己的犹太人身份。

同化自己,实际上讲的是适应能力。适应能力是一个大的概念,它包括许多方面,如对工作性质的适应,对居住环境的适应,对饮食的适应等等。“适者生存”是大自然的一种规律,对于人类同样实用。从适应能力上,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生存能力。

有的人,一旦开始工作,便能很快地熟悉自己的业务,把分内的事情办得有条不紊,深得用人单位的赏识;和同事相处时,他能够在短时间内知道大家感兴趣的话题,于是,在大家闲聊的时候,他能够就所谈论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将相关的见闻讲给大家听,自然地与大家打成一片,同事们愿意和他来往;虽然刚来,却能够迅速调整自己的生物钟,严格遵守公司的作息制度;饮食上,他不会挑剔,既然这里的人都吃这样的食物,他觉得自己也可以,并很快适应了这样的饮食。如果我们具备了如此的适应能力,还怕有什么困难不能解决吗?

一位犹太人厨师这样教育他的女儿:他把女儿带进厨房,然后,他把鸡蛋、洗干净的胡萝卜和碾成粉的咖啡豆分别放在了三个盛有水的锅里,开始煮这些东西。

片刻后,水咕咕噜噜地响了起来。父亲揭开锅盖,捞起了胡萝卜和鸡蛋,并把它们分开放在不同的盘子里,再把咖啡盛到一个杯子里。做完这些,待它们稍微冷却,父亲让女儿伸出手去摸煮熟了的胡萝卜,女儿发现胡萝卜变软了;接着,父亲让她把煮熟的鸡蛋打破,她剥掉了蛋壳,取出已经成形的蛋清和蛋黄。最后,父亲又让她尝了煮好的咖啡,她感受到了咖啡的美味。

父亲通过这个过程教导女儿:当把胡萝卜、鸡蛋和咖啡豆置于相同的环境时,胡萝卜变软了,鸡蛋的内部变硬了,但是它们最终脱离了水,唯有咖啡豆与水相融。

人的一生中,要进入各种各样的大环境或小环境。小学、中学,然后是高等教育,学校是一个大环境,班集体是一个小环境;然后,我们踏入了社会,开始了自己的工作,社会便成了大环境,单位就成了小环境。面对各种环境,我们是做鸡蛋,还是做胡萝卜,抑或咖啡豆呢?

人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所以,人不可能脱离环境而独自生存。原始时代已经过去,社会分工又日趋周密和明朗化,一个人的衣食住行无不包含着他人的劳动成果。为了基本的生存,必须融入社会;同时,一个人也不可能改变大环境。环境可以变化,但不是因个人而变,它的变化是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导致的。

既然不能脱离环境又不能改变环境,就只有熟悉环境,适应环境。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游刃有余地生活着。

犹太智慧借鉴:

与其苛求让环境来适应你,不如将自己融入到环境中去,主动去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样才能更好地生存。

礼貌地对待每个人

对待上帝,要保持你的礼貌和热情;对待朋友和敌人亦如此。

——犹太智语

犹太人很注重语言交流,长期的流浪和漂泊使他们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如果不能够很好地使用语言,便不能够顺利地与人交往。另外,犹太人很有语言天赋,他们至少懂一种或两种外语,这为他们在异国生存奠定了语言基础。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得了一种怪病,治疗这种怪病的方法是喝狮子奶。为了治好国王的病,大家都在动脑筋想办法,可最终还是无法弄到狮子奶。令人想不到的是,一个聪明的小孩竟然弄到了狮子奶。

小孩拿着新鲜的狮子奶向国王的宫殿走去。路上,小孩身体的各个器官开始了激烈的争吵,他们都认为自己在取狮子奶的过程中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

脚:“如果没有我的话,主人就不可能来到狮子住的山洞,不可能弄到狮子奶。”

眼:“要是没有我,主人就看不到狮子,那还怎么取奶呢?”

手:“我当然是最重要的,要是我不帮忙,主人即使看到了狮子,又如何取奶呢?”

舌头也不甘落后:“如果没有我帮忙,你们再怎么辛苦也没用。”

这些器官根本不把舌头当回事,它们认为舌头在取奶过程中没有发挥一点作用,根本没有资格发言。

到了宫殿后,国王问小孩拿来的是什么奶,小孩回答说是牛奶,国王非常生气,以为小孩在戏弄他。此时,身体各器官明白了舌头的重要性,纷纷道歉。于是,小孩改口说道:“抱歉,我有些紧张,刚刚说错了,这是新鲜的狮子奶。”

这个故事告诉犹太人不可忽视舌头的作用,从侧面说明了语言的重要性。

语言是打开交往之门的钥匙。一般来说,两个人见面以后,若是相识,首先会相互打招呼寒暄片刻;若不相识,又想交往,自然需要自我介绍一番。可以说,说话是交往的第一步。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一个人看待事物的观点、性格、兴趣、爱好等都会从他的语言中表现出来。于是,通过语言就会给对方留下一个大体的印象。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能促进人与人之间更好地相互了解和沟通。

犹太民族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拉比让仆人到集市上给他买些好东西回来,仆人从集市上买回一个舌头;拉比又让仆人去集市上给他买一些坏东西,仆人同样买回来一个舌头。

拉比问仆人:“我让你买好东西和坏东西,为什么你买回来的都是舌头?”

“舌头既是善的源头,又是恶的源头。它可以比任何东西都好,也可以比任何东西都坏。”仆人聪明地回答道。

的确如此,如果语言使用得当,就可以充分地展现一个人的魅力,也为与他人进一步友好往来做好铺垫;反之,则会带来不利影响,给别人留下坏印象,也严重地影响了以后的交往。

犹太民族不仅是一个重视语言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礼貌待人的民族。犹太人礼貌待人不仅表现在行为上,更多的是表现在语言上。他们认为,礼貌用语能够使对方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从而促使对方愿意和他们交往。礼貌用语成了他们的一种习惯,而且他们不愿意与说话不礼貌的人交往。

生活中,说话不礼貌的人随处可见,部分人甚至会“出口成脏”,以至有人告诉他们要经常刷牙、漱口。

现实生活中,问路是常见的事。问路的第一步是选择问路对象,但是人们一般担心上当受骗,往往会偏重于向年龄比较大的本地老者问路。可有的人能够准确无误地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有的人却是晃晃悠悠,费了好大的劲也没有到达自己的目的地。这时,到不了目的地的人就纳闷了:原因在哪呢?我明明是按照老头指的方向走的,怎么可能错呢?初次见面,大家又没有什么深仇大恨,难道老头跟我开了个玩笑?他可能不知,“老头”、“喂”、“你”这样的称呼是不会让人舒心的,何况是在求人。倘若遇到稍有学问的老者,送上一句“无理”,听者若是没明白过来,岂不是要走“五里”冤枉路?

多走几里路倒没什么,但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礼貌的言语会给人带来很多的不便。朋友会因为你的不礼貌而不愿意再和你往来,同事因为你的不礼貌而不愿意帮助你,上司因为你的不礼貌而不愿意提拔你。你或许很有能力,但由于你的不礼貌用语,你的能力就可能会轻而易举地被别人否定。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很难找出两个说话方式酷似的人。因为说话方式是每个人在其特定的环境下养成的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便难以改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话方式,有些人有口头禅,尽管知道这是不礼貌的,但还是有意无意地挂在口边。于是,在有些时候,得罪了别人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时候,有这方面“特长”的朋友就要注意了,管好自己的嘴巴,别让这些小毛病给自己带来大不幸。

犹太智慧借鉴:

为人处世中,在注重交往语言的同时,更要注意交往礼貌。其实,对于礼貌,只要用了心,每个人都能够做到。

适当地诚实即可

诚实虽善,但不要受制于诚实。

——犹太智语

犹太人认为,以诚待人是一种美德,诚实的人并不可恶。但是,过于诚实也会惹麻烦。生活经验告诉他们,这样的人是不懂人情世故的人,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必会遭人白眼。

古时候,有一个老实人,他遇事总会实话实说。可是,他的做法并没有受到任何人的欢迎。不管到什么地方,待不了几天,他就会被人生气地赶走。天下之大,竟无他容身之处,他感到非常难过。在他饥寒交迫的时候,一个修道院的管事收留了他,在修道院内给他找了一个住处。

管事正在为一件事发愁:他想找人把修道院里的几头不中用的牲口卖掉,又怕手下的人把卖得的钱据为己有。此时,正好来了这个老实人,管事大喜。因为此人以老实闻名,他是不会把卖牲口的钱装在自己的腰包里的,何不派他去卖这些牲口呢?于是,管事指了指牲畜栏中的两头骡子和一头驴,让这个老实人把它们拉到集市上卖掉。

到了集市上,有人问起老实人的牲口。他只管照实说:“这头秃背的骡子非常倔强,赶它走的时候,它毫不理会,动都不愿意动一下。于是,它总是挨抽。时间长了,它背上的毛渐渐就没有了;这头断尾巴的骡子特别喜欢享受,一旦躺在舒适的稀泥里,就不想起来。于是,修道院的人就拽着它的尾巴,想把它拖起来,可是由于用力过猛,它的尾巴便被挣断了;还有这头没精打采的驴,它不仅衰老,而且是个瘸子。如果干得了活的话,管事怎么可能把这些牲畜卖掉呢?”

买主听了老实人的一番话后,便各自走开,再也没有人问起他的牲口。天晚了,他把牵出去的牲口又一个不少地牵了回来。修道院管事问起缘由,老实人如实相告,管事强忍怒火,对老实人说道:“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请你离开吧,走得越远越好,我再也不想见到你!”

这个故事带有很强的讽刺色彩,生活中或许很难发现与故事中的老实人类似的人。

犹太人把以诚待人作为一种美德,中国人也不例外。于是,有人为了发扬传统美德,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力求诚实,见到什么或听到什么,毫不保留地坦率说出来。表面上看来,这种人是以诚待人的典范;其实则不然。

在这里,我们应该明白诚实与以诚待人的内在关系。诚实并不等同于以诚待人,它只是以诚待人的一种表现方式;以诚待人指的是我们对待别人的一种态度,即诚恳。可是,生活中却有人把诚实理解为以诚待人,结果在诚实过程中做了很多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诚实并不意味着诚恳,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不妨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中国人有种风俗,办喜事的时候要说吉利话。可是有人就是与众不同,独具特色:在别人新婚燕尔之时,议论新郎长得如何如何不好,新娘有什么缺憾;喜得贵子之际,议论小娃娃身体不健康,恐怕养不大;父母大寿之日,议论老年人上了岁数,活不长了等等。即使他说的是大实话,别人也会认为他破坏了欢庆气氛,可能还有人会气愤地骂他:“你不说话,别人不会把你当哑巴!”别人办喜事时,我们应该用诚恳的话语表达自己的美好祝愿,而不是一味地实话实说,招人厌烦。

诚恳并不一定要通过诚实才能表达,它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甚至可以是谎言。因为在有些时候,美丽的谎言也是诚恳的话语。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同时住进了一家医院。

女孩的病是绝症,她熬不了多久;男孩的情况稍微好一些,但如果心态调整不好,死神同样会将他带走。

渐渐地,他们认识了,熟悉了,成了一对好朋友。黄昏的时候,他们总会在一起散步,共同感受着黑夜来临前的那份静谧,相互鼓励着以愉快的心情迎来健康,迎来朝阳。

很快,女孩的父母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并欠下了一些债务。善解人意的女孩不想拖累家人,毅然离开了医院。男孩不能再和女孩散步和聊天了,心情黯淡了许多。

几天后,男孩收到了女孩的信,女孩告诉他:她已经康复了,现在在上学,让他注意身体,安心养病,有机会可重逢。每个星期,男孩都会收到女孩寄来的信。男孩不再失落,他知道有个远方的朋友在默默关心着他。

时光匆匆,男孩病愈后,他匆忙按照来信地址找到了女孩的家。他没有看到女孩,因为女孩在离院后的几天便永远地合上了眼睛。以后的日子里,她的妈妈坚持代她给男孩写信。

我们暂时不去讨论故事的真实性,在生活中,这样的故事的确真实地存在着。并不是所有的谎言都是带有不良意图和目的的,女孩的谎言源于她的诚恳,也正是因为她的美丽谎言让男孩振作勇气,把脆弱的生命变得坚强起来。最终,男孩活下来了。女孩的不诚实在这里展现出了无穷的力量,它给男孩带来了强大的生存希望。

生活中,有人会滥用诚实,甚至有人把诚实作为一种借口,蓄意挑衅、伤害别人。比如,知道了别人的隐私后,便在大庭广众下肆意宣布;本来可以妥善处理的问题,却跑到领导处打小报告等等。这种做法是人所不齿的。在小的时候,我们不懂以诚待人,老师便教育我们:要做个诚实的好孩子。我们可以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因为那时的我们是单纯的。可现在,我们的思想已经成熟,且融入到了大社会中,如果再按照小时候老师教给我们的那样去做,难免有些牵强。

诚实自有它的好处。诚实,让人感觉到一个人的憨厚、老实。如果你的诚实充分体现了你的诚恳,那么,你会有很多朋友。但是,不分场合,不分轻重缓急的诚实却只会让你已有的朋友远离你。

不要把诚实和以诚待人混为一谈,不要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在交际中,该诚实的地方就说实话,不该诚实的地方,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比如谎言)同样可以达到诚恳的效果。

犹太智慧借鉴:

诚实虽是一种美德,但不分场合、不分情况的诚实却是迂腐、愚钝的表现。

选择恰当的朋友

和狗戏耍,就不应该担心跳蚤上身;从香水店里出来,即使什么都没买,身上也会散发出香味。

——犹太智语

犹太民族比较重视人际交往,他们对交友异常重视。在交朋友的过程中,他们认为,和不良之人交往,久而久之,自己也会蜕变成一个不良之人;和优秀的人交往,可以取长补短,逐渐地优化自己。如果身边的确没有值得交往的朋友,他们宁愿不要朋友。

犹太人在选择交往对象方面,有以下观点:

当接触不良之人时,他们的思想会无声无息影响到自己,别人的言行会在自己的脑海中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象。长期和这些不良之人生活在一起,他们的思想和言行会更深刻地影响到自己,虽然我们是一个理智而又具有高尚品德的人,不会受他们的思想和言行的影响做出不道德的事情,但是,长期的耳濡目染会让我们变得麻木、迟钝,无意识地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当周围尽是优秀之人时,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无疑会给我们良性的影响,在和优秀的人长期相处中,我们能够不断检查自己,查漏补缺;在他们有意无意地监督下,不断审视自己,从而让自己更加优秀。

犹太人就是本着这样的观念去寻找朋友。一旦找到朋友,他们便会非常珍惜两人之间的友谊,在你困难的时候,他们会努力帮助你。

有这样一句犹太格言:当你帮助你的朋友脱离泥沼时,一定不要害怕自己身上会沾上脏脏的泥巴。

犹太人生活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个犹太人的家里,有一只非常讨人喜爱的小狗,它给这个犹太家庭带来了欢声笑语。但是上帝并没有因为狗的可爱而让它活得长久一些,病魔最终夺走了它的生命。

虽然家人很难过,但是无可奈何,谁都不能让小狗起死回生。于是,父亲打算在野外挖个坑,把小狗埋葬。可是,和小狗形影不离的儿子却不同意,他想把小狗埋在自家后院。因为,这只小狗是他最忠实的伙计,他不忍心小狗孤苦伶仃地躺在野外。

为此,小男孩和父亲争论起来。为了把这件事情处理妥当,父亲去了拉比的家里,他想听听拉比的建议。

当父亲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拉比后,拉比打开了《塔木德》,从里面找到了一个故事:一户人家养了一条狗,这条狗每天都在认真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一天,家里的人都出门了,一条毒蛇从土屋的裂缝里爬了出来,然后爬进了装有牛奶的桶里,它的毒液很快便融在了鲜美的牛奶中。警觉的狗发现了蛇的可恶行为,又不知如何处理。

晚上,全家人都回来了,为了减轻疲惫,他们把牛奶倒进杯中,准备畅饮。这时候,狗开始大叫起来。没人能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没有理会这只狗。正在他们端杯子的一刹那,这只狗猛地跳了起来,把牛奶杯全部打翻了,然后,独自舔着地上的牛奶。片刻工夫,狗就躺在地上,一动不动。

家人终于明白过来了,牛奶里面有毒。全家人都非常感激这只狗,当地的拉比知道这件事后,高度地称赞了这只忠实的狗。

父亲听完这个故事后,回到家里,把狗埋在了自家后院。

这个故事教育人们,是朋友,就该真心相待,即使它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动物。所以,犹太人在选择朋友时,以诚心为重。

在中国,人们用“出淤泥而不染”来形容莲花的高洁,从而印证纯朴的人立于不良之人中间也能够保持他的品性;也有人用“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来说明与坏人在一起待的时间久了自己也会变坏,与好人相处的时间久了便会变好。

人有复杂思想,是有灵魂的动物,也是接受能力极强的动物。为人处世中,应该远离不良之人,不让他们的不好言行和思想影响到自己的为人和道德标准。同时,要多与优秀之人交往,吸取他们的精华,提升自己。如果身边实无可取之人,应该像犹太人那样,持一种宁缺毋滥的态度交朋友。

真心地对待朋友,因为朋友不仅得之不易,而且朋友会真心地关心与帮助自己。当自己忧伤的时候,朋友不会袖手旁观,在最需要他的时候,他会伸出援助之手,与我们共同分担这挥之不去的忧伤;在最为困难的时候,朋友不会觉得我们是一种累赘而抛弃友谊,他们会竭尽所能,义无反顾地雪中送炭,然后并不要求有什么回报;当绝望的时候,朋友会牵引着我们走过让自己窒息的黑暗,迎来光明,此时的朋友即是我们的引路灯。不同的朋友会在不同的方面无私地帮助我们,珍惜朋友是理所当然的。

犹太智慧借鉴:

交友宁缺毋滥,待友真心实意。只有这样,才能拥有越来越多优秀的朋友,老朋友也不会离开你。

机会和金币一样珍贵

偷懒者常常以万事具备再行动为借口。

——犹太智语

犹太人长期过着流亡的生活,受地域和宗教文化偏见的影响,他们每到一处,总会受到当地人的排斥。他们不能眼睁睁地等着别人把自己驱逐出去,为了生存,他们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他们能够迅速地发现机会并紧紧地抓住它。

有人无意中在萨文河畔发现了金子,这个消息迅速传开,成群结队的淘金者从四面八方接踵而至。

从此,偏僻而宁静的萨文河谷充满了淘金者的喧闹声,几个月后,萨文河的河床上留下了很多大坑。有人幸运地挖到了金子,有人带着失望的心情离开了这个伤心之地。

彼特·西比利也是众多淘金者中幸运的一位,为了有所收获,他在萨文河附近买了一块地,继续挖掘着他梦想中的黄金。几个月过去了,平平整整的一块地变得坑坑洼洼,但彼特得到的仍然是失望。此时的他,身上的钱已经所剩无几。

一天,天气突变,瓢泼似的大雨连续下了几天。

雨后的天空格外蓝,空气也是异常的新鲜。彼特走出屋子,眼前出现了另一番景象:在他买下的这块地上,一层绿油油的小草显得格外精神。看着这充满生机的小草,一个新奇的想法在彼特的脑海中形成了:为什么不利用如此松软而又肥沃的土地做些事情呢?

他不再去挖掘金子,他开始了自己的养花生涯。在彼特的精心呵护下,幼嫩的花苗健康地成长着,大约两三个月的光景,鲜艳的花朵在萨文河畔灿烂的阳光下盛开了。彼特把它们带到小镇上,它们的娇艳和芬芳吸引了很多的市民。

彼特生活在花的世界里,花朵让彼特快乐而富足地生活着。暴雨给彼特带来了机会,彼特由生机勃勃的小草得到了启示,经营花木获得了成功和财富。如果彼特对此视而不见,继续挖掘黄金,他或许什么都不会得到,最终的结局是带着自己的行囊回到自己的家乡。

戈迪默的母亲是一位英国人,她的父亲是一位珠宝商。在父母的呵护下,小戈迪默快乐地生活着。在父母的熏陶下,6岁的戈迪默想做一个芭蕾舞演员。父母看着她柔软的身体,欣然地同意了宝贝女儿的想法。

不久,小戈迪默在芭蕾舞剧院报了名,她成为了小芭蕾剧团的一员。她憧憬着自己美好的未来,她的心里充满了自豪与骄傲。可是,几次训练后,小戈迪默的虚弱体质使她难以承受舞蹈训练。她带着失望离开了小芭蕾剧团,她的梦想也从此破碎了。可是天公并不作美,更大的不幸降临到了这个幼小的女孩身上:8岁的时候,她患了一场病,她因此不得不辍学。虽然她的家庭非常富有,但是她却不能像那些普通家庭里的孩子那样顺利地完成基本学业。面对生活给她带来的不幸,她无可奈何。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一个人躲在自己的小被窝里,偷偷地流着伤心的眼泪。

时光不断地流逝,小戈迪默也在不断地成长。在家里待倦了,她会出去走走,呼吸新鲜空气,调节心情。一次,她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散步,一个醒目的木牌映入了她的眼帘:斯普林斯图书馆。她异常兴奋,对知识的无限渴望使她迫不及待地跑进这个图书馆,她又一次找到了读书的感觉。那一天,她在图书馆一直待到下班时间。以后,她对图书馆有了一种更加特殊的感情,她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待在图书馆里,尽情地吸收着知识的养分。每当图书馆下班时,她总是熟练地钻在桌子底下,等图书馆的大门锁上后,她再钻出来,继续汲取精神食粮。

那一年,小戈迪默只有9岁,但她汲取的知识要超出同龄人好多。在学习的过程中,她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5岁的时候,戈迪默的第一篇小说在一家杂志上发表了,她成功了。小说深刻的思想使人们很难想象出这篇小说竟会出自一位少女之手。

年,戈迪默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说谎的日子》以精美的语言、流畅的笔调以及深刻的思想在文坛引起了轰动。从此,戈迪默一发不可收拾,她笔耕不辍,新作频频问世。在她的文学生涯中,她先后创作了10部长篇小说和200余篇短篇小说。凭着她的执著与努力,各种奖项纷至沓来。1991年10月3日,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自诺贝尔文学奖设立以来第七位获此大奖的女作家。

戈迪默没有因为自己的不幸而放弃生活的信念,她发现了图书馆,图书馆为她提供了条件,这使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她从此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最终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如果那天戈迪默没有从斯普林斯图书馆经过,或许文学界就会少一个奇才。

机会在个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抓住一个机会就有可能改变自己的一生,而不能抓住机会的人,只有浑浑噩噩地渡过此生了。于是就有人抱怨,机会总是乐于亲近别人。其实,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当机遇来临时,有人能够迅速地嗅到它的气息,稳稳地抓住;有些人却视而不见,让机会在自己的手中白白浪费掉。

与其怨天尤人、坐等机会,不如去寻找机会。现实中,有的人做了守株待兔的农夫,他们像农夫一样天真地认为:一个兔子撞死在这棵树桩下,其他的兔子同样也会撞死在这棵树桩下。于是,他们总是把偶然性当做必然性,最终一无所获。其实,若想逮住兔子,最好的方法是背上装满弹药的猎枪,边走边寻找,只有这样,机会才有可能发生。

犹太智慧借鉴:

寻找机会的过程,便是发现机会的过程。生活中不是缺少机会,而是缺少一双发现有利机会的眼睛。在人生旅途中,只要多多留意,就可能会抓住一些机会。

对上帝哭,对世人笑

对上帝哭泣,对世人微笑。笑要挂在脸上,哭要藏在心里。

——犹太智语

犹太民族是一个懂得微笑的民族,他们认为,既然上帝赋予了他们一张会微笑的脸,就应该微笑着面对生活。犹太人不想因为接受了上帝给予他们的苦难,便把脸绷得紧紧的,他们把苦难的生活当甘草咀嚼,微笑便是他们面对苦难的方法之一。

怀特·斯密斯结婚近20年,在这期间,他总是不苟言笑。在家里,他很少跟太太说话,也不对她微笑。他自己也能感觉到自己是一个不受人欢迎的人,可是他找不到原因。后来,在工作之余,他参加了一个培训班。一次,老师让他在班里做一次微笑的演讲,给他半个月的准备时间。为了能够充分认识微笑,斯密斯开始在生活中以微笑示人。

在家的时候,他对太太微笑;路上,他对陌生人微笑;在工作单位,他对警卫、电梯管理员以及同事微笑。斯密斯很快就发现了微笑的魅力,他对谁微笑,谁就会向他投以微笑,不爱说话的太太变得开朗乐观了,愿意将心里话向他倾诉,与他共同分享欢乐和忧愁。不仅如此,他的工作比以前大有进步,很多以前解决起来比较吃力的问题,现在却能够把它顺利地解决,工作的出色表现使他得到了提升,收入也相应地增加了。

和斯密斯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对他说:“当初和你在一起工作的时候,你的沉默寡言让我不敢和你接近,生怕惹你生气。可是,现在的你变了,你的微笑让我看到了温和。我没有理由不对你微笑,没有理由不和你交谈。”后来的事情就不用说了,他的演讲大获成功。

大诗人泰戈尔有一句话:当你向世界微笑时,世界也会向你微笑。当你向别人微笑时,你也会收获微笑。

微笑会给一个人的交往带来出人意料的效果,以微笑示人,可以让紧张的神经缓和下来,可以让心情更加愉快。微笑证明了你的善意,表明了你的真诚,令与你接触的人觉得舒服,觉得温暖。它如同门铃的按钮,不需要你花费多大力气,对方就会敞开心扉和你畅所欲言。微笑也是一种极具亲和力的表情,面对亲人,微笑是对亲人的回报;面对朋友,微笑是对朋友的友好;面对领导,微笑是对领导的尊重;面对犯错的人,微笑是对他的宽容。

有人说,只有在心情好的时候,才会微笑,才愿意微笑。当某些事情困扰着自己,心情烦闷的时候,便不能强作欢颜。因为在这个时候,很难让自己笑出声来,即使笑,也是无奈的苦笑。但是犹太人却并非如此,他们无论置身何处,从不吝啬自己的微笑。

生活中,一个人难免会遇到一些让自己忧伤的事情,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心情,情绪变得低落。可是,生活还是在继续,一刻也没有停留。一个人忧伤的时候,仍然要与其他人交往,如果此时不能掩饰忧伤,把忧伤的情绪表现在脸上,那么,很有可能造成别人的误解,别人会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够好,影响了你的情绪。此时,应该学会忘记忧伤,以微笑示人。

微笑的脸庞可以让人舒心,而忧愁的面容会影响人的心情。没有人愿意和这样的人“分享”忧伤,即使关系亲近的人想分担自己的忧愁,他们有时也无能为力。

因此当遇到忧伤的事情时,可以暂时忍住,待闲下来的时候,在没有人的角落,独自品味忧伤。因为,快乐可以在一瞬间产生,而悲伤却需要长时间的酝酿。悲伤有着它特有的价值,它会引起一个人的思索和感悟,从而让他的思想不断深刻。另外,如果把悲伤表露在脸上,只能说明这件事情不足以使人悲伤,因为悲伤的本身就代表着深刻。因此,悲伤的时候,应该独自悲伤;微笑的时候,应该向每个人微笑。

犹太智慧借鉴:

微笑如春风,它会轻柔地吹拂着每个人的心灵,让人们觉得舒适。

中庸与平衡之道

不要为明天的麻烦而担心,因为你不知道明天会带来什么。

——犹太格言

犹太人讲究协调与平衡,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情时,他们总能表现出令人吃惊的机智与灵活,这不仅使他们在商海潮流中屡立战功,更重要的是,在生存领域中,这种具有独特魅力的生存智慧使他们可以平衡地应对各种事情。

犹太民族有好多关于中庸之道的记载,这两部法典中关于“中庸之道”的教诲可以说是犹太人的护身符,也正是因为有这种思想,他们才可以承受漫长的苦难煎熬。所以说,中庸之道也是犹太人的生存之道。

有这样一个犹太故事:两个男子遭人追杀,他们拼命地往山上逃。但是,山的最高处是一个悬崖,下面是深不可测的山谷。看到此种情形,他们非常害怕,不知该藏身何处。这时,他们发现悬崖处有一条绳子通向对岸,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两人便决定沿着这条绳子走过去。

第一个男子踩着绳子就像是杂技高手走在钢丝上一样,迅速地到达了对岸。另一个男子看到同伴如此顺利地到达对岸,便鼓足勇气来到绳子跟前,当他听到自己踢起的小石子滑落下去的声音在深不可测的山谷中回响时,一阵恐惧向他袭来。他大声问同伴:“你是怎么走过去的?”那个男子在对岸回答说:“这是我第一次沿着绳子走路,我也很害怕。当我快要倒向一边时,就向另一边用力,这样才可以保持身体平衡,才不会掉下去。”通过这则故事,犹太人向世人透露出只有保持平衡才可以获得生存的机会。这种态度是他们的生存之法、处世之道。

在犹太人的眼里,平衡中庸之道可以这样理解:假如有一支军队在一条道路上行走,道路的右侧是大雪结成的冰块,道路的左侧是一片火海。如果偏右行进就可能会被冻僵,如果偏左行进就可能会被烧焦。而在道路的中央行进就可冷暖得宜,所以,犹太人面对此种情况时,既不向右,也不向左,而是采取中庸的方法,所以他们经常表现出不走极端、善于妥协。在看待问题时,他们总是从平衡的角度去寻求解决的办法。

有这样一则笑话:天主教神父、新教牧师和犹太教拉比三人一起去吃饭。他们要了一条很大的鱼,当鱼端上饭桌时,三人都各自做了餐前祈祷。

天主教神父说:“罗马教皇是教会的领头人,所以我吃鱼头。”说完,他将鱼头连同鱼的前半部放进自己的盘子里。新教牧师说:“新教掌握了最后的真理,所以我吃鱼尾。”说完,他将鱼尾和鱼的后半部放进自己的盘子里。

轮到犹太拉比做祈祷了,但此时盘里只剩下佐料和少许蔬菜,他不动声色地将佐料和蔬菜放进自己的盘中,然后平静地说:“犹太教最忌讳极端。”

这则笑话体现了犹太人恪守“中庸”之道的生存智慧。犹太民族所强调的是保持平衡、不走极端,这种意识使他们能以良好、平静的心态去迎接各种挑战与苦难。

经历过无数次血雨腥风与天灾人祸,犹太人可以冷静地忍耐痛苦,可以不动声色地逆来顺受。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拥有坚强的意志与坚忍不拔的信念,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面对苦难与困境时,总可以保持一份中庸与平衡的心态,可以从事情的各个方面去看待问题。他们这种对痛苦和苦难的忍耐强度是其他民族所罕见的,这也是犹太人历经浩劫与磨难而得以生存下来的智慧之一。

生活中,幸福与不幸有时互为依托,如影相随。所以,在得到幸福的同时,不要忘记不幸的教训,身处不幸的时候,不要忘记幸福的希望,保持中庸与平衡才可以处变不惊,这也是一种杰出的处世智慧。

犹太智慧借鉴:

快乐与烦恼如影相随,就如生与死一样并存;希望与失望相伴,就如成功与失败不离左右;得与失仅在一念之间,却如完美与缺憾一样,随时都可能发生转化。所以,人们要学会处变不惊,以不变应万变。

同类推荐
  • 优秀员工必备的10个竞争优势

    优秀员工必备的10个竞争优势

    本书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协调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等10个方面为您阐述:一名优秀的员工拥有怎样的能力才能在人才的角逐中不被“红牌罚下”,帮助您与老板友好融洽相处,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 社交礼仪全书

    社交礼仪全书

    成功学历来被人们视为抽象、玄奥的学问,本套丛书从社会礼仪、为人处世、心志心理、感悟与人生等诸多方面的阐述中归纳出最有实用性、最有指导价值,且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定律和成功范例。
  • 每个女子都该有心计

    每个女子都该有心计

    在纷繁复杂的都市生活中,游荡这样一群精灵般的女性。她们主动摒弃了一些传统美德.更自我、更自在,有时也难免自私。她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目光犀利、言辞有趣。在本书中。作者麦小麦用机智、风趣的笔调触摸了这样一群人。《每个女子都该有心计》不是一本教女人“使坏””的书.而是让女性更智慧、更成熟、更幽默地对待自己周遭的人与事。
  • 受益一生的哈佛财商课

    受益一生的哈佛财商课

    本书从财商的各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与总结。从哈佛大学成功者的经验出发,通过财商大师们的讲解,让你在生动的案例中学到财商知识,培养理财意识,提高自己的财商,让你不再为金钱而烦恼,让你实现财务自由。无论你处于何种年龄段,处于何种经济状况,哈佛财商都可以让你改变观念,树立信心,助你实现财富梦想!
  • 哈佛优质思考术大全集

    哈佛优质思考术大全集

    全书共分13章,介绍了哈佛精英思考术。每一章有4个环节:思维风暴、思维新天地、思维训练营、名人逸事。在具体阐述哈佛思考术的同时,借鉴经典实例,穿插反映时代气息的故事和实例,简单易学、便于掌握、构思精巧、贴近实际。本书以多种形式充分调动读者的思维灵活性,让读者读有所获,学有所得。无论你是稚气未脱的少年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都需要掌握思考的方法,学会思考,你不仅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也可以改变你周围的人乃至世界的未来。开始阅读吧,《哈佛优质思考术大全集》将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
热门推荐
  • 全能侦探王

    全能侦探王

    「小辰最新力作」楚云风,全国青少年第一侦探,不过那是一年前了,一封来自复仇者的信,让楚云风的心开始悸动了,游戏不过刚刚开始。有黑暗的地方终究会有光明,看楚云风一步一步解密这个故事…刺激而感动…
  • 聚灵之魔兽来袭

    聚灵之魔兽来袭

    本书根据《聚灵》小说继版,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经典在二周目,作者添加了多种元素进去,希望大家喜欢。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也渐渐的被人们所淡忘……几千年后,传说中的灵怪再现世间,搅起阵阵血雨腥风?弱小的人类要靠什么来对抗这些强大的洪荒灵怪?是灵力?法术?……还是友情和爱情?“是强大的力量,还是恶毒阴险的陷阱?就在人们苦苦追寻答案的同时,沉睡千年的灵魂即将苏醒……
  • 圣龙诀

    圣龙诀

    他是WCG世界冠军;他是国际顶尖的网络骇客;他同时吸收了唐朝两位神级武学宗师的元神;他糊里糊涂加入了国安部秘密组织“龙潭”;他是罪恶的克星,黑暗的破坏神;他还会是什么?有缠绵悱恻的感情,也有刻骨铭心的仇恨。有国家利益,也有个人情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御灵之万灵主宰

    御灵之万灵主宰

    千年前,四神创世,原本灵气匮乏的大陆获得新生,从此诞生了源灵大陆!………………这是属于御灵的世界,没有绚丽的魔法,一切以修灵为尊!自创世后,各大势力林立,强者如林,御灵师成为了强大的代名词!陈风在机缘巧合之下,踏上了不平凡的修炼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忘谁莫忘我

    忘谁莫忘我

    别忘了我的脸我们是谁和流动的蜕变那宇宙睁开眼转了几圈和时光打呵欠别忘了有多累有什么约和谁说了再见看曾经误解换来了解那青春的岁月就向再见说了再见重复画面红了眼就向时间换了时间潮湿季节搁了浅在未来还未来的那一切我向昨天讨明天别忘了我的脸我们是谁和流动的蜕变
  • 慧眼看透人心

    慧眼看透人心

    人是复杂予盾的综合体,但也是信息之源,观察可以为我们认识一个人的真实面目提供依据。用一副好眼光去识人,察人于微,从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上看出一个人来。这说明识人之道还是有迹可寻的,能够洞察一个人的内心而取得先机的确是一种智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密切、频繁。而要想在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了解别人的真实心理。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一个人,洞察他深藏不露的内心玄机,并采取相应的交往方法,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建立人脉、成就事业必备的生存技能。
  • 画扇是只妖

    画扇是只妖

    物件要成妖很难,要修炼成为很厉害的妖更难。要机缘巧合要勤奋刻苦还要防备着神出鬼没的道士。而她机缘巧合地结识了道士世家的女儿,勤奋刻苦的修炼,为降妖除魔而奋斗。开什么玩笑,她自己就是一个妖魔鬼怪吧?不过看起来好像不是所有的道士都是见妖就杀的?
  • 繁之羽

    繁之羽

    ‘在最好的时候遇见你是我的幸运人生只要有两次幸运就好一次遇见你,一次走到底不知道下辈子是否还能遇见所以今生想把最好的自己给你愿你听见我的名字时眉开眼笑愿你在看到我时不管不顾给我个拥抱若不是深情似海,相思又怎会如痴如醉’